IP地址与端口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不是一个协议,而是一组协议的总称,包括IP、TCP、UDP、ICMP、ARP等。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以及传送方式。
IP地址: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6 21:33:23
阅读次数:
302
通常情况下,SAN系统中服务器与存储介质通过一种特殊的网络相连,这种网络就是FC
网络。FC网络是一种新发展的与传统的TCP/IP网络并列的一种高速网络。它有自己的地址分配和网络管理的体系。FC 网络中每个设备有两个地址WWN地址(world
wide name),好比TCP/IP网络结构中的MAC...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6 07:33:43
阅读次数:
502
IP协议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
不可靠:尽力而为地传输,不保证IP数据报能成功到达目的地。无连接:每个数据报之间相互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可不按发送顺序接收。
IP首部格式如下:
下面就用这幅图结合Wireshark来分析个字段含义。这次截取的是DNS数据报,它位于应用层。
首先看一下整个IP首部的内容:
对应的原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5 10:18:01
阅读次数:
377
对TCP/IP、UDP、Socket编程这些词你不会很陌生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些词充斥着我们的耳朵。那么我想问:1. 什么是TCP/IP、UDP?2.
Socket在哪里呢?3. Socket是什么呢?4. 你会使用它们吗?什么是TCP/IP、UDP? TCP/IP(Transmission....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4 13:11:20
阅读次数:
351
程咬金有三板斧,我们有三招。在这篇博文中我们要出第三招,同时也意味着昨天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第二招失败了。前两招打头(CPU)不凑效,这一招要换一个部位,但依然要坚持攻击敌人最弱(最忙最累)部位的原则。那除了CPU,最忙最累的部位是哪里呢?对于Web服务器来说,毫无悬念,当然是网卡。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3 03:31:34
阅读次数:
304
现在的服务器支撑上百万个并发 TCP 连接已经不是新闻。实现 C1000k
的常规做法是调整内核参数,提高文件数,降低每个连接的内存消耗。在今年的 BSDCan2014 会议上, Patrick Kelsey 介绍了把 FreeBSD
9.x 的 TCP/IP 协议栈移植到了用户态,并用于 WANP...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2 00:24:22
阅读次数:
301
Web应用架构
C/S架构
Web应用从最初就采用C/S架构。Server负责监听客户端请求,提供资源,Client向server发起请求并渲染页面。两者通过TCP/IP协议栈之上的HTTP协议通信。
多层架构
在Web 2.0时代,随着交互性的要求,这个架构变得更为复杂。Server需要提供更复杂的服务,Client也要完成更多的交互任务,涌现出很多新的提供更快更好服务的技术。相应的,C/S架构需要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来组织,即多层架构。
多层架构中的每一层负责提供一个特定的功能,与其他层通过良好的...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5-21 15:39:07
阅读次数:
379
TCP/IP层次模型共分为五层:应用层HTTP、传输层TCP、网络层IP、数据链路层Data-link、物理层physical。
应用层—应用层是所有用户所面向的应用程序的统称。ICP/IP协议族在这一层面有着很多协议来支持不同的应用,如我们进行万维网(WWW)访问用到了HTTP协议、文件传输用FTP协议、电子邮件发送用SMTP、域名的解析用DNS协议、远程登录用Telnet协议等等,...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1 14:56:31
阅读次数:
379
现在的服务器支撑上百万个并发 TCP 连接已经不是新闻。实现 C1000k 的常规做法是调整内核参数,提高文件数,降低每个连接的内存消耗。 在今年的 BSDCan2014 会议上, Patrick Kelsey 介绍了把 FreeBSD 9.x 的 TCP/IP 协议栈移植到了用户态,并用于 WANProxy 项目。在用户态运行 TCP/IP 协议栈意味着并发 TCP 连接不再占用系统文件数,只占内存,解决了 C1000k 的一大瓶颈,...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1 11:06:52
阅读次数:
453
使用TCP / IP 套接字(Sockets)
TCP/IP 套接字提供了跨网络的低层控制。TCP/IP套接字是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逻辑连接,通过它,计算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发送或接收数据;这个连接一直保持,直到这台计算机显式发出关闭指令。它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但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在这一章中我们会看到,因此,除非真的需要非常高度的控制,否则,最好还是使用更抽象的网络协议,在这一章的后面我们也会谈...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1 09:55:34
阅读次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