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元素特点: 每次都是从新行开始; 可以设置宽、高,行高,顶底边距等; 等都是行元素特点: 和别的元素在同一行; 不可以设置宽高,行高,顶底边距等; 等display:block;将行元素设置为块元素;当一些行元素需要设置宽高等属性的时候使用;无须设定宽度...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8 16:02:02
阅读次数:
156
求变量的数据类型,通过函数typeid(变量名).name();获得变量的数据类型。
案例如下: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double
db = 10.9;
double *pdb
= &db;
auto
num =
pdb;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17 02:36:51
阅读次数:
402
poj 3237 tree inline : 1. inline 定义的类的内联函数,函数的代码被放入符号表中,在使用时直接进行替换,(像宏一样展开),没有了调用的开销,效率也很高。 2. 很明显,类的内联函数也是一个真正的函数,编译器在调用一个内联函数时,会首先检查它的参数的类型,保证调用正确。然...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7 01:05:41
阅读次数:
240
题目链接:点击打开链接
题意就是求最大面积
枚举每个柱子作为起点
然后二分两边长度。 求个区间最值。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N 100100
inline bool rd(int &n){
int x = 0, tmp = 1;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6 18:34:41
阅读次数:
228
对于像UVA 11987 Almost Union-Find这样的题目,要求把一个元素从一个集合中剥离的情况,我们只需要新建一个节点然后………. 还是看代码吧: inline void move(int x,int y) // 把x从y集合中剥离{ int fx = find(id[x]),fy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6 14:58:50
阅读次数:
231
一些比较水的博弈论...(为什么都没有用到那什么SG呢....)TYVJ 1140 飘飘乎居士拯救MM题解: 歌德巴赫猜想 1 #include 2 #include 3 4 int n, a, b, ta, tb; 5 6 inline bool isPrime(int x){ 7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5 14:09:58
阅读次数:
158
今天做项目的时候碰到了不固定元素个数,需要水平居中的问题,原来的确定宽度下margin:0 auto等方法木有用了。想起来之前看过display:inline-block的文章,果断用这个。之前很少用这个属性。。印象里麻烦比较多。。好了不多说了,上代码。 1 2 3 4 5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4 23:15:53
阅读次数:
239
<tdstyle="word-break:break-all">强制换行<tdstyle="width:80px;display:block;boverflow:hidden;">超出隐藏,注意要设置宽度。内联转化为块状:display:block或float:left/right块状转化为内联:display:inline;但是要注意内联元素是不能设置宽度和高度的。那就..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4 04:04:48
阅读次数:
554
为什么要引入内联函数(内联函数的作用)
用它替代宏定义,消除宏定义的缺点。宏定义使用预处理器实现,做一些简单的字符替换因此不能进行参数有效性的检测。另外它的返回值不能被强制转换为可转换的合适类型,且C++中引入了类及类的访问控制,在涉及到类的保护成员和私有成员就不能用宏定义来操作。
1、内联函数与宏定义的区别:
内联函数在编译时展开,可以做一些类型检测处理。宏在预编译时展...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4 01:33:47
阅读次数:
269
先贴自己类比二维树状数组写的三维树状数组模板: 开始的时候循环体内j=y,k=z,没写,以为自己思路错了,,,hehe.....
更高维的树状数组以此类比
const int MAXN = 100+10;
int c[MAXN][MAXN][MAXN];int X,Y,Z;
int N;
inline int lowbit(int x){return x&(-x);}
void up...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3 19:00:37
阅读次数: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