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环境:CentOS7&VMwareworkstation11一、故障表现:重启网络服务后,服务失败。如下图所示:显示faildtostartLSB。二、故障分析:此故障是由于使用克隆以后,克隆出来的主机的MAC地址会由软件自动分配一个新的,但是配置文件中MAC仍是原主机。所以因为MAC地址不符造成服..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5-03-31 01:05:47
阅读次数:
137
构造函数:
作用:
1)分配空间:分配非静态数据成员的存储空间
2)初始化成员:初始化非静态数据成员
分配空间:
1)含有指针变量,需要程序员显式申请空间(使用new申请)
2)非指针变量:由系统自动分配空间
初始化成员:
1)使用赋值语句初始化:一般的变量
2)使用表达式表初始化:一般的变量 + Const成员,引用成员,对象成员
调用时...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3-30 23:15:32
阅读次数:
430
一、预备知识—程序的内存分配 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 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 —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 收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30 16:01:37
阅读次数:
126
一、JVM内存区域组成 java把内存分四种: 1、栈区(stack segment)—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具体方法执行结束之后,系统自动释放内存资源 2、堆区(heap segment) —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存放由new创建的对象和数组,jvm不定时查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30 01:02:02
阅读次数:
234
Java变量以及内存分配(非常重要) 堆栈静态存储区域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2、堆区(heap)— 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3-29 22:10:15
阅读次数:
228
1、确认足够的空间放入备份集2、关闭数据库使用NORMAL 或IMMEDIATE条目3、STARTUP MOUNT 打开数据库4、如不使用自动分配多个通道5、运行BUCKUP命令6、核对备份集完成和日志7、打开数据库RMAN>BACKUP DATABASE FILESPERSET 3自动控制文件备份...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29 16:20:32
阅读次数:
142
数据类型可理解为创建变量的模具(模子);是固定内存大小的别名。
数据类型的作用:编译器预算对象(变量)分配的内存空间大小。
既能读又能写的内存对象,称为变量;若一旦初始化后不能修改的对象则称为常量。
变量本质:(一段连续)内存空间的别名。
内存四区
栈区(stack):也叫临时区,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
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27 23:58:49
阅读次数:
442
当我们使用Visual Studio调试的时候,通常我们会选择VS自带的ASP.NET Developerment Server(也是默认选项),当第一次调试的时候(按F5或Ctrl+F5不调试直接打开),Developerment Server会自动分配一个未被占用的端口号。这样做在大多数情况.....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3-19 23:58:26
阅读次数:
169
一、Java内存分配1. Java有几种存储区域?寄存器 --在CPU内部,开发人员不能通过代码来控制寄存器的分配,有编译器来管理。堆 --在windows下,栈是向底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的区域,即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量是系统预先定好的。 --优点: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较快。...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3-19 21:40:17
阅读次数:
188
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数据都保存在内存中,不同类型的数据所保存在的区域不同,应用程序中总共有五个内存区域:
(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并释放,一般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
(2)、堆区【heap】: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内存,如果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会由操作系统回收
(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起的,而该区又...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17 21:53:30
阅读次数: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