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大家,这里不是要分享如何学习deep learning,而是想要记录自己学习deep learning的小历程,算是给自己的一点小动力吧,希望各位业内前辈能够多多指教!看到有网友提到,Andrew Ng的网页教程UFLDL Tutorial是入门不错的教程,好吧,试着从这里开始吧,加油!UFL...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8-06 21:45:44
阅读次数:
155
3、Spark MLlib Deep Learning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3.1
http://blog.csdn.net/sunbow0
Spark MLlib Deep Learning工具箱,是根据现有深度学习教程《UFLDL教程》中的算法,在SparkMLlib中的实现。具体Spark MLlib Deep Learning...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7-22 23:07:44
阅读次数:
705
1 前言在上一篇Blog,我介绍了在iOS上运行CNN的一些方法。但是,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一个性能强劲的机器来跑CNN,我们只不过需要将得到的结果用于移动端。之前在Matlab使用UFLDL的代码修改后跑了手型识别的3层CNN,这里我们就考虑将Matlab转C之后移植到xcode中。Step 1:Matlab 转c首先要保证代码可以跑,可以运行,比如我这边,如下测试cnn识别手型:
>> para...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7-20 13:01:07
阅读次数:
313
1 引言作为曾经的iOS开发者,在研究深度学习的时候,总有一个想法就是在iPhone上运行深度学习,不管是在手机上训练还是利用训练好的数据进行测试。
因为iOS的开发环境支持C++,因此,只要你的代码是C/C++,本质上就可以在iOS上运行。
怎么才能更快更好地在iOS上运行CNN呢?2 方法1:通过Matlab转码Matlab自带转成c的工具,如果你研究过UFLDL的深度学习教程,就知道如何在...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7-14 22:40:08
阅读次数:
335
stanford推荐阅读目录stanford deep learning 网站上推荐的阅读目录:UFLDL Recommended ReadingsIf you're learning about UFLDL (Unsupervised Feature Learning and Deep Learn...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03 19:04:25
阅读次数:
178
ufldl学习笔记与编程作业:Softmax Regression(softmax回归)ufldl出了新教程。感觉比之前的好,从基础讲起。系统清晰,又有编程实践。在deep learning高质量群里面听一些前辈说,不必深究其它机器学习的算法,能够直接来学dl。于是近期就開始搞这个了。教程加上ma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26 21:05:26
阅读次数:
147
深度学习笔记1(卷积神经网络)
在看完了UFLDL教程之后,决定趁热打铁,继续深度学习的学习,主要想讲点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的模型之一,还有其它如AutoEncoding、Deep Belief Network、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和sparse coding等。
在UFLDL教程中提到了针对大型图像的处理...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21 02:07:43
阅读次数:
955
LibLinear(SVM包)使用说明之(三)实践LibLinear(SVM包)使用说明之(三)实践zouxy09@qq.comhttp://blog.csdn.net/zouxy09我们在UFLDL的教程中,Exercise: Convolution and Pooling这一章节,已经得到了cn...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19 18:15:07
阅读次数:
155
想自己动手写一个CNN很久了,论文和代码之间的差距有一个银河系那么大。在实现两层的CNN之前,首先实现了UFLDL中与CNN有关的作业。然后参考它的代码搭建了一个一层的CNN。最后实现了一个两层的CNN,码代码花了一天,调试花了5天,我也是醉了。这里记录一下通过代码对CNN加深的理解。首先,data...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17 23:03:59
阅读次数:
1448
稀疏编码(SparseCoding)
sparse coding也是deep learning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同样能够提取出数据集很好的特征(稀疏的)。选择使用具有稀疏性的分量来表示我们的输入数据是有原因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感官数据,比如自然图像,可以被表示成少量基本元素的叠加,在图像中这些基本元素可以是面或者线。
稀疏编码算法的目的就是找到一组基向量
使得我们能将输入向量x表示成这些基向量...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14 10:59:51
阅读次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