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从先序遍历还原二叉树 题目来源:力扣(LeetCode)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recover-a-tree-from-preorder-traversal 题目 我们从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开始进行深度优先搜索。 在遍历中的每个节点处,我们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6-18 19:42:50
阅读次数:
59
MySQL每天产生了多大容量的binlog,用SQL语句能查到吗? 首先,这是个假设性命题(又一个钓鱼题)。 这个需求完全可以通过系统层命令,配合MySQL中的“FLUSH BINARY LOGS”快速完成。 运行SHOW MASTER/BINARY LOGS命令能查看全部binlog列表,但没办法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20-06-18 19:31:34
阅读次数:
60
MySQL查询中默认是不区分大小写的,比如如下语句: SELECT * from PersonBehDevice where flag=0 AND devicecode ='ddjc' 查询结果如下: 此时可以通过关键字“BINARY”达到查询区分大小写的作用: SELECT * from Pers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20-06-18 13:25:24
阅读次数:
75
写在前面:2020年面试必备的Java后端进阶面试题总结了一份复习指南在Github上,内容详细,图文并茂,有需要学习的朋友可以Star一下!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abel-max/Java-Study-Note/tree/master判断对象是否已死判断对象是否已死就是找出哪些对象是已经死掉的,以后不会再用到的,就像地上有废纸、饮料瓶和百元大钞,扫地前要先判断出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6-18 10:53:54
阅读次数:
40
写在前面:2020年面试必备的Java后端进阶面试题总结了一份复习指南在Github上,内容详细,图文并茂,有需要学习的朋友可以Star一下!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abel-max/Java-Study-Note/tree/master判断对象是否已死判断对象是否已死就是找出哪些对象是已经死掉的,以后不会再用到的,就像地上有废纸、饮料瓶和百元大钞,扫地前要先判断出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6-18 10:48:01
阅读次数:
27
一、随机森林算法简介: 在机器学习中,随机森林是一个包含多个决策树的分类器, 并且其输出的类别是由个别树输出的类别的众数而定。 Leo Breiman和Adele Cutler发展出推论出随机森林的算法。而 "Random Forests" 是他们的商标。 这个术语是1995年由贝尔实验室的Tin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6-18 10:24:12
阅读次数:
57
一、B-Tree索引的底层结构 所有的值都是按顺序存储的,并且每一个叶子页到根的距离相同,如图所示,B-Tree索引的底层数据结构一般是B+树,反应了MyISAM索引是如何工作的。 二、B-Tree索引的使用规则 B-Tree索引适用于全键值、键值范围和键前缀查找,其中键前缀查找只适用于根据最左前缀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20-06-18 01:57:04
阅读次数:
93
树的第一部分(数据结构之树(Tree)(一)_树的基础)介绍了树的各个基础:什么是树、树的特点、树的表示方法、树的种类、树在存储结构中的表示、树/森林/二叉树之间的转换(原理)等。 这部分主要介绍下二叉树的创建及遍历(一种实现,主要了解二叉树遍历的过程)。遍历是二叉树重要的运算,是其他运算的基础。树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6-18 01:34:38
阅读次数:
53
渲染出来之后就是这个样子了 1. 使用的话是借用一个vue依赖 > vue-table-with-tree-grid < 在依赖中安装 2. 在项目的main.js文件中引入并且注册为全局组件 // 引入树形控件 import ZkTable from 'vue-table-with-tree-gr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6-17 23:30:23
阅读次数:
115
如果不算数组开小和没开$long long$的话,我又是一遍过的。 思路很简单,考虑在线段树合并的时候,计算逆序对的贡献。 假设合并线段树$a$和$b$,则在区间$\left[l,r\right]$的时候, $a$在前所产生的逆序对个数为$a$的右子树的大小乘以$b$的左子树的大小。 $b$在前所产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6-17 12:30:33
阅读次数: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