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assertions,帮助程序库为泛型代码产生有意义的错误信息模板偏特化,让你可以特化template,并非针对特定的、固定集合的参数,而是针对吻合某个式样的一群参数局部类,让你做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对template函数常整数映射外i型别,允许在编译期以数值作为分派的取决因素型别对型别的映射,...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09 17:56:21
阅读次数:
199
1.静态SQLSQL与动态SQL Oracle编译PL/SQL程序块分为两个种:其一为前期联编(early binding),即SQL语句在程序编译期间就已经确定,大多数的编译情况属于这种类型;另外一种是后期联编(late binding),即SQL语句只有在运行阶段才能建立,例如当查询条件为用户....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11-09 09:51:37
阅读次数:
185
1、从实现的角度看,多态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编译期多态和运行时多态。
前者是在编译过程中,确定同名操作的具体操作对象,从而确定同名函数的具体实现;
后者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动态确定具体的操作对象,从而确定同名函数的具体实现。
这种确定操作具体对象的过程成为联编或联合。联编就是将一个标识符和一个存储地址联系在一起的过程,是计算机程序自身彼此相关联的过程。
从联编进行的不同阶段,可以将联编分为...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08 20:53:57
阅读次数:
300
转自:http://www.cnblogs.com/zhenjing/archive/2010/10/15/1852116.html对于C语言的全局和静态变量,不管是否被初始化,其内存空间都是全局的;如果初始化,那么初始化发生在任何代码执行之前,属于编译期初始化。由于内置变量无须资源释放操作,仅需要...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07 14:42:23
阅读次数:
165
2.1 编译期Assertions表达式在编译期评估所得结果是一个定值(常数),这意味着你可以利用编译器(而非代码)来做检查。这个想法是传给编译器一个语言构造,如果是非零表达式便合法。于是当你传入一个表达式而其值为0时,编译器会发出一个编译期错误的信息。最简单的方式称为compile-time as...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05 10:50:19
阅读次数:
211
我们都知道,const和static readonly的确非常像:通过类名而不是对象名进行訪问,在程序中仅仅读等等。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混用。二者本质的差别在于,const的值是在编译期间确定的,因此仅仅能在声明时通过常量表达式指定其值。而static readonly是在执行时计算出其值的,所以还能够...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01 18:57:50
阅读次数:
127
类型系统: 运行模型: 规则: 1.局部变量使用前须初始化。 2.var 变量须初始化,由编译器推断出类型,是一个语法糖。如是引用类型必须为新建对象。 3.局部变量不能在作用范围内重名。 4.常量须初始化,须编译期值可用,固定为static(静态)。
看过了很多介绍指令重排序的文章,可惜由于自己硬件和计算机理论知识缺乏,很难理解深层次的奥秘和实现原理。不过也有很多帖子,讲的浅显易懂,使用的例子很形象。大牛就是能用简单的解释和通俗的比喻,给我们讲明白很高深的东西。这里做个摘抄和总结,和大家分享下,希望大家能够对指令重排序有个形象的认识,不至于在并发编程中犯一些简单的错误。如果理解有错误,希望看到的大神指正。 从源码变成可以被机器(或虚拟机)识别的程序,至少要经过编译期和运行期。重排序分为两类:编译期重排序和运行期重排序,分别对应编译时和运行时环境。由于重排...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0-29 00:18:04
阅读次数:
712
消息转发若想令类能理解某条消息,我们必须以程序码实现出对应的方法才行。但是,在编译期向类发送了其无法解读的消息并不会报错,因为在运行期可以继续向类中添加方法,所以编译器在编译时还无法确知类中到底会不会有某个方法实现。当对象接收到无法解读的消息后,就会启动“消息转发”(message forwardi...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10-28 00:23:55
阅读次数:
275
1、Http和Https的不同 https是SSSL加密的 2、宏与内联函数的不同 不同点:宏是在预编译期间进行字符串的替换操作的,而内联函数是在编译期间在函数被调用的地方插入函数的实现代码 3、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public: A(){...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21 00:52:38
阅读次数: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