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中的沙盒机制(SandBox)是一种安全体系,它规定了应用程序只能在为该应用创建的文件夹内读取文件,不可以访问其他地方的内容。所有的非代码文件都保存在这个地方,比如图片、声音、属性列表和文本文件等。
1.每个应用程序都在自己的沙盒内
2.不能随意跨越自己的沙盒去访问别的应用程序沙盒的内容
3.应用程序向外请求或接收数据都需要经过权限认证
显示和隐藏文件夹的方法:
显示Mac隐藏...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18 12:22:37
阅读次数:
325
数据持久化,就是说将数据写到文件夹中,存入当地沙盒中。所谓沙盒就是一个文件夹,里面是用来存东西的。
沙盒机制:1.当应用程序安装到手机上,手机系统就会为应用分配一个沙盒文件夹 2.每个应用程序只能访问自己的沙盒文件夹,不能访问其他程序的文件夹 3.应用程...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13 18:02:55
阅读次数:
293
ios程序中数据数据存储有下列5种方式
XML属性列表(plist)归档
Preference(偏好设置)
NSKeyedArchiver归档(NSCoding)
SQLite3
Core Data
每个iOS应用都有自己的应用沙盒(应用沙盒就是文件系统目录),与其他文件系统隔离。应用必须待在自己的沙盒里,其他应用不能访问该沙盒
应用...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11 07:04:39
阅读次数:
260
iOS程序有固定的文件访问限制,只能在自己的沙盒内。 UIImage *img=[UIImage
imageNamed:@"cellicon.png"];这段代码从相对路径加载了一个png图片资源作为UIImage对象,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它在内部已经偷偷得帮你把路径转化为相对路径了,你还不知道吧!
...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10 09:57:00
阅读次数:
237
ios程序中数据数据存储有下列5种方式XML属性列表(plist)归档Preference(偏好设置)NSKeyedArchiver归档(NSCoding)SQLite3Core
Data每个iOS应用都有自己的应用沙盒(应用沙盒就是文件系统目录),与其他文件系统隔离。应用必须待在自己的沙盒里,其他...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09 20:12:49
阅读次数:
283
IOS中数据存储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XML属性列表(plist)归档2、preference(偏好设置)3、NSKeyedArchiver归档(NSCoding)4、SQLite35、Core
Data鄙人才疏,先扯扯前三种刚学的存储方式,做个总结以备复习使用1、首先了解沙盒的概念,他是应用的系...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08 23:30:31
阅读次数:
387
模拟器和真机,分别如何指定数据库路径,模拟器和真机对应的沙盒有何不同…网友的问题如下所示:
23:58:19但是原理搞不太懂。。。网友的问题如下所示: 23:59:28我在项目中用了一个数据库框架对数据库的操作是这个框架封装好的网友的问题如下所示:
23:59:36我看了下头文件网友的问题如下所示:...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6-07 17:05:17
阅读次数:
208
获取应用的沙盒目录l沙盒根目录:NSString *home
=NSHomeDirectory();lDocuments:(2种方式)u利用沙盒根目录拼接”Documents”字符串NSString *home
=NSHomeDirectory();NSString*documents = [hom...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06 20:10:44
阅读次数:
208
1,ios中常用的数据存储方式有4中1》XML属性列表(plist)归档2》Preference(偏好设置)3》NSKeyedArchiver归档4》SQLite2,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沙盒,沙河的路径为/Users/apple/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iPhone...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05 18:36:08
阅读次数:
308
今天要获取之前真机测试时写入沙盒的数据, 本来以为挺麻烦的。后来捣腾了一下, 才知道原来这么简单...下面直接看具体步骤。前提: 真机已经通过USB和你的电脑连接上了!1.进入Organizer2.选择你的应用。 并导出数据。(点击Download)3.保存数据到相应位置。(点击Save)4.打开, 查看数据。保存完毕后, 你后发现一个这样的文件。选中它, 右键---->显示包内容。然后进入---...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6-05 04:40:52
阅读次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