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题 本专题将深入研究Android的高性能编程方面,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会有Android内存优化,算法优化,Android的界面优化,Android指令级优化,以及Android应用内存占用分析,还有一些其他有关高性能编程的知识.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硬件配置越来越高,可是它和现在的 PC....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5-13 18:26:33
阅读次数:
219
1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的软件都会经常的崩溃,也没法还原,这个时候一般就是我们写的代码可能有内存泄露问题。
2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内存分析工具了,我曾经调试了下别人的代码,他的一个activity进去一次就创建一次,返回的时候又不能自动回收,所以造成了软件内存占用居高不下,我自己写的一个类也是,每次进去以后就没法销毁,后来发现是调用通知的时候造成的,所以把通话的context设置成...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5-08 10:56:23
阅读次数:
148
1. DataSet和DataReader的区别?DataReader:和数据库处于一直连接状态。只读只能向前读取,一次只能读取一行信息。DataReader每次只在内存中加载一条数据,内存占用少,高效率!Dateset:和数据库是断开的离线状态。返回都是数据集,可以对其中的数据做任意操作,Data...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5-07 16:33:27
阅读次数:
152
可以直接使用top命令后,查看%MEM的内容。可以选择按进程查看或者按用户查看,如想查看oracle用户的进程内存使用情况的话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1)top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 可以直接使用to.....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5-05-07 15:50:37
阅读次数:
169
上篇文章介绍了内存泄露以及避免方法,本篇文章介绍当内存泄露发生时,如何解决1. 笨方法手动调试
1 检查代码是否每一个new、malloc 都有对应的 delete、free
2 观察有哪些可能分配内存和释放内存的代码,在其上下添加断点,以debug模式运行
3 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调试程序的内存占用,
4 逐个排除:
- 看运行哪些语句时内存占用增加
- 看运行释放内存语句后...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7 12:34:08
阅读次数:
117
vi与Emacs的不同viEmacs快捷键命令vi通过记录按键序列,形成决策树中的一条路径,从而确定一个命令。Emacs通过组合键的方式立即执行命令。内存占用和定制性由于历史原因,vi小而快,但定制性上比较受限。Emacs启动慢且占用更多内存,但高度可定制,包含大量复杂功能。它基本上是一个Lisp程...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5-05-06 22:25:34
阅读次数:
227
测试计划前期测试软件功能测试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都可以实现数据库测试测试用户数据是否完善,系统数据是否稳定测试软件效能多用户同时使用时运行是否流畅,测试软件的负载承受力在负载情况下如:手机内存占用过多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后期测试兼容性测试在不同的Android版本下进行测试可用性测试测试软件操控性...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5 21:34:12
阅读次数:
134
Zwoptex生成的spritesheet除了可以导出png格式的图片外还有pvr格式。pvr格式是iOS的显示芯片可以直接读取的,不需要经过解析就能直接显示,所以渲染速度更快,更节省内存。我特意在cocos2D 2.0 rc1版本做了一项测试:一个空的cocos2D模版工程运行起来之后占用的内存大...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5 14:04:13
阅读次数:
79
原文:http://yalung929.blog.163.com/blog/static/203898225201212981731971/引言:top命令作为Linux下最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之一,可以监控、收集进程的CPU、IO、内存使用情况。比如我们可以通过top命令获得一个进程使用了多少虚拟内...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28 18:03:08
阅读次数:
218
作为一门动态语言,python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动态类型,即对象的类型和内存占用都是运行时确定的。(Why?)运行时,解释器会根据语法和右操作数来决定新对象的类型。动态类型的实现,是通过引用和对象的分离达到的。对象是存放在内存中的数据实体,而引用(reference)可以理解成一个封装好的指向对象...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27 23:27:25
阅读次数: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