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寻址由大到小,优先分配内存地址比较大的字节给变量;变量越先定义,内存地址就越大;取得变量的地址:&变量名;输出地址:%p;一个变量一定先进行初始化,才能使用。 scanf函数只接受变量的地址,scanf函数是一个阻塞式的函数,等待用户输入,用户输入完毕后,就会将用户输入的值赋值给对应的变量...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11-12 13:29:55
阅读次数:
178
为了执行linux内的C语言main函数,上一篇讲到了,为了从汇编语言环境跳转到C语言环境下执行,将CPU工作模式从16位转变到32位模式(C语言是32位的),并且重新建立了GDT与IDT,但是此时GDT和IDT中并没有内容,所以不能进行内存寻址与中断,接下来就是初始化GDT和IDT了。
进入32位模式后,寄存器也将变为32位寄存器,下面的汇编语法和之前的intel汇编有些不同,为AT&T汇编,至于差别不在赘述。...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09-22 00:09:11
阅读次数:
377
1、register
在函数内定义变量时,默认是 auto 类型,变量存储在内存中,当程序用到该变量时,由控制器发出指令将内存中该变量的值送到运算器,计算结束后再从运算器将数据送到内存。如果一个变量用 register 关键字修饰,编译器则尽可能将该变量存放在CPU的内部寄存器中,这样就不用通过内存寻址来访问变量,可以大大提高访问效率。
2、volatile
volatile关键字修饰的变量...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9-17 12:12:52
阅读次数:
230
------Java培训、Android培训、iOS培训、.Net培训、期待与您交流! -------变量的内存分析 1.内存寻址由大到小,优先分配内存地址比较大的字节给变量 2.变量越先定义,内存地址就越大 3.取得变量的地址:&变量名 4.输出地址:%p 5.一个变量一定先进行初始化,才...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3 22:56:46
阅读次数:
195
最近开始想稍微深入一点地学习Linux内核,主要参考内容是《深入理解Linux内核》和《深入理解Linux内核架构》以及源码,经验有限,只能分析出有限的内容,看完这遍以后再更深入学习吧。1,内存地址逻辑地址:包含在机器语言中用来指定一个操作数或一条指令的地址。线性地址:一个32位无符号数,用于直接映...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07-20 08:29:46
阅读次数:
476
我对linux高端内存的错误理解都是从这篇文章得来的,这篇文章里讲的物理地址 = 逻辑地址 – 0xC0000000:这是内核地址空间的地址转换关系。这句话瞬间让我惊呆了,根据我的CPU的知识,开启分页之后,任何寻址都要经过mmu的转换,也就是一个二级查表的过程(386)难道内核很特殊,当mmu看到...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07-16 19:39:07
阅读次数:
235
2.1 内存地址逻辑地址:段+偏移线性地址(虚拟地址)物理地址2.2硬件中的分段2.2.1 段选择符和段寄存器15 3 2 1 0 ------------------------------------------------| |TI |RPL || 索引号 | | |-------...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07-02 20:45:39
阅读次数:
252
在BIOS触发0x19中断将磁盘的第一个扇区(512B)加载到内存中后,计算机才真正开始执行磁盘上的程序。而这512B的程序bootsect.s中的第一批代码,此时处理器还处于实模式内存寻址的最大范围是1M(0x0000-0xFFFF),接下来我们看看在bootsect.s的第一批代码中做了些什么?...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06-24 19:09:03
阅读次数:
291
当使用80x86微处理器时,我们必须区分三种地址:1.逻辑地址(logical
address) 包含在机器语言指令中用来指定一个操作数或者一条指令的地址。由一个段(segment)和偏移量(offset)组成。2.线性地址(linear
addres,也称虚拟地址 virtual address....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23 23:58:31
阅读次数:
405
内存地址三种内存地址:1)逻辑地址(机器指令中操作数或指令的地址) 分段单元
2)线性地址(虚拟地址)分页单元 3)物理地址(用于内存芯片级内存单元寻址多CPU时,共享同一内存,RAM芯片由独立的CPU并发访问;
由内存仲裁器保证RAM的读写的串行执行 Linux中的分段80X86才使用分段(把程序...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15 11:58:59
阅读次数: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