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ithub.com/whtang/GoRTPGoRTP实现了修改RTP数据包的头部和内容的一些重要的函数。而大多数只处理RTP数据包的负载和时间戳。RTP数据分组分组模块实现了一个允许漏接的缓冲机制,这样能够减少内存的动态分配请求。尽管不是必要的但还是建议使用FreePacke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24 21:19:24
阅读次数:
230
一:概念
Java编程语言把内存分成两种,一种叫做栈内存,一种叫做堆内存。
Java的堆是一个运行时数据区,类的对象从中分配空间。这些对象通过new指令建立,它们不需要程序代码来显式的释放。堆是由垃圾回收来负责的,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诉编译器,因为它是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的,Java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走这些不再使用的数据。但缺点是,由于要在运行时动...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23 09:36:46
阅读次数:
218
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是存储指向动态分配(堆)对象指针的类,用于生存期控制,能够确保自动正确的销毁动态分配的对象,防止内存泄露。它的一种通用实现技术是使用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智能指针类将一个计数器与类指向的对象相关联,引用计数跟踪该类有多少个对象共享同一指针。...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22 17:47:34
阅读次数:
323
int *p=malloc(100); 求 sizeof(p)
sizeof(p) = 4;
sizeof(p) 只能测定 指针大小,32位机上得4。
sizeof 不能测定动态分配的数组大小。
strlen 可用于测定动态分配的字符数组长度但不适合int.
_msize() 可用于测定动态分配的数组用去的内存,通常比数组单元要多一点。
int _tmain(int argc...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20 18:02:42
阅读次数:
200
最近在看一个程序的源代码的时候了解到了二维数组的动态分配空间以及释放的方法,在此记录。
一、二维数据的内存空间动态分配
二、二维数据的内存空间释放
三、完整代码...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20 18:01:52
阅读次数:
199
动态内存分配传统数组的缺点:1数组长度必须事先制定,且仅仅能是长整数不能是变量2传统形式定义的数组该数组的内存程序无法手动释放3数组一旦定义,系统就会为该数组分配的存储空间就会一直存在直到该函数执行结束4数组的长度不能再函数的执行的过程中动态的扩充或者缩小5不能跨函数使用为什么须要动态分配内存动态内...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19 22:23:24
阅读次数:
223
一、sizeof sizeof(...)是运算符,在头文件中typedef为unsigned int,其值在编译时即计算好了,参数可以是数组、指针、类型、对象、函数等。它的功能是:获得保证能容纳实现所建立的最大对象的字节大小。由于在编译时计算,因此sizeof不能用来返回动态分配的内存空间的大小。实...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17 15:05:00
阅读次数:
169
在系统中,资源是有限的,一旦用完必须归还给系统,否则可能会造成资源耗尽或其他问题。例如,动态分配的内存如果用完不释放会造成内存泄漏。
这里说的资源不仅仅是指内存,还包括其他,例如文件描述符、网络连接、数据库连接、互斥锁等。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不使用的资源归还系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考虑到异常、函数内多重回传路径等。
基于对象的资源管理办法几乎可以消除资源管理的问题。...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14 22:55:36
阅读次数:
250
本文想就C语言中malloc()和free()函数的具体作用做出一些说明,这些细节大家在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忽略。
在C语言中要动态的释放内存,就必然要用到指针,将动态分配获得的空间地址赋值给指针。C语言中动态分配内存的函数为malloc(), 在用完后,要及时调用free()函数释放。理论上,这样是安全的,但其实这样是不安全的,因为free()函数仅仅是告诉操作系统,这块空间我不用了,操...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14 21:29:41
阅读次数:
248
转载请标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hackbuteer1/article/details/7561235 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是存储指向动态分配(堆)对象指针的类,用于生存期控制,能够确保自动正确的销毁动态分配的对象,防止内存泄露。它的一种通...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13 23:07:51
阅读次数: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