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决策树之C4.5算法学习

时间:2017-06-26 21:22:20      阅读:25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water   out   iss   ping   剪枝   挖掘   fill   带来   分支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预測模型,它由决策节点,分支和叶节点三个部分组成。

决策节点代表一个样本測试,通常代表待分类样本的某个属性,在该属性上的不同測试结果代表一个分支;分支表示某个决策节点的不同取值。每一个叶节点代表一种可能的分类结果。

使用训练集对决策树算法进行训练,得到一个决策树模型。利用模型对未知样本(类别未知)的类别推断时。从决策树根节点開始,从上到下搜索,直到沿某分支到达叶节点,叶节点的类别标签就是该未知样本的类别。

网上有个样例能够非常形象的说明利用决策树决策的过程(母亲给女儿选对象的过程)。例如以下图所看到的:

技术分享 

      女儿:多大年纪了?
      母亲:
26
   女儿:长的帅不帅?
   母亲:挺帅的。


   女儿:收入高不?
   母亲:不算非常高。中等情况。
   女儿:是公务员不?
   母亲:是,在税务局上班呢。
   女儿:那好,我去见见。

再看一个样例:数据集例如以下图所看到的,共同拥有14个样本,每一个样本有4个属性,分别表示天气,温度。湿度,是否刮风。最后一列代表分类结果,能够理解为是否适合出去郊游(play)。

技术分享

以下是利用上面样本构建的决策树:

技术分享

依据构建的模型,当再来一个样本<outlook = rainy, temperature = cool,humidity = normal windy = true>那么我们就能够从根节点開始向下搜索最后得到:no play。

细致思考下,这有点类似FP-Tree算法中的构造树过程。可是绝不一样。其实,同样的数据集,我们能够构建非常多棵决策树,也不一定以outlook 作为根节点。FP-Tree仅仅是单纯将全部样本信息存储到一个树上。而决策树显然有一个选取节点属性进行分类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该怎样选取属性作为分类属性,将样本分为更小的子集?什么时候结束终止决策树的增长,使构建的决策树既对训练样本准确分类。并且对于未知样本(測试样本)也可以准确预測,可能的策略是全部的样本都属于同一类别或全部样本属性值都相等。

不同的决策树算法採用的策略不同,以下主要介绍C4.5 算法,主要学习C4.5选取节点划分子集的策略。

C4.5算法是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Ross Quinlan教授在1993年基于ID3算法的改进提出的,它可以处理连续型属性或离散型属性的数据;可以处理具有缺失值的属性数据;使用信息增益率而不是信息增益作为决策树的属性选择标准;对生成枝剪枝。减少过拟合。

例如以下为决策树算法框架:

TreeGrowth(E, F)//E--训练集  F—属性集
   if stopping_cond(E, F) = true then     //达到停止分裂条件(子集全部样本同为一类或其它)
      leaf = createNode()                 //构建叶子结点
      leaf.label = Classify(E)            //叶子结点类别标签
      return leaf
   else<span style="white-space:pre">					
      root = createNode()<span style="white-space:pre">		//创建结点
      root.test_cond = find_best_split(E, F)    确定选择哪个属性作为划分更小子集//
      令 V = {v | v是root.test_cond 的一个可能的输出}
      for each v  V do
         Ev = {e | root.test_cond(e)  = v and e  E}
         child = TreeGrowth(Ev, F)
         //加入child为root的子节点,并将边(root——>child)标记为v
       end for
   end if
   return root


主要过程:首先用根节点代表一个给定的数据集;然后从根节点開始(包含根节点)在每一个节点上选择一个属性,使结点数据集划分(一棵树分裂为几棵树)为更小的子集(子树);直到使用某个属性。其子集中全部样本都属于一个类别。才停止分裂。

而当中节点怎样选择属性。正是C4.5要做的。

前面已经提到过:C4.5 使用信息增益率而不是信息增益作为决策树的属性选择标准。以下从熵開始逐步解释:

熵:信息论中对熵的解释。熵确定了要编码集合S中随意成员的分类所须要的最少二进制位数     

技术分享

pi 为集合S中第i类所占的比例。(详细举例见后面实例)

理解”最少”:

1. 对于2分类问题。用一个二进制位1和0描写叙述足以分类;对于4分类问题。至少须要用两个二进制位描写叙述00 01 10 11;c分类 log2(c)

2. 对于分类问题。还要考虑类的比例(样本不平衡问题)。m+n个样本当中m个样本分类表示的二进制位数和n个样本表示的二进制位数不同样,全部熵的定义还存在着一种加权平均的思想。

简单来说,它刻画了随意样本集的纯度,越纯,熵越小。

换句话说,“变量的不确定性越大。熵就越大,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百度百科) 

对于二分类问题,熵在[0,1]之间,假设全部样本都属于同一类。熵为0,这个时候给定一个样本,类别就是确定的。假设不同的样本各占一半,熵为1=1/2+1/2。这个时候假设给定一个样本来分类,就全然无法确定了,就好像我们抛硬币全然无法预測它是正面还是反面朝上一样。

对于c分类问题,熵在[0 log2(c)]之间。

C4.5中用到的几个公式:

1 训练集的信息熵

技术分享 

当中 m代表分类数。pi为数据集中每一个类别所占样本总数的比例。

2 划分信息熵----如果选择属性A划分数据集S。计算属性A对集合S的划分信息熵值

case 1:A为离散类型,有k个不同取值。依据属性的k个不同取值将S划分为k各子集{s1 s2 ...sk},则属性A划分S的划分信息熵为:(当中 |Si|   |S| 表示包括的样本个数)

技术分享  

case 2: A为连续型数据,则按属性A的取值递增排序,将每对相邻值的中点看作可能的分裂点,对每一个可能的分裂点。计算:

技术分享 

当中。SLSR分别相应于该分裂点划分的左右两部分子集。选择EntropyA(S)值最小的分裂点作为属性A的最佳分裂点,并以该最佳分裂点按属性A对集合S的划分熵值作为属性A划分S的熵值。

3 信息增益 

按属性A划分数据集S的信息增益Gain(S,A)为样本集S的熵减去按属性A划分S后的样本子集的熵,即

技术分享

4 分裂信息

利用引入属性的分裂信息来调节信息增益

技术分享

5 信息增益率

技术分享

信息增益率将分裂信息作为分母。属性取值数目越大,分裂信息值越大,从而部分抵消了属性取值数目所带来的影响。

相比ID3直接使用信息熵的增益选取最佳属性,避免因某属性有较多分类取值因而有较大的信息熵,从而更easy被选中作为划分属性的情况。

公式略多,看得眼花缭乱。事实上就是为了得到信息增益率。

以下以博客開始介绍的天气数据集为例,进行属性选取。

详细过程如图所看到的: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根节点选取outlook属性后就得到例如以下划分:

技术分享

递归进行如上过程。就得到了博客开头的决策树。

本文引用了部分《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WEKA应用技术与实践》中的内容,并改动了原书中决策树计算错误之处,书中outlook的信息增益率为0.44是错误的。 

转载请申明: http://blog.csdn.net/u010498696/article/details/46333911

參考文献: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WEKA应用技术与实践》 

决策树之C4.5算法学习

标签:water   out   iss   ping   剪枝   挖掘   fill   带来   分支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zhchoutai/p/708227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