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数据库 > 详细

浅析PostgreSQL中的TidBitmap

时间:2015-01-14 18:15:57      阅读:55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postgresql;tidbitmap

1        TidBitmap结构分析

   TidBitmap是一个专门用来在内存中缓存Tuple的tid的数据结构。TidBitmap位于PostgreSQL存储引擎StorageEngine\ src\ backend\ nodes\tidbitmap.c中,其结构如图1-1所示,是一个由若干名为PagetableEntry的位图构成的一张动态Hash表Pagetable。其中,每个bucket对应一个PagetableEntry。TidBitmap顾名思义,正常情况下,每个PagetableEntry代表一个Page,而在该PagetableEntry中,共有(Max_Tuples_Per_Page - 1)/(Bits_Per_BitMapWord +1)位,即默认情况下一个Page总共最多可以存储256个Tuple,那么PagetableEntry中就有256位,每一位初始为0,代表着该Tuple在page中的偏移位置,该Page的bucket映射的Page号和tuple在PagetanleEntry中的偏移位置共同构成了该tuple的实际物理存储位置即Tid。当需要存储一个Tuple的Tid时,我们只需要根据该Tuple的页号(BlockNum)映射到对应的Bucket上,再根据该tuple在Page上的偏移位置将Bucket对应的PageTableEntry中相应的位置1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PageTableEntry不仅可以表示一个Page(页),同时也可以表示一个Chunk(块)。对于Chunk的定义,PostgreSQL是这样描述的,即一个Chunk为若干Page的集合。在PostgreSQL中定义Page_Per_Chunk BLCKSZ / 32,即默认情况下一页的大小为8192B,一个8192B大小的Chunk可以表示256页。其中每一位对应着页号。至于其用法将在第3节中深入解释。

    

技术分享

                                    图1-1 TidBitMap结构


    TidBitmap使用场景

    对于Postgresql存储引擎而言,上层调用存储引擎读取相关tuple有三种途径,如图2-1所示。

    第一种是直接扫描heap表进行heapscan(图2-1 C块),红色箭头流程。这种情况仅适用于需要进行全表扫描或者该heap表没有建立索引但仍需要查找某一tuple的情况,尤其是后者当heap表足够大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第二种是tuple所在的heap表上建立起Index表(图2-1 A块),绿色箭头流程。当需要读取相关tuple时,将首先依据相应检索条件通过Index表查找出合适的tupleTid,然后再通过该Tidheap表上将真正的tuple内容缓存到相应的Buffer中,再然后在Index表读取下一个符合查找条件的tupletid,再到heap表上去查找。对于heap表而言,每一次的查找都相当于一次随机查找,其IO代价较大。

技术分享

 图2-1 三种获取tuple的途径


    第三种是***箭头流程,在第二种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检索条件在Index表上查找出符合条件的某一个tuple的Tid时,会将该Tid存入TidBitmap中。然后继续在索引表上查找下一个符合条件的Tid,再将其存入TidBitmap,直到所有符合条件的Tid都存入TidBitmap后,该TidBitmap会将存入的所有Tid按照tuple所在的页号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存入TidBitmap中的指定链表中 PagetableEntry ** spages(或者是PagetableEntry **schunks)。最后再通过该spages链表,去heap中将每一个tuple读取至缓存中。由于每次从heap中读取的tuple都是按照页号从小到大排序好的,故每次IO代价相对于第二种随机IO要低的多。


3        TidBitMap具体操作流程

    TidBitmap的调用接口在IndexEntrySetScan类中,当通过索引查找符合条件的tuple时,可以选择是否使用bitmap查找,如若使用将首先调用该类中的getBitmap函数,从而触发tidbitmap中的tbm_create函数。

        在tbm_create函数中,初始默认设置该hash表为10MB大小。TidBitMap的状态有三种,分别为TBM_EMPTYTBM_ONE_PAGETBM_HASH。分别对应着TidBitMap初始空状态,只存储一个PageTableEntry状态,以及存储多个PageTableEntry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存在TBM_ONE_PAGE状态是因为当TidBitMap中只存储一个PageTableEntry时,无需花费相对高昂的代价构建起动态Hash表,只需要用一个PageTableEntry类型的指针entry1指向该PageTableEntry即可。此时在tbm_create函数中,置TBM的状态为TBM_EMPTY。在第1节提到过,TBM是一个由nPageTableEntry位图构成的动态hash表,因此在tbm_create过程中将计算初始大小下(10MB)最多能够存储多少个PageTableEntry,即nbuckets值,具体的计算过程将在第4节介绍,本节不再详述,至此TBM的初始化过程结束。

    紧接着,当初始化完TBM后,将在索引上查找出符合查询条件的Tid,并将相应的Tid存入TBM中。假设索引为B-Tree索引,那么这个过程将在nbtree.c中的btgetbitmap函数中完成。在该函数中,每次将从B-Tree索引中通过执行_bt_next函数读取出一个Tid,再执行tbm_add_tuples函数,将该Tid添加入TBM中。

       tbm_add_tuples函数中,有三个重要的步骤:

       首先,要能根据Page页号在TBM的动态Hash表中找到其对应的Bucket,从而找到对应的PageTableEntry。该过程通过tbm_get_pageentry函数完成。如若TBM只含有一个PageTableEntry,即TBM的状态为TBM_ONE_PAGE,那么我们将直接返回TBMentry1成员变量对应的PageTableEntry。否则,我们将通过Hash映射查找。

       其次,当得到对应的PageTableEntry后,如若该Tid0页第2tuple,由于一个PageTableEntry可以表示256tuple,每一位表示一个tuple,故PageTableEntry共由8uint32类型的bitmapword组成,此时2/32取整很容易算出即将修改的位在第0bitmapword2%32取余亦算出待修改位在第0bitmapword中的2个位置(实际PostgreSQL代码中位号是按照0-7排列故实际位置需减1)。然后将相应的位由0置为1,即完成插入操作。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TBM初始化时默认设置为10MB,则计算出该PageTable在当前大小下最大能容纳131074Bucket,此即为其MaxEntries,当添加的tid导致当前PageTableentry数大于MaxEntries,此时受限于TBM大小,TBM将进行lossify操作,即将部分本来存储TidPageTableEntry删除,转而生成存储该Tid所在Page号的PageTableEntry,从而使得该TBM当前entry数下降,达到限制TBM大小的目的。该操作在tbm_lossify函数中完成,现举例说明:假设TBM的动态HashPageTable只有4Buckets即只能存储4PageTableEntry,每个PageTableEntry能够存256Tid,假如该TBM先前已经加入4Tid,分别第0页到第3页的第1tuple,那么此时TBMnentries数为4,达到了当前PageTablemaxentries个数,此时如果添加一个4页第1tuple进来,则TBM将执行lossify操作,对每一个PageTableEntry进行压缩,直到当前TBMPageTableEntry个数小于TBMmaxentries。每个PageTableEntry压缩的具体过程在tbm_mark_page_lossy函数中完成。

       tbm_mark_page_lossy函数中可以看到,对于待处理的PageTableEntry将首先从动态Hash表中找到,并将其删除。然后根据已删除的PageTableEntry所表示的页号计算Chunk号,例如先处理第0页的PageTableEntry,由于一个Chunk能表示256页,故0/256取整,即该Page在第0Chunk上。然后从动态Hash表,依据Chunk号去寻找其对应的Bucket。此时如果该Bucket上没有PageTableEntry,则构建该ChunkPageTableEntry。否则将对应的Tuple类型的PageTableEntry初始化为Chunk类型的PageTableEntry,丢失掉之前存储的Tuple信息,最后再将该页的页号对应的位置1,即完成一个PageTableEntrylossify操作。此时对于整个TBM而言,删除了1Page类型的entry,新建了一个Chunk类型的entry,整体entry总数仍然为4。继续处理表示第1页的PageTableEntry,同样从Hash表中删除该PageTableEntry,然后找到第1页对应的Chunk类型的PageTableEntry,此Chunk类型的entry在处理第0页时已经构建好了,故只需在对应的位上置1即可,此时TBM删除了一个Page类型的entry,没有增加新的Chunk类型的entry,整体entry总数为3。继续处理第2页的PageTableEntry,同理删除该entry,在相应的Chunk类型的entry中适当的位置置1,此时entry总数降为2。处理第3页后,此时entry总数降为1,达到了lossify的终止条件,即nentries < max

entries/2,压缩过程终止。

       当将所有符合条件的Tid加入TBM,即tbm_add_tuples函数执行完毕后,将逐次从TBM中取出相应的TidHeap表中进行Tuple查找。在第一次从TBMTid时,将会执行一个排序操作,TBM会将其中所有的Page类型的PageTableEntry指针按照页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存储在其spages链表中。(同理,也会将所有的Chunk类型的PageTableEntry按照Chunk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存储在其schunks链表中。)由于spages中存储的Tid均为符合条件的待查找Tuple,故之后每次从TBM取出Tid时只需从spages链表中逐个读取PageTableEntry,取出对应的Tid即可。上述操作是在tbm_begin_iterate函数中完成的。

       最后将取出的Tid通过heapam.c中的bitgetpage函数在heap表中进行查找,得到最终的tuple,并将其缓存至内存中来。


4        TidBitMap优劣分析

    首先从使用场景上来看,依据第2节的分析可知,TidBitMap主要应用于已构建索引的heap表的查找,对于没有构建索引的heap表只能够顺序扫描heap表。对于前者,目前PostgreSQL存储引擎提供了俩种索引查找方式,第一种是通过索引查找出符合条件的的tid后,直接去heap中进行查找。第二种是将索引查找出的tid先存入内存中的TidBitMap,并按照页号进行排序,再从小到大依次从heap中取出相应的tuple。第一种方式相对于第二种方式省去了中间构建TidBitMap的过程,但是由于从索引中取出的tid无序,因此每一次对于heapscan都相当于是一次随机I/O,代价较大。而第二种方式虽然增加了构建TidBitMap的过程,但是由于所有的tid都是按照页号从小到大排序好的,因此在对heap进行scan时相当于顺序读取,I/O代价较低。因此可以看出,当查询结果集较大时,采用构建TidBitMap缓存查询结果集,再顺序扫描heap表读取相应tuple更加有优势,如若采用第一种方式将花费大量时间对heap表进行随机I/O,其代价要大于额外构建TidBitMap的代价。

    其次从内存耗费上来看,使用TidBitMap来缓存大结果集的Tid,不可避免的要造成额外的内存开销,下面将针对这种情况做出分析:

 如图4-1可以看到对于TidBitMap而言占用空间最大的两个结构分别是动态HashPagetable以及排好序的结果集链表spagesschunks。对于一个64GB大小的heap表而言,一页为8K,则该heap表共包含8MB页,每一页最多可以包含256tuple,则64GBheap表共包含有2048MBtuple

技术分享

 图4-1 TidBitmap代码结构


     我们假设两种极端情况:

   当查询结果集涵盖整个heap表时,共需要缓存8MPageTableEntry,每个PageTableEntry8unit32bitmapword构成。10MB大小的Hash表能够提供最多131072Buckets,故理论上Hash表大小至少为(8M/131072)*10大小,即610MB。而结果集链表大小为8M*8B(64),即64MB。故对于TidBitMap而言极端情况下,不lossify至少需要674兆内存空间。请注意,这里说至少是因为,TidBitMap所采用的是动态Hash表,初始值设置为10兆大小,在不断地向TBM添加Tid时,若TBM的当前entry数目大于当前Hash表最大能支持的entry数时,该Hash表将会翻倍扩容,故最坏情况下TBMlossify,每次动态Hash表扩容翻倍,为了能够装下64GBheap所有的页,此时Hash表大小应为640(初始值设为10兆),总TidBitMap则为704MB的内存占用。

       考虑到TidBitMap当内存受限时会自主进行lossify操作。设想64GBheap表,共8M页全部lossify化,则需要8M/256Chunk,即32K个,动态Hash表初始值10MB完全能够满足。schunk链表大小为32K*8B(64),即256KB,也就是说如果全部压缩的话仅需11MB左右的大小即可表示64GBheap表。但是压缩的代价是在进行heapscan时需要重新查找符合条件的tuple的正确偏移位置。

       当然在正常情况下TidBitMap会不断压缩调整,即其中会同时存在lossifyPageTableEntry以及未lossifyPageTableEntry。在TidBitMap扩展条件中,只有当全部PageTableEntry全部lossify后,其Entries个数仍然大于MaxEntries的一半,才会触发整个Hash表的翻倍扩容。故真正情况下,在不断地lossify操作后,初始的10MB大小的TidBitMap是可以存储下64GBheap表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实际使用中随着查询结果集的不断增大,TidBitMap所占用的内存也会不断增长,并且TidBitMap会不断地循环执行lossify操作以适应"BitMap,小Working-Mem"的工作环境,从而在查询性能上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出自 “博の客” 博客,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浅析PostgreSQL中的TidBitmap

标签:postgresql;tidbitmap

原文地址:http://frankiewb.blog.51cto.com/8202664/1603921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