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ava gc要回收对象的时候,首先要调用这个类的finalize方法,但是并不是调用这个finalize方法就等同于垃圾回收,只是在gc之前 finalize 方法会被调用,所以基本可以说其被回收了。 2、但由于gc的自动回收机制,并不能保证 finalize 方法会被及时地执行(垃圾对象的回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3-10 09:41:01
阅读次数:
178
1背景某一天在某一个群里面的某个群友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threadlocal的key是弱引用,那么在threadlocal.get()的时候,发生GC之后,key是否是null?"屏幕前的你可以好好的想想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先讲讲Java中引用和ThreadLocal的那些事。2Java中的引用对于很多Java初学者来说,会把引用和对象给搞混淆。下面有一段代码,U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03-05 18:48:59
阅读次数:
140
下面部分转自:https://www.jianshu.com/p/916b5fcd0140 OpenJ9,OMR与OpenJDK Eclipse OpenJ9 是一个 Java 虚拟机(JVM),它是运行 Java 应用程序的引擎,而 OpenJDK 是一个完整的开发工具包,包含其他组件,如Java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2-18 23:11:23
阅读次数:
603
1. 在JAVA语言中对静态方法有两点规定: 在静态方法中不可以使用this关键字 在静态方法中不可以直接调用非静态方法 2. 不能将方法体内的局部变量声明为static的 3. 引用只是存放一个对象的内存地址,并非存放一个对象 4. 虽然垃圾回收器已经很完善,但垃圾回收器只能回收那些由new操作符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02-17 00:56:09
阅读次数:
209
在文章开始之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建立对象池。这和.NET垃圾回收机制有关,正如下面引用所说,内存不是无限的,垃圾回收器最终要回收对象,释放内存。尽管.NET为垃圾回收已经进行了大量优化,例如将托管堆划分为 3 Generations(代)并设定新建的对象回收的最快,新建的短生命周期对象将进入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2-15 13:59:51
阅读次数:
200
一、虚拟机参数配置 1、Java堆参数设置 a)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使用参数 其中最后一个是一个运行时参数设置的简单实例。一般-XX是系统级别的配置(日志信息,或者是配置使用什么样的垃圾回收器等等),后面跟上+表示启用。不是-XX基本上是对于应用层面的配置信息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实例:表示设置初始堆大小为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02-11 18:32:53
阅读次数:
247
1、栈是线程私有的;堆事线程公有的。2、栈主要用于存储局部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变量;堆主要用于存储实例化的对象,数组,由JVM动态分配内存空间。3、栈中的变量超过其作用域后,JVM会自动释放掉为该变量所分配的内存空间,该内存空间可以立即被另作他用;在堆中分配的内存,由JVM自动垃圾回收器来管理。4、如果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1-29 22:01:35
阅读次数:
198
前言java相较于c、c++语言的优势之一是自带垃圾回收器,程序开发人员不用手动管理内存,内存的分配和释放完全由gc(GarbageCollector)来做,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及程序健壮性(手动管理内存容易造成内存泄漏)。凡事皆有两面性,javagc在给我们带来内存管理便捷性的同时,也面临STW(StopTheWorld)影响程序吞吐的缺陷。作为java开发人员,只有深入理解jvm垃圾回收的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01-27 13:00:03
阅读次数:
241
①、强引用就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类似“Object obj=new Object()”这类的引用,只要强引用还存在,垃圾收集器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垃圾回收器绝不会回收具有强引用的对象。②、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并非必要的对象。对于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9-01-25 23:49:38
阅读次数:
235
引用类型 强引用StrongReference 最长使用 软引用SoftReference 在即将OOM之前,垃圾回收器会把这些软引用指向的对象加入回收范围 一般可用于同一台服务器内缓存低频访问的中间结果 弱引用WeakReference 下一次YGC时会被回收 虚引用PlantomReferenc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9-01-19 14:26:38
阅读次数: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