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软考中这部分知识也是重点考察范围,关于软件工程的知识点非常的琐碎,我把这部分的知识点分成了五部分,分别是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开发管理、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1、第一部分介绍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它包括生存周期,开发模型,开发方法,重点要掌握几种开发模型的关联,这是软考中考频非常高的知识点。
2、第二部分介绍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过...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9 02:46:47
阅读次数:
171
关于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软考中这部分知识也是重点考察范围,关于软件工程的知识点非常的琐碎,我把这部分的知识点分成了五部分,分别是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开发管理、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1、第一部分介绍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它包括生存周期,开发模型,开发方法,重点要掌...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9 02:38:37
阅读次数:
193
为了反映软件生存周期内各个工作应如何组织,各阶段如何衔接,需要软件开发模型给出直观图示表达。软件开发模型是软件思想的具体化,是实施在过程模块中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
下面来介绍开发模型的特点以及他们的优缺点。
瀑布模型
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开发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分开,各阶段分工协作。
结构化分析设计方法,逻辑实现和物理实现分开。
活动为:开发计划,需求分析和说明,设计,测试,运...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9 01:57:08
阅读次数:
240
有好多年不搞Java Web开发了,这几天正好国庆放假,放松之余也有兴趣回头看看Java Web开发技术的基础。我们都知道,Servlet是Java Web开发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Servlet开发相对繁琐,代码量庞大而且不易维护,美工无法参与界面设计开发等不足,于是就诞生了jsp。jsp是对servlet开发模型的重要升级。有了jsp,Java Web开发技术才真正被广泛使用。一、Servlet...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0-04 11:26:37
阅读次数:
452
1、瀑布模型是由W.W.Royce在1970年最初提出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式开发是一种老旧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瀑布模型式是最典型的预见性的方法,严格遵循预先计划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维护的步骤顺序进行。步骤成果作为衡量进度的方法,例如需求规格,设计文档,测试计划和代码审阅等等。瀑布...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0-03 09:54:34
阅读次数:
258
BEGINNING SHAREPOINT® 2013 DEVELOPMENT 第6章节--在SharePoint2013中开发、集成和构建应用程序 SharePoint2013中可用的开发模型
在第2章节,你了解了SP解决方案的新应用程序模型。这个新模型与SP2007和SP2010提供的传统完全信任的解决方案在结构和功能上不同。当你开始为SP2013开发解决方案时,你需要决定下面...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7 03:06:09
阅读次数:
227
信息系统综合知识1 开发管理。包括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文档管理工作、配置管理;软件开发的质量和风险;软件的运行和评价;软件过程改进。2 需求管理.。包含需求变更;需求跟踪;需求变更风险管理。3 软件开发方法。包括软件开发声明周期;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原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4 03:10:55
阅读次数:
247
螺旋模型?结合瀑布型和快速原型 1制定计划2风险分析3实施工程4客户评价 听取客户意见 做原型 客户测试 ,反复设计修改演化模型?第一次迭代 第二次迭代 第三次迭代 也叫原型法喷泉模型?智能模型?混合模型?RAD模型?敏捷模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2 19:17:23
阅读次数:
191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协思, http://zeeman.cnblogs.com 在.NET开发初期,微软提供的WEB开发模型是WebForm,试图消除Web和桌面的隔阂,建立一致的开发体验。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Web的开发方式和桌面软件是完全不一样的。相比WebForm,后出道的.....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9-16 23:39:41
阅读次数:
284
软件工程之软件开发模型类型 1.边做边改模型 2.瀑布模型 3.演化模型 4.增量模型 5.螺旋模型 6.喷泉模型 7.敏捷模型-SCRUM 各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瀑布模型 文档驱动 系统可能不满足客户的需求 快速原型模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09 13:54:09
阅读次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