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角度看设计 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柏拉图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亚里士多德 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从一些正规的角度来阐述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然而,如果我们被桎梏于这些所谓的规范化之中,那么我们的设计就黯然失色了,如果不采用另一只眼睛来观察,则永远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突破。这一章我们就畅所欲言,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设计。 1. 统一性&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7-01 11:47:33
阅读次数:
155
贝叶斯网络模型 贝叶斯定理:贝叶斯定理是概率论中的一个结论,它跟随机变量的条件概率以及边缘概率分布有关。在有些关于概率的解说中,贝叶斯定理能够告知我们如何利用新证据修改已有的看法。通常,事件A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的概率,与事件B在事件A的条件下的概率是不一样的;然而,这两者是有确定的关系,贝叶斯定理就是这种关系的陈述。贝叶斯公式: 贝叶斯公式为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对原有判断进行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27 15:00:24
阅读次数:
155
隐马尔可夫模型 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链是满足马尔可夫性质的随机过程。 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描述了一种状态序列,其每个状态值取决于前面有限个状态。马尔可夫链是具有马尔可夫性质的随机变量的一个数列。这些变量的范围,即它们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被称为“状态空间”,而Xn的值则是在时间n的状态。如果Xn+1对于过去状态的条件概率分布仅是Xn的一个函数,则 这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27 14:59:49
阅读次数:
173
概率抽象 随机变量:一个随机试验可能结果(称为基本事件)的全体组成一个基本空间Ω。随机变量X是定义在基本空间Ω上的取值为实数的函数,即基本空间Ω中每一个点,也就是每个基本事件都有实轴上的点与之对应。离散随机变量:有些随机变量,它全部可能取到的不相同的值是有限个或可列无限多个,也可以说概率1以一定的规律分布在各个可能值上。这种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分布: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27 14:59:10
阅读次数:
173
对偶 对偶原理:有两个定理(或命题),如果一个定理中的所有元素和运算替换为对应的对偶元素的就成为另一个定理时,这两个定理是相互对偶的。两个相互对偶的定理,如果其中一个定理真实,则另一个必然真实。数学上可以证明它的正确性。所以“对偶“在数学中,指某些成对的概念,从它们本身的含义看是很不相同的。但从某种抽象规律或性质去看,不仅是一一对应的而且可以说是完全一致。如果能够根据某种规律或性质,证得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27 14:58:41
阅读次数:
169
再论“置换公理” 公理系统要满足某些一般要求,包括系统的一致性(无矛盾性)、完全性,以及公理的独立性。其中一致性是最重要的,其他几个性质则不是每个公理系统都能满足的,或可以不必一定要求的。在置换几何中,目前还暂时无法抽象出公理来,但是公理可能涉及到如下的几个方面,也许这样描述公理是不完备的,也可能存在问题,目前我还没有更好的想法,所以暂且如此。首先我们先针对所涉及的概率进行定义。通过明确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27 14:06:11
阅读次数:
137
二分图 二分图又称作二部图,是图论中的一种特殊模型。 设G=(V,E)是一个无向图,如果顶点V可分割为两个互不相交的子集(A,B),并且图中的每条边(i,j)所关联的两个顶点i和j分别属于这两个不同的顶点集(i in A,j in B),则称图G为一个二分图。简而言之,就是顶点集V可分割为两个互不相交的子集,并且图中每条边依附的两个顶点都分属于这两个互不相交的子集,两个子集内的顶点不相邻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27 14:04:20
阅读次数:
150
最小生成树 生成树:如果连通图G的一个子图是一棵包含G的所有顶点的树,则该子图称为G的生成树。生成树是连通图的包含图中的所有顶点的极小连通子图。图的生成树不惟一。从不同的顶点出发进行遍历,可以得到不同的生成树。深度优先生成树和广度优先生成树:设图G=(V,E)是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连通图。则从G的任一顶点(源点)出发,作一次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搜索到的n个顶点和搜索过程中从一个已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27 14:01:16
阅读次数:
127
多关系混合图 前面所探讨的是在一种关系下的图形,然而现实中却存在多种关系并存下的图,例如观察者模式中就存在多种关系(如图2-14),对于这样的关系图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可以通过分离不同关系在不同独立的图形中进行描述,这有一个前提条件是这样的关系是具有独立性的,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关联。如果其存在独立性,那么其相关的特征(通过一定的概念抽象后的结果值)具有可加性,但是,单从耦合性方面来说,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27 13:49:54
阅读次数:
161
从置换到面向对象 对象化的划分,需要通过逻辑的分解进行,然而分解不过是我们有限的思维能力下的一种使用方法而已,我们在进行逻辑分解的过程中过多夸张了其独立性,是从某一个角度和一个方面来分解,然而对于无限的客观对象,我们只能够近似的逼近,客观对象永远是彼岸无法企及。客观对象具有无穷多的参照方面,因为其本身的无限,是无法通过有限的分解将其分离。所以分解完成以后,组合这些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6-27 10:21:22
阅读次数: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