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代码是一件艺术品?或者软件工艺宣言言过其实了?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有什么要求?
设想你雇佣了一名水管工,让他更换地下室的旧管道。这个家伙在工作之前、之中、之后,他就没有停止过谈论他的管道工艺的艺术美。
”看看那根管道的角度。看看它与墙壁对齐是多么地美?如果你问我,那么它就是一件艺术品。“
这和程序员没什么区别。没有什么比不可一世的程序员把他或她自己的代...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05 17:18:42
阅读次数:
185
频繁的I/O操作会引起频繁的系统调用,这会很慢,于是引入缓冲区。对于一个流(文件、socket或pipe),以缓冲区为单位进行操作,举个例子:
一个管道,A写入,B读出,一开始内核缓冲区为空,B阻塞,A开始写入,内核缓冲区状态由空变为非空,这时内核产生一个事件告诉B该醒了。但这个事件并没有让B去读数据,似乎只是起到一个警示,不过内核许诺不会把写入管道中的数据丢掉,A写入的数据会全部保存在缓冲...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05 00:29:09
阅读次数:
202
1. 函数说明pipe(建立管道):1) 头文件 #include2) 定义函数: int pipe(int filedes[2]);3) 函数说明: pipe()会建立管道,并将文件描写叙述词由參数filedes数组返回。 filedes[0]为管道里的读取端 filedes[1]则为管道的写入端...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11-04 19:13:55
阅读次数:
216
Pipeline。它的含义就是管道,一个管道可以安装很多的阀门,可以有很多分支。它用于控制页面的处理流程。它需要定义在pipeline.xml文件中,该文件中的每个标签都是一个阀门。该文件中可以放一些简单的控制语句。在项目中,下面这样的管道配置就已经够用了。
...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1-03 22:33:44
阅读次数:
300
linux之sed用法
sed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处理工具,本身是一个管道命令,主要是以行为单位进行处理,可以将数据行进行替换、删除、新增、选取等特定工作,下面先了解一下sed的用法
sed命令行格式为:
sed[-nefri]‘command’输入文本
常用选项:
-n∶使用安静(silent)模式。在一般..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03 01:39:00
阅读次数:
184
我们用慢系统调用来描述那些可能永远堵塞的系统调用(函数调用),如:accept,read等。永远堵塞的系统调用是指调用有可能永远无法返回,多数网络支持函数都属于这一类。例如,如果没有客户连接到服务器上,则服务器对accept的调用就没有返回保证。类似的,如果客户从未发送过一行要求服务器回射的文本,则服务器对read的调用将永不返回。其他慢系统调用的例子是对管道和终端设备的读写。有一个例外,就是磁盘...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11-03 00:07:11
阅读次数:
192
linux中shell是一个特殊的应用程序。它介于系统的内核与用户之间。充当命令“解释器”的作用角色。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并进行解释。将需要执行的操作传递给内核。并输出执行结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前系统所支持的shell的种类:其中/bin/shell是目前大多数linux中采..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11-01 12:00:14
阅读次数:
244
系统设定:标准输入standardinput(stdin):代码为0,使用<或<<标准输出standardoutput(stdout):代码为1,使用>或>>标准错误输出standarderroroutput(stderr):代码为2,使用2>或2>>标准输入<<<:<:就是将原本需要由键盘输入的数据,改..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01 06:23:42
阅读次数:
260
在Linux的环境下,如果你不懂bash是什么,那么其他的东西就不用学了,因为前面教程使用终端执行命令的方式,就是通过bash的环境处理的,所以它很重要,bash的东西很多,包括变量的设置与使用,bash操作环境的构建,数据流重定向的功能,还有好用的管道命令。...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10-31 22:12:18
阅读次数:
377
管道和 "-"tar cvf /home | tar xvf -用-来代替 stdout stdin这个和管道的区别: 管道是输出字符流, 这个是将前面的视为文件.tee 双重导向-a累加写入 file# 两个重定向ls | tee a.txtDesktopDownloadsDropboxgoage...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10-31 22:04:21
阅读次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