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机房收费系统的重构也正在进行,关于三层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对于三层架构,我也简单谈谈我的认识!
什么是?
顾名思义,将一个软件系统的业务应用分为了三层,分别是: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为什么?
高内聚,低耦合
怎么用?
表现层(UI,user interface)
作用:用户使用的界面,向用户展现特定业务数据,采集用户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5 00:08:16
阅读次数:
323
1、定义命令模式是一个高内聚的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让你使用不同的请求把客户端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可以提供命令的撤销和恢复功能。2、通用类图Receive接收者角色:该角色就是干活的角色,命令传递到这里应该被执行的。Command命令角色:需要执行的所有命令都在这里声明...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13 12:50:56
阅读次数:
229
面向对象的3个基本要素:封装、继承、多态面向对象的5个基本设计原则:单一职责原则(Single-Resposibility Principle) 其核心思想为:一个类,最好仅仅做一件事,仅仅有一个引起它的变化。单一职责原则能够看做是低耦合、高内聚在面向对象原则上的引申,将职责定义为引起变化的原因,以...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9 23:02:09
阅读次数:
262
一、前言 某大牛曾经这样描述过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其实就三个准则:一是中意于组合而不是继承 。二是依赖于接口而不是实现。三是高内聚,低耦合。 且不忙讨论这句话是否正确,但从这句话里的口气中我学到一个道理...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8 02:14:55
阅读次数:
345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开发后台的时候,都会使用MVC,三层等分层架构,使后台代码达到职责更为分明单一,高内聚低耦合,例如,Dao层只是进行和数据库打交道,负责处理数据;Service(B层)只是进行逻辑判断处理,而Action则进行后台和前台页面的交互等。从而使程序更加容易管理,更加灵活,更加容易扩展,更加容易维护。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Struts(SpringMVC)+Spring+Hibernate...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4 21:44:48
阅读次数:
400
(1)无框架阶段(即简单的录制/回放) 在早期,自动化测试并没有框架这一说,自动化测试只是简单的录制/回放,由工具录制并记录操作的过 程或数据,并形成脚本。通过对脚本的回放重复人工操作的过程。这种模式脚本与数据混合在一起。站在软件开发的角度来看,这种开发耦合度高,我们知道软件工 程的思想,是高内聚....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1 19:06:52
阅读次数:
225
分层的目标是为了“高内聚,低耦合”,分层可将复杂的简单化,当需求需要改变时,你只需要该相应部分而不用大范围的修改。分层还提高了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分层,业务逻辑简单,没有真正的数据存储层这时就不需要分层,如果分层反而会增加复杂度。所以我们平常在使用时要注意灵活应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8 16:10:13
阅读次数:
431
首先说说三层+实体:就是表现层(U层)直接调用业务逻辑层(B层)的逻辑,业务逻辑层在直接访问数据层(D层),在把数据返回到B层后返回到U层。首先,只用三层+实体做程序时,灵活性不够高。如果想换数据库的话,需要大量改动B层的代码。其次,代码利用率不高,像访问数据库的一些代码,多次重复。
既然不好,就有必要寻找新的方法。B层直接访问D层不好,怎么办呢?用接口。这样,如果更换数据库,只要把D层进行修改或者在连接新的D层,而不用更改B层的代码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U层直接访问B层,U层需要知道B层的就...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7-27 23:50:29
阅读次数:
277
Professional ASP.NET Design Patterns为什么学习设计模式?运用到ASP.NET应用程序中的设计模式、原则和最佳实践。设计模式和原则支持松散耦合、高内聚的代码,而这将提升代码的可读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对于那些已经有很好解决方法的任务,没有理由再去进行重复劳动。著名建...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7-27 23:24:19
阅读次数:
313
通过复习委托与事件,我们知道了对象间的关系不仅仅存在调用这种耦合性较强的关系,还有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交由委托机制这个第三方来统一管理,是个不一样的选择,而这个不一样是不是更适用于“高内聚,低耦合”这句话呢?我们以前对面向对象的认识,是不是停留在对象,而没有在类的级别,及架构的级别进行了思考呢?我想,我们应该进行一次深入的面向对象的深入讨论了,随着我的学习,后期博文会逐步跟进!...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9 12:02:57
阅读次数: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