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CP连接手机能够使用联网功能是因为手机底层实现了TCP/IP协议,可以使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建立TCP连接。TCP协议可以对上层网络提供接口,使上层网络数据的传输建立在“无差别”的网络之上。建立起一个TCP连接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6 21:45:52
阅读次数:
189
(一)TCP/UDP,SOCKET,HTTP,FTP简析
TCP/IP是个协议组,可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层: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和BOOTP协议
传输层:TCP协议与UDP协议
应用层:FTP、HTTP、TELNET、SMTP、DNS等协议
HTTP是应用层协议,其传输都是被包装成TC...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0 23:25:56
阅读次数:
233
使用TCP的服务器客户机举例
服务器
设置一个简单的TCP服务器涉及下列步骤:
调用 socket()建立套接字调用Binding 把套接字绑定到一个监听端口上。在调用 bind()之前, 程序必须声明一个 sockaddr_in 结构体,用 memset()清除, and the sin_family (AF_INET), and fill its sin_port (the...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0 20:21:58
阅读次数:
278
mtk套接字所有的声明放在soc_api.h条件编译命令最常见的形式为:?12345#ifdef标识符 //程序段1 #else //程序段2 #endif它的作用是:当标识符已经被定义过(一般是用#define命令定义),则对程序段1进行编译,否则编译程序段2。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09 16:37:40
阅读次数:
233
网络由上往下分为:
表示层和应用层 :HTTP协议(基于传输层的TCP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
会话层
传输层: TCP协议(基于网络层的IP协议)、TPC/IP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
网络层: IP 协议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4.socket则是对TCP/IP协议的封装和应用(程序员层面上),Socket本身并不是协议,而是一个调用接口(A...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08 17:27:33
阅读次数:
170
套接字是通信端点的抽象。文件描述符用open函数创建,而套接字描述符用socket函数创建。socket函数原型如下: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 返回值:成功返回套接字描述符,失败返回-1
domain域确定通信特性,不同的域表示地址的格式不同,表示域的常数以AF开头,表示地址族(address family)...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4-07-08 16:34:18
阅读次数:
333
先了解一下Socket的相关函数原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加载套接字库
int PASCAL
FAR WSAStartup(WO...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08 13:02:21
阅读次数:
317
网络上关于SO_REUSEADDR套接字选项用来解决地址重用问题的资料不少,但只停留在文字表达上,并没有实例,很容易误导初学者,并产生疑惑,此处不再赘述。下面通过一个简短的例子来展示如何在项目中合理的使用该选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TCP断开连接四次握手,如图所示
应用场景:
之前项目中遇到一个问题,聊天服务器的开启,关闭和重启,例如将服务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08 10:34:25
阅读次数:
316
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服务器存在唯一目的是:等待客户的请求,一.套接字unix套接字,AF_LOCAL,地址家族,缩写:AF,AF_LOCAL将代替AF_UNIX,很多时候两者等价基于网络的套接字,AF_INET,AF_INET6AF_NETLINK,无连接python只支持AF_UNIX,AF_NETLINK,AF_INET家族一种面向连接的:tcp..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08 08:32:18
阅读次数:
307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主机对主机层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确认建立一个连接:位码即tcp标志位,有6种标示: 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08 00:21:03
阅读次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