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的目标是为了“高内聚,低耦合”,分层可将复杂的简单化,当需求需要改变时,你只需要该相应部分而不用大范围的修改。分层还提高了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分层,业务逻辑简单,没有真正的数据存储层这时就不需要分层,如果分层反而会增加复杂度。所以我们平常在使用时要注意灵活应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28 16:10:13
阅读次数:
431
首先说说三层+实体:就是表现层(U层)直接调用业务逻辑层(B层)的逻辑,业务逻辑层在直接访问数据层(D层),在把数据返回到B层后返回到U层。首先,只用三层+实体做程序时,灵活性不够高。如果想换数据库的话,需要大量改动B层的代码。其次,代码利用率不高,像访问数据库的一些代码,多次重复。
既然不好,就有必要寻找新的方法。B层直接访问D层不好,怎么办呢?用接口。这样,如果更换数据库,只要把D层进行修改或者在连接新的D层,而不用更改B层的代码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U层直接访问B层,U层需要知道B层的就...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07-27 23:50:29
阅读次数:
277
Professional ASP.NET Design Patterns为什么学习设计模式?运用到ASP.NET应用程序中的设计模式、原则和最佳实践。设计模式和原则支持松散耦合、高内聚的代码,而这将提升代码的可读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对于那些已经有很好解决方法的任务,没有理由再去进行重复劳动。著名建...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7-27 23:24:19
阅读次数:
313
通过复习委托与事件,我们知道了对象间的关系不仅仅存在调用这种耦合性较强的关系,还有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交由委托机制这个第三方来统一管理,是个不一样的选择,而这个不一样是不是更适用于“高内聚,低耦合”这句话呢?我们以前对面向对象的认识,是不是停留在对象,而没有在类的级别,及架构的级别进行了思考呢?我想,我们应该进行一次深入的面向对象的深入讨论了,随着我的学习,后期博文会逐步跟进!...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9 12:02:57
阅读次数:
238
起因: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两个定性的度量标准――耦合性和内聚性。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7 08:33:37
阅读次数:
318
target...action设计模式 代理设计模式 手势识别器target...action设计模式耦合是衡量一个程序写的好坏的标准之一,耦合是衡量模块与模块之间关联程度的指标"高内聚,低耦合"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思想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16 18:12:56
阅读次数:
228
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 单一职责系统中的每一个对象应该只有一个单独的职责,所有对象关注的应该是自身职责的完成。基本思想:高内聚,低耦合。开闭原则一个对象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基本思想:对类的改动是通过增加代码进行的,而不是修改现有的代码。里氏替换原则在任意父类出现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类来替代。依赖...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16 15:52:35
阅读次数:
443
《Think in java·第 6 章类再生》
读TIJ -1 对象入门 中已经就代码复用性吐槽了。继承关系在结果上(不是为了代码复用而设计继承关系)为代码复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章看其目录就比较杂,程序员的内聚思想去哪儿了?合成复用优先——合成、继承,为什么实现继承是不好的……
6.1 合成的语法
解释了一个例程,没有什么好说的。has_a关系。
6.2 继承的语法
【You ca...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08 18:01:33
阅读次数:
198
命令模式在书本上是这样说的,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让你使用不同的请求把客户端参数化,队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可以提供命令的撤销或者恢复功能。
我个人认为命令模式比较简单也比较常用,因为它是一个典型的高内聚低耦合模式,封装性非常好,因为他把请求方和执行方分开了。扩展性非常好代码也很简单,下面我改编的书上的例子,我只是简单的改成了通过构造函数进行传递。
需求组
package com...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08 15:06:05
阅读次数:
163
为什么要分层?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4、有利于标准化;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6..方便团队分工
分层:
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 表现层
位于最外层(最上层...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7-08 15:04:42
阅读次数: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