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关于ASCII,Unicode和UTF-8

时间:2015-10-05 15:29:15      阅读:32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自己也不是很明白这些编码,百度了一下,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分享,在此感谢作者。

先说说这些编码

ANSI:最早的时候计算机ASCII码只能表示256个符号(含控制符号),这个字符集表示英文字母足够,其中,我们键盘上可见的符号的编码范围是从32到126(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英文符号等)。但表示汉字、日语、韩语就不太够用了,汉字常用字有3000多个。

但是中国人也要用电脑打字,于是,中国人就研究出来了最早的中文字符集GB2312(GBK就是后来的扩展),GB2312的做法是,把ASC码取值范围的128~255这个区间挪用了一下,用两个ASC码表示一个汉字,这样可用的编码范围用十六进制表示就是0x8080到0xFFFF,这大概能表示一万多个符号,足够了。[注:实际没用那么多,GBK的范围是8140-FEFE]

那个时候,计算机技术还不发达,各个国家搞自己的,比如台湾,也另搞了一套,叫BIG5(俗称:大五码),跟大陆的也不太一样,但方法是类似的,都是用0x80到0xFF这个区间。
然后日语(有编码JIS)、韩语等等也各搞一套。

这些国家的编码区间都是重叠的,但同一个汉字(比如有一些汉字同时存在于简体、繁体、日语汉字中)有不同的编码,很混乱是不是?但也凑合用了。编码不同导致了很多麻烦,比如一个网页,如果你不知道它是什么编码的,那么你可能很难确定它显示的是什么,一个字符可能是大陆简体/台湾繁体/日本汉字,但又完全是不同的几个字。

所以如果用一些很老的软件,可能会听说有中文版/日文版之类的,对应的版本只能在对应的系统上运行。

后来,这个对操作系统的开发实在是太困难了,因为这意味着不同语言的版本,都要重新编码。于是发明了Unicode。

Unicode这个东西,就是要把地球上所有的语言的符号,都用统一的字符集来表示,一个编码真正做到了唯一。

Unicode里有几种方式:

UTF-16BE/LE:UTF-16就是Windows模式的编码模式(Windows里说的Unicode一般都是指这种编码),用2个字节表示任意字符,注意:英文字符也占2个字节(变态不?),这种编码可以表示65536个字符,至于LE和BE,就是一个数值在内存/磁盘上的保存方式,比如一个编码0x8182,在磁盘上应该是0x81 0x82呢?还是0x82 0x81呢?就是高位是最先保存还是最后保存的问题,前者为BE,后者为LE。

UTF-8:UTF-8则是网页比较流行的一种格式:用一个字节表示英文字符,用3个字节表示汉字,准确的说,UTF-8是用二进制编码的前缀,如果某个UTF-8的编码的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二进制位是0,则这个编码占1字节,如果是110,则占2字节,如果是1110,则占3字节……

好了,说了这么,再来研究Windows的记事本。

Windows早期(至少是95年以前的事情了)是ANSI字符集的,也就是说一个中文文本,在Windows简体中文版显示的是中文,到Windows日文版显示的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后来,Windows支持了Unicode,但当时大部分软件都是用ANSI编码的,unicode还不流行,怎么办?Windows想了个办法,就是允许一个默认语言编码,就是当遇到一个字符串,不是unicode的时候,就用默认语言编码解释。(在区域和语言选项里可以改默认语言)

这个默认语言,在不同Windows语言版本里是不同的,在简体中文版里,是GBK,在繁体中文版里,是BIG5,在日文版里是JIS

而记事本的ANSI编码,就是这种默认编码,所以,一个中文文本,用ANSI编码保存,在中文版里编码是GBK模式保存的时候,到繁体中文版里,用BIG5读取,就全乱套了。

记事本也不甘心这样,所以它要支持Unicode,但是有一个问题,一段二进制编码,如何确定它是GBK还是BIG5还是UTF-16/UTF-8?记事本的做法是在TXT文件的最前面保存一个标签,如果记事本打开一个TXT,发现这个标签,就说明是unicode。标签叫BOM,如果是0xFF 0xFE,是UTF16LE,如果是0xFE 0xFF则UTF16BE,如果是0xEF 0xBB 0xBF,则是UTF-8。如果没有这三个东西,那么就是ANSI,使用操作系统的默认语言编码来解释。

Unicode的好处就是,不论你的TXT放到什么语言版本的Windows上,都能正常显示。而ANSI编码则不能。(UTF-8的好处是在网络环境下,比较节约流量,毕竟网络里英文的数据还是最多的)

举例:

同样一段中文文本(可以插入一些英文),保存成ANSI/Unicode/UTF-8,三个文件。

修改windows的默认语言为日语之类的(WIN7的改法是:控制面板-时钟、语言和区域-更改显示语言-区域和语言-管理-非unicode程序语言-更改区域设置/WNIXP改法是:控制面板-区域和语言选项-非unicode程序语言)。

修改完要求重启,重启以后,再打开这三个文件,ANSI的编码全乱了,其余两个都正常显示,这就是UNICODE的作用。

另外,为什么记事本、开始菜单什么的还是正确的中文呢?明明我已经改了默认语言了?因为它们的程序编码也是unicode的。

要把txt发给国外的朋友或者用在非中文的操作系统/软件里,那么你的编码最好选择unicode

来源:知乎 时国怀

 再说说「带 BOM 的 UTF-8」和「无 BOM 的 UTF-8」

BOM是用来标示Unicode纯文本字节流的,用来提供一种方便的方法让文本处理程序识别读入的.txt文件是哪个Unicode编码(UTF-8,UTF-16BE,UTF-16LE)。Windows相对对BOM处理比较好,是因为Windows把Unicode识别代码集成进了API里,主要是CreateFile()。打开文本文件时它会自动识别并剔除BOM。Windows用这个有历史原因,因为它最初脱胎于多代码页的环境。而引入Unicode时Windows的设计者又希望能在用户不注意的情况下同时兼容Unicode和非Unicode(Multiple byte)文本文件,就只能借助这种小trick了。相比之下,Linux这样的系统在多locale的环境中浸染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社区本身也有足够的动力轻装前进(吐槽:微软对兼容性的要求确实是到了非常偏执的地步,任何一点破坏兼容性的做法都不允许,以至于很多时候是自己绑住自己的双手),所以干脆一步到位进入UTF-8。当然中间其实有一段过渡期,比如从最初全UTF-8的GTK+2.0发布到基本上所有GTK开发者都弃用多locale的GTK+1.2,我印象中至少经历了三到四年。


BOM不受欢迎主要是在UNIX环境下,因为很多UNIX程序不鸟BOM。主要问题出在UNIX那个所有脚本语言通行的首行#!标示,这东西依赖于shell解析,而很多shell出于兼容的考虑不检测BOM,所以加进BOM时shell会把它解释为某个普通字符输入导致破坏#!标示,这就麻烦了。其实很多现代脚本语言,比如Python,其解释器本身都是能处理BOM的,但是shell卡在这里,没办法,只能躺着也中枪。说起来这也不能怪shell,因为BOM本身违反了一个UNIX设计的常见原则,就是文档中存在的数据必须可见。BOM不能作为可见字符被文本编辑器编辑,就这一条很多UNIX开发者就不满意。

顺便说一句,即使脚本语言能处理BOM,随处使用BOM也不是推荐的办法。各个脚本语言对Unicode的处理都有自己的一套,Python的 # -*- coding: utf-8 -*-,Perl的use utf8,都比BOM简单而且可靠。另一个好消息是,即使是必须在Windows和UNIX之间切换的朋友也不会悲催。幸亏在UNIX环境下我们还有VIM这种神器,即使遇到BOM挡道,我们也可以通过 set nobomb; set fileencoding=utf8; w 三条命令解决问题。

最后回头想想,似乎也真就只有Windows坚持用BOM了。

来源:知乎 陈甫鸼

 相关文章:

字符编码笔记:ASCII,Unicode和UTF-8

汉字Unicode编码表

关于ASCII,Unicode和UTF-8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jhs/p/4855734.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