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野心家

时间:2016-08-14 07:46:22      阅读:189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这篇文章算是我对当下人生的一点思考,肯定不会达到多么的高度,但成长是一个过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希望不断地质疑和反思终能带我进入正确的轨道,找到自己的应许之地。)

“野心家”三个字多看来是一个贬义词,表示一个人对权力有极强的渴望,甚至愿意为其铤而走险,有些结局往往骑虎难下,晚节不保,这样的例子很多。而我们却常说“一个人要有野心”,“一定要去做成点什么事情”,而此处的“野心”更多是褒义,表示一个人希望改变的念头,并真真切切做出了于自己,于他人,甚至于社会有益的事情。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财务自由,实现了人生价值,达到了我所渴求的“丰盛人生”的境界。这才是我标题中想讨论的野心家,且不论这样的人是否幸福(其实人生大抵充满痛苦,所谓幸福只是插曲不是么?),他们至少留下了好了故事可以说,而不是只会“当初xxx就好了”。这些人都是我非常尊重的人,也是我希望成为的人。这里我想从关于野心的思考,野心家的特质和我的想法与实践来讨论这个主题,算作我成长的一个记录。

关于野心的思考

什么是野心,我喜欢这个比喻--“一只蚂蚁面对一栋100层的大楼,说我要上2楼,这是有上进心,说我要上5层,这叫有理想,说老子要登顶,这叫有野心”。可以看出,“野心”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即使再牛逼的人,也不可能有满足的那一天。而正是他们的这种永不满足,才推进他们不断地去做事--雷军要推“小米模式”,王健林要做到“5000亿”... ...(书上的文字或他人的闲话,难免有些加工)但如果他们没有野心,我们今天不可能听到他们的名字,这些大咖最大的表现都是有极强的好胜心,也就是野心,这里的野心就是指希望在领域内做到最好的一种决心,说简单一点就是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而从这点看来,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野心家,谁不想赢?然而谁又能赢?于我们这个年龄段,可能真的是那句“人们不在乎你是谁,只在乎你将是谁”。其实人生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不就在于自己投入了多少吗?“如果你不是天才或白痴,那就是一分耕耘肯定有一分收获”。很多40多岁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当初年轻时要是怎么怎么样,其实于心智看来,20多岁已经能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位了,至少有较为明确的做法,只是当时不愿意都投入罢了。

“比赛还没开始就想输了怎么办,这不像话,你注定要输。”我太喜欢侯杰这句话了,从讲台上看,他是一个谦谦学者,一副儒雅的姿态。但他没有野心吗?肯定是有的,而且是大大滴有,不然就不可能对技术十几年如一日的钻研,把自己的名字做成了技术领域的“个人品牌”。无论是认识的大咖,还是书上或电视上看到的大咖,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有野心的人,这种野心不但是上述的一种决心,更是一份态度。哪件事有容易做好的道理,如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和极强的自律,根本不可能成事。大多数人都有野心,但真正成长为野心家的少之又少,正像知乎上的一个提问,“为什么有些人感觉什么都会,但并不如意?”大多事入门学个毛皮并不难,但有没有恒心一直钻下去,有几分李彦宏所言“不跟风不动摇”,投入自己的大多数时间做下去,这才是人与人最大的区别所在。所以写到这里,我得到总结是,野心人人都有,但没有去践行野心的恒心,没有一条路走到黑的意志,没有善于团结个人所有资源去做事的想法,那种野心一毛钱不值,这种人都成不了野心家。“多少潜力股能成为蓝筹?”有时间就有潜力,关键看你把时间花在消遣还是花在积累。

野心家的特质

这里我想总结一点自己所见的感想,限于视野,我认识的野心家并不多,但我还是希望有一个记录,算作自己行动的指南。

1.超长时间的工作投入

这一点看来是废话,但事实就是这样。一个领域如果没有时间去堆,没有走过一些弯路,几乎不肯获取一个全面的认识。我很喜欢把探索一个新领域比喻成走一个迷宫,你拿着别人的Guide,投机取巧直接从起点走到了终点,看似成事了,你能说你懂这个迷宫了吗?你能说你懂这个领域了吗?不断踩坑,不断总结,不断与前人讨论,自己撞到头破血流之后默默把坑填上,立一个“此处有坑”的标牌,才有可能真正慢慢熟悉一片领域。我想学任何东西都是这样子的。我一直认为做到什么程度个人心中是有底的,如果还需要不断地去问别人自己怎么样,我想这个人根本就做得不怎么样。

所以说回来,正是时间和精力上的巨大投入,才让野心家在自己的领域内获得了超越常人的见地,做出了真正的作品。“一周工作100个小时”是teambition齐俊元给自己的标准,穆大每晚12点前不下班的工作精神,马斯克一天工作20个小时的态度...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正是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几乎所有野心家都不会把这当做一回事,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可能外人觉得很不可思议,但就个人感觉来说,去做了也就这么回事情,就像我对穆大从敬仰到学习思想上的转变。这里我又想提到一个我不是很喜欢的词,叫做“坚持”,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词,或者说不应该是一个人一种长期的生活状态。坚持说明你不喜欢你做的事情,完全是在熬。这当然是于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我们获取个人突破的必须素养,于个人的瓶颈期极其重要,“伟大是熬出来的”。但一个人到头来应该是靠习惯在进取,靠习惯取胜。“你永远追不上一个匀速奔跑的人”,仅仅靠着考前的熬夜和项目交工前的临阵磨枪(其实这也很重要),事后要花几天来“休养生息”,这不是野心家的做法。就像加速跑了个100米,然后慢走了900米,而同样的时间内,野心家早已“轻舟已过万重山”。

2.对个人品牌的有意关注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品牌,如果空口许下一大堆做不到的承诺,到头来肯定“都是要还的”。人与人的交往,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二者以后交流的深度,即别人认为你这个人怎么样。有的人完全没有品牌意识,拿着自己的诚信不当一回事,看上去很屌,实际都是傻逼,这样的人可能一时得意,但最后结局都不怎么好。对于真正的野心家来说,他们许下的承诺肯定会做到,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做不到,他们会在事先和你讲清楚,宁可降低事先期望,也不愿意败上自己的人品来换取一时的信任,这里可能涉及到一些做人的原则了。但野心家肯定都是这么做的。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不断获取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不断给自己的人生创造机会,简而言之就是做个靠谱的人。和陌生人打交道,第一次的交流几乎就决定了你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很多人抱怨自己没机会,应该多问问自己事情给到你,你能否做到和承诺一样好,甚至更好,如果不行,专心练剑。

3.善于团结个人的一切资源

所谓“兼听则明”,于当今的社交网络,一个人如果不能及时获取到相关信息,很可能就落后了。正如那句“再牛逼的院士或学者,5年内不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肯定淘汰”(周院士的说话)。而获取信息有很多途径,于野心家来说,正因为他们想成事,他们才不管怎么成事,只要于个人有益,又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都愿意放下身段去做。身价几千万的大Boss,甚至会向我这个穷学生请教学生创业,因为我能从一个学生的角度给出自己的一点想法,这一点可能他没有想到。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野心家都是很谦虚的人,因为把自己放得很低,所以人才都流向他们,于是他带领这群人去成事,实现自己的野心优雅!

4.都有自己的王牌并不断磨砺

浪潮之巅,一波又一波,赶上一波,便不虚此行了。话虽这么说,但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王牌,没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又怎能成为水击千尺的弄潮儿?某大咖建议我在学校的时间一定要看到以后,要注意培养自己学习的方法论,这些是不会变的。这句话我现在理解不深,但毫无疑问我相信它是对的,如果技术3年一更新,浪潮几年换一波。那些野心家走了20年,30年甚至更长,每一次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应许之地,做出一些事情,不断获得成功。如果没有个人的积累和深度思考,怎么可能做到?于个人来讲,正如那句话,“谁没有一张3,谁又没张王?”但我觉得有些人甚至大多数人是一开始就四张2带一对王这种打法,开始多么风光,最后都是小牌,自己的路越来越窄,而野心家每一次出牌都深思熟虑,一回合就获取一点点优势,长久看来,天壤之别。

我的想法

我的想法简单得不得了,虽然说“不要轻易公布自己的目标”。但我还是想做一个野心家。每每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做得不好,我都夜不能寐,感觉非常痛苦,而这种痛苦确实“不足为外人道也”。然而现阶段我特么连自己能做什么都不知道。就像上次在HKUST里Doctor WANG和我说的“我看你还是有点迷茫”,哎,“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所以什么都做”。现在那就有什么就做什么吧!见招拆招,看这时代能将我带到哪里去!

(完)

野心家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krischan/p/576933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