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学技术无法碎片化

时间:2014-08-11 21:29:23      阅读:34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style   http   color   os   strong   数据   ar   html   

近期有一种声音,就是“学习要碎片化”,主要考虑是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很难有比较长的时间段来专门进行学习。为此有人高呼,将来图书会碎片化,视频课程也会碎片化,认为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吃饭前的几分钟,睡觉前的十几分钟,甚至上厕所的几分钟等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并以期最终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达到全面学习的目的。

 

看似合情合理,也很符合时代特点,但笔者认为对于技术的学习是不能这样做。娱乐可以碎片化,休息可以碎片化,资讯获取也可碎片化,因为这些方面彼此没有太多关联。但学技术不可能碎片化,因为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可能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的简单累加,而是各个知识点的横、纵融合,相互协同来实现某项复杂的功能。如果你硬要说可以,那只能说你根本没有深入地去学习,只是停留在肤浅的概念表面。

 

就像我们平时记英语单词一样,每天利用碎片时间记几个,甚至几十个,一年下来是可以记下很多单词,但记了这么多单词就行了吗,就可以有好的英语水平吗?显然不是的,记了单词后,关键还是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单词来遣词造句,灵活应用于日常的英文书写和交流,而这远不是仅靠那些零碎的几分钟时间片段可以学好的。

 

IT技术(其它行业技术也一样)中有许多术语,这些术语就像英语单词和汉字,但技术本身远不是这些术语所能替代的。这些术语只是技术原理或者技术功能实现过程中的一个个元素,完整的功能原理实现则需要在这些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几分钟无法真正讲得清,道得明的,更无法在这么短时间真正理解的。否则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如一个简单的DHCP服务器IP地址分配原理,它是通过多种DHCP报文交互来实现的,但仅仅了解这几种报文的概念及它们的主要功能就可以了吗?肯定不是,DHCP服务器的IP地址自动分配是一个复杂的报文交互流程,在其中涉及到各种报文中的取值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这才是真正的原理,远不是几分钟可以讲得清,甚至十几、二十分钟也做不到。

 

再如TCP数据段格式方面,许多人可能只会简单地去记各个字段的基本功能,根本不会结合这些字段的应用来进行深入理解,更是很少人能够结合多个字段的功能来理解TCP协议的各项功能实现原理(如TCP协议的确认机制中就涉及到“序号”、“窗口大小”、“确认号”和“ACK”等字段)。

 

再如OSPF协议的邻接关系建立,它里面涉及到多种OSPF路由器接口状态机的变化,我们不可能仅通过对这几种状态机的了解来得出我们理解了OSPF邻接关系的建立原理,因为每个状态的变化同样涉及到多种OSPF报文的交互,涉及到各种OSPF报文的工作原理。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学这类技术都采取碎片化学习方式,每次看几分钟书或视频,一个原理还没学完就中断了,下次再来,你的思维还能接得上吗?思路一断,学习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硬着头皮学下去,最多也只能停留在“认字”的水平上。再试想一下,如果图书和视频也都采用碎片化方式来编写,或录制,书中每个小节的内容最多也不会超过一页纸,每节视频课程的内容也就几分钟,这样一来,就会有许多原理方面的内容要硬生生地被拆分成多个小节或多个课时来讲了。这样人为的“碎片化”,一方面会使得我们的图书和视频课程条理不清,章节结构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也使读者的学习不能系统、深入,严重影响了我们学习的效果,最终很难形成自己的一个完整知识体系。

 

正因如此,我的图书和我的视频课程均没有采取“碎片化”方式,书中的小节该短则短,该长则长,我的视频课程也是如此,每个课时普通在30分钟左右(尽可把相关的知识点在一节课中加以讲解,使得每个课时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有的课程课时数达到近200个,我也不想把它拆分,因为它们本身就属于一个完整的系统中。也正因如此,许多读者朋友看后都觉得我的书和视频课程显得更加系统,更便于系统、高效地学习。

我的视频课程中心http://edu.51cto.com/lecturer/user_id-55153.html

我的视频课程终身会员卡http://edu.51cto.com/member/id-9.html赠送价值800元的全套7本配套教材和价值1500元的电子书一套!

零基础圆梦华为R&S HCNP完整套限期直降1000元http://edu.51cto.com/pack/view/id-3.html

学技术无法碎片化,布布扣,bubuko.com

学技术无法碎片化

标签:style   http   color   os   strong   数据   ar   html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lycb_gz/article/details/38497377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