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移动开发 > 详细

Android 基础概念了解

时间:2016-10-14 16:54:27      阅读:22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Android 的前世今生

  • Android 的诞生
    2003年10月,有“Android之父”之称的安迪·鲁宾(Andy Rubin)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创建了Android科技公司(Android Inc.)。

  • Android 的发展历程
    2005年8月17日谷歌公司(Google)收购了这家公司,并不断将其开发成为现在的安卓系统。
    2007年11月12日,Android Beta操作系统SDK正式发布。
    2008年9月23日发布,这也是Android系统最早的版本。 Android 1.0
    伴随1.0的发布,首款搭载Android 1.0 OS的Android手机诞生。因为1.0不支持触摸输入,因此G1配置了实体键盘。图为HTC Dream(G1)
    技术分享
    2009年4月30日发布。从这时起,Android系统版本都是以糕点进行命名,并以字母排序。
    技术分享
    2009年9月15日发布。Android1.6首次支持了CDMA网络, Android 1.6
    技术分享
    2009年11月 Android 2.0
    技术分享
    2010年5月20日发布。直到Android2.2发布时,谷歌似乎才开始认真考虑Android的企业级功能。
    技术分享
    2010年12月7日发布。该版本开始对NFC的支持,Android 2.3
    技术分享
    2011年2月2日发布。“蜂巢” Android 3.0,专为平板设计
    技术分享
    2011年10月19日在香港发布。Android4.0
    技术分享
    2012年6月28日发布。Android4.1是谷歌继蜂巢之后,一次全新的平板策略尝试。
    技术分享

2014 年 10 月 15 日发布,Lollipop(棒棒糖):Android 5.0

全新Material Design设计风格
支持多种设备
支持64位ART虚拟机

2015年9月30日,Marshmallow(棉花糖):Android 6.0

原生的应用权限管理
支持RAW格式照片
支持快速充电的切换

2016年5月18日,Nougat(牛轧糖):Android N (Android 7.0)

分屏多任务
全新下拉快捷开关页
系统级电话黑名单功能
夜间模式
通知消息快捷回复

  • Android 未来发展方向预测
    智能手机必然越来越智能,只是Android做为智能手机的一个方阵,自然也有它的生命周期。
    现在,Android如日中天,在没有其他足够代替智能手机的产物出现之前,是不太可能被其他的东西所替代。
    Android现在已经加入了智能家居的配置,也会加强在身份识别上的认证,整合各种各样的ID Card。
    现在Android也不仅仅是手机上发力,在汽车导航,在电视,在有屏幕的地方,都可能有它的地盘。

Android 系统框架

  • 基本认知
    从使用者角度来看,第一次拿到Android手机,很明显的感觉就是和Windows桌面有些相似,都是在系统的基础上安装一些应用程序。
    直观的了解是,Android分为了系统层和应用层。
    Android又有很多电脑不具有的硬件设备,这些都是有它自己的驱动程序来引导的。
    有一定系统知识的人都知道,系统通常又可以分为内核层,系统运行库,和界面等几个层次。
    但这些毕竟都是比较简单的认知,下面还是从它的实际架构图上去了解下Android的层次
  • 框架图
    技术分享
    从图中可以看出,Android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Linux 内核层
    系统运行库 Android运行时库
    应用程序框架层
    应用层
    应用层最好理解,也是智能手机价值体现的重要部分。
    应用程序构架层,也是程序员最常使用的部分,这里就包括了Android著名的四大组件
    系统运行库,程序要使用的一些常用库如(数据库,字体库,浏览器引擎,图形,媒体库等)
    Linux内核,就是一些驱动,文件系统,安全性,网络等几乎直接和硬件打交道的东西。

Android 主要组成 部分

  • 四大组件
    Activity
    直接翻译叫:活动,也就是你能看到有界面的对象,应该都算是Activity了。
    它是由Fragment或者 View(控件)填充来实现的。类似于电脑软件的Form界面 。
    Form界面的鼠标点击事件,在Activity中就是手指的点击事件,只是手指可以做出更多的操作,也就是说Activity可以对多种操作做出反应。(点,长按,双击,拖等)
    每个Activity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和人一样,有出生的时候,有使用的时候,有暂停(生病)的时候,有恢复的时候,当然也有死亡,还有销毁(火葬)的时候。在不同的时期,Activity对应做相应的事情,如:出生就只是创建一个新生命,它还什么都不能做,长大了就可以对一些事做出处理了。
    ContentProvider
    内容提供器,相当于一个云空间,谁都可以获取其中的内容,也可以往云中放内容。
    这样,不用每一个软件都自己建一个数据库,节省很多空间,同时也省去同类型数据存在在不同软件中找不到的情况。
    BroadCastReceiver
    广播,就是手机的喇叭,可以放外音,也可以用耳朵听。
    放外音就是谁都可以听到,谁都可以处理(当然还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用耳朵听,就只能自己听到了,自己给自己发送广播,自己的广播,自己处理。
    有什么好处呢?当有消息来了,不用一个个的通知了,谁要处理,谁处理去。
    如果是我自己的消息来了,你点一下,我自然也会来处理的。
    Service
    服务,就是在后台中运行的代码,这些代码没有界面显示。
    以前会有疑惑,后台运行的歌曲 不是有一个通知栏显示吗?其实那只是通知栏界面,跟Service没有关系,不要这个界面也是可以播放歌曲的。
    Service有点类似人的大脑,你是看不到它在算东西的,但是它能在大脑中设计出各种东西,做各种复杂的运算,还可以做一晚上的梦呢。
    但大脑不是无缘无故的就开始运作,而是要有一定的触发条件,比如看到了什么东西,有什么问题发生了等等,Service也是一样,一定要一个东西触发它启动,并告诉程序什么时候我做完了,然后返回一个结果出来。

  • 手机硬件(传感器)
    现在手机越来越强,但变化的主要是硬件上的,软件上的改变并不多。
    硬件上的变化主要是:各种传感器的加持,如最出名的(相机!!)
    NFC,蓝牙,指纹,温度传感器,等等。
    因为有了这些东西的加入 ,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了,可能实现很多传统计算机很难实现的能力了。
    也为软件设计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思路。

Android 常用的操作

现在的智能手机,带键盘的越来越少,因为手指可操作的能力比键盘要强很多,手机可以点,按,双击,拖,两指划,画图,指纹,等等。
因为手指的无限灵活性,也让Android带有了各种反馈操作能力 。
如:按下,抬起,移动,都可以给它分配一个反应的动作。





Android 基础概念了解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Beginer/p/596078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