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HTTP get post详解

时间:2014-09-22 22:16:03      阅读:32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des   blog   http   io   os   使用   ar   strong   for   

一 原理区别

    一般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访问资源都是通过GET方式;在FORM提交中,可以通过Method指定提交方式为GET或者POST,默认为GET提交

Http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4种,分别是GET,POST,PUT,DELETE

URL全称是资源描述符,我们可以这样认 为:一个URL地址,它用于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资源,而HTTP中的GET,POST,PUT,DELETE就对应着对这个资源的查 ,改 ,增 ,删 4个操作。到这里,大家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了,GET一般用于获取/查询 资源信息,而POST一般用于更新 资源信息(个人认为这是GET和POST的本质区别,也是协议设计者的本意,其它区别都是具体表现形式的差异 )。

  根据HTTP规范,GET用于信息获取,而且应该是安全的和幂等的 。

  1.所谓安全的意味着该操作用于获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换句话说,GET请求一般不应产生副作用。就是说,它仅仅是获取资源信息,就像数据库查询一样,不会修改,增加数据,不会影响资源的状态。

  * 注意:这里安全的含义仅仅是指是非修改信息。

  2.幂等的意味着对同一URL的多个请求应该返回同样的结果。这里我再解释一下幂等 这个概念:

  幂等 (idempotent、idempotence)是一个数学或计算机学概念,常见于抽象代数中。
  幂等有以下几种定义:
  对于单目运算,如果一个运算对于在范围内的所有的一个数多次进行该运算所得的结果和进行一次该运算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称该运算是幂等的。比如绝对值运算就是一个例子,在实数集中,有abs(a) =abs(abs(a)) 。
  对于双目运算,则要求当参与运算的两个值是等值的情况下,如果满足运算结果与参与运算的两个值相等,则称该运算幂等,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值的函数,有在在实数集中幂等,即max(x,x)  =  x 。

看完上述解释后,应该可以理解GET幂等的含义了。

  但在实际应用中,以上2条规定并没有这么严格。引用别人文章的例子:比如,新闻站点的头版不断更新。虽然第二次请求会返回不同的一批新闻,该操 作仍然被认为是安全的和幂等的,因为它总是返回当前的新闻。从根本上说,如果目标是当用户打开一个链接时,他可以确信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没有改变资源即可。

  根据HTTP规范,POST表示可能修改变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请求 。继续引用上面的例子:还是新闻以网站为例,读者对新闻发表自己的评论应该通过POST实现,因为在评论提交后站点的资源已经不同了,或者说资源被修改了。

  上面大概说了一下HTTP规范中,GET和POST的一些原理性的问题。但在实际的做的时候,很多人却没有按照HTTP规范去做,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

  1.很多人贪方便,更新资源时用了GET,因为用POST必须要到FORM(表单),这样会麻烦一点。

  2.对资源的增,删,改,查操作,其实都可以通过GET/POST完成,不需要用到PUT和DELETE。

  3.另外一个是,早期的但是Web MVC框架设计者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将URL当作抽象的资源来看待和设计 。还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传统的Web MVC框架基本上都只支持GET和POST两种HTTP方法,而不支持PUT和DELETE方法。

   * 简单解释一下MVC:MVC本来是存在于Desktop程序中的,M是指数据模型,V是指用户界面,C则是控制器。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以上3点典型地描述了老一套的风格(没有严格遵守HTTP规范),随着架构的发展,现在出现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一套支持HTTP规范的新风格,这里不多说了,可以参考《RESTful Web Services》。

二 表现形式区别

   搞清了两者的原理区别,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为了理解两者在传输过程中的不同,我们先看一下HTTP协议的格式:

    HTTP请求:

<request line>

<headers>

<blank line>

<request-body>]

在HTTP请求中,第一行必须是一个请求行(request line),用来说明请求类型、要访问的资源以及使用的HTTP版本。紧接着是一个首部(header)小节,用来说明服务器要使用的附加信息。在首部之后是一个空行,再此之后可以添加任意的其他数据[称之为主体(body)]。

GET与POST方法实例:
GET /books/?sex=man&name=Professional HTTP/1.1
Host: www.wrox.com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rv:1.7.6)
Gecko/20050225 Firefox/1.0.1
Connection: Keep-Alive

POST / HTTP/1.1
Host: www.wrox.com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rv:1.7.6)
Gecko/20050225 Firefox/1.0.1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ontent-Length: 40
Connection: Keep-Alive
     (----此处空一行----)
name=Professional%20Ajax&publisher=Wiley

 

有了以上对HTTP请求的了解和示例,我们再来看两种提交方式的区别:

   (1)GET提交,请求的数据会附在URL之后(就是把数据放置在请求行(request line)中),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多个参数用&连接;例如:login.action?name=hyddd&password=idontknow&verify=%E4%BD%A0 %E5%A5%BD。Url的编码格式采用的是ASCII码,而不是Unicode,这也就是说你不能在Url中包含任何非ASCII字符,所有非ASCII字符均需要编码再传输,关于Url编码可参考:http://kb.cnblogs.com/page/133765/

  POST提交:把提交的数据放置在是HTTP包的包体中。上文示例中红色字体标明的就是实际的传输数据

     因此,GET提交的数据会在地址栏中显示出来,而POST提交,地址栏不会改变

    (2)传输数据的大小:首先声明:HTTP协议没有对传输的数据大小进行限制,HTTP协议规范也没有对URL长度进行限制。

而在实际开发中存在的限制主要有:

GET:特定浏览器和服务器对URL长度有限制,例如IE对URL长度的限制是2083字节(2K+35)。对于其他浏览器,如Netscape、FireFox等,理论上没有长度限制,其限制取决于操作系统的支持。

因此对于GET提交时,传输数据就会受到URL长度的限制。

POST:由于不是通过URL传值,理论上数据不受限。但实际各个WEB服务器会规定对post提交数据大小进行限制,Apache、IIS6都有各自的配置。

 (3)安全性:

.POST的安全性要比GET的安全性高。注意:这里所说的安全性和上面GET提到的“安全”不是同个概念。上面“安全”的含义仅仅是不作数据修改,而这 里安全的含义是真正的Security的含义,比如:通过GET提交数据,用户名和密码将明文出现在URL上,因为(1)登录页面有可能被浏览器缓存, (2)其他人查看浏览器的历史纪录,那么别人就可以拿到你的账号和密码了,除此之外,使用GET提交数据还可能会造成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攻击

(4)Http get,post,soap协议都是在http上运行的
1)get:请求参数是作为一个key/value对的序列(查询字符串)附加到URL上的
        查询字符串的长度受到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的限制(如IE最多支持2048个字符),不适合传输大型数据集同时,它很不安全
2)post:请求参数是在http标题的一个不同部分(名为entity body)传输的,这一部分用来传输表单信息,因此必须将Content-type设置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post设计用来支持web窗体上的用户字段,其参数也是作为key/value对传输。
      但是:它不支持复杂数据类型,因为post没有定义传输数据结构的语义和规则。
3)soap:是http post的一个专用版本,遵循一种特殊的xml消息格式
       Content-type设置为: text/xml   任何数据都可以xml化

 

三 HTTP响应 
1.HTTP响应格式:

<status line>
<headers>
<blank line>
[<response-body>]

在响应中唯一真正的区别在于第一行中用状态信息代替了请求信息。状态行(status line)通过提供一个状态码来说明所请求的资源情况。 
      
 HTTP响应实例:

HTTP/1.1 200 OK
Date: Sat, 31 Dec 2005 23:59:59 GMT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22
<html>
<head>
<title>Wrox Homepage</title>
</head>
<body>
<!-- body goes here -->
</body>
</html>
2.最常用的状态码有:

◆200 (OK): 找到了该资源,并且一切正常。
◆304 (NOT MODIFIED): 该资源在上次请求之后没有任何修改。这通常用于浏览器的缓存机制。
◆401 (UNAUTHORIZED): 客户端无权访问该资源。这通常会使得浏览器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登录到服务器。
◆403 (FORBIDDEN): 客户端未能获得授权。这通常是在401之后输入了不正确的用户名或密码。
◆404 (NOT FOUND): 在指定的位置不存在所申请的资源。

 

四 完整示例:

例子:


HTTP GET 

发送

GET /DEMOWebServices2.8/Service.asmx/CancelOrder?UserID=string&PWD=string&OrderConfirmation=string HTTP/1.1
Host: api.efxnow.com

回复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text/xml; 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length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objPlaceOrderResponse xmlns="https://api.efxnow.com/webservices2.3">
<Success>boolean</Success>
<ErrorDescription>string</ErrorDescription>
<ErrorNumber>int</ErrorNumber>
<CustomerOrderReference>long</CustomerOrderReference>
<OrderConfirmation>string</OrderConfirmation>
<CustomerDealRef>string</CustomerDealRef>
</objPlaceOrderResponse>



HTTP POST 

发送

POST /DEMOWebServices2.8/Service.asmx/CancelOrder HTTP/1.1
Host: api.efxnow.com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ontent-Length: length

UserID=string&PWD=string&OrderConfirmation=string

回复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text/xml; 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length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objPlaceOrderResponse xmlns="https://api.efxnow.com/webservices2.3">
<Success>boolean</Success>
<ErrorDescription>string</ErrorDescription>
<ErrorNumber>int</ErrorNumber>
<CustomerOrderReference>long</CustomerOrderReference>
<OrderConfirmation>string</OrderConfirmation>
<CustomerDealRef>string</CustomerDealRef>
</objPlaceOrderResponse>



SOAP 1.2 

发送

POST /DEMOWebServices2.8/Service.asmx HTTP/1.1
Host: api.efxnow.com
Content-Type: application/soap+xml; 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length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oap12:Envelope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xsd="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 xmlns:soap12="http://www.w3.org/2003/05/soap-envelope">
<soap12:Body>
    <CancelOrder xmlns="https://api.efxnow.com/webservices2.3">
      <UserID>string</UserID>
      <PWD>string</PWD>
      <OrderConfirmation>string</OrderConfirmation>
    </CancelOrder>
</soap12:Body>
</soap12:Envelope>

回复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soap+xml; 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length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oap12:Envelope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xsd="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 xmlns:soap12="http://www.w3.org/2003/05/soap-envelope">
<soap12:Body>
    <CancelOrderResponse xmlns="https://api.efxnow.com/webservices2.3">
      <CancelOrderResult>
        <Success>boolean</Success>
        <ErrorDescription>string</ErrorDescription>
        <ErrorNumber>int</ErrorNumber>
        <CustomerOrderReference>long</CustomerOrderReference>
        <OrderConfirmation>string</OrderConfirmation>
        <CustomerDealRef>string</CustomerDealRef>
      </CancelOrderResult>
    </CancelOrderResponse>
</soap12:Body>
</soap12:Envelope>

 

 

HTTP的早期版本为HTTP/0.9,它适用于各种数据信息的简洁快速协议,但是其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各种应用的需要。但HTTP/0.9作为HTTP协议具有典型的无状态性:每个事务都是独立进行处理的,当一个事务开始就在客户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当事务结束时就释放这个连接。HTTP/0.9包含Simple-Request&Simple-Responsed的报文结构。但是客户无法使用内容协商,所以服务器也无法返回实体的媒体类型。
  1982年,Tim Berners-Lee提出了HTTP/1.0,在此后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HTTP/1.0成为最重要的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该协议对每一次请求/响应,建立并拆除一次连接。其特点是简单、易于管理,所以它符合了大家的需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缺点是仍会发生下列问题:对用户请求响应慢、网络拥塞严重、安全性等。
  1997年形成的HTTP/1.1,也就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协议,在持续连接操作机制中实现流水方式,即客户端需要对同一服务器发出多个请求时,其实现在多数的网页都是有多部分组成(比如多张图片),可用流水线方式加快速度,流水机制就是指连续发出多个请求并等到这些请求发送完毕,再等待响应。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单独请求对响应的等待时间,使我们得到更快速的浏览。
  另外,HTTP/1.1服务器端处理请求时按照收到的顺序进行,这就保证了传输的正确性。当然,服务器端在发生连接中断时,会自动的重传请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HTTP/1.1还提供了身份认证、状态管理和Cache缓存等机制。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关于HTTP/1.1中的Cache缓存机制对HTTP/1.0的不足之处的改进,它严格全面,既可以减少时间延迟、又节省了带宽。HTTP/1.1采用了内容协商机制,选择最合适的用户的内容表现形式。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用到的虚拟主机技术在HTTP/1.1中也可以实现。所谓的虚拟主机技术,就是同一主机地址实际对应多台主机。通俗的讲,当你同时在一个网站申请两个主页时,用协议分析仪可以发现其实这两个主页对应的是同一个IP地址。这样用多台完全相同的机器形成WWW服务器就可以提高处理的吞吐量。
  传统的解决方案是改造域名服务器使其可以根据一定的算法将同一域名解释成不同的IP地址。分别对应虚拟主机的每台机器,其缺点是要求每台机器占用完全独立的IP地址,这与IP地址的缺乏是相矛盾的。
  HTTP/1.1提供的解决方案在HTTP协议自身中加入了指定不同主机的功能,从而多台主机可以共享一个IP地址,既提高了性能又便于管理。
  因为HTTP/1.1是Internet现行的标准协议,这里详细介绍其相关语法。
  首先,HTTP/1.1格式可写为: 
      其中请求方法是请求一定的Web页面的程序或用于特定的URL。可选用下列几种:
  GET: 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HEAD: 只请求页面的首部。
  POST: 请求服务器接受所指定的文档作为对所标识的URI的新的从属实体。
  PUT: 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的文档的内容。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OPTIONS: 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
  TRACE: 请求服务器在响应中的实体主体部分返回所得到的内容。
  PATCH: 实体中包含一个表,表中说明与该URI所表示的原内容的区别。
  MOVE: 请求服务器将指定的页面移至另一个网络地址。
  COPY: 请求服务器将指定的页面拷贝至另一个网络地址。
  LINK: 请求服务器建立链接关系。
  UNLINK: 断开链接关系。
  WRAPPED: 允许客户端发送经过封装的请求。
  Extension-mothed:在不改动协议的前提下,可增加另外的方法。
比如:
  GET /index.html HTTP/1.1
  Accept: text/plain /*纯ASCII码文本文件*/
  Accept: text/html /*HTML文本文件*/
  User-Agent:Mozilla/4.5(WinNT)
  说明浏览器使用Get方法请求文档/index.html。浏览器则只允许接收纯ASCII码文本文件和HTML文本文件,其使用的引擎是Mozilla/4.5(Netscape)。

  当服务器响应时,其状态行的信息为HTTP的版本号,状态码,及解释状态码的简单说明。现将5类状态码详细列出:
① 客户方错误
  100  继续
  101  交换协议
② 成功
  200  OK
  201  已创建
  202  接收
  203  非认证信息
  204  无内容
  205  重置内容
  206  部分内容
③ 重定向
  300  多路选择
  301  永久转移
  302  暂时转移
  303  参见其它
  304  未修改(Not Modified)
  305  使用代理
④ 客户方错误
  400  错误请求(Bad Request)
  401  未认证
  402  需要付费
  403  禁止(Forbidden)
  404  未找到(Not Found)
  405  方法不允许
  406  不接受
  407  需要代理认证
  408  请求超时
  409  冲突
  410  失败
  411  需要长度
  412  条件失败
  413  请求实体太大
  414  请求URI太长
  415  不支持媒体类型
⑤ 服务器错误
  500  服务器内部错误
  501  未实现(Not Implemented)
  502  网关失败
  504  网关超时
  505 HTTP版本不支持
  比如:(在《TELNET……》一文中用telnet登陆80端口,相同的方法用在HTTP/1.1中,会发现没有显示,下面补充说明之)
telnet www.fudan.edu.cn 80
HEAD / HTTP/1.1
host:www.fudan.edu.cn /*本行为输入内容*/
HTTP/1.1 501 Method Not Implemented
Date: Web, 01 Nov 2000 07:12:29 GMT /*当前的日期/时间*/
Server: Apache/1.3.12 (Unix) /*Web服务器信息*/
Allow: GET, HEAD, OPTION, TRACE /*支持的方法类型*/
Connection: close 
Connect-Type: Text/html; charset=iso-8859-1/*连接的媒体类型*/

<!DOCTYPE HTML PUBLIG "-//IETF//DTD HTML 2.0//EN">
<HTML><HEAD>
<TITLE>501 Method
Not Implemented</TITLE>
</HEAD><BODY>
<H1>Method Not Implemented</H1>
head to /inde
x.html not supported.<P>
Invalid method in request head / htp/1.1<P>
<HR>
<ADDRESS>
Apache/1.3.12 Server at www.fudan.edu.cn Port 80</ADDRESS>
</BODY></HTML>
关于实体头部的内容还可以有:
Last Modified :请求文档的最近修改时间。
Expires :请求文档的过期时间。
Connect-length:文档数据的长度。
WWW-authenricate:通知客户端需要的认证信息。 
Connect-encoding :说明有无使用压缩技术。
Transfer-encoding :说明采用的编码变换类型。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下一代的HTTP协议HTTP-ng已经在酝酿之中,它将会提供更好的安全性、更快的速度,其改进要点为:模块化强、网络效率高、安全性更好、结构更简单。

HTTP get post详解

标签:des   blog   http   io   os   使用   ar   strong   for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ansu/p/398674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