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简单逻辑学》总结

时间:2018-05-18 20:10:19      阅读:25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认知   沟通   关于   决定   就会   并且   二次   最快   习惯   

前言:


一个完整的逻辑论证“我们的消费心理实在远远不够成熟”:
A.先明确消费心理是什么;B.表现的行为现象是什么;C.成熟的表现是什么样子;D.不成熟的表现是什么样子;E.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量化区别。


第1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学习逻辑学的双重意义:
双重意义:(1)它将使我们对正确推理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的神经更为敏锐,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地遵循正确的路径;(2)在我们面对错误推理时,它将保护我们不受误导。

01全神贯注

02确认事实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
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

03 观念与其对象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04 留意观念的本源

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

05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复杂观念指的是那些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
错误观念即对客观事物作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映。

错误观念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作出一相情愿的假设的结果,它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06 将观念付诸语言

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畅顺交流。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达我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
为了能准确地表达情意,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

07 有效沟通

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作出真假判断的命题。

词语被称为语言的基石,而逻辑的基石是命题。

能够带来有效沟通的几个基本原则:
  •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 说完整的句子
  • 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 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沟通最忌讳两件事:一是对人讲话态度傲慢;二是故作高深,让人云里雾里。

08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避免产生歧义的方法是,让你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读者或者听众不用费心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09避免用闪避式的语言


10 真相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

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更宽泛地说,它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

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

第2章逻辑学基本原理

01 基本原理

逻辑学(人类理性)的基本原理有4个

  • 同一律
  • 排中律
  • 充足理由律
   宇宙中的事物都不能自我解释,没有什么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
  •  矛盾律
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基本原理不能被证明

02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负面只有在正面已自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

03万物终有其根源

实践意义:当我们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直接的知道产生某个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但我们可以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他的间接知识,通过评估其性质,我们推出原因的部分性质,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的探寻方向。

04 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在作怪。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

05 区分原因


决定事物存在或改变状态除了动力因,还有目的因、质料因和形式因的存在。

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功用。

质料因是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形式因是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
   鸟笼的四因论:
它的动力因是弗莱德,他制造了它;它的质料因是松木、钉子、螺丝和油漆;它的形式因是鸟笼特定的外形,以此来区分文件柜或是窗棂之类的东西;它的目的因是为小鸟提供一个可以栖身的场所。

工具原因绝对依附于主要原因,它是被动的,不能自发地引起行动,
最好的工具握在不合格的人手中,也不会出现最好的结果。

06 定义术语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
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
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当定义某个事物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更精确地鉴别它:首先把它放入相似的类别中,然后指出其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特性(特殊的不同点)。

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质。

好的描述是将一个事物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完整详细地描述出来,其作用在于它可能会揭示出一些关于事物本质的线索。

07 直言命题


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清楚明确地告诉我们事物的真相是什么。

08 普遍命题

普通命题成立满足一下条件:
(1)它所陈述的事物是真实的;
(2)适用于整个类别。

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

当我们讨论一个命题是特称命题还是全称命题时,我们的关注点在逻辑学上称为命题的“量”。单称命题和全称命题是对立的,它的特点是其所表述的事物是单个的个体。

第3章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01 建立一个论证


推理的过程构成了论证的核心。

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前

最有效的论证试着得出简单明了的结论

前提是论证的基础,仅仅保证前提正确,对一个有效的论证来说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保证在这个前提可以得出最终的正确的结论。

02 从全称到特称



03 从特称到全称


是仅仅有正确的前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前提对结论来说必须是充分的,这恰恰是特称前提所不能提供给全称结论的。
以偏概全是人类的某种天性,尽管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04 断言

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

05 否定命题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同样清晰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是选择肯定结构的命题。

与强调这个东西不是什么相比,它传递的是正面的结果。否定命题则会引导我们去思考命题的反面是什么。

06比较

观念是通过比较产生的,
当我们比较两个事物时就会发现他们或完全相似,或者截然不同,或部分相似。

07比较和论证


08 正确论证

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

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条件。

命题是论证的有效性。只有结构正确的论证才能有效,换句话说,结构的合理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前提。

讨论三种简单的论证形式:联言论证、选言论证和条件论证。


09 条件论证

条件论证的要点时大前提A-B (无论它是什么)成立,那么B也必然成立。
条件论证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预言来自对于过去事实的积累。

10三段论

三段论推理的根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

11 前提的真实性

任何一个论证想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

12 前提的相关性


13 事实命题,价值命题


14 论证结构

中项周延性

15 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量


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

16 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所以两个否定前提同样不能起到联结作用

17 归纳论证


传统区分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是: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而归纳论证则恰恰相反。

准确地区分两者的方法是: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

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我们知道为真的命题(大前提)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小前提到结论)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

归纳论证的前提则是一个由特称命题组合而成的系列证据。这些证据是得出一个关于它们共性的可信结论的基础。

以整体中的某一部分为样本来做研究,以此来代表整体。

18 评定论证


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在最简单的形式里,它使我们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
第一步要确定的是,我们所要评定的论证是否是一个真正的论证。

只有证据充足的命题可以得出结论。

19 构造一个论证


前提的真实性
单个命题包含几个主张必须都是真实的,不能仅仅是部分真实的。

前提的力度
给予结论最大限度的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关前提

一个论证有双重的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服听众接受。

第4章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01 怀疑论


极端怀疑论者

中度怀疑论者

02 逃避性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永远宣称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对某个事物作出确定的判断。

不可知论者既不否定真相的存在也不认为它可望而不可即。他们仅仅是声称人们对任何确定的事物的真相都所知甚少

03 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玩世不恭者习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事物作出悲观的预计,而盲目乐观主义者则恰恰相反。

04 眼界狭窄


我们说,逻辑、正确推理的意义在于发现真相。

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是道德沦丧,而忍受一切则会使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并且从纯实践的观点来看,探寻真相的过程要求我们合理地设定研究范围,以便节省时间和精力。

05 情感和论证

情绪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
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

06 推理的原因


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

07 论证不是争吵


08 真诚的局限性


09 常识

第5章非逻辑思维的主要讲形式


错误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


01 否定前件

02 肯定后件


03 中项不周延


在讨论三段论时,我们知道中项(出现在前提中但不出现在结论中)必须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周延的),因为它要有适当的范围来联结大前提和小前提。如若不然,就会产生中项不周延谬误。通俗一些,可以称之为牵连犯罪

04 偷换概念


05 窃取论题


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06 虚假假设

07 稻草人谬误

08 误用传统

09 以暴易暴


实际上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经完成的行为只有历史意义。

10 民主谬误

11 对人不对事

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作出论证的人。

12 压制理性


13 滥用专家意见


仅满足于专家的话,那么本质上就是:“不要问任何问题,按照我们的话去做。”

14 质的量化

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

15 以出身论英雄


知道一个来源一般是坏的,于是认定出于这个来源的所有都一定是坏的。

16 止于分析


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组成一个整体的。用纯粹的数量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如果你已经充分了解事物的本质,那么将分解的时钟零件相应组合起来,仍将是时钟。

17 简化主义

18 分类错误


19 混淆视听


这种谬误有两个特点:(1)它直接诉诸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20 以笑饰非


21 以泪掩过


22 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23 两难陷阱


24 以先后论因果


25 情感误导


26 功利误导


27 避免结论


28 简化推理

附录

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培养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阅读的方法:
(1)回想。阅读商业图书常常不会一口气读完,第二次拿起书时,至少用15分钟回想上次阅读的内容,不要翻看,实在想不起来再翻看。严格训练自己,一定要回想,坚持50次,会逐渐养成习惯。
(2)做笔记。不要试图让笔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不需要有深刻的见解和思想,只要是文字,就是对大脑的锻炼。在空白处多写多画,随笔、符号、涂色、书签、便签、折页,甚至拆书都可以。
(3)读后感和PPT。坚持写读后感可以大幅度提高阅读能力,做PPT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从写读后感开始,写上5篇以后,再尝试做PPT。连续做上5个PPT,再重复写三次读后感。如此坚持,阅读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
(4)思想的超越。要养成上述阅读习惯,通常需要6个月的严格训练,至少完成4本书的阅读。你会慢慢发现,自己的思想开始跳脱出来,开始有了超越作者的感觉。比拟作者、超越作者、试图凌驾于作者之上思考问题,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难就难在执行。需要毅力、执著、长期的坚持,从而养成习惯。用心学习,就会得到心的改变、思想的改变。阅读,与思想有关。











《简单逻辑学》总结

标签:认知   沟通   关于   决定   就会   并且   二次   最快   习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zlixu/p/bb3d1559b6443753939ac3f6d816c41e.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