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瓜皮是我

时间:2018-06-03 10:43:56      阅读:17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报道   成长   结果   无语   品质   学习   苹果   感情   特定   

  《万万没想到》这书买了几年了,一直没读过,算啦,读完算逑。

  、每个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点的东西,这毛病叫“确认偏误”,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信息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

  ps:我是真见过算命的怎么糊弄老人,那真叫一个唾沫星子满天飞,说瞎话跟不要钱似的,可更让我无语的是,老人一般都自愿的顺着谎话往下走,明明说的不对,他自己就能给圆过去,他从心底里就希望算命的说的是真的,这个是不是就是“确认偏误”。。。。。很多人都信星座,那东西没什么好信的,用脚趾头想想那tm也是假的,我出生时相对于任意确定星座的太阳的视位置决定了我的性格?哈?黑人问号脸,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信呢,可能也跟确认偏误有点关系,每种对星座性格的描述都是好的多,坏的少,可能读的人心里就希望这些好的品质自己都有,然后就越读越信,我估计把各种星座性格的描述都打乱了,巨蟹座的给狮子座的看,如果读的人信的话,肯定潜台词还是那句,没错,说的就是我。。。。。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观点鲜明的文章和报道,它们或者骂的特别犀利或者捧得特别动人,观众看的十分过瘾,但是这些文章提出过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没有?说过什么能修正我们现有思想的新信息没有?很少很少。它们只是在迎合和肯定人们已有的观念而已,这帮人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所有人都同意,他们只要让那些倾向于这种观念的人高兴就能获得足够利益,贼秀。

  、我只是一介匹夫,我怎么跟巨人竞争?用龟兔赛跑的精神在别人睡觉的时候继续努力吗?如果别人根本睡觉呢?难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书里给了两条建议:

  1. 你要知道你的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你的有利条件;而巨人的所谓有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他的不利条件。
  2. 你绝对不能按照对手的打法去跟他玩,你有时候得使用非常规手段。

  ps: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记这个,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既然优点和缺点可以相互转换,那就不应该一味地加强某一方面的优势。过犹不及嘛。书里提到了“倒U曲线”:在一个东西成长的初期,你每增加一点投入都能获得一点回报;然后它会进入一个平台期,继续增加投入并不能获得更多回报;而过了平台期再投入,回报反而是负的。难怪老子在学校的时候学习一直不好,原来是早早的进入了平台期。。。。就不是读书的料。。。。

  、如果向你介绍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同时告诉你一条他的优点和一条他的缺点,你更容易用缺点去记住这个人。也许你曾经多次帮一个朋友的忙,他觉得理所应当;一旦你有一次没有帮他,他可能会非常生气,以至于多年以后他可能会忘记你帮过的忙,只记得你曾经拒绝他。也就是说,坏比好重要,书里说这是一种叫做负面偏见的基本感情,人脑中有一个特定区域,叫杏仁核,一旦提及“损失”,这个区域就会兴奋,产生一种负面情绪,特么这种情绪还有名,叫损失厌恶,是负面偏见的一种。书里列举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试验,现在有50元人民币,给你两个选择:

  • 赌一把 ,赌局的概率是有40%的机会可以把50元都拿走,60%的机会一分钱都拿不到。
  • 不赌,直接拿走20元。

  结果是大多数人直接选择拿走20元,只有42%的人选择冒险,然后再做一轮试验,把第二个选择换种说法,改成,直接损失30元,结果是62%的人选择赌一把。

  ps:介事如果这么想的话,很多公司设计什么全勤奖,就不如那些一旦员工完不成任务就扣钱的公司聪明了。

  、怎么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异类》这本书给出了标准答案:练习一万个小时。这本书告诉我们,天才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练多久呢,一万个小时。这书我读过,列举了各种牛人,音乐家,互联网大佬等等等等,有数据,有分析,很有说服力,一万个小时的练习分到咱们平常人身上大概是10年,古人说的真准,十年磨一剑。万维钢(作者)在这里反驳了《异类》,他觉得单纯靠时间上的硬积累是没有效果的,真的要提高自己需要遵守几个规则:

  1. 在“学习区”学习
  2. 将训练内容分块学习
  3. 学习过程中必须得到有效及时的反馈
  4. 集中注意力

  第二和第四条没什么问题,解释下第一条,什么是学习区?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这一点兄弟是真的有深刻印象,刚开始找工作面试的时候,跟面试官一顿乱吹,自己不会的也特么吹三分,面试官也是有点善良,就信了,我就顺利入职了,等真的工作分配到我手里,我抬眼一看,问题很大,必须慌。。。所以得知道哪些牛能吹,哪些不能吹。。。要在“学习区”吹牛,这件事吧,我估计我努力努力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也不用付出多大代价,应该没问题,那么,兄弟,请开始你的表演。。。。不然就别装逼,你把牛吹到恐慌区,你跟牛就都慌了。

  及时的反馈,这一点尤其重要,有一个学生,他对课本的掌握已经到了一种程度,你随便说一个东西,他都能告诉你在课本的哪一页。请问这个学生学的怎么样?答案是他已经“废”了。一旦你会了,就赶紧进入下一关。把这一关的攻略倒背如流没有任何意义。

  这几天是不是要高考了?书里说的昂,我国的高考制度其实是鼓励学生进入舒适区,因为考题的难度有上限,一个好学生反复练习的结果就是对解题的“自动化”,他越优秀,表明他停留在“舒适区”的时间越久,他本该把时间用到学习更高级的东西上去。你的舒适区已经给你带来了多大的荣誉,留在这个舒适区就有多大的诱惑。。。。。作者这话说的有点道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毕竟。。。一直在恐慌区瑟瑟发抖。

  书里讲到逃离舒适区的时候还提到了乔布斯,如果作者的描述是真的,我觉得那个细节,可以解释乔布斯这一生的很多事情。我把原文写在这里。

  那个时候,全世界包括乔布斯本人,都知道他很快就要死了。这时候的乔布斯是个什么状态呢?莫斯伯格写道:

  在进行了肝移植手术后,尽管仍在家中静养,但我依然受邀前往他的家里。尽管我很担心他的身体,但在他的坚持下,我们还是走向了附近的公园。

  他解释道,他每天都会出来走走,而且每天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更远的目标,今天的目标就是附近的公园。我们边走边谈,他突然停了下来,看起来情况不妙。我恳请他回家,还特意告诉他,我不懂心肺复苏,因此第二天的报纸上可能会有这样的标题:《无助的记者导致史蒂夫.乔布斯命丧街头》。

  但他却笑了,并拒绝了我的要求。

  莫斯伯格说,“停了一会儿后,他继续走向公园”。  

  乔布斯已经走了7年了,直到现在为止,智能手机里的很多东西,仍然是他当年定义的,这7年时间里,智能手机行业至少看上去是没有实质性的飞跃的。前阵子去听老罗2018春季新品发布会,可以听的出,罗永浩这个人是崇拜乔布斯的,乔布斯也的确值得这份崇拜。在被苹果公司赶出来的10年时间里,乔布斯在硅谷混的不说跟狗一样,肯定是不好,我估计行业大佬们的嘲笑和不屑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是这没有妨碍他后来的成绩,乔布斯为此一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和努力。他后来的成绩,包括iphone,很耀眼,但是我觉得他真的伟大的地方,是那十年,他是怎么熬过来的。

  

  

  

  

瓜皮是我

标签:报道   成长   结果   无语   品质   学习   苹果   感情   特定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eterxiao/p/911964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