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名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时间:2014-10-14 18:08:50      阅读:127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des   style   blog   http   io   os   使用   ar   java   

PS: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一、研究方向

1.通信软件工程

2.网络技术与应用

3.分布计算理论与技术

4.信息安全与多媒体技术

二、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学位课

公共必修课

512.8*7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

521.8*30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534.8*445

英语

144

4

秋/春

基础理论课
(至少选
1门)

813.8*279

近世代数及其应用

54

3

513.8*148

高级数理逻辑

54

3

823.8*711

组合数学及其应用

54

3

523.8*435

数值与符号计算

54

3

513.8*004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54

3

专业基础课(至少选2门)

522.8*447

算法分析与设计

36

2

512.8*077

程序设计方法学

36

2

512.8*681

知识工程

36

2

513.8*244

计算机通信基础

54

3

512.8*621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36

2

522.8*141

高级操作系统

36

2

512.8*128

分布式计算环境

36

2

512.8*015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36

2

512.8*013

现代软件工程

36

2

秋/春

专 业 课(至少选1门)

512.8*007

宽带通信网

36

2

622.8*109

多媒体计算理论与技术

36

2

512.8*005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36

2

512.8*053

VLSI系统设计与CAD方法

36

2

522.8*425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36

2

522.8*387

软件质量控制与项目管理

36

2

512.8*353

嵌入式系统

36

2

512.8*479

网格计算

36

2

512.8*027

Distributed System and Interworking

36

2

实 验 课(至少选1门)

512.8*249

计算机网络实验

36

2

532.8*735

嵌入式技术实验

36

2

512.8*010

软件工程实践

36

2

522.8*304

可编程逻辑与可编程片上系统实验

36

2

512.8*250

计算机应用编程实验

36

2

512.8*046

Object Oriented Networking Programing for Networking

36

2

必修环节

论文及开题报告

 

1

 

前沿课题讲座

 

1

春/秋

人文艺术类课

 

1

春/秋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1

秋/春

发表论文

按照《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选修课(至少选修4门课)

512.8*041

Java技术

36

2

512.8*591

协议工程与通信软件

36

2

612.8*247

计算机图形学

36

2

612.8*685

智能网技术

36

2

622.8*484

网络管理原理

36

2

513.8*473

图论及其应用

54

3

622.8*616

信息与网络安全

36

2

512.8*554

下一代网络技术

36

2

622.8*357

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与技术

36

2

612.8*626

移动计算

36

2

622.8*493

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

36

2

612.8*386

软件体系结构

36

2

612.8*217

互联网服务质量管理与测量

36

2

612.8*149

高级无线移动通信

36

2

612.8*581

现代信息检索技术

36

2

622.8*322

论文写作基础和技巧

36

2

612.8*032

Information Theory and Error Control Techniques

36

2

613.8*033

Introduction to Data Communications

54

3

612.8*022

Academic Writing and Study Skills

36

2

612.8*132

复杂网络

36

2

612.8*705

自然语言处理

36

2

512.8*006

机器学习

36

2

622.8*056

Web应用开发技术

36

2

612.8*246

计算机通信新技术(系列讲座)

36

2

注:在导师指导下可选修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课程

 

 

信息安全(081020)

一、 研究方向

1.网络攻防技术                      

2.数字内容及其安全

3.数字版权管理与数字水印            

4.可信计算

5.安全网络管理                      

6.信息安全管理与评测

7.下一代网络(NGN)安全技术        

8.软件安全

二、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学位课

公共必修课

512.8*7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

521.8*30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534.8*445

英语

144

4

秋/春

基础理论课(至少选1门)

813.8*279

近世代数及其应用

54

3

513.8*004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54

3

813.8*638

应用泛函分析

54

3

813.8*290

矩阵理论与方法

54

3

513.8*473

图论及其应用

54

3

513.8*298

科学计算与编程

54

3

专业基础课(至少选2门)

812.8*569

现代密码学

36

2

522.8*579

现代信号处理(硕)

36

2

532.8*606

信息论基础

36

2

秋/春

812.8*063

编码理论

36

2

822.8*011

通信网理论

36

2

秋/春

513.8*244

计算机通信基础

54

3

512.8*013

现代软件工程

36

2

秋/春

512.8*077

程序设计方法学

36

2

512.8*015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36

2

522.8*141

高级操作系统

36

2

812.8*305

可计算性理论

36

2

512.8*223

混沌理论及其应用

36

2

专业课(至少选1门)

822.8*055

Walsh函数与Hadamard矩阵

36

2

512.8*007

宽带通信网

36

2

822.8*441

数字图像处理

36

2

522.8*571

现代数字通信

36

2

522.8*598

信息安全技术

36

2

512.8*005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36

2

512.8*615

信息隐藏理论与技术

36

2

512.8*028

DSP&FPGA嵌入式系统设计

36

2

512.8*597

信息安全管理

36

2

523.8*669

运筹与优化

54

3

512.8*002

多媒体技术

36

2

秋/春

512.8*554

下一代网络技术

36

2

实验课(至少选1门)

512.8*008

面向对象技术与C++编程

36

2

532.8*009

嵌入式系统实验

36

2

秋/春

532.8*735

嵌入式技术实验

36

2

秋/春

532.8*012

微机与嵌入式技术实验

36

2

秋/春

522.8*057

Windows应用软件界面设计

36

2

512.8*249

计算机网络实验

36

2

必修环节

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

 

1

 

前沿课题讲座

 

1

秋/春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1

秋/春

人文艺术类课

18

1

秋/春

发表论文

按照《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选修课

注:在导师指导下可选修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课程

 

密码学(110505)

一、研究方向

1.应用密码学

2.数字内容安全

3.下一代网络安全

4.网络攻防技术

5.混沌密码理论与技术

6.量子密码技术

二、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学位课

公共必修课

512.8*7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

521.8*30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534.8*445

英语

144

4

秋/春

基础理论课(至少选1门)

813.8*279

近世代数及其应用

54

3

513.8*473

图论及其应用

54

3

513.8*004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54

3

813.8*638

应用泛函分析

54

3

513.8*298

科学计算与编程

54

3

813.8*290

矩阵理论与方法

54

3

专业基础课(至少选2门)

812.8*569

现代密码学

36

2

823.8*711

组合数学及其应用

54

3

823.8*651

有限域及其应用

54

3

522.8*579

现代信号处理(硕)

36

2

512.8*359

人工智能统一理论

36

2

532.8*606

信息论基础

36

2

秋/春

812.8*063

编码理论

36

2

822.8*011

通信网理论

36

2

秋/春

513.8*244

计算机通信基础

54

3

512.8*013

现代软件工程

36

2

秋/春

512.8*223

混沌理论及其应用

36

2

专 业 课(至少选1门)

822.8*055

Walsh函数与Hadamard矩阵

36

2

512.8*007

宽带通信网

36

2

822.8*441

数字图像处理

36

2

522.8*571

现代数字通信

36

2

522.8*598

信息安全技术

36

2

512.8*005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36

2

523.8*522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54

3

512.8*615

信息隐藏理论与技术

36

2

512.8*597

信息安全管理

36

2

512.8*554

下一代网络技术

36

2

522.8*526

无线移动通信安全技术

36

2

实 验 课(至少选1门)

512.8*008

面向对象技术与C++编程

36

2

522.8*057

Windows应用软件界面设计

36

2

532.8*009

嵌入式系统实验

36

2

秋/春

532.8*735

嵌入式技术实验

36

2

秋/春

532.8*012

微机与嵌入式技术实验

36

2

秋/春

512.8*249

计算机网络实验

36

2

必修环节

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

 

1

 

前沿课题讲座

 

1

秋/春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1

秋/春

人文艺术类课

18

1

秋/春

发表论文

按照《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选修课

注:在导师指导下可选修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课程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

修学

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G21900001

硕士英语精读Ⅰ

1

36

1

考试

 

G21900002

硕士英语精读Ⅱ

1

36

2

考试

 

G21900003

硕士英语视听说Ⅰ

0.5

36

1

考试

 

G21900004

硕士英语视听说Ⅱ

0.5

36

2

考试

 

G21900005

硕士英语写作

1

18

1或2

考试

 

G21800011

科学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考试

 

G2180001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考试

 

21454101

算法设计与分析(学)(Z)

3

54

1

考试

注1

21454121

嵌入式微处理器(学)(Z)

3

54

1

考试

 

21454122

计算机图形学(学)(Z)

3

54

1

考试

 

 

 

 

 

 

 

 

 

 

 

 

 

 

 

21454201

矩阵分析(Z)

3

54

1

考查

注2

21454202

随机过程(Z)

3

54

1

考查

 

21454203

最优化方法(Z)

3

54

1

考查

 

21454204

普适计算(Z)

3

54

1

考查

 

21454205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Z)

3

54

1

考查

 

21454206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Z)

3

54

1

考查

 

21454207

嵌入式系统导论(Z)

3

54

1

考查

 

21454208

数字信号处理(Z)

2+1

54

1

考查

注3

21454209

软件开发技术与环境(Z)

2+1

54

1

考查

 

21454210

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Z)

2+1

54

1

考查

双语

21454211

网格计算(Z)

2+1

54

2

考查

 

21454212

高级数据库技术(Z)

2+1

54

2

考查

 

21454213

统一建模语言(UML)(Z)

2+1

54

2

考查

 

21454214

数字图像处理(Z)

2+1

54

2

考查

 

21454215

图像科学中的数学模型(Z)

2+1

54

2

考查

 

21454216

虚拟现实技术(Z)

2+1

54

2

考查

 

21454217

小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Z)

2+1

54

2

考查

 

21454218

高级三维图形程序设计(Z)

2+1

54

2

考查

 

21454219

计算机动画技术(Z)

2+1

54

2

考查

 

21454220

嵌入式操作系统(Z)

2+1

54

2

考查

 

21454221

嵌入式系统设计(Z)

2+1

54

2

考查

 

21454222

多核编程技术(Z)

2+1

54

2

考查

 

21454223

人工智能及应用(Z)

2+1

54

2

考查

 

21454224

计算智能(Z)

2+1

54

2

考查

 

21454225

软构件技术(Z)

2+1

54

2

考查

 

21454226

数据挖掘原理(Z)

2+1

54

2

考查

 

21454227

模式识别(Z)

2+1

54

2

考查

 

21454228

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Z)

2+1

54

2

考查

 

21454229

IT项目管理(Z)

2+1

54

2

考查

 

21454230

高级软件工程(Z)

2+1

54

2

考查

 

21454231

网络安全(Z)

2+1

54

2

考查

 

21454232

密码算法与密码协议(Z)

2+1

54

2

考查

 

21454233

计算机视觉(Z)

2+1

54

2

考查

 

21454234

计算机仿真技术(Z)

2+1

54

2

考查

 

21454235

外文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Z)

2

54

2

考查

 

21454236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Z)

2+1

54

2

考查

 

21454301

软件方法学(Z)

2+1

54

1

考查

注4

21454302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Z)

3

54

1

考查

 

21454303

计算机网络原理(Z)

2+1

54

1

考查

 

21454304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Z)

2+1

54

2

考查

 

21454305

有限元理论及应用(Z)

2+1

54

2

考查

 

 

 

 

 

 

 

 

 

 

 

 

 

 

 

 

计算机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 人工智能原理 --------------------

 

课程编号:12720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原理              英文译名:Principl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学    时:64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学期:1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科学院,孔俊。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记为AI)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门前沿学科。它是在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是本专业研究生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知识与知识表示、经典逻辑推理、不确定与非单调推理、搜索策略、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主要教材:

王永庆:《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5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文献):

1. 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5月第二版。

2. 邵军力、张景、魏长华:《人工智能及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月版。

3. Nils J. Nilsson:《人工智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9月第一版。

4. Stuart RussellPeter Norvig:《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5. 田盛丰、黄厚宽:《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课程编号:127200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英文译名:Architectures of Computer Networks

学    时:64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学期:1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杨喜权、朱铁英、李辉。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内容包括ATM、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主动网络、移动和Ad Hoc网络、光网络及应用层网络,使学生初步掌握对高等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研究与设计方法。

主要教材:

史忠植:《高级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Wiliam Stallings:High-speed network, 1999.

2徐恪,等:《高等计算机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

 

课程编号:127200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英文译名:Oriented–Object Analysis and Design

学    时:64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学期:1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林和平、马志强、赵宇。

内容简介: 

本课程首先介绍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然后引入面向对象方法学,包括OOAOODOOP,最后详细讲解UML和目前常见的CASE工具,使研究生掌握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

主要教材: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版。

参考书目(文献):

1ROGER S.PRESSMAN, 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CH, McGraw Hill. 2001年版。

2蒋惠:《UML Programming Guide》,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刘润东:《Object Programming with UML》,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年第1版。

 

 

--------------------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

 

课程编号:12720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英文译名:Formal Languages and Automata Theory

学    时:64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学期:1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谷文祥。

内容简介:

    理论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处于迅速发展中的学科,它对计算机硬件工程和软件工程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有穷状态系统、有穷自动机、正规表达式、自动机的转移图、有穷自动机与正规集合的等价性、自动机的应用、正规集合的封闭性、正规集合的判定以及有穷自动机的最小化等。

参考书目(文献):

1.J·E·霍普克罗夫特、J·D·厄尔曼:《自动机理论、语言和计算导引》,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John E.Hopcroft Rajeev Motwani Jeffrey D.Ullman:《Introduction to Automata Theory, Languages, and Computa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版。

 

 

-------------------- 分布式系统 --------------------

 

课程编号:127200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分布式系统               英文译名:Distributed Systems

学    时:64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学期:1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姜华。

内容简介:

《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s)》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计算机科学中许多分支、课程必要的基础。分布式系统涉及相对广泛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分布式系统模型、分布式算法、中间件、分布式系统的基础设施、分布式数据共享等。

主要教材:

George Coulouris etc:《Distributed Systems》,2003,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文献):

1[]Gerard Tel, Introduction to Distributed Algorithms,Second Edition,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美]Nancy A.Lynch著舒继武、李国东、余华山译:Distributed Algorithms,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 知识工程 --------------------

 

课程编号:127200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知识工程                 英文译名:Knowledge Engineering

学    时:64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学期:1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孙铁利。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工程与知识处理技术的有关理论知识、网络计算模式与环境下知识处理问题的研究与实现技术、知识的系统化管理与组织、知识处理技术、解结果的综合机制、知识查询与处理语言、处理结果的可视化和可操作化、知识处理系统的实现、机器学习与知识获取更新。

主要教材:

KNOWLEDGE-BASED INFORMATION STSTEMS, D.Partridge: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参考书目(文献):

胡运发:《数据与知识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 分布式数据库 -------------------

 

课程编号:1273001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分布式数据库              英文译名: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s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姜华。

内容简介: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s)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体系结构、分布式数据库设计、分布式查询分解与数据定位、分布式查询优化、分布式事务处理、分布式并发控制、分布式DBMS的可靠性。

主要教材:

M. Tamer Ozsu etc.: Principles of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s, 1999.

参考书目(文献):

1邵佩英:《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George Coulouris etc.: Distributed Systems, Third Edition, Addision-Wesley Publishers(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 基于模型诊断 --------------------

 

课程编号:1273002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基于模型诊断            英文译名:Model-Based Diagnosis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林和平。

内容简介:

基于模型诊断(Model-Based Diagnosis)是为了克服传统专家系统诊断方法的严重缺陷而于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新型的智能推理技术。随着一些具有创新意义工作(如关于电路的故障查找系统)的出现,80年代中期,基于模型诊断成为热门研究课题,并在近期已走向了成熟,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内容包括基于模型诊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过程、GDEDART系统、基于模型诊断与传统诊断方法的比较等等。

主要教材:自编

参考书目(文献):

1韦博成、鲁国斌、史建清,等:《统计诊断引论》,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吴今培:《模糊诊断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 运筹与决策支持系统 --------------------

 

课程编号:1273003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运筹与决策支持系统       英文译名:Operations an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1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周颜军。

内容简介:

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 OR)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和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各种决策的科学依据。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是在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及运筹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内容:数学规划(其中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等)、图论与网络、存储论、排队论、对策论、决策论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主要教材:

1赵则民:《运筹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李书涛:《决策支持系统原理与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张莹:《运筹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进化计算 --------------------

 

课程编号:1273004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进化计算                 英文译名:Evolutionary Algorithm

学    时:48 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吕英华、孔俊、孙红光、李辉、曹毅。

内容简介:

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Algorithm包括两个分支:进化策略(Evolutionary Strategy)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已呈融合之势,它采用适者生存的仿自然法则,基于种群的设计方案,并且加入了自然选择和变异等一系列遗传操作,产生新一代的种群,逐步使种群进化到包含近似最优解的状态。由于其思想简单、易于实现以及表现出来的健壮性,在问题求解、优化和搜索、机器学习、智能控制、模式识别和人工生命等许多领域得以应用。

主要教材:

王小平、曹立明:《遗传算法-理论、应用与软件实现》,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王正志、薄涛:《进化计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敏强:《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周明、孙树栋:《遗传算法原理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4阎平凡、张长水:《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进化计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软件重用技术——组件技术 --------------------

 

课程编号:1273005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软件重用技术——组件技术 英文译名:Software reuse techniques– Component techniques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林和平、聂秀杰、杨贵福。

内容简介: 

本课程首先介绍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然后引入组件式程序设计,包括组件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接口与实现类,最后详细讲解如何利用Microsoft 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Microsoft 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DCOM),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具备开发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分布式软件的能力。

主要教材:

Dale Rogerson:Inside COM, Microsoft Press.

参考书目(文献):

1Dale Rogerson:Inside Distributed COM, Microsoft Press.

2Dale Rogerson:Inside OLE, Microsoft Press.

 

 

-------------------- 数据通信 --------------------

 

课程编号:1273006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                 英文译名:Data Communications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报告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杨喜权、赵宇。

内容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主要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通信概述、网络服务与层次体系结构、Internet路由、拥塞控制、服务质量控制、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并且初步掌握数据通信领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方法。

主要教材:

Jeam Walrand:High-Performanc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2002.

主要参考文献:

1Behrouz. Forrouzan:Data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2002.

2徐恪,等:《高等计算机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 并行计算 --------------------

 

课程编号:1273007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并行计算                 英文译名:Parallel Computing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林和平。

内容简介: 

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是计算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着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并行计算的硬件基础,当代并行计算机系统及其结构模型,并行计算的性能评测,并行算法的一般设计策略、基本设计技术和一般设计过程,矩阵运算、稠密与稀疏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并行程序的设计原理与方法以及并行程序设计环境与工具。

主要教材:

陈国良:《并行计算》,高教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Barry Wilkinson, Michael Allen:《并行程序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陈国良、吴俊敏、章锋:《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

3陈国良:《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分析》,高教出版社,1994年版。

 

 

-------------------- 计算机仿真 --------------------

 

课程编号:1273008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计算机仿真               英文译名:Computer Simulation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周治国。

内容简介:

《计算机仿真(Computer Simulation》是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门前沿学科,它是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仿真技术中的相似理论、矩阵理论、面向对象技术、图象技术、参数最优化技术、计算机仿真的软硬件及应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等内容。

 

主要教材:

何江华:《计算机仿真导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王惠刚,等:《计算机仿真原理及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版。

2刘瑞叶,等:《计算机仿真技术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版。

3邱百光:《计算机仿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版。

 

 

--------------------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

 

课程编号:1273009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英文译名:Technology of Computer Multimedia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韩毅。

内容简介: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热点技术,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宽带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多媒体技术更加紧密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许多著名大学都纷纷开设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方面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简介、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文本、数字声音及MIDI、彩色数字图像基础、MPEG及数字视频、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存储设备、多媒体程序的制作工具――Authorware等。

主要教材:

鲁宏伟:《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吴铃达:《多媒体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钟玉琢:《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罗万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4游泽清:《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5段新昱:《多媒体创作与Authorwar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 人工神经网络 --------------------

 

课程编号:127301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人工神经网络             英文译名: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孔俊。

内容简介: 

人工神经网络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十分热门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生物、电子、计算机、数学和物理等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人工神经网络》是本专业研究生的主要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发展史、类型、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反馈式人工神经网络、自组织竞争人工神经网络、其他类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人工神经网络的实现及应用。

主要教材:

王伟:《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张立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戴葵:《神经网络实现技术》,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焦李成:《神经网络计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焦李成:《神经网络应用与实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何明一:《神经计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 Simon Haykin:《神经网络综合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

 

课程编号:1273011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英文译名: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d Machine Vision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孔俊。

内容简介: 

目前,数字图象处理和机器视觉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如通信、航天航空、遥感、生物医学、军事、安全等方面。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是研究生专业的主要的基础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离散技术、图像的傅立叶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图像的表示与描述、彩色图像处理技术、图像模式识别、图像复原。

主要教材:

Rafael C. Gonzalez, Richard E. Woods:《Digital Image Processing》,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 Rafael C. Gonzalez, Richard E. Woods:《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Using Matlab》,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Carstleman:《Digital Image Processing》,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3Millan Sonka:《Image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Machine Vision (Second Edition)》,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4.郑南宁:《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5.孙即祥:《模式识别中的特征提取与计算机视觉不变量》,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 --------------------

 

课程编号:1273012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       英文译名:E-Commerce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杨志强。

内容简介: 

电子商务是当前最受欢迎的计算机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内涵、实质与特点;电子商务在国内外发展背景;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现电子商务的技术、支付和法律环境;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网络营销等基本知识。

主要教材:

陈科鹤:《电子商务实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陈锡筠,等:《电子商务新视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陈晓红:《电子商务实现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陈信祥:《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清华社大学出版,2000年版。

4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梅绍祖:《电子商务法律规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版。

 

-------------------- 模式识别 --------------------

 

课程编号:1273013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                 英文译名:Pattern Recognition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孔俊。

内容简介: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简记为PA)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众多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推动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二十多年来,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模式识别》是研究生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模式识别的概念、系统、关于模式识别方法的一些问题、贝叶斯决策理论、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线性判别函数、非线性判别函数、近邻法、经验风险最小化和有序风险最小化方法、特征的选择与提取、基于K-L展开式的特征提取、非监督学习方法。

主要教材:

边肇祺:《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李介谷、蔡国廉,等:《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T.帕夫利迪斯:《结构模式识别》,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

3[]R.C.G.onzalez M.G.Thomason:《句法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4沈清、汤霖:《模式识别导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 计算机控制理论与技术 --------------------

 

课程编号:1273014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理论与技术     英文译名: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Computer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马志强。

内容简介: 

在研究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和系统内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转换理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性能特性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一般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算法。

主要教材:

薛弘晔:《计算机控制技术》,西安科技电子大学出版社,2003版。

参考书目(文献):

1何克忠:《计算机控制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版。

2袁著祉,等:《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03版。

 

 

-------------------- 远程教育技术 --------------------

 

课程编号:1273015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远程教育技术             英文译名:Technology of Distance Education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韩文峰。

内容简介: 

《远程教育技术(Technology of Distance Education)》主要研究远程教育的概念、目的、意义、模式、资源、理论、服务、管理、测量与评价、规范、远程教育经济学、教学设计与开发研究、知识经济与远程继续教育研究等。

主要教材: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丁兴富:《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命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9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 -嵌入式系统 --------------------

 

课程编号:1273016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               英文译名:Embedded Computer System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蒲东兵、韩毅。

内容简介: 

本课程研究嵌入式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特征,重点剖析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和嵌入式Linux系统,并对目前的嵌入式处理器进行归类和分析。针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讲授其系统定制、裁剪、内核编译及其优化过程,串、并口通信、网卡通信以及对外围设备的驱动程序,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模式与开发流程,包括代码编写、编译、调试、测试和烧写技术等,主要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具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开发能力。

主要教材:

[]Wayne Wolf著,孙玉芳等译:《嵌入式计算系统设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版。

参考书目(文献):

1邹思轶:《嵌入式Linux设计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版。

2姜桥译:《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C++编程语言》,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7年第33卷第3期。

3[美]Rick Grehan著,许汝峰译:《32位嵌入式系统编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版。

4陈向群,等:《Windows CE.NET系统分析及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版。 

 

-------------------- 智能规划 --------------------

 

课程编号:1273017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智能规划                 英文译名:Intelligence Planning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谷文祥。

内容简介: 

    智能规划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本课程主要研究智能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规划与有效规划、基于规划图分析的快速规划方法与规划器Graphplan、图规划框架下的概率规划与规划器Pgraphplan、决策理论与决策规划、可能性理论与可能规划、智能规划与约束满足问题、规划领域描述语言PDDL等。

参考书目(文献):

1谷文祥、姜贵栋,等:《智能规划PDDL与自动机(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教材)》,2003年版。

2.谷文祥、殷明浩:等:《规划识别理论与应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教材)》2004版。

3.刘宝碇、赵瑞清、王刚:《不确定规划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版。

 

 

--------------------  Windows操作系统 --------------------

 

课程编号:1273018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Windows操作系统         英文译名:Windows Operating System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林和平、聂秀杰、蒲东兵。

内容简介: 

本课程首先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然后引入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体系结构、进程与处理器、存储、文件、I/O和网络,最后详细讲解如何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VC++.Net系统开发工具进行系统及应用软件开发,目的使研究生具备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系统开发能力。

主要教材:

尤晋元、史美林:《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Andrew S.Tranenbaum, Albert S.Woodhull:Op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ENTICE HALL.

2Charles Petzold:《Programming Windows》, MICROSOFT PRESS.

 

 

-------------------- 非经典逻辑 --------------------

 

课程编号:1273019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非经典逻辑               英文译名:non-classical logic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谷文祥。

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第一部分是非经典逻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模糊逻辑、模糊命题与模糊演算、模糊逻辑公式的化简与模糊逻辑的演绎推理、模糊群、R-模糊群、T-模糊群、TLPF-;本课程的第二部分是模糊计算机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模糊计算机的总体结构、FD转换器、知识包与特征基、思维处理器以及模糊计算机的应用等。

参考书目(文献):

1.汪培庄、李洪兴:《模糊系统理论与模糊计算机》,科学出版社,1996版。

2.汪培庄、李洪兴:《知识表示的数学理论》,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版。

 

 

-------------------- 规划识别 --------------------

 

课程编号:127302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规划识别                 英文译名:Plan Recognition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谷文祥。

内容简介: 

    规划识别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本课程主要研究规划识别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规划识别与目标识别、规划识别的形式理论及其实现、基于目标图分析的目标识别、基于回归图分析的规划识别方法、基于知识图的规划识别算法、基于限定理论的规划识别算法等。

参考书目(文献):

1.Henry A.Kautz:A Formal Theory of Plan Recognitio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ublished in Reasoning  1991.

2谷文祥、姜贵栋,等:《智能规划PDDL与自动机(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教材)》,2003年版。

3谷文祥、殷明浩,等:《规划识别理论与应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教材)》,2004版。

 

 

-------------------- 数字信号处理 --------------------

 

课程编号:1273021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英文译名: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马志强。

内容简介: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以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分析、变换、滤波、检测、估计与识别等处理,以达到提取信息便于使用的目的。本课程内容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现、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分析、Z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结构、无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设计、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器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有限字长的影响。

主要教材:

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赵尔沅,等:《数字信号处理实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版。

2胡广书:《数字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设计模式 --------------------

 

课程编号:1273022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设计模式                 英文译名:Design Patterns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课堂讲授

考核形式: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李献业。

内容简介: 

本课程将结合实例,从面向对象的设计中精选出23个设计模式,总结出面向对象设计中最有价值的经验。本课程目的在于使研究生掌握经典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设计模式,高效和高质量地开发和管理软件。

主要教材:

Erich Gamma etc: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2003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

1John M. Vlissides:Pattern Hatching: Design Patterns Applied,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2002年版.

2Andvew haigh:《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Alan shalloway:《设计模式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数据挖掘 --------------------

 

课程编号:1273023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数据挖掘                 英文译名:Data Mining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讨论班

考核形式:报告+项目+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李献业、钟绍春、潘伟。

内容简介: 

本课程研究数据挖掘的概念,数据挖掘系统的基本结构,数据挖掘系统的分类及当前的最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OLAP和数据仓库,数据预处理,概念描述,关联规则和预测等。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具备数据挖掘的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关于数据挖掘的科研能力。

主要教材:

Jiawei Han: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 Morgan Kaufmann.

参考书目(文献):

1Petra Perner, Advances in Data Mining,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2[]朱迪茨:《实用数据挖掘》,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3.邵峰晶、于忠靖:《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

 

 

-------------------- 多Agent系统引论 --------------------

 

课程编号:1273024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名称:多Agent系统引论         英文译名:An Introduction to MultiAgent Systems

学    时:48学时               学    分:2学分

开课学期:2         开课形式:讨论班

考核形式:报告+项目+笔试           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计算机学院,钟绍春、李献业、潘伟。

内容简介: 

本课程内容包括多Agent系统和MA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MAS合作求解系统以及求解过程可使用的市场机制、对策论等方法。目的使研究生掌握多Agent系统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多Agent系统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多Agent系统的研究方法。

主要教材:

Michael Wooldridge:An Introduction to MultiAgent Systems, John Wiley & Sons Canada, Ltd. 

 

参考书目(文献):

1Norbert Glaser: Conceptual Modelling of Multi-Agent Systems:The Comomas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Kluwer Boston, Inc.

2[]Michael wooldridge著,石纯一等译:《多Ageut系统引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何炎祥、陈莘萌:《和AgeutAgeut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203

 

一、学科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着重研究计算机用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几十年来,本专业内容发展迅速,已从单纯处理数据发展到处理数据、媒体和技术,从科学计算拓展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现代社会各个部门和现代生活各个方面。

二、培养目标

培养又专又红,德、智、体全面发展,能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研制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支撑平台及进行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了解相关的边缘学科。既能从事科学研究、又能从事科技开发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师。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身体健康。

三、研究方向

A、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B、智能教育软件与多媒体技术

C、计算机网络                

D、并行计算

E、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习年限为3年,应修34学分。第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二年以应用研究实践为主,辅以课程学习;第三年以作论文为主。

五、课程设置(祥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一般是课堂讲授并辅以上机实践,某些课程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讲授、课题设计、讨论班、导师个别指导与研究生自学,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特长和才能。根据各自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鼓励冒尖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行开拓性研究;组织研究生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活动,在实践中培养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能力。

七、学位论文

在第二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完成调研和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使用价值,并有创新性。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省级以上(包括省级)刊物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参加一项应用项目的开发(完成其中一项子任务,并通过省级鉴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

编号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姓名及职务

是 否

学位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811201

4

80

3

政法学院

学位课

自然辩证法

0811203

外    语

0811204

一、二

4

160

4

外语学院

学位课

基础

理论课

组合数学

0841207

3

60

3

陈祥恩

学位课

算法设计与分析

0841208

3

60

3

王治和

学位课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41209

3

60

3

冯百明 王小牛

学位课

 

 

 

 

 

 

 

 

 

 

 

 

 

 

 

 

 

 

A

数据库新技术

0851230

3

60

3

王治和

学位课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0851231

3

60

3

王治和

学位课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0851232

3

60

3

任小康 王治和

学位课

B

多媒体技术

0851233

3

60

3

任小康

学位课

人工智能

0851234

3

60

3

任小康

学位课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0851232

3

60

3

任小康 王治和

学位课

C

新一代互联网-IPV6

0851235

3

60

3

党小超

学位课

计算机网络安全

0851236

3

60

3

党小超

学位课

计算机网络

0851237

3

60

3

党小超 马满福

学位课

D

现代并行计算机原理

0851238

3

60

3

冯百明

学位课

分布计算系统

0851239

3

60

3

冯百明

学位课

计算机网络

0851237

3

60

3

党小超 马满福

学位课

E

计算几何

0851240

3

60

3

张贵仓

学位课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0851241

3

60

3

张贵仓

学位课

计算机图形学

0851242

3

60

3

张贵仓 赵学峰

学位课

选    修    课  ( 任 选 四 )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0860230

任意

3

60

2

任小康

 

面向对象技术

0860231

任意

3

60

2

冯百明

 

数据库设计

0860232

任意

3

60

2

王治和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0860233

任意

3

60

2

蒋  芸

 

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0860234

任意

3

60

2

张贵仓

 

高级操作系统

0860235

任意

3

60

2

党小超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0860236

任意

3

60

2

党小超

 

数据库系统实现

0860237

任意

3

60

2

王治和

 

智能教学软件设计

0860238

任意

3

60

2

任小康

 

并行程序设计

0860239

任意

3

60

2

冯百明

 

计算机应用新技术专题

0860240

任意

3

60

2

马满福等

 

教   学   实   践

 

任意

 

 

1

 

 

总  学  分

34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教  学  大  纲

 

课程名称:组合数学

课程编号:0841207

(详细内容见应用数学专业)

 

课程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程编号:0841208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王治和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测验、课程论文)

说    明: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的主要内容为算法设计思想和算法复杂度分析,包括分治与平衡、动态规化、贪心法、回溯法、分枝界限等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介绍和相关典型实例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内容:一、引论

1.算法的概念

2.时间复杂度

3.空间复杂度

4.算法复杂度的表示

二、分治与平衡

1.基本思想

2.分治与平衡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3.方法举例

三、动态规化

1.基本方法

2.最佳折半查找树

3.资源分配

4.作业调度

5.货郎担问题

四、贪心法

1.基本思想

2.背包问题

3.作业调度

五、回溯法

1.基本思想

2.八皇后问题

六、分枝界限

1.基本思想

2.分枝的选择与丢弃

3.实例设计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1.王晓东《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01.01.

2A/Prof.Georgy Gimel’farb Dr.MarkWoilson Mr.Andrew MacGibbon COURSEBOOK for COMPSCI.220FT Algorithms and Data Structures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Tamaki Campus University of Auckland 2001.

3.朱振元 朱辰 《数据结构教程—面向对象实现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07.01.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

课程编号:0841209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任课教师:冯百明  王小牛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测验、课程论文)

说    明: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一门阐述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划分设计技术的基础课。其内容覆盖面广,包括从单机系统到多机系统、从顺序计算到并行计算、从集中式处理到分布式处理、从微型机到巨型机、从传统计算机到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内容。

教学内容:一、概论

1.计算机的组成和层次结构抽象

2.软件系统 

3.硬件系统

4.计算机性能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     

二、处理器

1.处理器的组成

2.寄存器

3.指令周期

三、指令系统 

1.软件和硬件接口

2.指令表示

3.指令集的设计

4.过程调用的支持

5.数组和指针

四、运算器

1.数的表示和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2.加法和减法

3.逻辑运算

4.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5.乘法运算

6.除法运算

7.浮点数运算

五、单处理机技术

1.流水技术和超流水技术

2.超标量技术

3.超长指令字技术

4.中断、陷阱

5.微程序技术

六、多级存储技术

1.概述

2.内部存储器

3.外部存储器

4.存储器管理

七、输入/输出系统

1.外部设备

2I/O模块

3.可编程I/O

4.中断控制I/O

5.直接存储器访问(DMA)

6I/O通道

7.外部接口

8.并行处理

9.概述

10.处理机互联结构

11.并行向量处理机(PVP)

12.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

13.多对称处理机(SMP)

14.集群系统

15Cache的一致性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M. Morris Mano. Computer System Architecture. 清华大学出版社。

2William Stallings.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sture: Designing and Performance.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数据库新技术

课程编号:0851230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任课教师:王治和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测验、课程论文) 

说    明:数据库系统是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是现代计算环境中的一个核心成分。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系统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尤其迅速,引人注目。有关数据课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本课程的目的是在介绍若干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讨论数据库研究中的新进展核心的数据库应用。

教学内容:一、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1.集中式系统

2.客户—服务器系统

3.并行系统

4.分布式系统

5.网络类型

二、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1.“分布计算”概念

2.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3C/S系统的体系结构

4C/S系统的管理问题

三、并行数据库

1.引言

2I/O并行

3.查询间并行

4.查询内并行

5.操作内并行

6.操作间并行

7.并行系统设计

四、分布式数据库

1.分布式数据存储

2.网络透明性

3.分布式查询处理

4.分布式事物模型

5.提交协议

6.协议器选择

7.并发控制

8.死锁处理

9.多数据库系统

五、面向对象数据库

1.新的数据库应用

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3.面向对象的语言

4.持久化程序设计语言

5.持久化C++系统

六、对象-关系数据库

1.嵌套关系

2.复杂类型和面向对象

3.与复杂类型有关的查询

4.复杂值和复杂对象的创建

5.面向对象数据库与对象-关系数据库的比较

七、ODBC技术

1.中间件

2ODBC概念和作用

3ODBC的结构

4ODBC接口

5ODBC的符合性级别

6ODBC APISQL CLI

八、特别的话题

1.安全性和完整性

2.标准化性能基准程序

3.性能调整

4.数据库中的时间

5.用户界面

6.主动数据库

九、高级事务处理

1.远程备份系统

2.事务处理监视器

3.高性能事务系统

4.长事务

5.实时事务系统

6.较弱的一致性级别

7.事务工作流程图

十、新的应用

1.决策支持系统

2.数据分析

3.数据挖掘

4.数据仓库工程

5.空间和地理数据库

6.多媒体数据库

7.移动性和个人数据库

8.信息检索系统

9.分布式信息系统

10World Wide Web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1Abraham Silberschatz.DATABASE SYSTEM CONCEPTS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02.01.

2.丁宝康 董健全 《数据库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09.01

3Patrick O’Neil Elizabeth O’Neil. DATABASE Principles, Proframming, and Performance (Second Edition).

4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Korth  S.Sudarshan.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 (Third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03.01.

 

课程名称: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课程编号:0851231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任课教师:王治和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测验、课程论文)

说    明:Course explores the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of data mininga promising and frontier in database systems and new database applications .Data mining ,also popularly referred to as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is the automated or convenient extraction of patterns representing knowledge implicitly stored in large databases ,data warehouses ,and other massive information repositories.

教学内容:Chapter 1 Introduction 

1What Motivated Data MiningWhy is it important?

2SoWhat is Data Mining

3Data Mining—On What Kind of Data

4Data Mining functionalities—What Kinds of Patterns Can Be Mind

5Are All of the Patterns Interesting

6Classification of Data Mining Systems.

7Major Issues in Data Mining

Chapter 2 Data Warehouse and OLAP Technology for Data Mining

1What Is a Data Warehouse?

2A Multidimensional Data Model.

3Data Warehouse Architecture.

4Data Warehouse Implementation.

5Further Development of Data Cube Technology.

6From Data Warehouse to Data Mining.

Chapter 3 Data Preprocessing

1Why Preprocess the Date?

2Data Cleaning 

3Data Inte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4Data Reduction . 

5Discretization and Concept Hierarchy Generation  

Chapter 4 Data Mining Primitives,Languages,and System architectures

1Data Mining Primitives:What Defines a Data Mining Task?

2A Data Mining Query Language.

3Design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a Data Mining Query Language.

4Architectures of Data Mining Systems.

Chapter 5 Concept Descrip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ison.

1What Is Concept Description?

2Data Generalization and summarization-Based Characterization.

3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Analysis of Attribute Relevance.

4Mining Class Comparisons: Doscriminating between Different Class.

5Min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Measures in Large Databases.

6Discussion.

Chapter 6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in Large Databases

1Association Rule Mining.

2Mining Single-Dimensional Boolean Association Rules from Transactional Databases.

3Mining Multilevel Association Rules from Transaction Databases.

4Mining Multidimensional Association Rules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s and Data Warehouses.

5From Association Mining to Correlation Analysis.

6Constraint-Based association Mining.

Chapter 7 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1What Is Classification? What Is Prediction?

2Issues Regarding Class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3Classification by Decision Tree Induction.

4Bayesian Classification.

5Classification by Backpropagation.

6Classification Basedon Concepts from Association Rules Mining.

7Other Classification Methods.

8Prediction.

9Classifier Accuracy.

Chapter 8 Cluster Analysis

1What Is Cluster analysis?

2Types of Data in Cluster Analysis.

3a Categeorization of Major Clustering Methods.

4Partitioning Methods.

5Hierarchical Methods.

6Density-Based Methods.

7Grid-Based Methods.

8Model-Based Clustering Methods.

9Outlier Analysis.

Chapter 9 Mining Complex Types of Data 

1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Descriptive Mining of Complex Data Objects.

2Mining Spatial Databases.

3Mining Multimedia Databases.

4Mining Time-Series and Seqrence Data.

5Mining Text Databases.

6Mining the World Wide Web.

Chapter 10 Applications and Trends in Data Mining 

1Data Mining Applications.

2Data Mining System Products and Research Prototypes.

3Additional Themes on Data Mining.

4Social Impacts of Data Mining.

5Trends in Data Mining.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r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1.05.01

2DATABASE PROCESSING                                                 

Fundamentals,Design &Implementation Seventh Edition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01.03.01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

课程编号:0851232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任小康  王治和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测验、课程论文)

说    明: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计算机应用十分重要的基础领域,同时也是一个面向应用的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应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及工具,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类计算机应用问题,如企业或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应用软件等。重点培养学生研制、开发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绪论

1.引言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3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2.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的要素

2概念模型

3数据模型

3.数据库系统结构

1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

2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4.数据库管理系统

1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过程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5.数据库工程与应用

1数据库设计的目标与特点

2数据库设计方法

3数据库设计步骤

4数据库应用

二、关系数据库

1.关系数据库概述

2.关系数据结构

3.关系的完整性

4.关系代数

1传统的集合运算

2专门的关系运算

5.关系演算

1元组关系演算语言ALPHA

2域关系演算语言QBE

6.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SQL概述

1SQL的特点

2SQL语言的基本概念

2.数据定义

1定义、删除与修改基本表

2建立与删除索引

3.查询

1单表查询

2连接查询

3嵌套查询

4集合查询

5小结

4.数据更新

1插入数据

2修改数据

3删除数据

5.视图

1定义视图

2查询视图

3更新视图

4视图的用途

6.数据控制

7.嵌入式SQL

1嵌入式SQL的一般形式

2嵌入式SQL语句与主语言之间的通信

3不用游标的SQL语句

4使用游标的SQL语句

5动态SQL简介

四、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1.数据依赖

1关系模式中的数据依赖

2数据依赖对关系模式的影响

3有关概念

2.范式

1第一范式(1NF

2第二范式(2NF

3第三范式(3NF

4BC范式(BCNF

5多值依赖与第四范式(4NF

3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1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步骤

2关系模式的分解

五、数据库安全性

1.安全性

1安全性控制的一般方法

2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措施

2.完整性

1完整性约束条件

2完整性控制

3ORACLE的完整性

3.并发控制

1并发控制概述

2并发操作的调度

3封锁

4死锁和活锁

5ORACLE的并发控制

4.恢复

1恢复的原理

2恢复的实现技术

3ORACLE的恢复技术

5.数据库复制与数据库镜象

1数据库复制

2数据库镜象

六、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2.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的任务

2需求分析的方法

3数据字典

3.概念结构设计

1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2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

3视图的集成

4.逻辑结构设计

1E-R图向数据模型的转换

2数据模型的优化

3设计用户子模式

5.数据库物理设计

6.数据库实施

7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七、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例

1.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概述

2.SQLServer

3.ORACLE

4.SYBASE

5.网页数据库的开发

八、数据库技术新进展

1.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

2.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1第一代数据库系统

2第二代数据库系统

3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3.数据库技术与其它相关技术相结合

1分布式数据库

2并行数据库

3多媒体数据库

4主动数据库

4.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新技术

1数据仓库

2工程数据库

38.4.3统计数据库

4空间数据库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1数据库系统基础(冯玉才)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教育出版社。

3石树钢、郑振楣,关系数据库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

课程编号:0851233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任课教师:任小康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测验、课程论文)

说    明:多媒体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了类似于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所有的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和丰富的信息表现能力极大地改变了计算机的形象和使用方式多媒体技术和与之相关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交互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和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产生计算机、电视、通信等信息产业的聚合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加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普及使社会向信息化方向更快地过渡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及从事计算机研究和应用的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主要方法和实用技术学习并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应用技术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学习并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应用技术。

教学内容:一、概述

1.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2.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3.多媒体个人计算机的组成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二、媒体及媒体处理 

1.文字

2.语音和音乐    

3.数字图象

4.动画

5.数字视频 

6.超文本及超媒体技术 

三、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1.概述

2.预测编码

3.变换编码

4.统计编码

5.其他编码

6.静态图象压缩编码标准JPEG

7.动态图象压缩编码标准MPEG

8.电视电话/电视会议编码标准H.261

四、多媒体硬件

1概述

2光存储设备

3输入输出设备

4视频卡

5音频卡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五、多媒体编程技术

1使用媒体控制接口(MCI) 

2.MCI指令及其使用 

3.MCIVBX编程技术  

4.多媒体Apl函数的使用 

5.API函数调用规则

6.多媒体API函数

7.使用OLE开发多媒体应用程序及制作VBX控制接口

六、系统开发和应用知识

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的设计

2.CAI的特点和模式

3.CAI课件的设计和实现 

4.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创作 

5.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创作流程

七、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开发

1.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及标准

2.综合业务多媒体终端的设计和实现 

3.VC-1000A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综合业务多媒体终端的软件 

5.多点控制单元MCU ·MCU的结构原理 

6.MCU控制下的多点会议建立过程 

7.视频会议系统的控制

8.视频会议系统的服务质量(QOS)及资源 管理

9.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保密 

10.视频会议系统安全保密结构框图

八、多媒体数据库及基于内容检索

1.多媒体数据的管理问题

2.多媒体数据库体系结构

3.多媒体数据库基于内容检索 

4.基于内容检索系统的体系结构

5.基于内容检索系统的关键技术

6.基于内容检索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九、多媒体通信技术与广播系

1.多媒体通信网络概况、分布式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内容

2.多媒体终端技术简介、数字音频与数字视频广

十、虚拟现实

1.系统的构成与评价

2.VRML技术简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多媒体技术(高级) 钟玉琢——暂定。

2.胡晓峰等编著,多媒体系统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

3吴乐南等编著,多媒体及其相关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

4.李智渊等编著,多媒体的原理、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5高 文著,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6蔡士杰等编译,连续色调静止图象的压缩与编码---JPEG,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课程编号:0851234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任课教师:任小康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测验、课程论文)

说    明:人工智能是主要研究解释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建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进而设计可以展现某些近似于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系统。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也为某些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等所关注。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

教学内容:一、绪论

1.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

2.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二、搜索技术

1.盲目搜索

2.启发代搜索

三、人工智能中常用推理方法简介

1.归结推理方法

2.不确定推理和非单调推理

3.DF推理方法

四、知识表示

1.状态空间

2.语义网络.框架.谓词等知识表示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表示方法,本章内容属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五、问题求解技术

1.消解原理,通用问题求解系统 

2.规则演译系统

六、机器学习

1.机器学习的概念、策略

2.几种较成熟的学习方法

七、专家系统

1.专家系统的概念

2.专家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八、机器人规划

1.机器人规划的基本技术、策略。

九、Agent简介

1Agent的基本内容

2.Agent发展动向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8

2李凡长、沈勤祖、郑家亮:人工智能原理、方法、应用 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3月。

3.何华灿主编:人工智能导论,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课程名称:新一代互联网——IPv6

课程编号:0851235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任课教师:党小超

考核方式:书面测验

说    明:IPv6是“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缩写。IPv6是由IETF设计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目的是取代现有的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Pv4)。现在大多数使用的互联网协议IPv4是现在看来已经露出很多弊端。最为重要的事,现在的互联网(IPv4)已经面临的是短缺的问题,而这正是所有新加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所迫切需要的。IPv6能够解决IPv4的许多问题,例如地址短缺。同时,IPv6还对IPv4作了大量的改进,包括路由和网络自动配置等。IPv6IPv4将在过渡期内共存几年,并由IPv6渐渐取代IPv4

教学内容:IPv6地址结构介绍

IPv6路由

IPv6邻居发现机制

IPv6安全机制

IPv4IPv6的过渡策略

IPv6组网试验

IPv6网络建立。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1.《IPv6网络》  人民邮电出版社。

2.《网络计算新技术》 科学出版社。

3.《新网络协议IPv6》 清华大学出版社。

4.《Ipv6网络互连一CISCO路由器》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安全

课程编号:0851236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任课教师:党小超

考核方式:书面测验

说    明:随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发展,网络的应用普及率扩大,应用程度加深,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随之而来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网络服务的可用性(Availability)、网络信息的保密性(Confidentiallity)和网络信息的完整性(Intergrity)。本课程把与之相关的几个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作一介绍。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概要

安全协议

传统密码学

公开要密码

数字签名

防火墙技术

其他网络安全技术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1.《密码学与计算机网络安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网络安全设计》 人民邮电出版社。

3.《网络安全要素-应用与标准》人民邮电出版社。

4.《网络安全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课程编号:0851237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党小超  马满福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课程设计

说    明: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及实现技术,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目前存在的诸多网络新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本课程配合理论学习,开设相应的实践课,以更为生动、具体地了解和掌握网络实用技术。主要教学内容有:数据通信基础,介绍同步通信,异步通信,数据编码方法,调治解调器的基本原理,多路复用技术,交换技术及差错控制方法等;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介绍协议的概念,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功能;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介绍各层实现相应功能时用到的各种原理和算法;局域网技术介绍局域网的标准,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和高速局域网;广域网技术介绍广域网中的路由选择算法、拥塞控制及帧中继的实现方法;网络互连介绍常用的互连设备及特点;最后介绍ATM 和Internet技术。

教学内容:一、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1.通信基础

2.数据编码方法

3.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4.多路复用技术

5.数据交换技术

6.差错控制方法

二、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

1.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

2.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3.TCP/IP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功能

三、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协议

1.停止等待协议

2.连续ARQ协议和选择重发ARQ协议

3.链路控制规程HDLC

4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

5.网络层协议规程

6INTERNET中的数据网络层

7.传输层协议规程

8TCP/IP协议中的传输层

四、局域网技术

1.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2IEEE802.3标准

3IEEE802.4标准

4IEEE802.5标准

5.高速局域网

6.无线局域网

五、广域网技术

1.广域网的特点

2.广域网中的路由选择

3.拥塞控制

4.帧中继技术

六、网络互连

1.网络互连的概念和分类

2.网络互连的层次和要求

3.网络互连设备

4ATM局域网仿真

5IPOverATM及MPOA

6IP协议

七、ATM技术

1.异步传输模式ATM

2ATM协议参考模型

3ATM交换机

4ATM的应用

八、Internet技术

1IP地址和域名系统

2Internet的基本服务

3Internet的应用层协议

4Internet的安全

5Internet与Intranet

九、网络安全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综述

2.常规密钥密码体制

3.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4.报文鉴别

5.密钥分配

6.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7.防火墙技术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谢希仁  编著 《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4

2. 蔡皖东  编著《计算机网络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3. 胡道元  编著 《计算机局域网》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12

 

课程名称:现代并行计算机原理

课程编号:0851238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任课教师:冯百明  王小牛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测验、课程论文)

说    明:并行处理是发展高性能计算的关键,并行计算机是实现高性能计算的工具。并行性可以通过时间重复、资源重复、资源共享等途径来实现。并行计算机可分为共享存储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和分布式并行计算机系统。并行程序的设计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密切相关。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和并行程序设计环境、并行程序的调试都很不成熟。

教学内容:一、概论

1.计算机发展历史

2.并行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3.并行计算机的分类

4.并行计算机的关键因素

二、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1Cache

2.存储器系统

3Snooping

4.访问协议设计

5.同步

6SGI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三、分布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1.消息传递机制

2.集群系统介绍

四、可扩展多机系统

1.可扩展性

2.程序设计模型

3DMA

4.用户级数据访问

五、互联网络设计

1.通信性能

2.组织结构

3.互联拓扑

4.网络拓扑评价

5.路由

6.交换设计

7.流控制

六、并行程序设计

1.并行计算模型

2.依赖关系分析

3.划分

4.调度

5.通信与同步

七、并行程序设计环境介绍

1PVM

2MPI

八、并行程序设计语言

1SMP并行程序设计语言

2DMP并行程序设计语言

3.数据并行程序设计语言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自编教材《现代并行计算机原理》。

 

课程名称:分布计算系统

课程编号:0851239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任课教师:冯百明  王小牛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测验、课程论文)

说    明: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计算系统将在信息技术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分布式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想结合而成的一个系统。它的内容既包括了网络的主要内容,又包括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一、概论

1.分布式计算系统的概念

2.分布式计算系统的结构

3.影响分布式计算系统结构的因素

4.系统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二、拓扑结构

1.总线结构

2.共享存储器结构

3.分层结构

4.星型结构

5.环结构

6.双环结构

7.全互联结构

8.局部互联结构

三、分布式通信技术

1.分布式通信技术概述

2.网络通信技术

3.报文及报文分组交换

4.通信系统硬件

5.数据传输技术

6.调式解调技术

7.数据链路控制

8.通信控制规程

四、分布式操作系统

1.集中式与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区别

2.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

3.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实现和环境

4.程序间通信

5.系统死锁及防止措施

6.分布式操作系统实例

五、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

1.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特点

2Modula-2语言

3Ada语言

六、分布式系统的运用

1.分布式Unix及运用

2Window NT及运用

3Linux介绍  

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

自编教材 《分布计算系统》。

 

 

课程名称:计算几何

课程编号:0851240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任课教师:张贵仓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说    明:本课程拟在学习计算几何的基本知识,重点学习工业产品形状描述的数学方法,主要内容有:曲线曲面的基本理论、参数样条曲线曲面、Bézier曲线曲面、几何连续性、B样条曲线曲面、NURBS曲线曲面、COONS曲面等内容。

教学内容:一、曲线和曲面的基本理论

1.概述

2.曲线曲面的参数表示

3.曲线论

4.曲面论

5.曲线曲面表示的几何不变性

二、参数多项式插值与逼近

1.基本概念

2.多项式插值曲线

3.最小二乘逼近

4.张量积曲面

5.曲面的参数化

三、参数样条曲线曲面

1.参数连续性

2.参数样条曲线

3.参数样条曲线的光顺性

4.参数双三次样条曲面

5.COONS双三次样条曲面

四、Bézier曲线曲面

1.Bézier曲线及其性质

2.Bézier曲线的线性运算

3.Bézier曲线的升阶与降阶

4.Bézier曲线的矩阵表示

5.Bézier曲面

五、几何连续性

1.参数连续的组合Bézier曲线

2.参数曲线的几何连续性

3.几何连续的组合Bézier曲线

4.参数曲面的几何连续性

六、B样条曲线

1B样条与B样条曲线的基本概念

2.均匀B样条

3.非均匀B样条

七、B样条曲面

1B样条曲面的概念

2B样条曲面的性质

3B样条曲面的正算

4B样条曲面的反算

八、有理B样条曲线

1.NURBS方法的提出及优缺点

2.等价的NURBS曲线表示

3.NURBS曲线的性质

4.权因子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九、有理B样条曲面

1.NURBS曲面的概念

2.NURBS曲面的性质

3.权因子对NURBS曲面形状的影响

4.NURBS曲面的正算

5.NURBS曲面的反算

十、COONS曲面

1.双线性混合COONS曲面

2.局部双三次混合COONS曲面

3.双三次混合COONS曲面片

4COONS曲面的控制网格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An Introduction to the Curves and Surfaces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Robert C. Beach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2.《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非均匀有理B样条》 施法中 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410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

课程编号:0851241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任课教师:张贵仓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说    明:本课程拟在学习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的基本知识,重点学习计算机图象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内容有:计算机视觉、数字图象、图象的增强、图象的变换、图象的重建、图象的编码、图象的压缩、图象的分割、图象的描述与理解等内容。

教学内容:一、概述

1.概述

2.数字图象处理

3.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

4.图象处理的应用

二、数字图象的物理基础

1.光度学概念

2.色度学简介

3.视觉模型

4.连续图象

5.数字图象

三、正交变换在图象处理中的应用

1.正交变换

2.傅里叶变换

3.余弦变换

4.Walsh变换

5.HT变换

6Haar变换

四、图象增强

1.灰度直方图的修正

2.图象的频域处理

3.空间滤波增强

4.伪彩色增强

5.图象增强的应用

五、从投影重建图象

1.概述

2.投影定理与傅里叶重建

3.卷积反投影重建

4.扇束重建图象

六、图象复原

1B图象退化

2B连续图象的复原

3B离散图象复原

4B几何畸变的复原

七、编码与压缩

1.概述

2.图象的量化

3.图象的编码

4.图象的压缩

八、图象的分割与描述

1.概述

2.图象分割

3.图象描述

4.图象检索

九、图象的分析与理解

1.图象的匹配

2.图象的分类技术

3.结构和句法分类

4.运动的理解和跟踪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与理解》,章毓晋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计算机图象处理》 容观澳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12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编号:0851242

学    分:3

总学时数:60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张贵仓  赵学峰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说    明:本课程拟在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知识,重点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图形系统、计算机图形的标准、基本图形的生成算法、曲线和曲面、图形变换、几何造型、真实感图形、计算机可视化等内容。

教学内容:一、概述

1.概述

2.图形输入设备

3.图形输出设备

4.图形处理

5.虚拟现实系统

二、计算机图形的标准化

1.计算机图形接口

2.计算机图元文件

3.图形核心系统

4.程序员层次交互图形系统

5.STEP标准

三、交互技术与用户接口

1.用户接口的常用形式

2.交互设备、交互任务和交互技术

3.输入控制

4.如何构造一个交互系统

5.基于知识的用户接口设计环境

四、基本图形生成算法

1.直线的扫描转换

2.圆与椭圆的扫描转换

3.区域填充

4.线宽与线型的处理

5.字符裁剪反走样

五、曲线和曲面

1.曲线、曲面参数表示的基础知识

2.常用的参数曲线

3.常用的参数曲面

六、图形变换

1.图形变换的数学基础

2.窗口视图变换

3.图形的几何变换

4.形体的投影变换

七、几何造型

1.形体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2.边界表示的数据结构与欧拉操作

3.求交算法

4.集合运算

八、真实图形

1.消除隐藏线

2.消除隐藏面

3.明暗效应

4.颜色模型

5.纹理

6.光线跟踪

7.辐射度

8.科学计算的可视化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计算图形学》Donald Hearn  M.Pauline Baker  电子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的数学方法》张永曙等编著 西北工业出版社。

3.《计算机图形学》孙家广 杨长贵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081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创型、复合型高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并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软硬件系统设计、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等工作。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研究方向:(按二级学科设置)
㈠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1
1、可重构计算及系统
2、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
3、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
4、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

㈡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1、分布式计算理论与技术
2、数据库理论与信息安全
3、软件工程与理论

㈢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1、数据库应用技术
2、多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
3、人工智能及应用
4、计算机控制技术
 
三、学制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培养年限为2.54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5年。
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本专业硕士生必须修满最低学分数为30学分,学位课程至少应修满18学分。具体来讲,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 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学分不低于6学分,其中双语课必选,限选实践环节课程不少于2学分,其它学分可从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中自选。 其它培养环节包括文献阅读、科技知识讲座、学术研讨和开题报告等形式,但不计入最低学分。
 此外,在第一年培养计划内,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跨学科、系选修其它课程,多选修本系的其它相关课程。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公共必修

自然辩证法

2

人文学院

必修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II

人文学院

英语

4

外国语学院

 

 

 

 

基础理论

数理逻辑

2

计算机学院

必修 

组合数学

2

计算机学院

 

 

 

 

 

 

 

 

 

 

 

 

 

 

 

 

专业基础
或专业课

算法设计与分析

2

计算机学院

必修 

分布式计算技术

2

计算机学院

高级面向对象技术

2

计算机学院

信息安全技术(双语)

2

计算机学院

 

 

 

 

 

 

 

 

 

 

 

 

补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学院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至少补修二门

数据结构

 

 

计算机学院

数据库原理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学院

操作系统

 

 

计算机学院

限选实践
环节课程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实践

2

计算机学院

至少选一门

软件系统设计

2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
系统结构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

2

计算机学院

至少选二门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与测试

2

计算机学院

实时操作系统

2

计算机学院

物联网

2

计算机学院

可重构片上系统

2

计算机学院

网络测量与分析

2

计算机学院

网络存储概论

2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
软件与理论

计算理论导论

2

1

计算机学院

至少选二门

软件开发方法

2

计算机学院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2

计算机学院

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

2

计算机学院

软件形式化方法

2

计算机学院

搜索引擎原理与技术

2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
应用技术 

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

2

计算机学院

至少选二门

人机交互技术

2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图形学

2

计算机学院

多媒体技术

2

计算机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

2

计算机学院

人工智能原理

2

计算机学院

分布式虚拟现实

2

计算机学院

系统分析与设计

2

计算机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2-02-11 09:45  共1296人浏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

一、研究方向

1.通信软件工程

2.网络技术与应用

3.分布计算理论与技术

4.信息安全与多媒体技术

5.服务科学与工程

6.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

二、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学位课

第1组,选3 门(公共必修课)

00700445

硕士英语

144

4

1-2

007007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54

2

1

0140030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2

第2组, 至少选1 门(基础理论课)

00200004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54

3

1

00300148

高级数理逻辑

54

3

1

00300279

近世代数及其应用

54

3

1

00300435

数值与符号计算

54

3

2

00300605

信息科学原理

36

2

1

00800711

组合数学及其应用

54

3

2

第3组, 至少选2 门(专业基础课)

00300013

现代软件工程

36

2

2

00300015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36

2

1

00300077

程序设计方法学

36

2

1

00300141

高级操作系统

36

2

2

00300244

计算机通信基础

54

3

1

00300359

Unified Theor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36

2

2

00300447

算法分析与设计

36

2

2

00300448

算法复杂性

54

3

2

00300621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36

2

1

00300681

知识工程

36

2

1

01200128

分布式计算环境

36

2

1

第4组, 至少选1 门(专业课)

00300027

Distributed System and Interworking

36

2

1

00300096

现代服务科学原理与技术

36

2

2

00300109

多媒体计算理论与技术

36

2

2

00300253

计算语言学基础

36

2

1

00300353

嵌入式系统

36

2

1

00300425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36

2

2

00300479

网格计算

36

2

1

00300603

Information Retrieval &Extraction(IR & IE)

36

2

1

01200005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36

2

1

01200007

宽带通信网

36

2

1

01200387

软件质量控制与项目管理

36

2

2

第5组, 至少选1 门(实验课)

00300010

软件工程实践

36

2

1

00300249

计算机网络实验

36

2

1

00300304

可编程逻辑与可编程片上系统实验

36

2

2

00300735

嵌入式技术实验

36

2

1-2

01200046

Object Oriented Networking Programing for Networki

36

2

1

01200250

计算机应用编程实验

36

2

1

必修环节

论文及开题报告

 

 

 

前沿课题讲座

 

1

春/秋

人文艺术类课

 

1

春/秋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1

 

发表论文

按照《北京邮电大学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第8组, (选修课)

00300033

Introduction to Data Communications

54

3

1

01200149

高级无线移动通信

36

2

1

00300006

机器学习

36

2

1

00300022

Academic Writing and Study Skills

36

2

1

00300032

Information Theory and Error Control Techniques

36

2

1

00300041

Java技术

36

2

1

00300056

Web应用开发技术

36

2

2

00300132

复杂网络

36

2

1

00300246

计算机通信新技术(系列讲座)

36

2

1

00300247

计算机图形学

36

2

1

00300254

计算智能

36

2

2

00300357

人工神经元网络理论与技术

36

2

2

00300591

协议工程与通信软件

36

2

1

00300626

移动计算

36

2

1

00300705

自然语言处理

36

2

1

00800473

图论及其应用

54

3

1

01200217

互联网服务质量管理与测量

36

2

1

01200322

论文写作基础和技巧

36

2

2

01200386

软件体系结构

36

2

1

01200484

网络管理原理

36

2

2

01200493

网络协议分析与实现

36

2

2

01200554

下一代网络技术

36

2

1

01200581

现代信息检索技术

36

2

1

01200616

信息与网络安全

36

2

2

01200685

智能网技术

36

2

1

注:在导师指导下可选修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1-8-16 8:35:00  浏览量:17507  【字体:  】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及名称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序号

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为博导)

1

计算机系统结构

指令级并行处理与线程级并行处理

*程旭, 

佟冬,刘锋

2

同上

系统芯片设计方法学

3

同上

微处理器设计技术

4

同上

软硬件协同设计

5

同上

高能效计算

*从京生

6

同上

异构计算体系结构、编译与运行时系统

7

同上

搜索引擎与网上信息挖掘

*李晓明,*代亚非

*肖臻 ,*罗英伟 严伟   闫宏飞, 汪小林,余华山

8

同上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

9

同上

计算机网络与移动计算

10

同上

高效能计算

11

同上

云计算与虚拟化

12

同上

面向大规模计算的网格构件技术

13

同上

系统虚拟化技术

14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与系统

*杨芙清,*梅宏, *陈向群 *张世琨, *谢冰 *王千祥, *金芝 *张路,   *李实恭 麻志毅, 孙艳春 黄罡, 赵海燕 赵俊峰,王亚沙 焦文品,陈泓婕 周明辉,赵文    曹东刚,郭耀 李戈 张伟,黄雨   胡文惠

15

同上

软件复用与软件构件技术

16

同上

操作系统

17

同上

嵌入式软件

18

同上

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

19

同上

软件项目管理

20

同上

计算机语言与编译系统

21

同上

软件需求工程

22

同上

网络与信息安全

*沈昌祥, *陈钟

*吴中海,唐礼勇

胡建斌

23

同上

人工智能

*李文新, 张宁

24

同上

知识表示与知识工程

25

同上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26

同上

模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

27

同上

计算机图形学

*汪国平,王衡

陈毅松,李胜

28

同上

人机交互技术

29

同上

虚拟现实技术

30

同上

视觉计算

31

同上

Web环境下的数据库与信息集成技术

*崔斌

*张铭,陈立军

*王腾蛟,高军

32

同上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方法和应用

33

同上

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

34

同上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技术

35

同上

典型应用领域的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36

同上

语义网与社会网络分析

37

同上

自然语言处理

*王厚峰,*穗志方

孙斌, 常宝宝

李素建,刘扬

吴云芳,胡俊峰

38

同上

机器翻译技术

39

同上

信息检索与提取

40

同上

文本知识获取与知识工程

41

同上

Web 内容挖掘与舆情分析

42

同上

语言知识库系统

43

同上

计算语言学

44

同上

算法设计与分析

*王捍贫,*许进,

*苏开乐,*陈一峯

刘田,于江生

曹永知

45

同上

计算复杂性

46

同上

程序理论

47

同上

生物信息学

48

同上

图与组合优化

49

同上

模型检测多智能体系统与安全协议验证

50

同上

难解问题的算法与应用

51

同上

统计机器学习

52

同上

并发理论及应用

53

同上

并行软件与编程模型

54

同上

静态程序分析与验证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网络内容信息抽取与模式识别

*肖建国,*周秉锋

*汤帜,*郭宗明

*赵东岩,*邹维 

*彭宇新,李平立

陈晓鸥,刘志红, 万小军,唐英敏

贾文华,吴於茜

吕肖庆, 杨斌   叶志远,杨德顺 陈昱, 杨建武

朱岩,孙俊

56

同上

数字视频信息处理

57

同上

互联网搜索与挖掘

58

同上

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技术

59

同上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

60

同上

网络攻防技术

61

同上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62

同上

数字音频信息处理

63

同上

信息安全中的数字水印技术

64

同上

数字媒体技术

*高文, *王亦洲

*黄铁军,*熊瑞勤田永鸿,马思伟

段凌宇

 

65

同上

视频编码技术

66

同上

智能媒体计算

67

同上

计算机视觉与数字视觉艺术

68

同上

数字媒体安全

69

同上

多媒体分析与检索

70

同上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种连荣, 张蓓 

陈光, 李庭晏

李笑难,滕小玲

陈萍,马皓

71

同上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二、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包括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利用原理、方法和新技术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在一、两个研究方向上,能深入、系统地掌握其理论、方法,并了解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能够承担科学研究、工程课题以及高校教学工作,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

 

 

学习年限:

3

 

应修学分:

总学分33 学分,其中

必修课:21学分

全校必修课:2门, 7学分(英语4学分,政治3学分)

专业必修课:5门,14学分

选修课:12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专题研讨课等)

序号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课程

类型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适用专业

(本专业及其它专业)

1

30810030

硕士第一外国语

必修课

4

 

所有专业

2

61410007

自然辩证法

必修课

1

 

所有专业

3

614100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必修课

2

 

所有专业

4

04810000

科研实践

必修课

3

春秋

 

计算机专业

5

04812010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必修课

3

邵维忠(教授)

李戈(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6

04812020

高等计算机体系结构

必修课

3

程旭(教授)

计算机专业

7

04812030

算法分析和复杂性理论

必修课

3

屈婉玲(教授)

计算机专业

8

04812620

教学实习

必修课

2

春秋

 

计算机专业

9

04811830

移动计算与无线网络

选修课

3

严伟(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10

04811982

自然语言处理高级专题

选修课

3

王厚峰(教授)

计算机专业

11

04811990

语义网与数字图书馆

选修课

3

张铭(教授)

计算机专业

12

04812000

先进技术专题

选修课

3

 

计算机专业

13

04812040

分布式系统概念与设计

选修课

3

代亚非(教授)

闫宏飞(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14

04812050

人工智能

选修课

3

陈昱(副研究员)

计算机专业

15

04812052

文本挖掘技术

选修课

3

杨建武(副研究员)

计算机专业

16

04812070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引论

选修课

3

金芝(教授)

计算机专业

17

04812080

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

选修课

3

刘田(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18

04812100

高级操作系统

选修课

3

陈向群(教授)

计算机专业

19

04812102

视频编码与理解

选修课

3

高文(教授)、

黄铁军(教授)、

王亦洲(教授)、

马思伟(讲师)、

田永鸿(副教授)、熊瑞勤(教授)

计算机专业

20

04812110

高级软件工程

选修课

3

王千祥(教授)

计算机专业

21

04812112

人机交互理论与技术

选修课

3

王衡(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22

04812120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选修课

3

高军(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23

04812122

贝叶斯数据分析

选修课

3

于江生(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24

04812130

网络和信息安全

选修课

3

陈钟(教授)

计算机专业

25

04812133

网络与信息系统前沿技术

选修课

3

暑期

代亚非(教授)

计算机专业

26

04812140

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

选修课

3

汪国平(教授)、

李胜(副教授)、

陈毅松(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27

04812143

软件工程先进技术专题

选修课

2

暑期

周明辉(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28

04812150

程序设计语言的形式语义

选修课

3

王捍贫(教授)

计算机专业

29

04812153

众核计算与并行程序设计

选修课

1

暑期

陈一峯(教授)

计算机专业

30

04812160

计算语言学

选修课

3

常宝宝(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31

04812163

人工智能先进技术专题

选修课

2

暑期

李文新(教授)

计算机专业

32

04812170

数字图像处理

选修课

3

陈晓欧(研究员)、彭宇新(教授)

计算机专业

33

04812172

计算视觉中的模型与方法

选修课

2

王亦洲(教授)

计算机专业

34

04812180

软件设计工具

选修课

3

周秉锋(研究员)

计算机专业

35

04812181

海量图数据的管理和挖掘

选修课

3

邹磊(讲师)

计算机专业

36

04812190

网络信息体系结构

选修课

3

李晓明(教授)、

彭波(讲师)

计算机专业

37

04812210

软件项目管理

选修课

3

孙艳春(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38

04812230

并行程序设计

选修课

3

余华山(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39

04812330

软件体系结构

选修课

3

张世琨(教授)

计算机专业

40

04812360

计算机高级图形学

选修课

3

汪国平(教授)

计算机专业

41

04812370

软件建模理论与UML

选修课

3

麻志毅(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42

04812490

高级逻辑学

选修课

3

谢冰(教授)

计算机专业

43

04812510

密码学

选修课

3

王昭(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44

04812520

Agent技术

选修课

3

焦文品(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45

04812540

软件度量学

选修课

3

张路(教授)

计算机专业

46

04812550

XML数据管理

选修课

3

王腾蛟(教授)

计算机专业

47

04812610

Web Service技术

选修课

3

赵俊峰(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48

04812630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选修课

3

李文新(教授)

计算机专业

49

04812640

面向服务的计算

选修课

3

张宁(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50

04812660

统计机器学习

选修课

3

于江生(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51

04812670

方案工程

选修课

3

孙艳春(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52

04812680

网络攻防技术与实践

选修课

3

诸葛建伟(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53

04812700

高级编译技术

选修课

3

郭耀(副教授)

计算机专业

54

04812703

职业规划与领导力发展

选修课

1

暑期

张铭(教授)

计算机专业

55

04802001

语义计算与知识检索

选修课

3

万小军(副研究员)

计算机专业

56

04802002

软件测试与分析

选修课

3

张路(教授)

计算机专业

 

 

Programme of Master Student Courses

     Discipline(一级学科):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ity(二级学科):Computer Architecture, Computer Software and Theory, Computer Applied Technology

N0.

Serial No.

The Title of Courses

The Type of courses*

Credit

Semestre**

Teacher and his/her Title

Speciality Suitable for

1

30810030

English (First Foreign Language)

R

4

A

 

 

2

61410007

Dialectics of Nature

R

1

S

 

 

3

61410005

 

R

2

S

 

 

4

04810000

Research Practice

R

3

SA

 

 

5

04812010

Object 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R

3

S

Shao Weizhong   Li Ge

 

6

04812020

Advanced Computer Architecture

R

3

S

Cheng Xu

 

7

04812030

Analysis of Algorithms and Theory of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R

3

A

Qu Wanling

 

8

04812620

Teaching Practice

R

2

SA

 

 

9

04811830

Mobile computing and Wireless network

S

3

S

Yan Wei

 

10

04811982

Advance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S

3

S

Wang Houfeng

 

11

04811990

Semantic Web and Digital Libraries

S

3

S

Zhang Ming

 

12

04812000

Advanced Technical Topics

S

3

A

 

 

13

04812040

Distributed systems concepts and design

S

3

S

DaiYafei      Yan Hongfei

 

14

0481205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

3

A

Chen Yu

 

15

04812052

text Mining

S

3

A

Yang Jiangwu

 

16

04812070

Introduction to   Formal Languages and Automata

S

3

S

Jin Zhi

 

17

04812080

Fundamentals of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S

3

S

Liu Tian

 

18

04812100

Advanced Operating System

S

3

A

Chen Xiangqun

 

19

04812102

Video Coding and Understanding

S

3

S

Gao Wen    Huang Tiejun    Wang Yizhou    Ma Siwei       Tian Yonghong    Xiong Ruiqin

 

20

04812110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S

3

S

Wang Qianxian

 

21

04812112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theory and techniques

S

3

S

Wang Heng

 

22

04812120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Database Systems

S

3

A

Gao Jun

 

23

04812122

Bayesian Data Analysis

S

3

S

Yu Jiangsheng

 

24

04812130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S

3

S

Chen Zhong

 

25

04812133

Advanced Technology of Network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

3

Summer

Dai Yafei

 

26

04812140

Computer Graphics and Multimedia

S

3

A

Wang Guoping    Li Sheng       Chen Yisong

 

27

04812143

Advanced Technologie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S

2

Summer

Zhou Minghui

 

28

04812150

Formal Semantic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S

3

A

Wang Hanpin

 

29

04812153

Many-Core Programming

S

1

Summer

Chen Yifeng

 

30

04812160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S

3

A

Chang Baobao

 

31

0481216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dvanced Technique Subject

S

2

Summer

Li Wenxin

 

32

04812170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S

3

A

Chen Xiaoou   Peng Yuxing

 

33

04812172

Models and Methods in Computational Vision

S

2

S

Wang Yizhou

 

34

04812180

Software Design Tools

S

3

A

Zhou Binfeng

 

35

04812181

Managing and Mining Large Graph Data

S

3

A

Zou Lei

 

36

04812190

Web-base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S

3

S

Li Xiaoming    Peng Bo

 

37

04812210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S

3

S

Sun Yanchun

 

38

04812230

Parallel ComputingProgramming, Algorithm and Technology

S

3

A

Yu Huashan

 

39

04812330

Software Architecture

S

3

A

Zhang Shikun

 

40

04812360

Advanced Computer Graphics

S

3

A

Wang Guoping

 

41

04812370

Theory of Software Modelingand UML

S

3

A

Ma Zhiyi

 

42

04812490

Advanced Logics

S

3

A

Xie Bin

 

43

04812510

Cryptography

S

3

A

Wang Zhao

 

44

04812520

Agent Technology

S

3

A

Jiao Wenpin

 

45

04812540

Software Metrics

S

3

A

Zhang Lu

 

46

04812550

XML Data Management

S

3

A

Wang Tengjiao

 

47

04812610

Web Service Technology

S

3

A

Zhao Junfeng

 

48

04812630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of Biometrics Computing

S

3

A

Li Wenxin

 

49

04812640

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

S

3

A

Zhang Ning

 

50

04812660

Statistical Machine Learning

S

3

A

Yu Jiangsheng

 

51

04812670

Solutions Engineering

S

3

S

Sun Yanchun

 

52

04812680

Network Hacking and Defense: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S

3

A

Zhuge Jianwei

 

53

04812700

Advanced Compiler Techniques

S

3

A

Guo Yao

 

54

04812703

Career Planning & Leadership Development

S

1

Summer

Zhang Ming

 

55

04802001

Semantic Computing and Knowledge Retrieval

S

3

A

Wang Xiaojun

 

56

04802002

Software Testing and Analysi

S

3

A

Zhang Lu

 

            *.R—Required Courses; S—Selective Courses. **.S—Spring semester; A—Autumn semester

shishi鼎砥膜拜,高山仰止·····

名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标签:des   style   blog   http   io   os   使用   ar   java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gotodsp/p/402454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