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商学院

时间:2019-12-07 10:32:04      阅读:223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sig   融资平台   项目招标   字符型   开发人员   武汉   深入浅出   存储函数   法规   

前 言

中南大学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办学目标,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为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坚持将“质量提升”作为构建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务。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从2014年3月开始,启动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同时组织了各教学单位对其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教学大纲是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实现高校培养目标及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实施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制订与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是规范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新编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在保持自身科学体系及充分考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同时,还应确定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任务和学习目的及要求,注重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避免重复和脱节。大纲编制时应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内容,对本大纲做些有益的补充,使之不断完善。
2016版的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等。大纲需说明课程类别、学时学分、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等信息;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参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阐述本课程所承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及学生的认识规律,系统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时数分配等;根据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新编教学大纲是广大教师认真努力的成果,是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圆满完成的,因诸多原因制约,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各单位在使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指出,以便对其修正完善,在此也向参与教学大纲编制工作的全体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商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新生课 1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4
经济与社会问题调研(一) 7
经济与社会问题调研(二) 9
管理学原理 11
管理学经典著作选读 14
组织行为学A 17
企业经营模拟 20
生产运作管理A 2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5
人力资源管理A 28
质量管理 32
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 35
ERP原理与应用 38
企业战略管理A 41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 44
创业案例分析 47
绩效与薪酬 49
人才测评与职业生涯管理 52
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54
企业竞争模拟 58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 60
生产运作管理B 62
企业战略管理B 65
人力资源管理B 68
组织行为学B 72
创业计划训练 75
计算机程序设计(VC) A 77
运筹学 80
数据结构 83
管理信息系统A 86
现代程序设计(JAVA)与应用 90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与实施 95
系统分析与设计 98
离散数学 101
管理系统模拟 103
现代优化计算方法 107
ORACLE数据库系统 110
大数据分析 112
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 115
信息经济学 119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 122
云计算技术 124
管理信息系统B 127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习 131
计算机程序设计(VC) B 134
基础会计学 137
中级财务会计 140
财务报表分析 143
成本会计学 146
财务管理学 150
会计专业英语 153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156
会计模拟实践 160
高级财务会计 162
管理会计 165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168
税务会计与实务 172
资产评估 174
人力资源会计 177
金融会计学 180
审计学 185
网络会计 188
税务筹划 191
财务与会计案例分析 194
物流会计 197
循环经济与会计 200
会计学专题 203
国际比较会计 205
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 207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210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212
会计学专业实习 215
技术经济学A 219
证券投资学 221
商务统计 224
财务管理软件应用与计算机模拟实践 228
财务分析与决策 230
期货与期权投资 233
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 236
项目可行性研究 239
项目管理 242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 246
高级财务管理 248
财务模型与实证分析 252
西方财务理论 255
基金投资及管理 257
财务风险管理 260
投融资专题调研 263
财务管理专题调研 265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267
投融资案例分析 270
互联网与财务管理创新专题 272
技术经济学B 274
金融学(B) 276
金融学(A) 280
财政学 285
财政学概论 288
公司金融 291
国际金融学 29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297
风险管理 301
保险学 304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307
金融市场学 310
投资银行学 313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316
中西方金融史 320
金融工程 324
金融英语 327
金融经济学 330
信用管理学 334
个人理财 336
外汇交易理论与实务 338
项目融资 340
房地产投资与金融 343
金融信托与租赁 345
行为金融学 348
农村金融学 352
互联网金融 355
中小企业融资 358
比较金融制度 361
金融计量学 364
组合投资与管理 367
固定收益债券分析 370
证券投资模拟与分析 373
商业银行经营模拟 375
金融计算与量化投资实习 377
保险学概论 380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383
金融专业实习 385
微观经济学A 389
微观经济学B 392
宏观经济学A 395
宏观经济学B 398
国际贸易地理 401
发展经济学 403
国际政治经济学 408
国际贸易学 412
国际贸易实务 415
制度经济学 418
区域经济学 42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424
国际结算 427
跨国经营与国际投资 430
经济法 433
产业经济学 435
计量经济学A 440
计量经济学B 442
政治经济学 444
外贸英语函电 448
国际商法 452
博弈论基础 454
商务谈判与礼仪 457
世界贸易规则与无形贸易 460
商务英语口语 462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 467
海关实务 470
跨文化商务沟通 472
国际商务综合实训 47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 477
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 480
电子商务概论 A 484
办公软件(OFFICE)高级应用 487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491
电子商务安全与技术 495
商务智能 499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 502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实践 505
IT项目管理与实践 509
电子商务概论 B 513
电子商务专业实习 516
市场营销学 519
市场研究A 523
市场研究B 525
消费者行为学A 527
消费者行为学B 530
营销策划 533
广告学 537
公共关系学 540
网络创意营销 543
推销理论与技能 546
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 549
销售管理 552
品牌管理 556
服务营销 559
互联网营销专题 561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564
市场营销实训 567
市场营销专业实习 569

新生课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001X10
课程名称:新生课/Introductory Course For Freshmen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商学院本科各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各专业教学大纲
2.国家教指委质量标准
3.大学生手册
4.学校、学院教学管理文件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新生课”是面向一年级本科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内容包括:学科前沿、行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规划、专业知识结构等。
新生课设置的目的是在贯彻落实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制度的同时,让新生通过高水平教授的引导及与之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学科专业情况和发展前景,对大学专业学习的目标、定位、就业去向及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等形成一定规划,树立自主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大一新生顺利完成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在学习上和心理上的转换和适应。
大学是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但同时面临许多转变和挑战。为了指导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使他们从入学的第一学期起就能够正确清楚准确的认识和规划自己的宝贵四年,有必要得到本专业的教学、教育及育人等领域资深教师的全面系统概略性导引。
1. 理解培养目标、清晰课程体系;了解专业发展方向、社会需求;明白需要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
2. 学怎样读书;学怎样与人相处;学如何做事;学任何做人。
3. 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学习的适应;经济的适应;心理的适应。
4. 认清自己的潜力与差距,掌握自己的命运,展示与众不同的个性才华和理想,思考预期谋划未来的职业和人生,规划设计发展目标、发展前景、发展道路,管理好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资源。
5.在一生中知识储备、性格成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渡过人生中最值得回忆、最有价值的四年。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通过新生课的学习导引,学生能够了解认知初步理解本专业的培养方向和要求:
1.专业知识
理解培养目标、清晰课程体系、了解需要学习哪些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通过制定四年规划培养自我认知及分析谋划能力,理解需要培养的学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心理调节及抗压能力、自我提升能力。
3.专业素质
了解理解需要具备哪些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对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等素质的要求。
(二)授课教师的要求
授课教师由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知名教授组成的团队担任,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涵盖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等知名教授,以及各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
(三)教学组织的要求
学院要加强对“新生课”的统筹安排及协调管理,明确新生课每个专题讲座内容,开课前告知学生具体每个讲座的内容,了解学生需求,做好师生间信息沟通工作,并对新生课的执行情况、效果应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分析和调控。由多名教授合作完成一个专题的不同环节或是分别讲授不同的专题的教学任务,做到集体备课,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又相互协调衔接。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新生课”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学科大类及专业发展简史;②学科专业在国民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③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④大学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训练介绍;⑤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⑥科学思维训练及学习方法论等。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讲学科大类及专业发展简史;本科培养国家质量标准220学科发展概况;国内外专业设置及比较;国家标准解读国家标准中对质量要求的解读讲授与课外阅读第2讲专业培养
方案220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培养要求;课程体系;课程进度培养要求解读;课程体系的结构解析、意图讲授与课外阅读第3讲学科专业在国民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学科及专业发展
前景220学科发展趋势;社会需求;就业前景;职业生涯特征职业生涯规划、要求讲授、案例分析、课外阅读第4讲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专业
视角)220主要从专业角度:学什么;如何学好;读哪些(经典书籍等)如何学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5讲大学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训练介绍220专业素质构成及解读
职业能力构成及解读解读讲授、综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6讲人格魅力培养及心理素质指导220人格魅力体现及培养途径;健康心理标准及训练途径如何培养与训练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课外阅读第7讲三观教育220如何正确培养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是难点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8讲大学四年全面规划指导220从“怎样读书;怎样与人相处;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学习的适应;经济的适应;心理的适应”等方面正确清楚准确的认识和规划。做到正确清楚准确、比较系统、大体可行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适当地安排实地参观、师生答辩、案例教学、跨学科讲座,观看视频、聘请校内名人、名师、名嘴运用网络授课等形式开展新生课的教学。授课教师需加大教学方法改进的投入,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及课堂表现学习主动性和团队素质20课堂笔记以及课后对笔记内容的注释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
分析能力,交流素质30课程总结:包括大学四年的学习、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目标及主要措施、路径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课程考核方式可多样化,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口头或书面报告等内容,对学生做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考核结果并登记成绩。
七、大纲主撰人:郑传均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002X10
课程名称: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Literatures Searching and Scientific Papers Wri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罗伯特.戴、巴巴拉.盖斯特尔.如何撰写和发表科技论文(第六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左军编.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第2版).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3年;
3.吴勃.科技论文写作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年;
4.梁福军.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本科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能较为熟练地利用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检索工具和网络学术数据库来查检、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信息,初步形成负责任地使用文献资源的意识与观念,同时掌握科技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基本方法,并为将来进行学位论文写作,走上工作岗位或进行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学会如何有效使用资源进行文献检索,能熟练运用网络资源或校图书馆资源检索符合需求的会计类文献,为以后的学位论文写作打下基础。能了解科技论文的部分写作技巧和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增强学生对于文献和专利的相关知识产权认识。了解到了如何要求写出具有创新性的论文。能增强学生的产权意识,扩展学生的其它相关知识。
2.专业能力
本课程能有效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写作科技论文来解决理论或实务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增强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进行信息和知识检索,获取有价值的符合需求的信息的综合能力。
3.素质
本课程提升了学生对于文献撰写工作的全面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版权意识,有助于使学生在之后的论文撰写工作中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和科学素质,从而更好的满足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文献检索基本概念220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重点讲述文献检索的必要性和在科技论文写作中文献检索的作用文献检索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和事例说明文献检索的概念及重要性第2章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文献检索440掌握使用网络数据库和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获得免费学术资源的方法,重点讲授使用中南大学图书馆远程访问资源,讲授各种数据库资源检索及分类,学习使用引文检索工具进行所需论文检索工作掌握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教学思路:通过实际演示,使学生掌握使用现有资源进行文献检索,为将来科技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课外实践:
(使用校图书馆资源进行会计学前沿进展检索并提交作业)第3章如何写作科技论文660掌握科技论文的概念,科技论文发表的意义,科技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写法,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教学思路:通过讲授科技论文的概念,内涵使学生对科技论文有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科技论文的写作模式和写作要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课外实践:
(撰写会计学科技论文提纲及摘要)第4章科技论文模拟展示440进行科技论文模拟写作并进行交流讨论模拟科技论文写作,掌握实际写作技巧通过课外作业及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进行科技论文选题和实际写作的基本技巧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文献检索、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2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周志方大纲审核人:喻凯


经济与社会问题调研(一)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003X11
课程名称:经济与社会问题调研(一)/Research on 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
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水延凯等主编.社会调查教程(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安塞尔•M•夏普主编.郭庆旺译.社会问题经济学(第20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经济与社会问题调研》是商学院本科生必修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和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而设置的特殊教学环节,在课程和专业学习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其目的是进一步强化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其基本任务是学生结合各自的专业培养方向,通过对本专业相关的某个具体现实问题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训练初步的独立科研技能,培养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素质和更优秀的心智结构。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增强感性认识,强化经济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并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能力:(1)使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接触实际工作,了解社区、农村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及基本理论的理解,熟悉和掌握现代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则。(2)使学生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运用文献查阅、问卷收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所调研的课题进行描述、诊断与分析,最后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见解与解决方案。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素质:(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调查研究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培养学生严谨的专业素质,且在实际调研工作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制观念、公民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部分
教师指导动员社会调查基本方法与调查报告的
要求半天4学时0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调查报告的写法与要求教师讲授第二部分
调研设计与调研计划形成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调研的设计1天01天调研实施的几大要素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组建团队并分组讨论;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第三部分实施调研运用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实施
调研3天03天实施调研调研中被访者不配合访谈、调查问卷第四部分
答辩根据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答辩。半天0半天将所见和所闻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分析讲解。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由指导老师组织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答辩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全课程学生分散实践。学生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利用暑期时间,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等地区,围绕调查的主题,运用调查问卷法或访谈法实施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和数据进行整理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调研报告提交后两周内,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答辩(可邀请相关专业其他教师参与答辩和调研报告评审)。最后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所提交成果的质量以及答辩情况等综合因素,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档评定,不及格学生须在下一假期补充调研或另行选题调研。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调研参与度每一环节的参与程度20调研履职情况基本素质和主动性10调查报告认知与分析归纳能力50答辩表达和交流能力20七、大纲主撰人:关健大纲审核人:关健

经济与社会问题调研(二)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004X11
课程名称:经济与社会问题调研(二)/Research on 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
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水延凯等主编.社会调查教程(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 安塞尔•M•夏普主编.郭庆旺译.社会问题经济学(第20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经济与社会问题调研》是商学院本科生必修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和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而设置的特殊教学环节,在课程和专业学习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其目的是进一步强化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其基本任务是学生结合各自的专业培养方向,通过对本专业相关的某个具体现实问题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训练初步的独立科研技能,培养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素质和更优秀的心智结构。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增强感性认识,强化经济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并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能力:(1)使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接触实际工作,了解社区、农村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及基本理论的理解,熟悉和掌握现代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则。(2)使学生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运用文献查阅、问卷收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所调研的课题进行描述、诊断与分析,最后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见解与解决方案。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素质:(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调查研究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培养学生严谨的专业素质,且在实际调研工作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制观念、公民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部分
教师指导动员社会调查基本方法与调查报告的
要求半天4学时0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调查报告的写法与要求教师讲授第二部分
调研设计与调研计划形成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调研的设计1天01天调研实施的几大要素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组建团队并分组讨论;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第三部分实施调研运用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实施
调研3天03天实施调研调研中被访者不配合访谈、调查问卷第四部分
答辩根据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答辩。半天0半天将所见和所闻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分析讲解。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由指导老师组织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答辩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全课程学生分散实践。学生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利用暑期时间,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等地区,围绕调查的主题,运用调查问卷法或访谈法实施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和数据进行整理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调研报告提交后两周内,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答辩(可邀请相关专业其他教师参与答辩和调研报告评审)。最后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所提交成果的质量以及答辩情况等综合因素,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档评定,不及格学生须在下一假期补充调研或另行选题调研。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调研参与度每一环节的参与程度20调研履职情况基本素质和主动性10调查报告认知与分析归纳能力50答辩表达和交流能力20七、大纲主撰人:陈明淑大纲审核人:关健

管理学原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01X10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Management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学时与学分:48/3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熊勇清主编. 管理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周三多主编.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本门课主要讲授管理学的理论体系、管理学思想的发展史、管理的基本职能;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各门专业管理课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系统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初步掌握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管理学的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1)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管理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事项,撰写管理工作和分析报告;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管理过程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提供信息支持和风险规避;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沟通及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培养领导才能。
素质:具备管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管理与管理学管管理的内涵;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管理人员的类型与技能要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440管理的内涵、职能作用、技能要求;案例“个人优秀意义并不大”管理职能课堂讲授
案例讨论
第2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管理思想发展历程;经典的管理理论220古典管理理论和新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课堂讲授第3章
管理与
环境组织环境特征分析;组织内部环境分析440组织内外部环境分析;案例“公司的改造过程”外部环境分析课堂讲授
案例讨论第4章
企业伦理与社会
责任企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内涵220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现实中的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堂讲授第5章
决策原理与方法决策的概念、特点与作用;决策的类型与决策准则;决策构成要素与决策矩阵;决策的步骤与影响因素;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
决策440决策概念与类型、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决策方法课堂讲授第6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计划的类型;计划工作程序;目标管理;网络计划技术440计划的类型、层次,程序、编制方法计划编制方法课堂讲授第7章
组织中的基本问题组织的类型;组织结构;组织中的常见问题220组织类型、管理幅度与层次、集权与分权管理幅度与层次课堂讲授第8章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概念及一般原则;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组织变革与发展660组织设计内容与程序、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变革与发展;案例“销售部的责任”组织结构类型课堂讲授
案例讨论第9章
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的标准、意义;管理人员的聘用标准220人员配备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人员配备的标准课堂讲授第10章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的特性、内涵、构成要素;组织文化建设的重点220组织文化的内涵、特性,组织文化构成要素、功能及建设途径组织文化的建设课堂讲授第11章
领导与领导理论人性假设理论;领导的含义、内容;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权变领导理论;领导艺术440人性假设理论,领导本质与内容,领导特性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领导理论课堂讲授第12章
激励激励的含义和特点;主要的激励理论;激励的方式与途径660激励涵义、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激励理论的运用;案例“老门卫制服上的金别针”激励理论课堂讲授
案例讨论第13章
沟通沟通的意义、技巧;沟通方式的选择220沟通含义及过程、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沟通的障碍正式沟通网络课堂讲授第14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的基本原则;控制的意义;控制的类型220控制内涵、控制类型、有效控制要求对控制有效性的把握课堂讲授第15章
控制方法控制的常用方法;控制方法的选择220预算控制、生产控制、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有效的控制方法的选择课堂讲授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笔试(闭卷或开卷)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50%期未成绩、集中阅卷案例讨论、调查报告等课程知识运用能力30%平时成绩1,由任课老师评定考勤、作业等课程学习参与与态度20%平时成绩2,由任课老师评定七、大纲主撰人:熊勇清大纲审核人:关健


管理学经典著作选读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02Z10
课程名称:管理学经典著作选读/ Classical Readings in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克雷纳主编. 管理百年.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年;
2.雷恩主编. 管理思想史.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吴晓波主编.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管理学经典著作选读既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入门课,也是管理学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视野,并能恰当地联系当前的管理实际,借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介绍管理学家们的成功之路,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研究性学习,掌握基本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研究能力,争取有若干论文发表于专业杂志;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管理领域的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通过参与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演讲能力与写作能力;通过团队化学习,提高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沟通能力;熟练掌握管理研究领域的经典理论和著作,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管理领域进行细致的研究;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素质:具备管理学专门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管理学领域的前沿和经典理论,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部分克雷纳《管理百年》(上)300管理思想的系统梳理 理论枯燥性与兴趣培养讲授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第2部分克雷纳《管理百年》(下)300管理思想的系统梳理 理论枯燥性与兴趣培养同上第3部分泰罗《科学管理原理》200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理论的当下应用讲授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简要讲授,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简单的管理实践之中,开拓视野,增强科学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第4部分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200一般管理理论体系理论的当下应用同上第5部分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上)300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史规律总结开放式、启发式教学。把经典理论与中国企业的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活学活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焦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的引入,引导学生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第6部分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下)300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史规律总结同上第7部分孙武《孙子
兵法》200主要战争策略战争的商业化运用分组研讨。组织学生围绕既定专题,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集体讨论,上台演讲,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所有人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培养思维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第8部分明托.
《金字塔原理》400主要表达策略实践运用同上第9部分波特
《竞争战略》200主要思想实践运用同上第10部分管理实践前沿400当前商业实践热点总结提升、发现规律趋势同上第11部分读书报告200知识面检验点评学生个人报告学期读书体会,老师现场点评。提升学生思考能力与演讲能力。第12部分课程论文展示200综合检验点评学生个人报告学期论文成果,老师现场点评。提升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写作能力与演讲能力。引导学生直面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考勤不定时点名10%个人读书笔记不低于10种书刊、2万字的读书笔记10%小组专题报告5-7人小组进行管理学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30%分组进行研究论文写作个人针对理论与现实管理问题写一篇3000字左右论文50%七、大纲主撰人:李大元大纲审核人:关健

组织行为学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03Z10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A/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斯蒂芬.罗宾斯等主编. 组织行为学(第14版).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Stephen.Robbins主编.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fourteenth editio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目的是:一,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三个层面,系统地研究组织内的行为规律,为学生建立“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理念,构建改善组织运行效果的知识体系;二,通过解析《组织行为学》中的“经典研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鉴赏力”,培养学生研究选题、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的能力。最后,期望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对科学研究真正感兴趣的、以学术为生的本科生。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知识:系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掌握研究的四种基本方法,研究评价的三个指标,以及评价组织有效性的六类指标;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组织行为学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1)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组织行为学事项,撰写组织行为学工作和分析报告;通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创造意识。(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专业知识拓展能力、组织行为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组织改革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素质:具备组织行为学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
部分基本理论第1章
导论组织行为学内涵;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220测度组织有效性的6个指标基于概率的评价标准 教师主讲第2章
组织行为学中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类型;研究方法的特征2204种研究方法的利弊评价
研究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3章
态度与工作满意度态度;工作满意度220态度的构成满意度的测度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4章
情绪与心境情绪;心境;情绪与心境的应用220情感
劳动情商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5章
人格与价值观人格;价值观;人格、价值观与工作
场所220大5模型价值观体系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6章
知觉与个体决策知觉;影响个体决策的因素;在组织中进行决策220知觉
内涵知觉与价值观的关系教师主讲第7章
基本动机概念基本动机的概念;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220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动机理论之间的关系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8章
动机:从概念到应用通过改变工作环境的本质进行激励;员工卷入;奖励
员工220应用
范围元技能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9章
群体与团队团队的概念;群体与团队的差异;团队的类型;团队的形成;建设高效团队220构架高效
团队团队形成过程案例讨论第10章
沟通沟通的概念;沟通的意义;沟通的类型;沟通的方法220沟通过程有效沟通方法教师主讲第11章
领导领导的含义;领导的类型;领导的主要
理论440权变理论理论之间的关系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12章
冲突与谈判冲突的定义与类型;冲突的起因;冲突与谈判220冲突的起因解决方案的选择前提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13章
组织
结构组织结构的定义;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结构的功能;组织结构的的演变440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演变的内在逻辑案例讨论第14章
组织
文化组织文化的定义、结构、功能;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的形成;组织文化的建设220文化的功能文化的抽象总结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二
部分经典研究解析研究1使人愉快的控制力220实验设计变量的测度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研究2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220灵感来源
之一量表的开发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研究3期望导致结果220现场
实验解释力之一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研究4个人与集体220量表开发因素分析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研究5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220灵感来源
之二因变量的选择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研究6生活变化与
应激220量表的开发解释力之二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三
部分课程总结440理论的内在逻辑研究的本质及
构成互动归纳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到课率, 提问的数量与质量课程参与度40%要求写课程总结报告,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课程理解度30%检查研究设计的新颖性、科学性知识能力转换度30%七、大纲主撰人:沈超红大纲审核人:关健

企业经营模拟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104Z11
课程名称:企业经营模拟/Simulation of Corporation Operat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企业管理ERP沙盘模拟教程,夏远强、叶剑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2.企业经营模拟原理及ERP沙盘实训教程,刘洪玉、刘丽,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企业经营模拟是经济与管理类的专业课程,是在学生对企业管理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模拟制造型企业的具体经营环境,进行经营决策的练习。企业经营模拟能训练学生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里,面对多个竞争对手,正确制定企业的决策,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它要求参加者能全面、灵活地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并对经营企业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深刻的感受,从而为后阶段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集中实践,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能够运用经济管理类的基本专业知识,快速调查、分析沙盘推演的市场环境。
2.能力要求
(1)尽快熟悉并掌握经营规则,通过经营企业达到了解企业运作的主要业务与基本流程。(2)合作能力与系统思考的能力。通过模拟企业经营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战略制定、市场策略与生产、采购、产品研发和资金筹措等各环节的关联性,对企业系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3.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严谨的专业素质,且在实际沙盘推演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制观念、公民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部分沙盘演练规则熟悉了解沙盘推演规则33学时模拟企业的初始状态及经营规则经营规则讲授;组建团队第二部分
起始年
运营教师带领运行起始年11学时熟悉经营的流程与步骤,进一步理解与熟悉运营规则运营流程;按规操作实物沙盘演练;各岗位各司其职第三部分
自主经营各团队竞单、生产、投资、交货等4天4天按流程分季度进行每一季度的
运营年度财务报表实物沙盘演练第四部分
总结与
点评各团队CEO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总结;教师点评半天半天各年度经营的战略部署;市场、生产、研发等之间的关联性市场、生产、研发等之间的关联性各小组CEO发言总结,教师
点评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全课程实物沙盘演练。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在整个企业经营模拟结束后,按照多项指标加权平均会有小组经营业绩排名。具体综合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点名20缺课四分之一本门课无成绩参与性与团队合作团队气氛;职责履行情况30小组经营业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经营的成果30总结报告对岗位职责的认知;整个经营过程的总结与反思20七、大纲主撰人:陈明淑大纲审核人:关健


生产运作管理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105Z10
课程名称:生产运作管理A/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A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陈荣秋等主编. 生产运作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2.程国平等主编. 生产运作管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生产运作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职能,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本课程最新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现代生产运作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生产过程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理解生产系统的概念及其绩效评价;深刻理解各种最新生产运作管理思想,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6西格玛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及质量体系认证、ERP等;了解生产与服务管理中的决策问题;掌握物流、供应链运作的基本思想。
能力:(1)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生产运作管理事项,撰写生产运作管理工作和分析报告;熟悉现代管理理论,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了解生产与服务现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生产运作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创新生产运作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生产运作经营管理能力等。
素质:具备生产运作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念、发展历史、未来发展趋势。660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未来发展趋势生产运作的最新发展趋势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企业参观后进行讨论第2章
生产与运作
战略企业战略与运作战略的关系、运作战略的体系
构成。220运作战略体系如何设计运作战略案例教学,讨论巨人集团失败的案例和海尔的案例第3章
预测分析方法常用的预测方法220时间序列法指数平滑法案例教学:某企业常用的预测方法第4章
产品与服务设计产品与服务的设计思想、工具和过程440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工具产品与服务设计流程案例教学:华为产品的设计流程第5章
生产系统选址选址的影响因素,选址的方法220选址的方法掌握生产系统选址的原则案例教学:某物流中心选址第6章
生产系统布局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生产布局的方法220生产布局的方法生产系统布局方法的应用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超市的内部布置,办公室的布置第7章
质量
管理质量思想、质量认证、质量管理工具220质量思想和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管理工具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海尔的质量控制第8章
生产能力计划常用方法和思想220生产能力计划方法生产能力计划方法的实际
应用案例教学:机械厂生产能力计划第9章
生产总体计划如何编制年度计划、常用方法和思想220年度计划方法生产总计划的编制案例教学:某机械厂年度计划的编制第10章
作业计划与现场管理思想、作业计划工具与方法440作业计划方法作业计划方法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某银行的排班,多设备作业排序第11章
项目计划管理管理思想、管理原理、计划工具与方法440项目计划工具与方法项目计划方法案例教学:某工程项目的计划优化第12章库存
管理思想、采购原理、常用库存管理模式220采购原理、常用库存管理
模式库存管理模式案例教学:某快销品的库存优化、某汽车厂的VMI
管理第13章
MRP,MRPⅡ与ERP基本思想、实施原理与基本原则440基本思想、实施原理实施原理案例教学:SAP、ORACLE与国内厂商的优缺点、某公司ERP实施过程第14章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基本思想、发展历史、未来发展趋势、基本原理660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供应链模型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某物流中心的拣货过程、联泰公司的供应链城第15章
精细生产系统发展历史、基本思想与原理、精细生产体系440基本思想和精细生产体系精细生产体系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三一公司与华晨汽车的精细管理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许民利大纲审核人:关健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07Z10
课程名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学、生产运营管理、数理统计学、运筹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等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顾穗珊主编.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2.侯云先主编.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3.王槐林刘明菲主编. 物流管理学(第三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4.马士华林勇主编. 供应链管理(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它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的资源和竞争力,而且关注企业外部的资源和竞争力,强调在整个供应链上对资源和竞争力进行集成,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活动。因此,研究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课程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理论基础入手,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组织、技术、方法、模型等的讲授和讨论,使学生对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系统分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并结合生产和流通发展趋势,把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新发展、新观点和新技术,揭示当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纵深发展的规律、特点和模式,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系统掌握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流与供应链管理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1)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对物流、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有系统的了解,对国内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有清晰的认识;了解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能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从而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并最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熟练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撰写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作和分析报告。(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终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流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提供信息支持和风险规避;提高学生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管理才能,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水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精通办公软件及管理统计软件。
素质:学生需要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意识以及从供应链角度分析和解决采购、运输和仓储等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为物流事业奉献的精神,坚持物流行业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概述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历程、基本分类、相关概念220物流与供应链的分类物流与供应链在经济和组织中的作用讲授与讨论第2章
顾客服务及供应链物流顾客服务标准规划顾客服务的意义;供应链物流贵客服务标准规划的原则;物流方案的策划与设计440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供应链物流客户服务标准规划讲授与讨论第3章
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要素;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440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结构特征物流系统的基本原理讲授与讨论第4章
库存管理及其技术库存管理的意义;库存管理决策;合理的库存管理的
方法440仓储管理决策储存管理合理化的方法讲授与讨论第5章
采购与外包
战略采购和外包的基本内容;采购和外包战略的意义;制定采购和外包战略的基本原理220采购管理基本原理供应链采购管理讲授与讨论第6章
仓储管理与现代配送中心作业模式仓储的有关概念;仓储的类型;仓储的功能;仓库;库存ABC分类控制;自动化立体
仓库440拉动式条件下的库存控制与管理模型体系和基本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库存成本的降低讲授与讨论第7章
运输管理及其规划技术运输的概念;运输的功能;运输的方式;物流运送模式;现代物流运输管理技术330运输管理的整个业务程序及成本管理问题运输规划的有关模型和运算讲授与讨论第8章
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的原理、内容、构建;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绩效评价;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相关信息技术;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550信息、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以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式与开发步骤讲授与上机第9章
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构建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供应链的标准模型440基于产品类型的供应链构建讲授与讨论SCOR的应用讲授与讨论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根据该课的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考核内容及成绩评定方式采取宣讲、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回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逻辑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市场调研和活动能力与素质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纪律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深化和运用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禹智潭大纲审核人:关健


人力资源管理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08Z10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A/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教学参考书
(1)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颜爱民.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诊断与优化——全真案例解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颜爱民.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典型案例解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4)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理解中国情境人力资源管理特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的各模块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作分析、绩效评估、薪酬设计、激励模式、战略规划能力,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测操作技术。使学生具备独立解决现代企事业和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专业能力,并能创造性地处理中国不同组织(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事项,撰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分析报告;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创造性地处理中国不同组织(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问题。
3.综合能力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沟通及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培养领导才能。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水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精通办公软件及管理统计软件。
4.专业素质
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5. 身心素质。学生需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能力,正确认识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和社会人际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特征及发展趋势440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定义,特征及趋势等;了解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掌握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2章
人力资源相关经济理论劳动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440人力资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人力资本定价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第3章
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
内容440主要人性理论,能力及心理契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团队和谐与效能建设能人管理及高绩效团队建设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阶段性作业和测试(不同组织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第4章
文化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征;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440文化的内涵、主要特征及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主要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义,转型经济背景特征分析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阶段性作业与测试(查阅期刊文献,论述中国文化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第5章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完善440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框架;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分析以及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主要方法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方法及应用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6章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概念;工作分析的内容;工作分析的步骤与方法;工作说明书;工作设计;工作评价440工作分析的步骤与常用方法;工作说明书的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工作设计的主要方法;工作评价的流程与方法工作评价技术与方法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7章
员工招聘员工招聘概述;招聘渠道与方法;人员测评与选拔;人员录用与招聘评估624员工招聘的主要操作环节;员工招聘计划的制定与招聘评估;人员选拔录用程序和方法招聘测试方法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以及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招聘案例实践及研讨第8章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概述;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的新发展440绩效管理评价的内涵、定义与过程;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系统绩效评价方法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9章
薪酬薪酬的基本概念;薪酬的作用;薪酬体系;薪酬设计440战略性薪酬体系构建;岗位薪酬设计;可变薪酬设计岗位薪酬设计方法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10章
开发与
培训开发与培训的定义;开发与培训的原则;开发与培训的具体实施;开发与培训的
方法440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技术和方法;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评估方法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11章
激励激励的理论;激励体系;激励方法440代表性激励理论;激励体系的构成和设计;股权激励方法激励方案设计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12章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概念、性质与特征;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争议处理常用的方法220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争议处理常用的方法中国劳动关系特征及劳动争议的处理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阶段性作业与测试(研究新形势下劳资关系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第13章
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选讲)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匹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和不同理论框架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战略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的匹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应用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14章
人力资源市场
(选讲)人力资源市场的划;人力资源市场的均衡、歧视;人力资源市场与政府人力资源市场的均衡;人力资源市场的歧视;政府行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市场问题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人力资源测评采用RTC人力资源测评软件,对学生的职业性向进行测试2了解人力资源测评的工具,进行自我职业性向分析模拟招聘采用真实招聘岗位,部分学生模拟招聘考官,对其余学生进行招聘面试2学生分为面试官、分析员、候选人三类角色进行,各司其职,领会角色要求,掌握招聘面试流程与重点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案例讨论、发言、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平时作业、案例讨论、课内互动和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试点4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发言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案例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主动性、自制力和团队素质10%平时作业文献阅读、自学能力与素质30%三次作业,各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40%七、大纲主撰人:颜爱民大纲审核人:关健

质量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09Z10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韩之俊等主编. 质量管理(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2.(美)埃文斯等主编.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第7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
3.陈俊芳等主编. 质量改进与质量管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
4.(澳)乔治˙李˙赛伊主编.六西格玛精益流程.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2年;
5.徐明达主编.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工具•技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质量管理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操作技能,树立起用户型质量观、大质量观,并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通过常用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学习,提升学生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分析、解决质量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更好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该课程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熟练掌握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企业常用质量管理手段及方法,树立现代质量观;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质量管理最前沿的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熟练掌握质量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能准确地陈述和处理质量管理事项,撰写质量管理工作和分析报告。能够灵活运用质量管理各种分析种工具解决常见的质量管理问题。熟悉PDCA循环各阶段工作,并能结合各种专业知识加以运用,提高学生职业判断和进行专业水准的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素质:通过课程中的讲授和分析讨论,使学生具备质量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生产运作管理等理论基础知识,结合数理统计学方法、运筹学方法、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手段,树立正确的大质量观念,并培养创新意识、以及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通过课外调研等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终身学习以及适应性发展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质量管理概论质量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基本原则;质量管理工作程序;质量管理发展简史4401、质量及质量管理等重要术语
2、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3、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大质量观的形成用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有关术语及有关基本原则。通过学生分享有关经历强化对质量及大质量观的的理解。第2章
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包括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层析法、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等的原理、绘制方法以及运用法则;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包括关联图、矩阵图、系统图、亲和图、PD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箭线图等的基本原理、绘制方法、运用法则10100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关联图、系统图、亲和图、PDPC法的实际运用各工具的学习和熟练使用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对各种质量管理工具运用方法的介绍。引导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即时熟练各种工具的使用环境与运用法则。第3章
质量经济分析质量成本概念;质量成本构成及来源;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及运用;质量形成过程各环节的经济分析8801、质量成本构成及来源
2、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及运用
3、质量形成过程各环节的经济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方法的运用通过具体案例的运用强化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案例分析讨论,强化学生分析质量问题的能力。第4章
服务质量管理服务质量形成模式;服务质量评价方法440服务质量形成的基本模式服务质量的构建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课堂互动体验服务质量形成过程。第6章
质量功能展开QFD基本方法及其运用220质量屋的绘制及使用方法质量屋各部分结构的数据来源及用途结合实际案例介绍质量屋的结构。通过学生的自我产品设计熟练该工具的使用方法。第7章
稳健
设计稳健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220稳健设计基本原理稳健设计的实际应用结合有关案例介绍稳健设计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第8章
6σ管理6σ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2206σ管理基本原理6σ管理的用途结合有关案例介绍6σ管理的核心思想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认知,学习主动性10%课堂作业各种工具的熟练运用掌握情况10%课外调查、案例分析运用所掌握知识发现、分析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堂考勤学习主动性10%期末考核(笔试)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熟练程度,重点考核:对质量概念,质量与用户需求关系的理解;稳健设计、质量功能展开、6σ管理等质量管理理念及方法的掌握程度;两图一表、关联图等工具的应用60%七、大纲主撰人:黄瑛大纲审核人:关健

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110Z10
课程名称: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Enterprising Spirit and Management Ethics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王天力周立华主编.创业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万君宝彭红林主编. 管理伦理(第二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
3.(美)库拉特科著;薛志红等译.创业学(第九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课程以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的理论及其在当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应用为对象,从社会文化与历史时代背景展开对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的全面认识,将其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启发和增强学生对创业精神和管理伦理的全面领悟。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准确把握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的内涵,理解中西在创业精神和管理伦理上的同异;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创业与伦理的内涵,以及作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创业素质;启发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管理智慧,应用于学生的创业与管理实践中,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良好的管理伦理素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系统掌握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创业精神和管理伦理的特征、形成过程、现状和趋势,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熟练掌握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事项,撰写商业计划书和伦理分析报告;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创业与管理过程中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等提供信息支持和风险规避;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素质:具备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创新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导论什么是创业精神;什么是管理伦理;对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的认识框架220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的概念内涵核心概念内涵上的共通性讲授与课外阅读第2章
创业精神概述创业精神与社会发展;创业精神与个人幸福;创业环境;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创业环境的中西比较330创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创业机会的识别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3章
实践中的创业精神创业者素质的差异性与共性:柳传志、张瑞敏、俞洪敏、马云;创业过程:史玉柱;微创业:几个小案例;互联网+时代的创业330创业者素质的差异性与共性创业素质培养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4章
管理伦理概述管理伦理与社会伦理;管理伦理与人际、个人心灵;企业外部的管理伦理;企业内部的管理伦理330管理伦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管理伦理的企业内外部统一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5章
实践中的管理伦理当前中国企业管理伦理的主要问题;管理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案例分析:腾讯-360之争;案例分析:华为、富
士康330管理伦理问题的主要成因伦理冲突的解决策略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6章
创业精神与管理伦理的前沿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业精神;创业精神的时代变迁;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管理伦理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管理
伦理220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精神传统文化应用于管理伦理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课外阅读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外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专题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20%课外作业自学能力与素质20%课程考勤主动性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戴国斌大纲审核人:关健

ERP原理与应用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12Z10
课程名称:ERP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ERP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金蝶K/3供应链管理案例教程;
2.金蝶K/3生产制造案例教程;
3.刘红军主编《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生产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各项具体工作。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ERP的原理、设计与应用的全部过程。深入地了解ERP的管理思想与信息化解决方案,掌握ERP各主流模块的业务处理与信息化的实现原理。掌握ERP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贯彻ERP管理思想及如何实施与应用ERP集成信息系统。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ERP基本模块的操作。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和核心业务流程,通过体会ERP软件系统运作的过程,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掌握ERP项目实施的关键决策因素和组织实施方法。
能力:培养掌握技术又擅长管理的ERP应用人才,通过在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能够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生产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效益。
素质:培养学生采购、销售、生产、库存、财务等子系统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ERP实践中,总会遇到失败的情景,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不怕失败,遇难而上的不畏挫折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ERP理论概述ERP的构成原理,ERP的实施过程和实施基本原理,不同厂商ERP系统的特点,以及实施ERP的注意事项。880ERP的计算原理、ERP的实施ERP的计算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包括实际企业使用ERP的视频,ERP应用的全过程。第2章
生产系统初始化如何进行生产系统的初始化,初始化的注意
事项624系统参数的设置个别参数不好设置以实例进行多媒体理论教学,指导学生上机生产系统初始化。第3章BOM表:如何画BOM图,如何将BOM图转化成ERP的BOM表,BOM结构422画BOM图,做BOM表画
BOM图以实例进行多媒体理论教学,指导学生课堂做BOM表。第4章
主生产计划(MPS)通过参数设置进行MPS计算202如何进行MPS计算如何进行MPS计算以实例进行多媒体理论教学,指导学生上机计算MPS。第5章
物料需求计划(MRP)MRP计算的基本原理,参数的设置方法,MRP的计算过程422MRP计算的基本原理与计算过程MRP计算的基本原理以实例进行多媒体理论教学,指导学生上机实践MRP计算,理解其原理。第6章
车间管理生产领料、出产计划、生产任务管理、在制品管理、产品入库624生产任务管理在制品管理以实例进行多媒体理论教学,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生产过程。第7章
供应链系统初始化如何进行供应链系统的初始化,初始化的注意事项624供应链系统的初始化供应链系统的初始化以实例进行多媒体理论教学,指导学生上机对供应链系统进行初始化。第8章
采购管理采购申请、采购订单、收货通知、外购入库、采购发票422外购入库采购质量管理以实例进行多媒体理论教学,指导学生上机进行采购实践。第9章
销售管理销售资料管理、销售业务管理、销售发票管理和销售报表管理422销售业务管理销售业务管理以实例进行多媒体理论教学,指导学生上机进行销售过程实践。第10章
库存管理库存资料管理、仓库业务管理和仓库报表管理422仓库业务管理仓库业务管理以实例进行多媒体理论教学,指导学生上机进行库存管理实践。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本身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课程。由于时间有限,实践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熟悉ERP中的生产管理和物流管理操作流程,掌握ERP上机实践的关键内容、如系统的初始化、BOM表的设计等。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生产系统初始化生产系统参数的初始化设置4掌握生产系统参数设置的方法,理解参数设置的原理。BOM表构建绘制BOM,并在系统中以实例呈现出来一个完整的BOM表2掌握BOM结构,知道如何画BOM图,如何将BOM图转化成ERP的BOM表。主生产计划(MPS)MPS计算2掌握MPS计算的原理,学习MPS参数的设置,掌握正确的MPS计算流程。物料需求计划(MRP)MRP计算2掌握MRP计算的基本原理,参数的设置方法,熟悉MRP的计算过程车间管理生产领料、出产计划、生产任务管理、在制品管理、产品入库4掌握车间生产的基本流程,熟悉多种情况下的车间管理模式。供应链系统初
始化进行供应链系统的初始化设置4掌握供应链系统参数设置的方法,理解参数设置的原理和注意事项。采购管理采购申请、采购订单、收货通知、外购入库、采购发票2掌握采购管理的基本流程,熟悉采购管理的基本要素和数据关系。销售管理销售资料管理、销售业务管理、销售发票管理和销售报表管理2掌握销售管理的基本流程,熟悉销售管理的基本要素和数据关系。库存管理库存资料管理、仓库业务管理和仓库报表管理2掌握库存管理的基本流程,熟悉库存管理的基本要素和数据关系。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前导学、上机实践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实践报告、讨论、课内互动,实践操作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期末考试点3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上机实践实践报告(实践过程考核)10%生产和物流系统操作按照案例完成实践操作(实践结果考核)3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30%七、大纲主撰人:许民利大纲审核人:关健

企业战略管理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13Z10
课程名称:企业战略管理A/ Strategic Management A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金融学、市场营销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蓝海林主编. 企业战略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
2.汤普森主编.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在企业中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本课程拟通过课堂教授、案例讨论与企业实地考察等形式,结合现实的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的原则、方法以及战略实施等理论知识,能够从外部环境中识别、发现战略机会,内部环境中找到或培育符合机会需要的资源和能力,从而为企业未来发展制定目标、战略定位以及具体行动方案。并能够根据不同组织形态设计契合于该战略的实施环境。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系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企业战略管理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1)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企业战略管理事项,撰写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和分析报告;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用内外部环境综合评价企业所处的环境,制定系统全面的战略方案;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掌握从整体全局上把握战略分析方法,形成战略框架下的逻辑思维和国际意识的竞争观,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决策能力、规划能力、执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沟通及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培养领导才能;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水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精通办公软件及管理统计软件。
素质:具备企业战略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分析企业作为整体的功能与责任、所面临的机会与风险,重点讨论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跨越如营销、技术、组织、财务等职能领域的综合性决策问题,每个层次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控制行为进行管理。并具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战略管理导论战略管理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中国企业现实的管理问题440理解中国现实的战略环境特点发现现实的战略环境问题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2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一般环境分析;市场与行业环境分析;竞争环境分析;660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外部环境分析工具能够运用评价工具对所分析内容进行综合评判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3章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与过程;企业历史与现行战略分析;资源分析;能力分析;核心能力;SWOT模型分析660理解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之间的构成和关系核心能力概念较为抽象,价值链模型应用可以延伸扩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4章
战略意图、宗旨和
目标制定战略的目的、意义、基本原则等440理解战略意图、宗旨与目标之间关系要把社会责任与该部分内容结合进行讲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5章
经营级战略经营级战略的性质和特点;基本定位战略;独特性定位战略;动态竞争战略880不同经营级战略内容和使用范围让学生理解其多样性和多变性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6章
公司级战略公司级战略的性质和特点;行业组合战略;公司级战略决策:组合管理;多元化战略的实施880不同类型多元化战略的适用范围、风险以及实施技巧公司级战略的内部基本逻辑和制定范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7章
战略推动方式与国
际化国际化形式;战略推进的方式;国际化战略440战略推动方式的要点和推进层次与国际化相结合从操作层面,而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理解这一概念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8章
战略实施与
评估战略的实际应用;战略评估体系;战略评估的意义440对战略实施过程的理解和把握;对战略评估体系的掌握战略评估在实际中的应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9章
企业战略规划编制编制战略规划的基本原则、标准框架;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440熟练掌握企业战略规划编制的原则和流程学会做企业战略规划编制的基本工作企业实地调研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外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专题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20%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20%课程考勤主动性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关健大纲审核人:关健

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14Z10
课程名称: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
适应专业:工商及行政管理类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王水嫩主编.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美)迈克尔•茨威尔主编.黄申英等译. 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3.石伟主主编. 组织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张德吴剑平主编. 企业文化与CI策划.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该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属于工商管理类的一门选修课。其目的和意义是:培养学生从二十世纪以来世界管理学科发展的宏观背景(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系统管理和权变管理—企业文化)和理论高度,深刻认识企业文化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强大要素的巨大作用和建设当代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案例讨论和调研实践,让学生全面掌握《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中的基本概念、原则范畴和理论体系,初步具有熟练运用相应理论、工具和方法对具体企业或组织进行文化诊断、评价的能力;懂得构建或优化一个企业或组织文化的基本流程与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管理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最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初步认识掌握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的基本原理、概念内涵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巨大价值;懂得深刻分析某种文化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技巧;理解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7S理论、四层次结构理论、五要素理论及跨文化理论等理论精髓,并能较好地运用于对具体企业或组织的文化诊断、优化及建构实践之中;了解中、美、日、欧的企业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的异同,掌握跨文化管理及巨型企业集团的文化管控技巧。
能力: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中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化识别能力;能准确地诊断、评判某个具体企业或组织文化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初步的优化对策与建议;能结合新创企业或组织的特点、性质,提出其文化建构的初步方案。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入理解企业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沟通及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
素质:通过课程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在今后管理实践中的文化素养:深深懂得企业管理的更高层次是文化管理,是人心的管理。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及国际眼光,具有理解、认可、包容不同文化的广阔胸怀。让学生成为既具备一定企业“硬管理”知识和技能修养,又具有较强的心智管理能力;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学生分析沟通交流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文化的内涵、起源;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三者之间的异同比较220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三个概念的理解文化抽象性的具体把握PPT及视频演示第2章
企业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发展的意义220对历史脉络的讲授企业文化类型的划分PPT及视频演示第3章
企业物质文化及其建设企业物质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概念;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途径和
方法220物质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区别参观访问
企业第4章
企业行为文化及其养成企业行为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概念;企业行为文化的培养环境220行为文化的内涵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异同学生汇报小组研究军队文化的成果第5章
企业制度文化及其构建企业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概念;企业制度文化的构建原则440制度文化的三个维度制度与制度文化的关系PPT及视频演示第6章
企业精神文化及其淬炼企业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相关概念和深层内涵;企业精神文化淬炼的架构体系440精神文化的内涵精神文化体系的建构学生小组调研大公司的精神文化
体系第7章
企业文化与CIS战略企业文化与CIS战略的
关系440企业文化传播手段CIS的具体做法案例研讨第8章
企业文化与广告及营销企业文化与广告及营销三者之间的内在
联系220企业文化、广告及营销三者的功用企业文化、广告及营销三者的内在联系PPT及视频演示第9章
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220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
关系成功企业家讲座第10章
企业文化的测量与评价企业文化的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440企业文化测量的方法企业文化测量的量表
设计PPT及视频演示第11章
企业文化的调适与优化企业文化调适的时机选择;企业文化优化的方法220调适与优化的时机调适与优化的方法典型案例
研讨第12章
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企业文化变革的基本内容和内涵;企业文化变革和发展的影响因素220企业文化的变革内容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PPT及视频演示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根据该课的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考核内容及成绩评定方式采取宣讲、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回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逻辑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市场调研和活动能力与素质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纪律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深化和运用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李宁琪大纲审核人:关健

创业案例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15Z10
课程名称:创业案例分析/ Entrepreneurship Case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张玉利. 创业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2.自编教材。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学习生动的创业案例,了解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以及创业活动本身的独特性,了解创业过程中经常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发展障碍。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系统理解和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培育学生积极进取和创新的意识,强化创业精神,培养和锻炼机会识别、创新、团队建设、资源整合等创业技能,引导学生用创业的思维和行为准则开展工作,强化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案例讲解和模拟操练课外,感受创业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创业领域的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学生通过案例讨论进一步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创业活动规律的认识,强化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技能;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创业过程中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提供信息支持和风险规避;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素质:具备创业专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们的创业激情,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创业
概论创业的概念、要素、过程等220创业本质、创业要素、创业过程、创业思维创业认知课堂讲授第2章
创业
机会创业的基本要素;创业机会的识别220创业机会识别、
评价评价方法案例分析第3章
创业
团队创业团队存在的意义;创业团队的构成、创建、维系220创业团队构成、组建、激励团队管理角色扮演第4章
商业
模式商业模式的概念;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商业模式的设计、创新440商业模式构成、类型、设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地调研第5章
创业
计划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原则;标准的创业计划书模板440创业计划编制、创业行动路线图编制方法沙盘模拟第6章
资源
整合资源的类型;资源整合的方法、意义、效果评价220资源整合的类型、方式、效果评价整合技能角色扮演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采用笔试、案例讨论、作业等多种形进行,具体考核内容及考核成绩比例如表: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论文或答辩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50%由任课老师评定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调查报告等课程知识运用能力30%平时成绩1,由任课老师评定考勤、作业等课程学习参与与态度20%平时成绩2,由任课老师评定七、大纲主撰人:王昶大纲审核人:关健

绩效与薪酬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16Z10
课程名称:绩效与薪酬∕Performance & Compensatio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公司绩效测评.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正堂,刘宁主编.薪酬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Raymond A.No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ifth Edition).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奚玉芹金永红主编. 企业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5.托马斯?B?威尔逊主编,张敏,宋黎明等译.薪酬——以薪酬战略撬动企业变革 (第1版)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6.[美]约翰.伯纳丁,彭纪生主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应用为目标,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本课程从系统的视角展现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全过程,即从基础的工作分析到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福利管理、人工成本管理等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内核,熟悉企业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全过程,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解决现代管理中如何提高员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人力资源整体竞争优势的有关问题,从而在操作中锻炼和培养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注重实践性和仿真性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性、操作性和技术性强的特点;在掌握管理学、劳动经济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知识基础上,深入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采用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系统的掌握绩效与薪酬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绩效与薪酬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熟练掌握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诊断企业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从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具备职位分析和绩效考核管理能力、薪酬与福利管理能力,准确地陈述和处理绩效与薪酬管理的相关事项,撰写绩效与薪酬的工作和分析报告;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绩效与薪酬管理过程中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提供信息支持和风险规避;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素质:具备绩效与薪酬管理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公正、诚信、坚定勇敢的意志力,对人性有正确、全面的了解以及广博的知识,具有亲和力和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工作分析与
评价工作状况的分析和评价标准、原理;工作分析与评价的意义;编制工作说明书和评价表220工作说明书和任职说明书的编写工作说明书和任职说明书的编写教学思路:通过课堂讲授与教师实际参与的企业案例介绍和培训工作说明书和任职说明书的编写;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一般归纳和重点解析相结合。第2章
绩效与绩效
考核绩效和薪酬的基本内容;绩效和薪酬的基考核标准的设计;绩效和薪酬考核的意义220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的设计、绩效的控制与改进 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的设计、绩效的控制与改进教学思路:通过典型案例讲授说明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的设计原则、绩效的控制与改进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讨论分析。第3章
绩效
管理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绩效管理的方法;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330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教学思路:通过课堂讲授与企业实地调研,分析诊断其绩效与薪酬管理,并进行优化设计;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学时课程讲授;2学时企业绩效诊断与设计报告分析。第4章
薪酬
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内容;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意义;薪酬管理体系的
构建330构造战略导向型的薪酬管理体系构造战略导向型的薪酬管理体系教学思路: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一般归纳和重点解析相结合。第5章
薪酬体系设计常见薪酬体系的构成;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
原则330常见的薪酬模式、薪酬设计常见的薪酬模式、薪酬设计教学思路:通过课堂讲授与企业实地调研,分析诊断其绩效与薪酬管理,并进行优化设计;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学时课程讲授;2学时企业薪酬体系诊断报告与设计分析。第6章
员工福利管理员工福利的构成;员工福利管理
办法220员工福利的规划与管理员工福利的规划与管理课堂讲授第7章
人工成本管理人工成本的计算方法;人工成本管理的常见
方法110人工成本的有效管理掌握人工成本管理的常用方法课堂讲授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企业调研、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课堂考勤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生是否按时到课10%课堂讨论考察学生是否认真积极参与课堂研讨,贡献观点,相互启迪,是否具有HR经理的分析能力,沟通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企业调研
分析诊断所调研企业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测评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20%分组进行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彭文辉大纲审核人:关健

人才测评与职业生涯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117Z10
课程名称:人才测评与职业生涯管理/Employee Assessment and Career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赵曙明.人才测评——理论、方法、工具、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
2.(美)格林豪斯 等著,王伟译. 职业生涯管理(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主要围绕人才测评与职业生涯管理这一主线,在人才测评理论的基础上,讲述人才测评指标标准的建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方法的选择,以及将测评结果应用于人才招聘与挑选、胜任素质、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实践;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各类人才特点与职业的匹配度,从而指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结合战略进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本课程旨在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关于人才测评与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知识,培养与提升学生该领域实践操作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组织有效挑选人才和应对职业生涯管理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系统掌握人才测评与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商业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人才测评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学会利用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各种类型人力资源的职业适应性进行预测和判断;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进行职业规划与职业生涯管理,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素质要求
具备人才测评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素质,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人才测评概述:人才测评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体系构成220人才测评的核心概念及人才测评的体系构成人才测评的发展历史 课堂讲授第2章常用人才测评类型和工具:个性测试;能力测试;职业适应度测试660MBTI测试与兰卡德测试的比较不同工具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分析 课堂讲授及讨论,课外实践测试;小组总结点评第3章测试结果的职业匹配分析:结合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220测试结果分析测试结果与职业匹配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4章职业生涯理论概述220相关概念:职业生涯;职业发展路径;职业发展阶段职业发展阶段的对策课堂讲授第5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220施恩的职业锚理论;个人职业规划的影响因素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课堂讲授、实践第6章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策略220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与策略不同类别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课堂讲授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案例讨论和分析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团队合作,知识点的运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陈明淑大纲审核人:关健

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118Z10
课程名称: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颜爱民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第三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颜爱民主编.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3.颜爱民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二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颜爱民主编.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诊断与优化——全真案例解析.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5.颜爱民主编.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典型案例解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6.颜爱民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从中国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制度特征等维度,分为《导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渊源、特征和发展脉络》、《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及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及应用》、《中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和对策》、《中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和对策》、《团队建设与团队驾驭》等六部分。课程在对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把握的高度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前沿动态和趋势、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与趋势、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以及如何提升团队效能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性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和对策。
该课程注重本土性,从中国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制度特征等维度,阐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性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融合了颜爱民教授多年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项目经验和十余项基金项目成果的体悟,既具有理论高度,又体现了实务操作性;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授与研讨、案例分析等相结合。这对提高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操性及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知识:系统掌握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能够将不同经济和文化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进行比较,能够分析中国经济和文化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质,掌握中国转型经济和文化情境下,不同性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规律并熟练应用于管理实践之中,掌握团队建设的相关原理。
能力:(1)专业能力:熟练掌握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事项,撰写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工作和分析报告;熟练掌握和应用团队沟通、协调和统御技术,并能有效应用于管理实践中。(2)综合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沟通及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培养领导才能。
素质: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渊源和发展脉络人力资源的发展历史220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和发展管理的情境差异和影响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2章
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逻辑和主要特征中国背景下人力资源的研究逻辑关系及其六个
特征220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逻辑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艺术性特征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第3章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经济的特质;计划经济主要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从计划——市场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转型经济下,“双轨制”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对策220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情境特征;该经济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规律及应用中国特定经济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4章
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剖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人力资源基本特征基础上,解析了中国“发展转型”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问题220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情境特征;该经济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规律及应用中国特定经济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5章
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理经济状况、文化、组织文化和管理的作用关系;文化通过模因、价值认同对人思维和行为的作用机理;“寡妇现象”和“80后、90后现象”的文化作用机理440文化对人行为的影响功能;该文化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特殊规律文化对人行为的影响功能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6章
“仁”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功能 “仁”的文化基因归于“天人合一”思想; “仁”的基本内涵;中国古代“仁”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分析“仁”的应用前景220“仁”的文化基因分析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理特定文化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7章
“义、利”平衡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义”、“利”内涵;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赋予“义”、“利”思想的现代解析;通过实例解析了“义”、“利”思想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要点220“义、利”的内涵及现代解析“义”、“利”平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8章
从“无为而治”到“无
不治” “无为而治”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蕴; “无为而治”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中的应用问题440“无为而治”的内涵及现代解析“无为而治”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9章
成长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瓶颈”
突破成长型企业特征;人力资源主要瓶颈因素;主要制约企业成长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企业家观念转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换等难点问题660成长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瓶颈及突破成长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境特征;该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征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地学习交流第10章
如何提升团队凝聚力团队凝聚力的内涵、主要影响因子;影响因子作用机理和应用方法;从5个方面解析核心领导者提升自我素养,进而达到提升团队凝聚力的操作方法。220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分析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的案例解析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11章
核心团队统御之道构建良好信任基础、提升认知能力、设置有效冲突削减机制等团队建设基本思想和操作方法;从六个方面解析领导者统御高层管理团队的方法220如何统御核心团队运用案例解析核心团队统御之道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12章
治心——人力资源管理之总枢“心”对人思维、行为的作用机理; “心”的内涵; “治心”的应用;“治心”的作用方法220禅宗“心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禅宗“心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理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案例讨论、发言、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平时作业、案例讨论、课内互动和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试点4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发言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案例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主动性、自制力和团队素质10%平时作业文献阅读、自学能力与素质30%三次作业,各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40%七、大纲主撰人:颜爱民大纲审核人:关健

企业竞争模拟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19Z11
课程名称:企业竞争模拟/Simulation of Corporation Competitio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2周/2
先修课程:管理学,企业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夏远强等主编.企业管理ERP沙盘模拟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2.刘洪玉等主编.企业经营模拟原理及ERP沙盘实训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企业竞争模拟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类专业课程。通过构建模拟生产型制造企业的竞争环境,借助实物沙盘、单据表格、ERP软件等工具,将学生置身于企业的虚拟环境之中,模拟企业的主要运作以及企业间的竞争过程。
本课程通过组建并模拟经营企业,旨在让学员了解、认识企业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亲自体会并模拟企业的团队建设、经营管理、经营决策、营销策略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协作等等,使学员在模拟经营过程中学习、应用专业知识,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锻炼和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全面、灵活地运用工商管理类各学科专业知识,快速调查、分析沙盘推演的市场环境;
能力:(1)尽快熟悉并掌握经营规则,通过经营企业达到了解企业运作的主要业务与基本流程。(2)合作能力与系统思考的能力。通过模拟企业经营活动,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里,面对多个竞争对手,与团队成员精诚合作,正确制定企业的决策,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素质:培养学生严谨的专业素质,且在实际沙盘推演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制观念、公民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部分沙盘演练规则熟悉了解沙盘推演规则33学时0模拟企业的初始状态及经营规则经营规则讲授;组建团队第二部分
起始年
运营教师带领运行起始年101学时熟悉经营的流程与步骤,进一步理解与熟悉运营规则运营流程;按规操作实物沙盘演练;各岗位各司其职第三部分
第一轮自主经营各团队竞单、生产、投资、
交货等4天04天按流程分季度进行每一季度的运营年度财务报表实物沙盘演练第四部分
第二轮自主经营重新回到起始年,开始新一轮的各团队竞单、生产、投资、交货等5天05天按流程分季度进行每一季度的运营年度财务报表实物沙盘演练第五部分
总结与
点评各团队CEO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总结;教师点评半天半天0各轮次、年度经营的战略部署;市场、生产、研发等之间的关联性市场、生产、研发等之间的关联性各小组CEO发言总结,教师点评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全课程实物沙盘演练,具体要求见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在整个企业经营模拟结束后,按照多项指标加权平均会有小组经营业绩排名。具体综合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点名20缺课四分之一本门课无成绩参与性与团队合作团队气氛;职责履行情况;合规经营情况30小组经营业绩按经营业绩排序30总结报告报告20综合成绩按照等级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以及不合格五等。
七、大纲主撰人:任胜钢大纲审核人:关健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26Z11
课程名称:工商管理专业实习/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4周/4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李自如、关健,现代企业管理学(第二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2、中南大学关于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纪律、实习安全、实习保密等规定
3、商学院关于自主实习文件规定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是一个全面性的接触实践的教学过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参观、模拟、实践,每个学生都要经过各主要管理科室和主要生产车间的实习,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不懂就问,勤学好问,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是为了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使其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专业实习,达到以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及基本理论的理解,熟悉和掌握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则。
2.能力要求:(1)使学生深入企业,接触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实践,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把握现代企业管理。(2)使学生将所学同实际所用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以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要求: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坚持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依法办事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部分
入厂教育及安全
教育了解实习企业的情况和企业的安全要求;1天4学时半天企业的现状和安全要求企业机构和管理模式,强化安全意识请企业领导和各级安全员作报告,进行安全知识考试。第二部分
企业参观实习企业全厂参观。1天1天了解实习企业的主流程和相关的辅助机构。对实习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的初步认识企业负责人员带领现场参观。第三部分
各岗位
实习各职能管理岗位实习17天17天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岗位说明书、工作内容岗位说明书及实际分工与流程各职能岗位顶岗实习,自主获取相关信息第四部分
企业总结报告结合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半天半天实习期间的成绩与收获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和分析问题指导老师主持,企业负责人员参与、学生总结与讨论。第五部分
答辩根据提交的实习报告进行答辩。半天半天将所见和所闻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分析讲解。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由指导老师组织答辩小组进行答辩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全体现场参观与分岗位顶岗实习,亲历具体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记录每天的实习内容,将书本和课堂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参与讨论与答辩,将所得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书面报告并进行答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包括:生产实际与理论的结合、个人与实习企业员工的交流、与组内同学的相处与交流,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对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考核的重点:现场学习过程、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认知和表达的能力。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实习日记认识、分析和交流能力10 工作纪律基本素质和主动性30业务能力分析与交流能力10实习报告认知与分析归纳能力30答辩表达和交流能力20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计。
七、大纲主撰人:陈明淑大纲审核人:关健


生产运作管理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21Z10
课程名称:生产运作管理B/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B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陈荣秋等主编. 生产运作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2.程国平等主编. 生产运作管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生产运作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职能,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传统的生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本课程最新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具备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现代生产运作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生产过程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理解生产系统的概念及其绩效评价;深刻理解各种最新生产运作管理思想,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6西格玛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及质量体系认证、ERP等;了解生产与服务管理中的决策问题;掌握物流、供应链运作的基本思想。
能力:(1)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生产运作管理事项,撰写生产运作管理工作和分析报告;熟悉现代管理理论,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了解生产与服务现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生产运作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创新生产运作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生产运作经营管理能力等。
素质:具备生产运作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念、发展历史、未来发展趋势。440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未来发展趋势生产运作的发展趋势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企业参观后进行讨论第2章
生产与运作
战略企业战略与运作战略的关系、运作战略的体系构成。220运作战略体系如何设计运作战略案例教学,讨论巨人集团失败的案例和海尔的案例第3章
预测分析方法常用的预测
方法220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的应用案例教学:某企业常用的预测方法第4章
产品与服务
设计产品与服务的设计思想、工具和过程220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工具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工具案例教学:华为产品的设计流程第5章
生产系统选址选址的影响因素,选址的
方法220选址的方法生产系统的选址案例教学:某物流中心选址第6章
生产系统布局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生产布局的方法220生产布局的方法生产布局的方法案例教学/视频教学:超市的内部布置,办公室的布置第7章
质量管理质量思想、质量认证、质量管理工具220质量思想和质量管理工具质量管理工具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海尔的质量控制第8章
生产能力计划常用方法和
思想220生产能力计划方法生产能力计划方法的实际应用案例教学:机械厂生产能力计划第9章
生产总体计划如何编制年度计划、常用方法和思想220年度计划方法生产总计划的编制案例教学:某机械厂年度计划的编制第10章
作业计划与现场管理思想、作业计划工具与方法220作业计划方法作业计划方法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某银行的排班,多设备作业排序第11章
项目计划管理管理思想、管理原理、计划工具与方法220项目计划工具与方法项目计划方法案例教学:某工程项目的计划优化第12章
库存管理思想、采购原理、常用库存管理模式220采购原理、常用库存管理模式库存管理模式案例教学:某快销品的库存优化、某汽车厂的VMI管理第13章
MRP,MRPⅡ与ERP基本思想、实施原理与基本原则220基本思想、实施原理实施原理案例教学:SAP、ORACLE与国内厂商的优缺点、某公司的ERP实施过程第14章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基本思想、发展历史、未来发展趋势、基本原理220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发展脉络案例教学/视频教学:某物流中心的拣货过程、联泰公司的供应链城第15章
精细生产系统发展历史、基本思想与原理、精细生产体系220基本思想和精细生产体系精细生产体系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三一公司与华晨汽车的精细管理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许民利大纲审核人:关健

企业战略管理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22Z10
课程名称:企业战略管理B/ Strategic Management B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蓝海林主编. 企业战略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
2.汤普森主编.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在企业中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本课程拟通过课堂教授、案例讨论与企业实地考察等形式,结合现实的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的原则、方法以及战略实施等理论知识,能够从外部环境中识别、发现战略机会,内部环境中找到或培育符合机会需要的资源和能力,从而为企业未来发展制定目标、战略定位以及具体行动方案。并能够根据不同组织形态设计契合于该战略的实施环境。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系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企业战略管理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决策能力、规划能力、执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沟通及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水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精通办公软件及管理统计软件。
素质:具备企业战略管理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并具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战略管理导论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4 40了解战略管理发展历程和相关
概念深入理解战略管理相关概念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2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基本内容;企业外部分析的基本方法440熟知各种外部环境分析工具针对各种外部环境能够应用相应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3章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的资源、能力等内容;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方法440掌握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之间的构成和关系核心能力概念的理解与SWOT分析方法的应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4章战略意图、宗旨和
目标企业制定战略管理的目的、宗旨440理解战略意图、宗旨与目标的重要性理解战略意图、宗旨与目标之间关系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5章经营级战略经营级战略的性质和特点;基本定位战略;独特性定位战略;动态竞争战略660不同经营级战略内容和实际应用理解经营级战略的差异性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6章公司级战略公司级战略的性质和特点;行业组合战略;公司级战略决策:组合管理;多元化战略的实施660实施不同类型多元化战略的时机、速度与方式公司级战略的制定依据与实施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7章战略推动方
式与国际化国际形势;成功的战略推进案例;战略推进的基本流程440理解国际化战略的机会与风险国际化战略的
选择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外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专题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20%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20%课程考勤主动性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关健大纲审核人:关健

人力资源管理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23Z10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B/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颜爱民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第三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颜爱民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二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颜爱民主编.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诊断与优化——全真案例解析.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4.颜爱民主编.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典型案例解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5.颜爱民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理解中国情境人力资源管理特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的各模块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作分析、绩效评估、薪酬设计、激励模式、战略规划能力,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测操作技术。使学生具备独立解决现代企事业和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专业能力,并能创造性地处理中国不同组织(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知识: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人力资源管理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1)专业能力: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事项,撰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分析报告;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创造性地处理中国不同组织(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问题。(2)综合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沟通及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信息获取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培养领导才能。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水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精通办公软件及管理统计软件。
素质:(1)专业素质: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2)身心素质:学生需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调控能力,正确认识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和社会人际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特征及发展趋势220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渊源,定义,特征及趋势等;了解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掌握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2章
人力资源相关经济
理论劳动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220人力资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人力资本定价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第3章
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内容220主要人性理论,能力及心理契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团队和谐与效能建设能人管理及高绩效团队建设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阶段性作业和测试(不同组织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第4章
文化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征;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220文化的内涵、主要特征及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主要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义,转型经济背景特征分析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阶段性作业与测试(查阅期刊文献,论述中国文化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第5章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完善220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框架;人力资源规划的因素分析以及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主要方法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方法及应用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6章
工作
分析工作分析的概念;工作分析的内容;工作分析的步骤与方法;工作说明书;工作设计;工作
评价220工作分析的步骤与常用方法;工作说明书的内容、结构及制作方法;工作设计的主要方法;工作评价的流程与方法工作评价技术与方法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7章
员工
招聘员工招聘概述;招聘渠道与方法;人员测评与选拔;人员录用与招聘评估660员工招聘的主要操作环节:员工招聘计划的制定与招聘评估;人员选拔录用程序和方法招聘测试方法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以及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招聘案例实践及研讨第8章
绩效
管理绩效管理概述;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的新
发展440绩效管理评价的内涵、定义与过程;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系统绩效评价方法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9章
薪酬薪酬的基本概念;薪酬的作用;薪酬体系;薪酬设计440战略性薪酬体系构建;岗位薪酬设计;可变薪酬设计岗位薪酬设计方法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10章
开发与培训开发与培训的定义;开发与培训的原则;开发与培训的具体实施;开发与培训的方法220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技术和方法;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评估方法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11章
激励激励的理论;激励体系;激励
方法220代表性激励理论;激励体系的构成和设计;股权激励方法激励方案设计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第12章
劳动
关系劳动关系的概念、性质与特征;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争议处理常用的方法220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争议处理常用的方法中国劳动关系特征及劳动争议的处理教学手段:讲授、PPT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堂提问发言、案例研讨阶段性作业与测试(研究新形势下劳资关系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案例讨论、发言、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平时作业、案例讨论、课内互动和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试点4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发言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案例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主动性、自制力和团队素质10%平时作业文献阅读、自学能力与素质30%三次作业,各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40%七、大纲主撰人:颜爱民大纲审核人:关健


组织行为学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124Z10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B/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会计学等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斯蒂芬.罗宾斯等主编. 组织行为学(第14版).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Stephen.Robbins主编.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fourteenth editio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目的是:一,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三个层面,系统地研究组织内的行为规律,为学生建立“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理念,构建改善组织运行效果的知识体系;二,通过解析《组织行为学》中的“经典研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鉴赏力”,培养学生研究选题、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的能力;最后,期望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对科学研究真正感兴趣的、以学术为生的本科生。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知识:系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掌握研究的四种基本方法,研究评价的三个指标,以及评价组织有效性的六类指标;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组织行为学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1)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组织行为学事项,撰写组织行为学工作和分析报告;通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创造意识。(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专业知识拓展能力、组织行为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组织改革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素质:具备组织行为学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
部分基本理论第1章
导论组织行为学内涵;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220测度组织有效性的6个指标基于概率的评价标准 教师主讲第2章
组织行为学中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类型;研究方法的特征2204种研究方法的利弊评价研究 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3章
态度与工作满意度态度;工作
满意度220态度的构成满意度的
测度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4章
情绪与心境情绪;心境;情绪与心境的应用220情感
劳动情商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5章
人格与价值观人格;价值观;人格、价值观与工作场所220大5模型价值观体系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6章
知觉与个体
决策知觉;影响个体决策的因素;在组织中进行决策220知觉内涵知觉与价值观的关系教师主讲第7章
群体与团队团队的概念;群体与团队的差异;团队的类型;团队的形成;建设高效
团队220构架高效
团队团队形成
过程案例讨论第8章
冲突与谈判冲突的定义与类型;冲突的起因;冲突与谈判220冲突的起因解决方案的选择前提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9章
组织
文化组织文化的定义、结构、功能;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的形成;组织文化的建设220文化的功能文化的抽象总结学生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二
部分经典研究解析研究1使人愉快的控制力220实验
设计变量的测度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研究2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220灵感来源之一量表的开发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研究3期望导致结果220现场
实验解释力之一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研究4个人与集体220量表
开发因素
分析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研究5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220灵感来源
之二因变量的
选择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研究6生活变化与应激220量表的开发解释力之二课前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第三
部分课程总结220理论的内在逻辑研究的本质及构成互动归纳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到课率, 提问的数量与质量课程参与度40%要求写课程总结报告,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课程理解度30%检查研究设计的新颖性、科学性知识能力转换度30%七、大纲主撰人:沈超红大纲审核人:关健

创业计划训练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125Z11
课程名称:创业计划训练/Business Plan Simulatio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2周/2
先修课程:管理学,企业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大学生创业教程——理论与实践(第一版)/刘平编著/2009-08-01/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创新创业实训教程(第一版)/奚国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3-0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顺应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增加同学们的创业意识,尽早掌握相关知识经验完善创业思维,培养团队精神,以模拟实战,团队活动等方式来生动诠释和考查学生所应具备的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鼓励大学生通过对社会及市场的观察,结合自身特点,策划制定有一定实际价值的创业方案(展示方式不限),并进行实践创业模拟。在创业设计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主动精神、商业精神以及市场经济思维。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集中实践,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3.知识要求: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分工合作,全面、灵活地运用工商管理类各学科专业知识。
4.能力要求:(1)快速调查、分析面临的市场环境,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2)把创业机会变成商业价值的能力,强化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促使其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3.素质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专业素质,且在创业设计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制观念、公民意识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部分创业环境分析创业环境及分类半天4学时各类环境的分析从环境中发现可能的创业选题讲授;讨论第二部分
组建创业团队如何获取创业机会2天2天团队构建的基本要求;分析创业机会团队成员搭配;创业选题确定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初步调研第三部分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与信息整理4天4天市场调研的实施调研信息有效整理和剥离实地调研、讨论、分析整理第四部分
编制商业计划书编制创业计划书3天3天商业计划书的构成要素创业财务预算;关键风险与问题分析团队讨论;撰写计划书第五部分
创业计划答辩各团队进行商业计划书的答辩;教师团队点评半天半天公司战略及创业营销、财务预算创业风险管理各小组CEO发言总结;教师团队点评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全课程集中实训,包括团队研讨、市场调研、营销与财务预算模拟等。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点名10缺课四分之一本门课无成绩参与性与团队合作团队气氛;职责履行情况;对团队的贡献度30商业计划书公司战略和营销策略、团队能力和经营管理、企业经济/财务状况、融资方案和回报、关键风险和问题分析50答辩逻辑严谨,思路清晰10七、大纲主撰人:陈明淑大纲审核人:关健

 


计算机程序设计(VC) 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01Z10
课程名称:计算机程序设计(VC)A/Computer Programming(VC) A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56/3.5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商学院各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谭浩强主编. C程序设计(第四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2.谭浩强主编. C程序设计(第四版)学习辅导.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何钦铭主编. 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4.韩莹主编. C语言实训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通过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语句结构及其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学会利用C语言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数据结构》等后续课程奠定程序设计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知识:掌握C语言中的各种数据类型、运算符、三种基本语句流程结构以及C语言自定义函数的编写,了解函数与程序的关系等专业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应用,运用Visual C++开发工具设计编写有效程序的能力。
3.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C语言概述422(1)C语言的发展及特点;
(2)C程序的上机步骤。C程序的结构特点和一般书写格式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2章算法220(1)算法的概念、特点;
(2)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N-S结构流程图。课堂讲授/多媒体第3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642(1)标识符、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基本数据类型中的整型、实型、字符型变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
(2)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3)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数据类型转换的方式。数据输入函数;
数据输出函数。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4章顺序程序设计422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的语法格式。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5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422(1)if语句、switch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2)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条件运算符和条件表达式。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6章循环控制844(1)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2)break语句与continu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循环控制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7章数组844(1)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2)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字符数组的定义和使用,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8章函数1064(1)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以及函数的返回值;
(2)函数调用的方式;
(3)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1)函数的嵌套调用、函数的递归调用、函数调用时的参数传递;
(2)数组作函数的参数、指针作函数的参数。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9章指针422(1)指针的概念;
(2)指针变量的定义和赋值。指针运算符、指针运算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10章结构体与
共用体422(1)结构体类型的概念和定义,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及结构体变量指针的定义;
(2)用typedef定义类型。成员运算符与结构体变量的引用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总复习220(1)全面梳理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课程答疑。课堂讲授/多媒体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每章内容除附有适当的思考习题外,还配备了基本的上机实验,采用Microsoft Visual C++(或其它C语言工具)作为开发工具。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 Microsoft 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下编辑、编译和运行C程序的基本操作方法。
2.常量和变量的使用,整形数据、实型数据和字符型数据的使用,数据输出函数和数据输入函数的使用;
3.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4.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字符数组的定义和使用,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
5.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和参数的传递,函数的嵌套调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使用;
6.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指针运算、数组指针变量的应用、字符串指针变量的应用;
7.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导学、讲授、课堂提问、实验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考勤、课内互动,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及笔试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理论课及实践课出勤率20口试结合测验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及实验内容测评20笔试期末考试60七、大纲主撰人:陈可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运筹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02Z10
课程名称: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管理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信管、电商、工商、财务、会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徐选华等. 运筹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2.陶谦坎. 运筹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
3.蔡海涛,徐选华. 运筹学典型例题与解法. 国防科大出版社,200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运筹学是一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学科,它担负着帮助学生掌握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面对实际背景综合运用知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在高层次决策人员应具备的决策能力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本课程将重点讲授原理、适当上机解题、个人研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等环节,使学生掌握若干类经济管理领域中常见的运筹学典型模型,了解使用这些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对于解决经济、管理领域中的问题和提高效益所起的作用;初步掌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运筹学模型的方法和技巧;具备运用计算机软件求解各类运筹学模型的能力和对求解结果进行简单分析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知识;常见经济管理问题的建模、优化求解、各种参数的经济意义及其应用;了解基本的运筹学模型及其优化等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结合实际应用,构建有效的运筹学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
3.专业素质
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筹学建模与优化求解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自我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面对实际背景综合运用知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决策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线性规划66线性规划问题建模和模型优化方法单纯形各种参数的经济意义重点讲授原理、软件求解演示、小组讨论相结合等第2章线性规划专题88线性规划灵敏度分析方法,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变动参数的经济意义,表上作业法过程重点讲授原理、软件求解、演示与分析等第3章整数规划642整数规划问题建模和模型优化方法与单纯形法的区别重点讲授原理、软件求解演示、上机实验等第4章动态规划66状态规划问题建模和模型优化方法模型基本要素理解及迭代过程重点讲授原理、软件求解演示等第5章网络规划66网络规划问题建模和模型优化方法各种参数的经济意义重点讲授原理、软件求解演示等第6章存贮论662库存系统控制模型及应用库存系统中参数的经济意义重点讲授原理、软件求解演示等第7章排队论64排队系统模型及应用排队系统中参数的经济意义重点讲授原理、软件求解演示、上机实验等第8章决策论44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模型及应用风险型决策模型及应用重点讲授原理、实例应用等合计48444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运筹学课程实验围绕决策问题建模、计算机软件求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心。使学生达到正确理解运筹学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求解技术、善于利用运筹学软件求解结果分析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经济意义目的。经过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局、由模拟到实际的训练,使学生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地掌握运筹学,并成为合格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最后完成一个大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导学、讲授、讨论、上机实验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上机实验、讨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主动性和团队素质课程考勤20%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课内互动和抢答20%上机实验上机实验10%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笔试期末考试50%总评100%七、大纲主撰人:徐选华、吴良刚、王坚强、何晓洁
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数据结构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03Z10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VC)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陈松乔主编. 算法与数据结构(C与C++描述).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严蔚敏主编.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邹恒明主编. 数据结构:炫动的0、1之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4.耿国华主编. 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5.张乃孝主编. 算法与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该门课程是专门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电子商务专业特色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这两个专业学生将来从业后从事MIS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门基础知识。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1.熟习各种基本数据结构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2.掌握各种基本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相应算法;
3.初步掌握算法分析的基本技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问题设计一个有效的算法;
4.初步具备结合专业要求,将数据结构知识应用于实际MIS系统程序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各种基本数据结构的定义、存储结构、相应的算法以及应用;了解基本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系等专业知识。
2.能力: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结合实际应用,设计有效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能力。
3.素质: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与分析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绪论(基本概念和术语、算法描述与
分析)220(1)数据结构的概念和术语;
(2)抽象数据类型描述(ADT)。算法描述与分析课堂讲授/多媒体第2章线性表及其
应用844(1)线性数据结构的特点;
(2)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顺序表;
(4)线性表的非顺序存储结构-线性链表。线性表的应用-一元多项式的加法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3章栈及其应用844栈的两种存储结构:顺序栈和链栈。栈的应用-表达式求值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4章队列及其应用220队列的两种存储结构:链队列和循环队列。队列的应用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5章树和二叉树1064(1)一般树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2)二叉树的定义,基本操作,存储结构及性质;
(3)二叉树的遍历;
(4)一般树的存储结构及遍历。
(1)二叉树的遍历;
(2)最优二叉树和哈夫曼编码。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6章图及其应用440(1)图的定义和术语;
(2)图的存储结构。
图的遍历课堂讲授/多媒体第7章查找642(1)顺序表的查找;
(2)有序表的查找
(3)索引顺序表的查找。
哈希表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8章内部排序642(1)排序的基本概念及术语;
(2)五类内部排序方法;
(3)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基数排序,归并排序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总复习220(1)全面梳理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课程答疑。课堂讲授/多媒体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每章内容除附有适当的思考习题外,还配备了基本的上机实验,采用Microsoft Visual C++ (或其它C语言工具)作为开发工具。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线性表及其应用实验:编程实现两种存储结构线性表的建立、逆置、遍历操作,以及两个一元多项式的加法运算;
2.栈及栈的应用实验:编程实现栈的建立,压栈、出栈操作,以及表达式求值;
3.二叉树的实验:实现二叉树的建立,前序、中序与后序遍历等;
4.查找实验:编程实现Hash表的创建及查找;
5.简单和复杂排序实验:实现冒泡、希尔和快速排序等排序方法的编程。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导学、讲授、课堂提问、实验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考勤、课内互动,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及笔试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理论课及实践课出勤率20口试结合测验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及实验内容测评20笔试期末考试60七、大纲主撰人:陈可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管理信息系统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04Z10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VC)、数据库应用基础、管理学原理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陈晓红等主编.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学科与课程,它以管理学原理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数学为计算工具。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及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知识和技能。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系统开发方法、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等几部分。重点在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内容。同时还应分析实际信息系统建设的案例,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建设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管理与维护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本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学习课程的主要内容: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系统开发方法、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等。重点在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内容。同时还应分析实际信息系统建设的案例,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专业能力
具有系统的思维,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熟悉信息系统的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全过程,掌握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当前信息开发的工具和平台。
3.专业素质
具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信息系统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1)信息基本概念
(2)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概念
(3)信息系统与管理
(4)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5)信息系统的结构及管理信息系统的
类别
(6)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22 信息的概念、分类、特性、层次、生命周期;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系统的概念、分类、特征;信息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课堂讲授/多媒体第2章技术基础
熟悉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相关技术。
(1)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3)数据通信技术
(4)数据库管理技术44 网络的拓扑排序;数据通信系统模型;数据结构与文件的组织类型; E—R图、范式的介绍 数据处理的发展阶段;数据的组织与层次;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课堂讲授/多媒体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常用开发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2)原型法
(3)其他开发方法44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过程、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和原型法的区别课堂讲授/多媒体第4章系统规划
掌握系统规划的作用、内容和方法。
(1)系统规划的任务与特点
(2)诺兰模型及对系统规划的指导作用
(3)企业系统规划法
(4)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目标转移法
(5)业务流程再造44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目标转移法的基本思想、过程、工具和优缺点;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和实施策略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目标转移法的区别课堂讲授/多媒体第5章系统分析
掌握系统分析的内容和工具;掌握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的相互转化。
(1)系统分析的内容和调查方法
(2)组织结构与功能调查
分析
(3)业务流程调查与分析
(3)数据、数据流程调查与分析
(4)业务处理调查与分析
(5)功能/数据分析
(6)新系统逻辑模型1111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处理逻辑。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数据字典的内容与编写;处理逻辑的描述工具。课堂讲授/多媒体第6章系统设计
掌握系统设计的内容和
工具。
(1)系统设计概述
(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代码设计
(4)数据库
设计
(5)输入输出设计
(6)处理流程设计
(7)系统设计报告的内容99模块结构图、程序框图;数据库存储设计代码的概念、功能与分类;输入、输出的格式设计。课堂讲授/多媒体第7章系统实施与管理
掌握系统实施的关键问题、熟悉系统测试的方法、了解系统转换的方式、掌握系统维护的内容、明确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
(1)系统实施概述
(2)系统测试
(3)系统转换
(4)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5)系统评价
44结构化系统实施的基本思想;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和转换方式;系统维护的内容。
系统测试的内容与方法;系统评价的内容。课堂讲授/多媒体第8章发展趋势与
前沿22课堂讲授/多媒体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测试容易混淆基本概念10作业测试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的方法及作图方法30期末考试课程的整体内容60七、大纲主撰人:罗新星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现代程序设计(JAVA)与应用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05Z10
课程名称:现代程序设计(JAVA)与应用/Modern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its Appl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英] 埃文斯(Benjamin J. Evans),[荷兰] 费尔堡(Martijn Verburg),吴海星译. Java程序员修炼之道/图灵程序设计丛书.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美] Bruce Eckel, 陈昊鹏译. Java编程思想.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美] Cay S. Horstmann,[美] Gary Cornell 著;陈昊鹏,王浩,姚建平译. Java核心技术(卷2):高级特性(原书第9版) [Core Java, Volume II--Advanced Features].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许令波. 深入分析Java Web技术内幕(修订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5. 李兴华. Java开发实战经典(名师讲坛).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Kurniawan, Budi. Java for the Web with Servlets, JSP, and Ejb: A Developer‘s Guide to J2ee Solutions. Sams Press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最新的计算机编程设计思想,并能初步运用Java技术和基本开发工具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
该课程培养学生用新一代程序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方式进行计算机编程,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共同发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掌握Java程序的基本语句、语法,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技能进行一般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2.专业能力
能较熟悉地使用Java程序语言编程、编译、调试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开发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应用程序。掌握网站建设能力、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能力,以及信息系统的运用与开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专业素质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做事方法与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并在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概述及简单的Java程序422Java开发环境搭建Java中的常量与变量的声明和使用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认识Java并了解其发展历史,了解Java语言的特点。安装并配置Java开发环境。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并运行。掌握Java程序的开发流程。理解Java程序的基本组成,掌握Java标识符的命名规则,使用Java定义变量与常量声明。第2章Java基础程序设计220Java基本数据类型判断、循环语句掌握Java中数据类型的划分方法和基本数据类型的使用方法。掌握数据类型的转换方式,掌握运算符、表达式的使用,掌握判断、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掌握break及continue关键字的作用,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第3章数组与方法220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的重载掌握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掌握数组的引用传递,掌握方法及方法的重载第4章面向对象862类的定义和使用继承的应用了解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掌握类与对象的关系、定义和使用,掌握封装性的使用,掌握构造方法的定义、重载。掌握继承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掌握方法覆写的实现,掌握对象多态性。第5章多线程220线程与进程的关系Java中线程的实现了解进程与线程的区别,掌握Java多线程的两种实现方式及区别。了解线程的状态变化和生命周期。第6章Java常用类库、IO与异常捕获和处理220常用类File类掌握StringBuffer类、日期类、System类、Arrays类、File类。掌握异常的捕获和处理方法。第7章图形界面220SwingAWT了解AWT与Swing的关系,掌握组件、容器与布局管理器的概念,了解JFrame等常见容器,了解事件处理作业及实现机制,了解文本框组件、密码框组件等,了解图形界面对象的布局。第8章Java数据库编程与JDBC422增、删、改、查基本操作JDBC连接Oracle数据库了解JDBC的概念,了解MySQL的基本操作以及SQL语法的基本操作,了解JDBC进行MySQL数据库的开发,了解增、删、改、查基本操作,区分Statement和PrepareStatement的使用,掌握JDBC连接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步骤第9章Java网络
编程220UDP与TCP的实现ServerSocket了解IP地址,了解如何使用URL定位网络资源,了解编码和解码的操作,了解ServerSocket类,了解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模式,了解UDP程序与TCP程序的实现区别第10章JavaBeans220JavaBeans的属性JavaBeans的持久化了解JavaBeans的属性,掌握JavaBeans的事件、持久化和用户化。第11章EJB220EJB的开发EJB的部署了解J2EE,了解EJB,了解EJB与JavaBeans的区别,掌握Session Bean的生命周期和Entity Bean的生命周期。第12章HTML220站点的创建站点的部署学习如何使用HTML来创建站点。了解HTML的基本元素,掌握HTML常用标签,掌握CSS,掌握HTML媒体,了解HTML5。第13章Javascript与正则表达式220Javascript正则表达式了解Javascript,掌握Javascript进行表单验证、创建cookies,等方面的应用。了解构成正则表达式模式的各个部件,以及这些部件的含义,学习如何使用它们。掌握正则表达式工具和使用方法,简单的正则表达式。第14章JSP220JSP的开发JSP的部署了解JSP的基本语法、脚本元素,了解JSP的内置对象。掌握request、response的使用方法,以及session对象和application对象的使用方法。第15章JSP自定义标签220扩展JSP标签了解JSP自定义标签的作用,掌握其开发方法。熟悉标签库文字taglib。学习在JSP中使用扩展标签的方法。第16章开发工具220Java应用的开发环境和工具了解Eclipse、myEclipse、Tomcat、
WebLogic、Websphere等的区别和使用。第17章MVC220MVC的实现了解开发模式,了解MVC模式了解其优缺点,熟悉常见框架,了解MVC的实现。第18章Struts+Hibernate的项目实战422Struts 2、Spring和Hibernate的整合应用SSH框架开发的核心技术在了解JSP、Servlet的基础上,熟悉当前流行的三个轻量级开源框架:Struts 2、Spring和Hibernate,掌握这三个框架的整合应用。掌握S2SH框架开发的核心技术,应用此开发一个实际的小系统,并进行部署、发布。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Java语言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上与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有较大的不同。通过学习和实践两个环节,来更熟练更好地掌握Java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安排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语言环境和简单程序设计1.Java开发工具的安装
2.Java开发工具的设置和使用
3.Java应用程序和小程序的简单程序设计
以Java 2 JDK为例,掌握Java开发工具的安装和简单使用,熟悉Java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并能掌握Java应用程序和Java小程序的开发方法,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2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创建5个student学生对象,求它们Java语言课程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掌握面向对象程序以数据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学习和掌握使用Swing类、StringBuffer类和其他常用系统类,创建和使用自己的类等程序设计方法23Java数据库编程与JDBC创建student数据库文件,并创建student信息表。在JSP页面和Java文件中分别实现数据库的连接,连接成功后向student表中添加一条数据,并编写语句把这条添加的记录读取出来,显示给用户。掌握mySQL、SQLServer数据库的连接方法,掌握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方法。24Struts+Hibernate的项目实战应用SSH框架开发一个实际的小系统。在了解JSP、Servlet的基础上,熟悉当前流行的三个轻量级开源框架:Struts 2、Spring和Hibernate,掌握这三个框架的整合应用。掌握S2SH框架开发的核心技术,应用此开发一个实际的小系统,并进行部署、发布。2合计8
除了上述上机课时,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以下练习。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课外学时1控制语句和数组程序设计
有一个数组,内放10个整数,要求找出最小的数和它的下标,然后将它和数组中最前面的元素对换在熟悉Java基本数据类型和数组的基础上,能够运用Java语言的分支、循环等流程控制语句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能够初步掌握方法、异常处理的程序设计技术4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字符串程序设计
创建5个student学生对象,求它们Java语言课程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掌握面向对象程序以数据为核心的设计思想,学习和掌握使用Swing类、StringBuffer类和其他常用系统类,创建和使用自己的类等程序设计方法103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输入5个学生的信息(包含学号、姓名、3课成绩),统计各学生的总分,然后将学生信息和统计结果存入二进制数据文件student.dat中通过Java语言字节流和字符流处理知识的学习,掌握在程序中进行输入输出和文件处理方面的方法和技术,使自己的程序向实用性迈进一步44Java Applet设计与html页面设计
编写Applet显示字符串,字符串及其显示位置、字体、字形、大小和颜色通过HTML文件中的PARAM参数来传送。进行静态页面和多态页面的设计掌握Html页面的开发,熟悉其开发工具。练习JavaScript和正则表达式的应用。了解Java小程序的运行机制,会用appletviewer.exe小程序查看器运行嵌入Java小程序的HTML文档105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建一个文本框、三个单选按钮、一个标签和一个按钮,文本框用来输入自然数n,根据选择单选按钮的不同,分别计算:1+2+……+n或1*2*……*n或1+1/2+1/3+……+1/n 计算结果在标签中显示。通过Java语言GUI知识的学习,在了解GUI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掌握Java GUI程序设计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
4合计32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成绩比例(%)备注课堂教学内容期末考试,闭卷50分析与表达能力课内互动、讨论和作业20实验与平时成绩考勤、上机、问答问题30七、大纲主撰人:张红宇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与实施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206Z10
课程名称:企业信息资源规划与实施/ ERP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生产运作管理,大学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管理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陈启申编著. ERP—从内部集成起步(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2.罗鸿编著. ERP原理、设计、实施(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3. 何亮、牛全保、龚中华编著.金蝶ERP-K/3培训教程—财务/供应链/生产制造(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2010年.
4. 李湘琳、傅仕伟著.供应链管理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 K/3 V12.1版)(配光盘)(金蝶ERP实验课程指定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此课程是在企业信息化蓬勃发展背景下为本专业所设立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掌握ERP的原理、设计与应用的全部过程。深入地了解ERP的管理思想与信息化解决方案,掌握ERP各主流模块的业务处理与信息化的实现原理。掌握ERP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贯彻ERP管理思想及如何实施与应用ERP集成信息系统。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理解ERP的管理思想以及ERP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掌握ERP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和核心业务流程,通过ERP案例研讨以及体会ERP软件系统(金蝶软件)运作的过程,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间的关系,掌握ERP项目实施的关键决策因素和组织实施方法。
能力:通过在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能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建立ERP系统的可行性,科学制定ERP项目的战略目标。并且学会确定企业对ERP的需求尤其是生产环节的需求,包括功能、时间、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素质:具备以下素质,即简单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与所实施的ERP系统的差距,协助拟定企业流程重组和管理改进方案。在ERP实施过程中,要对中小规模的企业管理工作进行诊断,找出差距,提出业务流程重组方案、管理业务标准和数据准备方案。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ERP系统概述22订货
点法ERP成功因素通过视频演示,向学生形象化概述ERP第2章ERP的基本
原理33物料需求计划ERP的演进PPT演示及自行车案例
分析第3章ERP的主要
模块33生产管理模块物料
清单PPT演示第4章ERP系统各层计划的制定
方法11主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PPT演示第5章各类车间作业计划的制定
方法11三种生产作业计划作业
排序PPT演示第6章ERP的相关管理方法11SCM、CRM与ERP三者关系准时生产制PPT演示第7章ERP系统的
实施22系统成功关键因素实施所面临具体问题PPT演示第8章ERP系统的
评价11评价
体系软件
评估PPT演示第9章典型ERP软件11优劣
比较软件
选型PPT演示第10章ERP发展趋势11发展
瓶颈如何适应新技术新
环境PPT演示第11章ERP主题研讨422主题
深度案例教师指导,学生PPT讲演第12章金蝶软件初始化操作413账套
管理模块
组成PPT演示与软件操作第13章软件-生产数据管理413维护
流程物料
清单PPT演示与软件操作第14章软件-生产计划管理413主生产计划计划
展望期PPT演示与软件操作第15章软件-生产任务管理413业务
流程工艺
路线PPT演示与软件操作第16章软件-车间管理211操作
流程工序PPT演示与软件操作第17章软件-商业解决方案案例分析211案例
展示问题
挖掘PPT演示与软件操作第17章ERP分组设计88设计合理性实施
可行性PPT讲演与软件操作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 分组讨论讲演
将课程延展主题分为SCM与ERP的关系(SCM与ERP的集成)、CRM与ERP的关系(CRM与ERP的集成)、ERP的选型与实施(实施面临问题)、SAP软件、 Oracle软件、用友软件、金蝶软件和 ERP的发展展望(着重社交ERP及商务智能的结合点)八个主题,根据实际选课人数分为八组。每组分配一个主题,由课代表与各组组长协调,保证各组主题不重合。
每组共15分钟,严格控制时间,建议12至14分钟做讲演,留1到3分钟讨论,每组需做PPT进行讲解,每个同学都必须参与其中,每个组必须参与讨论中。组长结束后列文档说明每个组员具体任务并评分(组长分数则由组员统一给定),交到课代表处,由课代表汇总给任课老师。
(2) 作业完成及软件操作
在物料清单和主生产计划设计相关实践习题,考察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软件实验课程中抽查学生操作实践能力,并且观察各个小组任务进展及各位学生参与程度。
(3) 分组设计ERP简易系统
每组根据所学到的ERP原理和软件工具,从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寻找研究问题,自己亲自搜寻资料,采集数据,用所学ERP工具,设计展示自行设计的ERP简易系统。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PPT演示和提问回答表达能力、合作能力10分组讨论作业完成和
软件操作的情况作业及软件实践环节
(实践能力)10设计框架和系统PPT展示分组设计ERP简易系统
(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能力)30结课考核
(视条件而定,
若条件允许辅以机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徐晨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207Z10
课程名称:系统分析与设计/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现代程序设计与应用,数据库系统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潘加宇著.《软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布奇(Booch,G.) 等著.《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第3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拉尔曼著.《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管理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方法的技术,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承担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特别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和运用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和UML,具体运用有关的原则,按照科学的步骤,使用有关的工具,从而具备参加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能够掌握信息系统建设有关的基本思想,懂得人的因素、社会因素、组织管理模式等在实现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外(包括各类经济、管理、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各个过程,绘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各类UML图表,撰写各类分析设计报告;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系统分析师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面向对象主要特征回顾;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概念、方法和工具;
UML简介44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UML教学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讲解软件系统和一般产品的异同;结合典型案例讨论面向对象的特征。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2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典型案例;1学时专题讨论。第2章信息系统愿景分析系统愿景的要点,如何撰写愿景。44 愿景的书写如何量化愿景指标 教学方法:用微软、通用、Google等知名企业的愿景引入信息系统愿景的要点。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案例导读);2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典型案例;1学时专题讨论。第3章系统需求获取方法需求的概念及分类;如何获取用户需求。66各类需求获取方法各类需求获取方法的比较教学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阐述各种需求获取方法的优劣以及使用场景;结合案例分析指导学生掌握需求的启发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案例导读);2学时课程讲授;2学时典型案例;2学时专题讨论。第4章系统业务建模业务单元的选定;业务用例;业务流程图。66业务建模方法,业务用例与业务序列图业务流程建模教学方法:用典型案例讲解系统业务建模的方法和流程,用专题谈论的方式学习UML业务建模。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2学时课程讲授;2学时典型案例;2学时专题讨论。第5章系统
用例系统用例图;系统用例文档的撰写
要点。88用例文档书写用例描述的规范化教学方法:用超市POS等具体案例学习系统用例图的画法,以及系统用例文档的撰写。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4学时课程讲授;2学时典型案例;2学时专题讨论。第6章系统
分析系统功能分解方法;系统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UML类图,序列图及状态图88系统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系统功能分解原则教学方法:对比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强调面向对象思想的重要性,通过UML静态和动态模型的构建,探讨软件系统的图形化表示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2学时课程讲授;4学时典型案例;2学时专题讨论。第7章系统
设计系统三层结构的组成;类-数据库映射;代码映射。88系统架构模式类到数据库的映射管理教学方法:结合典型案例讲解面向对象系统与基于数据库系统的差异,通过EA的工具的学习直观展示系统分析与设计和代码生成的关系。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EA工具学习);2学时课程讲授;4学时典型案例;2学时专题讨论。第8章软件系统生命周期软件系统的实施、发布、维护、升级等内容22系统全过程管理系统运营与维护教学方法:以SAP等ERP软件为例,阐述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问题。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案例导读);2学时课程讲授。课程复习与总结222学时课程讲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UML绘图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案例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UML分析与设计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2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六、大纲主撰人:毕文杰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离散数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08Z10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离散数学》,左孝凌等编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
2、《离散数学》,邵学才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3、《离散数学》,尹宝林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4、《离散数学及其应用》,屈婉玲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离散数学是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并为学生今后处理离散信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以及将来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必备的数学工具。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集合论、数理逻辑等方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本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本课程与专业课的联系。
2.专业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专业课程中很多概念及算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求解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离散建模能力,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命题逻辑12120五种逻辑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推理证明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的求法;推理证明的间接证法。讲授、课堂练习、课外练习第2章谓词逻辑12120两个谓词公式等价的证明方法;谓词演算的推理证明的方法。谓词演算的推理证明的方法。讲授、课堂练习、课外练习第3章集合与关系18180关系的性质及其判别;关系的复合运算及其性质;等价关系与等价类、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划分的联系;偏序关系判别及其哈斯图的画法、偏序集中特异位置元素的理解。关系的传递性及其判别;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划分的联系;偏序关系的哈斯图的画法;偏序集中特异位置元素的求法。讲授、课堂练习、课外练习第4章函数660复合运算的性质;函数与一般关系、反函数与逆关系的区别;函数是入射、满射、双射的证明。函数是入射、满射、双射的证明。讲授、课堂练习、课外练习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考勤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40%平时笔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60%期末七、大纲主撰人:胡军华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管理系统模拟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09Z10
课程名称:管理系统模拟/Management System Simul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概率统计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蔡建峰主著. 管理系统模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姜海虹,于本海编著. 管理系统模拟与GPSS(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3.肖人彬等编著. 管理系统模拟.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4.姜林奇主编. 管理系统模拟与GPSS语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黄朝阳主编. Excel 2013 函数与公式.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管理系统模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专业课,也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程。它体现管理科学与工程、现代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和技术的相互交叉和集成。该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系统建模艺术、基于Excel的模拟方法,以及利用专用模拟软件进行模拟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管理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具有建立和分析定量模拟模型、设计计算机模拟程序、分析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构的能力;
3.使学生具有用一种模拟语言(GPSSWorld)对管理系统进行计算机模拟的能力;
4.了解管理系统模拟领域最新技术发展情况及研究前沿动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通过模拟仿真的方法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系统分析与模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Excel的基本操作;掌握利用Excel建立管理问题定量分析与模拟模型的常用方法;熟悉GPSS的基本编程语句,掌握利用GPSSWorld 对离散系统进行模拟的基本方法;了解利用Vensim对连续系统进行模拟和利用Arena对混合系统进行模拟的基本方法。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利用模拟仿真方法解决实际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熟练地使用Excel、GPSS等模拟仿真工具的能力,以及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并提出管理决策方案的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教完善的管理问题定量分析工作专业素质,即学生需要具备利用模拟仿真方法对管理系统中的决策问题进行实验分析,认真细致地进行决策方案的对比分析,并提出有效决策方案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现实中的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模型与模拟,计算机模拟的应用220模型与模拟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思路:通过两个引例说明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导出模拟方法的作用。同时通过实例说明计算机模拟的主要应用领域。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实例分析、课堂提问。第2章Excel的主要功能,Excel的使用技巧,基于Excel的建模艺术624Excel的基本功能;
Excel的使用技巧查表等函数的应用教学思路:主要通过操作演示讲述Excel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技巧,并让学生课堂演练和上机操作加强对Excel基本功能和函数的掌握。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上机操作。第3章模拟中常见的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常见概率分布的基本参数及其估计,拟合的概率分布获取,符合特定概率分布的随机数获取633模拟中常见的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概率分布的基本参数
概率分布的拟合教学思路:通过对概率统计中相关知识的回顾,讲述模拟分析中常见随机变量的分析和获取方法,再结合上机实践,掌握这些方法在Excel中的实现方式。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上机操作。第4章确定型静态问题模拟,确定型动态问题模拟,随机型静态问题模拟,随机型动态问题模拟,利用Excel的某些加载宏进行系统模拟844确定型静态问题模拟;
确定型动态问题模拟;
随机型静态问题模拟;
随机型动态问题模拟随机型静态问题模拟;
随机型动态问题模拟教学思路:通过4个典型的实例和操作演示,讲述各类管理问题的模拟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利用Excel加以实现。同时,通过上机操作加强对这些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实例演示、上机操作。第5章离散系统模拟概述,离散系统模拟,GPSS语言与GPSS World 软件的使用,连续系统模拟与Vensim模拟系统,混合系统模拟与Arena模拟
系统624离散系统模拟GPSS语言与GPSSWorld教学思路:在介绍数值模拟和过程模拟的区别的基础上,阐述离散和连续系统模拟的基本方法与工具。通过简单的实例和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利用GPSS进行离散系统模拟的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实例演示、上机操作。第6章终止型模拟输出数据分析,非终止型模拟输出数据分析,减小输出结果随机偏差的基本方法,如何利用模拟结果进行辅助决策211如何利用模拟结果进行辅助决策终止型和非终止型模拟输出数据分析教学思路:主要结合前面章节的实例,说明模拟数据的分析方法,并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明晰利用模拟结果进行辅助决策的思路和过程。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案例讨论、上机操作。第7章企业竞争模拟,虚拟现实技术,出现的其它模拟技术220企业竞争模拟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思路:通过文献的查阅、讨论和实际系统的展示使学生了解系统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文献查阅。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每节内容除附适当的思考习题外,还配备了基本的上机实验,采用Excel和GPSSWorld作为模拟工具。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Excel的使用与建模分析:掌握Excel的使用技巧与基本的建模思路。
2.输入数据分析:掌握概率分布拟合的基本过程和常用方法。
3.利用Excel进行模拟分析:掌握利用Excel分析静态与动态、确定与随机型管理决策问题的方法。
4.离散系统模拟与GPSSWorld模拟系统:掌握GPSS的基本编程语句,学会利用GPSSWorld对典型离散系统进行模拟的方法。
5.输出数据分析:掌握对Excel模型和GPSSWorld程序模拟的输出结果进行分析的主要方法,以及利用结果进行管理决策的基本方法。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实验操作、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回答问题、课堂讨论,操作演示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点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回答问题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案例讨论综合分析能力,创新创业素质10%分组进行操作演示实际操作能力,技术应用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应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胡东滨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现代优化计算方法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210Z10
课程名称:现代优化计算方法/Modern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运筹学、Matlab、现代程序设计(JAVA)与应用.
适应专业:信管、电子商务、金融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黄平等.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邢文训等. 现代优化计算方法(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刘继军. 现代数值计算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年;
4.梁旭. 现代智能优化混合算法及其应用-(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最优化是人们在经济管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结构设计要在满足强度要求等条件下使所用材料的总重量最轻,资源分配要使各用户利用有限资源产生的总效益最大,安排运输方案要在满足物资需求和装载条件下使运输总费用最低等。可以预料,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数学理论与方法向各门学科和各个应用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入的渗透。最优化理论和技术必将在社会的诸多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讲解当前最常见和常用的几种最优化方法,重点介绍各方法的原理。培养学生采用最优化思想解决经济、管理领域中的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和完善学生关于理论体系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模型求解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对有关优化算法的讲解,掌握有关算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各种优化算法的适用范围及其存在的不足。熟练掌握通过计算机软件、利用有关优化算法的求解技术、并分析求解结果的现实意义。
能力: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会运用优化的思想处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优化算法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优化的思想处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运用计算机语言和相关最优软件求解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约束最优化方法66重点讲解二次规划和3种最优化方法拉格朗日乘子法、制约函数法、可行方向法。在教学中,讲清讲透基本原理,并使用大量实例来解释说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较好地掌握其相应知识。课堂讲授时,除讲清基本原理外,还引入教师相关的科研成果和经验,并利用一些典型案例与实际应用来说明相应的原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使学生加深了对原理的理解,进而掌握这些知识。第2章无约束最优化方法44梯度法、牛顿法、共轭梯度法、变尺度法各求解方法的原理及具体求解步骤。第3章一维最优化方法44有黄金分割法、切线法格点法、和插值法。
插值法法的原理和求解步骤。第4章启发式算法22启发式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第5章禁忌搜索法44局部搜索,禁忌搜索算法的思想和模型,及实现禁忌搜索法的技术问题。禁忌搜索法的原理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6章模拟退火法44模拟退火法的算法模型和收敛性分析,及模拟退火法的技术问题。模拟退火法的模型设计及收敛性分析。
模拟退火算法的应用
第7章遗传算法44介绍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算法模型及模板理论遗传算法的实现。第8章蚁群优化
算法44基本蚁群算法的原理、数学模型和具体实现。数学模型的建立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最优化方法课程实验围绕决策问题,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运用所学最优化方法设计求解步骤、迭代终止条件。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求解所涉及程序,同时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达到正确理解有关最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求解技术、并分析求解结果的现实意义。经过由模仿到设计、求解简单的管理经济问题,再到深入认识和掌握有关最优化方法的原理和精髓,最终使学生形成运用最优化方法思考、求解和分析问题的惯性思维,成为既能运用专业知识定性分析和思考问题,又能通过理论分析,给出量化结果的合格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理论课及实践课出勤率20口试结合测验课堂提问、课后作业20笔试期末考试60七、大纲主撰人:孟凡永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Oracle数据库系统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211Z10
课程名称:Oracle数据库系统/ Oracle Database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
适用专业:信管、电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蔡立军,瞿亮. Oracle9i关系数据库实用教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陈志刚. 大型数据库技术-Oracle9i高级程序设计教程.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本科生管理类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以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为目的,对大型网络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和应用系统开发。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掌握Oracle数据库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各种SQL命令和PL块的基本结构的定义、相应的程序结构以及应用;了解基本的Oracle数据库结构与数据库管理技术和方法等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结合实际应用能力,设计有效的Oracle数据库数据访问和程序结构的能力,提高大型分布式网络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水平。
3.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Oracle数据库的程序设计与分析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Oracle 数据库系统概述22Oracle 数据库系统产品家族Oracle 数据库系统最新技术采用多媒体展示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第2章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22Oracle 数据库物理结构、逻辑结构、进程结构和事务进程结构和事务采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各种结构的内容、软件演示第3章Oracle数据库标准SQL语言1284查询命令和事务控制命令复合查询命令重点讲授原理、软件执行演示、上机实验等第4章过程化SQL语言—PL/SQL1284流程控制结构,游标,数据库触发器、存储过程与存贮函数游标和数据库触发器重点讲授原理、软件执行演示、上机实验等第5章ORACLE数据库的管理422表空间、数据库文件、安全机制的管理表空间与安全机制管理重点讲授原理、软件执行演示、上机实验等合计322210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要求熟悉和掌握SQL*PLUS用法及SQL语言中的简单查询、分组查询和连接查询,子查询语句及函数的使用,了解SQL语言中的数据操纵、事务控制和数据定义语句,掌握SQL/PL块中SQL命令的使用,学会SQL/PL块中流程控制语句、游标、例外处理,能创建和使用数据库触发器、存储过程和存储函数。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上机实验、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实验、讨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主动性和团队素质课程考勤10%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课内互动和抢答10%上机实验上机实验30%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笔试期末考试50%总评100%七、大纲主撰人:徐选华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大数据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12Z10
课程名称:大数据分析/Big data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数据挖掘或商务智能,计算机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王星等著.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张俊妮著.数据挖掘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吴喜之著.复杂数据统计方法: 基于R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Mehmed Kantardzic 著, 王晓海, 吴刚译.数据挖掘:概念、模型、方法和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5. 林子雨著.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概念、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复杂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方法,学习数据分析的计算机语言,具备按照实证研究规范使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掌握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了解数据清洗和准备过程的基本方法,大数据分析的常见方法和工具,以及不同方法的优劣和适用场合等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根据具体应用情境,综合利用所学工具方法进行复杂数据的建模分析,挖掘有用信息的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上机练习,培养学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简介220大数据的特征,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无教学思路:通过“啤酒与尿布”、精准广告投放等实际案例引入大数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的产生背景和作用。然后简介数据挖掘基本流程,帮助学生理解后续内容在整个流程中的位置。第2章离群点
发现321离群点检测算法检测算法的实现先讲为什么要识别离群点,应用场景是怎样的,然后介绍基于统计的、基于距离的和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再利用上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更深入的理解算法
第3章有指导的学习422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
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讲解有指导的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特征,介绍K—近邻、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和其他算法,利用上机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现,加深理解第4章无指导的学习642关联规则、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方法的实现讲解无指导的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特征,介绍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基于预测强度的聚类方法,引导学生讨论聚类问题的变量选择问题,利用上机实验加深学生理解第5章贝叶斯分类和因果学习642贝叶斯分类、贝叶斯网络贝叶斯网络的构建讲解贝叶斯分类、决策论与统计决策论、线性判别函数和二次判别函数、朴素贝叶斯分类、贝叶斯网络等内容,结合上机实验加深理解第6章高级分析方法550高维线性回归模型和图模型理解所介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以及适用场合讲解高维线性回归(概述、模型选择、广义线性模型、高维回归系数压缩)和图模型(基本概念和性质、协方差选择、指数族图模型、谱聚类)的相关内容,具体算法仅作概述,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分析流程、特点比较和应用场合第7章大数据分析应用
举例660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对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讲解在客户关系管理、社会网络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三种情境下如何综合里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管理功能,以此为示范鼓励有余力的学生自行选择应用场景做小型项目,并让学生介绍自己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编程实现课堂讲授的数据挖掘算法,采用R语言作为主要实验语言,在聚类和回归分析中允许使用SPSS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离群点检测实验:通过实例实现基于统计和基于距离的离群点检测算法;
2.神经网络构建实验:通过实例实现神经网络的感知器算法、LMS算法和反向传播算法;
3.关联规则挖掘实验:通过实例实现静态关联规则算法(Apriori算法)、动态关联规则算法(Carma算法)和序列规则挖掘算法;
4.聚类分析实验:通过实例实现基于划分的方法(k-平均,k-中心点算法和CLARA算法)、基于层次的方法(AGNES和DIANA方法)和基于密度的方法(DBSCAN);
5. 分类和预测实验:实现决策树分类、贝叶斯分类和BP神经网络分类的实例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作业测评实践教学环节50取5次上机实践作业的平均成绩答辩/闭卷考试课程设计/期末考试40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场景做小型项目,可替代期末考试,二选一点名,随堂测试课堂表现10七、大纲主撰人:李金霖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213Z10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 Software Testing & Quality Control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Ron Patton著. 软件测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William E. Perry著. 软件测试的有效方法(第三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张剑波,尚建嘎,李圣文著. 软件测试: 原理、方法与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4.李千目主编. 软件自动化测试原理与实证.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程。它是软件工程的重要部分,是信管类专业学生所需的软件开发与管理技术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也为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软件测试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2.学会软件测试的方法、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软件测试过程的管理;
3.使学生基本具备软件测试工程师的理论基础,熟悉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能够完成一般软件程序的测试工作。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熟悉软件测试的过程;掌握软件测试报告的内容和编写程序;了解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熟悉软件自动测试的部分工具。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功能测试用例设计能力、性能测试工具使用能力、软件测试策略和测试计划的制定能力、软件测试报告和编写能力和初步的软件测试项目管理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软件测试的重要性,知晓软件测试的专用术语,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并逐步培养起不懈努力、追求完美、强调整体、关注细节、团队合作的软件测试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软件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软件质量、软件测试、软件测试人员的基本素质220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软件质量模型教学思路:通过经典的软件缺陷实例导入软件危机和软件工程的概念,通过项目管理质量的基本知识来阐述软件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软件测试的在软件质量保障中的作用。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实例分析、文献查阅,课堂提问。第2章测试模型、软件测试的分类、软件测试的原则、软件测试的策略、软件测试的流程、成功测试的经验440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的流程
软件测试策略教学思路:通过与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对比讲述测试模型以及测试流程,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明细不同测试策略之间的差异,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总结成功测试的经验。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案例讨论。第3章软件测试方法概述、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642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
测试用例设计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教学思路:通过实际例子讲述主要的测试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白盒与黑盒测试方法的掌握,并通过上机操作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软件测试中。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练习、上机操作。第4章软件测试过程概述、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回归测试、系统排错440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
回归测试集成测试策略教学思路:主要从测试任务、测试执行过程、测试数据和测试人员等角度讲述各阶段测试的内容,同时从实际测试项目的例子中总结各阶段测试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文献查阅、课堂提问。第5章软件缺陷的概念和种类、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软件缺陷的严重性和优先级、报告软件缺陷、分离和再现软件缺陷、测试总结报告、测试的评测440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
软件缺陷的严重性和优先级;
报告软件缺陷;
分离和再现软件缺陷软件缺陷的分离和再现方法教学思路:通过多媒体图表和实例阐述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和缺陷的严重性、优先级,以及缺陷报告规范,让学生自己找实例来理解软件缺陷的分离和再现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文献查阅、实例讨论。第6章测试项目管理概述、测试文档、软件测试计划、测试的组织与人员管理、软件测试过程管理440软件质量保证;
测试文档;
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计划的制定教学思路:通过多媒体图表和实例阐述软件缺陷的生命周期和缺陷的严重性、优先级,以及缺陷报告规范,让学生自己找实例来理解软件缺陷的分离和再现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文献查阅、实例讨论。第7章软件自动化测试基础、自动化测试的作用和优势、软件测试工具分类、几种常用软件测试工具624几种常用软件测试工具IBM Rational 测试系列工具教学思路:在简要介绍各种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演示和上机实践,着重掌握一种测试工具的简单应用。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操作演示、上机实践、课堂提问。第8章软件测试实例202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设计,测试工具的应用具体项目的测试用例设计教学思路:结合前一章的测试工具和以前各章的内容,用一个具体的测试实例,通过上机操作来让学生加强对基本测试方法和工具的掌握
教学模式:上机实践,操作指导,分组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实验主要是了解主流自动化测试工具,掌握IBM Rational 测试产品的使用,以及能够对一个简单的软件测试项目进行测试计划编制、测试用例。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实验操作、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回答问题、课堂讨论,操作演示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点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回答问题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案例讨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业素质10%分组进行操作演示实际开发能力,技术应用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应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胡东滨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信息经济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214Z10
课程名称:信息经济学/Information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应用经济学等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过仕明.《信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2.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第三版.
3. (西班牙)马可-斯达德勒、(西班牙)佩雷斯-卡斯特里罗著,管毅平译.《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4. 乌家培,谢康编著.《信息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二版.
5.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纪沫等译.《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第一卷(上、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主要是应用管理学、经济学、博弈论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沿学科。信息经济学是将信息变量引入经济分析,重新讨论均衡的理论,可看成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开设此课程,一方面可以提高解决分析实践经济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深化积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为未来从事经济学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不确定性、风险和信息三个信息经济学基本概念,掌握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及方法、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理论及方法、委托代理理论与激励理论及方法、,经济机制设计理论与方法,掌握价格离散、搜寻成本等概念、搜寻与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2.专业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市场经济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均衡机制效率的理解。
3.专业素质
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经济学的专门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1信息经济学导论22了解和掌握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脉络理解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用典型历史事件和和案例讲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2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22了解不确定性、风险的基本概念明确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别教学思路:用依天气预报进货案例引出相关概念。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3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422掌握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模型前述两类模型的求解教学思路:用旧车市场问题引出相关概念;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方法建立模型。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实践环节:进行文献查阅,写论文4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44掌握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模型前述两类模型的求解教学思路:用教育信号问题引出相关概念;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方法建立模型。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5委托代理与激励66委托代理的基本概念;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前述模型的求解教学思路:用酒店节能管理绩效问题引出相关概念;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方法建立模型。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6经济机制设计理论862四种典型的激励机制:租金、劳动工资、目标产量承包和分成制前述四类模型的求解教学思路:用“谁是孩子母亲”故事引出相关概念;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方法建立模型。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实践环节进行文献查阅,写论文7信息搜寻理论与信息系统选择422掌握价格离散原理与市场价格离散率测度模型理解市场信息搜寻模型的建模方法,掌握市场信息最佳搜寻次数是如何确定的教学思路:从讲解价格离散导致的交易问题入手,逐次深入分析。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实践环节进行文献查阅,总结8复习、机动22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实践教学内容
1.基于市场改革实践的论文写作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有很多问题可以用信息经济学的知识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出一些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留给学生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或原理加以解决,写成规范性的论文。完成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
2. 学生主导的课堂案例教学
尝试由学生分小组搜集与理论知识对应的典型案例,制成PPT,进行课堂讲解与讨论。
(二)基本要求
使学生具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改革实践中的现实问题,针对特定的激励问题初步具有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解决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5%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5%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马本江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215Z11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actice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4周/4
先修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程序设计(JAVA)与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潘文林编著.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案例与实践教程(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陈佳编著.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程(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汪孝宜编著. 信息系统开发实例精粹(第1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4.季久峰等编著. ASP.NET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实例导航(第1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是对这两个专业信息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课程通过学习信息系统开发实例,指导学生运用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实现具体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增强学生的开发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理论、方法、规范技术和工具,了解与信息系统开发有关的技术方法发展趋势。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开发工具并熟练使用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开发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比较完整的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注重总体、逐步求精,团队协作、善于沟通,吃苦耐劳、虚心认真,知识丰富、技术过硬,设计新颖、方案求实等等。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选题资料收集、实践选题0.5周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组建设计团队,收集分析相关资料,选择具体项目。需求调研调查了解所选项目的实际需求0.5周构建出项目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对项目系统进行详细地
设计1周完成系统设计报告,字数不少于8000;内容必须包含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的各部分内容;图表及其他部分的格式应该规范。系统程序开发开发出项目系统的的
源代码1.5周系统可实际运行;系统中必须包含一定的管理模型或分析功能;如果开发的是C/S模式的系统,程序完成后必须打包成一个可执行文件或安装文件并尽量脱离开发平台运行,如果是B/S模式的系统,必须事先配置好Web服务器。系统测试、完善测试开发出程序系统,找出存在的Bug并予以更正,完善系统功能和界面0.5周设计出测试用例,完成测试报告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上机操作,问题答疑方式进行,考核为过程和成果兼顾,考核方式包括:报告检查、系统演示和答辩,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0%,成果考核占8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实践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20%设计报告检查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创新创业素质40%分组进行操作演示实际开发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素质,创新创业素质20%分组进行答辩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协调沟通素质20%分组进行六、大纲主撰人:胡东滨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云计算技术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16Z10
课程名称:云计算技术/ Technology of Cloud Compu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刘鹏主编.云计算(第三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美)埃尔等著.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Tom White著. Hadoop权威指南(第三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云计算技术课程是为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和强化专业技能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明确云计算的概念、体系架构和主要应用;掌握云计算的主流技术以及Google云计算的技术结构及其应用;了解Hadoop、MapReduce、HDFs、Hbase等关键技术的基本思想;熟悉云计算业界发展现状和技术前景。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与云计算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的能力,为从事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云计算、云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SaaS、PaaS、IaaS等云计算应用服务特点和应用对象;掌握Hadoop、Google云计算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等主流技术的原理、构成和应用方法;了解IBM“蓝云”、Microsoft云系统、Amazon云计算系统、阿里云等知名云计算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技术特点。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本专业学生具有应用云计算服务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搭建简易云计算平台和开发简单云计算服务的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云计算有比较深入的认识,知晓云计算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具备利用云计算技术和服务在本专业领域创新创业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云计算的起源、概念、特点、分类、实现机制,以及云计算的优势、意义、应用和发展现状等内容440云计算概念云计算的实现机制教学思路:通过典型的实例和与传统系统的对比分析,讲述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案例简述云计算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应用状况。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系统展示、文献查阅,课堂提问。第2章SaaS应用云、PaaS平台云、
IaaS基础设
施云440SaaS、PaaS、IaaS的概念及应用SaaS、PaaS、IaaS的实现机制教学思路:从SaaS、PaaS、IaaS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这三种云应用平台的优缺点,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阐述各自的实现机制。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案例讨论。第3章Hadoop技术、Google三大云计算技术、并行数据处理技术、虚拟化技术、其他相关技术844Hadoop
;Google三大云计算技术并行数据处理模型MapReduce;分布式文件系统GFS和HDFs;分布式大规模数据处理模型BigTable教学思路:各种技术的学习均遵循从技术背景,到技术框架与内容,到技术原理,到技术作用,到技术实现方法,再到技术应用的路径进行,讲述以技术原理为主,技术实现方法为辅。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实例分析、文献查阅、实验操作。第4章Google云计算系统、阿里云计算解决方案、IBM“蓝云”系统架构、Microsoft云计算系统、Amazon云计算系统、Salesforce云计算解决方案440Google云计算系统;阿里云计算的基本框架教学思路:从各种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的基本思路和系统框架入手,通过构建模式、核心技术与应用案例的对比分析,阐述各种解决方案的特点和服务模式。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系统展示、文献查阅、案例介绍(以学生分组介绍为主)。第5章使用云平台的理由、云平台的服务类型、云服务于云平台的实现技术、云平台服务的安全性、云平台服务的供应商844云平台的架构云服务与云平台的实现技术教学思路:以Google等典型的云平台为核心实例,介绍其服务类型、实现技术、安全,再拓展介绍其他的服务商及其平台。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文献查阅、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第6章云计算与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透明计算、高级分析、客户端计算、绿色信息技术、重塑数据中心、云安全技术440云计算与物联网;云计算对大数据的推动;云安全技术教学思路:从云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关系的角度讲述云计算相关技术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学生的互动式讨论使学生了解云计算未来的方向和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文献查阅、课堂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配合少量实验时学生对相关技术和方法有亲身体验,并培养一定的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量。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云计算相关工具的认识与使用:实际体验Hadoop、MapReduce、分布式文件系统、Vware等云计算相关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够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
2.云平台的搭建和云服务的开发:在阿里云上搭建自己简单的云平台系统,同时利用Eclipse开发自己设计的简单云服务,并在移动端测试应用。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实验操作、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回答问题、课堂讨论,操作演示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点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回答问题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案例讨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业素质10%分组进行操作演示实际开发能力,技术应用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应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胡东滨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管理信息系统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17Z10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B/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VC)、数据库应用基础、管理学原理
适用专业:商学院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专业外其它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陈晓红等主编.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学科与课程,它以管理学原理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数学为计算工具。是商学院管理类各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知识和技能。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系统开发方法、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等几部分。重点在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内容。同时还应分析实际信息系统建设的案例,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建设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管理与维护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本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学习课程的主要内容: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系统开发方法、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等。重点在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内容。同时还应分析实际信息系统建设的案例,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专业能力
具有系统的思维,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熟悉信息系统的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全过程,掌握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当前信息开发的工具和平台。
3.专业素质
具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概念,信息系统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1)信息基本概念
(2)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概念
(3)信息系统与管理
(4)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5)信息系统的结构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别
(6)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22 信息的概念、分类、特性、层次、生命周期;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系统的概念、分类、特征;信息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课堂讲授/多媒体第2章技术基础
熟悉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相关技术。
(1)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3)数据通信技术
(4)数据库管理技术44 网络的拓扑排序;数据通信系统模型;数据结构与文件的组织类型; E—R图、范式的介绍 数据处理的发展阶段;数据的组织与层次;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课堂讲授/多媒体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常用开发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2)原型法
(3)其他开发方法44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和原型法的基本思想、过程、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和原型法的区别课堂讲授/多媒体第4章系统规划
掌握系统规划的作用、内容和方法。
(1)系统规划的任务与特点
(2)诺兰模型及对系统规划的指导作用
(3)企业系统规划法
(4)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目标转移法
(5)业务流程再造44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目标转移法的基本思想、过程、工具和优缺点;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和实施策略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目标转移法的区别课堂讲授/多媒体第5章系统分析
掌握系统分析的内容和工具;掌握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的相互转化。
(1)系统分析的内容和调查方法
(2)组织结构与功能调查分析
(3)业务流程调查与分析
(3)数据、数据流程调查与分析
(4)业务处理调查与分析
(5)功能/数据分析
(6)新系统逻辑模型77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处理逻辑。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数据字典的内容与编写;处理逻辑的描述工具。课堂讲授/多媒体第6章系统设计
掌握系统设计的内容和工具。
(1)系统设计概述
(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代码设计
(4)数据库设计
(5)输入输出设计
(6)处理流程设计
(7)系统设计报告的内容55模块结构图、程序框图;数据库存储设计代码的概念、功能与分类;输入、输出的格式设计。课堂讲授/多媒体第7章系统实施与管理
掌握掌握系统实施的关键问题、熟悉系统测试的方法、了解系统转换的方式、掌握系统维护的内容、明确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
(1)系统实施概述
(2)系统测试
(3)系统转换
(4)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5)系统评价44结构化系统实施的基本思想;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和转换方式;系统维护的内容。
系统测试的内容与方法;系统评价的内容。课堂讲授/多媒体第8章发展趋势与前沿22课堂讲授/多媒体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测试容易混淆基本概念10作业测试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的方法及作图方法30期末考试课程的整体内容60七、大纲主撰人:罗新星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习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218Z11
课程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习/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4周/4
先修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南大学关于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纪律、实习安全、实习保密等规定
2、商学院关于自主实习文件规定
3、管理科学与信息管理系自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习大纲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深入某一具体企业,了解企业基本生产和运营状况,并在具体岗位获得某一专门方面的经验和技能,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必须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习学分方能准予毕业。
实习教学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创业精神,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劳动观念。
通过实习,学生可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实习,学生将对企业和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了解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逐步加以改进。全面了解实习单位/岗位的相关业务以及内部机构设置,调查这些业务和机构之间的联系,熟悉各项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了解流程中各环节存在的作用及意义。
2.能力:运用已学的管理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并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3.素质:以小组为团队,通过现场学习,加强与实习单位干部职工的交流与沟通,在实习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素质;在实习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提高职业规范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部分
准备阶段实习动员;实习纪律
声明1天4学时半天实习纪律声明实习安排情况说明实习指导老师作报告第二部分
入厂教育及安全
教育了解实习企业的情况和企业的安全要求;1天4学时半天企业的现状和安全要求企业机构和管理模式,强化安全意识请企业领导和各级安全员作报告,进行安全知识考试。第三部分
工厂参观实习企业全厂参观。1天1天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相关的辅助机构。对实习企业组织结构的了解,对实习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初步认识企业技术人员带领现场参观。第四部分
岗位见习企业各部门和重要岗位见习22天22天熟悉实习目标岗位的业务内容及业务流程,熟悉业务过程中的数据流程,熟悉业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管理模型。企业信息系统需求调查,业务流程分析及改善,相关管理业务的系统分析。岗位见习,与岗位管理人员和员工交流,自主获取相关信息。第五部分
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答辩及实习总结学生回校撰写实习报告;并根据提交的实习报告进行
答辩3天16学时1天将所见和所闻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分析讲解。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由指导老师组织答辩小组进行答辩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 实践教学方式:
采用自主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方式,自主实习的学生,按学院自主实习程序、要求申请,自主实习人数一般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实习指导老师通过电话、短信联系指导。
集中实习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队指导,集中实习采用分组轮换实习方式,大的实习部门3-5人一组,小的1-2人一组,各科室部门轮换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采取参观、顶岗、调查、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实际运用的初步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
2.基本要求:
专业实习是以企业为课堂,教育者是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信息专家,为搞好专业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1)尊重实践,尊重各部门管理人员,虚心听取讲授,认真做好记录。
(2)借阅工厂提供的资料,必须妥善保管,完好交还,注意保密。
(3)学生实习期间应每天写实习日记、记载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及存在问题,及时整理实习笔记,认真撰写实习报告。
(4)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填写实习手册总结,向实习带队教师提交实习手册和实习总结。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实习考勤基本素质和主动性30实习日记认识、分析和交流能力10 实习报告认知与分析归纳能力30答辩表达和交流能力30考核要求:
专业实习考核成绩由学院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即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学生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来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参加指导实习的老师,必须认真负责,做好实习的统筹安排工作、实习的情况的检查、实习报告的评阅和成绩评定工作。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表现、工作作风、组织纪律、业务能力、实习报告等五个方面综合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计。
优秀:实习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强,无缺勤和违纪;工作积极主动、刻苦、勤奋,按照大纲很好地完成了实习内容;实际操作能力强,理论联系实际好;实习报告全面系统。
良好:实习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强,无违纪现象;工作积极主动,较好地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报告全面系统。
中等:实习态度基本端正,无违纪现象;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报告全面。
及格:实习态度基本端正,无违纪现象;基本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完成了实习报告。
不及格:违纪或违法;或者无故缺勤;或者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服从分配、不听从指挥;或者未完成实习报告。
凡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学分,须重修及格后方能毕业。
七、大纲主撰人:陈可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计算机程序设计(VC) 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219Z10
课程名称:计算机程序设计(VC)B/Computer Programming(VC)B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商学院各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谭浩强主编. C程序设计(第四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2.谭浩强主编. C程序设计(第四版)学习辅导.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何钦铭主编. 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
4.韩莹主编. C语言实训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通过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语句结构及其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学会利用C语言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数据结构》等后续课程奠定程序设计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知识:掌握C语言中的各种数据类型、运算符、三种基本语句流程结构以及C语言自定义函数的编写,了解函数与程序的关系等专业知识。
2.能力: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应用,运用Visual C++开发工具设计编写有效程序的能力。
3.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C语言概述422(1)C语言的发展及特点;
(2)C程序的上机步骤。C程序的结构特点和一般书写格式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2章算法220(1)算法的概念、特点;
(2)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N-S结构流程图。课堂讲授/多媒体第3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642(1)标识符、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基本数据类型中的整型、实型、字符型变量的定义与使用方法;
(2)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3)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数据类型转换的方式。数据输入函数;
数据输出函数。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4章顺序程序设计422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的语法格式。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5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422(1)if语句、switch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2)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条件运算符和条件表达式。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6章循环控制844(1)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2)break语句与continue语句的语法和用法。循环控制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7章数组642(1)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2)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字符数组的定义和使用,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8章函数862(1)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以及函数的返回值;
(2)函数调用的方式;
(3)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1)函数的嵌套调用、函数的递归调用、函数调用时的参数传递;
(2)数组作函数的参数、指针作函数的参数。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9章指针220(1)指针的概念;
(2)指针变量的定义和赋值。指针运算符、指针运算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第10章结构体与
共用体220(1)结构体类型的概念和定义,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及结构体变量指针的定义;
(2)用typedef定义类型。成员运算符与结构体变量的引用课堂讲授结合实验/多媒体总复习220(1)全面梳理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课程答疑。课堂讲授/多媒体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每章内容除附有适当的思考习题外,还配备了基本的上机实验,采用Microsoft Visual C++(或其它C语言工具)作为开发工具。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 Microsoft 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下编辑、编译和运行C程序的基本操作方法。
2.常量和变量的使用,整形数据、实型数据和字符型数据的使用,数据输出函数和数据输入函数的使用;
3.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4.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字符数组的定义和使用,常用字符串处理函数的使用;
5.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和参数的传递,函数的嵌套调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使用;
6.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指针运算、数组指针变量的应用、字符串指针变量的应用;
7.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导学、讲授、课堂提问、实验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考勤、课内互动,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及笔试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理论课及实践课出勤率20口试结合测验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及实验内容测评20笔试期末考试60七、大纲主撰人:陈可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基础会计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01X10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Fundamental Accounting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8 /3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李海波主编.会计学原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年6月(第十六版)
2、张捷编著.基础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三版)
3、胡玉明编著.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基础会计学》课程目的是在会计学入门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会计核算和控制基本思想,为其他经济管理课程学习提供会计基础知识,并为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管理会计学等后续会计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基本原则;系统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七个会计核算方法;熟悉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2.专业能力
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能够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和会计报表。
3.专业素质
有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熟悉会计法规、坚持会计准则和职业操守,爱岗敬业、依法办事。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总论88会计概念、会计职能、会计假设、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原则、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等式、资金、会计假设、权责发生制讲授、文献阅读、会计平衡思想讨论、练习第2章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66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设置账户、借贷记账法讲授、复式记账会计控制讨论、练习第3章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核算88筹资业务核算、采购业务核算、生产业务核算、销售业务核算、利润核算制造成本核算、利润核算讲授、讨论、
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综合模拟练习第4章会计账户
分类22账户性质、账户用途、账户结构调整账户讲授、调整账户讨论、练习第5章会计凭证826会计凭证分类、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保管原始凭证要素、记账凭证要素讲授、会计凭证法律责任讨论、会计凭证填制上机模拟实训第6章会计账薄321序时账设置与登记、分类账设置与登记、账簿启用记账规则、错账更正、对账和结账明细账格式、错账更正、结账讲授、会计账簿控制讨论、练习第7章会计账务处理程序321账务处理程序组织、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讲授、会计数据流程讨论、练习第8章财产清查44财产清查组织、财产清查方法、财产清查会计处理存货盘存制度、银行存款调节表、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讲授、盘存制度讨论、练习第9章财务报告66财务报告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指标分析现金流量表讲授、财务指标分析讨论、练习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3掌握原始凭证基本要素、填制方法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3掌握记账凭证基本要素、填制方法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过账、结账、科目汇总表2掌握过账、结账、试算平衡方法企业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流程课后综合模拟实训(课后大型作业),从会计分录、“T”账户设置与登记、试算平衡表编制、会计报表主要项目编制,提高会计理论方法的理解,增强学生会计实践动手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考勤出勤、学习主动性10%课堂讨论知识理解、分析问题能力10%问题、案例分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理解、总结知识能力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李世辉大纲审核人:喻凯


中级财务会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02Z10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Intermediate 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教材
卢佳友、刘冬荣、易玄.中级财务会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版
2、教学参考书: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2015年
(2)陈立军、崔凤鸣.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4)版
(3)胡玉明.会计学:经理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构成会计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最新修订的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为依据,重点阐释财务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计量、记录与报告的方法与相关理论,是成为会计专门人才必修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中级财务会计主要讲授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及会计信息呈报。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基本要求上看,首先,掌握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了解会计信息生成程序及其经济影响;其次注重会计实务中的会计职业判断及其经济后果,帮助提升学生正确的职业判断能力;三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专业知识
运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财务会计基础原理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并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并为进一步学习《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对企业现实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及财务报表呈报,并能有效解决企业中的会计政策选择等实务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所学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本课程能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专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会计专业素养和严谨务实、恪守本职的专业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4 4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不同计量属性的应用第2章货币资金2
2
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和银行结算方式银行结算方式运用流程图讲授不同银行结算方式的特征,并运用案例讲授现金日常管理的重要性第3章金融资产的核算66金融资产的涵义,分类与核算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以及实际利率发的应用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核算的差异,运用上市公司案例讲授实际利率发的应用原理第4章存货55存货的分类、初始核算与期末核算存货按照计划成本法核算,期末减值的处理运用比较法对不同存货收发方法进行对比讲授;运用案例讲授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第5章长期股权投资的
核算66长期股权初始计量及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权益法核算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具体核算第6章固定资产的核算44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及其日常核算加速折旧方法的使用运用对比法对不同折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案例讲授固定资产的日常核算第7章无形资产及其核算33无形资产的涵义、分类与日常核算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核算运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自行研发无形资产不同阶段的核算第8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其会计核算4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与核算具有商业实质和不具备商业实质交换的具体核算运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对不同资产交换方式进行确认,计量与核算第9章负债(1):流动负债及其核算66流动负债及其分类,不同流动负债的核算应付薪酬与应付税金的核算结合劳动法与人力资源会计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企业薪酬的涵义,内容及其核算;运用案例讲授应付税金的具体核算第10章负债(2):长期负债及其核算44长期负债的类型与具体核算应付债券的核算运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实际利率法的应用第11章负债(3):借款费用的核算与债务重组44不同借款费用的核算.债务重组的核算专门借款费用和一般借款费用的核算、债务重组的核算对比法讲授不同借款费用的核算差异;运用案例法讲授不同类型债务重组的核算第12章所有者
权益33所有者权益类型与具体核算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的核算案例法第13章收入33收入的确认、核算不同类型收入的核算运用案例讲授不同类型收入的具体核算第14章费用44费用的定义、确认与计量费用的分类,企业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核算分类法对费用进行阐释,案例法讲授成本与费用的核算第15章利润33利润的形成与核算利润的结转与分配的核算案例法第16章财务报告33财务报告的类型与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案例法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中级财务会计为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必修课程,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考核分为三部分:日常课程出勤、参与课堂交流以及期末综合考核。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参与课堂交流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20%课程出勤学习的主动性及自我管理能力20%期末成绩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易玄大纲审核人:喻凯

财务报表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03Z10
课程名称:会计报表分析/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
适用专业:工商、国贸、信管、会计、财务、电商、金融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袁天荣.企业财务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张新民,钱爱民. 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2014.
3.王化成,财务报表分析,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本科工商、会计、财务管理、国贸、信管、电商、金融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或选修课程,其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为日后财务工作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通过学习使学生开拓专业视野、培养对财务会计知识不断探索的精神、提升专业分析能力和水平。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完成习题。熟练掌握财务比率并运用其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成本费用及风险等。
2.专业能力
在具备学科基础知识后,学生还需要系统掌握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门知识;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分析相关会计报表,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会计信息进行恰当分析,及时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
3.专业素质
具备会计报表分析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440财务分析的主体以及各个财务分析主体的分析目的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以及基本方法用典型案例和数据结合现状和发展讲解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章偿债能力分析440理解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基本框架与内容掌握偿债能力财务指标的内涵、计算和分析教学思路:从基本的偿债能力指标计算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财务指标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3章营运能力分析440理解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基本框架与内容掌握营运能力财务指标的内涵、计算和分析教学思路:从基本的营运能力指标计算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财务指标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4章获利能力分析440理解企业获利能力分析的基本框架与内容掌握获利能力财务指标的内涵、计算和分析教学思路:从基本的盈利能力指标计算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财务指标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5章发展能力分析440理解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的基本框架与内容掌握发展能力财务指标的内涵、计算和分析教学思路:从基本的发展能力指标计算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财务指标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6章收入和利润
分析440理解收入和利润的项目分析掌握收入和利润的比较分析和结构分析法教学思路:从基本的收入和利润指标计算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财务指标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7章成本费用分析440理解成本和费用的项目分析掌握成本和费用的比较分析和结构分析法教学思路:从基本的成本费用指标计算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财务指标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8章其他分析440了解沃尔评分法、杜邦分析体系及思路掌握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标教学思路:从基本的其他财务指标计算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财务指标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一般归纳和重点解析相结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后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抢答、互动、讨论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课后作业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2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修宗峰大纲审核人:喻凯

成本会计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04Z10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学/Cost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会计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于富生主编.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7版
2.于富生主编.成本会计学习指导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第7版
3.(美)唐•R.汉森著.成本会计:成本管理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4.乐艳芬主编.成本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3版
5.陈云主编.成本会计学案例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6.王立彦主编.成本会计:以管理控制为核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2版
7.韩庆兰主编.成本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成本会计学课程是为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设立的讲授如何为企业内外部关系人,特别是管理当局提供有助于决策的成本信息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任务,深入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领会和熟练运用成本计算的各种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了解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基本分析方法。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作为企业成本管理基本职能的成本核算知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成本控制意识以及独立分析成本会计信息和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掌握成本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成本会计的作用和任务;以要素费用分配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一般程序;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等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成本报表的结构和基本编制分析方法等知识。学会按照要素费用到综合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程序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根据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工艺特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建立成本核算与控制相结合的基本思维方式和相应的知识结构。
2.专业能力
能够将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的知识应用于解决企业成本会计信息的提供问题,提高学生准确陈述和处理成本会计一般事项的能力;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具体成本会计问题的能力;了解成本报表的基本编制与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并分析成本会计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合理建议,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3.专业素质
建立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整体观念,重点形成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解决相关成本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和实验课的教学安排,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素质和自主参与意识;通过课程中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学习,使学生在成本会计工作中能够恪守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备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总论成本的含义和分类、成本会计的发展及职能、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组织。22
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的概念和分类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阐释成本的概念及分类,梳理成本会计发展史以明确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课后补充阅读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构成与成本会计基础工作组织的知识。
第2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产品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科目;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44
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配合直观的图形进行理论阐释,通过清晰明了的分类图区分生产费用与非生产费用、生产费用中的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采用成本总分类核算账务处理程序图详细深入解析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第3章
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
分配要素费用与成本项目、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核算。1468
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核算着重采用理论引导的方式阐述各种费用的归集分配原理,针对材料燃料费用、外购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折旧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等设计合理的算例进行深入解析,配合课堂讨论与作业,并辅之以实验操作加深理解。
第4章
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和结转在产品数量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完工产品成本结转。422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约当产量法
定额比例法在理论引导的前提下采用课堂作业问答的教学方式,针对约当产量法设计多种条件下的算例进行方法解析,利用案例数据详解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的基本原理。辅之以实验强化操作能力。
第5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与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关系、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分类。22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分类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阐述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与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关系。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阐明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异同。配合课堂提问与互动讨论。
第6章
成本计算的基本
方法品种法的概念、特点、计算程序和账务处理,分步法的概念、特点、计算程序和账务处理,分批法的概念、特点、计算程序和账务处理。14122品种法的基本原理、分步法的基本原理、分批法的基本原理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简化的分批法采用大型实例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讨论的方式阐释品种法的基本原理。针对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设计算例讲解其计算思路。针对分步法和简化的分批法设计算例讲解其计算原理。配合课堂讨论与作业,并辅之以实验增强操作能力。
第7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分类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计算程序,定额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计算程序。66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定额法的基本原理类内产品成本分配、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配合程序图和算例详解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分解公式法阐释定额法的基本核算程序,配合案例分析,采用对比分析法讲授定额法与标准成本法的异同。
第8章
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成本报表的概念、作用、分类与编制,成本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22成本报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成本报表分析的内容对成本报表的概念、作用、分类进行理论阐述。采用多种图表展示的方式介绍成本报表的构成内容和编制要点。对成本报表分析内容进行课外文献资料导读。合计483612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要素费用——
直接材料费用的核算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与会计处理2掌握直接材料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要素费用——
其他费用的核算其他要素费用分配表的编制与会计处理2掌握工资费用、折旧费用、外购动力费的分配跨期摊提费用的核算跨期摊提费用分配表的编制与会计处理2掌握跨期摊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的编制与会计处理2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各项费用并进行会计处理2掌握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约当产量法品种法下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品种法下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开设与登记、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2掌握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开设与登记
掌握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考勤与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实验课成绩等;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采用书面闭卷测试。各项成绩的具体内容及分布比例见下表: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考勤课堂出勤情况10%课后作业课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0%实验课成绩完成实验要求的任务与质量20%期末书面闭卷考试课程知识综合分析运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王东清大纲审核人:喻凯


财务管理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05Z1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学/Financial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主编. 财务管理学(第七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2、刘淑莲.财务管理.(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
3、(英)布雷利,(美)迈尔斯,(美)艾伦 著,赵英军译.公司财务原理(原书第10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13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以现代公司制的企业为对象,以管理学原理为基础,阐述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如何为公司的价值提高服务,树立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的财务管理相关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当代财务管理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贯彻于中国公司实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实务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财务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财务管理导论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
环境660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教学思路:通过案例导入的方式讲解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运用典型案例分析不同财务管理目标的优势及不足以及财务管理环境对公司理财的影响。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案例导入、案例分析。第2章
财务管理价值观念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证券估价660货币时间价值的内涵及计算、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组合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各种年金的终值和现值的理解与计算、风险报酬的理解与计算教学思路:用现实相关的案例引入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的概念,通过典型案例强化对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的理解。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提问、课堂测验。第3章
财务
分析财务能力分析、财务趋势分析、财务综合分析660财务能力分析、杜邦分析法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思路:将本章的内容分为几个模块,由几组学生分别讲解其中的某个模块,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提问,老师进行归纳、对重点内容进行补充。每组学生提交完整财务分析报告。
教学模式:学生讲课、点评和提问、专题汇报、归纳和重点解析。第4章
投资
管理投资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及非折现现金流方法、投资决策指标比较、投资决策实务880投资现金流量的估计、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与比较投资现金流量的估计、折现现金流量指标的计算与比较、互斥方案的投资决策分析教学思路:以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知识为基础,结合投资现金流估算的基本原理,讲授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采用课外文献阅读,课内汇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测验;文献阅读第5章
筹资
管理长期融资方式、资本成本的测算、杠杆原理、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决策10100各种融资方式的特点、资本成本的测算、杠杆原理及杠杆系数的计算、资本结构理论、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资本成本的测算、杠杆利益与风险的衡量、资本结构决策的应用教学思路:采用情景模拟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筹资方式的特点;运用习题讲解的方式介绍资本成本的测算;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杠杆原理;采用学生课外阅读及课内汇报的方式了解资本结构理论及其发展。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外阅读及汇报第6章
营运资本管理短期资产持有政策、短期筹资政策、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880短期资产持有政策、短期筹资政策、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现金最佳持有量的确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确定与变更、存货经济批量确定教学思路: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说明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采用专题讨论的方式了解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动态。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第7章
股利理论与
政策股利理论、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股利政策类型440股利理论、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股利政策类型股利政策的确定教学思路: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说明股利分配之谜,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绍股利理论及股利政策。
教学模式: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课内问题抢答基本素质、学习主动性20%课堂测验、课外作业知识获取能力、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团队协作、沟通与解决问题能力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章细贞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会计专业英语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06Z10
课程名称:会计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
适用专业:会计、财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http://www.accountingcoach.com
2.Harold Averkamp, Financial Accounting
3.Donald E. Kieso, Jerry J. Weygandt, and Terry D. Warfield,Intermediate Accounting(13th Edition)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专业英语是面向会计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本课程在大学英语及基础会计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在财务会计方面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财务会计英语的专业词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原版教材、阅读英文专业期刊的能力、英汉互译专业文献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开拓专业视野、培养对财务会计知识不断探索的精神、提升专业分析能力和水平。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财会专业通用英语词汇和西方财务会计基本知识,掌握快速阅读和理解西方财务会计专业英语文献的方法,为将来的学术论文的阅读、翻译、写作以及毕业后有效地应用英语这一工具为自己的专业工作服务打下基础。
2.专业能力
在具备学科基础知识后,学生还需要系统掌握会计专业词汇,熟悉美国会计的基本专业知识;能够运用英语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
3.素质
具备会计专业英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Introduction to Accounting Basics
440Role of accounting in business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用典型案例和数据结合现状和发展讲解会计专业英语的重要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章Debits and Credits
440Double Entry AccountingJournal Entries教学思路:从介绍借贷记账法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复式薄记系统的具体要求。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3章Chart of Accounts and Bookkeeping440Steps in the recording processThe Trial Balance教学思路:从介绍会计科目表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会计记录过程与试算平衡。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4章Accounting Equation
440Financial positionAccounting Equation教学思路:从介绍会计恒等式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会计恒等式与企业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5章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their impact440Basic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How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Affect Financial Statements教学思路:从介绍会计基本假设和原则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上述原则和假设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6章Adjusting Entries
440Adjusting EntriesAccruals & Deferrals教学思路:从介绍调整分录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应计与递延类型的调整分录。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7章Balance Sheet
220Balance SheetA Sample Balance Sheet教学思路:从介绍资产负债表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格式。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8章Income Statement
220Income StatementGains and Losses教学思路:从介绍利润表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利润表的内容与格式。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9章Cash Flow Statement
220Cash Flow StatementUnderstanding The Changes In Cash教学思路:从介绍现金流量表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以及编制过程。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10章Financial Ratios
220Financial RatiosFinancial Ratios Based on the Statement of Cash Flows教学思路:从介绍财务指标的基本定义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指标的具体计算过程。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后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抢答、互动、讨论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课后作业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2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修宗峰大纲审核人:喻凯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07Z10
课程名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Government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政与税收等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赵建勇主编.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教学参考书
(1)徐国民主编.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二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Earl R.Wilson, Susan C.Kattelus .Accounting for Governmental & Nonprofit Entities.(14th Editio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进行经济业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各类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们掌握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先修课程后开设。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入来源渠道主要来自于公共财政资金,其支出则应符合预算监管要求,这与一般的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具有较大的差异。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科学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的主要内容,理解它与企业会计的异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相关理论研究或实际应用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包括了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个模块的内容,具体核算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入、支出、结余以及由此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学生应能系统掌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会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通过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能掌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事相关会计核算工作。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本课程与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营利性单位会计核算在核算方法、会计要素、报表体系等方面的异同。另外,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正面临快速的变革过程,《预算法》、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政府招标采购体制、非营利性组织的组织管理等均在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本课程的学习,应与国家上述改革进展紧密结合,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能收集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改革背景、路径和方案,并评述其成效。
3.专业素质
具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研讨)实践第1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110核算方法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异同教学思路:通过分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组织的不同特征,引出其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的差异。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可行性)第2章财政总预算会计
规范110适用的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教学思路:介绍现状,分析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预算法改革)第3章资产的
核算220财政货币资金、暂付及应收款项核算各项资产的概念、管理原则及核算教学思路:分析对比与企业会计资产核算的异同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财政性资产管理风险与主要内控方法)第4章负债的
核算220暂存款、与上级往来、借入款、借入财政周转金的核算与上级往来核算教学思路:分析对比与企业会计负债核算的异同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政府财政负债现状、风险及其管控)第5章收入的
核算220各项收入的核算方法各项收入的核算程序教学思路:从政府收入来源渠道分析其会计科目设置及专款专用原则。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政府预算外收入监管改革措施)第6章支出的核算220各项财政支出的核算方法各项财政支出的核算方法教学思路:从政府支出分类分析其会计科目设置及专款专用原则。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预算支出细化、公开等改革现状与措施)第7章净资产的核算110各项净资产的核算方法各项净资产的组成内容及核算方法教学思路:从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分析其会计科目设置及结余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第8章总预算会计报表110会计报表的编报方法会计报表的编报方法教学思路:以财政总预算会计业务循环图示,归纳总预算会计报表各科目之间的相互转结关系。分析其与企业财务报表在种类和格式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查找各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并作点评)第9章行政单位资产的
核算110行政单位的资产核算的方法行政单位与企业资产核算的异同教学思路:对比与企业会计、财政会计资产核算的异同及改革趋势。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行政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与内控措施)第10章行政单位负债的
核算110应缴预算款、暂存款的核算内容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内容教学思路:对比与企业会计、财政会计负债核算的异同。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第11章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核算110行政单位净资产核算方法行政单位净资产核算方法教学思路:强调净资产的核算必须以收入、支出的明细核算为前提。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制作相关改革PPT陈述第12章行政单位收入的
核算220各项收入的核算方法各项收入的核算方法教学思路:从行政单位收入来源渠道分析其会计科目设置及专款专用原则。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收支两条线改革现状及问题)第13章行政单位支出的
核算220各项支出的核算方法行政单位支出项目教学思路:从行政单位支出分类方法分析其会计科目设置及专款专用原则。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财政单一账户制度及政府采购招标改革现状及问题)第14章行政单位会计报表110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收入支出总表和经费支出明细表的编制方法教学思路:以行政单位会计业务循环图,展示行政单位各会计科目之间的相互结转关系及其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分析其与企业财务报表在种类和格式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查找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并评述政务公开情况)第15章事业单位资产的
核算110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计价方法、增加减少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摊销、转让的核算教学思路:分析引入权责发生制后,资产核算的变化。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事业单位在建工程核算和对外投资问题)。第16章事业单位负债的
核算110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的核算各种应缴款项的核算教学思路:分析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各自可能产生的负债,重点分析经营活动负债与企业负债的相似性。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查找国内高校负债情况并评述)第17章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120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的核算方法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的核算教学思路:分析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净资产与行政单位类似,经营活动净资产与企业会计核算类似。并分析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后的变化。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第18章事业单位收入的
核算220收入的核算收入的确认教学思路:区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收入与经营活动收入,强调经营活动收入的纳税义务。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问题)第19章事业单位支出的
核算220各项支出的核算方法各项支出的核算方法教学思路:区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支出与经营活动支出,强调经营活动支出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学生分组讨论(事业单位采购招标改革问题。)第20章事业单位会计报表110会计报表编制方法会计报表编制方法教学思路:以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循环来展示各科目之间的相互结转关系,及其在会计报表上的列报。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合计2828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刘爱明大纲审核人:喻凯 
会计模拟实践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08Z11
课程名称:会计模拟实习/Accounting Simulation Practice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与学分:120/3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等课程
适应专业:会计学
实习资料:会计模拟实习软件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实习是在学完《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后所进行的一项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本系统设计了159笔经济业务,其经济业务除了产、供、销主营业务及成本计算外,还包括非货币性交易、银行结算、贷款、租赁、保险、投资、捐赠、纳税、出口外汇结算、财产清理、固定资产购建与清理业务,并按照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过程中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进行组织与设计,充分体现了会计改革、税制改革、外汇体制改革的精神。不仅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从填制会计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核算程序,还让学生全面地掌握现代企业的会计实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以及会计核算基本流程。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水平,进一步巩固所学会计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
3.专业素质
具备财务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实习内容、重点难点及实习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部分入网,每人建立自己的用户名,登记相关账户的期初余额44建立用户名,登记各总账及明细账的期初余额各明细账户的填列指导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第2部分对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4040对所有业务编制会计凭证,并登记相应明细账会计分录的编制指导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第3部分科目汇总、编制总账、试算平衡66对会计凭证进行科目汇总,编制相应总账,检查试算平衡金额试算平衡金额的核对指导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第4部分会计报表编制1010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指导与上机实践相结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根据实践类型、实践性质、实践内容及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计算机自动计分与学生实习总结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实习内容的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进行加权综合评定成绩。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计算机自动计分实习成绩统计90%实习报告成绩评定实习报告10%六、大纲主撰人:金友良大纲审核人:喻凯



高级财务会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09Z10
课程名称:高级财务会计/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杜兴强.高级财务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永泽,傅荣.高级财务会计(第四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高级财务会计》是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这两门会计课程基础上理论与方法的延伸。该课程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补充和开拓的一门会计,即利用财务会计的固有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复杂性业务以及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些特殊业务进行反映的会计,是会计学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开拓专业视野、培养对财务会计知识不断探索的精神、提升专业分析能力和水平。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特殊经济业务和复杂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了解会计领域中新的和处在探讨研究中的前沿问题。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具体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合并与合并会计报表、外币交易与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企业会计、租赁会计、重组破产等等会计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能力
在具备基本财务会计知识后,学生还需要系统掌握包括高级财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高级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有关的法规制度和国际会计惯例;要求学生准确地陈述和处理特殊会计事项,并具有一定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准。
3.专业素质
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复杂特殊事项的会计信息进行恰当分析,及时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企业合并10100各种合并方式下的不同会计问题我国现行准则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基础的规定用典型案例和数据结合现状和发展讲解企业合并的重要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章合并财务报告10100合并日抵消分录的编制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教学思路:从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准则的具体要求。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一般归纳和重点解析相结合。第3章外币交易会计880汇兑差额的期末计算非货币性项目的处理教学思路:从外币交易会计准则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准则的具体要求。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4章租赁会计880租赁类型的分类标准及相关基础概念融资租赁下承租人与出租人的会计处理教学思路:从租赁会计准则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该准则的具体要求。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5章物价变动会计660物价变动会计会计处理方法三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基本特点与程序比较教学思路:从国际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物价变动会计的相关会计处理。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第6章企业清算与
重组660企业清算的含义与分类,企业清算会计的特点企业重组、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之比较教学思路:从企业清算与重组会计处理入手,通过案例详细说明具体的操作处理过程。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和课上提问抢答相结合;课前导学和课堂作业相结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后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抢答、互动、讨论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课后作业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2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修宗峰大纲审核人:喻凯


管理会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10Z10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必修)、财务管理(选修)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刘爱东. 现代管理会计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教学参考书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第七版) 学习指导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美)汉森;(美)莫文 著;王远光 译. 管理会计(第四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Robert S•Kaplan,Anthony A• Atkinson , 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3rd ed, Prentice Hall,199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的重要分支,是将会计与管理巧妙结合,为会计管理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在会计学课程体系构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从而提高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决策分析、全面预算、责任会计、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等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会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管理会计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学会应用所学的管理会计的概念、原理、技能、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管理会计事项,撰写管理会计工作和分析报告实践能力;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经济过程中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提供信息支持和风险规避;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管理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总论管理会计的定义、职能与内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440
如何理解管理会计是由决策性管理会计和执行性管理会计构成的。
通过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经典实验“搬运生铁块试验”、“铁锹试验“引入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和内容。第2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成本性态的概念,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的概念、特点,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分析成本习性;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损益、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及其应用660成本按性态的分解;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损益、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及其应用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及其应用。
通过成本性态分类引入变动成本法,并与完全成本法进行比较,了解差异原因及影响。
课后作业。
成本分解案例准备,1学时的课堂案例分析。
第3章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和变动成本率之间的关系;盈亏临界点、保利点的概念及其确定660本量利分析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盈亏临界点的确定及其应用各有关因素变动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通过讲授掌握本量利分析的相关概念、原理、盈亏临界点的确定。
课后作业。
常印冰淇淋工厂决策案例准备,1学时的课堂案例分析。第4章预测
分析销售定量预测;目标利润预测、利润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成本与资金预测660销售、成本与资金预测方法利润敏感性分析及其应用、资金需求量预测通过讲授掌握销售、成本与资金预测方法。
课后作业。
CC酒店收入预测案例准备,1学时的课堂案例分析。第5章短期决策分析管理会计多维决策成本的含义;各种生产经营决策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价格决策及其应用880各种生产经营决策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价格决策及其应用各种生产经营决策、价格决策的实际应用通过讲授掌握各种生产经营决策、价格决策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课后作业。
格兰仕的定价决策案例准备,1学时的课堂案例分析。第6章
全面
预算全面预算的基本构成、编制原理及方法;生产经营全面预算中其他预算的编制方法及运用880全面预算的编制原理及方法全面预算的具体编制原理通过具体案例讲授全面预算中固定预算的具体编制。
课外研读中国企业预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7章责任
会计责任会计的内容、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原则;责任中心的含义、三种责任中心的定义、特征和考核指标440三种责任中心的定义、特征和考核指标三种责任中心含义的理解和考核通过讲授掌握三种责任中心的划分和考核;
课后作业。第8章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概述;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660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资源、作业的正确划分。如何理解“作业消耗资源,产品耗用作业”;成本动因选择原则、计算原理及步骤通过具体案例讲授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算过程。
Sorensen公司订单处理作业成本分析案例准备,1学时的课堂案例分析。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案例分析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能力10%课外研读文献查阅、自学能力10%课程考勤主动性、自觉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喻凯大纲审核人:喻凯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11Z10
课程名称: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Accoun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与学分:48 /3
先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数据库技术
适应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韩庆兰主编,会计信息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9
2、参考书
(1)韩庆兰主编,会计电算化教程,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8
(2)霍普伍德主编,会计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马丁, 拉姆编著,会计信息系统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为使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适应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了解在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逐步融为一体的情况下,如何从业务信息获取会计信息,加工处理会计信息以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完成动态报告会计信息的原理、处理流程和一体化管理的思想。掌握规划会计信息系统的框架、定义数据模型、功能结构及共享机制等技术。并要求在理论的指导下,熟练掌握软件的应用,能够处理软件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给中问题。
三、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了解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本课程以揭示财务信息与业务管理信息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会计科目设置为主线,以会计凭证为基础,将总账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等子系统融为一体。通过系统学习与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企业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关系,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
2.专业能力
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会计科目在账务系统中的作用。它就像人体中的神经网络,协调会计信息系统各模块的运作,实现整体系统的有机结合;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个模块管理部分信息,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以凭证方式进入总账系统,这就需要解决各模块会计科目设计与总账科目的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能力。
3.专业素质
掌握会计科目体系的设计。会计科目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贯穿各章的数据处理,并且转入总账,生成完整的总账体系。培养学生严谨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概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22 “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框架”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数据传递采用模块之间的关系图,进行讲解。第2章
基础资料设置基础资料的编码设置,基础资料之间的关系,建立账套33 数据规范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关系。 案例第3章总账
系统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总账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会计科目体系的设计原则;会计科目与基础资料的引用关系;凭证数据的集成存储原理。实验操作流程;系统参数设置的作用。1064凭证设计及账务处理流程;系统参数设置之间的关系;各系统之间的接口会计科目设计与专业核算系统及相关公共资料的关系(1)会计科目在账务系统中就像人体中的神经网络。它设计的合理、完善,会计信息系统才能协调运作,实现有机结合;(2)需要解决各模块会计科目设计与总账科目的衔接问题。因此,系统化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也是本课程的难点。完整的案例数据+实验;运用金蝶ERP软件,完成基础资料设计,实现凭证的输入及账簿的输出第4章应收款管理与核算应收系统的业务范围;处理流程;各种冲销业务的处理方式和具体方法;坏账的计提、收回、凭证处理。实验流程、初始化及对账。743各种冲销方式的处理,坏账的计提、确认、收回等处理;各种凭证的生成。票据之间的关联,结算管理的几种核销方式以及不同核销方式下记账凭证的生成原理及生成过程,期末对账。完整的案例数据+实验;运用金蝶ERP软件,完成应收款的初始化,与总账对账;日常业务处理、结算管理、凭证生成、期末对账,实现与总账的勾稽。第5章
应付款管理与核算应付系统的业务范围;处理流程;各种冲销业务的处理方式和具体方法,生成凭证与总账对账。633应付款的确认、支付、核销等处理,以及每一个处理环节所产生的记账凭证,不同冲销方式的处理及冲销之后如何生成凭证,单据核销和管联核销的区别完整的案例数据+实验;运用金蝶ERP软件,完成应付款的初始化,与总账对账;日常业务处理、结算管理、凭证生成、期末对账,实现与总账的勾稽。第6章薪酬管理与核算薪酬业务的核算内容、核算流程,个税计算公式、基金计提方法。基础数据设置与各类公式定义。工资费用分配及转账
凭证。743薪酬的构成及核算流程;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各项基金的计提及分配工资项目和计算公式的定义;薪酬费用分配的凭证模板定义。完整的案例数据+实验;完成职工薪酬的计算、费用结转与分配。第7章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业务范围、主要处理对象。管理和核算的关系、日常处理与计提折旧。生成凭证与总账对账。743固定资产新增、减少、折旧的处理及凭证的生成,固定资产的统计分析。共用设备的折旧费用分配问题;卡片数据的分类编码,以及如何解决固定资产在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完整的案例数据+实验;完成固定资产的初始化;新增、减少固定资产的处理及生成凭证。第8章会计报表的
编制会计报表的格式设计、数据来源分析,计算方法分析;编制原理与对应的计算
公式。642数据来源分析,计算公式的构成。取数函数的运用、报表的数据来源及编表函数的灵活运用。在以上各章实验完成的基础上,运用ERP的会计报表模块,编制会计报表,对整体系统进行检验,通过资产负债表平衡关系,可发现存在的问题。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中有实践内容可参照此部分)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总账基础资料设置计量单位、会计科目、部门、职员、物料、客户、供应商的资料设置2按照教材给定的资料,在规定的上机时间内完成任务,保证资料设置的正确。总账系统初始化各科目的初始余额录入,并进行试算平衡.2按照教材所给的资料,分别输入核算项目的余额及各明细科目的余额,完成试算平衡,结束初始化。凭证处理总账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核算项目处理、现金流量的处理。2按照教材所给的资料,输入所有业务之后,可按照核算项目查询明细账及总账。并可查询完整的现金流量表。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系统业务处理与核算2系统初始化进行期初对账,按要求输入教材所给定的业务,并生成凭证,对不同的业务进行相应的冲销,坏账处理业务,实现与总账系统的期末对账平衡。应付账款应付账款系统业务处理与核算2应付账款的初始化,与总账进行期初对账,按要求输入教材所给定的业务,并生成凭证,对不同的业务进行相应的冲销,实现与总账系统的期末对账平衡。薪酬管理与核算薪酬管理的业务处理与核算操作2进行工资项目和计算公式的定义;薪酬费用分配的凭证模板定义。输入职工的基本工资数据,用公式进行计算,结转工资费用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处理与核算、折旧等4固定资产的初始化、按照所给资料,完成卡片的增加、变更、折旧的计提、分配生成凭证,与总账对账。会计报表的编制编制资产负债表2做一个完整的资产负债表。填写正确的计算公式,检查计算结果,保证报表的平衡关系。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该课程是必修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所有会计专业课程的知识的系统化应用,是充分体现理论与实务结合的综合表现能力。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实验结果展示、问题交流、课堂参与及小组的协调合作);期末开卷考试,考试内容60%是综合能力的考核,平时成绩(40%)+考试(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实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20%参与课堂交流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10%课程出勤学习的主动性及自我管理能力10%期末成绩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韩庆兰大纲审核人:喻凯


税务会计与实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12Z10
课程名称:税务会计与实务/Tax Accounting and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等课程
适应专业: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盖地编著.税务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年
2、教学参考书: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税法》.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年;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年;
(3)王红云.《税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
(4)江霞、 李志勇.《税务会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税务会计与实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企业纳税活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是一门融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专业会计。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税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利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国家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析企业目前的税收状况,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税收会计核算,进行税收筹划,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税务会计的概念、对象、目标、基本前提、基本原则、特点,以及税制构成要素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税收法律、经济、管理、会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税务会计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的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的缴纳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理解企业日常缴纳税种的征收范围、税率、税额的计算方式,具有进行各税种的会计处理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会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专业素质
具备税务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在扎实掌握税务会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转化成会计实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强调税务会计的依法性、实用性和筹划性,培养学生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总论44税务会计的概念、基本前提、基本原则以及税收制度税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及原则讲授税务会计知识,搜集国际税务知识,与国内进行比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第2章增值税会计1212增值税征收制度,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的计算及会计处理、税收征管进项税额及销项税额的计算及会计处理讲授与习题讲解相结合,通过搜集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及增值税相关案例,巩固增值税会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3章消费税会计44消费税征收制度,消费税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增值税与消费税知识的融合讲授与习题讲解相结合,通过搜集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及消费税相关案例,巩固消费税会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4章营业税会计33营业税征收制度,营业税的计算及会计处理营改增税收政策及会计处理的差异讲授与习题讲解相结合,通过搜集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及营业税相关案例,巩固营业税会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5章关税会计22关税征收制度,关税完税价格的计算,关税的会计处理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知识的融合讲授与习题讲解相结合,通过搜集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及关税相关案例,巩固关税会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6章所得税会计77所得税征收制度,所得税会计准则讲解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掌握讲授与习题讲解相结合,通过搜集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及所得税相关案例,巩固所得税会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课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金友良大纲审核人:喻凯
资产评估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13Z10
课程名称:资产评估/Assets Valu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会计学、财务管理(或技术经济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王磊.《资产评估》(普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精编教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教学参考书
(1)王炳华、吕献荣.资产评估(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注册资产评估师统一考试用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2014.
(3)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准则201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张先治、池国华.《企业价值评估》(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13社2004年。
3. 相关网站
(1)中国资产评估协会(http://www.cas.org.cn/)
(2)中国房地产估价师(http://www.cirea.org.cn/)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http://www.cicpa.org.cn/)
(4)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http://www.creva.org.cn/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http://www.mof.gov.cn/mof/)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及金融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技能。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介绍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与实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资产评估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学会运用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三大基本方法,对各类资产进行科学评价和估值,毕业后在工作中为规范资本运作、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资产评估的基本原理、概念体系、评估程序及主要评估方法和技能;通过课外素材(来源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期刊、书籍、财政部和资产评估师协会网站),涉猎资产评估最新的方法和相关政策,拓宽学生视野,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市场法、收益法及成本法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学会根据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与评估目的,灵活运用资产评估的假设和原则,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和适当的评估程序,对机器设备、房地产、流动资产及长期投资性资产及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使学生具备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等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资产评估总论220资产评估及其特点;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价值类型和评估目的;评估假设与原则价值类型的分类、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及评估目的;讲授第2章资产评估的基本
方法440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资产评估方法选择的依据、各种评估方法之间的关系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的具体计算讲授、案例分析(持续经营企业评估案例、功能价值类比法评估案例等)第3章房地产
评估660土地与房地产的特征、房地产评估的原则、程序、房地产价格的种类及影响因素;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假设开发法、基准地价修正法的基本思路、适用范围、和操作步聚。收益法中净收益及资本化率的确定;市场法中参照物的选择及修正;成本法的具体计算;假设开发法及基准地价修正法的计算原理。讲授、案例分析、课外阅读(建筑物评估的成本法及残余法评估案例、建筑物市场法及收益法评估案例)第4章机器设备评估440机器设备的概念、特点及估值影响因素;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的计算;市场法的应用范围及具体运用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的计算;市场法的比较因素、具体方法的运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机器设备市场法及成本法评估案例)第5章金融资产评估220金融资产的概念;股票及债券的概念、评估程序及评估方法股票及债券的评估方法讲授、案例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场法案例)第6章流动资产评估220流动资产及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及评估程序;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债权类和货币类及其他流动资产的评估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评估方法;往来账和待摊费用的评估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存货的市场法评估案例、往来账的评估案例)第7章资源性资产评估220资源性资产的性质和特征、评估目的和原则;矿产资源评估方法、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方法矿产资源班次估的收益法和可比销售法的具体计算讲授、课外阅读第8章无形资产评估220无形资产的特征及评估价值的影响因素;收益法各项参数的确定、市场法的运用前提;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的特点及评估方法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法的各参数的确定、专利权及商标权的评估方法;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的计算原理讲授、案例分析、课外阅读(无形资产的收益法评估案例)第9章企业价值评估440企业价值评估影响因素,评估假设和前提;收益现值法、成本法和市场法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商誉的定义和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成本法和市场法的具体计算、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的计算原理讲授、案例分析(企业价值评估的市场法和收益法的评估案例)第10章资产评估报告220资产评估报告的概念、种类及基本要素;资产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与格式;资产评估报告的编写步骤与要求;资产评估报告的使用与归档资产评估报告编写要求;资产评估档案的概念、立卷、保管和销毁讲授、课外阅读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案例分析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能力10%课外研读文献查阅、自学能力10%课程考勤主动性、自觉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王敏大纲审核人:喻凯

人力资源会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14Z10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会计/Human Resource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适用专业:会计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教材
人力资源会计,主编:张文贤,科学出版社2011年.
2、教学参考书
(1)李锡元,王永梅著,人力资源会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谭劲松著,智力资本会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人力资源会计课程是中南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重点阐释人力资源会计的具体假设、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方法与相关理论,以及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技术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技术革新和新兴环境下如何通过会计管理对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资源实现有效的激励,以及在组织会计报表系统中体现其核心价值。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人力资源会计主要讲授人力资源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及会计信息呈报。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基本要求上看,首先,掌握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了解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生成程序及其经济影响;其次注重人力资源成本与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帮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三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专业知识
运用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理论,全面掌握人力资源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并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熟练掌握人力资源会计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并为进一步学习《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2. 专业能力
熟练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框架,掌握人力资本价值与成本的具体计量方法;能运用所学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成本与价值管理工具以及技能,对组织中人力资本成本与绩效展开有效管理;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人力资源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开拓意识、以及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秉持诚实守信的专业道德;恪守服务组织和社会的职业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4 4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实务运行中的困难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人力资源会计在组织中的重要性第2章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1)
会计假设4
4
人力资源的会计假设了解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差异启发式教学手段,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人力资源会计假设与传统会计假设的差异第3章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2)
会计分支22人力资源会计的分支依据与作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与联系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重要性第4章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体系66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重点运用比较法对不同人力资源计价方法进行阐释第5章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体系88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人力资源与企业绩效相关性,人力资源激励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掌握人力资源与组织绩效相关性,以及激励设计第6章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66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类型与披露技术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的方法与内容运用案例讲授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的方式与技术第7章考核22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人力资源会计为会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人力资源会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考核分为三部分:日常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
其中:日常考核为平时测试;中期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自选题提交中期论文;期末综合测评为开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
日常测评(出勤占10%;课堂提问10%)共计20%;中期考核占20%;期末考试分数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平时测评(点名10%和课堂提问10%)出勤与课堂参与,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其自我管理能力20%论文评价中期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自选题提交中期论文,考核其表达和分析问题能力20%期末考试期末测评:全面考核人力资源会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及课程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易玄大纲审核人:喻凯

金融会计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15Z10
课程名称:金融会计学/Financial Institution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金融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金融企业会计》李燕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2、 教学参考书:
(1)《金融会计学》何亚玲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2)《金融会计》(第二版)郭德松,刘海燕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3)《金融企业财务准则》财政部2006年颁布, 2007 年1与1日正式实施
(4)《Financial Systems and Risk Management》Hong Kong Institute of Bankers (HKIB),2011年1月出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发展,为满足知识经济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各学科专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会计(包括财务)是人们进行经济管理的一种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监督与管理双重职能。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阶级性,随会计主体变化而不同。金融会计主要针对金融企业,由于该类企业资金流动性强,往来业务较为繁琐,因此在科目设置、记账方式上采用专门的方法。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金融企业业务流程,掌握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从而可以更好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中的职能与作用,从而更好地组织生产力,不断完善社会生产关系,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培养知识结构全面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金融会计》是高等院校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和其他行业会计相比,金融会计有一定的特殊性。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运用到金融企业这一特定部门的行业会计。该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专业技术性较强,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涉及金融相关知识。本课程学习基本要求如下: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金融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知识;通过课外研学,了解金融企业最新的政策法规与业务动态,了解国际金融发展趋势,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金融会计的确认计量与业务分析方法,及时准确地陈述和处理各类会计事项,编报金融企业各项财务报告;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金融机构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与核算,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合理规避风险;提高学生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从而提升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核算与监督金融企业财务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敏锐的风险洞察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
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
践第1章金融会计学
概论220金融企业的会计组织;
金融企业会计对象与要素;
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金融企业会计组织与核算对象以及其与一般企业会计的区别从企业案例引入到金融企业,比较分析一般工业企业与金融企业业务差异,金融企业会计核算要点、基本假设与核算原则,并对本课程学习要求和授课计划进行交底。第2章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方法642资产负债类科目内涵、金融企业常用记账方法、会计凭证类型与账簿设置,记账程序和账务核对方法单式记账方法及应用;现金日清单和银行日计表编制引导式从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引入到金融企业业务内容与核算流程,然后对会计科目进行比较,重点展示金融企业常用特殊科目,系统梳理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并重点讲练现金与银行核对系统。提问与讲练结合。第3章存款业务核算与管理431金融业存款业务涉及特殊科目设置;
单位定、活期存款及其定活转换业务的核算处理;
个人储蓄业务的核算
利息及其税金计算。零存整取与整存零取业务应付利息与应计利息的计算与处理;定活转换业务处理。从银行单据入手,对定活期存款计息依据与计息基数进行讲解,结合案例重点讲练单位存款定活期转换相关利息与税金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案例探讨第4章贷款业务核算与管理431信用、担保贷款核算;
贷款利息的计算与处理;
贷款呆账准备与坏账损失的计提与核算;
票据贴现与贷款展期的处理.贷款呆账准备计提与坏账转销的核算;逾期贷款的计算与处理;票据贴现的核算结合切身相关的按揭与抵押贷款案例入手,分析探讨银行贷款审核流程,剖析银行贷款风险与相关防范措施及相关会计处理,重点讲授贷款展期与票据贴现核算。讲练结合第5章往来业务的核算与
管理431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系统的往来业务核算;
金融企业之间往来业务核算;
金融企业体系内部的往来业务核算。联行往来不完整报单处理与汇差清算;同业拆借处理系统从金融管理体系梳理入手,对银行系统单据传递及相关业务流程进行展示,讲授银行系统内、外业务活动的会计处理,重点对联行汇划资金清算系统与同业拆借进行讲练。第6章支付业务核算与管理642金融业支付结算常用科目;票据结算与非
票据结算业务的核算;
银行卡业务的核算。同城与异地票据结算审核流程;结算手续费及利息计算与处理;提问列举银行同城与异地结算方式,运用银行票样讲授常用结算票据的填制、审核与会计处理,并重点对汇票与托收业务进行讲练,对逾期结算票据的计算与处理进行讲解。第7章外汇、信托业务的
核算431外汇兑换业务、外汇存贷款业务的核算;
外币融资与国际结算的会计核算。
信托存贷款业务的核算与处理;外汇统帐制与分帐制核算方法;套汇与进出口押汇的处理;信托借贷手续费处理与利息计算;信用证国际结算外汇办理实践分享,外汇兑换与存贷业务账务处理流程,外汇存贷业务利息计算,并结合案例重点讲授信用证国际结算流程与核算方法。讲练结合第8章租赁公司业务的核算22租赁业务类型与性质差异;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租金、手续费计算与会计处理;
转租业务的核算与会计处理。融资租赁业务本质与核算处理;转租与杠杆租赁业务的核算国外租赁业务切身体会分享,探讨我国租赁业发展趋势与障碍,对经营性租赁与融资租赁界定标准和会计处理进行讲授,重点讲练融资租赁与杠杆租赁的核算第9章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核算220证券公司常用会计分录;证券业收入与费用构成;证券经纪业务的核算;
证券自营业务核算;
证券承销业务核算。证券经纪业结算关系与客户转户销户核算;自营证券购买、持有与出售价值与损益的核算;提问式对学生对证券市场行情关注度进行摸底,引入当前股市并拓展到证券业务,并对证券公司业务类型进行列举,重点对证券经意和自营业务的相关账务处理进行详细讲授。第10章基金公司的主要业务核算220基金公式主要会计分录;基金公司业务内容及其收入支出的核算;基金发行与赎回的核算;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业务的核算与管理;基金净值计算与基金损益的确认,开放式基金赎回费用的核算处理;
提问式检验学生课外自学效果,介绍基金的种类及核算,重点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核算流程进行讲练。第11章期货公司的主要业务核算220期货经纪业务概述;
商品期货的核算;
金融期货的核算;
金融期权的核算与管理。期货公司常用科目核算内容理解与掌握,持仓盈亏的确认与计量;期货交割结算差异与手续费的会计处理结合期货投资失败案例对期货经纪业务进行介绍,对期货公司业务内容进行梳理,重点讲授商品期货核算处理流程。第12章保险公司主要业务
核算220保险公司主要业务及相关会计科目;
财产保险业务的核算;
人身保险业务的核算;
再保险业务的核算。财产保险业务核算;与保险赔付准备金的核算与处理提问列举切身相关保险类型并进行归纳,就财产险与寿险业务性质展开分析保险业核算与账务处理流程,最后结合案例进行讲练。第13章所有者权益的核算与管理220所有者权益的内涵;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核算;
留存收益的构成及未分配利润的结转,利润分配顺序与处理。资本溢价与估值损失的处理;未分配利润的分配与留存核算金融市场风险探讨与资本溢价、跌价确认计量方法引入,对所有者权益科目核算内容进行训练与讲授。师生互动探讨第14章年度
决算642损益的核算与期末结转;财务会计报告的内涵;财务报表的编制;报表附注编报。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与核算处理;金融企业主要财务报表的编报流程。系统梳理金融企业业务类型,对金融业收入费用确认计量原则与方法展开探讨,采取小组式重点对财务报表编制进行综合训练。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金融会计基本核算
方法单式记账法,现金日清单与银行日计表编制训练
2了解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系统,掌握金融企业单式记账法的适用范围,熟练掌握现金日清单与银行日计表的编制金融业存贷款业务的核算不同类型存贷款业务的核算处理
2掌握定活期存款与贷款的账务处理,熟悉存贷款逾期的结转及相关息税的计算支付业务核算练习各种票据结算会计
处理2熟悉金融票据的类型,掌握票据审核与结算要点、流程及相关账务处理金融企业内、外部往来与国际结算联行划转业务与同业拆借业务的核算,国际结算业务核算
2熟悉金融结算系统,掌握金融企业之间与企业内部的业务往来账务处理,掌握国际结算账务处理方法年度决算收入费用确认计量与期末损益结转,财务报表的
编制
2熟悉收入费用确认与计量原则,账务收入费用与损益的核算处理,熟练掌握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与编报流程。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参与度10%课堂回答问题与研讨表现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10%课外作业与案例资讯收集情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2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李香花大纲审核人:喻凯


审计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17Z10
课程名称:审计学/ Auditing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8/ 3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等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年
2、阿尔文.A.阿伦斯(美)等.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1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3、刘明辉主编.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4、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掌握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悉整个审计程序,掌握基本审计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审计原理和方法分析财务审计案例,提高审计实务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提供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掌握审计概念、审计原理、审计基本方法,了解审计环境和审计执业规范体系,熟练掌握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内部控制、审计证据、审计抽样、审计工作底稿、交易循环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
2.专业能力
系统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审计程序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熟悉审计沟通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
3.专业素质
有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熟悉会计和审计法规,坚持审计准则、依法办事。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

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审计学概论66审计概念、审计职能、审计组织、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讲授、审计理论文献阅读、审计本质讨论、练习第2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体系44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法律责任职业谨慎、质量控制框架、审计独立性讲授、执业准则文献阅读、审计独立性讨论、安然事件案列分析第3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33财务报表认定、审计总目标、审计具体目标、审计程序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的逻辑关系讲授、财务审计目标讨论、存货审计目标设计分析、练习第4章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33审计重要性确定、重要性水平分配、审计风险模型、计划重要性水平确定重要性水平分配,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与审计测试关系讲授、审计风险讨论、西伯尔公司重要性分配案列分析、练习第5章审计计划33审计业务约定书、整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中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之间逻辑关系讲授、审计程序逻辑讨论、具体审计计划编制练习第6章内部控制66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测试内部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逻辑关系讲授、内部控制案例讨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设计分析、练习第7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
底稿33审计证据分类、审计证据证明力影响因素、审计工作底稿格式与编制、审计底稿的复核制度与保管审计证据证明力影响因素、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关系讲授、审计证据决策讨论、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练习第8章审计抽样44审计抽样样本的选取方法、审计抽样风险及其控制、平均值估计抽样审计抽样样本的选取方法、货币单位抽样讲授、抽样风险讨论、平均值估计抽样设计、练习第9章交易循环
审计88销货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交易循环审计控制目标、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之间逻辑关系讲授、审计测试讨论、销货交易审计程序设计、练习第10章完成审计
工作44审计差异汇总、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持续经营评价、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审计差异调整表、试算平衡表编制讲授、审计调整讨论、练习第11章审计报告44审计报告基本内容、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及其条件、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出具的基本条件及其审计师的判断讲授、标准审计报告讨论、练习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考勤出勤、学习主动性10%课堂讨论知识理解、分析问题能力10%问题、案例分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理解、总结知识能力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李世辉大纲审核人:喻凯


网络会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18Z10
课程名称:网络会计/ network account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与学分:32 /2
先修课程:数据库技术、财务会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适应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韩庆兰编著
2、教学参考书:【英】戴维﹒泰勒编,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中信出版社,200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使学生了解会计发展的未来,了解网络会计的特征、处理模型、基于网络环境下动态核算的原理,协同业务的处理流程。熟悉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它把企业各部门及各种业务有效地联系起来,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活动可以实时管理,将企业从采购—存储—生产—销售各环节的业务单据,实时传递到财务系统,并以此直接生成记账凭证,实现业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无缝连接,达到模块传递无纸化。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源,实现企业的在线管理。使会计信息提供方式转变为网络页面数据,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这种变化本质上极大地延展了财会工作的能力和质量,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实现会计工作的集成化。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会计未来的发展为目的,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把握应用动态,系统讲解协同业务、动态核算、远程处的原理及软件配置。通过上机试验与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网络会计的特征、处理模型、基于网络环境下动态核算的原理,协同业务的处理流程。熟悉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它把企业各部门及各种业务有效地联系起来,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活动可以实时管理,将企业从采购—存储—生产—销售各环节的业务单据,实时传递到财务系统,并以此直接生成记账凭证,实现业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无缝连接,达到模块传递无纸化。系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熟悉会计信息提供方式的转变,将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式转变为网络页面数据,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这种变化本质上极大地延展了财会工作的能力和质量,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竞争力。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集成化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网络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网络会计的基本构架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模式、及主要处理方式和特点。422网络计算、协同业务、远程处理、动态核算、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及内部控制。实现协同业务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复杂信息关系采用图表方式,说明网络环境和主要的数据传递关系第2章采购管理与
核算采购的业务处理流程,整个过程涉及的业务和财务信息,及处理
方法。642编制采购申请的依据及作用,从采购订单到验收入库的流程管理,业务单据之间的数据传递及核算从计划、销售系统获得购货需求信息,与供应商和供货机构签订订单、采购货物,传递给需求系统。案例数据+实验;实现业务的跟踪管理与核算第3章存货管理与
核算存货管理的业务范围,针对不同处理方法的核算方案,存货与采购、销售、生产、成本及总账的衔接关系。844存货的入库管理及核算、出库管理及核算。(暂估处理、计划成本核算、实际成本核算)。外购入库核算的费用发票与采购发票的勾稽处理,自制入库核算与成本核算的关系。利用案例数据+实验;实现存货出、入库的管理与核算第4章制造与成本的核算与管理生产制造与生产成本的关系、相互共享的资料,成本核算的数据获取渠道和方法、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过程和具体的实现途径844生产的工艺和生产组织都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及成本对象的确定。不同计算方法,数据获取的差异,计算机与手工进行成本核算的根本区别。存货核算只能取得材料成本,而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都需要从薪酬系统和总账系统获取。案例数据+实验;实现成本伴随生产过程在线核算第5章销售核算与
管理销售报价、销售订货、仓库发货、销售退货、销售发票处理、客户管理、价格及折扣管理、订单管理、信用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
系统,642直销、代销的处理流程,发货业务与发票的勾稽,退货业务处理。不同情况下的退货处理(如:已收款退货、未收款退货、部分退货)案例数据+实验;实现销售业务的跟踪管理与核算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基础资料设置物流共享基础资料的设计并输入。包括采购价格设置、采购最高限价设置、核算参数设置;单据设置及业务流程设计2要求按照教材给定的资料,在规定的上机时间内完成。采购过程管理从采购申请-采购订单发货通知单-验收入库的全程业务。结算管理2要求按照教材给定的资料,输入过程建立单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保证实现业务的跟踪管理。能够上推和下查。存货管理与核算外购入库业务处理与核算、自制品入库业务醋栗与核算;生产领用的业务处理与核算、发货出库业务与核算4要求按照教材给定的资料,进行出、入库的业务管理与核算操作。根据核算结果,编制记账凭证,传递到总账系统。成本管理与核算成本对象的选择,分配标准的确定,费用数据获取,费用分配,成本计算。4要求按照教材给定的资料,依次进行分配标准输入、费用数据引入、投入量、完工量引入;进行费用分配。完成成本计算,输出产品计算单。销售管理与细算从销售订单-发货通知单-销售出库单,完成销售全程业务及销售结算。2要求按照教材给定的资料,依次进行业务单据的输入,并按要求建立关联关系,实现从订单到出库单的跟总管理。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上机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个人表现课堂参与及经验交流分析能力,综合表达能力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学习主动性自我约束力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韩庆兰大纲审核人:喻凯

 


税务筹划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19Z10
课程名称:税务筹划/ Tax Plann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盖地主编. 企业税务筹划.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2.黄凤羽主编. 税务筹划:策略、方法与案例(第二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刘爱明主编. 税收理论与实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讲授我国当前各主要税种的征收管理及其纳税筹划的方法,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介绍我国税制设计原则、当前我国分税制财税体制的优缺点及其改革趋势,重点介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五个主要税种的征收管理、改革趋势及其纳税筹划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学会运用税收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工作和生活中的财税现象和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纳税筹划理论与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筹资、投资与利润分配行为、企业组织结构等进行适当调整安排,以达到免除、减轻或推迟纳税义务发生,减轻企业税负和降低涉税风险的目的。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了解我国当前的税收管理体制特点、各主要税种征收管理要求、改革发展趋势及其纳税筹划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会计、税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税收筹划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能从宏观上把握国家利用税收手段调控经济的基本规律,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顺应税制改革趋势,尽可能地趋利避害;熟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征收管理要求,在生产经营业务中减轻涉税法律风险;掌握各主要税种纳税筹划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免除、减轻或推迟纳税义务发生,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懂得充分利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了解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的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专业素质
具备税务筹划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能充分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了解税制改革发展趋势,顺势而为。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研讨)实践第1章税务筹划理论22筹划的思路与基本方法筹划的思路教学思路:以案例形式分析税务筹划方法的设计思路、突破口。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如何理解不完备契约理论与广义纳税筹划)第2章增值税的筹划44纳税人身份的筹划、进项与销项的筹划营改增的筹划教学思路:从增值税的纳税人分类、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计算方法及税收优惠等着手,分析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空间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营改增对常见纳税筹划方法的影响、新法规下的筹划方法)第3章消费税的筹划44单一环节课征的筹划技巧消费税税制改革与筹划思路教学思路:通过案例分析,从消费税的税目、税率改革调整历史走向,分析我国税制改革的导向以便企业顺势而为。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烟酒、成品油、汽车等应税消费品改革的政策走向及企业的应对筹划方法)第4章营业税的筹划44无形资产、不动产的筹划营改增的筹划教学思路: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营改增的背景及其必要性,营改增对营业税传统纳税筹划方法的影响。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案例、娱乐业筹划案例等)第5章企业所得税的筹划66企业生命周期的筹划关联交易、非居民纳税人的筹划教学思路:通过案例方式,从企业生命周期来介绍从企业开始登记注册、筹资、采购、营销、财务核算、研发、并购重组、利润分配等各环节的纳税筹划和税务部门的反避税。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资本弱化、转移定价、受控外国企业、费用列支、人力资源筹划等的避税与反避税)第6章个人所得税的筹划44劳务报酬、工资薪金的筹划股权投资的筹划教学思路:通过案例方式,结合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趋势、介绍个人所得税各应税税目纳税筹划的常见方法,重点讲述工资薪金税目、劳务报酬税目、财产转让所得税目等。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筹划、全年最优薪酬议案的筹划、收入项目费用化、福利化、分散化的筹划等)第7章其他税种的筹划44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的筹划土地使用权投资的筹划教学思路:通过案例形式,介绍契约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思想在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纳税筹划。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房屋租赁租金的筹划、房地产开发企业全产业链的筹划)合计2828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刘爱明大纲审核人:喻凯


财务与会计案例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20Z10
课程名称:财务与会计案例分析/Corporat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Case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教材:
邵军.《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9
2、教学参考书:
(1)马忠.《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4
(2)郑朝辉.《远离财务骗术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围绕财务与会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主要以专题形式组织案例素材、进行案例研讨,旨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学生运用财务与会计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企业具体的制度背景、组织背景和商业环境,将战略管理、组织行为、管理控制、行业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案例素材有机融合到课程内容体系当中,针对性补充与深化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知识点,拓展专业视野。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巩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核心知识点并结合企业具体经营情境予以深化和拓展;理解企业战略、组织行为、管理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要点和思想精髓。
2.专业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通过系列案例研讨,形成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框架。
3.专业素质
结合典型案例,提升学生全局思维能力和战略视野,启迪其职业精神与操守;案例研讨采用项目小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公司财务与会计的核心
议题66公司治理与财务分层管理体系;经营者财务核心命题如何充分领会经理层的管理职能及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的较色知识讲授、案例研讨
(中兴通讯股权激励计划;万科、华润投资政策转变)第2章报表分析—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与逻辑切入点44哈弗分析框架;分析方法 如何结合具体的行业背景和企业业务特征进行有效战略分析和会计分析案例分析、报告撰写
(中环股份—法拉电子财务对比分析)第3章财务战略—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财务约束22罗伯特•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可持续增长模型对企业战略及其增长管理的启示案例研讨、个案收集、课程论文
(顺驰事件的启示)第4章投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44传统财务评价指标;
实务期权模型项目财务评价具体参数选择;
投资政策约束案例研讨、知识总结
(中石化厄瓜多尔石油勘探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第5章投资—企业并购:估价与整合22并购动机与协同效应;企业估值模型
基于协同效益考虑的估值调整案例研讨、知识总结
(长航外运并购长沙星港估值报告)第6章融资—策略性股权融资22公司上市的意义;
PE机构及其增长服务股权融资的多重效应案例研讨、知识总结
(阿里巴巴成长路径与股权融资策略)第7章财务控制—企业预算管理实践的核心问题44预算指标体系设计;预算目标确立真实预算引导方案参数设计案例研讨、知识总结
(湖南粮食集团预算体系优化)第8章营运资金管理—集团公司资金
管理221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模式及其适用性资金集中管理的技术与制度特征知识讲授、案例研讨
(长沙城投资金管理的困境与解决方案设计)第9章会计—财务报表粉饰与识别66财务操纵的基本手段;
财务操纵的识别方法组织与交易设计中的会计操纵案例分析、个案收集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操纵典型个案)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试占4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案例分析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2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能力10%课外研读文献查阅、自学能力10%课程考勤主动性、自觉性和团队素质2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40%七、大纲主撰人:周浪波大纲审核人:喻凯


物流会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21Z10
课程名称:物流会计/Logistics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与学分:32/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等课程。
适应专业: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严玉康、董兆明编著.物流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4年
2、教学参考书
(1)刘英明,陈艳利主编.物流企业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
(2)张川、肖康元、金丽玉 编著.物流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物流会计是将会计与物流相结合,为会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做出贡献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物流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紧密结合物流企业的业务特点,按照企业资金运动的顺序,学习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及运输、仓储、装卸和配送业务等等,并掌握物流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从而具备从事现代企业会计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物流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会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物流会计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物流会计的核算方法,对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仓储、装卸和配送业务等会计知识更好地融理论于实践,提高学生物流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物流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物流会计概论44物流及物流企业额含义、物流企业会计的含义及核算内容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内容比较讲授物流企业会计知识,搜集国际物流相关知识,与国内进行比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第2章货币资金及应收
项目44物流企业资金结算中心核算、应收款项坏账损失的核算内部往来及联网往来的核算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第3章存货88不同物流企业存货的种类,铁路运输企业存货的核算物流企业专用材料的核算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讲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巩固存货相关会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4章拨付所属投资及固定资产的核算44拨付所属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分类及核算、高价互换配件的核算无偿调拨资产核算、高价互换配件报废的核算方法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讲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巩固拨付所属投资及固定资产相关会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5章流动负债22内部往来、运输进款结算的含义及核算方法内部往来的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讲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巩固内部往来等负债相关会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6章收入进款44收入进款的管理模式,运输进款的核算方法运输进款的核算模式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讲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巩固收入进款上下级核算相关会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7章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44收入确认及思路及基本原则、各类收入、成本费用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各类物流企业收入、成本的计算及处理方法会计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讲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巩固收入、成本、费用核算相关会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8章会计报表22会计报表的种类及编制方法、汇总报表抵消分录的编制汇总报表抵消分录的编制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讲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巩固报表编制技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课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金友良大纲审核人:喻凯



循环经济与会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22Z10
课程名称:循环经济与会计/ Circular Economy and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
适用专业: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周志方、肖序. 两型社会背景下企业资源价值流会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肖序. 环境会计制度构建问题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在实践中可分为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三种模式。其中,小循环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中循环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大循环是指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本项目研究的企业循环经济主要是指小循环模式。
企业开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策、技术体系等方面支撑,同时也是一种建立在资金流动基础上的,并将物质、能量、时间、空间、资金等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经济问题。从资金角度看,它伴随着企业内部物质的循环流动,将发生价值的循环变动,其结果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会计学理论角度,计算并分析以价值循环流动为基础的资源价值流,对循环经济物质流路线的优化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课程可弥补过去会计学学科未涉及循环经济价值流信息披露的缺陷,介绍当今循环经济价值流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会计核算与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领域,使同学们为适应循环经济开展而扩展运用会计理论与方法提供服务,同时也通过对当前会计研究课题向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结合的介绍,激发同学们对此问题的研究兴趣,启迪其研究思路,为本科毕业论文提供一个较好的铺垫。
循环经济与会计课程是为会计学专业的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门交叉学科的课程,了解循环经济中的会计问题,将循环经济本质原理与会计学基本核算与管理方法联系起来,构建“物质流分析-价值流计算”的知识体系,建立资源消耗-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经济效益一体化意识,结合本专业的“成本管理与财务分析”方向的要求,既关注生产过程物质流转的消耗、有效利用转化、废弃物排放及环境损害的影响等技术性分析构成,也关注其对应的价值形成中的产品成本构成、废弃物经济价值损失与环境损害成本、经济增加值与废弃物比例的转化关系,有利于创新性的开发新的经济模式、价值计算、环境影响评价和生产流程精准管理的学科交叉一体化管理方体系,扩展专业领域,将循环经济管理与会计核算分析融合,为从事会计学行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掌握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物质流结构特点及与价值流性质的关系,缺陷反应诊断及物质流图、价值流图的作用,价值流的结构特点与特性,循环经济与会计的基本关系原理的结构特点与性质,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新视角,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的应用计算与分析等知识。学会从生产过程的物料流动出发选择价值流方法,建立循环经济价值流管理方案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组成与结构的关系分析管理工具的性能,从获得的物料流特性出发选择价值流分析方法,形成物质流分析-价值流分析-环境损害评估的基本知识结构。
2.专业能力
从应用的角度开发循环经济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将循环经济物质流、价值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知识用于解决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工程与经济问题;用流量结构的表征方法和流转价值方法进行生产工艺中的废弃物损失分析,培养解决复杂工程与经济问题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循环经济管理方案设计理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开发新管理模式的能力;在技术、经济与环境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建立物质-经济-环境一体的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材料设计制备到应用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言44循环经济的理论结构,包括循环经济的概念结构框架、基本内容与理论框架等。尤其是循环经济概念的深刻涵义及与现状对比分析研究等方面,要求学生们重点掌握。循环经济理论的构成原理。它建立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之上,需从各学科的基本研究前提掌握。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课外阅读

(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曰本、德国发展历史,中外典型案例)第2章循环经济的物质流与价值流10 10循环经济物质流与价值流的互动影响规律、数据流动的相互关联、物质流分析基本方法、价值流分析基本方法等,尤其是物质流、价值流概念的深刻涵义及方法应用现状对比分析研究等方面,要求学生们重点掌握。
循环经济物质流与价值流的概念、理论框架、数据互动规律查找等,涉及工程科学知识,要求学生在理解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提升物质流分析、价值流分析的基本应用层级。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课外阅读
(流量分析原理,冶金元素流与价值流关系,中铝案例)
第3章资源价值流会计
1010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的基本原理、确认与计量、信息披露与报告等。其中,要求学生掌握循环经济中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基础,深入分析其与一般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差异,并通过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研究,提高其核算的技能。企业循环经济价值流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它涉及会计学理论中的确认与计量,扩展至循环经济中会计要素的多重计量,要求学生在理解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提升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的应用层级。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课外阅读,并布置作业(日本环境省推荐案例,中国环保部环境友好型企业案例,发改委相关政策)第4章资产弃置义务会计88资产弃置义务会计的基本原理、确认与计量、信息披露与报告等。其中,要求学生掌握资产弃置义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基础,深入分析其与一般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差异,并通过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研究,提高其核算的技能。资产弃置义务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它涉及会计学理论中的确认与计量,扩展至会计要素的多重计量,要求学生在理解环境经济理论基础上提升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的应用层级。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课外阅读,并布置作业(中石油、中海油、国外核电企业案例)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肖序大纲审核人:喻凯
会计学专题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24Z10
课程名称:会计学专题/ Accounting Focus and Issue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因为授课内容由多位老师多个独立的研究专题构成,没有统一教材。
可参阅各种经济、管理、会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研究动态;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定的研究能力,为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向学生讲解与专业有关的会计与财务理论专题,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会计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会计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学科视野的认识,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培养其自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其掌握一定的会计研究方法,并学会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专题一公司董事会
治理公司董事会概念、公司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存在的问题。880公司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存在的问题。公司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授课老师自己的研究讲授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课外查阅相关文献
课堂交流自己的思考。专题二盈余
管理盈余管理概念、方式、产生的原因、计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880盈余管理概念、方式、各种计量模型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概念及计量模型的正确理解通过授课老师自己的研究讲授盈余管理概念、方式、产生的原因、计量。
课外查阅相关文献
课堂交流自己的思考。专题三
资源价值流转会计资源价值流转会计概念、核算原理、核算方法和决策评价模型。880资源价值流转会计核算原理、方法、决策评价模型。资源价值流转会计决策评价模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授课老师自己的研究讲授资源价值流转会计核算原理、方法、决策评价模型。
课外查阅相关文献
课堂交流自己的思考。专题四
会计信息化与XBRL会计信息化与XBRL的关系、XBRL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应用领域880XBRL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应用领域XBRL的分类标准通过授课老师自己的研究讲授XBRL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应用领域。
课外查阅相关文献
课堂交流自己的思考。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课内互动,课外阅读、期末学习总结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外研读文献查阅、自学能力20%课程考勤主动性、自觉性和团队素质20%期末学习总结课程知识理解和分析思考60%七、大纲主撰人:喻凯大纲审核人:喻凯


国际比较会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25Z10
课程名称:国际比较会计/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ccoun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英)诺比斯(Nobes)、帕克(Parker)著,薛清梅译,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吉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
2、(美)乔伊(Choi,F.D.S.)、米勒( Mueller)著,方红星 译,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the six edition),吉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常勋、常亮编著,《国际会计》(第九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
4、王纯、刘莹主编,《国际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5、周晓苏、李姝主编,《国际会计》,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本科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其学习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会计惯例和跨国会计沟通、交流和协调的重要性;掌握国际比较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改革发展向国际惯例靠拢的需要。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国内外与会计有关的法规制度和国际会计惯例;了解国际会计比较的基本方法;了解国际会计发展前沿动态;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国际比较会计相关知识对不同国家不同会计制度下会计报表进行判读区分,从而解决国际会计中的一些实务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本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会计相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会计学专业素质。通过本课程对不同国家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对会计制度的影响的介绍,能增进学生对世界各国不同人文,法律,经济状况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质。从而更好的满足国际化发展背景下复合型,国际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总论660国际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内容,了解国际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国际会计的相关机构和研究领域国际会计的内容小组讨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泛美会计师联合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2章会计环境与会计模式880不同国家间会计环境及其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了解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因素,税收体制,社会文化因素,教育水平对会计的影响各国会计环境对会计模式影响分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增值表编制方法分析与讨论)第3章比较国际
会计10100掌握不同国家间会计模式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重大会计管理的国际差异,财务报表的国际差异,比较国际会计在整体和分项上的差异,同时了解国际会计报表格式和种类的差异会计管理及财务报表的国际差异分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外阅读
(印度,德国,法国国际会计趋同与我国对比讨论)第4章


国际会计
协调880了解国际会计的协调的含义,必要性以及国家会计协调的优势,同时掌握国际会计协调的主要形式,基本方法和其主要的适用性,了解国际会计协调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受到的批评之处掌握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第7号,第8号解读分析,我国代表王刚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议发言解读分析)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专题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学习主动性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阅读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2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周志方大纲审核人:喻凯
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26Z10
课程名称: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 CPA Auditing and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审计、中级财务会计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10版).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10;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审计(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指定教材).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3、宋常. 审计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陈汉文. 审计学(第二版)(厦门大学会计系列教材).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本科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其学习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审计工作实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全面和系统地了解注册会计师实务中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审计程序及如何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学会如何把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理论融入审计实务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审计工作的基本概念,了解审计从计划到实施阶段的工作技巧和方法,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制和相应工作记录的保存方法,学习到审计实务相关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进行模拟实务操作,对审计实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有效提升了学生在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课程中还加强了对于会计从业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案例实际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会计,审计从业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识,有助于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观,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的满足了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总论220了解实务审计工作的
特点审计实务的特点第2章计划阶段的工作
底稿220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内容,掌握审计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财务报表循环与审计循环的概念了解如何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如何进行基础的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
实现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与编写,审计循环的概念教学思路: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审计底稿编写阶段工作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第3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660了解如何对销售与收款循环阶段进行审计以及审计工作的要点,学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工作的方法销售与收款循环阶段的审计工作,虚假销售等造假行为的判断教学思路: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销售与收款循环阶段工作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外阅读
(德勤会计事务所科龙案例分析)第4章采购与付款循环
审计440了解如何对采购与付款循环阶段进行审计以及审计工作的要点,学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工作的方法采购与付款循环阶段的审计工作,函证的工作流程教学思路: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采购与付款循环阶段工作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第5章存货与仓储循环
审计660了解如何对存货与仓储循环阶段进行审计以及审计工作的要点,学习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工作的方法存货与仓储循环阶段的审计工作,实地盘存工作的计划实施教学思路: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存货与仓储循环阶段工作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第6章筹资与投资循环
审计440了解如何对筹资与投资循环阶段进行审计以及审计工作的要点,学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工作的方法筹资与投资循环阶段的审计工作,各种关联业务与资产管理方法的判别教学思路: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筹资与投资循环阶段工作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第7章货币资金审计220了解如何对企业货币资金及出纳状况进行审计,对企业库存现金管理状况及内部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货币资金真实状况的审计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判断,财务造假的分析与判断教学思路: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货币资金及出纳状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银广夏案例分析)第8章报告阶段的审计
工作660了解审计报告的编制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与保管的方法,了解注册会计师如何有效准确作出判断并进行报告,同时对做出的审计报告进行有效符合和复审,确保减少差错审计报告的编制,与复核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专题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学习主动性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2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周志方大纲审核人:喻凯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27Z10
课程名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Financial Regulations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Eth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审计学
适用专业:会计、财务管理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依据、手段和过程,了解对会计机构与人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掌握支付结算法规,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与习惯,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掌握会计法律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熟悉支付结算方法及其规定、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规定;熟悉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专业能力要求。
2.专业能力
使学生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必需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3.专业素质
熟悉财经法规和会计法规、坚持会计准则和职业操守,爱岗敬业、依法办事。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会计法律制度4
4
会计法律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和监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法律责任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工作职责讲授、会计人员法律责任案例讨论、练习第2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2
2
支付结算、现金管理、银行结算账户、票据结算方式银行账户管理和票据结算讲授、互联网金融案例讨论、练习第3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22发票管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收征收、违反税法的行为与责任主要税种及税款征管讲授、税收征管案例讨论、练习第4章政府采购法律制度22预算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讲授、政府采购案例讨论、练习第5章会计职业道德66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会计职业道教育、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讲授、会计职业道德案例讨论、练习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考勤出勤、学习主动性10%课堂讨论知识理解、分析问题能力10%问题、案例分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理解、总结知识能力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李世辉大纲审核人:喻凯


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28Z11
课程名称: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Design of Accoun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3周/3
先修课程:会计信息系统、网络会计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利用金蝶ERP软件,系统化处理企业的全部业务,不仅要求学生熟悉软件的特点,并可根据企业的实际进行会计实务资料设计,然后将设计的资料通过软件进行检验,检验数据的正确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置身于企业环境的感觉,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做会计工作的感受而不仅仅是进行课堂学习。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分学习小组,每组作为一个企业的财务部,分设不同的岗位,按照企业的实际进行分工授权。共同选择一个企业类型,如制造业或商品流通企业等,然后搜集整理一套该企业经营过程的业务和相关的会计资料,要求设计的科学合理。
2.专业能力
通过实务操作体会系统的观点在会计科目设计及账务系统中的作用。利用自己设计的资料,协调会计信息系统各模块的运作,实现整体系统的有机结合;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个模块管理部分信息,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以凭证方式进入总账系统,这就需要解决各模块会计科目设计与总账科目的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课程设计和模拟企业全套资料的过程,使学生亲身体会会计信息的严谨性,容不得任何的错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使最后报表的不平衡。因此,培养学生严谨的专业素质,是贯穿全课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1(1)根据设计的模拟企业资料,进行会计科目设计、相关公共资料的设计,并完成系统初始化10
2
8科目设计科目与基础资料的关系设置将设计的资料进行检验2进行凭证资料整理及录入,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12
2
10凭证与基础资料的关系验证引用关系用资料验证凭证处理模块、各类账簿的生成3应收款管理1028各种冲销方式的处理。坏账处理与总账系统的凭证传递,对账及结账上机实践4“应付管理模块”1028各种冲销业务处理。冲销业务的凭证处理与总账对账上机实践5 “工资管理与核算模块”12210工资项目和计算公式定义工资的核算过程及费用分配上机实践6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模块
12210共用设备的折旧费用分配问题折旧费用分配与凭证科目的对应关系上机实践7采购订单到验收入库的流程管理,业务单据之间的数据传递及核算1028采购流程设计及实施建立业务单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上机实践8起始于采购的收货通知单,终止于销售出库单12210存货的核算及结算票据勾稽及费用分配上机实践9生产成本的过程管理与控制12210成本对象选择与分配标准的对应处理费用的归集分配上机实践
10销售全过程管理及核算1028连接应收款管理和存货管理,完成销售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的结转,为利润表提供数据上机实践11
会计报表的
编制
1028通过报表数据是否平衡,检查其他模块的处理发现问题反向查找保证各模块之间的勾稽关系。上机实践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最终成果的展现和交流,提交最终的报告。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学习小组的整体表现,主要考察团结协作精神,整体报告质量和实践过程个环节的进度等;另一部分为个人得分,则根据每天的考勤以及个人所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其能力的表现,(如完成自己岗位的工作并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而有些可能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程考勤学习主动性20%最终成果展示每个环节结果的截屏,用PPT进行讲解,说明每个成员的贡献,展示所有成果。并总结不足之处。60%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报告报告质量:分析问题和对课程感悟的能力。20%个人六、大纲主撰人:韩庆兰大纲审核人:喻凯



会计学专业实习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31Z11
课程名称:会计学专业实习/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4周/4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适用专业: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南大学关于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纪律、实习安全、实习保密等规定
2、商学院关于自主实习文件规定
3、会计系自编会计专业年级专业实习大纲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实习企业现场参观、模拟、实践,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实习是会计专业本科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和财务控制,掌握企业会计业务核算方法与处理程序,以及财务管理与控制方法;并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专业实习,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基本方法,增强感性认识,强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使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接触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实践,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具体内容、操作程序及工作要求,了解会计实践活动中的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能,丰富和扩大其专业知识领域,为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3)使学生基本掌握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基本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以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坚持会计准则和职业操守,依法办事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内容
(一)实习基本内容
(1)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包括实习单位的历史沿革、组织形式、经营方向、经营规模、管理体制、人员结构、生产经营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行业状况;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人员结构、行业主管等。
(2)了解实习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情况
实习单位的会计机构设置情况,包括会计核算机构、财务机构、岗位设置分工情况等;实习单位会计人员配备情况,包括会计人员素质结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实习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等。
(3)了解实习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实习单位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工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各项业务执行中的内部牵制稽核制度等。
(4)了解实习单位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实习单位选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凭证种类、格式及传递,账簿种类及格式,报表种类等。
(5)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实习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控方式,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等;
(二)实习具体内容
(1)企业存货的核算与管理包括:存货采购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方法、存货核算方法体系、存货仓储管理与控制;
(2)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和管理包括:企业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方法、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核算分配、基本生产成本的核算、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和成本分析考核、企业成本管理经验及建议;
(3)企业产品销售及财务成果的核算和管理包括:销货内部控制、销售收入的确认及核算方法、客户信用管理及应收账款管理与控制、财务成果分配及利润核算、所得税会计处理、利润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影响利润变动的原因分析。
(4)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分析包括:资产负债及附表、利润表及附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分析说明;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
(三)实习岗位
实习岗位主要包括:财务部(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会计档案管理)、审计部、物资采购部、销售部、仓储部门、证券事务部门、主要生产单位成本核算部门。
五、实习方式及实习要求
(一)实习方式
学院成立实习领导小组,由学院教学部门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负责专业实习工作。
实习形式采用自主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方式:
自主实习的学生,按学院自主实习程序、要求申请,自主实习人数一般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实习指导老师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联系指导。
集中实习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队指导,集中实习采用分组轮换实习方式,大的实习部门3-5人一组,小的1-2人一组,各科室部门轮换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采取参观、顶岗、调查、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实际运用的初步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
(二)实习要求
专业实习是以企业为课堂,教育者是企业有实践经验的财务专家,为搞好专业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1、尊重实践,尊重财务管理人员,虚心听取讲授,认真做好记录。
2、借阅工厂提供的资料,必须妥善保管,完好交还,注意保密。
3、学生实习期间应每天写实习日记、记载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及存在问题,及时整理实习笔记,认真撰写实习报告。
4、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填写实习手册总结,向实习带队教师提交实习手册和实习总结。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六、实习时间安排
实习进度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天数备注准备阶段学校实习动员、实习纪律1实习阶段实习基地实习参观、岗位实习25完成阶段学校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答辩
实习总结3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平时表现出勤、实习主动性30%实习手册实习工作记录、分析问题能力30%实习报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40%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方法:平时表现、实习手册、实习报告;
3、成绩评定:
成绩=平时表现×30%+实习手册×30%+实习报告×40%。
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记分。
4、考核要求:
专业实习考核成绩由学院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即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学生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来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参加指导实习的老师,必须认真负责,做好实习的统筹安排工作、实习的情况的检查、实习报告的评阅和成绩评定工作。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表现、工作作风、组织纪律、业务能力、实习报告等五个方面综合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计。
优秀:实习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强,无缺勤和违纪;工作积极主动、刻苦、勤奋,按照大纲很好地完成了实习内容;实际操作能力强,理论联系实际好;实习报告全面系统。
良好:实习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强,无违纪现象;工作积极主动,较好地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报告全面系统。
中等:实习态度基本端正,无违纪现象;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报告全面。
及格:实习态度基本端正,无违纪现象;基本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完成了实习报告。
不及格:违纪或违法;或者无故缺勤;或者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服从分配、不听从指挥;或者未完成实习报告。
凡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学分,须重修及格后方能毕业。
八、大纲主撰人:李世辉大纲审核人:喻凯

 


技术经济学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01Z10
课程名称:技术经济学/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A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统计学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必修)、金融学(选修)、工商管理(选修)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贾春霖、李晨。技术经济学(第四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教学参考书:
[1]游达明。技术经济与项目经济评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傅家骥、仝允桓。工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 亨利.马尔科姆.斯坦纳。工程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袁明鹏等编著。新编技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王柏轩。技术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吴添祖等。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术经济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术经济学评价的方法体系,了解技术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和发展趋势,评价各类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从中选出经济的可行的最优方案,理解和掌握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评价方法,理解和掌握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的关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财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技术经济学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具备技术经济分析的思维方法。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如技术经济效果原理、可比原理、优化原理等;经济效果评价与择优方法、项目财务评价方法等。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工程项目及技术活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选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技术经济学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 44 0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技术经济学的概念和特点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2章投资过程的描述 6
6 0现金流量极其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普通复利的基本公式、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债务四种偿还方式、现值函数形态各公式的运用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3章技术经济动态评价方法880现值法、年值法、内部收益率法、收益成本比值法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决策规则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4章多方案的项目评价660无资金限额下独立方案的经济决策
资金限额下多方案的经济决策、混合方案的选择混合方案的选择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5章风险和不确定情况下的经济分析660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6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440技术选择与技术预测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评价讲授
多媒体教学
案例讨论第7章技术创新660技术创新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和战略模式
国家创新系统和自主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的关系
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与特点讲授
多媒体教学
案例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案例研讨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学、寓学于用,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主要取材于国外教材的相关案例和技术经济学方面的典型案例经验研究的相关成果。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堂分组PPT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进行打分进行加权综合评定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60课外阅读、作业测评、课堂讨论平时成绩40七、大纲主撰人:游达明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证券投资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03Z10
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学/ Securities invest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张根明,证券投资学(第二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证券投资学是研究资本证券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全面理解证券市场的构成及运行特点,培养学生具备灵活使用证券投资工具投资并管理风险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理解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工具的收益风险特性,证券市场组成和功能,基本分析的主要内容,技术分析的主要方法,证券投资风险概念、分类及管理;通过课外阅读(包括证券金融类报刊、杂志、书籍),了解证券市场的最新动态,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股票、债券等投资工具估值方法,能针对选定的投资对象运用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估值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决策参考。注重分析能力、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投资管理能力。
3.专业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注重遵纪守法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和具备灵活适应环境并勇于承担风险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研讨)实践第1章证券投资概述证券分类,证券市场分类,证券投资概念及过程44作为金融资产的本质理解系统性,和投资行为的关联性讲授,结合市场表现、历史回顾,现实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第2章债券债券概念与特点,债券种类,债券估值与收益,交易
类型44债券种类及特点,估值及收益计算价格影响因素了解交易系统,交易品种解读,课后阅读第3章股票股票概念及特点,股票种类,股票估值模型,股票收益方式88股票类型与市场特征,估值模型计算债券与股票的区别,估值意义,价格波动特点交易系统认识
小型案例说明
小作业
课外阅读第4章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概念、作用及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种类及特点,基金净值与交易价格44证券投资基金的作用,基金类别及特点基金发展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如何投资基金交易系统认识
小型案例说明
课外阅读第5章证券发行市场发行市场及其作用,发行方式及发行制度22发行市场的作用,发行方式发行方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小型案例说明
课外阅读第6章证券流通市场流通市场及作用,交易所介绍,竞价方式,委托方式,交割、清算与过户422流通市场作用,委托方式,操作指导委托方式,操作理念小组作业及汇报第7章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66股价与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及汇率的关系,行业类型与特征对公司的影响如何认识公司的投资价值小组作业及汇报第8章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概念、特点、种类642道氏理论,黄金分割率,MA,MACD
KDJ,RSI,BOLL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区别,技术指标的灵活运用小作业
小组作业及汇报第9章风险
管理风险和收益概念,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风险分类及风险管理,CAPM22风险分类及风险管理,CAPM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小组作业及汇报合计40364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两次上机,每次2课时,市场操作实务,模拟下单,信息整理和分析,为小组大型作业完成和汇报打基础。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点名(抽查)考勤、提问20提交作业基本计算和重要知识点20文本、PPT汇报小组大型综合作业60七、大纲主撰人:张根明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商务统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04X10
课程名称:商务统计/Business Statist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商学院各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杨国忠.统计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教学参考书
(1)贾俊平. 统计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杨国忠,张颖.管理统计学.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美)莱文,(美)克雷比尔,(美)贝伦森著,黄耀锋等译.商务统计学(第5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方娜. 商务统计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1.该课程是经济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方法科学。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能够熟练应用SPSS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商务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收集与统计调查的方法、描述统计及推断统计中统计假设检验、参数估计中基本方法以及统计软件的应用。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商务统计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商务统计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通过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对具体问题进行预测与决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商务统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总论110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的组织和管理、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第2章统计设计220统计设计的种类;统计设计的原则与内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3章统计数据的搜集422统计数据的类型与尺度;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调查的误差及控制。统计数据的类型与尺度;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上机实践第4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862统计数据的分组;统计数据的汇总;统计图表统计数据的分组;统计图表。
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上机实践第5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
测度862集中趋势的测度;离散趋势的测度;分布形态的测度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测度;分布形态的测度。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上机实践第6章概率论基础110概率基础;概率分布概率计算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第7章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532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的点估计;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容量的确定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容量的确定。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上机实践第8章假设检验。532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单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总体分布类型的假设检验。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上机实践第9章方差分析202方差分析基本思想;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学生自学、上机实践第10章相关与回归分析422变量的相关分析;一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变量的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上机实践第11章统计指数220统计指数的概念与种类;统计指数的编制;统计指数体;因素分析法;几个常用的统计指数。统计指数的编制;统计指数体;因素分析法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12章时间数列
分析220时间数列的水平与速度指标;长期趋势的分析;季节变动分析;循环变动与不规则变动分析时间数列的水平与速度指标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13章统计决策000统计决策的概念;决策树方法;马尔可夫决策方法;贝叶斯决策方法决策树方法;马尔可夫决策方法;贝叶斯决策方法学生自学第14章统计软件422常用的统计软件的特点;SPSS在统计中的应用SPSS在统计中的应用。多媒体+统计软件;课堂讲授+上机实践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名称内容学时基本要求SPSS软件界面与数据输入SPSS软件的安装、运行、主窗口、菜单、救助系统、变量的定义、数据的格式化、数据的输入、缺失值处理、变量标签等。2掌握SPSS软件的安装与运行、界面基本知识、数据的输入的各项基本操作;为完成调查数据的输入作好准备。数据编辑与文件
管理SPSS软件中数据的增删、整理、算术处理;数据文件的调用、连接、保存;文本文件的生成、保存、调用、选择、打印;文本中文字的增删、修改、查找、替换,文本块的删除、移动、复制。2掌握SPSS软件的数据和文本文件的编辑、数据文件的管理的各项基本操作;掌握问卷调查信息的数据和文本文件的编辑、数据文件的管理,为统计分析报告作好准备。描述性分析与图表绘制频数分布表的频数分布、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分析及其相关图表的生成与绘制,在线分层、个案综合、按行或列综合等统计报表编制;基本报表、广义报表、多重反应报表、频数报表等常用报表编制。2掌握SPSS软件的描述性分析及图表生成与绘制,统计报表和常用报表展示资料的各项基本操作;根据调查结果,完成调查信息的描述性分析及图表生成与绘制,统计报表和常用报表展示资料,为统计分析报告作好准备。数据检验与多重反应分析学习SPSS软件的描述性分析的均数比较及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反应数据集定义、频数表和列联表分析;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分析。4掌握SPSS软件的均数比较分析、可靠性分析、多重反应分析的各项基本操作;根据调查结果,完成调查资料数据均数比较分析、可靠性分析、多重反应分析,为统计分析报告作好准备。时间序列分析与相关分析学习SPSS软件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曲线参数估计法、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2掌握SPSS软件的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各项基本操作;根据调查结果,完成调查报告中调查信息的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内容的处理。问卷调查资料统计选择一个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相关问题,制订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写出统计调查报告。4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写出统计调查报告。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作业、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表现获取知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讲解与讨论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10%分组进行作业测评、社会调查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机试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学习主动性和个人素质10%期末考试(笔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杨国忠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财务管理软件应用与计算机模拟实践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05Z11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软件应用与计算机模拟实践/ Financial Management Software Application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Practice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3周/3
先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1)金蝶K/3指导手册和实习任务手册(未出版);
(2)EXCLE实用操作教程(任选);
(3)上市公司连续5年的财务报表资料。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企业财务管理决策需要大量财务数据的分析处理,一方面强调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操作,一方面强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情景运用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及方法对具体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财务管理软件应用与计算机模拟实践环节是将会计,企业经济活动数据与财务管理知识运用和多项财务软件练习相结合而进行的一项财务综合模拟实践。实习以模拟企业经济业务为基础资料,结合上网收集的真实企业资料,使实习学生在熟悉财务软件操作的同时,综合运用所学会计,财务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及解决财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环节的实践,学生能达到以下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企业仿真财务数据和真实财务数据的处理,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将课程学习中的掌握的分散的知识模块融会贯通,提升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同时通过真实数据的收集和挖掘提升对当前的经济环境的关注和理解。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与财务管理专业及财会工作密切相关的财务软件的运用,学习对基础财务工作环节的建模处理;加强巩固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编制能力;结合沙盘模拟实践对企业经营活动形成系统认知,学会利用全面预算思路安排企业经营的基本活动;认知企业信息处理的手工系统和电算系统的异同处。
3.专业素质
提升学生对当前经济环境变化及趋势的敏感性;培训财务人员的严谨、周全的思维模式;形成具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财务人员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总学时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第1环节运用EXCEL进行企业财务分析1周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的财务数据的提取与分析;分部预算和总体预算;财务分析及结论。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的财务数据的勾稽关系的理解,及数据联系和处理基于软件功能的实现。熟悉EXCEL函数功能,理解企业各项管理环节与全面预算的关系第2环节练习金蝶k3的财务管理
功能1周ERP软件的模块设置,各模块的功能实现及菜单功能的操作。商业财务软件中的财务制度嵌入对业务操作的影响。比较手工、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差异,了解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模块第3环节财务会计业务模拟处理1周以具体企业的全业务设置按会计信息处理环节从业务原始凭证开始完成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及编制。成本计算、税款计算等业务处理细节引入多元化经济业务,巩固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五、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实践相关软件为EXCLE、金蝶K3和财会模拟软件。实践的数据均为具体企业的经营模拟数据及网上采集的真实数据。在各环节设置数据缺口,待实践学生自行设置保证每位同学的实践结果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具体组织形式上,给予实践学生每人一个账套,保证实践过程的独立。要求学生统一时间、地点完成实践环节,保证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及答疑。基于EXCLE的财务分析环节需提交电子和文本作业进行评分;金蝶软件主要以认识实习为主,主要检查是否根据实践资料完成各功能操作;模拟环节以计算机后台打分为依据计分。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点名平时成绩10作业评分财务分析30账套检查金蝶30机器评分财务模拟30七、大纲主撰人:张波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财务分析与决策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406Z10
课程名称:财务分析与决策 /Analysi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会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张新民,钱爱民.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2]黄世忠,蔡剑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案例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
[3](美)罗斯,(美)威斯特菲尔德,(美)杰富. 公司理财.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重要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财务视角基于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决策能力。课程在深入解构财务报表的基础上,针对财务分析与决策的“情境性”特点,学习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及方法,为中高级财务管理决策有效的分析工具。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将财务数据和经营环境的相关信息与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紧密联系,提升学生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决策能力,为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和事务所财务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课程要求学生在广泛涉猎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及金融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了解财务报表编制和阅读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扎实掌握财务战略分析、战略成本管理、风险管理及价值管理和盈利模式分析的相关概念、实务、方法及技巧。
能力:熟练掌握财务分析及决策的基本流程和思路;对财务决策相关的分类知识模块的结构明确,并能很好的将财务分析数据与财务决策进行对接。以财务视角拓展视野广度,能够深入理解经济政策、资本市场、行业环境对企业财务分析及决策的影响。形成具有财务特征的分析角度和思考模式。提升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投融资决策能力
素质:财务分析强调多学科知识链接和对数字的敏感性。财务决策涉及多项经营活动,需充分理解企业各项职能的作用,以财务决策者的角度思考最佳专业解决方案。同时为更好地对接财务分析结论与财务决策,需具有较强的专业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财务分析的主要视角;财务分析涉及的基本概念、基础报表和基本原则10100财务思维的特征及财务分析、决策与其他专业的联系解构财务报表引入学生熟悉的经典案例讲解解释财务分析视角问题;运用课堂讨论和作业让学生认知财务视角和财务思维。回顾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并在具体的案例情境中进行分析。第2章财务战略的概念界定;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的讲解;财务战略选择的判断分析880财务战略及战略支撑可持续发展指标分析分析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层级和财务管理决策的定位问题。运用案例作业加强学生对财务指标体系运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企业的数据进行战略选择。第3章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分析各类现金流量现象和信号分析880评价现金流质量各行业现金流特征分析运用企业的报表数据课堂分析现金流量表,明确各类现金流量的组合意义。对比不同企业的现金流量来判断各企业的经营品质。第4章对比分析成本管理、低成本战略和战略成本的概念。建立战略成本的思路和基本
方法880战略成本分析和决策方法区分战略成本和成本控制课堂讨论迈克.波特的经典战略理论,并以课堂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发表对战略成本的理解。进行课堂作业及讲解以明确各类成本概念及其运用。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战略成本管理。第5章企业盈利模式的基本组成和多样性分析及企业价值评估分析1080企业盈利模式分析各行业盈利模式的价值分析通过案例比较分析判断企业盈利模式的独特性和正确性。通过不同行业企业的盈利模式分析和相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盈利模式分析,建立盈利模式决策的基础思维。总复习综合案例及
复习440综合梳理知识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和讲解案例感受财务分析工作流程和思考角度。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无专门的实践环节,为加强对财务分析流程和实务的掌握,课程中配合了大量的案例讲解、讨论及练习。案例的选择充分考虑案例对象的知名度、案例内容的典型性、案例的结论的实践检验情况。案例讲解以教师教授为主要方式。案例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分组讨论独立形成分析结论和决策结果。并以大家公开讨论的方式评选最佳专业方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课堂提问导学、大型作业、案例讨论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提问、作业、讨论、辩论、课内陈述,资料收集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点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点名及课堂提问上课及回答问题情况20%课堂讨论及作业获取及应用知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0%部分为分组考核评分,部分为单独考核评分期末闭卷考试知识掌握及解决问题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张波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期货与期权投资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07Z10
课程名称:期货与期权投资/ Futures and Option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杨艳军. 期货与期权投资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国期货业协会. 期货及衍生品基础. 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3、约翰?赫尔.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原书第7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精通期货和期权市场、能熟练运用期货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期货期权市场的基本原理,系统地了解期货期权交易的运作过程,熟悉期货期权价格分析,掌握运用期货期权进行避险与投资的方法;同时,使学生通过学习与实验了解期货期权交易的实务操作。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教学与研讨,使学生理解期货、期权市场的基本内涵,把握其发展规律;了解的期货和期权的风险收益特性;系统地把握期货与期权交易的运作机制;掌握期货与期权作为重要的衍生投资工具的定价原理;掌握套期保值和套利的基本原理;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期货期权领域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通过学习与模拟实验,熟练掌握期货期权行情解读与分析方法,把握市场的规则与运作,掌握期货期权交易的实务操作;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课题的分析,掌握帮助企业制订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策略的方法,熟悉套利等策略的制订与实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期货和期权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衍生工具运用及风险管理专门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灵活适应环境,勇于承担风险并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1章导论22期货交易特征期货合约教师讲解第2章期货与期权市场运作
机制642交易制度、结算制度结算制度教师讲解+案例及算例分析
学生小组汇报+教师点评辅导
学生做拓展+学生自学
模拟实验第3章期货套期保值交易661套期保值策略基差与套期保值效果教师讲解+学生小组汇报+案例分析
模拟实验
课堂讨论第4章期货投机与套利交易441价差套利价差套利原理教师讲解+学生小组汇报+案例分析
模拟实验
课堂讨论第5章期货价格
分析22定价原理商品期货定价教师讲解第6章外汇期货22外汇期货的实际运用外汇套期保值学生小组讲解+教师点评辅导+学生自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第7章利率期货66利率期货的实际运用转换因子、最便宜可交割债券基于久期的套期保值学生小组讲解+教师点评辅导+学生自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教师讲解第8章股指期货44股指期货的实际运用股指期货期现套利、套期保值学生小组讲解+教师点评辅导+学生自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教师讲解第9章期权88期权市场运作机制、交易策略、价格分析期权交易策略分析及应用教师讲解+学生小组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内容:1、期货、期权市场运作机制;2、期货市场行情;3、套期保值与套期图利实践
基本要求:掌握期货期权交易流程和交易机制;能够熟练解读期货期权行情;了解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期货期权进行套期保值与套期图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成绩比例(%)备注学习态度考勤、提问与回答问题情况10%基础理论知识期末考试50%实践能力模拟交易及实验报告10%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团队协作、沟通与解决问题能力分组专题研讨、案例讨论、平时作业30%七、大纲主撰人:杨艳军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303Z10
课程名称: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 Capital Oper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经管类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曾江洪,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教学参考书
(1)帕特里克.A.高根,兼并、收购和公司重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J.弗雷德.威斯通,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以资本市场的功能、企业资产重组和上市、企业并购、公司分拆与出售、公司治理等为主要内容,让学员明白娴熟的资本运营手段,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整合内外资源(资源观)和提高自身竞争力(能力观)的必要条件,是推动企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两翼。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深入分析各种相关案例和实例,可以熟悉各种资本运营方式及技巧,全面了解资本运营和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体系,掌握企业资本运营和公司治理决策的一般过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时应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学生能对相关理论体系有全面完整的了解。要结合案例分析来阐述理论,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能自觉地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解决现实中企业重组与上市、市值维护、再融资、企业并购与整合、公司分拆与出售、公司治理中的实际问题。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资本市场、企业重组上市、企业并购、公司治理等的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包括各种财经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了解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最新动态,拓宽视野,深化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资本运营和公司治理相关的科学决策方法,熟悉各类资本工具,了解企业价值,透视资本市场,懂得企业做强做大之道。学会国内外资本运作与公司治理的经验、提升战略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帮助企业整合有效资源、获取更大竞争优势。
3.专业素质
具备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相关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具有全球战略眼光。能通过资本纽带优化公司治理,创造国家、企业、员工等多赢局面。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资本与资本
市场431资本市场的功能企业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讲授、课外阅读第2章企业与资本
运营431资本运营的内涵企业怎样做好资本运营讲授、课外阅读、案例分析第3章企业改制与
重组431企业改制的模式怎样选择改制模式讲授、案例分析第4章股票的发行与上市431股票上市的各种
方式上市模式的选择讲授、案例分析第5章企业并购651并购理论与实务并购估值与并购后的整合讲授、课外阅读、案例分析第6章剥离与分立11剥离与分立的理论与实务利益主体的平衡讲授、案例分析第7章风险投资概述11风险投资的原理与内涵如何促进风险投资发展讲授、课外阅读第8章风险投资的
运作211风险投资的运作
流程风险投资的决策讲授、案例分析第9章公司治理概论22公司治理的起源于内涵各种治理模式的
利弊讲授、课外阅读第10章内部治理结构22内部治理的主体、流程与
机制内部治理水平的
提升讲授、案例分析第11章外部治理机制22外部治理原理与
机制外部治理机制的
完善讲授、案例分析第12章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211对公司高管的激励与约束
机制高管绩效考评的科学性讲授、案例分析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外阅读、案例讨论、写读书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来完成。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与实务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对资本市场发展历史、最新动态都有所了解。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读书报告课外阅读10%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10%提问、点名课堂表现20%期末考试知识掌握60%七、大纲主撰人:曾江洪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项目可行性研究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09Z10
课程名称:项目可行性研究/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技术经济学、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选修)
1.教材
高华.主编.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2.教学参考书:
(1)周惠珍. 投资项目评估(第4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
(2)王勇,陈延辉. 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典型案例精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财务管理专业投资管理方向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是一门兼跨技术科学、经济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的综合性边缘科学,研究拟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以及效益、费用之间关系、技术与经济评价相结合的交叉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内外直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会用系统观点,对项目投资方案进行评估论证,培养学生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项目投资必要性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项目生产条件的评价、项目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项目财务评价、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项目的风险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以及社会评价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课外(包括各种金融投资、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项目可行性研究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投资方面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学会利用所学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概念、原理、方法、技能,提高学生发现投资机会专业能力,准确判断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具有项目投资可行性判断和专业水准,解决的创业项目、投资项目、融资项目评估与决策的专业能力;熟悉撰写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详细可行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商业计划书等项目可行性研究相关实务操作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项目可行性研究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事业心与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导论项目可行性研究产生与发展;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评估报告220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的区分用典型事件讲授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发展、用典型案例比较几种可行性研究和几种报告第2章
项目概况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总论;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发展概况22 0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必要性用典型案例与标准结合讲授项目总论、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发展概况第3章
市场分析和建设
规模市场调查;市场预测;营销规划;建设规模660市场预测;建设规模的确定市场预测;建设规模用典型案例与标准结合讲授;可行性研究概论和市场研究案例讨论第4章
生产建设条件分析物资供应条件分析;物料供应方案;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分析;资源条件分析;资源优化配置440物资供应条件分析;物料供应方案;资源条件分析物料供应方案结合实例引入,讲授物资供应条件分析和资源条件分析第5章
厂址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原则、考虑因素;工业、农业、商业区位;厂址选择的内容、要求、程序;选址技术经济分析方法;选址报告660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商业区位;厂址选择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选址报告选址报告结合实例引入,讲授厂区选择和厂址选择;自由组合分组厂区选择和厂址选择讨论案例第6章
投资估算与融资
方案建设投资估算;总成本费用估算;融资方案660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资估算;总成本费用估算;融资
方案投资估算;融资风险与成本通过结合实例引入,讲授建设投资和总成本费用,结合案例分析融资方案第7章
财务评价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融资前分析;融资后分析;风险分析与不确定分析660融资前分析指标;融资后分析指标;风险分析与不确定分析融资后分析指标;风险分析财务评价自主课堂、课后完成综合案例分析第8章
国民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概述;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果分析440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效果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法结合实例讲授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效果分析第9章
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内容;社会效益与影响;社会评价方法440社会效益与影响;社会评价方法社会效益与影响结合实例讲授讲授社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社会效益与影响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平时测评、作业测评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5自主课堂获取知识的能力10案例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综合案例报告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5期末考核(笔试)获取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郑连元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项目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10Z10
课程名称: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技术经济学、项目可行性研究
适用专业:商学院经济类专业、管理类专业;学校理工科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美]杰弗里K•宾图著,项目管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2】 [美]克利福德•格雷、埃里克•拉森著,项目管理教程(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3】张连营编著,项目管理概论,戚安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4】邓田生、易经章编著,项目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工具和方法,对项目管理各个阶段所需的基本技术、方法和工具能够理解并把握,对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五个管理过程和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能够深入理解并把握,同时能熟练地应用,为从事项目管理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围绕项目经理与项目组织、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整体管理、风险管理、项目收尾等知识,搭建完整的项目管理知识框架。
能力:①项目管理技能:掌握项目经理能力模型,项目组织结构比较与选择方法,确定项目范围的工具方法及工作分解结构技术(WBS),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甘特图、网络图基本技能,项目成本估算与预算方法、项目成本控制及偏差分析技术(挣值法),项目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及项目质量控制工具方法,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应对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技能等等,培养学生具有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会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与专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②组织协调能力。具有系统思维能力,有组织协调能力,包括有效沟通、团队组织、分工协作、按计划完成目标等。③获取知识能力。能够通过课堂学习、自学和交流讨论等方式从书籍、期刊、报告、专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快速准确地获取符合需求的信息,并善于分析、总结、归纳和表达,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素质: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项目管理世界观、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能理论联系实际,具备所从事行业项目的决策、领导、组织、协调、计划、实施和控制等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讲课实践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述项目管理学科及其发展;项目与日常运作;项目管理研究内容;项目生命周期;项目干系人分析2 项目概念内涵和外延,项目与日常运作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管理与运作管理区别与联系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及周期划分、项目干系人分析用身边的项目事例讲解学习项目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和课程研究对象;从项目与日常运作概念比较,剖析项目的特点;从生命周期理论说明项目生命周期特点及阶段划分;用钉子户的案例分享来说明项目干系人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项目
经理项目经理角色定位;项目经理责任;项目经理能力;项目经理
素质22 项目经理素质和能力维度 项目经理能力与时间、项目复杂性的关系教学思路:利用IPMP能力之眼模型、PMP项目经理能力项目和IBM公司项目经理能力模型来说明成为一名合格项目经理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并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回顾,引导学生思考);1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第三章项目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和项目组织结构概念;项目组织结构类型;项目组织结构选择22项目组织结构类型项目组织结构优劣及选择教学思路:针对项目式、矩阵式、直线职能式三种项目组织结构的概念、优缺点比较及组织结构选择;分享一些典型案例。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组织行为学知识回顾,引导学生思考);1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第四章项目
启动项目构成;项目建议书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启动会;项目章程44如何选择启动一个项目项目构思
项目可行性研究教学思路: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题,课堂讲授如何启动一个项目,如何进行项目构思及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计划书。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技术经济学、项目可行性研究课程知识回顾);课堂讲授(2学时);学生分组确定项目团队、项目选题,并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并在班上汇报(2学时)。第五章目标与范围
管理项目目标确定;项目范围概念;项目范围界定的WBS方法66项目范围界定、项目范围变更控制WBS技术教学思路:基于项目管理是目标导向型特点,说明目标确定的重要性,讲授目标确定方法;通过典型案例说明项目范围概念及范围管理工具方法、重点介绍WBS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学生分组展示项目工作分解结果并汇报第六章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表述工具与方法;如何确定项目工期及项目关键路径(CPM),不确定情况下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技术(PERT)66进度计划编制过程和各阶段工作CPM、PERT技术、进度控制工具教学思路:根据进度管理过程,讲授活动描述、网络图、甘特图、CPM、PERT技术、进度控制工具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学生分组展示项目进度计划并汇报。第七章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66成本估算与预算方法和工具挣值分析方法教学思路:项目成本估算与预算方法,项目成本控制技术(挣值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成本会计知识回顾)、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学生分组展示项目成本估算和编制预算计划并汇报第八章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440质量控制工具与技术最佳质量成本教学思路: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质量概念进行思考,继而建立质量与成本的关系,重点讲授质量计划与控制工具技术。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九章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66风险识别、评估、应对风险识别方法和应对计划编制教学思路:围绕如何识别和管控风险,重点讲授项目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应对策略。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风险与不确定性知识)、课堂讲授、学生分组展示项目风险管理成果并汇报第十章项目
收尾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22合同收尾方式、管理收尾内容合同管理教学思路: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项目收尾,讲授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教学模式: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讨论项目调研课外完成现场参观、项目经理现场讲解项目管理实操、需要学院和企业支持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课堂案例讨论平时成绩10点名6次,随堂提问表现好有加分机会课程设计(含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五个模块)课程设计(大型作业)40围绕一个项目,每5个同学一组,分组完成,分阶段汇报,最后提交完整报告存档学生讲课(部分课程知识点)开放式课堂10学生分组完成开卷/闭卷考试期末考试40考试重点考察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及其对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说明:案例研讨选取各章节内容相关案例,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学,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开放式课堂学生自己准备教案并进行讲解,老师点评,体现“学中学”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主要围绕项目构思和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五个模块,体现“干中学”教学理念,分阶段课外完成并进行汇报,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进行打分进行加权综合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七、大纲主撰人:易经章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11Z11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专业实习/Financia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4周/4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财务报表分析、审计学、财务分析与决策、高级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南大学关于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纪律、实习安全、实习保密等规定
2、商学院关于自主实习文件规定
3、财务与投资系自编财务管理专业年级专业实习大纲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财务专业实习是财务专业本科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习,加深学生对先行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财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掌握企业财务会计业务核算方法与处理程序,以及财务管理与控制方法;并通过对具体财务问题分析与研究,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使其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使学生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感性认识,强化财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实践,加深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部门设置、主要职责和基本规则。
能力:掌握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财务核算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包括财务会计核算能力(掌握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基本技能)、财务管理基本能力和经营管理基本能力;掌握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会计实务处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公司理财能力、金融产品投资管理能力;培养初步的财务管理综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与沟通能力、持续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与文字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素质: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坚持会计准则和财务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和规范;与企业员工接触,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交流沟通素质;通过学习企业机构和组织架构,培养学生的生产组织和财务管理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讲课实践第一部分
入厂教育及安全
教育了解实习企业情况和企业安全、保密要求1天4学时 企业现状和安全、保密要求企业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模式,强化安全意识和财务保密要求请企业领导、财务负责人和各级安全员作报告,进行安全知识和保密知识考试。第二部分
企业参观实习企业生产流程参观1天 1天了解实习企业基本情况,主要生产流程和辅助机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部门设置 对实习企业生产流程及成本核算有初步认识企业相关人员组织现场参观。第三部分
岗位实习企业财务相关岗位实习22天22天通过岗位实习,了解实习单位的财务工作组织情况;实习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实习单位的财务核算组织形式;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实习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及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等;

实习企业确定现场指导老师,学生分散进行岗位实习,与实习单位现场老师交流,自主获取相关信息。第四部分
企业讲座财务管理及企业经营管理讲座1天1天财务管理及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指导老师主持,企业相关人员主讲,学生提问与讨论第五部分
实习答辩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进行
答辩1天1天结合实习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提交解决对策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述。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答辩,确定实习成绩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现场参观和岗位实习,亲历企业财务管理实际;记录每天的实习内容,将书本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参加讨论和答辩,将所得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书面报告并进行答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实际与理论结合、个人与企业指导老师和员工交流、与同学相处与交流,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考核重点:现场学习和岗位实习过程、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认知和表达能力。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实习日志认知、分析与交流20实习考勤基本素质与主动性20提问与讨论分析与交流能力10实习报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0答辩表达和交流能力20七、大纲主撰人:易经章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高级财务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12Z10
课程名称:高级财务管理/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会计学、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1.教材
曾蔚.高级财务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教学参考书:
(1)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陆正飞.高级财务管理(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哈瓦维尼.经理人财务管理——如何创造价值(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高级财务管理》是在学生已掌握公司财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公司财务的特殊的、复杂的经济管理业务、财务管理领域新问题以及尚不成熟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特殊和复杂的业务管理中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了解财务管理领域新的理论和方法,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务性和动态性特点。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适应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三、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已掌握公司财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阅读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本能力,同时对经济管理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程要求学生能了解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将理论与实际动态结合起来,从不同的时空角度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熟悉各种财务管理技术与工具地运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专业知识
本课程要求学生已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经济管理的主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课外(包括各种财经类报刊、杂志、书籍、网站及新闻媒体)阅读,了解当代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前沿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了解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将理论与实际动态结合起来,从不同的时空角度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熟悉各种财务管理技术与工具地运用,培养学生作为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应具有的职业判断和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专业素质
本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具备财务管理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还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高级财务管理导论: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及理论基石;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财务管理的假设;高级财务管理的理论
结构。22财务管理的假设;高级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财务管理的假设
1.用典型历史事件和数据结合现状和发展讲解财务管理实践内容和重点的变化,以及理论框架。
2.课外阅读第2章企业价值的评估、管理与创造:企业价值及其创造概述;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管理。44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管理企业价值评估方法1.讲授价值评估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和练习训练
3.课外阅读第3章基于智力资本创值观的财务管理:智力资本概述;基于智力资本创值观的财务管理;企业智力资本报告。22基于智力资本创值观的财务管理;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基于智力资本创值观的财务管理;企业智力资本报告1.讲授基于智力资本创值观的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训练
3.章后思考题课堂小组研讨(15分钟)第4章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概述:企业集团的形成、特征和组织结构模式;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44特征和组织结构模式;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1.讲授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训练
3. 学生分组讲述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及财务管理体制
4.课外阅读第5章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和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结算中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44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结算中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和运作方式;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1.讲授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训练
3.章后思考题课堂小组研讨(15分钟)
4.课外阅读第6章企业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管理:内部转移价格的内涵和制定原则;实行内部转移价格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内部转移定价制度和
方法。22内部转移价格的内涵和制定原则、动机和影响因素、定价制度和方法内部转移价格定价制度和方法1.讲授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训练
3.章后思考题课堂小组研讨(15分钟)
4.课外阅读第7章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定义和内容;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特征和类型;企业集团投资、筹资、收益分配战略管理。22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定义、特征、类型、和内容企业集团筹资战略、投资战略1.讲授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训练
3.章后思考题课堂小组研讨(15分钟)
4.课外阅读第8章企业集团的业绩评价:企业业绩评价概述;企业集团责任中心及其评价方法;企业集团综合业绩评价模式44企业集团责任中心及其评价方法;企业集团综合业绩评价模式企业集团责任中心及其评价方法、综合业绩评价模式1.讲授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与习题训练
3.章后思考题课堂小组研讨(15分钟)
第9章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概述;中小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中小企业风险
管理66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中小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收益分配管理;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中小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中小企业风险管理1.讲授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训练
3.章后思考题课堂小组研讨(15分钟)
4.课外阅读第10章通货膨胀财务管理:通货膨胀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的管理;通货膨胀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和调整44通货膨胀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通货膨胀对企业筹资、投资、财务报告的影响和调整1.讲授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训练
3.章后思考题课堂小组研讨(15分钟)
4.课外阅读第11章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财务危机概述;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和征兆;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和模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44财务危机的内涵、特征、成因;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和模型;财务危机系统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和模型1.讲授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和习题训练
3.章后思考题课堂小组研讨(15分钟)
4.课外阅读第12章企业破产、重整与清算:企业破产概述;企业重整;企业清算22破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研究内容、重整、清算企业重整计划1.讲授基本原理
2.课后案例分析训练
3.章后思考题课堂小组研讨(15分钟)
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笔试(开卷或闭卷)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课堂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5%分组课后案例分析和PPT汇报文献检索、自学能力、团队合作15%分组课外作业(论文或社会调查或课外阅读读后感等)文献检索、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10%考勤学习态度10%七、大纲主撰人:曾蔚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财务模型与实证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13Z10
课程名称:财务模型与实证分析/ Corporate Finance: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高级财务管理、商务统计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公司财务实证研究》.(美)埃克布著,杨丹等译.2011-8.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公司财务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陆正飞等著.2011-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行为公司金融:公司财务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 .饶育蕾等著. 2010-10.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在对公司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的相关模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对主要概念进行多样本分析讲解。在加强学生对公司财务活动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技术分析基本财务问题的能力,拓宽对公司财务问题的思路和视野,启发学生思考公司财务中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提升学生运用财务学相关知识和基本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良好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 专业知识
巩固对财务管理基本活动的理解;掌握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技术以及财务管理基本实证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财务管理中基本实证问题和规律。
2、 专业能力
学会思考和发现公司财务实践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和规律,掌握阅读基础文献的能力,运用实证分析技术、结合财务数据证实相关发现和推测。
3、 专业素质
结合典型实证分析案例,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证实问题的能力,实证案例分析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现代公司产生历史背景、公司和公司财务的含义、基本概念2
2
 公司的产生背景和功能、公司财务的基本功能、公司财务的内涵如何理解公司和公司财务的本质通过对现代公司形成历史的回顾以及典型的案例介绍公司财务的内涵与意义第2章
基本
方法公司财务实证分析中的基本方法、包括统计比较、事件研究法、计量经济学分析等44 统计分析、事件研究法、多元回归分析 对几种基本实证方法的理解和运用通过提问回顾先修课程中统计方法、结合案例讲解其他新的基本研究方法第3章
投资与公司投资活动相关的基本实证问题、影响公司投资的因素44企业投资效率的度量及影响因素分析过度投资度量模型结合案例,通过课堂教授公司投资基本实证问题与技术、在课后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介绍公司投资研究的实证前沿问题第4章
并购公司并购的各种模式、与公司并购估值相关的实证分析44收购过程模型与收购结果实证分析并购的市场反应分析;不同并购支付方式间市场反应的差异在回顾几次重要并购浪潮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讲授并购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讨论我国公司并购中的典型案例第5章
融资融资顺序与融资成本模型、公司融资相应的实证分析44
企业融资选择模型与融资成本估计
融资成本的估计模型、中美企业融资成本的差异的理解讲授融资的基本理论与实证问题、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学习和了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第6章
财务
风险各类公司财务风险的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44企业各类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影响因素分析
各类财务风险的度量模型与实证分析讲授公司财务风险的识别技术、利用给出的案例训练学生财务风险的度量第7章
财务
治理传统委托代理冲突的实证分析、Ⅱ型委托代理冲突在中国情境中的应用44经理人与股东、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两类冲突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讲授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和问题、结合文献和现实观察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思考和探讨我国特有的公司治理问题第8章
行为公司财务行为金融学基本概念、行为公司财务模型与基本实证问题44基于经理人非理性和投资者非理性的公司财务决策投资者非理性如何影响公司内部决策以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的典型概念为引导,讲授行为公司金融基本概念、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思考和学习公司中可能存在的非理性决策现象、原因及影响第9章
财务信息披露公司信息披露的形式、盈余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
因素22盈余信息披露的策略性与市场反应分析盈余信息披露为何导致市场反应,对市场反应的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献和案例讲授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和实证问题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学习态度10作业自学能力、文献收集与思考能力20课堂讨论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20课程论文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王建新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西方财务理论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14Z10
课程名称:西方财务理论/ Western Financial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学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学,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S.A.Ross, R.W.Westerfield, B.D.Jordan. Fundamental of Corporate Finance(9th edition). The McGraw-Hill,2010;
2、教学参考书
(1)E.F.Fama, M.H.Miller. The theory of finance. DRYDEN Press, Hinsdale, Illinois.;
(2)黎精明. 经典财务理论赏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3)斯蒂芬.A.罗斯等著,方红星等译. 公司理财精要版(第九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西方财务理论》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在大学英语和财务管理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注重财务理论专业词汇的学习,并通过培养学生在财务管理方向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西方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阅读财务管理领域原版教材和专业期刊的能力,使学生开拓专业视野、深入探索专业理论知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英语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西方财务理论的英语专用术语,掌握快速阅读财务理论相关国外原著、译著和文献的方法,通过广泛的原版阅读,扩大研究视野,拓宽专业知识。
2.专业知识
在具备专业英语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原版阅读,要求学生了解西方财务管理的发展、以及财务理论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练掌握西方财务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模型,能够运用英语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进行学术论文的翻译和写作。
2.专业素质
熟练掌握西方财务理论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挖掘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为财务预测、决策、风险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提供信息支持和风险规避;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theory
2
2
0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finance theory in western countriesThe framework of corporate finance theory教师讲解和课堂提问第2章Financial statements, cash flow and taxes6
6
0Balance sheet, income statement, statement of cash fl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et cash flow and accounting profit, taxes and tax rateThe difference between net cash flow and accounting profit教师讲解+课堂提问+学生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第3章Valuation of future cash flows
880Time value of money, nominal rate, effective annual rate, value of bond, value of stockTime value of money教师讲解+课堂提问+学生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第4章Capital budgeting880Net present value, future valu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modified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NPV and IRR, project cash flow, project valuation and selection, break-even analysisThe comparison between NPV and IRR, project valuation and selection教师讲解+课堂提问+英文文献阅读+课堂讨论+教师点评第5章Capital structure and leverage880Business and financial risk,determining the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variations in capital structures, financial leverageDetermining the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教师讲解+课堂提问+英文文献阅读+课堂讨论+教师点评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课堂问答和作业情况学习态度20%小组课程设计应用理论知识发现和分析问题能力15%英文文献翻译和写作创新能力15%期末考试理论基础知识50%七、大纲主撰人:石莎莎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基金投资及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15Z10
课程名称:基金投资及管理/ Fund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国证券业协会. 证券投资基金.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何孝星.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学(第3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精通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及管理的的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基金管理实践,掌握不同类型基金的设计与管理方法;同时,掌握证券基金投资与分析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教学与研讨,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基金资产配置、组合管理、基金评价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基金运作与管理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通过学习与模拟实验,熟练掌握基金投资管理实践;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设计基金的募集与交易、估值、产品设计与定价、利润分配方案;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课题的分析,掌握不同类型基金的投资与分析方法。
3.专业素质
具备基金投资与管理的专门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灵活适应环境,勇于承担风险并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证券投资基金概述22基金的概念、特点、法律形式、运作方式基金的法律形式与运作方式教师讲解第2章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642不同类型基金的比较基金的分类及特点教师讲解+案例
学生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模拟实验第3章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管理实践22基金的募集与交易、估值、产品设计与定价、利润分配基金的交易与估值教师讲解+学生小组汇报+案例分析
模拟实验
课堂讨论第3章证券组合管理理论66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行为金融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教师讲解+学生研讨第4章资产配置管理44资产配置理论、基本方法、主要类型及比较最优投资组合、资产配制的主要类型教师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第5章股票投资组合管理41股票组合管理基本策略基本策略的运用学生小组汇报+教师点评+案例分析
模拟实验
课堂讨论第6章债券投资组合管理41债券组合管理策略基本策略的运用教师讲解
学生小组汇报+教师点评+案例分析
模拟实验
课堂讨论第7章基金业绩衡量与评价44基金净值收益率计算、风险调整绩效衡量方法、择时能力衡量基金净值收益率计算、风险调整绩效衡量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小组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内容:1、对不同类型基金进行交易;2、基金投资组合分析;3、基金业绩衡量与评价
基本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基金的交易方法,深刻理解其不同特点;掌握基金投资分析方法;能够对基金组合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现有的基金业绩衡量与评价方法。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成绩比例(%)备注学习态度考勤、提问与回答问题情况10%基础理论知识期末考试50%实践能力模拟交易及实验报告20%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团队协作、沟通与解决问题能力分组专题研讨、案例讨论、平时作业20%七、大纲主撰人:杨艳军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财务风险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16Z10
课程名称:财务风险管理/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张曾莲.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教学参考书
(1)本书编写组.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2)李三喜,徐荣才.3C框架——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手册及应用. 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3)杨小舟.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1.该课程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方法科学。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财务风险识别、衡量、防范方法,并理解各种风险管理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掌握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运用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财务风向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等专业知识;通过课外阅读,了解财务风向管理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成本风险、预算风险、财务困境风险等识别、衡量以及防范的基本方法。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实施风险规避;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财务风向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严谨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财务风险管理概论220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2章筹资风险管理440债务筹资风险管理、股权筹资风险管理、混合筹资风险管理债务筹资风险管理、股权筹资风险管理、混合筹资风险管理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3章投资风险管理440项目投资风险管理、证券投资风险管理、外汇投资风险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项目投资风险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4章营运资金风险管理440现金风险管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存货风险管理、流动负债风险管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存货风险管理、流动负债风险管理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5章并购风险管理220并购前的风险管理、并购中的风险管理、并购后的风险管理、跨国并购风险管理跨国并购风险管理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6章跨国经营风险管理220跨国经营日常财务风险管理、海外上市风险管理海外上市风险管理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7章财务困境风险管理440财务困境、财务预警财务困境、财务预警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8章成本风险管理440成本信息扭曲的风险及其管理、成本失控的风险及其管理成本信息扭曲的风险及其管理、成本失控的风险及其管理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9章预算风险管理330预算编制的风险及其管理、预算执行的风险及其管理、预算考核的风险及其管理预算编制的风险及其管理、预算考核的风险及其管理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10章财务报告风险管理330治理层面财务报告风险的管理、经营层面财务报告风险的管理、财务报告编制的风险及其管理、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风险及其管理、财务报告中风险信息的披露经营层面财务报告风险的管理、财务报告中风险信息的披露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11章衍生品风险
管理000远期合约风险管理、期权风险管理、期货风险管理、互换风险管理远期合约风险管理、期权风险管理、期货风险管理、互换风险管理学生自学第12章金融环境风险管理000利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学生自学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作业等方式进行,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表现获取知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15%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15%分组进行作业测评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学习主动性和个人素质10%期末考试(笔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杨国忠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投融资专题调研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18Z11
课程名称:投融资专题调研/ Investigation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1周/1学分
先修课程:财务分析与决策、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投融资案例分析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美)罗斯,《公司理财》(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美)博迪,投资学(第9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掌握基本的企业财务管理、投融资理论等基础上,通过实践性专题方向的调研与分析,使其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感性认识。本课程的设立不仅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从实践角度加深对投融资理论的了解,将理论方法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而且有助于锻炼与提升学生的调研能力、资料收集能力、沟通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了解企业投融资决策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或经验,了解企业投融资决策的流程以及参与决策的机构和人员,分析可选择的投融资渠道和方式等,加深对投融资决策过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意义与应用要点的理解。
2.专业能力:通过到企业的实地调研,把对企业投融资的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初步体会和理解“投融资”的概念,认识企业投融资的复杂性;学会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结合,学会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建立对企业投融资的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概念,提高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实际动手能力。
3.专业素质:通过现场调研学习,培养投入产出观;通过收集数据和资料,提高沟通交流素质;在调研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提高职业规范素质;熟悉相关政策法规。

 

 


四、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由学生自主调研并分析一个具体的投融资案例了解企业投融资决策的过程,提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1周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和分析实际问题。分析出案例的亮点学生自主调研或查资料,写出某个企业的投融资案例分析报告,要包含案例背景、决策过程、风险分析、经验教训等部分。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调研(分析)报告资料收集能力40%专业分析能力30%归纳总结和文笔能力20%态度、卷面10%六、大纲主撰人:曾江洪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财务管理专题调研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18Z11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专题调研/Financial Management Thematic Research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1周/1学分
先修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与决策、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主编. 财务管理学(第七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财务管理专题调研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综合性专业实践课,学生运用掌握的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决策等基础理论与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选定的调研对象,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调研对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实践课程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理论的理解,旨在锻炼与提升学生的调研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素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和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理解公司融资理论与方法,理解公司投资理论与决策方法,理解公司运营资金管理理论与方法,理解公司利润分配理论与管理方法,理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
2.专业能力:了解公司(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及作用,培养学生原始资料或已有资料获取搜集与整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通过调研学习,理解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通过调研搜集资料,提高交流沟通素质;培养遵守道德规范,履行专业责任的职业规范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

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选题与调研方法指导,报告规范要求1周
1周调研方法选择,分析方法选择合理的选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由学生自主调研或查资料,选定调研对象完成分析报告,包含案例背景、分析过程、结论或解决方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生针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与比较,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调研(分析)报告资料收集与整理40%知识点应用与分析30%归纳和文字表达20%格式规范与效果10%七、大纲主撰人:张根明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20Z10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案例分析/Cases Analysi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16 /1
先修课程: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及参考书:
1、裘益政,竺素娥.财务管理案例(第二版).东北财大出版社,2014
2、汤谷良.财务管理案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棣华.财务管理案例精析(第二版).中国市场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运作程序,能够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对案例的阅读、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财务理论水平和专业判断水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做到基础知识与案例的有机结合,书本理论与现实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理论水平和专业判断水准。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经典财务案例以及现实的财务管理相关问题,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实务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财务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导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目标、主要涵盖的内容、案例分析的原理与方法22案例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教学思路: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说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介绍案例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模式:案例导入、课堂讲授。第2章
筹资管理
案例融资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2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决策与风险融资决策与风险分析教学思路:在回顾融资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分组研讨和汇报,并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教学模式:讲授、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第3章
投资管理
案例投资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4投资决策方法、投资项目风险与控制投资决策与风险控制教学思路:在回顾投资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分组研讨和汇报,并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教学模式:讲授、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第4章
营运资金管理案例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2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模式、营运资本管理的发展动态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营运资本管理的发展动态教学思路:在回顾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课前导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营运资本管理的最新动态,针对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汇报。
教学模式:讲授、课外阅读、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第5章
收益分配管理案例收益分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2收益分配理论、收益分配的方式及效果评价收益分配政策制定教学思路:利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上市公司的收益分配现状,通过典型案例或大数据的分析,结合收益分配理论给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模式:课外阅读、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第6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案例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本理论与
方法22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EVA等评价理论的具体应用教学思路:在回顾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分组研讨和汇报,并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教学模式:讲授、课堂讨论、小组汇报。第7章创业计划中的财务分析与决策创业投融资分析22创业资金来源、融资方案设计、投资分析创业计划书的财务分析教学思路:结合当前的创业大潮,引导学生提出创业设想、对创业计划涉及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模式:学生自编案例,小组汇报、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提问基本素质、学习主动性20%课堂讨论、小组汇报分析与沟通能力30%期末考核(案例分析报告+口试)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章细贞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投融资案例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21Z10
课程名称:投融资案例分析/ Cases Analysis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财务管理学、技术经济学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张根明,证券投资学(第二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美)博迪,投资学(第9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投融资案例分析课程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限定选修课。主要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投融资理论在实践中具体应用而开设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从具体案例的角度,立足于全面传授投融资管理的基础知识,分析和研究投资特征和融资途径等问题。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其他相关经济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现实经济发展的判断能力,知晓投资管理中的多种融资方式的特征,较为熟练掌握投融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技巧,建立财务管理者的基本管理素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理解投融资管理基本理论,融资方法及特点,投资渠道及特点,主要投资方法,做到基础知识与案例的有机结合,书本理论与现实的融会贯通。
2.专业能力
培养学生融资方案设计能力,投资方案设计能力,投融资决策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投融资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投融资案例
概论22投融资案例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目标、主要涵盖的内容投融资分析涵盖的主要知识和工具讲授第2章项目投融资案例分析44项目投资的行业分析、投资决策、融资渠道与选择策略、风险分析等投资决策、融资决策、风险分析等结合案例讲授,课堂讨论第3章企业价值投融资案例分析44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投资决策分析、融资方案设计、风险分析、资金进入与退出设计企业价值投融资决策、投资建议书的编写等结合案例讲授,课堂讨论第4章创业策划的财务分析与融资决策66创业设想、资金来源、投资分析、融资方案设计创业计划书的财务分析学生自编案例,课堂讨论合计1616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性极强,改变了以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实践环节。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
(1)独立思考: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后,课前发给每个学生,并给予一定时间由学生完成案例阅读的准备工作。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要独立地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或结论。
(2)课堂讨论:在教师对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后,由学员围绕案例中实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发表各自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小组讨论: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供的案例或作业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小组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等。
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和课程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案,使用百分制,其中,考勤及案例分析讨论作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撰写分析报告作为课程考试,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点名考勤20%抽查、提问讨论发言20%投融资案例分析报告知识点、分析方法、文字归纳60%七、大纲主撰人:陈艳艳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互联网与财务管理创新专题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22Z10
课程名称:互联网与财务管理创新专题/ Interne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Innovative Thematic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16
先修课程:创新管理,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王棣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2009年中国市场出版社
刘淑茹等,财务管理案例精选精析,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从财务专业人员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深入的讲解以及丰富的案例分析与讨论,使学员拓展行业视野,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财务管理趋势及难点,以及财务组织需要如何改型,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掌握财务共享服务运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从而帮助学员有效地提升财务素质与专业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参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阐述本课程所承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一、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财务管理的趋势及难点。
  二、理解财务组织需如何转型以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以及财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
  三、掌握财务人员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四、掌握财务共享服务的运营管理及流程管理。
  五、拓展行业视野,学习财务管理最佳实践。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实践第1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财务组织及人员能力
要求 44 0财务组织转型以共享服务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模式 案例分析第2章财务共享服务的运营及流程管理 44 0流程管理、标准化管理、内控与质量管理、绩效管理财务共享服务的运营管理实践 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3章费用报销模块的系统设计与业务流程440传统模式、共享服务下的模式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费用报销业务流程的风险及控制方法、运营绩效评估及改进案例分析、小组
研讨第4章总账模块的系统设计与业务流程440传统及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总账模块系统设计与业务流程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总账业务流程的风险及控制方法、运营绩效评估及改进 案例分析、小组
研讨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案例研讨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学、寓学于用,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主要取材于国外教材的相关案例和中国互联网及财务管理创新方面的典型案例经验研究的相关成果。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堂分组PPT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进行打分进行加权综合评定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成绩比例(%)备注不定时点名
文献小结, 讨论问题, 评论等的数量与质量课堂考勤不定时点名
文献小结, 讨论问题, 评论等的数量与质量20%5-7人小组进行专题报告小组专题报告5-7人小组进行专题报告40%按时交的前提下,
论文的新颖性、
科学性小论文
按时交的前提下,
论文的新颖性、科学性40%七、大纲主撰人:宋娟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技术经济学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423Z10
课程名称:技术经济学/Technological Economics B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统计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贾春霖、李晨。技术经济学(第四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教学参考书:
[1]游达明。技术经济与项目经济评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傅家骥、仝允桓。工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 亨利.马尔科姆.斯坦纳。工程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袁明鹏等编著。新编技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王柏轩。技术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吴添祖等。技术经济学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术经济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术经济学评价的方法体系,了解技术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和发展趋势,评价各类工程项目和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从中选出经济的可行的最优方案,理解和掌握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的关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财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技术经济学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具备技术经济分析的思维方法。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如技术经济效果原理、可比原理、优化原理等;经济效果评价与择优方法、项目财务评价方法等。运用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工程项目及技术活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选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技术经济学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 240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技术经济学的概念和特点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2章投资过程的描述880现金流量极其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普通复利的基本公式、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债务四种偿还方式各公式的运用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3章技术经济动态评价方法880现值法、年值法、内部收益率法、收益成本比值法各方法的适用条件、决策规则、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4章多方案的项目评价660无资金限额下独立方案的经济决策
资金限额下多方案的经济决策、混合方案的选择混合方案的选择讲授
多媒体教学第5章技术创新660技术创新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和战略模式
国家创新系统和自主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和产业组织的关系
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与特点讲授
多媒体教学
案例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案例研讨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学、寓学于用,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主要取材于国外教材的相关案例和技术经济学方面的典型案例经验研究的相关成果。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堂分组PPT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进行打分进行加权综合评定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60课外阅读、作业测评、课堂讨论平时成绩40七、大纲主撰人:游达明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金融学(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01X10
课程名称:金融学/FINANC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非金融类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戴国强主编.货币银行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 陈学彬主编.金融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 [美]米什金主编.货币金融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石丹林、李秀萍主编.货币银行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以及开放金融的基本规律,理解大量的金融信息的基本含义,重点掌握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市场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外汇与外汇市场以及国际收支等方面的知识,并对货币理论与金融创新有基本了解,进而能运用货币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各种经济金融现象,理解政府各种宏观金融政策,并能初步金融实物操作;能把握当今货币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对货币金融的理论、政策和实物能有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解,以作为将来深入研究货币金融问题的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和我国金融改革开放为背景,在系统介绍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介绍近年来货币金融领域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现象。本课程具有显著的基础理论特征,同时与现实经济实践联系极为紧密。通过课堂讲授,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教学法逐步引导、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学习货币银行基础知识同时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要求学生在认真听好课的前提下,要大量阅读教师指定必读书目和参考阅读文献;学校完备的网络资源建设和图书馆丰富的资料以及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导同学们收集相关资料,运用货币银行学原理加以分析,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金融学学的基本理论,理解货币、信用、利率、汇率、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基础。
2.能力
在传授货币银行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货币银行方面的经济问题,预测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货币银行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鼓励学生对尚待解决的经济问题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创新精神。
3.素质
金融学是一门社会学科,由于时代的变迁,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等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都在不断的变化,要求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开放式的态度吸纳西方货币银行学领域进步成果,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深入分析讨论辩论经济金融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运用金融学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金融运行机制与经济金融政策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货币与货币
制度什么是货币、货币的职能、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的种类,货币制度,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运用货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330什么是货币、货币的职能、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的种类,货币制度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运用货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多媒体视频观看(货币),小组讨论,案例讨论,小作业(货币的发展)第2章
信用及信用
工具信用范畴、信用的基本形式、信用工具及价格,道德范畴的信用和经济范畴的信用的异同与关系、领会并计算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债券与股票的异同、金融工具的盈利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关系3
3
0信用范畴、信用的基本形式、信用工具及价格道德范畴的信用和经济范畴的信用的异同与关系、领会并计算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债券与股票的异同、金融工具的盈利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关系课堂提问、随堂案例(消费信用、中国民间金融)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3章
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如何理解金融中介及范围220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如何理解金融中介及范围多媒体视频(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讲授、提问式、小作业第4章
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的要素及各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及风险;中国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330金融市场的要素及各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及风险;中国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5章
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互换市场,期货与期权市场的交易
机制22期货市场、期权市场、互换市场期货与期权市场的交易机制课堂提问、案例讨论研究(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
第6章
利率利率及其种类、利率的计算、利率的影响因素及经济作用,利率的决定及其经济杠杆功能机制220利率及其种类、利率的计算、利率的影响因素及经济作用利率的决定及其经济杠杆功能机制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小作业(比较LIBOR、HIBOR)
第7章
汇率与外汇
市场外汇与汇率;汇率的经济影响;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外汇风险;汇率的概念及汇率经济影响机制;人民币汇率制度22外汇与汇率;汇率的经济影响;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外汇风险汇率的概念及汇率经济影响机制,人民币汇率制度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汇率的经济影响)第8章
商业
银行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类型与组织,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商业银行信用货币的创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信用货币的创造规律330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类型与组织,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商业银行信用货币的创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信用货币的创造规律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9章
非银行金融
机构证券经营机构、保险经营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含义及业务330证券经营机构、保险经营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含义及业务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中国保险业或投资银行的发展)
第10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的职能,央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目标与范围、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及发展趋势;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金融监管
模式330中央银行的职能,央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目标与范围、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及发展趋势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金融监管模式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中国金融监管模式)、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
第11章
货币
政策掌握有关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220掌握有关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中国近期货币政策解读)、小作业
第12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口径;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现代回避信用创造机制220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口径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现代回避信用创造机制

课堂提问、随堂案例、小作业
第13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成因、社会效应及其治理的对策;理解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对策220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成因、社会效应及其治理的对策理解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对策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合计3232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提问、讨论等等主动参与课堂:包括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提交课程文献等10%包含多种内容和方式,依据上课和课堂情况灵活处理大型作业分析问题、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素质20%分小组,课后查阅资料、小组团队间课堂讨论,PPT主讲分组进行,根据事前规定的一定标准,老师与各组评分加权闭卷考试课程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田美玉大纲审核人:邓超

金融学(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02Z10
课程名称:金融学/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戴国强主编.货币银行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 陈学彬主编.金融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 [美]米什金主编.货币金融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4. 石丹林、李秀萍等主编.货币银行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基础经济学和金融专业课的桥梁;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也是金融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第三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以及开放金融的基本规律,理解大量的金融信息的基本含义,重点掌握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市场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外汇与外汇市场以及国际收支等方面的知识,并对货币理论与金融创新有基本了解,进而能运用货币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各种经济金融现象,理解政府各种宏观金融政策,并能初步金融实物操作;能把握当今货币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对货币金融的理论、政策和实物能有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解,以作为将来深入研究货币金融问题的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和我国金融改革开放为背景,在系统介绍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介绍近年来货币金融领域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现象。本课程具有显著的基础理论特征,同时与现实经济实践联系极为紧密。通过课堂讲授,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教学法逐步引导、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学习货币银行基础知识同时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要求学生在认真听好课的前提下,要大量阅读教师指定必读书目和参考阅读文献;学校完备的网络资源建设和图书馆丰富的资料以及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导同学们收集相关资料,运用货币银行学原理加以分析,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金融学学的基本理论,理解货币、信用、利率、汇率、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基础。
2.能力
在传授货币银行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货币银行方面的经济问题,预测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和货币银行问题发展趋势的能力,鼓励学生对尚待解决的经济问题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创新精神。
3.素质
金融学是一门社会学科,由于时代的变迁,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等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都在不断的变化,要求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开放式的态度吸纳西方货币银行学领域进步成果,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深入分析讨论辩论经济金融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运用金融学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金融运行机制与经济金融政策的基本素质,同时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什么是货币、货币的职能、货币形态的演变、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电子货币、运用货币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
现象44什么是货币、货币的职能、货币形态的演变、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电子货币、运用货币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讲授、视频(货币)观看,小组讨论(货币的发展),课堂提问第2章
信用及信用工具信用范畴、信用的基本形式、信用工具;道德范畴的信用和经济范畴的信用的异同与关系、领会并计算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债券与股票的异同、金融工具的盈利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关系44信用范畴、信用的基本形式、信用工具道德范畴的信用和经济范畴的信用的异同与关系、领会并计算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债券与股票的异同、金融工具的盈利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关系课堂提问、随堂案例(消费信用、中国民间金融)研究、模拟情景教学、讨论
第3章
金融中介机构体系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如何理解金融中介及范围330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如何理解金融中介及范围视频观看(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课堂讲授、随堂提问第4章
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的要素及各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及风险;中国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440金融市场的要素及各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及风险;中国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课堂提问、案例讨论研究(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第5章
资本市场各类资本市场基本情况,资本市场效率;如何理解证券市场效率440各类资本市场基本情况,资本市场效率如何理解证券市场效率多媒体视频、讲授、案例讨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第6章
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回购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国际同业拆借市场发展情况及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现状2200同业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回购市场、大额存单市场国际同业拆借市场发展情况及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现状多媒体、讲授、随堂提问互动第7章
金融衍生品交易
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互换市场;期货与期权市场的交易机制321期货市场、期权市场、互换市场期货与期权市场的交易机制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
第8章
利率利率及其种类、利率的决定、利率的经济作用及利率理论;利率的结构
理论440利率及其种类、利率的决定、利率的经济作用及利率理论利率的结构理论讲授、互动式讨论(讨论LIBOR、SHIBOR)第9章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类型与组织,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商业银行信用货币的创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信用货币的创造规律440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类型与组织,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商业银行信用货币的创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信用货币的创造规律多媒体讲授、提问式讨论第10章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掌握商业银行几大业务板块,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320掌握商业银行几大业务板块,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第11章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和组织类型,中央银行的职能,理解央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了解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440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和组织类型,中央银行的职能,理解央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了解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小作业第12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等方面的知识,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440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等方面的知识,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中国近期货币政策解读)、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多媒体、讲授、案例讨论第13章
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的目标与范围、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及发展趋势;金融监管模式440金融监管的目标与范围、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及发展趋势金融监管模式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小作业(中国金融监管模式平价)
第14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
供给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口径;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现代回避信用创造机制660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口径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现代回避信用创造机制

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小作业第15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
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成因、社会效应及其治理的对策;理解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对策330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成因、社会效应及其治理的对策理解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对策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通货膨胀的经济分析)第16章
国际收支与汇率国际收支及其调节;外汇与汇率;汇率的经济影响;外汇市场;外汇风险;国际收支调节;人民币汇率制度;汇率及经济影响机制660国际收支及其调节;外汇与汇率;汇率的经济影响;外汇市场;外汇风险国际收支调节;人民币汇率制度;汇率及经济影响机制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汇率的经济影响)第17章
经济增长与金融
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理论、金融约束政策及意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20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理论、金融约束政策及意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问式讨论合计64640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提问、分组讨论等等主动参与课堂:包括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提交课程文献等10%包含多种内容和方式,依据上课和课堂情况灵活
处理大型作业分析问题、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
素质20%分小组,课后查阅资料、小组团队间课堂讨论,PPT主讲分组进行,根据事前规定的一定标准,老师与各组评分加权期末考试课程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60%闭卷七、大纲主撰人:田美玉大纲审核人:邓超

财政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03Z10
课程名称:财政学/Public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陈共主编. 财政学(第8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
2.(美)哈维•S•罗森主编. 郭庆旺、赵志耘译.财政学(第8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
3.[美]理查德 A 马斯格雷夫,佩吉 B 马斯格雷夫. 财政理论与实践(第五版).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 《财政研究》杂志每一期;
5.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网站及各类财经网站。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财政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和财政业务课的中介作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财政学课程,系统地掌握财政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政策,学会分析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调整的方向,掌握财政预算基本原理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懂得财政的宏观经济调节机理,熟知财政理论和实践发展前沿课题,进而掌握财政运行的一般规律,有利于运用财政理论与相关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为从事经济管理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本课程理论性强,也有一定的定量分析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之前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公共产品理论与财政之间的关系、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理、财政预算基本原理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分析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热点和前沿理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不同财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调节的机理及其方法,从而建立财政学基本思维方式,形成财政概论-财政收支-国家预算和财政管理—财政政策的基本知识结构。
能力:运用财政理论与相关知识分析、认识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分析现实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的宏观与微观效果的能力,把握财政改革的趋势与方向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素质: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将财政学理论与现实经济社会的实际相联系的一种思维模式,提高对现实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政策信息捕捉的敏感性,提升理解经济环境、经济政策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财政概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概念;财政职能44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概念财政职能多媒体、案例第2章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44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多媒体、提问式第3章
财政支出规模和
结构财政支出分类、支出规模分析;财政支出扩张理论22财政支出分类、支出规模分析财政支出扩张理论讨论分析式第4章
购买性支出之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项目;行政管理、国防、文教科卫支出的现状与合理性55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项目行政管理、国防、文教科卫支出的现状与合理性多媒体、讲授、讨论、案例第5章
购买性支出之二财政投资性支出和三农支出的合理性边界;财政投融资制度55财政投资性支出和三农支出的合理性边界财政投融资制度多媒体、讲授、讨论、案例第6章
转移性
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和税式支出的原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补贴制度和税式支出存在的问题55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和税式支出的原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补贴制度和税式支出存在的问题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第7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财政收入构成与规模分析;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22财政收入构成与规模分析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多媒体、提问式第8章
税收原理和税收的经济效应税收特征、税负转嫁与归宿;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44税收特征、税负转嫁与归宿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多媒体、讲授第9章
税收制度及其改革税制要素与基本原理;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44税制要素与基本原理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讨论、提问、分析第10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国债基本原理、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国债的负担和限度、主权债务危机问题44国债基本原理、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国债的负担和限度、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多媒体、讲授、讨论第11章
国家预算和国际预算管理
体制国家预算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我国财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55国家预算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我国财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多媒体、讲授、讨论第12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
政策财政平衡原理及计算口径、财政政策手段;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44财政平衡原理及计算口径、财政政策手段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多媒体、讨论合计4848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点名考勤10提问、分组讨论等等主动参与课堂:包括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20包含多种内容和方式,依据上课和课堂情况灵活处理课后查阅资料、作业作业10期末闭卷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吴庆田大纲审核人:邓超

财政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04Z10
课程名称:财政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董云展主编. 财政学概论(第2版).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5;
2.(美)哈维•S•罗森主编. 郭庆旺、赵志耘译.财政学(第8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
3. 《财政研究》杂志每一期;
4.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网站及各类财经网站;
5. [美]理查德 A 马斯格雷夫,佩吉 B 马斯格雷夫. 财政理论与实践(第五版).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财政学概论》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掌握财政收入和支出、税收、预算、国债、投资、补贴等财政制度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把握财政基本政策手段和变化趋势;懂得如何关注我国财税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的动向,学会将财政理论与国内外财税改革实践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分析归纳有关实际财经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有独立见解的经济管理人才,为从事经济管理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本课程理论性强,也有一定的定量分析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之前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公共产品理论与财政之间的关系、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理、财政预算基本原理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分析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热点和前沿理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不同财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调节的机理及其方法,从而建立财政学基本思维方式,形成财政概论-财政收支-国家预算和财政管理—财政政策的基本知识结构。
能力:运用财政理论与相关知识分析、认识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把握财政改革的趋势与方向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素质: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将财政学理论与现实经济社会的实际相联系的一种思维模式,提高对现实经济发展与国家经济政策信息捕捉的敏感性,提升理解经济环境、经济政策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财政学概念与财政职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概念;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财政
职能44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概念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财政职能多媒体、案例第2章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财政支出分类、支出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理论44财政支出分类、支出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理论多媒体、提问式第3章
购买性
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项目、财政投资性支出和三农支出的合理性边界;行政管理、国防、文教科卫支出的现状与合理性、财政投融资制度55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项目、财政投资性支出和三农支出的合理性边界行政管理、国防、文教科卫支出的现状与合理性、财政投融资制度多媒体、讲授、讨论分析式、案例第4章
转移性
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和税式支出的原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补贴制度和税式支出存在的问题44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和税式支出的原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补贴制度和税式支出存在的问题多媒体、讲授、讨论、案例第5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
结构财政收入构成与规模分析;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22财政收入构成与规模分析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多媒体、提问式第6章
税收原理和税收
制度税收特征、税负转嫁与归宿、税制要素与中国税制;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55税收特征、税负转嫁与归宿、税制要素与中国税制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多媒体、讲授、讨论、提问、分析第7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国债基本原理、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国债的负担和限度、主权债务危机问题22国债基本原理、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国债的负担和限度、主权债务危机问题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第8章
国家预算和国际预算管理
体制国家预算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我国财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44国家预算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我国财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多媒体、讲授、讨论第9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
政策财政平衡原理及计算口径、财政政策手段;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22财政平衡原理及计算口径、财政政策手段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多媒体、讨论合计3232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点名考勤10提问、分组讨论等等主动参与课堂:包括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20包含多种内容和方式,依据上课和课堂情况灵活处理课后查阅资料、作业作业10期末闭卷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吴庆田大纲审核人:邓超

公司金融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05Z10
课程名称: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财务报表分析、期货与期权
适用专业:金融学(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选修)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罗斯 (Ross.S.A.)、威斯特菲尔德(Westerfield.R.W.)、杰富 (Jaffe.J.F.)主编.吴世农、沈艺峰、王志强译.公司理财(原书第9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1;
2.朱叶主编.公司金融(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
3.张晋生主编.公司金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
4.陈雨露.公司理财(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5.刘莉亚、何博、刘晓磊主编.公司金融实物与案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定位于公司金融基本问题的研究,即公司的稀缺资源应如何分配、如何为公司的投资筹集资金、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如何分配,系统阐述公司这一微观主体如何通过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的最优化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司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公司金融中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等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初步具有公司金融实践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公司金融实践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和把握现代公司金融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发展脉络,系统地掌握公司价值评估、资本预算的方法、风险与资本预算、最优资本结构、公司融资决策与股利政策、长短期的财务计划以及营运资本管理等方面的核心内容。
能力:熟练掌握公司金融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金融工具与方法,进行公司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能够系统、有效地将公司金融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贯彻于中国公司实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实务技能,提高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具备公司价值评估、公司融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公司治理等公司金融专门知识、技术,熟悉、掌握相关业务及流程,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公司金融导论公司财务目标的确定;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发展脉络33公司财务目标的确定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发展脉络讲授、课堂提问、小组研讨、课外阅读第2章
现值和价值
评估系列年金的复利与贴现;资产价值评估方法4
4
系列年金的复利与贴现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小组研讨第3章
风险和收益收益与风险度量;项目贴现率的认定33收益与风险度量项目贴现率的认定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小组研讨第4章
资本预算与现金流预测资本预算主要方法、资本预算的风险调整和控制;项目未来现金流预测66资本预算主要方法、资本预算的风险调整和控制项目未来现金流预测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5章
实物期权和资本预算实物期权对资本预算的影响;不同类型实物期权下项目的估值44实物期权对资本预算的影响不同类型实物期权下项目的估值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6章
长期融资管理权益融资、长期债务融资、期权性质的融资;不同融资方式下资本成本的计算44权益融资、长期债务融资、期权性质的融资不同融资方式下资本成本的计算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7章
资本
结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公司最优资本结构决策55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公司最优资本结构决策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8章
股利
政策股利政策基本理论、类型及影响因素;股利政策的
制定44股利政策基本理论、类型及影响因素股利政策的制定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9章
营运资本管理与短期融资现金与有价证券、应收账款与信用、存货管理、短期融资管理;营运资本的投入和筹集决策制定55现金与有价证券、应收账款与信用、存货管理、短期融资管理营运资本的投入和筹集决策制定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10章
公司金融的一些特殊问题公司治理、并购、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并购与反并购决策、策略66公司治理、并购、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并购与反并购决策、策略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小组研讨典型案例分析资本预算、公司价值评估、定向增发、股权激励、股利政策以及并购决策等44系列公司金融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主要公司金融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小组交流研讨与辩论、学习小组报告合计4848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王雄大纲审核人:邓超


国际金融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06Z10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 International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与学分: 48/3
先修课程要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适应专业:本科各专业
参考教材:
[1]陈雨露国际金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第五版;
[2]【美】Thomas A.Pugel. international Finance. fifteenth E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
[3]【美】Krugman Paul and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eighth Ed.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姜波克. 国际金融学新编(第五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5]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下册:国际金融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又称为开放的宏观经济学。其研究的重点是反映外部均衡的国际收支、汇率、资本流动等变量及内外均衡的相互关系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应用及国际协调。国际金融学是金融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提高分析和解决国际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学习并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矛盾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等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
能力:掌握外汇交易、金融风险管理及国际投资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国家收支调节、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矛盾的调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素质:培养并形成国际视角下的宏观金融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为培养国际金融领域的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本课程基本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汇率制度;西方国际收支与汇率理论;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外资利用;国际金融制度;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及协调。
具体内容安排可视不同专业方向(模块)相应作出调整。
本课程重点是: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及开放经济下内外不平衡的矛盾及解决。
本课程难点是: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内外均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章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44外汇及汇率的概念;汇率的标价方法、种类;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问题;外汇市场及外汇交易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堂讨论,
作业第二章离岸金融市场44欧洲货币市场;欧洲债券市场的概念,市场组织及运行机制欧洲货币市场欧洲债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作业第三章国际组合投资与国际直接
投资44国际组合投资,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动机,风险等;国际组合投资,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风险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作业第四章国际收支概论44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与外债管理;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管理国际收支与外债管理;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管理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作业第五章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均衡66开放经济的宏观分析框架;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作业第六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66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搭配;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浮动汇率制下的经济政策效应;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搭配;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浮动汇率制下的经济政策效应;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作业第七章汇率制度选择44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最适货币区理论与实践;“美元化”道路;汇率目标区方案最适货币区理论与实践;汇率目标区方案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作业第八章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66国际资金流动现状,原因及影响;金融危机的概念,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原因及防范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作业第九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44国际金融体系演进与发展;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及实践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及实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作业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肖霆大纲审核人:邓超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508Z10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Bank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Timothy W. Koch and S. Scott MacDonald, Bank Management, Cengage Learning, 7th Edition, 2010.(影印版:MacDonald, S.Scott and Koch, Timothy, 银行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Timothy W. Koch and S. Scott MacDonald, 银行管理,钱宥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Peter S.Rose and Sylvia C.Hudgins, 商业银行管理(第9版),刘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戴国强主编, 商业银行经营学,高教出版社,第三版,2010
5.史纪良主编,银行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6.巴曙松等著,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2010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必修课。
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了解国内外现代银行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把握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型,从而充分认识到银行管理者面对的关键问题,了解进行决策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基本金融模型,并理解数据分析的优点和缺点及金融决策过程中的诸多平衡关系。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特别是银行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成功经验,掌握先进的商业银行经营思想和理念,增强学生对商业银行业务和流程的了解,为后面的专业实习、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打好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商业银行业变化和发展的背景及趋势,学习现代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包括资本金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其他业务,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工具,熟悉国内外现代银行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并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商业银行的一些重要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型作探讨。
能力:能充分认识到银行管理者面对的关键经营管理问题,具备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和基本金融模型进行金融决策的能力,并能理解金融决策过程中的诸多平衡关系,培养合理决策的逻辑思考能力。
素质:具备银行经营管理相关专门业务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形成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变迁中的银行业
环境 44 了解银行管理和当前银行业趋势的背景;理解银行业的管制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关键性的银行立法对银行业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所暴露的银行营运中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矛盾和金融监管问题。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
第2章银行绩效分析 88
 熟悉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了解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关系;掌握如何运用股权收益率模型进行银行的盈利分析,运用财务指标进行银行的风险分析;熟悉CAMELS评级体系;理解银行的财务报表操纵问题。 运用股权收益率模型进行银行的盈利分析,运用财务指标进行银行的风险分析,CAMELS评级体系。 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

第3章非利息收益和非利息费用的管理44了解非利息收益的重要性和主要来源;掌握用于衡量费用控制和非利息收益增长的财务比率的利弊;掌握银行为什么应关注客户赢利能力和基于费用收益的业务组合;理解银行应如何利用不同的非利息费用管理策略来提高经营绩效。衡量费用控制和非利息收益增长的财务比率的利弊;客户赢利能力和基于费用收益的业务组合的盈利分析。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
第4章利率风险管理:缺口和收益敏感度88了解用缺口度量利率风险的理论基础;掌握如何运用静态缺口分析方法和收益敏感度分析方法进行银行的利率风险分析;理解管理上的步骤。采用缺口和收益敏感度分析进行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
第5章银行负债和流动性管理44了解各类资金的成本,理解融资行为与银行流动性、信用和利率风险头寸之间的关系;熟悉现金资产的特征;理解流动性、银行风险、资金来源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理解传统流动性指标的优劣和银行的准备金管理。理解流动性、银行风险、资金来源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
第6章资本的有效利用44理解银行资本的作用及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重要性;理解各种内外部资本的来源;了解最新的资本标准框架,掌握资本管制要求的变化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冲击。银行资本的构成和作用,资本管制要求的变化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冲击。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
第7章信贷政策和贷款特征概述44了解贷款业务的发展趋势;掌握各类贷款的特征和信贷评估过程的基本步骤;思考某些特定信贷面临的风险问题。各类贷款的风险特征。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
第8章商业贷款评估44掌握商业信用申请定量分析的四个步骤。利用财务数据对企业借款人的信用分析,估算企业借款人经营现金流的过程。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9章消费信贷评估44了解消费贷款的类型和消费信贷管制;掌握消费者信用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理解商业贷款评估和消费信贷评估的差异性。个人借款者基本信用评分模型,商业贷款评估和消费信贷评估的差异性。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
小组报告44选定主题调查研究,小组团队报告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在本课程之后单独开设了针对银行金融机构专业实务的特色实践课程-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模拟。该实践环节的设置,在总体思想上强调学生对社会需求和专业知识学习的融合,以期达到社会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的协同提升。同时,在课程中适当引入业内专家系列讲座。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程考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抢答、课外作业学习主动性、交流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10%选定主题调查研究、小组团队报告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30%期末命题笔试本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分析能力、合理决策的逻辑思考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危平大纲审核人:邓超

风险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09Z10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金融经济学、金融计量学、期货与期权
适用专业:金融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刘海龙、王惠主编.金融风险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John C. Hull主编.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王春峰主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4.周爱民主编.金融计量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由于受到放松管制与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下降,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强,不仅严重影响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对一国乃至全球金融及经济的稳定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金融风险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从而使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技术、策略与工具不断发展,金融风险管理逐步成为金融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管理学》这是适应经济金融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所设立的一门课程,以阐述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主要任务,是一门理论实践高度结合的综合专业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金融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深刻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类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熟悉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和组织体系,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基本类型及其涵义,明确认识衍生性金融工具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金融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风险管理会计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管理会计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分析和识别金融风险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金融风险度量的主要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灵敏度方法、波动性分析、VaR方法、压力试验、极值理论、信用风险度量的主要方法(如信用评级、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模型);掌握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制定金融风险管理策略,能够利用所学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金融机构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案;掌握宏观金融稳定性理论与金融稳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风险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的概念与基本类型;风险管理的概念、动因与意义;风险管理基本程序;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结构与运行机制88风险的概念与基本类型;风险管理的概念、动因与意义;风险管理基本程序;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结构与运行机制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2章
风险分析与度量方法金融风险度量的数理基础;金融风险度量方法概述;金融风险的灵敏度分析法、波动性分析法以及基于VaR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压力试验与极值理论概述;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最新发展概述(包括:信用评级理论;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模型等);基于流程的风险敞口分析;风险度量模型1616金融风险度量的数理基础;金融风险度量方法概述;金融风险的灵敏度分析法、波动性分析法以及基于VaR的金融风险度量方法;压力试验与极值理论概述;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最新发展概述(包括:信用评级理论;Creditmetrics模型、KMV模型、CreditRisk+模型等)基于流程的风险敞口分析;风险度量模型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3章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选择与
应用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基本类型(包括预防、规避、分散、转嫁、保值、补偿);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风险管理(包括期货、期权、互换与利率协议)(风险对冲与金融工程初步);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含义及其几个重要概念;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技术和策略(缺口管理、久期管理、免疫理论);风险偏好分析;风险对冲
技术1616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基本类型(包括预防、规避、分散、转嫁、保值、补偿);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风险管理(包括期货、期权、互换与利率协议)(风险对冲与金融工程初步);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含义及其几个重要概念;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技术和策略(缺口管理、久期管理、免疫理论)风险偏好分析;风险对冲技术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4章
金融稳定性分析与宏观金融风险
管理金融稳定性分析的一般理论框架;金融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金融稳定性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金融体系稳定性分析88金融稳定性分析的一般理论框架;金融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金融稳定性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金融体系稳定性分析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合计4848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闭卷考试期末理论知识考试50阅读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课外阅读报告、案例制作、分析能力40课堂考勤、团队讨论课堂学习贡献10七、大纲主撰人:杨怀东大纲审核人:邓超


保险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10Z10
课程名称:保险学/ insura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金融学、财政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魏华林、林宝清主编.保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2.瑞达主编.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第十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保险是金融的支柱型产业,通过本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了解保险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利于学生未来在保险部门工作打下知识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来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风险规避的保险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专业知识
风险认知与分类及保险产品的对应选择;保险合同及保险经营基本原理;保险精算基本知识;保险市场;保险监管;保险公司经营基本理念。
2. 专业能力
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进行精算基本知识的学习;有资料查找与理解能力,能够根据课程内容,根据自身的风险感知,来了解保险公司的基本险种的风险保障功能;有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分析了解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基本概况及问题。通过该课程的设置,学生了解企业和人生的风险存在及其分类,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来了解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机理及风险运营的基本原理和合同成立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商业保险险种和财产和人身风险匹配的理念。
3.专业素质
具备保险学基本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讲
保险的认知与发展背景了解保险发展历史及在金融中的定位22了解保险发展历史及在金融中的定位 -讲授第2讲
风险管理与保险风险的特征及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对风险的感知及对应风险管理方法33风险的特征及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对风险的感知及对应风险管理方法讲授
学生搜集资料与分析第3讲
保险合同主体与可保利益原则保险合同主体构成;保险的可保利益来源;保险合同主体与有效利益关系衡量44保险合同主体构成;保险的可保利益来源保险合同主体与有效利益关系衡量讲授+案例讨论第4讲
保险合同信息披露与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的信息披露方式;最大诚信原则;如何以最大诚信方式在合同中披露内容33保险合同的信息披露方式;最大诚信原则如何以最大诚信方式在合同中披露内容讲授+案例讨论第5讲
保险合同履行与近因原则合同履行的方式及争议处理;近因原则;经营原则的界定,与法律上的冲突解决方式33合同履行的方式及争议处理;近因原则经营原则的界定,与法律上的冲突解决方式讲授+案例讨论第6讲
保险赔偿与损失补偿原则保险赔偿的计算,损失补偿原则及其派生原则;保险赔偿的计算,派生原则的理解55保险赔偿的计算,损失补偿原则及其派生原则保险赔偿的计算,派生原则的理解讲授+案例讨论+练习第7讲
保险精算基础财险保费的计算
寿险险保费计算
责任准备金计算;需要一定的概率论知识和利息理论知识作支持33财险保费的计算
寿险险保费计算
责任准备金计算需要一定的概率论知识和利息理论知识作支持讲授+练习第8讲
财产保险火灾保险及风险管理;运输保险及风险管理;工程保险及风险管理;农业保险及风险管理;对应不同财产风险特征,与相应的保险产品的匹配66火灾保险及风险管理;运输保险及风险管理;工程保险及风险管理;农业保险及风险管理;对应不同财产风险特征,与相应的保险产品的匹配学生资料收集+讨论第9讲
信用保证保险信用、保证风险及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的鉴别与保险产品的匹配11信用、保证风险及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的鉴别与保险产品的匹配学生资料收集+讨论第10讲
人身保险人寿保险及风险管理;意外伤害保险及风险管理;健康保险及风险管理;人身风险的鉴别与保险产品的匹配55人寿保险及风险管理;意外伤害保险及风险管理;健康保险及风险管理人身风险的鉴别与保险产品的匹配学生资料收集+讨论第11讲
再保险再保险的分类;再保险的保费计算和赔偿处理;再保险与原保险之间的保费和赔偿分配22再保险的分类;再保险的保费计算和赔偿处理再保险与原保险之间的保费和赔偿分配学生资料收集+讨论+练习第12讲
保险经营保险经营环节、保险基金运用;经营环节的理解与保险资金运用对保险金融属性的理解44保险经营环节、保险基金运用经营环节的理解与保险资金运用对保险金融属性的理解校外实务专家授课+学生资料收集+讨论第13讲
保险市场与保险
监管保险市场特征及其发展现状;保险监管;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及与国外市场发展的差距33保险市场特征及其发展现状;保险监管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及与国外市场发展的差距学生资料收集+讨论第14讲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构成及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社会保险的发展实际,探讨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44社会保险的构成及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社会保险的发展实际,探讨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学生资料收集+讨论合计4848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小组PPT小组作业15课堂问题回答个人课堂表现15课堂点名考勤10闭卷考试期末考试60七、大纲主撰人:盛虎大纲审核人:邓超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511Z10
课程名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时/学分: 48/3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金融学、金融经济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弗雷德里克 S. 米什金(Frederic S. Mishkin)、斯坦利 G.埃金斯(Stanley G. Eakins)主编.丁宁等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原书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2. 张亦春、郑振龙、林海主编,金融市场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
3. 埃德温 H. 尼夫著,金融体系:原理和组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曹凤岐、贾春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是构成金融体系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实现其社会经济功能的两类最基本的制度结构,同时也是金融产业内部两种最基本的组织形态和价值创造机制;金融基础设施则是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运行的基本环境条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互联网经济发展时代,全球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制度结构和价值创造方式都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组织形态也更加多样化,行业内部的价值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化。《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从分析金融体系的功能演进入手,系统阐述金融体系内部的组织原理,并通过分析各类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基本组织形态、制度结构特征、价值创造过程,使学生系统掌握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全面提升对相关问题分析的专业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专业知识
牢固掌握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重点强调掌握分析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统一和系统的框架,即以“外部环境-功能需求-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运营效率”为基本逻辑范式。在此基本框架下,能够运用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供求均衡分析、交易成本及信息不对称等),从“规模、结构、效率、制度”四个维度对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基本问题(如金融资产价格的价格机制、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机构的运营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机制等)进行描述与分析。
(2) 专业能力
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进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主学习;适应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客观情况,与时俱进。能够在金融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够对各种国内外的金融信息加以甄别、整理和加工,从而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3) 专业素质
具有金融专业思维和较强的学科意识,熟悉国家有关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发展动态与趋势。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绪论课程内容体系、逻辑框架、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基本问题与逻辑框架结构22课程内容体系、逻辑框架、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基本问题与逻辑框架结构第2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组织原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经济功能;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组织原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1010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基本经济功能;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分类、目标、参与者与金融工具;金融交易的基本属性;金融交易治理;金融交易治理结构与交易属性的对应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危机;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价值创造机制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间的关联关系;各类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特征;金融交易属性的描述,金融交易结构的治理能力;金融危机的动态发展;互联网下的金融价值创造机制。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3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基础理论利率结构理论;有效市场理论;金融中介理论;金融资产的无套利均衡定价机制1212利率的衡量;均衡利率的变动;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行为金融初论;逆向选择对金融结构的影响;道德风险对债务和股本合约选择的影响;金融价值创造中的利益冲突;无套利均衡定价的基本原理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利率模型;有效市场理论的应用;金融中介价值创造的经济外部性;套利头寸构建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4章
金融
市场固定收益证券债券的价值分析;权益类证券的价值分析;抵押贷款证券化;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市场分割与市场效率
分析1414当期收益率的计算;债券价值的分析;固定收益证券的比较;股票价格计算;证券价格的市场决定;估值误差,股票市场指数;抵押贷款的定义、类型、特点和机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抵押贷款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的类型与作用;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机制;金融市场效率;市场联系与市场分割不同固定收益证券的价格变化特征及决定因素;权益类证券价格机制;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金融衍生品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市场分割对金融市场效率的影响机制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5章
金融
机构银行业;共同基金行业;保险与养老基金;投资银行与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的运营管理与价值创造1010银行体系的发展;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国内外银行业结构;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的拆分与融合
共同基金的成长、结构、投资目标分类、费用结构对冲基金;保险公司概述;养老金的种类;养老金计划的监管;养老基金的未来发展;投资银行、证券经纪业务、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私人股本投资、私人股本收购;金融机构运营流程;金融机构间的联系;金融风险管理银行业发展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特征;共同基金行业的利益冲突;风险管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合计4848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闭卷考试期末理论知识考试50阅读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课外阅读报告、案例制作、分析能力40课堂考勤、团队讨论课堂学习贡献10七、大纲主撰人:杨怀东大纲审核人:邓超

金融市场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512Z10
课程名称:金融市场学/ Financial Markets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时/学分: 32/2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金融学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5. 张亦春、郑振龙、林海主编,金融市场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教材)
6. 埃德温 H. 尼夫著,金融体系:原理和组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弗雷德里克 S. 米什金(Frederic S. Mishkin)、斯坦利 G.埃金斯(Stanley G. Eakins)主编.丁宁等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原书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8. 曹凤岐、贾春新,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金融市场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随着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场愈益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金融市场学的地位也愈益重要。金融市场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选修课程,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运行的原理和规律,适应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的改革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通过加强对基本理论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先进的分析方法,加强对反映市场经济普遍规律的金融市场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加强对数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现代分析方法的运用,提高金融市场学教学的层次和水平。此外,本课程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课后习题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金融市场的各种运行机制,包括利率机制、汇率机制、风险机制和证券价格机制等;金融资产的定价方法,包括货币资金、外汇、风险资产、股票、债券、远期、期货、期权等的定价方法;主要金融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各主体的行为,包括筹资、投资、套期保值、套利、政策行为和监管行为。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会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管理会计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金融市场相关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描述述和处理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学会利用所学的金融产品定价方法、原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类典型金融产品价格变化进行预测分析;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管理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讲
课实践第1章
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基本类型;金融市场的经济功能;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的基本特征;金融市场的组织原理;金融交易治理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组织形态44金融市场的概念与基本类型;金融市场的经济功能;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的基本特征;金融市场的组织原理金融交易治理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组织形态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2章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各主要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的组织形态、交易规则、金融工具特征;各类金融交易规则设立的基本原理88各主要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的组织形态、交易规则、金融工具特征各类金融交易规则设立的基本原理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3章
金融资产的价格形成机制利率机制、汇率机制和风险机制的基本原理;债券和普通股价值分析的原理;风险资产和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方法;利率行为、无套利均衡定价原理1212利率机制、汇率机制和风险机制的基本原理;债券和普通股价值分析的原理;风险资产和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方法利率行为、无套利均衡定价原理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4章
金融市场主体行为
分析第三部分是主体行为,着重运用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筹资、投资、套期保值、套利和监管行为;金融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规律88第三部分是主体行为,着重运用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筹资、投资、套期保值、套利和监管行为金融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规律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合计3232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闭卷考试期末理论知识考试60阅读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课外阅读报告、案例制作、分析能力30课堂考勤、团队讨论课堂学习贡献10七、大纲主撰人:杨怀东大纲审核人:邓超


投资银行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513Z10
课程名称:投资银行学/Investment Bank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金融学、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阮青松主编.投资银行学精讲.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2.肯尼斯汉克尔主编.现金流量与证券分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王晓民主编.Excel金融计算专业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理查德•A•布雷利, 斯图尔特•C•迈尔斯主编.资本投资与估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5.高根.兼并收购和公司重组.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全面介绍投资银行的各类业务,在分析阐述投资银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于投资银行业务环节的分析与运作方面的讲解,包括证券的承销、经纪和自营、企业并购、基金管理、风险投资等业务及创新业务,并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投资银行业务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和研究,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是学生毕业后从事金融投资工作,特别是证券业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现代投资银行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了解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流程和基本金融产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解投资银行学的内涵。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到投资银行业务中的关键问题,了解进行投资决策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基本财务金融模型。
知识:系统掌握投资银行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金融、证券期货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投资银行最新的业务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除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外,还应对上市公司从事的行业知识有一定了解。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国内外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方法和工具。并能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学习、课堂讨论及论文撰写等,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具备投资银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承受压力,具有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契约精神,以及遵纪守法、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投资银行概述投资银行定义、发展史22
投资银行定义、发展史 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2章
投资银
行地位与作用投资银行地位与作用22投资银行地位与
作用 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3章
投资银行运营和
管理投资银行运营和管理22投资银行运营和
管理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4章
投资银行经营策略与监管政府对投资银行的监管22政府对投资银行的监管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5章
证券发行与承销
业务股票发行与承销;企业改制与IPO流程1064股票发行与承销企业改制与IPO
流程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讨论与发行业务
模拟第6章
证券投资与交易
业务投资与交易业务的网络化;业务网络化与做市商制度22投资与交易业务的网络化业务网络化与做市商制度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7章
公司估值三种主要估值方法;相对估值法与DCF法的计算和
运用1266三种主要估值方法相对估值法与DCF法的计算和运用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讨论与上机实践练习第8章
兼并与收购业务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操作;并购交易架构设计,交易估值642投资银行并购业务操作并购交易架构设计,交易估值讨论与上机实践练习第9章
项目融资投资银行在项目融资中的操作;项目评估与决策过程22投资银行在项目融资中的
操作项目评估与决策
过程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10章
资产
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流程;ABS交易结构44资产证券化流程ABS交易结构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11章
资产管理业务基金管理;基金业务创新22基金管理基金业务创新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第12章
风险投资业务风险投资流程22风险投资流程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小作业合计483612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在本课程中有根据证监会对拟上市公司信息预披露的要求,让学生从中选取公司做模拟路演,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堂分组PPT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专门设置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财务估值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计算,模拟IPO或M&A中投融资的重要决策环节。该实践环节的设置,在总体思想上强调学生对社会需求和专业知识学习的融合,以期达到社会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的协同提升。同时,在课程中适当引入业内专家系列讲座。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证券发行业务模拟根据招股说明书制作路演PPT4学生对证券发行与路演有具体认识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构建财务预测模型6掌握运用EXCEL建立财务模型,计算自由现金留并购交易估值对并购标的公司综合估值2掌握并购角度对企业运用多种方法估值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作业测评证券发行业务模拟20分组进行作业测评财务估值模型运用20笔试期末考核60七、大纲主撰人:黎璞大纲审核人:邓超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14Z10
课程名称: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 Centr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王广谦等主编.中央银行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阮加等主编.中央银行学(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3.汪洋主编.中央银行的逻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4.郭田勇主编.新编中央银行理论与实物.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年;
5.彼得•博芬格主编.黄燕芬译.货币政策:目标、机构、策略和工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以中央银行为研究对象,从宏观视角研究现代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探讨经济与金融发展机制的一门课程。
中央银行作为全社会货币、信用的调节者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的特殊机构,在现代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极为突出,因此学习中央银行学专业课程,对构架和完善金融学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意义重要。
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中央银行学,了解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地位等基本理论;熟悉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掌握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最高金融管理当局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等,为今后研判货币政策和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金融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中央银行学和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会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国内外该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宏观金融学素养,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现代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业务管理以及调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方法;增强对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努力培养学生从事中央银行工作的实际业务能力,熟悉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运作;从宏观角度观察和分析总体经济运行情况,提高对经济和金融调控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3.专业素质
具备中央银行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具备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33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
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3.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与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对比分析课堂讲授;
课后补充阅读资料;建议学生观看视频《货币》,了解中央银行产生起源的原因。第2章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与主要职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与各方面的关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33 
1.中央银行职能的扩展与主要职责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与各方面的关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历史沿革及重要性课堂讲授;
小组作业及讨论;以辩论和文献导读的形式让同学们对独立性有辩证的了解。第3章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原则;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441.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原则;
2.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异同;中国历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及原因;资产负债表各科目之间的关系。课前预习、资料搜集;
课堂讲授;
大型作业及小组presentation,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并理论联系实践,分析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及原因。第4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
业务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
业务661.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
2.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3.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的基本流程;了解我国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情况。课前预习、资料搜集;
课堂讲授;
小组presentation;
课堂讨论,让学生们了解目前全球各主要国家货币发行规模,明确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取向。第5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
业务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贷款业务;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业务441.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贷款业务;
2.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
3.中央银行的黄金外汇储备业务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现状及变化;外汇储备的变化情况及原因。课前预习、资料搜集;
课堂讲授;
小组presentation;
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外汇储备的变化及原因。第6章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及其他业务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中央银行在跨国支付清算中的作用;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会计业务、调查统计业务221.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
2.中央银行在跨国支付清算中的作用;
3.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会计业务、调查统计业务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目前中国运行的支付清算系统介绍。课堂讲授;
课后补充阅读资料第7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与决策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与程序441.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
2.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3.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与程序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如何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决策的。课堂讲授;
课后补充资料研习;结合《货币政策报告》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货币政策应用时的经济环境变化及指标特点。第8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他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44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其他政策工具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及运用前提小组作业;
小组presentation;
课堂点评与总结。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运用情境。第9章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检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货币政策的作用及政策效果331.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2.货币政策的作用及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评价课堂讲授;
课后补充资料研习;通过文献阅读,让学生掌握货币政策效果传导及效果评价的研究方法,为日后进行学术专题研究奠定基础。第10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
监管金融监管体制;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331.金融监管体制;
2.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3.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4.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金融监管框架的形成演变过程及趋势课堂讲授;
课后补充资料研习;可浏览视频纪录片《华尔街》了解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变化、构架及原因。第11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的监管对商业银行设立与开业的监管;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督;存款保险制度;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331.对商业银行设立与开业的监管;
2.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督;
3.存款保险制度;
4.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对比分析对商业银行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监管的差异;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特点课堂讲授;
案例教学;查找文献资料,了解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分析该如何进行新形势下的金融监管。第12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监管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监管;中央银行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331.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监管;
2.中央银行对资本市场的监管;
3.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的监管;中国利率改革的演变及特点小组作业;资料及文献整理、阅读;
小组presentation;
课堂点评与总结第13章
中央银行与外汇
管理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中央银行的外债管理221.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
2.中央银行的外债管理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最新变化及原因;外债与危机的关系课前预习、资料查找;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外债的合适规模。第14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
稳定金融稳定概述;金融危机防范;金融危机防范441.金融稳定概述
2.金融危机防范金融危机防范课前资料查找;
课堂案例讨论与教学;
课堂点评与总结合计4848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等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互动、口试、答辩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期末闭卷考试(笔试)本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点、重点、难点50作业、presentation、小组讨论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与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30课堂点名与随机提问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10口试、答辩专业素质、交流能力、10七、大纲主撰人:朱宁大纲审核人:邓超


中西方金融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15Z10
课程名称:中西方金融史/Finan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袁远福主编.中国金融简史(第三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
2.王志军主编.欧美金融史(第二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
3.石毓符主编.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
4.洪葭管主编.中国金融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
5.陈雨露主编.世界是部金融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在我国金融力量快速发展、世界金融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兼具理论性和实务性。开设《金融史》课程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金融知识结构,使学生正确认识金融在世界各国漫长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史中的强大作用。促进学生正确认识金融工具创新的作用与风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而务实的先进金融理念、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金融实践、塑造学生成为金融制度完善的积极推动者。
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都将金融史列为金融学专业的重点骨干课程,我国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差距并积极弥补。开设该课程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学生掌握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主要国家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制度产生演变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为解决现代实际金融问题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下基本内容: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工具产生、演变的脉络;世界主要国家信用发展的类型与特点;世界主要国家金融机构产生、演变的规律;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作用与发展脉络;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的重大事件对该国与世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能力:本课程应当培养学生总结金融现象、归纳金融问题和创新金融方案的能力,通过学习,能够针对具体国家的金融事件,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素质:本课程应当培养学生通过总结历史金融事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特别是要善于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发生的金融事件的分析,提出具体而可行的治理对策。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中国先秦时期的金融先秦时期的货币与信用;44先秦时期的货币与信用先秦时期的货币教学思路:通过对先秦时期中原,西部、荆楚地区货币的讲解,阐释我国先秦时期的多种货币。
教学模式:课前历史典故导学、实物展示、课堂讨论第2章
中国秦至隋朝的金融秦至隋的货币与信用;汉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651秦至隋的货币与信用 汉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教学思路:通过对秦、汉、晋、南北朝、隋朝货币、信用制度、金融机构的发展演变讲解,阐释我国该时期金融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模式:课前历史典故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第3章
中国唐、宋、元的金融唐宋元时期的货币、信用与信用机构;唐与宋朝的货币与货币管理制度651唐宋元时期的货币、信用与信用机构唐与宋朝的货币与货币管理制度教学思路:通过对唐、宋、元朝货币、信用制度、金融机构的发展演变讲解,阐释我国该时期金融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模式:课前历史典故导学、视频教学、提问与抢答第4章
中国明、清时期的金融明、清时期的货币、信用与金融机构;清朝的货币与金融机构44明、清时期的货币、信用与金融机构清朝的货币与金融机构教学思路:通过对我国明、清时期货币、信用制度、金融机构的发展演变讲解,阐释我国该时期金融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模式:实物展示、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第5章
中国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北洋时期的货币与金融机构;北洋时期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22北洋时期的货币与金融机构北洋时期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教学思路:通过对我国北洋政府时期货币、信用制度、金融机构的发展演变讲解,阐释我国该时期金融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模式: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第6章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官僚资本银行的发展、日、美在华金融势力的扩张,通货膨胀;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与通货膨胀541官僚资本银行的发展、日、美在华金融势力的扩张,通货膨胀国民党政府币制改革与通货膨胀教学思路:通过对我国国民政府时期货币、信用制度、金融机构的发展演变的讲解,阐释我国该时期金融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模式:课前历史典故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第7章
新中国时期的金融新中国的货币、金融制度及其改革;1984年后的金融
改革651新中国的货币、金融制度及其改革1984年后的金融改革教学思路:通过对我国建国后货币、信用制度、金融机构的发展演变讲解,阐释我国该时期金融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模式:课前历史典故导学、视频教学、金融改革讨论第8章
欧洲的金融发展史古希腊罗马金融,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金融,现代欧洲金融;英国金融、现代欧洲金融862古希腊罗马金融,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金融,现代欧洲金融英国金融、现代欧洲金融教学思路:通过对欧洲古、近、现代货币、信用制度、金融机构的发展演变讲解,阐释欧洲金融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模式:课前历史典故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第9章
美国的金融发展史美国金融的产生、成熟、金融危机与创新;1945年后美国金融的发展与
演变752美国金融的产生、成熟、金融危机与创新1945年后美国金融的发展与演变教学思路:通过对美国货币、信用制度、金融机构的发展演变讲解,阐释美国该时期金融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模式:课前历史典故导学、视频教学、课堂提问与讨论合计48408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笔试(期末考试)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60课程论文作业测评20口试课堂提问与讨论20七、大纲撰写人:周浩明大纲审核人:邓超

金融工程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516Z10
课程名称: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金融学、金融计量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适用专业:金融学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李飞编著.金融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2.郑振龙主编.金融工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3.约翰.赫尔主编.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原书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金融工程是一门边缘性的新兴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融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于一体,采用尖端的数理分析和统计方法、IT与网络技术、优化技术、仿真技术等前沿技术,为金融领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通过课程讲授及计算,使学生掌握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产品的基本原理;掌握衍生金融产品定价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衍生金融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初步学会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如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同时通过授课、作业、案例分析和基本培训,培养学生的金融工程思维,并进行相应金融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系统学习金融工程学的理论基础、基本技术、基本产品及其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金融衍生产品的性质、基础资产价格行为模型和衍生证券估价的一般方法,能够应用Black-Scholes 公式计算基本衍生证券价格,应用金融工程的理论、技术和基本工具设计金融产品、为金融产品估价。
能力:通过介绍国内外金融工程学的最新理论发展和市场需求,运用相关模型和方法为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合理定价,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金融衍生品产品价格合理性、市场的不完备性,运用金融衍生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能力,并为今后其他课程的学习与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素质:通过布置学生课程作业,撰写相关论文;要求学生分组自由选择相关主题进行讨论、汇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PPT制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课外导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适应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导论金融工程与金融学的关系;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金融工程的发展;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与特色22金融工程与金融学的关系;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金融工程的发展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与特色通过结合现实、案例来导入,增强学生的兴趣。第2章
金融工程案例股权分置改革案例;株冶期货失败案例、中信泰富巨亏等;金融工程中的风险识别22股权分置改革案例;株冶期货失败案例、中信泰富巨亏等金融工程中的风险识别案例分析第3章
金融工程的基本方法无套利均衡分析;状态价格定价;积木分析法;状态价格定价4
4无套利均衡分析;状态价格定价;积木分析法状态价格定价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中提问、阅读文献)第4章
远期和期货远期与期货的概念;盈亏分析;定价原理;国内外的发展;远期利率协议和外汇综合协议的定价44远期与期货的概念;盈亏分析;定价原理;国内外的发展远期利率协议和外汇综合协议的定价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中提问、阅读文献)第5章
期权及其创新期权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期权市场的交易机制;期权交易的基本策略;期权价格的形成机制与定价模型;期权的二叉树定价法;奇异期权;实物期权的应用;期权价格的形成机制与定价模型;期权的二叉树定价法66期权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期权市场的交易机制;期权交易的基本策略;期权价格的形成机制与定价模型;期权的二叉树定价法;奇异期权;实物期权的应用期权价格的形成机制与定价模型;期权的二叉树定价法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中提问、分组讨论)第6章
互换互换的概念与分类;互换市场的发展;互换合约的估值与定价;互换合约的应用;互换合约的估值与定价44互换的概念与分类;互换市场的发展;互换合约的估值与定价;互换合约的应用互换合约的估值与定价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中提问)第7章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产生背景;资产证券化的类型;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及其主要技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及其主要技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66资产证券化的产生背景;资产证券化的类型;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及其主要技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及其主要技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中提问)第8章
金融工程的
应用利率与汇率风险管理;杠杆收购;公司重组;基金管理;利率与汇率风险管理66利率与汇率风险管理;杠杆收购;公司重组;基金管理利率与汇率风险管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中提问、分组讨论)第9章
金融工程的
发展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金融工程产品的风险控制44金融工程的发展趋势金融工程产品的风险控制课堂讲授学生成果汇报1010小组案例分析汇报PPT案例分析、小组研讨、报告、讨论与点评合计4848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PPT制作与演讲等方式进行,全面锻炼学生得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及课堂讨论平时成绩20课程论文思考与研究能力20笔试期末成绩60七、大纲主撰人:邓超大纲审核人:邓超


金融英语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17Z10
课程名称:金融英语 / Financial English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金融学、国际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金融英语证书考试委员主编.现代金融业务(第2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2.沈素萍主编.金融英语阅读教程(第3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
3.肖曼君主编.国际金融函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中国金融培训中心主编.金融英语——研习中国的金融体系.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金融英语课程是金融学与英语学科相结合的交叉性课程,也是我校金融学的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之一。
其不仅具有独特的专业词汇、常用句式和文体风格,而且内容涉及金融行业的专业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具有融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为一体的特征,符合中国日趋国际化的经济与金融发展要求。
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金融英语这门交叉课程,融会贯通已有的金融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其金融专业英语语言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处理与金融有关业务的能力,学生不仅能熟练阅读金融专业外文文献与期刊,听懂国际性的金融专业报告及讲座,而且能够熟练进行专业英语的口语交际与书面写作,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化金融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金融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金融英语的专业词汇、特点和基本的读写译专业技能;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会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国内外金融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国际金融理论及实践知识。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相应的专业词汇量,独立阅读和分析外文金融期刊和文章,而且还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经济及金融业务方面的交际和思维,具有一定的翻译和写作能力,为学生在专业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及水平。
3.专业素质
具备金融专业英语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具备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ChinaBanking Sector; Securities Sector;
Insurance Sector;
44 1.Banking Sector;
2.Securities Sector;
3.Insurance SectorThe features of Financial Sector in China课堂讲授;
随堂提问;
课后补充资料阅读及小作业,掌握中国金融业的特点。第2章
Supervision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Banking Supervision;
Securities Supervision;
Insurance Supervision
88 1.Banking Supervision;
2.Securities Supervision;
3.Insurance SupervisionBasle Accord and Principles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扩展阅读;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巴塞尔协议的监管原则及演变,对风险形成正确认知。第3章
The Foreign Exchange System of ChinaForeign Exchange Operation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urrent Account Transactions;
Capital Account Transaction;
Foreign Exchange Business;
Exchange Arrangement;
Foreign Exchange Business881.Defini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2.Foreign Exchange Operation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3.Current Account Transactions;
4.Capital Account Transaction;
5.Drivatives of Foreign ExchangeForeign Exchange Busines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FE课前预习;
查找资料、扩展阅读;
课堂讲授,让学生了解外汇管制的变化和必要性。第4章
Intermediary ServiceFinancial Markets;
Investment Banking;
Banking on the Internet;
Intermediary Service;
Investment Banking881.kinds of the Intermediary Service;
2.money market and capital Market;
3.the roles of Investment Banking;
4.Banking on the InternetThe roles of Investment Banking; the trends of Internet-banking课堂讲授;
随堂提问;课外研读;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问题及解决路径;同时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08年金融危机中全球四大投资银行。第5章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Instruments;
mean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Documents Us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rade Finance;881.Instruments;
2. Documents Us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3.Trade Financemean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what’s the difference 课前预习;
课堂讲授;
课后补充资料阅读;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信用证结算的业务流程及单证相符的具体要求。第6章
信函格式及写作技巧Structure of Letter;
Style of Letter;
Some Examples;
Key words88The Structure and style of Letter; some important skills; Some ExamplesStructure of Letter;
Recognize the features of practical writing 课堂讲授;
通过业务情景模拟,让学生随堂练习,掌握不同业务情境下的写作规范与技巧。第7章
电传和全球电讯金融
业务TELEX
SWIFT
Structure of SWIFT44The style and writing skill of TELEX and SWIFTStructure of SWIFT课堂讲授;
随堂练习;让学生知道SWIFT的具体定义和业务区域场等具体概念,如何填写。合计4848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课堂提问、随堂练习、作业、课前导学等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期末闭卷考试(笔试)本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点、重点、难点60作业、随堂练习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与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30课堂点名与随机提问学习的主动性及专业素养10七、大纲主撰人:朱宁大纲审核人:邓超


金融经济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18Z10
课程名称:金融经济学/Financ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王江主编.金融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
2.宋逢明主编.金融经济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金融经济学旨在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金融问题。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金融学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它着重从金融市场均衡来讨论金融资产的估值与定价,以及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因此是金融学其他重要领域如金融工程、投资学、公司财务、金融机构管理学等必不可缺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了解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以建立理性金融的行为基础和基本的均衡模型为基础,了解均衡模型框架下的金融资产的套利与定价;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和基金分离定理以及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从而使学生完整地了解金融经济学基本定理,建立对整体金融理论的认识。
能力:从对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对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把握能力;从对均衡模型框架下金融资产的套利与定价以及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和基金分离定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建立和提高对金融领域投资选择、金融产品开发与定价等问题深层次成因探析和把握的能力。
素质:建立在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下运用金融经济学基本概念、一般原理分析金融问题的思维模式,具备理解和分析金融决策的基本素质,提高对实际金融问题进行自主判断和运用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引论了解《金融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内容框架22了解《金融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内容框架讲授第2章
金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了解《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理解参与者如何通过在金融市场中金融资产交易进行资源配置;掌握金融市场在帮助参与者完成资源配置时的效率及评判;金融市场在帮助参与者完成资源配置时的效率实现及
评判66了解《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理解参与者如何通过在金融市场中金融资产交易进行资源配置;掌握金融市场在帮助参与者完成资源配置时的效率及评判金融市场在帮助参与者完成资源配置时的效率实现及评判讲授+讨论第3章
Arrow-Debrew
经济掌握在给定的Arrow-Debrew证券市场结构下,参与者如何选择投资组合,证券价格如何影响选择以及市场如何达到均衡;Arrow-Debrew证券市场达到均衡时的证券价格确定44掌握在给定的Arrow-Debrew证券市场结构下,参与者如何选择投资组合,证券价格如何影响选择以及市场如何达到均衡Arrow-Debrew证券市场达到均衡时的证券价格确定讲授+讨论第4章
套利和资产定价了解无套利原理;掌握套利在一般市场结构中证券价格的基本性质和定价原理;套利在一般市场结构中证券价格的定价原理44了解无套利原理;掌握套利在一般市场结构中证券价格的基本性质和定价原理套利在一般市场结构中证券价格的定价原理讲授+讨论第5章
期权—一个套利定价的例子了解运用无套利原理为期权定价;掌握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及期权如何增进证券市场的完全性;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及期权如何增进证券市场的完全性44了解运用无套利原理为期权定价;掌握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及期权如何增进证券市场的完全性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及期权如何增进证券市场的完全性讲授+讨论第6章
期望效用函数了解常用于对市场和定价的分析和模型当中的期望效用函数的一些附加假设;期望效用函数的一些附加假设44了解常用于对市场和定价的分析和模型当中的期望效用函数的一些附加假设期望效用函数的一些附加假设讲授第7章
风险厌恶掌握风险厌恶的概念及具体度量;熟悉不同偏好所反映的风险厌恶之间的比较;风险厌恶的具体度量44掌握风险厌恶的概念及具体度量;熟悉不同偏好所反映的风险厌恶之间的比较风险厌恶的具体度量第8章
投资组合的选择(一)了解在给定的证券市场中参与者如何进行投资选择;掌握参与者的选择如何依赖于资产收益及他们自身的风险厌恶程度;参与者的选择如何依赖于资产收益及他们自身的风险厌恶程度44了解在给定的证券市场中参与者如何进行投资选择;掌握参与者的选择如何依赖于资产收益及他们自身的风险厌恶程度参与者的选择如何依赖于资产收益及他们自身的风险厌恶程度讲授+讨论第9章
投资组合的选择(二)了解随机占优;掌握在对参与者偏好和证券收益分布作出更多限制后,得到的最优组合选择所具有的共同基金分离的具体情形;最优组合选择所具有的共同基金分离的具体情形44了解随机占优;掌握在对参与者偏好和证券收益分布作出更多限制后,得到的最优组合选择所具有的共同基金分离的具体情形最优组合选择所具有的共同基金分离的具体情形讲授+讨论第10章
在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了解在均值——方差偏好下参与者投资组合选择的具体情形;在均值——方差偏好下的前沿组合投资选择44了解在均值——方差偏好下参与者投资组合选择的具体情形在均值——方差偏好下的前沿组合投资选择讲授+讨论第11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及其给出的资产定价关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资产定价关系44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及其给出的资产定价关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资产定价关系讲授+讨论案例分析4选定主题,小组团队报告合计4848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课堂讨论与参与课堂贡献20案例分析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运用20期末笔试命题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60七、大纲主撰人:段小萍大纲审核人:邓超

信用管理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20Z10
课程名称:信用管理学/Credit Administr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金融学、经济法、会计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朱荣恩、丁豪樑主编.企业信用管理.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2.林钧跃主编.企业信用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3.赵晓菊主编.信用风险控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解决市场交易中的信用缺失,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销售时必须采取信用销售方式。但若无有效的信用管理手段,信用销售会导致高额坏账,因此企业要开展信用管理。而目前我国信用管理人员奇缺,因此,开设本课程以培养市场急需的信用管理人员极具现实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信用管理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信用管理知识,并对信用管理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有所认识,为学生在相应领域工作或研究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2.专业能力
具备从事信用管理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信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专业素质
具备信用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总论信用概述;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与未来44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与未来案例教学,讨论第2章
信用管理的机构与
人员信用管理部门及岗位设置;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44信用管理部门及岗位设置案例教学,讨论第3章
企业信用管理流程信用管理流程内容;企业信用管理模式
简介44信用管理流程内容案例教学,讨论第4章
资信
调查信用要素学说简介;资信调查过程;客户信息的收集、核实、整理与更新66资信调查过程;客户信息的收集、核实、整理与更新案例教学,讨论第5章
信用风险分析和控制财务分析;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分析模型66财务分析,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分析模型案例教学,讨论第6章
信用销售政策信用销售政策;信用额度;对信用政策的评价66信用额度;对信用政策的评价信用额度计算案例教学,讨论第7章
信用风险转移担保;保理;信用保险;其他金融工具44担保;
保理;案例教学,讨论第8章
应收帐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未到期应收账款的管理;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坏账管理;应收账款融资44应收账款管理;应收帐款
融资应收帐款融资案例教学,讨论第9章
信用管理信
息化信用管理信息化的条件;信用管理系统的建立;信用管理软件介绍44信用管理系统的
建立案例教学,讨论第10章
信用管理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签订和履行合同;破产对策,信用立法44破产对策,信用立法案例教学,讨论合计4848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答辩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30课外阅读获取知识能力30期末考核基础知识掌握40七、大纲主撰人:金发奇大纲审核人:邓超
个人理财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21Z10
课程名称:个人理财/Personal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信托与租赁、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适用专业:金融学、财务管理、会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江珂主编.个人理财.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
2.阿瑟J基翁主编.个人理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3.孙黎主编.个人理财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4.艾正家主编.金融理财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伴随私人财富的迅速增长,我国居民理财热潮日益高涨,市场潜力巨大。需求促进专业建设,市场驱动人才培养。200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推出了理财规划师职业。为培养懂经营、会策划、善沟通的个人理财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开设个人理财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个人理财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介绍各种理财方式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各类个人理财产品的内容、性质、风险和盈利状况。
2.专业能力
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操作个人理财工具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个人理财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个人理财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个人理财概述个人理财基本知识;个人理财的产生与发展44个人理财的产生与发展案例教学,讨论第2章
个人理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应用;个人理财基本知识44基本理论及应用案例教学,讨论第3章
个人理财规划基本流程客户财务状况分析及理财计划制定;执行和监控个人理财规划66客户财务状况分析及理财计划制定制定个人理财规划案例教学,讨论第4章
储蓄规划储蓄的基本知识;储蓄技巧;储蓄规划策略44储蓄技巧;储蓄规划策略储蓄规划策略案例教学,讨论第5章
个人信贷管理信用卡管理;个人小额消费信贷;大额消费信贷管理44信用卡管理;小额消费信贷案例教学,讨论第6章
保险规划认识保险类型;保险规划策略44保险规划策略保险规划策略案例教学,讨论第7章
金融投资规划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金融期货66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案例教学,讨论第8章
信托理财信托理财基础;个人信托理财
内容44个人信托理财内容案例教学,讨论第9章
实务资产投资保值房产投资;黄金投资44房产投资案例教学,讨论第10章
个人税收筹划个人税收基本知识;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44个人所得税筹划
策略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案例教学,讨论第11章
人生事件规划教育投资及退休规划;遗产规划44教育投资及退休
规划案例教学,讨论合计4848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答辩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30课外阅读,论文获取知识能力30期末考核基础知识掌握40七、大纲主撰人:金发奇大纲审核人:邓超

外汇交易理论与实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22Z10
课程名称:外汇交易理论与实务/foreign exchange---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
适用专业:金融学,贸易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杨胜刚、姚小义主编.外汇理论与交易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刘金波主编.外汇交易原理与实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
3.劳伦斯S科普兰主编.汇率与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4.约翰C赫尔主编.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3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汇率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国际金融市场中外汇交易实务的具体操作及最新变化,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利用理论解决外汇交易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跨世纪的、具有全球视角的高素质国际化金融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学习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包括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货币主义汇率模型、资产组合均衡模型等。学习外汇交易的相关制度,方式等。
能力:掌握主要的外汇交易类型及技能,包括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掉期交易、外汇期权、外汇期货、互换交易等。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技能进行外汇风险防范。
素质:培养并形成外汇交易、外汇交易风险分析及控制的基本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外汇与外汇
市场外汇,外汇市场 42 外汇,外汇市场  课堂讲授 第2章
汇率
理论传统汇率理论,现代汇率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方法,资产组合分析方法  1616 传统汇率理论,现代汇率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方法,资产组合分析方法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作业第3章
外汇基础交易换汇交易,即期,远期及掉期交易;套算汇率,远期汇率的计算642换汇交易,即期,远期及掉期交易套算汇率,远期汇率的计算课堂讲授,模拟,
作业第4章
外汇衍生交易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外汇期货的运用,互换的运用,外汇期权的定价公式与交易策略1082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外汇期货的运用,互换的运用,外汇期权的定价公式与交易策略课堂讲授,模拟,
作业第5章
外汇风险与
防范外汇风险的类型,外汇风险的防范;外汇风险防范策略44外汇风险的类型,外汇风险的防范外汇风险防范策略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作业合计40364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了解外汇行情,报价等相关交易规则,模拟基础外汇交易及衍生交易。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模拟分析能力,交易技能10%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肖霆大纲审核人:邓超

项目融资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23Z10
课程名称: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技术经济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李春好、曲久龙主编.项目融资(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2.杨开明主编.项目融资.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
3.张极井著.项目融资.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
4.Benjamin C.Esty. Modern Project Finance A Casebook. John Wiley & Sons, Inc,2009;
5.叶苏东主编.项目融资理论与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项目融资》课程是金融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项目融资的基本特征、框架结构及其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将项目融资与传统公司融资明确区分开来;了解四种项目投资结构和主要项目融资模式的基本原理、操作思路及其适应条件;学会设计项目融资的资金结构、融资模式和资信结构;学会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技能和方法,为今后从事投融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系统地了解项目融资的基本特征和适用范围,四种项目投资结构和主要项目融资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思路及其适应条件,不同项目投资结构对项目融资安排和模式选择的影响;能够掌握几种主要项目融资模式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技能。从而建立项目融资基本思维方式,形成项目投资结构设计-融资模式选择-资金选择——资信结构设计—风险管理的项目融资基本知识体系。
能力:能够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设计安排出一个合适的、具有竞争性的,并且能够实现项目投资者以及与项目开发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各个方面参与者目标要求的融资方案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将项目的风险与投资各方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分离的能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论文撰写,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以项目为导向展开融资的一种思维模式,提升理解经济金融环境、经济法律政策与项目融资决策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项目融资概述项目融资概念、特征;项目融资与传统公司融资的区别3
3 项目融资概念、特征项目融资与传统公司融资的区别多媒体、案例第2章
项目融资的组织
结构项目融资的参与者、投资结构;项目顾问的条件和任务、政府所起的作用、四种主要投资结构的区别3
3 项目融资的参与者、投资结构项目顾问的条件和任务、政府所起的作用、四种主要投资结构的区别多媒体、讲授、提问式、讨论第3章
项目融资结构概论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因素、融资模式分类;选择融资模式应考虑哪些因素22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因素、融资模式分类选择融资模式应考虑哪些因素讲授、分析式第4章
PPP项目融资模式PPP的含义及其在中国的推广、相关法律政策;PPP项目融资模式的操作全过程44PPP的含义及其在中国的推广、相关法律政策PPP项目融资模式的操作全过程多媒体、讲授、案例第5章
ABS项目融资模式ABS的含义、优点、适用性及其在中国的推广;ABS运作流程与现金交易流程33ABS的含义、优点、适用性及其在中国的推广ABS运作流程与现金交易流程多媒体、讲授、案例第6章
杠杆租赁项目融资模式杠杆租赁融资的基本思路和适用性;杠杆租赁融资流程、
优缺点22杠杆租赁融资的基本思路和适用性杠杆租赁融资流程、优缺点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第7章
其他项目融资模式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产品支付的项目融资模式的内涵、基本思路;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产品支付的项目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44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产品支付的项目融资模式的内涵、基本思路以设施使用协议为基础的融资模式、产品支付的项目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多媒体、讲授式、提问式第8章
项目融资的资金
结构项目资金结构构成及特点、来源;股本资金、准股本资金、债务资金的来源构成及融资要求22项目资金结构构成及特点、来源股本资金、准股本资金、债务资金的来源构成及融资要求多媒体、讲授第9章
项目融资的资信
结构项目资信结构的含义和内容;几种主要资信的区别与适用性33项目资信结构的含义和内容几种主要资信的区别与适用性讲授、案例第10章
项目融资的风险
管理项目融资的风险构成和特点;主要的风险管理方法22项目融资的风险构成和特点主要的风险管理方法讲授、讨论、案例第11章
项目融资案例分析与讨论了解各案例的投资结构、融资结构和资信结构44了解各案例的投资结构、融资结构和资信结构分析讨论合计3232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点名考勤10提问、分组讨论等等主动参与课堂:包括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参与
讨论等30包含多种内容和方式,依据上课和课堂情况灵活处理课后查阅资料、作业作业10期末闭卷考试课程知识和项目融资设计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吴庆田大纲审核人:邓超



房地产投资与金融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524Z10
课程名称:房地产投资与金融/ Real Estate Invest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适用专业:金融学、投资学、财务管理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美)特瑞斯 and 克劳瑞特 . 房地产金融 ,人大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1).Terrence M. Clauretie G. Stacy Sirmans 。Real State Finace
(2)谭术主编. 房地产管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李延荣.房地产管理法中国人民大学
(4)张红.房地产经济学. 清华大学
(5)钱瑛瑛.房地产经济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6)房产经纪学会.房地产经纪相关知识,中国建筑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是让学生熟悉一种最重要的投资方式,以及房地产投资方式特有的投资特点、融资方式与风险控制;使学生能准确判断房地产市场对整体经济及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学习能够设计房产交易合约及最合理的融资方式;掌握房地产有关的税收法律规定。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金融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房地产投资的基本概念、房地产类型、融资方法及相应税收法律方面的规定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及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跟踪分析,了解我国房地产最新的发展动态及对整个实体经济的影响。
2.专业能力
本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专业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了房地产相关的的基本概念、房地产投资分类及各类房地产投资的特征;熟悉房产交易的交易流程、代理方式及房产交易合同的详细条款;重点掌握国内外房地产市场的融资方式、特征、及融资流程,并能够全面了解国内外房地产金融的差异;对房地产的税收、保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3.专业素质
具备金融学专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勤奋、敬业、格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及遵纪守法、敢于创新、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研讨实践第1章房地产概述 4
4无 房地产概念、特征,基本理论房产权购成讲授、比较教学第2章房地产交易流程 2
4 无代理交易可能出现风险可能出现的欺诈行为讲授、提问式、讨论第3章房产交易
合同66无定金、融资条款定金的交纳,退回,融资方式选择及费用讲授、案例,分析式及互动教学第4章房地产融资88无房地产融资市场介绍,国内外融资市场比较,融资风险融资审查,融资风险控制多媒体、讲授、互动式教学,案例第5章房产评估46无评估流程,三种评估方法介绍市场比较法讲授、分析第6章房产税收,保险44无房地产税收,保险保险决定讲授、互动式教学,案例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点名考勤25%提问、分组讨论等等主动参与课堂:包括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15%包含多种内容和方式,依据上课和课堂情况灵活处理课后查阅资料、作业作业20%闭卷考试期末考试40%七、大纲主撰人:罗孝玲大纲审核人:邓超


金融信托与租赁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25Z10
课程名称:金融信托与租赁/Financial Trust and Leas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金融学,技术经济学等
适用专业:金融学、投资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王淑敏、齐佩金.金融信托与租赁(第三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教学参考书:
(1)叶伟春.信托与租赁.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马丽娟.信托与租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淑敏、陆世敏.金融信托与租赁.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蔡鸣龙.金融信托与租赁(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为适应市场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资产多元化发展而设立的一门应用型专业课,兼具理论性和实务性。金融信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金融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金融租赁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特色优势明显,已经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金融信托与租赁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金融信托与租赁的业务经营,引导学生关注信托业和租赁业的发展,为解决实际金融问题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本课程以我国现行有关法规为依据,以信托业与租赁业的业务实践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根据金融专业的特点,注重信托与租赁理论阐释和业务实务介绍。课程的内容分为信托篇和租赁篇两大部分,重点是信托与租赁原理、信托与租赁特色及信托与租赁业务种类和各业务种类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规范,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是本课程最基本的要求。
2、专业能力
能够把握不同业务类型的本质特征,举一反三,具备初步的设计具体信托和租赁产品以及相应的业务创新能力。熟悉租金的计算、租赁决策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租金并能够对不同的租赁方案进行择优选择。
3、专业素质
信托即信任委托,诚信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信托和租赁的灵活性,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勇于开拓、团队合作等素质的同时,必须遵守职业操守,遵纪守法,树立用户思维,为客户量身定做最优产品和服务。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信托原理66 信托基本概念、特点、类别和发展信托与委托的关系教学方法:从信托的起源和发展推演信托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第2章信托的法律
关系22 信托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受托人的义务教学方法:从一般认识引导到理论,再到法律规定,诠释各方权利和义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第3章国外的信托
业务88个人信托、法人信托和通用信托具体信托业务教学方法:从具体业务的产生过程到案例分析,从人的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说明信托的作为及其对应的业务类型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第4章我国信托业务及其监管44信托业务类型,发展历程和监管法律法规信托的监管教学方法:从案例和历史演进中说明监管的原理和重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第5章租赁原理86租赁概念,类别、职能和优势租赁的比较优势和类别教学方法:从租赁的发展历史,说明租赁演进到融资租赁的现实意义以及金融属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
第6章租金64租金的构成、影响因素和计算租金的计算教学方法:从租金的构成和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说明租金确定原理和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算例分析第7章租赁决策64租赁决策及其方法决策方法教学方法:从承租人和出租人角度,说明租赁决策的基本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算例分析第8章租赁法律关系44租赁当事人权利和义务金融租赁出租人权利教学方法:从一般认识引导到理论,再到法律规定,诠释各方权利和义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第9章我国租赁业务的发展及其
监管44租赁义务的发展及其监管法律法规租赁的监管教学方法:从案例和历史演进中说明监管的原理和重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期末考试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60%作业文献查阅和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20%考勤和课堂互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精神20%七、大纲主撰人:陈建中大纲审核人:邓超

行为金融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26Z10
课程名称: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经济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1. 饶育蕾主编.行为金融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2. 罗伯特*希勒主编.非理性繁荣(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3. 阿科特、迪弗斯主编.行为金融:心理、决策和市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4. 史莱佛著并非有效市场.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5. 理查德*泰勒主编. 行为金融新进展.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遵循现代金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本课程在金融专业课程如金融市场学与公司金融的基本知识框架下,从金融市场主体的心理与行为入手,对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下标准金融理论的基本假定和主要结论进行了系统性的反思,发现了大量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逐渐形成了更加符合现实、更加具有兼容性的新的理论形态。
为了体现金融前沿研究的最新动态,开拓学生的理论视野和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应用现代金融理论解决资产组合管理、证券分析与咨询、风险管理、投资银行业务、公司财务管理等诸多领域中涉及到个体心理与情绪的相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行为金融学在中国理论与实务界的普及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培养要求如下:
1. 专业知识
了解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行为金融学的学科地位,理解新古典经济人假设与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缺陷,以及行为金融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范畴,能够利用行为金融的基本原理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异像,分析现实世界中的公司金融决策,学习追踪金融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的理论成果。
2. 专业能力
了解在个体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偏好与行为偏差,掌握行为投资策略的构建方法和业绩评估方式,熟悉历史上著名资产泡沫的形成机理以及群体行为偏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能够运用行为金融思想进行案例分析,撰写投资分析报告,捕捉市场上的投资机会,进行积极的投资组合选择与风险管理。
3. 专业素质
具有扎实的行为金融理论基础和金融分析技能,具有金融创新意识,善于将前沿理论用于中国的投资和公司管理实践,培养追本溯源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实践第1章
新古典经济学与标准金融学梳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本脉络;衔接本课程与金融学主体知识框架220梳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本脉络衔接本课程与金融学主体知识框架通过宣讲和课堂提问,回顾理论发展的历史渊源第2章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对经济人假设的
质疑经济假设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经典的实验悖论;让学生理解效用理论与风险感知悖论对理性公理体系的挑战220经济假设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经典的实验悖论让学生理解效用理论与风险感知悖论对理性公理体系的挑战通过课堂实验与宣讲结合第3章
并非有效市场:来自金融市场的异象介绍经典的市场异象,理解“有限套利”这一基本概念;利用中国市场的数据来发现现实世界中的“市场异象”660介绍经典的市场异象,理解“有限套利”这一基本概念利用中国市场的数据来发现现实世界中的“市场异象”课堂讨论与课外调研相结合第4章
行为金融理论的两大基石理解行为金融理论的逻辑起点;理解两大基石的现实依据及其在整个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地位220理解行为金融理论的逻辑起点理解两大基石的现实依据及其在整个行为金融理论中的地位以讲解为主第5章
信息处理偏差各种信息处理偏差的定义和描述;在认知过程中区分各种信息处理偏差的本质及其应用211各种信息处理偏差的定义和描述在认知过程中区分各种信息处理偏差的本质及其应用实验室实验与讨论讲解第6章
信念坚持偏差各种信念坚持偏差的定义和描述;在信念形成中区分各种信念坚持偏差的本质及其应用211各种信念坚持偏差的定义和描述在信念形成中区分各种信念坚持偏差的本质及其应用实验室实验与讨论讲解第7章
情感偏差各种情感偏差的定义和描述;在选择过程中区分各种情感偏差和偏好的本质和关联及其应用211各种情感偏差的定义和描述在选择过程中区分各种情感偏差和偏好的本质和关联及其应用实验室实验与讨论讲解第8章
展望理论展望理论对预期理论的挑战及其基本要素;展望理论在生活现实中的应用220展望理论对预期理论的挑战及其基本要素展望理论在生活现实中的应用讲解和案例讨论第9章
投资者资产组合
决策解释股权溢价、风格投资背后的行为动因;利用行为投资理念来解释中国股市的某些现象220解释股权溢价、风格投资背后的行为动因利用行为投资理念来解释中国股市的某些现象课堂讲解、调查统计实证与结果讨论第10章
个体投资者交易
行为对过度交易、处置效应、本土偏好等行为偏差等描述;如何利用历史数据来检验各种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合理解释440对过度交易、处置效应、本土偏好等行为偏差等描述如何利用历史数据来检验各种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合理解释课堂讲解、调查统计实证与结果讨论第11章
动量与
反转描述股票市场的动量与反转现象及其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违背;如何利用历史数据检验动量和反转效应的统计显著性并对其进行理论解释440描述股票市场的动量与反转现象及其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违背如何利用历史数据检验动量和反转效应的统计显著性并对其进行理论解释课堂讲解、调查统计实证与结果讨论第12章
社会互动、情绪与泡沫掌握:1.社会互动与股市
参与
2. 情绪与市场价格波动
3. 非理性繁荣与泡沫;理解市场总体的趋势和波动如何受到大众情绪的影响440掌握:1.社会互动与股市参与
2. 情绪与市场价格波动
3. 非理性繁荣与泡沫理解市场总体的趋势和波动如何受到大众情绪的影响历史回顾、实验室实验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第13章
非有效市场与公司金融决策理解管理层如何理性地回应非有效市场来进行公司金融决策;理解投资者理性/非理性、管理层理性/非理性的基本框架440理解管理层如何理性地回应非有效市场来进行公司金融决策理解投资者理性/非理性、管理层理性/非理性的基本框架以课堂讲解和讨论为主第14章
公司管管理层非
理性重点理解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融资的影响;思考如何测度管理层的过度自信211重点理解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融资的影响思考如何测度管理层的过度自信课堂讲解与实验室实验第15章
行为公司治理了解米勒实验和错置的忠诚如何影响董事会决策;如何区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中的理性与非理性220了解米勒实验和错置的忠诚如何影响董事会决策如何区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中的理性与非理性以课堂讲解和讨论为主第16章
互联网、媒体与
金融了解互联网时代的投资者认知和行为规律;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的投资策略220了解互联网时代的投资者认知和行为规律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的投资策略以课堂讲解和讨论为主第17章
计算金融、实验金融与脑神经金融了解计算金融、实验金融以及脑神经金融领域的最新进展;了解这些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理念与监管政策220了解计算金融、实验金融以及脑神经金融领域的最新进展了解这些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理念与监管政策以课堂讲解和讨论为主合计48444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1. 行为偏差的实验室实验:
- 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利用已有的实验教学软件来测度学生自己作为实验主体在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偏差
- 要求:除了支付参与报酬之外,其他环节最大可能终于原实验,启发学生自己在统计数据中发现行为偏差的规律,并且思考这些偏差如何违背了经济人假定
2. 信息瀑布的行为实验
- 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编写实验程序发现个体如何在序贯决策中受制于群体影响而忽视私人信息导致群体偏离的过程
- 要求: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规律,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将实验规律与真实市场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提问与回答基本知识与学习主动性20考评出席及其课堂表现小组实践或调查报告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20综合文字报告+答辩,
引入互评机制实验室实验熟悉行为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态度20将实验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换成成绩期末考试对本课程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40七、大纲主撰人:饶育蕾,彭叠峰大纲审核人:邓超


农村金融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27Z10
课程名称:农村金融学/Rural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王曙光主编.农村金融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唐青生编.农村金融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
3. 董晓林编.农村金融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4. 何广文、李树生等编著.农村金融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对“三农”问题的化解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也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村金融学作为一门专门探讨农村金融问题的课程,系统介绍农村金融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详细阐述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演变与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和成功范例,深入分析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课程强调基础性与前沿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注重体现农村金融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最新农村金融实践,这对培养具有农村金融学理论素养与业务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 专业知识
掌握金融发展理论与农村金融理论的基本演进框架与基本思想,以及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业务、农村金融风险的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了解主要代表性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及运作经验;关注农村金融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熟悉农村金融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扩大视野,拓宽专业知识。
2、 专业能力
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学生小组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论文撰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农村金融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农村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3、 专业素质
具备管理农村金融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导论农村金融学研究意义;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基本框架44 农村金融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农村金融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围绕“三农”问题,结合案例分析进行讲授。第2章
农村金融理论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抑制的经济学分析66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抑制的经济学分析教学思路:由金融发展理论引入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学习,从发展中国家的赶超战略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农村金融抑制的内在逻辑。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第3章
农业政策性
金融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一般理论分析;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模式;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制度变迁、运作机制、内在缺陷及改革思路44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济学分析、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作机制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路径教学思路: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分析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作。
教学模式:理论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第4章
农村合作金融合作理论与合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合作金融制度的发展、演变与国际比较;我国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66合作金融制度的国际比较,我国农村信用合作制度农信社改革的争议与未来发展教学思路:从合作制度引入合作金融制度,对比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
教学模式:理论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相结合,课堂讲授、小组专题报告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第5章
农村商业性
金融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发展历程、现状与对策;商业性金融机构“支农”与“盈利”关系的
处理44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发展对策商业性金融机构“支农”与“盈利”关系的处理教学思路:对我国主要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分别进行分析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第6章
农村民间金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历程、现状、主要形式、成因与绩效;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改革的争议与未来发展66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内生机制与经济绩效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路径与政策措施教学思路:从经济学与社会要学视角分析农村民间金融的内生根源,结合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历程分析民间金融的利弊、绩效与规范发展路径。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专题报告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第7章
农村微型金融与普惠金融农村微型金融的含义、作用、运行模式与核心制度设计;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模式;国外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经验与我国实践;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
对策66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的创新模式、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大型商业银行提供微型金融服务的机制,农村微型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教学思路:在对国内外微型金融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性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经验,探寻我国微型金融发展对策。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小组专题报告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第8章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融资困境及其经济根源;中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的国际比较;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化解44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的完善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化解教学思路:在系统介绍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化解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与小组专题报告相结合。第9章
新兴农村金融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业保险市场、互联网金融、农地
金融66我国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互联网金融与农地金融的发展对策金融机构参与农业保险的模式、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的对接机制、农地金融制度创新教学思路:紧密结合我国新兴农村金融市场的实践探索分析其未来发展。
教学模式:课前导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小组专题报告相结合。第10章
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农村金融风险概述;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与风险监管22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教学思路:在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的一般理论框架下,结合农村金融的实际进行学习。
教学模式:课外自学、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合计48480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互动和回答问题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小组专题报告与案例分析、课外作业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30%课程考勤基本素质和主动性10%期未成绩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黎翠梅大纲审核人:邓超
互联网金融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28Z10
课程名称: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郭福春、陶再平主编,互联网金融概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3;
2.李德伟等主编,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2;
3.岳意定、吴庆田、李明清主编.网络金融(第二版).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4.吴晓求等主编,互联网金融——逻辑与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
5.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关财经网站。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经管类其他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是为适应网络经济新时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趋势和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需要而开设的特色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主要讲授与实验,使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具体掌握互联网金融的六大模式的操作流程和特点、网上个人理财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监管制度。为学生适应网络经济时代金融运行环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打好基础,从而有利于创新性的开发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扩展金融专业领域,为从事互联网、金融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工作和实际操作业务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本课程具有理论性、操作性、技术性强和发展变化快的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互联网第三方支付、P2P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金融销售渠道、网络货币等主要模式的运作过程、操作技术和管理原理;了解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银行、保险、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特点,学会运用经济金融理论与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运作模式、运行规则和服务内容的影响;熟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监管趋势。
能力:运用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金融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的能力;运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能力;从应用的角度开发设计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运行平台和业务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与金融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将互联网与金融相联系的一种思维模式,提升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研讨实践第1章
互联网金融概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几种主要互联网金融模式44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几种主要互联网金融模式多媒体、案例第2章
互联网金融支付互联网金融支付的发展、桌面在线支付移动在线支付和O2O支付的操作流程、区别;桌面在线支付移动在线支付和O2O支付的特点、操作
流程541互联网金融支付的发展、桌面在线支付移动在线支付和O2O支付的操作流程、区别桌面在线支付移动在线支付和O2O支付的特点、操作流程多媒体、讲授、提问式、讨论
在实验室进行在线支付实验第3章
P2P网络借贷P2P网络借贷模式的基本运作、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运作流程和特点532P2P网络借贷模式的基本运作、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运作流程和特点讲授、分析式
实验室模拟P2P开展网络借贷第4章
众筹融资融资模式众筹融资模式的种类、基本运作、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众筹融资模式的操作全
过程532众筹融资模式的种类、基本运作、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众筹融资模式的操作全过程多媒体、讲授、案例,在实验室模拟项目众筹融资的操作,设计一个众筹项目第5章
互联网金融销售
模式互联网金融销售模式的主要形态、架构、趋势;互联网金融销售模式业务流程和
创新532互联网金融销售模式的主要形态、架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销售模式业务流程和创新多媒体、讲授、案例,在实验室模拟设计一个互联网金融销售项目第6章
网络虚拟货币网络虚拟货币的形态、发行和流通;网络虚拟货币对传统货币发行和流通机制的影响431网络虚拟货币的形态、发行和流通网络虚拟货币对传统货币发行和流通机制的影响多媒体、互动式教学,在实验室模拟比特币交易第7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种类和特征;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机理、风险控制机制44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种类和特征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机理、风险控制机制多媒体、讲授式、提问式、案例分析第8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构建44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构建多媒体、讲授第9章
互联网金融下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传统金融的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44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传统金融的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讲授、案例合计40328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在实验室通过上机了解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融资、众筹融资平台的构建与特征,模拟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操作,模拟作为投资人和借款人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投融资行为,设计众筹融资项目、模拟比特币的交易。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点名考勤10提问、分组讨论等等主动参与课堂:包括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15包含多种内容和方式,依据上课和课堂情况灵活处理上机模拟操作互联网金融模拟操作20实验室操作课后查阅资料、作业作业5期末闭卷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吴庆田大纲审核人:邓超


中小企业融资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29Z10
课程名称:中小企业融资/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inanc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赵国忻.中小企业融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教学参考书:
(1)武巧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借鉴.融资体系的建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吴瑕.中小企业融资操作大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程剑鸣,孙晓岭.中小企业融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陈晓红,陈建中.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以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新开设的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中小融资面临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脉络,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对策和个体企业的具体解决方案。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金融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掌握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和存在的理论依据,中小企业的作用以及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题,掌握各种融资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熟悉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掌握其基本特征、优势和劣势及其相应的法律和政策要求,了解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发展现状和趋势。
2、专业能力
具备一定的金融计算能力和决策能力,对不同融资方式的优劣进行比较的选优能力以及针对不同的中小企业设计个性化融资方案的能力。
3、专业素质
具有创新意识和责任感,勇于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世界性难题,创新性地为中小企业定制个性化融资方案。同时要具备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中小企业及其融资4 4 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中小企业的界定教学方法: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出发,说明其界定标准;通过数据说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第2章中小企业融资理论610 中小企业融资各种理论重点理论 教学方法:从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演进思路介绍不同的理论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第3章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体系46内源融资的特点及种类具体融资类型教学方法:从内源融资的概念种类及其框架体系入手,分析其优缺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第4章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66间接融资特点及其种类优势和劣势分析教学方法:从框架体系入手分析其优缺点,重点对银行信贷进行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第5章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6担保理论以及信用担保的发展担保理论教学方法:从担保理论出发,讨论担保公司设立的基本形式及其运作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第6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8直接融资及其各种融资方式的运作融资方式运用条件教学方法:从直接融资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其优缺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第7章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体系6风险投资理论及其操作风险投资特点和管理教学方法:从风险投资的基本特点入手,详细介绍其运作过程及其各方的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案列分析第8章中小企业其他融资方式4典当、民间融资和互联网金融融资等互联网融资教学方法:对于目前的热点融资方法和方式进行系统分析,从概念到理论到实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案列分析第9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分析4现状及其对策解决对策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方法:对全课程进行全面梳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期末考试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60%作业文献查阅和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20%课堂考勤和课堂互动学习主动性和团队精神20%七、大纲主撰人:陈建中大纲审核人:邓超


比较金融制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30Z10
课程名称:比较金融制度/ Compara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杨胜刚主编.比较金融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白钦先、郭翠荣主编.各国金融体制比较.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3.白钦先、张荔主编.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4.陈国进主编.金融制度的比较与设计.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在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逐步成为世界主流金融实体、中国金融力量不断增强,对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的战略背景下新开设的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课程。
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尽可能广阔的范围内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研究,对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制度的演变过程、发展现状、面临问题进行解析,探讨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制度发展的进程和影响因素,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各国金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窗口。让学生了解世界各主要国家金融制度产生、演变与发展的历史、熟悉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制度进化发展的规律,了解世界各国金融制度对这些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把握世界各国金融制度的优点和缺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借鉴,思考我国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方案。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制度的运行机制、发展演变的基本特征;掌握世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的产生、演变、组织形式、货币政策、与政府关系的实质与类型;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商业银行的体制特征、在一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业务类型、与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利弊等;掌握世界主要国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程度、在一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业务类型、与政府的关系等;掌握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市场的体制特征、在一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类型等;掌握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制以及国际金融监管的最新发展等;
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清晰地指出世界主要国家金融制度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能够分辨出世界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制度、商业银行体制、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等的优缺点;判断出世界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制以及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等;
素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培养,应当具有积累金融制度资料、分析世界各国金融竞争现象的素质,并能够针对新出现的金融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导论金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金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2金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金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思路:通过对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金融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讲解,阐释现代金融制度的演变过程。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第2章
主要发达国家金融
制度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的金融制度;美国的金融制度642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的金融制度美国的金融制度 教学思路:通过对英、美、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一般金融制度的讲解,阐释现代发达国家制度金融制度的共性与各自特点。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第3章
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金融制度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的金融制度;香港的金融制度422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的金融制度香港的金融制度教学思路:通过对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与地区金融制度的讲解,阐释它们的金融制度的共性与各自特点。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视频教学、课堂提问与讨论第4章
转轨型国家的金融
制度俄罗斯与东欧国家的金融制度;俄罗斯的金融制度422俄罗斯与东欧国家的金融制度俄罗斯的金融制度教学思路:通过对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等国金融制度的讲解,阐释转轨型国家金融制度的共性与各自特点。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第5章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
制度印度、巴西、南非的金融制度;印度的金融制度642印度、巴西、南非的金融制度印度的金融制度教学思路:通过对印度、巴西、南非等国金融制度的讲解,阐释现代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的共性与各自特点。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布置课程论文第6章
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型国家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比较862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型国家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比较教学思路: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讲解,阐释中央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的巨大作用。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第7章
主要国家商业银行制度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型国家商业银行制度比较;风险投资特点和管理862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商业银行制度比较风险投资特点和管理教学思路: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商业银行制度的讲解,阐释现代商业银行在该国金融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第8章
主要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
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型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44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型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教学思路: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解析,阐释现代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一国外贸、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第9章
主要国家金融监管制度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型国家金融监管制度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比较642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轨型国家金融监管制度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比较教学思路:通过对不同国家金融监管制度的讲解,阐释现代金融监管的发展态势。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视频教学、课堂讨论合计483414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笔试(期末考试)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60课堂签名与论文考勤与作业测评、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研究能力20口试课堂提问与讨论、交流能力与素质20
七、大纲主撰人:周浩明大纲审核人:邓超
金融计量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32Z10
课程名称:金融计量学/Financial Econometr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张宗新主编.金融计量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
2.朱顺泉主编.金融计量经济学及其软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陈强主编.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运用金融计量方法原理展开金融实证分析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金融计量方法和金融实证分析两部分。第一部分系统介绍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广义矩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离散因变量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金融计量方法。第二部分通过案例对证券市场投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GARCH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利率期限结构、金融衍生产品定价、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流动性建模等实证研究。本课程将金融计量方法和金融金典理论有机融合在一起,突出了经济计量的“金融”特色,增强了金融计量方法在金融市场实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从事金融市场量化交易、金融决策或学术研究工作。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金融计量方法对金融投资领域的经典理论或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解或驾驭能力,从而提高金融决策水平。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本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理基础,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古典线性回归模型、非典型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等计量分析方法,熟练掌握计量软件(如STATA)的使用技巧,掌握金融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基本技术,掌握市场有效性与事件研究方法等。
2.专业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计量软件(如STATA)进行金融实证研究的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及上机实践等,将金融计量方法应用于分析金融市场规律,具备发现金融市场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投资学或证券学知识,运用金融计量学知识具备量化投资分析能力。
3.专业素质
要求学生在建立模型、参数估计及假设检验等过程中,具有严密的逻辑思辩素质和扎实的金融计量功底。在金融实证研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善于将实证结果解释清楚,能提练出通俗易懂的研究结论,并具备相对准确的预测和应对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导论金融计量学的含义及建模步骤;介绍STATA软件的运用;软件应用321金融计量学的含义及建模步骤;介绍STATA软件的运用软件应用课堂讲授、上机实践第2章
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虚拟变量回归;虚拟一回归及模型稳定性检验541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虚拟变量回归虚拟一回归及模型稳定性检验课堂讲授、上机实践、答疑第3章
非典型回归模型及其应用广义矩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离散因变量模型;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862广义矩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离散因变量模型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课堂讲授、上机实践、答疑第4章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及应用随机序列模型、ARIMA模型、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单位根检验、VAR模型862随机序列模型、ARIMA模型、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单位根检验、VAR模型课堂讲授、上机实践、作业一(前4章)第5章
GRACH模型分析与应用ARCH过程、GARCH模型的检验与估计、GARCH模型的扩展;GARCH模型的检验与估计431ARCH过程、GARCH模型的检验与估计、GARCH模型的扩展GARCH模型的检验与估计课堂讲授、上机实践、课堂讨论第6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应用传统资产定价模型的检验方法与实证分析、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证券市场风险结构、因子分析与APT检验;因子分析与APT检验431传统资产定价模型的检验方法与实证分析、三因素资产定价模型、证券市场风险结构、因子分析与APT检验因子分析与APT检验课堂讲授、上机实践、课堂讨论第7章
市场有效性与事件研究法有效市场假说及其基本形态、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方法及对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事件研究法及其应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方法及对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44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基本形态、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方法及对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事件研究法及其应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方法及对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答疑第8章
市场微观结构与流动性建模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市场流动性及其计量;高频数据在金融微观结构中建模的应用44无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市场流动性及其计量高频数据在金融微观结构中建模的应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答疑第9章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实证债券收益率曲线与期限结构、收益率曲线的拟合、利率动态模型;利率动态模型及其估计431债券收益率曲线与期限结构、收益率曲线的拟合、利率动态模型利率动态模型及其估计课堂讲授、上机实践、答疑第10章
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理论与
实证资产价格运动的随机过程、二叉树模型、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蒙特卡罗模拟;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在衍生产品定价中的应用431资产价格运动的随机过程、二叉树模型、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蒙特卡罗模拟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在衍生产品定价中的应用课堂讲授、上机实践、答疑、作业二(后6章)合计48381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共分为10个学时,主要内容为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如STATA)对所学章节进行上机实验验证、进行金融计量相关实证分析。要求学生每2人一组,由任课老师进行上机实验指导、学生自带手提电脑或由学院提供实验场地。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开卷笔试期终考试60课外作业平时训练30上课出勤、问答问题课堂表现10七、大纲主撰人:陈宪大纲审核人:邓超



组合投资与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533Z10
课程名称:组合投资与管理/ Portfolio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投资学、微积分
适用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美)埃尔顿著;余维彬译.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投资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徐华清等编.投资组合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美)斯特朗著;黄卉等译.投资组合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5.
4.(美)博迪等著,朱宝宪等译.投资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组合投资与管理是将组合投资理论和管理理论巧妙结合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和把握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行为;(2)系统的阐述现代投资组合分析、一般均衡理论和投资分析的前沿,并强调理论背后的直观经济含义,使课程学习者了解并掌握组合投资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分析方法;(3)培养科学进行投资组合分析与决策、投资组合管理与调控的能力,从而能提高组合投资收益。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理解并掌握组合投资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模型、基本评价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课外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和管理类权威期刊、经典书籍的阅读,了解当前组合投资与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投资组合分析、资本市场均衡模型、证券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等基本内容;通过运用组合投资与管理的理论进行最优风险资产组合的决策;理解并掌握各类投资过程中的评价方法;促使学生具有提高组合投资收益、进行职业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遵纪守法和坚持职业操守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言 33 0金融证券;金融市场不同金融证券、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思路:从社会经济发展引入到金融市场;结合实际阐释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布置课外阅读。第2章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770风险条件下机会集的特征;有效投资组合的描述;有效边界的计算方法有效投资组合的经济含义;有效边界计算的算例应用教学思路:明确有效投资组合的概念并揭示其经济含义;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边界的算例分析。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与提问;具体算例分析;布置课后阅读。
第3章投资组合选择过程的简化770单指数模型;多指数模型和分群技术;确定有效边界的简单技术单指数模型与多指数模型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思路:利用数学知识讲解各类模型;结合具体算例对比不同模型。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与提问;具体算例分析;布置课后阅读。
第4章最优投资组合选择770期望回报的估计;在有效机会集中如何选择投资组合;国际化分散期望回报估计的方法;最优投资组合选择的条件及其应用方式教学思路:结合案例讲解最优投资组合选择的基础知识;模拟实际情况讨论投资组合选择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与提问;典型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布置课后阅读。第5章资本市场均衡模型880标准资本定价模型;非标准形式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均衡模型的实证检验;套利定价模型APT不同资本市场均衡模型的经济含与计算方式教学思路:对不同模型进行数学模型推导、结合具体算例进行分析。
教学模式:多媒体讲授、具体算例分析、课后查阅资料和学生PPT主讲。
第6章证券分析和投资组合理论12120有效市场;估值过程;盈利估计;行为金融、投资者决策和资产定价;利率理论和债券定价;债券投资组合管理;期权定价理论;金融期货的估价与应用有效市场中的资产估值方式及特点;行为金融的特点及其在资产定价中的应用;不同金融产品的定价原理与应用教学思路:以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分别引入有效市场和行为金融的相关概念;通过理论和具体案例来讲解各个定价方式的原理。
教学模式:多媒体讲授并提问、典型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课后查阅资料和学生PPT主讲。
第7章投资过程评价440投资组合业绩评价、证券分析的评价、投资组合管理的回顾不同投资过程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教学思路:通过理论和案例结合对比不同的投资过程评价方法。
教学模式:多媒体讲授和提问、典型案例分析。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程考勤学习积极性10%课堂互动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提问大型作业创新、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20%课后查阅资料、分组讨论、PPT主讲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文凤华大纲审核人:邓超

固定收益债券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34Z10
课程名称:固定收益债券分析/Fixed income analysis for securities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李磊宁、高言、代韡主编.固定收益证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2.陈蓉、郑振龙主编.固定收益证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类承曜主编.固定收益证券(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4.弗兰克•J•法伯兹(Frank J. Fabozzi)主编.张敦力、赵纯祥译.固定收益分析(第2版).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5.林清泉主编.固定收益证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固定收益债券分析》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围绕着债券这个金融工具展开讨论,系统阐述如何运用分析工具确定债券理论价格,如何衡量债券价格的波动,现实中的债券市场如何运转,如何运用债券进行融资,如何投资、交易债券,怎样控制债券的风险等等。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固定收益债券定价方法、固定收益债券的利率风险管理、债券选择权的执行以及证券化的基本策略等,为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投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构筑一个更加完整的体系,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固定收益债券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固定收益债券的基本理论,固定收益债券的市场组织与运作,固定收益债券的收益与风险,信用类债券、含权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和债券衍生品的性质、定价与应用,固定收益债券的投融资策略以及风险管理等技术。
能力:熟练掌握固定收益债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能够科学分析固定收益债券的收益与风险,并应用于固定收益债券的投融资决策实践,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实务技能,提高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具备固定收益债券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掌握相关业务及流程,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固定收益债券概论固定收益债券地位、种类与创新、特征与风险;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债券种类与创新44固定收益债券地位、种类与创新、特征与风险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债券种类与创新讲授、课堂提问、模拟情景教学、课外阅读第2章
债券
市场债券发行、交易、品种、流程、托管与结算、市场监管、评级;债券市场运转4
4
债券发行、交易、品种、流程、托管与结算、市场监管、评级债券市场运转讲授、课堂提问、模拟情景教学、课外阅读第3章
债券价格与债券收
益率债券价值、债券收益率的衡量;复杂情况下债券价值的计算、债券组合历史业绩的衡量方法66债券价值、债券收益率的衡量复杂情况下债券价值的计算、债券组合历史业绩的衡量方法讲授、课堂提问、模拟情景教学第4章
债券价格的利率敏
感性债券价格与收益率的关系、价格波动的特点与衡量;债券价格波动性的计量方法66债券价格与收益率的关系、价格波动的特点与衡量债券价格波动性的计量方法讲授、课堂提问、模拟情景教学第5章
利率决定与利率结构名义利率决定、利率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债券收益率曲线;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66名义利率决定、利率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债券收益率曲线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讲授、课堂提问、模拟情景教学第6章
信用类债券信用类债券的估值、税后收益率与课税等价收益率、信用类债券的久期;信用类债券的估值44信用类债券的估值、税后收益率与课税等价收益率、信用类债券的久期信用类债券的估值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7章
含权
债券可赎回债券、可售回债券、可转换债券、含权债券的
定价44可赎回债券、可售回债券、可转换债券、含权债券的定价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8章
资产证券化
产品抵押支持债券、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抵押支持债券定价方法44抵押支持债券、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抵押支持债券定价方法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9章
债券衍生品利率远期、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信用违约互换;债券衍生品的定价44利率远期、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信用违约互换债券衍生品的定价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10章
债券投资与
融资公债与私债融资、债券投资;债券投资组合管理策略44公债与私债融资、债券投资债券投资组合管理策略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第11章
债券风险管理债券面临的各类风险;风险管理策略制定22债券面临的各类风险风险管理策略制定讲授、课堂提问、随堂案例研究、模拟情景教学合计4848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大型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王雄大纲审核人:邓超


证券投资模拟与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535Z11
课程名称:证券投资模拟分析/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s
课程类别:专业实践环节课程
学时/学分:2周/2
先修课程:商务统计、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
适用专业:金融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自编教材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该课程的设置,通过虚拟财富与证券交易的形式,使学生产生证券与期货的投资兴趣,感受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和投资者的交易心理过程;与此同时,基于风险和兴趣的引导,让学生习惯基于对金融类和国民经济相关的新闻进行阅读和分析。最终使学生具有证券分析师的基本素质,为未来证券行业从业和证券投资打下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专业知识
具有一定的证券认知与交易的基本知识;了解证券分析的基本程序,了解证券投资组合的基本原理。
2. 专业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证券交易过程;掌握根据国内外经济新闻进行宏观分析,以行业的视角,进行行业的产业演化分析和基于财务视角的公司分析的能力;了解组合投资的基本原理和证券投资过程中的套期保值。有一定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有一定的企业财务分析能力,具有证券投资的分析能力和风险回避能力,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能力,具有一定的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撰写与演讲能力。
3.专业素质
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和演讲能力,有一定的投资决策能力。
四、教学内容
1.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2.证券交易过程与交易方法;
3.证券投资分析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4.证券交易心得与经验总结。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上机实习以班为单位,共分成四个投资团队,下设组长1名(由各班班长担任),副组长2名(分别由各班学习委员和团支部书记担任),并将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上报指导老师。
2.各投资团队(班级)设立三个投资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1名(由各组推选,并将各组分组名单以及组长联系电话上报团队组长备案);
3.团队的投资行业板块决策。
每个团队将模拟一个假想投资基金角色。规定每个投资团队只能从如下给定的行业范围中不多于三个股票行业板块和三个期货投资品种,并以此作为团队的投资目标。行业选择可能会影响整个团队投资的最后收益水平和风险水平,行业选择的决策结果由各个团队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组织全体同学讨论形成,并预先将选择的行业上报指导教师,选定后将不能更改。但可以根据行情变化,调整各个行业板块的投资比例。
4.投资小组的投资组合决策
基本要求:
(1)投资团队中的每个投资小组将模拟投资交易经理(操盘手)角色,并分配一个投资行业板块和一个期货投资品种;
(2)每个行业投资小组必须在实习结束后提交一份股票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由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全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报告中要标注清楚各个部分的执笔人);
(3)每天上机交易时间,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当日新闻汇总与讨论,得出基本的投资决策依据,并汇总成文,于第二天上机时上交报告。
(4)投资股票组合的选择将直接决定投资收益水平和风险水平,需要根据行情变化不断调整组合的头寸。各小组必须在每天交易结束后,组织本组同学进行复盘分析讨论,内容包括:对当天投资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个交易日的行情进行预期;提出下一个交易日的投资策略。在此基础上,形成当日的总结报告,第二天提交给团队组长,并上报指导教师。
5.团队成员投资规则
基本要求:
(1)每个投资团队成员都将提供100万元的股票投资资金和50万元的期货投资资金;
(2)规定每个团队成员都必须在前三个投资日内持仓率达到50%以上,并在以后的投资交易中保持不低于50%的持仓水平;
(3)每个同学在实习结束提交一份个人实习总结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交易日记与交易心得个人实习报告50行业分析及每天分析报告小组考核20班级每日分析报告与点名大组考核20按班级排名交易收益排名10七、大纲主撰人:盛虎大纲审核人:邓超
商业银行经营模拟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536Z11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业务模拟/Commercial Banking Simulatio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案例教学软件实验指导书,上海硕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3
2、商业银行信贷及风险管理教学实验平台实验指导书,上海硕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3
3、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必修实践课。
本课程是完全按实验教学理念设计的、用以培养学生银行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实验课程。在金融模拟环境下,商业银行业务模拟教学平台以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为参照,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各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系统。每个实验以具体案例为依托,突出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各项银行业务的线性操作流程,还通过各项账务报表上的数据使学生熟悉各项银行业务的台账操作,与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系统化的掌握现代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够全面掌握银行业目前的实务操作技能,从而极大地提高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上岗能力,改变传统高校毕业生由于重理论轻实践而导致的实践能力较弱的现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充分掌握和了解现代商业银行的各项主营业务的范畴和种类,熟悉现代商业银行的各项主营业务的操作过程和实务操作技能,包括个人储蓄业务、对公存款业务、对公贷款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结算业务、汇款业务等,熟悉现代商业银行的信贷和风险管理的操作过程和实务操作技能。
能力:能够独立实践操作商业银行各项主营业务,能够独立实践操作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能够运用软件进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素质:培养学生敬业爱岗、遵守银行管理准则和职业操守,依法办事的专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实验
项目1实验准备、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312现金管理、开户、个人储蓄业务及其他个人业务等业务流程学习实验准备辅导、课堂提问实验
项目2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230.52.5对公储蓄、对公结算业务及其他对公业务等业务流程学习实验准备辅导、课堂提问实验
项目3商业银行信贷及风险管理
实训60.55.5对公司、对个人多种信贷业务的客户管理、业务管理、五级清分信贷评分计算、信贷风险控制实验准备辅导、课堂提问实验
项目4商业银行考试系统平台22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实验准备辅导、课堂提问综合
实验评估考核22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银行业务模拟教学平台采用实验课程的模式展开。实验课程以现代商业银行各种主营业务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包括业务流程的实务讲解、业务介绍、相关凭证、问题库和模拟实验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到模拟实操,最后综合考核评价这样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实验过程。
银行模拟教学平台以目前商业银行的各项主营业务为基础,特别设计划分了9个实验项目,最全面的细化量化了银行的各项业务,让学生了解熟悉银行的每项业务操作。学生在金融实验室的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平台上进行上机学习1周(16学时)。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程考勤基本素质和主动性10%上机练习时间总数达标、上机业务完成比例达标、上机业务表现达标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40%期末机考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品种的熟悉和操作50%七、大纲主撰人:危平大纲审核人:邓超

金融计算与量化投资实习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37Z11
课程名称:金融计算与量化投资(Financial Computation and Quantitative Investment)
课程类别:专业实践环节课程
学时/学分:2周/2
先修课程:金融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丁鹏主编.量化投资:策略与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
2. 格林诺德、卡恩主编.主动投资者组合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3. 罗闻全、哈桑霍德齐克主编.技术分析简史.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4. 欧内特斯*陈主编.量化交易:如何建立自己的算法交易事业.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在高性能计算与大数据时代,量化交易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单回顾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定价理论后,本课程基于市场不完全有效与主动投资理念,归纳了量化投资的主要策略与基本方法,并且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算法回测和仿真模拟。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量化投资思维,以及如何将科学的投资理念转换成具有实用性的投资策略,并且掌握基本的MATLAB编程语言,提高基于金融数据库的编程能力,懂得如何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算法回测和策略评估,了解在实务过程中如何建立自己的算法事业。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了解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基本原理,以及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的发展历史,理解主要的时间序列与横截面预测的统计原理,掌握投资策略可行性识别的基本原理。了解建立量化投资平台与算法事业的基本步骤,了解国际量化投资的前沿动态以及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能力:掌握基于MATLAB金融计算的基本编程语言,掌握基于MATLAB软件的金融预测技术掌握借助金融市场历史数据进行算法回测与策略评估的能力
素质:具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金融创新意识和自动化交易意识,善于利用算法实现投资思想,模拟投资策略,培养量化金融的实践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实现有效的财富管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四、实践教学内容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实践第1章均衡资本市场理论与被动投资理念230被动投资理念的理论基础两基金分离定理的证明通过宣讲和课堂提问,回顾理论发展的历史渊源第2章主动投资理念与策略评估
方法440比较被动投资与主动投资两种投资理念的区别掌握主动投资管理的基本定律以课堂宣讲为主第3章Matlab编程基础与金融计算514理解MATLAB矩阵运算理念熟练运用MATLAB的基本函数与循环语句通过上机编程动手实践第4章 指数收益率的时间序列
预测624理解金融数据的时间序列预测原理掌握如何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时间序列的统计预测通过上机编程动手实践,并且在课堂展示结果第5章量化择时策略的构建及其
评估624掌握量化择时策略的构建和评估流程掌握如何在MATLAB平台上利用历史数据构建量化择时策略通过上机编程动手实践,并且在课堂展示结果第6章个股收益:在横截面上的预测624理解横截面上个股收益的预测原理掌握如何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横截面上个股收益的统计预测通过上机编程动手实践,并且在课堂展示结果第7章量化选股策略的构建及其
评估641掌握量化选股策略的构建和评估流程掌握如何在MATLAB平台上利用历史数据构建量化选股策略通过上机编程动手实践,并且在课堂展示结果第8章量化策略的形成
过程220理解可行策略的基本识别方法掌握如何识别回测陷阱与进行策略改进 通过上机编程动手实践,并且在课堂展示结果第9章如何建立你的算法事业220了解建立量化投资平台的基本流程理解量化投资资金与风险管理的核心原理讲解和案例讨论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上机实践与课后模拟结果两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1. MATLAB编程技巧与基本操作上机实践
- 内容: MATLAB的矩阵运算理念,循环语句结构与函数的编写技巧
- 要求:熟练运用MATLAB的基本函数与循环语句编制算子,进行简单的金融计算
2. 分组模拟投资团队预测指数收益及量化择时策略展示
- 内容:利用历史信息进行指数收益率的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构建量化择时策略
- 要求:理解金融数据的时间序列预测原理,掌握如何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时间序列的统计预测,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历史数据对所构建的策略进行模拟和展示
3. 分组模拟投资团队预测个股收益及量化选股策略展示
- 内容:利用历史信息进行个股收益率的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构建量化选股策略
- 要求:理解横截面上个股收益率的预测原理,掌握如何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横截面上的统计预测,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历史数据对所构建的策略进行模拟和评估
4. 分组模拟投资团队的可行策略识别与算法回测结果展示
- 内容:策略的可行性识别、算法回测陷阱与策略改进
- 要求:从量化实务的角度,利用学术研究成果与实务操作经验构建可行投资策略,根据主动投资原理进行策略识别,懂得如何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回测和改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实践考勤学习态度与主动性20考评出席及其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20团队绩效团队模拟投资绩效30引入团队互评机制实践答辩对整个实践课程的总结和呈述30七、大纲主撰人:彭叠峰大纲审核人:邓超


保险学概论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38Z10
课程名称:保险学概论/Introduction of insura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魏华林、林宝清主编.保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2. 瑞达主编.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第十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保险是金融的支柱型产业,通过本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了解保险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利于学生未来在保险部门工作打下知识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来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风险规避的保险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专业知识
风险认知与分类及保险产品的对应选择;保险合同及保险经营基本原理;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经营基本理念。
2. 专业能力
有资料查找与理解能力,能够根据课程内容,根据自身的风险感知,来了解保险公司的基本险种的风险保障功能;有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分析了解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基本概况及问题。通过该课程的设置,使学生了解企业和人生的风险存在及其分类,了解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机理及风险运营的基本原理和合同成立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商业保险险种和财产和人身风险匹配的理念。
3.专业素质
具备基本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讲
保险的认知与发展背景了解保险发展历史及在金融中的定位22 了解保险发展历史及在金融中的定位 -讲授第2讲
风险管理与保险风险的特征及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对风险的感知及对应风险管理方法33风险的特征及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对风险的感知及对应风险管理方法讲授
学生搜集资料与分析第3讲
保险合同主体与可保利益
原则保险合同主体构成;保险的可保利益来源;保险合同主体与有效利益关系衡量44保险合同主体构成;保险的可保利益来源保险合同主体与有效利益关系衡量讲授+案例
讨论第4讲
保险合同信息披露与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合同的信息披露方式;最大诚信原则;如何以最大诚信方式在合同中披露内容33保险合同的信息披露方式;最大诚信原则如何以最大诚信方式在合同中披露内容讲授+案例
讨论第5讲
保险合同履行与近因原则合同履行的方式及争议处理;近因原则;经营原则的界定,与法律上的冲突解决方式33合同履行的方式及争议处理;近因原则经营原则的界定,与法律上的冲突解决方式讲授+案例
讨论第6讲
保险赔偿与损失补偿原则保险赔偿的计算,损失补偿原则及其派生原则;保险赔偿的计算,派生原则的理解55保险赔偿的计算,损失补偿原则及其派生原则保险赔偿的计算,派生原则的理解讲授+案例讨论+练习第8讲
财产保险火灾保险及风险管理;运输保险及风险管理;工程保险及风险管理;农业保险及风险管理;对应不同财产风险特征,与相应的保险产品的匹配44火灾保险及风险管理;运输保险及风险管理;工程保险及风险管理;农业保险及风险管理;对应不同财产风险特征,与相应的保险产品的匹配学生资料收集+讨论第9讲
信用保证保险信用、保证风险及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的鉴别与保险产品的匹配11信用、保证风险及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的鉴别与保险产品的匹配学生资料收集+讨论第10讲
人身保险人寿保险及风险管理;意外伤害保险及风险管理;健康保险及风险管理;人身风险的鉴别与保险产品的匹配44人寿保险及风险管理;意外伤害保险及风险管理;健康保险及风险管理人身风险的鉴别与保险产品的匹配学生资料收集+讨论第11讲
保险市场与保险
监管保险市场特征及其发展现状;保险监管;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及与国外市场发展的差距11保险市场特征及其发展现状;保险监管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及与国外市场发展的差距学生资料收集+讨论第12讲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构成及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社会保险的发展实际,探讨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22社会保险的构成及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社会保险的发展实际,探讨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学生资料收集+讨论合计32320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小组PPT小组作业20课堂问答参与个人课堂表现10课堂点名考勤10闭卷考试期末考试60七、大纲主撰人:盛虎大纲审核人:邓超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538Z11
课程名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Investment Value Analysis of the Listed Company
课程类别:专业实践环节课程
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商务统计、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证券投资模拟与分析
适用专业:金融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自编教材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该课程是一门锻炼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和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进行关注,能够运用基本的金融知识和财务知识,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这对于以后在证券公司进行投资顾问、研发岗位及投资银行业务工作打下知识和实践基础,也为自身理财打下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专业知识
熟悉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分析公司战略布局与财务状况;运用所学知识以及生活经历,了解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发展前景;并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国家金融市场的运行态势和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
2. 专业能力
对于个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公司财务分析能力,公司所在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能力,以及资本市场热点把握能力。
对于小组来说:能够有效地进行协调分工,通过搜集资料并按照一定逻辑组织资料和撰写分析报告,并将报告演说。
3.专业素质
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和演讲能力,有一定的公司财务分析能力和行业发展的判断能力。
四、教学内容
1.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信息收集;
2.宏观金融市场运行的判断和资本市场热点分析;
3.行业分析与预测;
4.上市公司财务与战略分析;
5.分析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上市公司研究报告范例讲解。
2.成立项目小组。
以5人为团队,组成项目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1名(由各组推选,并将各组分组名单以及组长联系电话上报老师备案);
3.项目团队资料收集、整理与撰写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报告和PPT。
每组成员需要按照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等内容,撰写投资价值报告,并通过PPT方式组织汇报内容。
4.项目团队汇报与讨论。
每组成员以合适的方式组织内容汇报,并以提问的方式,组织本班成员一起讨论,实现项目经验的交流。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书面作业证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60课堂参与PPT汇报讨论组织与参与情况20课堂点名课堂考勤20七、大纲主撰人:盛虎大纲审核人:邓超


金融专业实习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39Z11
课程名称:金融专业实习/ Professional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实践环节课程
学时/学分:4周/4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学、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学、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投资、信托与租赁
适用专业:金融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南大学关于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纪律、实习安全、实习保密等规定
2.商学院关于自主实习文件规定
3.金融系自编专业实习大纲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该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从认知层面,了解金融机构的业务性质和服务要求,以及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通过实习,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提供专业知识基础;将来工作中的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的培养与训练。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专业实习,达到以下金融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1)全面了解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以及内部机构设置,把握这些业务和机构之间的联系,熟悉各项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了解流程中各环节存在的作用及意义。
(2)结合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与实习单位干部职工的交流与沟通,在实习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
(4)了解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
(5)通过实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对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专业能力
专业实习是一个全面性的接触实践的教学过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参观、模拟、实践,每个学生都要要对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或期货公司,或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实习,以全面了解金融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不懂就问,勤学好问,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金融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是为了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使其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3.专业素质
体现对金融机构业务的熟练与把握;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工作中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一定的工作安排、工作总结与提升的习惯。
四、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
1.初步了解实习金融机构的性质、特征;
2.了解所在实习金融机构的机构设置;
3.了解所在实习金融机构的职员(职工)岗位与分配状况;
4.了解所在实习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及流程;
第二阶段:
1.掌握实习金融机构会计业务操作过程、方法、手段;
2.掌握商实习金融机构部门业务操作过程及计划制订;
第三阶段:
1.分析实习金融机构的部门设置、业务种类、信贷管理等的合理性;
2.分析实习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了解实习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状况。
第四阶段:
1.对实习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2.了解其实习金融机构资产,盈利状况;
3.分析实习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
4.分析实习金融机构的内部运作机制;
5.对实习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制度进行分析与评价。
五、实习方式及实习要求
(一)实习方式

 

 


1.成立实习队管理委员会,由指导老师和班长、团支部书记组成。
2.实习队管理委员会下设n个组,每个组设负责人1名。(实习名单见附件二,分组情况待与实习单位商定后确定。)
各组组长具体责任:
1) 负责实习期间安全保卫的具体组织工作;
2) 负责与各实习岗位的联络工作及实习返校后的宣传报道工作;
3) 负责实习纪律的检查与登记,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指导老师;
4) 负责本小队的日常管理组织和考核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实习队委会。
(二)实习要求
专业实习是以企业为课堂,教育者是企业有实践经验的财务专家,为搞好专业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1、尊重实践,尊重财务管理人员,虚心听取讲授,认真做好记录。
2、借阅工厂提供的资料,必须妥善保管,完好交还,注意保密。
3、学生实习期间应每天写实习日记、记载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及存在问题,及时整理实习笔记,认真撰写实习报告。
4、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填写实习手册总结,向实习带队教师提交实习手册和实习总结。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六、实习时间安排
实习进度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天数备注准备阶段学校实习动员、实习纪律1实习阶段实习基地实习参观、岗位实习25完成阶段学校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答辩
实习总结3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实习表现平时成绩30实习日记、实习总结实习手册30实习报告实习报告40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方法:平时表现、实习手册、实习报告;
3、成绩评定:
成绩=平时表现×30%+实习手册×30%+实习报告×40%。
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记分。
4、考核要求:
专业实习考核成绩由学院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即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学生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来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参加指导实习的老师,必须认真负责,做好实习的统筹安排工作、实习的情况的检查、实习报告的评阅和成绩评定工作。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表现、工作作风、组织纪律、业务能力、实习报告等五个方面综合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计。
优秀:实习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强,无缺勤和违纪;工作积极主动、刻苦、勤奋,按照大纲很好地完成了实习内容;实际操作能力强,理论联系实际好;实习报告全面系统。
良好:实习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强,无违纪现象;工作积极主动,较好地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报告全面系统。
中等:实习态度基本端正,无违纪现象;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报告全面。
及格:实习态度基本端正,无违纪现象;基本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完成了实习报告。
不及格:违纪或违法;或者无故缺勤;或者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服从分配、不听从指挥;或者未完成实习报告。
凡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学分,须重修及格后方能毕业。
八、大纲主撰人:盛虎大纲审核人:邓超

 

 


微观经济学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01X10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A/Microeconomics A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56/3.5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经济类专业
教材: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 西方经济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教学参考书:
[1]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十九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第四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构成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商品的供求规律及均衡价格的形成原理,熟悉弹性的概念及类型;掌握效用的相关概念,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掌握企业的长短期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及其关系,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掌握四种市场类型及每种市场结构中厂商长短期均衡分析,长短期供给曲线,比较不同市场的效率;掌握要素供求的一般理论,劳动、土地、资本的要素价格决定原理;掌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最优;掌握博弈模型和纳什均衡;熟悉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四种类型,公平与效率。形成在不同市场结构下分析供求关系形成的产品和要素价格的知识结构。
能力:能运用供求分析经济社会中的价格现象;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解决消费决策问题;能够进行生产者行为与决策分析成本和产量问题;运用市场理论的基本原理解决收益与利润问题;运用分配理论分析社会收入分配问题;能运用博弈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面对市场失灵领域能解释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总体上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
素质:通过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形成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现实,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初步具备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视角观察与分析问题的素养;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引论2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2章需求和供给曲线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88市场均衡理论和弹性理论需求价格弹性的运用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3章效用论66边际效用变化规律、无差异曲线及其应用消费者均衡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4章生产论6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者均衡、规模报酬的变化生产函数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5章成本论44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44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长期供给曲线消费者统治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7章不完全竞争
市场88市场的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的现实意义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8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88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供给要素供给曲线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9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22一般均衡理论、帕累托最优条件经济效率讲授或自学第10章博弈论初步22博弈均衡纳什均衡讲授或自学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66对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公共物品的均衡价格学生自学结合课堂讲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实践教学内容。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讨论及考勤平时成绩20课外课程论文20闭卷考试期末考试60七、大纲主撰人:张颖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微观经济学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02X10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B/Microeconomics B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管理类专业
教材:
《西方经济学》编写组. 西方经济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教学参考书:
[1]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十九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第四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构成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商品的供求规律及均衡价格的形成原理,熟悉弹性的概念及类型;掌握效用的相关概念,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正常品、低档品、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掌握企业的长短期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及其关系,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掌握四种市场类型及每种市场结构中厂商长短期均衡分析,长短期供给曲线,比较不同市场的效率;掌握要素供求的一般理论,劳动、土地、资本的要素价格决定原理;掌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最优;掌握博弈模型和纳什均衡;熟悉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四种类型,公平与效率。形成在不同市场结构下分析供求关系形成的产品和要素价格的知识结构。
能力:能运用供求分析经济社会中的价格现象;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解决消费决策问题;能够进行生产者行为与决策分析成本和产量问题;运用市场理论的基本原理解决收益与利润问题;运用分配理论分析社会收入分配问题;能运用博弈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面对市场失灵领域能解释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总体上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和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
素质:通过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形成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现实,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初步具备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视角观察与分析问题的素养;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引论2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2章需求和供给曲线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88市场均衡理论和弹性理论需求价格弹性的运用 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3章效用论66边际效用变化规律、无差异曲线及其应用消费者均衡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4章生产论4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者均衡、规模报酬的变化生产函数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5章成本论44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44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长期供给曲线消费者统治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7章不完全竞争
市场66市场的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的现实意义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8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6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供给要素供给曲线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
第9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22一般均衡理论、帕累托最优条件经济效率讲授或自学第10章博弈论初步22博弈均衡纳什均衡讲授或自学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44对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公共物品的均衡价格学生自学结合课堂讲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实践教学内容。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讨论及考勤平时成绩20课外课程论文20闭卷考试期末考试60七、大纲主撰人:张颖大纲审核人:张根明

宏观经济学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03X10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56/3.5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类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宏观经济学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教学参考书
[1]胡振华.宏观经济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厉以宁,张培刚.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
[4]罗默.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
[5]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6]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7]查尔斯•I•琼斯.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年
[8]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9]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10](美)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2008年
[1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14年
[12]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格致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及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经济及管理类本科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理论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弄清国民收入决定、变动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及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国内外各种经济类杂志、报刊、书籍)阅读,了解经济学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经济模型的假设前提和各经济模型间的关系。能准确的运用图形和数理分析等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经济政策的理论效果。学会运用经济学理论对经济政策进行理论分析。能把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现实经济结合起来,对各种经济社会现象进行经济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养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同时又与现实经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具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运用经济学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判断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预判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形成能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周围现象的专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
内容总

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绪论22讲授、课外阅读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66GDP的概念及核算,名义GDP与实际GDP,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恒等式GDP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恒等式讲授,课外阅读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66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国民收入决定,乘数原理国民收入决定讲授,课外阅读第4章IS-LM
模型66投资函数,IS-LM模型分析,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IS-LM模型,凯恩斯基本理论框架讲授,课外阅读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1073IS曲线、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挤出效应,凯恩斯极端与古典主义极端,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及运用挤出效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及运用讲授,课外阅读,小组PPT汇报,小组讨论第6章AD-AS
模型651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与基本含义,总供求曲线移动的效应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与基本含义讲授,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7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理论862失业的分类与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讲授,小组PPT汇报,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8章经济增长与经济
周期871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乘数-加速数模型讲授,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9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44IS-LM-BP模型,调整内外均衡的政策IS-LM-BP模型讲授,课外阅读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1、我国历年实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阐述实施相应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内容、背景、效果。2、阅读当年及历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实施工具、具体做法。3、刺激内需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经济危机时期显得尤为重要。阐述不同时期我国刺激内需的政策内容、评判其效果,是否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4、二元经济结构中,该如何解决失业严重和用工荒并存的矛盾。5、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总是呈周期性波动,描述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经历过的经济周期,阐述西方发达国家拟摆脱经济危机的对策。在具体组织形式上,采用教师引导分析和学生小组汇报研讨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按小组进行PPT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提问回答。教师根据各小组PPT汇报及交流回答情况评定实践教学环节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平时测评出勤10%小论文、作业测评课外作业20%课堂汇报小组汇报20%课堂讨论小组讨论10%期末考试试卷40%七、大纲主撰人:祝平衡,胡振华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宏观经济学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04X10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管理类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宏观经济学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教学参考书
[1]胡振华.宏观经济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厉以宁,张培刚.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
[4]罗默.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
[5]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6]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7]查尔斯•I•琼斯.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年
[8]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9]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10](美)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2008年
[1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14年
[12]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格致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及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它以国民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分析宏观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阐述一国实现充分就业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机制,说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让经济及管理类本科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理论分析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弄清国民收入决定、变动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及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经济学思维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经济模型和经济政策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国内外各种经济类杂志、报刊、书籍)阅读,了解经济学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经济模型的假设前提和各经济模型间的关系。能准确的运用图形和数理分析等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经济政策的理论效果。学会运用经济学理论对经济政策进行理论分析。能把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现实经济结合起来,对各种经济社会现象进行经济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养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很强同时又与现实经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具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运用经济学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判断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预判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形成能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周围现象的专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
内容总

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绪论22讲授、课外阅读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66GDP的概念及核算,名义GDP与实际GDP,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恒等式GDP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恒等式讲授,课外阅读第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66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国民收入决定,乘数原理国民收入决定讲授,课外阅读第4章IS-LM
模型66投资函数,IS-LM模型分析,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IS-LM模型,凯恩斯基本理论框架讲授,课外阅读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862IS曲线、LM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挤出效应,凯恩斯极端与古典主义极端,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及运用挤出效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及运用讲授,课外阅读,小组PPT汇报,小组讨论第6章AD-AS
模型651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与基本含义,总供求曲线移动的效应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与基本含义讲授,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7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理论651失业的分类与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讲授,小组PPT汇报,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8章经济增长与经济
周期651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乘数-加速数模型讲授,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9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22IS-LM-BP模型,调整内外均衡的政策讲授,课外阅读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1、我国历年实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阐述实施相应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内容、背景、效果。2、阅读当年及历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实施工具、具体做法。3、刺激内需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经济危机时期显得尤为重要。阐述不同时期我国刺激内需的政策内容、评判其效果,是否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4、二元经济结构中,该如何解决失业严重和用工荒并存的矛盾。5、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总是呈周期性波动,描述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经历过的经济周期,阐述西方发达国家拟摆脱经济危机的对策。在具体组织形式上,采用教师引导分析和学生小组汇报研讨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按小组进行PPT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提问回答。教师根据各小组PPT汇报及交流回答情况评定实践教学环节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平时测评出勤10%小论文、作业测评课外作业20%课堂汇报小组汇报20%课堂讨论小组讨论10%期末考试试卷40%七、大纲主撰人:祝平衡,胡振华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国际贸易地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05Z10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管理通论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国际贸易地理》.第6版.竺仙如主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经贸世界地图册》.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年.
(2)《国际贸易习题册》.第一版.竺仙如主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5.
(3)纪录片《大国崛起》《数说命运共同体》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主要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意义在于为学习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也有利于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概念、理论,通过各种课外(包括阅读报刊、杂志、地图及观看纪录片等)活动,了解地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扩大视野,拓展相关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掌握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世界市场的分布、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方式及主要航线;掌握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原因和规律;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主要经济贸易区的概况;了解我国和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现状;找出我国对外贸易与其他国家的互补性,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3、专业素质
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11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贸易条件恶化 讲授第2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33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和影响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案例、讨论、讲授结合第3章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转移33历史、形成与转移的原因和条件向亚太地区转移讲授、讨论结合第4章环境保护与
国际贸易33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保护环境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绿色贸易壁垒案例、讲授第5章国际贸易运输
地理33海洋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跟中运输方式及比较运输方式选择案例、讲授、讨论结合第6章亚洲主要经济贸易区33概况、日本、韩国互补性讲授、讨论结合第7章欧洲主要经济贸易区33概况、英国、德国、法国互补性讲授、讨论结合第8章非洲主要经济贸易去22概况、南非互补性讲授、讨论结合第9章北美洲主要经济贸易区33概况、加拿大、美国互补性及前景讲授、讨论结合第10章拉丁美洲主要经济贸易区22概况、巴西互补性讲授、讨论结合第11章大洋洲主要经济贸易去22概况、澳大利亚互补性及前景讲授、讨论结合第12章中国经济贸易区44概况、上海、深圳、香港问题及前景授、讨论结合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没有安排实验、上机等内容,案例教学和讨论在课堂上进行。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6次以上点名)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王璨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发展经济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06Z10
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李桂娥.发展经济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9;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美)波金斯等,彭刚等译.发展经济学(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姚洋.发展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英)A.P.瑟尔沃. 发展经济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徐筑燕. 发展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7.彭刚,黄卫平.发展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日)科山裕著,刘通译.发展经济学导论(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9.马颖.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10.(美)詹姆斯• A. 道等著,黄祖辉等译.发展经济学的革命.北京:格致出版社, 2014;
11.朱淑枝.发展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12.(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李周译.发展经济学概论(第二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是政治上独立而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国家,其发展基础和背景和西方发达国家大不相同,发展经济学正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由不发达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经济学科,它着重对实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把更多的影响因素纳入到学科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向发达国家迈进过程中依然任重而道远,可以预见,发展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该课程的设置,旨在拓展学生经济知识范畴,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掌握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规律,构建经济活动的全球视野和历史动态发展的理念,确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掌握经济增长与发展、资本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进步、国际贸易投资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并通过课外(包括国内外经济类报纸、期刊、书籍及网络数据库资料等)阅读,了解当代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实际状况,拓宽学生视野,深化专业知识。
能力:通过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以及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报告撰写的训练,能够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能初步独立开展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具有良好经济学素养,具备经济问题分析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世致用,勇于奉献,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致力解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增进公众的经济福祉,推动社会的进步。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发展经济学导论1、发展中国家及其特征;
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3、发展经济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和演变;
4、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440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内涵及其关系;
2、经济发展观念的演变及其背景;
3、发展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融合。1、经济发展的实质和动力;
2、发展经济学三个时间段的演变及其相互的关系。讲授,提供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及相应的指导。第2章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思路
1、经济增长理论;
2、经济发展的结构主义思路;
3、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路;
4、经济发展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
5、经济发展的激进主义思路。
 4401、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对发展中国家启示;
2、新古典主义对发展的政策建议;
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发展的政策建议。1、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2、四种经济发展思路的比较以及它们对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性。课前导学,列出已学的相关知识点,讲授、提问及回答,注重分析理论演变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与思考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第3章资本和经济
发展1、资本缺乏对经济发展阻碍;
2、促进资本形成的理论;
3、资本形成的来源和条件;
4、利用外资理论和作用;
5、资本形成的案例分析。2201、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2、利用外资的“双缺口模型”;
3、发展中国家家庭储蓄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因素。1、资本对经济发展作用及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
2、利用外资的优点和缺点。课前导学,用事例说明资本的重要性,讲授、提问及回答,以案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第4章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1、人口经济学理论;
2、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利用;
3、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4、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
5、人力资源的案例分析。2201、家庭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
2、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闲置现象及原因;
3、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的利弊。1、人口过渡理论中有关人口变化的动因;
2、发展中国家教育结构不合理的原因。课前导学,讲授、提问及回答,阐述理论的同时结合现实案例,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第5章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1、刘易斯人口流动理论;
2、拉尼斯-费景汉人口流动理论;
3、托达罗人口流动理论;
4、对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建议;
5、人口流动案例分析。4401、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劳动力转移作用;
3、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实现途径。1、农业部门劳动力无限供给;
2、拉尼斯-费景汉人口流动理论中工业部门扩张与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的协调。课前导学,列出本章将应用到的经济模型,讲授、提问及回答,以我国人口流动为案例,加深对三种人口流动理论的理解。第6章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
进步1、工业化理论;
2、工业化一般过程;
3、工业化过程中政府作用;
4、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进步;
5、城市化和城市中非正式部门;
6、农业的作用和农业技术进步;
7、案例分析。6601、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和推动力;
2、政府发挥作用的途径;
3、促进农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2、农业进步的影响因素和政府的作用。课前导学,列出我国工业化、农业进步及城市化状况,讲授、提问及回答,结合对我国现实的分析,深化对本章理论的把握。第7章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1、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
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3、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适用性;
4、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
5、关税和外汇的管理;
6、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7、案例分析。4401、比较优势理论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2、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球格局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前提和发展中国家现实比较;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课前导学,列举通过外贸实现经济起飞的国家,说明外贸对发展的重要性,讲授、课堂互动,以我国加入WTO为例,说明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化的意义。第8章体制和经济
发展1、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
2、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和不足;
3、对经济体制的共识;
4、经济体制的案例分析。 3301、信息和激励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2、发展中国家对经济体制选择的转变;
3、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及其解释。1、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以及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2、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作用的条件。课前导学,列举选择不同经济体制国家状况,说明体制重要性,讲授、提问及回答,结合现实案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对经济体制选择的共识。第9章发展中国家可持续
发展1、可持续发展思想概述;
2、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思路;
4、案例分析。330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影响;
2、制度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3、控制环境污染的经济手段。1、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课前导学,讲授、提问及回答,结合不同案例分析,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制度与政策创新方向。合计32320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导学、讲授、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课内互动、研究报告、交流讨论、笔试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点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互动及问题回答基本知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10%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报告创新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20%报告交流和讨论知识理解、表达与交流能力10%期末成绩基本理论、方法的全面掌握和应用60%七、大纲主撰人:冷俊峰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07Z10
课程名称: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郑彪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2]国际经济政治学,张宇燕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国际政治经济学简明教程,王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樊勇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视野下的市场与国家,李滨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王正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国家与市场,斯特兰奇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新秩序,吉尔平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全球政治经济学,吉尔平,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体系中的冲突与合作.皮尔逊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本专业仅有的“跨学科课程”,它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培养独特的分析问题视角,在本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就是要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这些理论与政策的理解与把握,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清楚这些理论在解决问题时的基本思路、研究手段以及分析过程,让学生不仅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而且熟悉一些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析技巧以及方法工具,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批判性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概念,通过阅读文献和教师讲解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要点。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2.专业能力
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尤其是加强对国际贸易体系、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失衡、国际投资、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中国模式、中国与国际体系改革等领域问题的理解。
3.专业素质
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全球视野,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具备对现实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敏锐观察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导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和历史背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4
4
 0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离与回归,国家与市场的逻辑的出发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分离与回归,国家与市场的逻辑的出发点讲授与课外阅读第2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
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派 440 国际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现实依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国家政治学派国际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派国际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学派国际政治经济学讲授与课外阅读第3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增长与发展理论,权力与霸权稳定理论,依附与相互依赖理论,合作与国际机制理论 431增长与发展的理论及源泉,霸权和霸权理论,依附及依附论,国际机制理论增长与发展的衡量体系和统计指标,经济周期与霸权周期,国际机制理论讲授、小组研讨与课外阅读第4章
国家间竞争与合作国家竞争力,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区域主义与一体化
合作 431国家竞争力理论,全球化含义,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区域一体化理论及组织形式国家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区域一体化理论及组织形式讲授、小组研讨与课外阅读第5章
国际贸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应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分析框架对国际贸易中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地区贸易格局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多边贸易体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以及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3 1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地区贸易格局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多边贸易体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多边贸易体制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讲授、小组研讨与课外阅读第6章
国际金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国际金融体系概述,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431国际金融体系包含的内容,国际金本位制的内容及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和缺陷,牙买加体系的内容和特点国际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牙买加体系的特点讲授、小组研讨与课外阅读第7章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应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分析框架对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中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跨国公司政治化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区域投资自由化和一体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分析。 43 1跨国公司政治化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区域投资自由化和一体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跨国公司政治化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讲授、小组研讨与课外阅读第8章
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分析应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了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全球化的实现途径、全球化的
影响。 43 1全球化产生原因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全球化实现途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全球化产生原因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讲授、小组研讨与课外阅读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案例研讨。案例研讨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学、寓学于用,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主要取材于近期重大国际热点问题。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堂分组PPT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进行打分进行加权综合评定成绩。
(2)课外阅读。教师事先列出课程相关的经典著作目录,要求学生冲中间任意选择一本进行精读,并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要求在32开、100页厚的笔记本上完成。每页按照7:3的比例布局,其中70%的版面用来摘抄著作的经典段落和句子,30%的版面用来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辩论赛。教师事先指定辩题,按照班级为单位抽签决定正方和反方,每方选择四位同学为辩手,其它同学作为本班的支持观众可以提问。辩论赛一般在课程结束以后进行。
(4)时事播报。每次上课前由两位同学对本周发生的国际重要时事进行评述,最后由教师点评。时事播报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然后由教师排序安排。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案例分析,辩论赛,读书笔记,出勤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50试卷集中考试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傅沂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国际贸易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08Z10
课程名称(中/英文):国际贸易学 / 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 / 2.5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国际贸易(第二版),张玮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
2、教学参考书
(1)国际贸易(第五版),薛荣久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2)国际贸易,薛荣久主编,崔凡、杨凤鸣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正确分析、解释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领域中的惯例、贸易政策与措施、现象与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掌握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和贸易利益的分配,正确理解国际贸易理论学说,熟练掌握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经济特区等贸易政策与措施,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相关理论,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
2、专业能力
学生正确分析、解释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领域中的现象、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具备从事对外贸易研究与实践所需要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判断预测能力。
3、专业素质
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外经贸工作所需要的国际贸易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尊重国际惯例、道德规范和诚实守信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国际贸易导论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和相关的基本分析工具;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熟悉我国对外贸易
现状。44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第2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掌握国际分工的内涵、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基本类型及其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掌握世界市场的内涵,正确理解国际竞争力指标,熟悉国际价值规律,掌握不等价交换。44国际竞争力指标;国际价值规律国际竞争力指标教师讲授、学生课外作业第3章
国际贸易理论学说熟练掌握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与实际运用。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学说的新发展。88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里昂惕夫反论及其解释、战略性贸易理论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第4章
国际贸易政策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发展历程与特点。掌握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模式。22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第5章
关税措施熟练掌握关税的涵义、作用机理、种类、征收方法、征收依据,熟悉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4关税的种类、征收方法反倾销税、GSP、有效关税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PPT陈述第6章
非关税壁垒熟练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内涵、特点、具体措施,熟悉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2非关税壁垒的具体措施新兴的非关税壁垒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PPT陈述第7章
出口促进、出口管制与经济特区熟练掌握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的具体措施,熟悉经济特区各种类型的本质
特点。44出口促进措施、经济特区的类型出口退税、自由贸易试验区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PPT陈述第8章
区域经济一
体化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发展趋势以及相关
理论。4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相关理论关税同盟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PPT陈述第9章
国际贸易条约、协定和
组织掌握贸易条约的种类和主要法律待遇条款,掌握GATT、WTO的发展和基本原则,正确看待中国入世。44WTO的基本原则WTO的基本原则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PPT陈述热点问题讨论、复习。44学生讨论和PPT陈述,教师点评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小组选择相关专题,课外阅读和课外讨论,课内陈述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30考勤、课堂问答平时(出勤、课堂提问、讨论等)10期末闭卷考试课程内容及其应用60七、大纲主撰人:尹华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国际贸易实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09Z10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刘重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2.黎孝先.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10
3.冷柏军. 国际贸易实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4.祝卫(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国际贸易实务,也称进出口业务,研究国际货物买卖过程的实际业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实践和法律角度,分析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货物买卖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总结进出口贸易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习惯和做法。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货物买卖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总结进出口贸易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习惯和做法,学会在进出口业务中,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做到与国际接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国际货物买卖过程各环节的实际操作,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国际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并进行实践性综合运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有选择地学习国内外有关的法律法规、国际条约以及国际贸易惯例。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和步骤,而履行合同既是一种商业行为,又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与教学本课程的内容。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托收统一规则》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贸易惯例,它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利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
2.专业能力。要以国际贸易基本原理和国家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将先行课程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在本课程中加以具体运用,以便将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每章的结尾部分近期发生的经典案例和课堂案例讨论,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操作练习。需要在随后的配套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模拟》中进一步应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积极开展模拟教学。
3.专业素质。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形势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当前国际贸易的运作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实务的最新做法和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的最新发展,不断地更新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使之与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需要相适应。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章进出口贸易一般程序(概述)110介绍解释全流程及其变化流程环节间的关系讲述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330全式合同及简式合同特殊条款讲述与课外
练习第三章国际贸易术语与惯例660INCOTERMS2010及其变化术语之间的关系、转换讲述与课外
自学第四章品质、数量、包装220品质不同商品的品质规定
差异讲述、案例分析与课外练习第五章进出口货物运输220不同运输方式特征注意事项海运讲述、案例分析与课外练习第六章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220保险分类及险种保险责任
划分讲述、案例分析与课外练习第七章定价220各类定价方法及比较比较其适
应性讲述、案例分析与课外练习第八章货款收付220结算方式、工具、流程信用证讲述、案例分析与课外练习第九章争议处理220各类处理方式仲裁讲述、案例分析与课外练习第十章进出口合同的磋商440流程、环节、
事项实盘、有效接受;合同的达成课外练习为主第十一章进出口合同的履行220流程、环节、
事项环节控制自学为主第十二章国际贸易
方式440包销、代理、三来一补、期货三来一补课外自学为主案例分析与讨论880学生课堂讲演,教师点评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与本课程配套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践教学。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6次以上点名)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郑传均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制度经济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10Z10
课程名称: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类专业
教材: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袁庆明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教学参考书:
1、新制度经济学(第二版),朱巧云、卢现祥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现代制度经济学,盛洪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3、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科斯等著,格致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介绍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刚刚形成雏形,现仍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所以,此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掌握较前沿经济理论方向。
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制度的含义、构成和起源,掌握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等理论,了解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深理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2.专业能力。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参考读物,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思考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经济和社会问题;3、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对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发展前沿有所了解。
3.专业素质。本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于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22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新制度经济学和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讲授结合课堂提问第2章交易费用理论44 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及形式;交易费用的含义用交易费用来分析实际问题讲授结合课堂提问第3章科斯定理44外部性;科斯定理科斯定理讲授结合课堂提问第4章制度基本理论66(课堂讨论2)制度的类型;制度的功能制度形成的途径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5章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44制度变迁的需求;制度变迁的供给制度均衡与非均衡讲授结合课堂提问、第6章制度变迁的过程与方式理论88(课堂讨论2)制度变迁的分类;制度变迁的方式诺斯悖论讲授结合课堂提问、讨论第7章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44制度决定论制度变迁决定经济增长的机理讲授结合课堂提问、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6次以上点名)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李康祥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区域经济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11Z10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学/ Region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孙久文.区域经济学(第三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2.孙久文,叶裕民.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高洪深. 区域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吴殿廷等. 区域经济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5.(意)罗伯塔•卡佩罗著,赵文,陈飞等译. 区域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6.李钒.区域经济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
7.安虎森. 新区域经济学(第三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8.孙久文,胡安俊.区域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9.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10.许小苍等.区域经济学案例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1.金碚等.中国区域经济学前沿(2014-2015).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12. 冯云廷.区域经济学(冯云廷)(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13.张洪.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4.(英)麦卡恩,李寿德,蒋录全译.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北京:格致出版社,2010 ;
15.(英)阿姆斯特朗,泰勒著,刘乃全等译.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6.(日)藤田昌久等著,梁琦等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一定空间范围(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的经济政策,其理论与方法在指导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以及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多区域的大国,经济发展的任重而道远,可以预见,区域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该课程的设置,旨在拓展学生经济知识视野,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掌握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树立经济活动的空间观念,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掌握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区域城镇体系、区域分工与要素流动、经济区划、区域经济政策等理论,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课外(包括国内外经济类报纸、期刊、书籍及网络数据库资料等)阅读,熟悉当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拓宽学生视野,深化专业知识。
能力:通过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训练,能够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各个层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能初步独立开展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具有良好经济学素养,具备区域经济问题分析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清晰的经济活动的空间思维,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经世致用,勇于奉献,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致力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增进各地区公众的经济福祉,推动社会的进步。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区域经济学
导论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研究对象和内容;
3、区域经济学发展历程;
4、现代区域经济学及主要流派;
5、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现状及展望。 4401、从经济区位论到区域经济学形成;
2、区域经济学发展现状和趋势;
3、我国区域经济学未来的任务和发展前景。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区位理论、经济地理等学科的联系和区别。讲授,提供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及相应的指导。第2章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1、区域经济增长概念及相关因素;
2、经济增长理论;
3、经济增长模式;
4、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5、区域经济发展内涵;
6、区域经济增长案例分析。 4401、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功能与作用;
2、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启示;
3、区域经济发展内涵及测度。
各种经济增长模式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课前导学,列出已学的相关知识点,讲授、提问及回答,注重分析理论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与思考。第3章区域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概述;
2、产业结构演变;
3、区域产业分类;
4、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5、区域产业结构案例分析。4401、区域产业结构划分;
2、主导产业衡量标准;
3、区域产业政策作用重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课前导学,用实例说明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特点,讲授、提问及回答,以案例分析加深对产业结构形成的理解。第4章区域产业布局1、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2、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向;
3、区域产业布局案例分析。2201、杜能农业布局理论;
2、韦伯工业布局理论;
3、现代产业布局特征。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原理。课前导学,列举区域产业布局的实例,讲授、提问及回答,阐述理论的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加深对产业布局原理的理解。第5章区域城镇体系1、城镇概述;
2、城镇功能;
3、城乡联系理论;
4、中心地理论;
5、区域城镇体系的规模和结构;
6、区域城镇体系案例分析。4401、工业扩张的城乡联系理论;
4、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
5、城市的空间布局。中心地理论及在现实中应用。课前导学,列出本章将应用到的经济模型,讲授、提问及回答,以我国城市群为案例,加深对城市数量、规模和分布特征的理解。第6章区域分工和要素流动1、区域差异与区域分工;
2、区域分工理论;
3、区际贸易;
4、区域生产要素流动;
5、区域经济合作;
6、案例分析。6601、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2、区域规模经济理论;
3、区域劳动力流动。区域差异和区域分工的关系。课前导学,列出我国区域分工及要素流动状况,讲授、提问及回答,结合对我国现实的分析,深化对本章理论的把握。第7章区域经济区划1、经济区划的内涵;
2、经济区划的影响因素;
3、我国经济区划变化;
4、对新时期我国经济区划的探讨;
5、特殊经济功能区;
6、经济区划案例分析。4401、区域经济区划的意义和作用;
2、我国目前经济区划格局和特征;
3、我国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区划的影响因素和现实依据。课前导学,列出我国经济区划状况,讲授、提问及回答,结合对我国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区划的依据,以及考虑其优势和不足。第8章区域经济政策1、区域经济政策概述;
2、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
3、区域经济政策适应地区;
4、区域经济政策类型;
5、地方政府经济利益主体地位;
6、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7、区域经济政策案例分析。 4401、我国欠发达地区开发政策;
2、我国主体功能区政策;
3、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原理以及适应地区。课前导学,列举我国区域经济政策,讲授、提问及回答,结合对我国现实的分析,理解区域经济政策制定依据及作用,思考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总计32320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导学、讲授、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课内互动、研究报告、交流讨论、笔试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点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互动及问题回答基本知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10%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报告创新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20%报告交流和讨论知识理解、表达与交流能力10%期末成绩基本理论、方法的全面掌握和应用60%七、大纲主撰人:冷俊峰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12Z10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张建辉.宋丽芝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
参考资料
(1)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运作,冯正强,王国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
(2)纪录片《大国崛起》、《数说命运共同体》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中国要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仍然任重道远,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遇到许多新问题,面临许多新挑战。通过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解释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领域中的惯例、贸易政策与措施、现象与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尽快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贸易类报刊、杂志、书籍)的阅读,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扩大视野,拓展国际贸易相关知识。
2、专业能力
熟悉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掌握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熟练掌握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经济特区等贸易政策与措施,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发展,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练掌握国际货物贸易的一般交易程序、常规做法以及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和合同履行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3、专业素质
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责任感,为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330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内容、分析工具和概念外贸依
存度 案例、讲授第2章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3
30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 讲授、讨论第3章国际贸易新
理论330产业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指数讲授、案例第4章保护贸易理论220关税保护说、幼稚工业保护伦、
中心外围伦、战略性贸易理论等战略性贸易理论案例、讲授第5章关税330关税的概念、保护程度、影响有效
保护率案例、讲授第6章非关税壁垒330传统非关税壁垒、新兴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案例、讲授第7章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220出口补贴、倾销、出口信贷、保险制、出口
管制倾销案例、讲授第8章区域经济
一体化220一体化形式、特征、实践关税同盟案例、讲授、讨论结合第9章世界贸易组织330GATT、WTO基本原则应对策略案例、讲授第10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220国际货物贸易买卖合同的内容、形式、注意的
问题合同磋商案例、讲授、讨论结合第11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
条款220商品品质、数量和包装商品品质案例、讲授
结合第12章贸易术语22013种贸易术语、三种常用的贸易术语注意的
问题案例、讲授第13章国际货物运输220装运条款装运条款案例、讲授第14章国际货物运输
保险220海运货物保险险别、索赔保险条款案例、讲授第15章国际贸易货款
支付220支付方式及其特点比较汇率风险案例、讲授第16章商品检验、索赔和仲裁220索赔不可抗力案例、讲授第17章国际贸易方式220各种贸易方式的适用条件、贸易方式的选择各方式的优缺点案例、讲授、讨论结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没有安排实验、上机等内容,案例教学和讨论在课堂上进行。
六、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6次以上点名)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王璨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国际结算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13Z10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必修)、金融学(选修)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王学惠,王可畏. 国际结算(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教学参考书
(1)苏宗祥,徐捷.国际结算(第五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叶玉军.国际贸易结算实务操作与技巧.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3)冯正强. 国际结算.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国际结算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项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都很强的银行国际业务。国际结算既是一门具有较强实务性、操作性的课程,同时又是与国际惯例紧密联系、不断发展变化、具有很强国际性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了解过节结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掌握国际结算工具、贸易结算单据的制作和结算流程以及相关国际结算惯例,学会贸易融资方式方法和国际结算中的风险控制,从而具备从事国际业务结算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相关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国际结算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会计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国际结算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国际结算中使用的票据及流程,能熟练准确从事国际结算工作;通过国际结算方法和技能学习,能准确地对国际结算中的银行和进出口企业结算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规避,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国际结算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220国际结算内容;国际结算的发展;国际结算制度;国际结算中银行国际银行清算体系及其银行账户处理讲授与课外阅读第2章国际结算
票据1091国际结算票据作用和功能;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含义、内容;各类票据的使用;票据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票据的各种票据行为;票据融资票据相关当事人的票据法律地位和票据融资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3章国际汇款440汇款业务的种类;汇款的退汇;汇款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应用以及风险防范汇款的信用属性以及汇款退汇的处理讲授第4章托收431托收种类及有关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托收的交单方式及业务流程;托收特点及其风险防范托收中个关系人的法律关系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5章信用证862信用证含义及其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信用证的种类及业务流程;信用证内容;信用证特点及风险防范信用证下个关系人的权利和义务讲授、综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6章信用证项下银行审单
实务431审单原则;主要单据的审核;不符点及其处理隐性条款的审核讲授、案例分析第7章国际贸易
融资440进出口贸易融资的主要产品;融资的信用评价各种融资产品的选择讲授第8章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220银行保函的含义和实质;银行保函的流程和内容;备用信用证含义及特点;备用信用证与跟单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的比较银行保函的属性讲授第9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20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含义及其办理的基本要求讲授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案例研讨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学、寓学于用,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主要取材于国内外教材的相关案例以及收集的中国企业和从事国际结算银行遇到的典型案例。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描述性案例与学生分析研讨型案例相结合,学生分析研讨型案例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各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成绩40试卷集中考试期末成绩60七、大纲主撰人:冯正强大纲审核人:郑传均


跨国经营与国际投资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14Z10
课程名称:跨国经营与国际投资/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1)刘宏.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1世纪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精品教材)
(2)綦建红. 国际投资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1)商务部跨过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教材编写组.中外企业跨国战略与管理比较. 中国商务出版社;
(2)马述忠、廖红. 国际企业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李尔华. 跨国经营与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本科生。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专业课,主要通过阐述有关跨国经营管理方面和国际投资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使学生初步理解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跨国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跨国的投资与管理方式有一定的系统性认识,并加深对跨国公司及其直接投资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的理解。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专业的培养要求:
知识:系统掌握跨国经营管理与国际投资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等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跨国企业经营管理及国际投资的最新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及投资的运行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取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后,能够自觉地对跨国经营管理与国际投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能提出解决方法。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将跨国经营管理与国际投资的知识用于解决跨企业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复杂企业问题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分析理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在跨国经营管理与国际投资的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建立跨国经营与国际投资的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理论学习到案例应用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跨国企业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220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跨国公司的构成和类型;熟悉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跨国公司构成与非跨国公司的区别。讲授与课外阅读第2章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431跨国公司总体战略的成长战略和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制定程序和制定方法。跨国联盟的涵义、特点与类型。跨国公司的类型以及各类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的区别。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3章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与组织结构431跨国公司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的种类;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跨国公司的管理体制。跨国公司各种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涵义与区别。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4章国际投资理论及市场
评价
431国际投资理论、概念、特点和发展阶段;国际投资环境概述、特点;掌握国际投资环境分析评价;国际投资市场选择策略;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环境分析与市场选择策略。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5章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31绿地投资、跨国并购的概念、特点和发展阶段;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差异和动因;跨国并购的方式和类型;跨国并购前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跨国并购后的整合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6章跨国公司技术管理431跨国公司技术研发的内涵;跨国公司技术研发全球化的优势;跨国公司技术研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跨国公司对技术的内部化运用和全球战略下的技术转让。跨国公司对技术的内部化运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课外阅读第7章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
440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设计策略,供应链设计原则及设计步骤;供应链构筑的要点和供应链管理方法。在跨国公司国际市场定位下对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策略的选择和构筑。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8章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价格转移440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含义、特征及内部贸易产生的原因;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涵义、形式与支付方式;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的经济效益。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与外部贸易的区别,转移价格的具体操作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9章跨文化管理
220跨国公司文化和组织文化的概念;熟悉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特征和方式;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跨国公司的文化冲突和跨文化管理讲授、综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案例研讨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学、寓学于用,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主要取材于国内外教材的相关案例。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堂分组PPT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进行打分进行加权综合评定成绩。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6次以上点名)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林莎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经济法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16Z10
课程名称:经济法/Economic Law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32/2.0
先修课程:法律基础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营销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经济法(第五版),赵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经济法基础,张虹、何辛、张倩,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3.经济法案例分析指导,邸晨霞、陈秀芹,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商科学生学习法律应与法学学生不同,课程性质上,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科选修课程之一。内容上以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以未来企业管理决策需要为中心。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并形成法律意识,熟悉我国经济法的相关规定,提高运用法律进行经济管理分析和决策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经济纠纷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性质,基本原理;了解经济法司法实践中的规则;熟悉和掌握经济法律的适用范围、法律规定和法律责任。
2.专业能力。通过讨论、分析等实践活动,基本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培养洞察问题、提炼问题、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法学及经济法基础理论简介220法的本质、经济法的含义及调整范围经济法含义讲授与课外阅读第2章企业法880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资本制度;组织结构法定资本制度、公司组织结构
案例研讨与讲授第3章证券法 440证券发行制度;证券交易制度证券发行条件和证券交易制度案例研讨与讲授第4章破产法 220破产实体和程序破产界限、破产财产、和解重整案例研讨与讲授第5章合同法 880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违约责任;合同的担保要约与承诺、效力待定合同、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损害赔偿;保证与担保物权案例研讨与讲授第6章知识产权法 440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注册商标的条件程序、专利的主体客体案例研讨与讲授第7章竞争法220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授与课外阅读第8章仲裁与诉讼220仲裁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条件与程序、民诉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讲授与课外阅读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案例研讨所用案例主要取材于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堂分组PPT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打分并加权综合评定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读书笔记,课后作业,案例讨论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
分析能力,交流素质50试卷集中笔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张灿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产业经济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17Z10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产业经济学原理(第1版),宋胜洲、郑春梅、高鹤文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
2. 产业经济学(第1版),孙智君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
3. 西方产业经济学经典著作菁华(第1版),马云泽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9月版;
4. 产业经济学(第3版),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版;
5. 产业经济学(第1版),王俊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
6. 新编产业经济学(第1版),简新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产业经济学是近年来经济学理论研究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是介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探索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和相应的公共政策,同时也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经济技术关联及相应的产业政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涵盖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及其趋势等内容。本课程是商学院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也是各专业培养方案中仅有的“中观经济学”代表课程。本课程的设立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而且还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彰显。因此,本课程的设立在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了解并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熟悉产业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派及其政策主张,了解产业经济学学科发展前沿和产业最新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自身的知识面。
2.专业能力
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学会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产业经济学问题,尤其是对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能够进行一定的研究。同时,学会撰写行业分析报告,提升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行业分析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具备对现实产业经济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产业的概念、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并从总体上把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主要内容。 2 20 产业和产业经济学的概念;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体系;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产业分类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的演变;产业分类讲授与课外
阅读第2章产业
组织理解产业组织的概念和理论渊源,掌握哈佛学派SCP分析框架的内容,掌握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主要内容,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可竞争市场理论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了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关于企业的理论。 6 5 1哈佛学派的SCP框架内容;芝加哥学派理论和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的主要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可竞争市场理论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基尼系数的计算;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与熵指数之间的关系。讲授、小组研讨与课外阅读第3章
产业
结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产业结构的涵义,了解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主要理论,掌握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熟悉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熟悉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方式。64 2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主要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产业结构的主要理论(尤其是结构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讲授、小组研讨与课外阅读
第4章
产业
关联
熟悉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和产业间的波及效果,掌握投入产出原理、投入产出方法及其政策
含义
4
4 0产业关联方式类型;投入产出表的各部分的经济涵义;投入产出各类系数;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投入产出表的各部分的经济涵义;投入产出各类系数讲授与案例
讨论第5章
产业
布局了解区位和区域和概念,了解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熟悉产业布局的基本原理和产业布局理论的主要学派,理解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明确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熟悉产业布局理论的影响因素,掌握全国性产业布局的目标和主旨,以及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依据、基本走势、地区性产业生长点选择和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43 1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全国性产业布局目标的选择;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讲授、小组研讨与课外阅读第6章
产业
发展了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熟悉三次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了解发展经济学关于产业发展的主要理论方法和政策观点。掌握产业发展的概念、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的三种模式,熟悉产业发展的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明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了解产业发展的最新
趋势。43 1产业发展的涵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解;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小组研讨与案例讨论第7章
产业
政策掌握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其作用和局限性,明确产业政策的分类、目标、手段和特点,了解产业政策评估的意义、标准和体系。重点掌握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涵义和内容,了解产业布局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综合性产业政策的概念及内容。掌握产业规制的概念、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熟悉政府规制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原因和主要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放松规制。了解改革开放以前的产业政策,重点掌握改革开放以后的产业政策42 2产业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西方产业规制三种模式的区别和联系讲授、小组研讨与案例讨论第8章
产业经济学
前沿了解工业化与工业化道路、产业集群、产业“空洞化”、产业“融合化”、产业“生态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前沿问题21 1产业“空洞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课外阅读与小组研讨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按照3-5人组成一个小组,对一个感兴趣的行业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调查该行业发展的环境、龙头企业现状、行业集中度、行业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一手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获得。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整理其它二手相关数据,为《行业分析报告》的撰写做准备。通过行业调查研究分析可以了解行业过去、掌握行业现在、把握行业未来。对行业运行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定量分析,对相关国家、相关地区、相关产业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定性地评估行业现状、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的观点和相关建议。这部分考核需要小组提供调研报告、问卷调查表、访谈提纲、小组会议资料及相关照片,这些共同构成平时考核的支撑材料。
期末考核主要是小组按照时间要求提交《行业分析报告》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并保持两版内容的一致性。同时,要求小组按照报告内容制作PPT,教师组织答辩。具体要求如下:
(1)报告的基本要求。学生要有独立策划、撰写行业分析报告的专业能力,写作行业分析报告锻炼学生的宏观决策潜力和行业把握能力,培养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实践能力,要求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数据详实、判断客观、评估公正,形成完整的行业分析报告,成果具有一定的行业决策参考价值。
(2)报告字数要求。1万到2万字。
(3)报告装订与排版要求。要求按照封面、小组成员表、评阅表、摘要、正文、附录的顺序在A4规格纸面打印,每页印刷版面尺寸行长为155--160mm ,页长(含篇眉、注脚和页码)为240mm,简单装订。
(4)报告基本格式要求。行业分析报告一般应由以下部分组成,依次为:行业分析报告题目和封面、摘要、正文、附录等。题目和封面要求:行业分析报告题目应是整个行业分析报告总体内容的体现,应能概括整篇行业分析报告的主题内容,要引人注目,力求简短,一般应严格控制在25个字以内。封面按照统一格式进行装订。摘要要求:摘要是对行业分析报告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须在对行业分析报告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体现行业分析报告的研究目的和范围、主要方法和过程、主要内容和成果、研究结论和独到的见解。摘要标题用黑体小三号字。摘要内容500-1000字,字体为宋体小四号。正文要求:正文是行业分析报告的主体、核心部分。正文结构一般由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行业特征分析、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行业评价五部分组成,要求行业评价客观、公正,论据充实可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图表清晰整齐。行业评价是整篇行业分析报告的总结,应该鲜明、精炼、完整、准确、客观、公正。正文一级标题用黑体小三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三级黑体小四号,正文及目录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统一为“固定行间距22”。附录要求:附录是正文主体的补充,对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可列入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图表目录、行业分析报告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此项并非必要项。
(5)行业分析报告的参考框架。一般来说,一份完整的行业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第一,行业概况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行业名称和行业概况分析,其中行业概况分析包括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发展环境、基本特征、地域分布、上下游产业发展情况、行业企业数量、行业从业人数、行业进出口状况、存在问题、发展限制、发展趋势等内容。第二,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行业发展的技术趋势、宏观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其他潜在对行业发展影响的因素(国际因素、资源约束、环保要求、人口因素、地理因素、社会习惯等)等内容。第三,行业特征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行业运行特征分析、行业市场容量分析、行业市场增长率和需求增长率分析、行业产品状况分析、行业特征分析的结论等内容。第四,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这部分内容包括行业供需关系分析、行业集中度分析、行业进入者威胁分析、行业供应链分析、行业替代产品威胁分析、买方议价能力分析、行业竞争结构特征分析等内容。第五,行业评价。这部分内容包括行业成熟度、行业前景描述、行业吸引力、行业投资价值评价等内容。
(6)考核标准。《行业分析报告》的期末考核主要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报告质量考核(占期末考核的70%),一部分是小组答辩表现考核(占期末考核的30%)。报告质量考核主要从选题的意义和价值、报告数据的客观性和内容的完整性、报告写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运用、报告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等五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各占质量考核20%的比重。小组答辩考核主要是对小组成员回答教师提问的表现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给出分数。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案例讨论,行业调研,英文文献翻译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50平时成绩撰写行业分析报告与答辩,专业知识面试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50期末成绩七、大纲主撰人:傅沂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计量经济学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18Z10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必修)、工商管理(选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选修)、会计学(选修)、财务管理(选修)、电子商务(选修)。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1)计量经济学(第3版),李子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教学参考书
(2)计量经济学(第5版),【美】古扎拉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计量经济学基础(第3版),张晓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计量经济学是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实际观测的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从事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数量规律研究,并以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科。它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理论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理,着力培养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认知能力及其对基本模型的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了解当代计量经济学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实践进一步深刻理解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培养其应用计量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3.专业素质
使学生产生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自觉性;开拓其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绪论440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意义及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讲授与课外阅读第2章单方程线性回归模型862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定式及基本假定;参数估计的最小二乘法及估计值的特性参数及方程的假设检验。讲授、案例分析第3章异方差性651异方差的含义及产生的后果克服异方差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及检验方法。讲授、案例分析第4章序列相关性651序列相关的含义及产生的后果克服序列相关的科克兰-奥卡特迭代法及DW检验。讲授、案例分析第5章多重共线性651多重共线性的实质及产生的后果克服及检验多重共线性的岭回归估计方法。讲授、案例分析第6章虚变量模型440虚拟变量的引入及应用学会建立、分析虚拟变量计量经济学模型讲授、案例分析第7章联立方程
模型862识别的定义和识别的判定条件,正确理解恰好识别和过渡识别;了解最小二乘法在联立方程组模型估计中产生的问题。掌握二阶段最小二乘法的求解步骤。讲授、案例分析、课外阅读第8章Eviews使用及案例分析642Eviews软件最基本的使用介绍与实验操作结合案例实际操作Eviews软件讲授、实际操作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案例研讨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学、寓学于用,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6次以上点名)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王宗润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计量经济学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19Z10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1)计量经济学(第3版),李子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教学参考书
(2)计量经济学(第5版),【美】古扎拉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计量经济学基础(第3版),张晓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计量经济学是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实际观测的统计数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从事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数量规律研究,并以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科。它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理论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理,着力培养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认知能力及其对基本模型的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了解当代计量经济学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实践进一步深刻理解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培养其应用计量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3.专业素质
使学生产生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自觉性;开拓其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提高学生具有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准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绪论440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意义及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讲授与课外阅读第2章单方程线性回归模型862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定式及基本假定;参数估计的最小二乘法及估计值的特性参数及方程的假设检验。讲授、案例分析第3章异方差性451异方差的含义及产生的后果克服异方差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及检验方法。讲授、案例分析第4章序列相关性451序列相关的含义及产生的后果克服序列相关的科克兰-奥卡特迭代法及DW检验。讲授、案例分析第5章多重共线性451多重共线性的实质及产生的后果克服及检验多重共线性的岭回归估计方法。讲授、案例分析第6章虚变量模型240虚拟变量的引入及应用学会建立、分析虚拟变量计量经济学模型讲授、案例分析第7章联立方程
模型462识别的定义和识别的判定条件,正确理解恰好识别和过渡识别;了解最小二乘法在联立方程组模型估计中产生的问题。掌握二阶段最小二乘法的求解步骤。讲授、案例分析、课外阅读第8章Eviews使用及案例分析242Eviews软件最基本的使用介绍与实验操作结合案例实际操作Eviews软件讲授、实际操作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案例研讨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学、寓学于用,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6次以上点名)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王宗润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政治经济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20Z10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2、教学参考书:
(1)逄锦聚,洪银兴.《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马克思.《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975年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71年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5)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6)徐茂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热若尔•罗兰著.《转型与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9)W•布鲁斯.《从马克思主义到市场:社会主义对经济体制的求索》.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年
(10)许小年.《自由与市场经济》.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涉及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矛盾和规律及当代社会经济的基本问题,因此,它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强、学术观点多、内容变动较大等特点的课程。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要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知识和主要经济规律,为学习经济类专业的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日后能够较好的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研究工作的需要。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学习政治经济学,要求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通过课外(包括国内外各种经济类杂志、报刊、书籍)阅读,了解经济学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要求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实践,要求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深刻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和运动的客观经济规律,培养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养
能够运用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形成自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
内容总
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政治经济学的对象2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讲授第2章商品与货币431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3章资本和剩余
价值651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剩余价值规律。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4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
趋势64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的影响。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5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
生产65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三种循环形式,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实现条件。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6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65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及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利润的本质,平均利润,超额地租。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7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
发展43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经济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特点及其基本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两重作用。当代科技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8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
趋势22垄断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地位是过渡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剧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当前历史时代的特点。讲授,案例教学,课外阅读第9章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43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和作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类型、原因和作用,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经济一体化及其组织形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是如何产生的。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10章生产资本的全球化与国际
分工411生产资本全球化的动因、历史进程,以及作为生产资本全球化直接产物的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的新特点、新规律。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当代跨国公司的新特点、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性。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第11章商品资本的全球化与国际
贸易22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内容和作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影响、国际贸易协调的作用。讲授,案例教学,课外阅读第12章金融资本全球化与国际金融22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和影响;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与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及防范、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及前景。讲授,案例教学,课外阅读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案例研讨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学、寓学于用,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2、“华西”牛奶为什么到进了下水道?3、剩余价值的产生。4、工资指导价,5、中国人收入为什么这么低?6、海尔是“怎样让石头漂起来”。7、水往低处走,资本向高(利润率)流。8、“9.11事件”对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9、亚洲金融风暴。10、在国际分工中缺乏自主的国际分工只会沦为附庸。11、人民币国际化。在具体组织形式上,采用教师引导分析和学生小组汇报研讨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按小组进行PPT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提问回答。教师根据各小组PPT汇报及交流回答情况评定实践教学环节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平时测评出勤10%小论文、作业测评布置的20%课堂汇报小组汇报20%课堂讨论小组讨论10%期末考试试卷40%七、大纲主撰人:祝平衡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外贸英语函电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21Z10
课程名称:外贸英语函电/ English Correspondenc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与学分: 32/2
先修课程要求: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
适应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兰天.外贸英语函电(第七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5
2、教学参考书
(1) 杨伶俐. 外贸英语函电(第二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15;
(2) 陈文汉.外贸英语函电(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应用型规划教材•国际贸易系列).中国人民大学,2013;
(3)(美)洛克.商务与管理沟通(英文版.第八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Herta A. Murphy 等.高效商务沟通(英文版第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外贸英语函电》是一门融国际贸易业务知识与英语为一体的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基础英语课前后衔接得当,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信函处理业务的综合技能与素质。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与英语、国际贸易等课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课程以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实践和业务环节为背景,通过实例,系统讲述外贸英文信函和合同的翻译及写作原则、方法和内容。本课程是根据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而开设的,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外贸业务员、外销员、跟单员等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任务是掌握外贸业务中英语常用词汇、术语、缩略语、惯用句型和表达方法,熟悉翻译和写作外贸业务中各类函件。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了解并熟悉外经贸进出口的关键步骤,系统掌握外贸易业务询盘、报盘、还盘、开证、包装、运输、投保、投诉与索赔各个环节的常识与信函写作方法;通过样信和实例学习各类外贸英文信函与合同的翻译、写作方法与原则;掌握外贸英语常用词汇、术语、缩略语、惯用句型的表达方法。
2.专业能力
培养上述业务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外贸易各环节所应用到的英文信函的撰写能力:掌握外经贸业务信函的撰写要点,做到能在一般情况下写出内容确切、表达得体、符合规范、语句通顺、没有语法错误的信函。
3.专业素质
具备国际贸易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国际创新思维、开阔的胸襟、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乐于合作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General Introduction 431掌握商务书信的书写格式(齐头式、改良式、混合式、简化式)和构成(信头、编号和日期、封内地址、注意事项、称呼、事由、信文、结尾敬语、签署、附件、抄送、附言)熟练运用商务书信的写作“7C”原则(礼貌、体谅、完整、清楚简洁、具体、正确)教师讲授、模拟公司的组建与课外阅读第2章Establishing Business Relations431掌握建立贸易关系的常用书信的内容及结构;了解相关信函类型:进口商给出口商的信、出口商的自我介绍、出口商给进口商的信、生产厂家的自我介绍、厂家给进口商的信等掌握有关建立业务关系的常用语句,能熟练地书写的建立业务关系的信件教师讲授、样信改错&小组研讨、模拟写作第3章Enquiries431了解询盘的种类(一般询盘和具体询盘);掌握常用有关询盘及答复的语句、询盘及答复的信函书写要求和方法。能写出简短、清楚、切题的询盘和答复信函理解一般询盘和具体询盘的内容与区别及其表达方式学生团队讲授、样信赏析、小组研讨、模拟写作第4章Offers431了解报价(报价及回复、寄送报价、买方要求报价及卖方回复)、推销信函(一般性推销、试图凭样推销)的种类及其结构掌握报价、推销信函、发盘函的书写形式和要求,掌握发盘的常用表达,正确书写其信函教师讲授、信函翻译&小组研讨、模拟写作第5章Counter Offers431了解还盘及再还盘信函的的书写形式和要求掌握还盘及再还盘的常用语表达方法,正确书写其信函教师讲授、样信赏析、小组研讨、模拟写作第6章Conclusion of Business431了解定单(定单、接受定单、拒绝定单)、合同(售货确认书和购物合同)的定义,掌握其写作内容要求及相关的语言表达掌握与订单及其执行、销售/购买确认合同相关的常用语,并正确书写相关信函学生团队讲授、点评同伴写的信函、模拟写作第7章Terms of Payment431了解常用付款方式(信用证、托收等)相关知识及信函写作要求,掌握英语词汇、术语及有用的表达信用证的有关知识:含义、特点、当事人、种类、开证步骤等知识,掌握与支付条件相关信函的写作要求和相关语言表达,正确书写此类信函,尤其是催开信用证和催款信函教师讲授、常用付款方式术语英汉互译、扩句成段练习第8章Establishment of L/C and Amendment431
了解信用证的基本办理程序和各类信用证(保兑的、不可撤消的信用证;备用信用证;循环信用证)中的条款。掌握展证和修改信用证的书写要求和方法,并能准确地书写相关信函教师讲授、样信分析、小组研讨、扩句成段练习第9章Packing , Shipping Marks and Shipment431有关包装问题的商务信函的写作内容要求及相关的语言表达区分装船通知与装船须知教师讲授、样信分析、小组研讨、模拟写作第10章Insurance431保险价值、保险费、保险单和保险凭证的概念,有关保险事宜的商务信函的写作内容要求及相关的语言表达保险术语及其缩略语学生团队讲授、样信分析、保险术语缩写大比拼、模拟写作第11章Agency431了解其它的代理形式, 如寻找代理,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和建立合资企业及相关信函的写作技巧掌握希望达成其它代理形式的表达方法及相关信函书写要求学生团队讲授&师生点评、模拟写作第12章Complaints and Claims。431掌握一般申诉和索赔书信的要求和表达法了解本章所介绍的申诉(对错发货物、迟交货物、质量低劣的申诉)和索赔的范围(对质量低劣、不良包装、短重引起的索赔)学生团队样信赏析、小组研讨、模拟写作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立一模拟公司,然后各模拟公司结对成出口、进口贸易伙伴,通过让学生模仿、改写或答复课本上的样信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模拟的“贸易双方”进行书信往来,并穿插“Peer-editting ”环节,即让学生编辑自己学习伙伴写的信函。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堂分组PPT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进行打分进行加权综合评定成绩。总之,实践教学环节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学于用。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6次以上点名)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田晖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国际商法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22Z10
课程名称:国际商法/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1)国际商法(第三版双语版),姜作利,法律出版社,2013
2.教学参考书
(1)国际商法(第四版),党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2)国际商法(第二版),沈四宝、王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惯例,了解本国外经贸法律政策,开阔学生全球化视野,助其构建及完善国际商务法律体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商法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特别是要掌握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的内容,了解国际商法方面的最新发展及有关内容,学会以国际商法的理论、规则来分析案例及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2.专业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法,懂得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培养学生对外经济交往的适应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具备洞察问题、提炼问题、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绪论国际商法概论220国际商法渊源;国际商法基本原则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比较讲授与课外阅读第1章国际商事组织法440公司、合伙公司与跨国公司案例研讨与讲授第2章国际货物买卖法10100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双方义务、风险及所有权转移、补救方法,运用法律制度分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风险及所有权转移,违约救济案例研讨与讲授第3章国际货物运输法880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国际航空货运输法、国际铁路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法提单法律制度;租船合同;多式联运案例研讨与讲授第4章国际货物运输保
险法660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陆上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保险法案例研讨与讲授第5章国际知识产权法440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立法、国际许可合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国际技术贸易法国际许可合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案例研讨与讲授第6章国际投
资法440引进外资法律制度、海外投资法律制度、国际投资的国际保护、中国外资法及其双边协定海外投资法律制度、国际直接投资的国际公约讲授与课外阅读第7章国际经济争议的
解决220国际经济争议解决的司法方法、非司法方法、国际商事仲裁、WTO争端解决机制仲裁,WTO争端解决机制讲授与课外阅读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案例研讨所用案例主要取材于教材与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堂分组PPT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打分并加权综合评定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读书笔记,课后作业,案例讨论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
分析能力,交流素质50试卷集中笔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张灿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博弈论基础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23Z10
课程名称:博弈论基础/ A Primer in Game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等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洪开荣. 经济博弈论.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教学参考书
(1)谢设予.经济博弈论(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谢设予.经济博弈论习题指南(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洪开荣.博弈论解说(第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博弈论是一种以纳什均衡为基本语句的主体相互作用语言,一种以互为最适反应为基本工具的互动决策方法体系。运用博弈均衡分析逻辑,包括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问题在内的各种经济问题都可以得到合乎逻辑的均衡解释。博弈论基础课程是面向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及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纳什均衡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其他博弈均衡概念,建立博弈模型与现实案例的结合性思考,初步掌握博弈均衡分析思想,并能运用纳什均衡和博弈逻辑,分析各种经济问题形成的实质缘由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熟悉分析各种现实经济社会问题的博弈分析逻辑,强化学生的互动逻辑思考,深化学生的经济问题认知。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重复博弈的触发策略均衡,熟悉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海萨尼转换原理和贝叶斯均衡逻辑,了解演化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均衡、各种形式的行为博弈均衡,以及博弈实验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对于国际经济和贸易问题,学生可以运用博弈均衡分析进行解释,并得到合乎逻辑的均衡分析结论。
3.专业素质
本课程通过以基本理论为本﹑实用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既要求学生了解理论的内涵,掌握方法;也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绪论220纳什均衡概念,博弈论定义,博弈均衡精炼,博弈逻辑纳什均衡与互为最适反应思考现实博弈问题第2章完全信息静态博弈440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画线法求解均衡,经典博弈的比较分析博弈要素与博弈逻辑,纳什定理的现实意义寻找并理解静态博弈与纳什均衡的现实案例第3章完全信息动态博弈640逆推归纳法,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重复博弈的触发策略均衡,博弈策略式与博弈扩展式逆推归纳法与顺推归纳法,纳什均衡的动态精炼寻找并理解动态博弈与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现实案例第4章不完全信息静态
博弈440海萨尼转换,贝叶斯均衡,完美贝叶斯均衡的四条件,纳什均衡的贝叶斯精炼贝叶斯理性,不完全信息博弈均衡求解难题理解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均衡的现实求解方式第5章不完全信息动态
博弈440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均衡特征,信号博弈,动态博弈环境的海萨尼转换完美贝叶斯的再精炼,不完全信息博弈与非对称信息博弈的一致性理解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均衡的现实求解方式第6章行为博弈440互动公平博弈,非公平规避博弈,损失规避博弈,利他主义博弈,心理博弈策略互动均衡与信念互动均衡的整合均衡行为博弈的现实案例第7章演化博弈440演化博弈,演化稳定策略均衡,大群体博弈,小群体博弈,复制动态均衡,最优反应动态均衡演化博弈的初始约束特性演化博弈的现实案例第8章实验博弈404Vadammn博弈、颤抖手博弈、最后通牒博弈、独裁者博弈和信任博弈的实验验证不同行为偏好如何决定不同的均衡结果采用“问答式课堂博弈实验”方式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在授课教室开展“问答式课堂博弈实验”,学时数设定为4学时。提问式课堂博弈实验主试为任课教师,基于五种博弈类型,即Vadammn博弈、颤抖手博弈、最后通牒博弈、独裁者博弈和信任博弈,作为被试的听课学生回答自己认同的均衡选择,从而验证自利偏好、利他偏好、互动与公平偏好如何决定不同的博弈均衡结果。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6次以上点名)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洪开荣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商务谈判与礼仪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24Z10
课程名称:商务谈判与礼仪/ Business Negotiation and Etiquett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与学分: 32/2
先修课程要求: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管理学
适应专业:国际贸易(必修)、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其它本科经管类专业(选修)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刘园.国际商务谈判(第三版)(经济管理类课程教材•国际贸易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教学参考书
(1)刘莉.国际商务谈判(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刘宏,白桦.国际商务谈判(第二版)(高等国贸经济与贸易).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1;
(3)殷向洲.国际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普通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类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淙,丁晶. 国际商务谈判(全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精品系列教材).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3; 
(5)[美]弗兰克-L-阿库夫,刘永涛译.国际商务谈判.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6) 联合国贸易网络上海中心编.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世界各国商务文化礼仪习俗指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商务谈判与礼仪》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文化学、民俗学等诸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范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理与实务、谈判各阶段策略、相关技巧及礼仪,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国际贸易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相关理论知识、国际商务谈判的准备、心理基础、过程、各阶段的谈判策略与技巧、礼仪礼节以及不同文化成员的谈判风格等内容。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国际贸易专业及其他经管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理、各个阶段的技巧和策略、谈判的基本礼仪与礼节以及各国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了解成功谈判的谋略和其中蕴涵的文化、历史和宗教等的内在动因;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贸易类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国际商务谈判最新发展动态,扩大视野,拓宽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国际商务谈判的开局、报价- 讨价- 还价、让步、僵局的处理以及签约的技巧与策略;能熟练撰写国际商务谈判方案;掌握商务谈判签约礼仪以及合同的制定与签署技能;在掌握谈判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变能力;掌握谈判艺术并有一定文字沟通和处理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商务谈判人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商务谈判人员规范的仪表、仪态、仪容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具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勇于奉献,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国际商务谈判概述330国际商务谈判的概念与特征、基本要素、
种类及其特点、评价与谈判原则谈判成功的评判标准的选定与谈判基本原则的运用讲授、案例分析、与课外
阅读第2章国际商务谈判的准备651了解国际谈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谈判班子的组织、谈判信息资料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掌握谈判方案的制定及模拟谈判的组织及管理国际商务谈判中各种背景材料的调查、谈判方案的撰写
讲授、案例分析、模拟谈判团队的组建第3章国际商务谈判的心理330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作用与运用,掌握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个性利用和国际商务谈判心理的实用技巧及禁忌国际商务谈判心理的实用技巧与国际商务谈判心理禁忌的把握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4章国际商务谈判阶段及
策略862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四个阶段(开局阶段、磋商阶段与成交阶段)的特点及其相关策略。开局策略、价格磋商策略、僵局的利用与处理策略、让步策略、对国际商务谈判终结的判断以及成交策略的运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与模拟谈判第5章国际商务谈判综合技巧431了解《三十六计》中防御战之釜底抽薪、蚕食战之步步为营、游击战之红鲱鱼、影子战之欲擒故纵、蘑菇战之车轮战等战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技巧。红鲱鱼、釜底抽薪等战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与模拟谈判
游戏第6章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礼仪431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的服饰礼仪、举止和谈吐礼仪、签约礼仪、宴请礼仪与西餐礼仪的具体要求。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签约礼仪、宴请礼仪与西餐礼仪的具体运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外阅读与视频观看第7章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431了解影响国际商务谈判风格的文化因素, 欧亚非、大洋洲商人的谈判风格、礼仪与禁忌。中西方商务谈判风格、礼仪与禁忌。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案例研讨主要取材于国外教材的相关案例和热播电视中的谈判片段即视频案例。案例研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不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第二个模块是模拟谈判,师设计一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也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谈判案例,并根据案例情境进行模拟谈判。两个模块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和寓学于用。
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谈判团队,然后再将谈判团队细分为讨论小组,充分发挥团队学习的作用。采取各组在课堂上进行PPT汇报的形式,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进行打分进行加权综合评定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40小组研讨、模拟商务谈判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试卷集中考试(必修)
国际商务谈判报告、案例分析等书面材料(选修)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田晖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世界贸易规则与无形贸易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25Z10
课程名称:世界贸易规则与无形贸易/ World trade rules and invisible trad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 32/2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经济法,国际商法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陈晓红.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知识读本. 海南出版社,2002年.
[2] 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一). 人民出版社,2000年.
[3] 薛荣久.世界贸易组织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徐耀耀.加入WTO后的中国市场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
[5] 陈霜华.国际服务贸易.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6] 薛伟贤.国际技术贸易.西安交大出版社,2009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世界贸易规则与无形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及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系统介绍世界贸易组织包括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协定和协议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管辖下的、对所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都具有约束力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内容,了解和分析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给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树立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要求相适应的观念意识,提高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和运行机制;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掌握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货物贸易的主要规则;掌握无形贸易的内容、发展情况及趋势、主要规则等;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政策审议和争端解决机制。
2.专业能力。认识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并了解“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贸政策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知识,掌握商务经营活动中的操作技巧,具备从事经济贸易理论研究或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从GATT到WTO660WTO的发展及演变特征演化规律讲述、自学及案例讨论第2章WTO的运行机制660运行决策争议
处理运行逻辑及方法讲述、自学及案例讨论第3章WTO基本原则660不同原则的解释及应用应用讨论讲述、自学及案例讨论第4章WTO货物贸易协议440十二个货物贸易协议解释要点协议间的关系讲述、自学及案例讨论第5章无形贸易概述220分类及特征、地位各类的特征及
地位讲述、自学及案例讨论第6章无形贸易协议330总协议、运输协议、金融服务协议、基础电信协议总协议讲述、自学及案例讨论第7章WTO下的政府
职能220职能限定及转化市场经济下政府定位讲述、自学及案例讨论第8章WTO下的产业
发展110对我国及世界相关产业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及机遇讲述、自学及案例讨论第9章WTO的未来220功能拓展及管辖范围扩大趋势功能及范围讲述、自学及案例讨论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6次以上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郑传均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商务英语口语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26Z10
课程名称:商务英语口语/Oral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英语听说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王咏梅,新商务英语口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马静, 现代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教学参书, 2010;陈小慰,PASS BEC(中高级)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口试必备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听懂及讲好英语,特别是商务英语的方法、技能与技巧,将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与英语对话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国际商务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独自练习、成对练习和小组活动的形式,增进学员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练习英语听、说技能的机会,为本科生将来能够胜任用英语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商务英语口语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要求学生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掌握英语语言、政治、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通过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的考试。
2.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用英语从事跨文化的商务活动的能力。要以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将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的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商务英语沟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商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商务英语口语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专业素质。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形势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当前国际贸易的运作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实务的最新做法和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的最新发展,不断地更新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使商务英语课程与国内外政治、经济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需要相适应。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全球经济220国际贸易的全球化的重要性。科学技术通过不断的革新与观念的创新所取得的进步,激活了经济活动的展开。先进复杂的通讯手段,彻底减少了时间与距离给国际商务活动带来的影响。
Tariffs and barriers are coming down to create
open market around the world.
讲授商务英语术语、难点并进行沟通及表述能力训练,各英语小组结合最新经贸动态讨论并演讲。第2章国际竞争22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创立的自由放任政策,得到广泛认可。贸易的成功并不必须依靠廉价劳动力、利率或兑换率。经济活动的繁荣总是存在于具有高智力、高技术的劳动力和存在着最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地区。Economic activity will prosper in regions where the
labor force is knowledgeable and highly skilled and
where the maximum efficient production methods exist.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3章出口贸易的时机成熟了吗?
220国与国之间要进行贸易是出于对各自不能生产的产品的需求,以及通过贸易来处理生产过剩的产品。通过开放市场,公司可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生产适销的产品。建立国际市场,需要恒心及诀窍。I would like to speak about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export.
By all means, please page him right away.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4章制定一项成功的出口贸易
计划

220出口总计划基本上是一项瞄准国际市场的贸易计划。它将鉴定你的目标市场、出口的总目标、各项活动及具体目标、必要的资源以及预期的成果。As a result of one nation disturbance, other nations are
affected, with repercussions back to the first nation.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5章电子商务22电子商务及全球化是整合当今世界的两股强大动力。在线技术改变了贸易的基础结构。互联网是用作拓展贸易经营以及创造新商机的许多市场营销工具之一。Companies must learn to market themselves in other
languages in order to be on the competitive edge.讲授、综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6章国际市场营销
22随着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国际化趋势,国际市场营销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营销是一项能使你成功地自始至终与你的目标客户保持沟通的战略。

Marketing is the strategy that drives these entire
course of actions to successfully communicate
your meaning to the target audience.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课外阅读第7章进军国际市场
220如何找出适当的市场进入策略,从而将产品或服务输送给你的国外客户。You should have identified the demographic
and regulations of your target market that will
help you decide the best route to take.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8章国国际贸易的法律问题
220公司必须了解目标市场的贸易法规实践,用以保护自身利益以及他方违约时,能够诉诸法律。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 must be precise,
specific, and all-inclusive to lessen misunderstanding,
misconceptions and disagreements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9章询价/价格
220为合理的价格、完整而准确的报价以及销售和付款方式而谈判,是成为成功的全球企业家的必要步骤。


Perhaps you can give us a break in price
since we are taking some risk in selling this
product in a new market.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10章报盘/
成交220报价与成交是一种分析谈判结果的方法,以此决定是否或者何时签定合同,以及如何构成合同的条款和条件。I can understand the wisdom in taking
such a preventive measure.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11章付款方式220支付货款的方式对进出口商来说均具有一定的风险。依靠你的公司、进口商以及金融机构所安排的付款方式,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I should also mention that we would only
accept such terms with the coverage of
credit risk insurance.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12章包装/标签220出口商需要了解包装、标签、文件以及保险的规定。许多国家要求每件包裹必须适当地标上原产地证书、法定重量、港口标志、危险品的标签。The cartons are lined with waterproof plastic
sheet and reinforce with proper bracing to
discourage theft and pilferage.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13章
物物流/
保险
220一项周密的物流计划能有效地使你的产品从原产地运往消费地。为货运适当地保险可以使你的货物在海运过程中遇到丢失、盗窃和损坏时得到赔偿。A careful logistics planning will enable the efficient
flow of your product from the point of origin to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第14章海关
220各国的海关法则与要求的现实情形均不相同。出口商应该彻底检查发货单、报关单是否完整。
Improper and incomplete documentation is
the root of most problems and delays.

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各英语小组每周业余时间紧跟最新经贸动态,阅读一篇最新经贸报刊文章并编成对话课上演讲,课前由英语小组组长用英语汇报过去一周开展的课外英语学习的活动内容。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大型作业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9次以上点名)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商务英语表述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王咏梅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28Z11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模拟/ International Trade Simulation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2周/2
先修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阶段其它全部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祝卫.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最新版
[2] 自编试验指导书。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该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在校内的最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教学平台以及互联网,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海关实务》、《外贸函电》等全部专业课程知识,亲身体验和参与进出口业务的完整流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熟悉国际贸易交易流程,并熟练掌握从事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操作技能。该课程根据进出口贸易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控制和指导下的进出口交易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为成功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该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在校内的最后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必修环节,其他专业如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可选修。
2.国际贸易模拟实习课程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熟悉国际贸易交易流程,并熟练掌握从事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操作技能。该课程根据进出口贸易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控制和指导下的进出口交易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为学员成功地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教学任务: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教学平台以及互联网,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海关实务》、《外贸函电》等全部专业课程知识,亲身体验和参与进出口业务的完整流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实验要求:由一位或多位专业课程教师担任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人员配合指导;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教材相关章节内容;上机前,指导教师应讲清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要求等,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实验;教师在抽查评估实验报告后,在线公布答案;学生在实验中按业务操作要求制作业务文件,根据教师要求,按规定时间在线提交。
2.操作方法:教学平台使用的是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提供的《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教学软件》, 英文名称:Teach Me Trade (TMT)。
TMT实验平台有机集成了10套连贯完整的出口业务案例,从建立业务关系到业务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直至最后的交单结汇善后,涉及国际货物买卖的全过程,而每一环节又具体包括操作要求、业务反馈(如:国外客户的来函,海关、船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等机构的回复单据及文件)、操作提示和参考答案。
TMT由“学员平台”、“教师平台”、“管理中心”三个子系统构成。通过三端互动,营造仿真的商务活动环境,从而实现有效的出口贸易模拟训练。
TMT实验中,学生可依据项目主管的分配,分别进入10家不同的公司进行实验,亲手操作一笔完整的出口业务。尽管根据公司的不同,学生实验业务的交易对手、交易商品均有所不同,但都遵循一个共同的业务程序,具体分为以下16个操作步骤。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操作1操作平台与交易磋商业务
流程202介绍系统使用方法关键参数的查找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操作2报价核算与
发盘202核算价格、英文发盘价格计算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操作3还价核算与
还盘202二次计算及写信计算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操作4成交核算202三次计算及写信计算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操作5合同签订404简式合同特殊条款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操作6履约制单404各类单据发票、
提单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操作7审核信用证202对照逐项
审核付款条款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操作8修改信用证202对照修改付款条款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操作9托运订舱与投保装船202填单据订舱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操作10出口报关404填写关单填写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操作11单据缮制与
审核606综合审核综合性
一致讲解、指导操作、答疑、评价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全部课时上机模拟。在实验室或寝室完成全部规定流程,若时间不够,可在课余利用校园网或自行到实验室找空机延时。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用班+号+名为文件夹名发给老师,供检查、成绩评定及存档上述16项的完成结果50%课程结束前按班集中交纸质结果,供成绩评定及存档最后完成模拟综合练习50%七、大纲主撰人:郑传均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海关实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29Z10
课程名称:海关实务/ The Practice of the Customs Declar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等其他全部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海关总暑教材编审委员会.报关员资格考试教程.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教学当年最新版
[2] 倪淑如.进出口报关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
[3] 张兵.进出口报关实务(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海关实务》是介绍进出境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的报关、通关实务的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随着内外贸一体化的发展,也适合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选修。本课程从报关单位、报关员角度出发,结合海关业务的发展趋势,介绍报关单位和报关员在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进出口货物需要受到哪些管制,报关单位及有关单证如何填制,各种贸易方式和特殊进出口货物分别如何报关,关税及其他税费如何计算,无纸贸易与报关自动化及其各国口岸通关实务等各方面的知识。
1.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必修课程,也适合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选修。
2.课程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通关的相关法律、实务操作,以及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相关知识。
3.课程教学任务:讲解进出境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的报关、通关业务过程,使学生了解海关的管理体制、海关法规、报关的基本内容,熟悉报关管理制度和基本通关制度,掌握进出口商品归类的原则和技巧,能够快速填制各类报关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学习海关的基本知识,明确海关的权力及海关的作用。使学生掌握报关的全过程及在各种不同贸易方式中如何进行报关。学习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规的主要内容及法定检验制度。
2.专业能力。学习掌握进出口商品检验与鉴定,监督管理及各种证书的出具。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关税制度,商品检验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有认识,便于指导其实际工作。
3.专业素质。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海关政策法规和国际海关合作组织相关知识,掌握商务经营活动中的操作技巧,具备从事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报关概述11发展史、报关主体、海关职能职能讲述、练习、自学第2章海关法规22对企业、货物、程序等方面的
约束强制性
规定讲述、练习、自学第3章报关的基本内容22申报程序及事项流程讲述、练习、自学第4章报关相关人及其法律责任11各主体的义务违规违法规定讲述、练习、自学第5章报关管理制度44对企业及贸易方式的分类管理贸易方式分类管理讲述、练习、自学第6章基本通关制度44一般贸易普通货物通关通关监管重点环节讲述、练习、自学第7章特别通关制度22报税制度加工贸易讲述、练习、自学第8章进出口商品归类22HS制度商品编码讲述、练习、自学第9章进出口商品检验和检疫22报检法定检验讲述、练习、自学第10章进出口
税费22关税及环节税
计算计算方法讲述、练习、自学第11章通关程序22各类通关程序规定及改革改革方向讲述、练习、自学第12章报关单
填制88进出口报关单
填写易错栏目讲述、练习、自学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中读懂各类单据并进一步学习主要商业单据的填制。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专题讨论和课堂讲演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6次以上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郑传均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跨文化商务沟通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30Z10
课程名称:跨文化商务沟通/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与学分:32/ 2
先修课程要求:国际贸易、外贸英语函电与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
适应专业:国际贸易(必修)、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其它本科经管类专业(选修)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美)比默,(美)瓦尔纳著,孙劲悦译, 《跨文化沟通》(第四版,工商管理译丛),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1;
2、教学参考书
(1) Iris Varner & Linda Beamer,《全球化工作环境中的跨文化沟通》(英文版)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Workplace.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 David Ricks,《国际商务误区》(英文版)Blunder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3) Herta A. Murphy 等, 《高效商务沟通》(英文版第七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4) Gibson, R.,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5) Samovar, L.A, & Porter, 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5th Ed,). Thomson Learning. Wadsworth, 2004;
(6) Gesteland, R.R.,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Behavior: Marketing, Negotiating, Sourcing and Managing Across Cultures.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跨文化商务沟通是一门将跨文化问题、沟通和商务三个变量整合为一体的新兴学科。本课程从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交际策略、经营理念、人力资源及企业文化等角度,系统剖析跨国公司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和现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和管理方案,旨在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和跨国经营中的冲突根源,更好地采取文化整合措施和沟通策略,有效地解决跨文化冲突。本课程的任务在于将学生培养成熟悉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及善于跨文化交流的复合型商务人才。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文化与沟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语言对跨文化商务沟通的作用和影响、文化价值观及文化差异对组织管理中的商务信息的影响、书面与口头沟通、非语言沟通、经济制度等制度体系、商务环境中信息收集和决策问题中的文化影响、跨文化商务谈判、习俗、礼仪和礼节、跨文化沟通、跨国公司组织管理、跨文化营销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当代跨文化沟通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以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基本知识与原理,跨文化商务沟通得习俗、礼仪和礼节,掌握撰不同文化环境下商务沟通文书的写作技巧上的差异;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和跨国经营中引发矛盾的源头,更好地采取相关的文化整合措施和沟通策略,有效地解决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矛盾和冲突,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思维与合作精神;具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与坚持职业操守、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文化与沟通

440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文化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交易性文化,以及在跨文化商务沟通领域中文化的定义、特点及作用在跨文化商务沟通领域中如何有效发挥文化的作用教师讲授、学生课外阅读与研讨第2章信息的组织与传递
541常见的沟通模式、常规信息的组织、商务信息渠道的选择以及不同文化的信息组织风格常规信息的组织、商务信息渠道的选择、不同文化的信息组织风格学生讲授、学生案例分享、小组研讨第3章语言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作用431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选择商业用语时考虑的语言因素、商业因素、政治因素和适当的流利程度;公司通用交际语言选择,与非本族语背景的人口头沟通的注意事项公司通用交际语言选择,与非本族语背景的人口头沟通的注意事项案例重现、小组研讨与点评第4章

跨文化商务中的书面
沟通

431技术对书面沟通的影响、不同文化间的书面信息沟通,含针对不同文化的常规信息(直接计划、间接计划)、劝说性信函、负面性信函、解决问题式信函的写作方式不同文化间的书面信息沟通\ 负面性信函、解决问题式信函的写作方式教师讲授、小组研讨与案例分析第5章
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沟通
330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信号,包括副语言、非语言行为如举止神态学、空间关系学、眼神接触、触觉论、以及口头沟通中的话语权及沉默等在跨文化商务沟通领域中如何解读不同文化的非言语信号及商务习惯,并有效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学生综合案例分析&师生点评、小组研讨第6章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对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影响
642企业在进出口阶段、跨国公司阶段、全球公司阶段对组织结构的选择,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文化因素对国际公司沟通的含义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组织中的沟通课外阅读&小组案例研讨第7章国际企业内部的跨文化冲突与调适642通过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并购案中的文化问题,了解跨文化商务沟通在国际企业内部的跨文化冲突调适中的重要作用怎样通过跨文化商务沟通解决国际企业内部的跨文化冲突课外阅读&角色扮演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与小组研讨两大环节上,案例分析在课堂上进行,辅之以小组的课外研讨。这两个环节充分发挥团队学习的作用,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研习有机结合,使学生不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学于用。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讨论小组,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堂分组PPT进行汇报,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问回答。通过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对PPT汇报及交流问答情况进行打分进行加权综合评定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40小组研讨、模拟商务谈判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试卷集中考试(必修)
国际商务谈判报告、案例分析等书面材料(选修)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田晖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国际商务综合实训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631Z11
课程名称:国际商务综合实训/Comprehensive Practic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课程类别: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口语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王咏梅,新商务英语口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马静, 现代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教学参书, 2010;陈小慰,PASS BEC(中高级)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口试必备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综合实践课学习,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听懂及讲好英语,特别是商务英语的方法、技能与技巧,将国际商务专业知识与英语对话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国际商务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独自练习、成对练习和小组活动的形式,增进学员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练习英语听、说技能的机会,为本科生将来能够胜任用英语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商务英语口语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操作规程,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要求学生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掌握英语语言、政治、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通过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的考试。
2.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用英语从事跨文化的商务活动的能力。要以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将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的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商务英语沟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商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商务英语口语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专业素质。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形势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当前国际贸易的运作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实务的最新做法和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的最新发展,不断地更新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使商务英语课程与国内外政治、经济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需要相适应。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实践基本内容
1、了解实践单位的基本情况,
包括实践单位的历史沿革、组织形式、经营方向、经营规模、管理体制、人员结构、生产经营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行业状况;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人员结构、行业主管等。
2、了解实践单位的进出口工作组织情况
实践单位的进出口机构设置情况,包括进出口机构、财务机构、岗位设置分工情况等;实习单位进出口人员配备情况,包括进出口人员素质结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等;实习单位的进出口岗位的工作职责等。
(二)实践具体内容
1、熟悉企业市场营销、进出口实际操作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熟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3、熟悉并分析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计划实施过程;
5、学习企业质量管理的经验,分析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6、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现状;分析企业设备的完好率、役龄结构,设备的更新改造情况等。
(三)实习岗位
实习岗位主要包括:进出口业务主管、业务员、产品营销业务员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成绩比例(%)备注平时成绩实践表现30实践手册实践日记、实践总结30实践报告实践报告(中英文)40七、大纲主撰人:王咏梅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632Z11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Internship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4周/4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管理学原理基础会计学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南大学关于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纪律、实习安全、实习保密等规定
2.商学院关于自主实习文件规定
3.经贸系自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年级专业实习大纲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深入某一具体外贸、外资或外经企业,了解其基本运营状况,并在具体岗位获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经验和技能,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必须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习学分方能准予毕业。实习教学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创业精神,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交流沟通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通过外贸部门和国内销售部门的实习,了解国内和国外产品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及相关贸易政策,巩固已学理论知识;通过下车间观摩生产实际过程,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获得对产品生产的感性认识;通过深入调查,了解企业发展状况、机构设置、生产能力及技术装备水平,获得企业管理实践知识。
能力: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培养踏实肯干、艰苦创业的精神,培养同工人、技术干部、管理人员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增强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通过实习,学生将对企业和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通过实习日记的详细记录、整理、分析,以及实习报告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从各种表面现象中捕捉有用信息、积累原始资料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素质:通过现场学习,了解涉外企业业务的具体运行模式和工作中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实习中理解并遵守贸易及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提高职业规范素质;以小组为团队,与企业的员工接触,提高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素质;通过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实习纪律的严格约束,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良好的工作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环节
入厂教育及安全
教育了解实习企业的情况和企业的安全要求半天半天企业的现状和安全要求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强化安全意识请企业领导和各级安全员作报告,进行安全知识考试第二环节
讲座简介企业生产和业务内容及流程1天1天企业概况、发展前景、业务及或生产流程对企业的初步认识指导老师主持,企业业务人员主讲、学生提问与讨论第三环节
参观企业考察企业
全貌1-2天1-2天了解实习企业业务或和生产流程以及相关的辅助机构。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和分析问题企业教培或业务人员带领现场参观第四环节
跟班见习相关业务部门及车间岗位见习约23天约23天了解业务流程、特点、关键环节、注意事项分别掌握实习企业主要岗位事务处理岗位见习观摩,与相关人员交流,自主获取相关信息。第五环节
实习记录与体会每日做好日志并逐步完成实习报告000详细记录并分析分析理解业余时间完成第六部分
答辩根据提交的实习报告进行答辩。半天在企业或回校后进行将所见和所闻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分析讲解。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由指导老师或和企业老师共同组织答辩五、实践教学内容
1.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企业区域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资源状况;(3)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4)企业资产状况、生产能力与规模;(5)企业主要产品品种、产值;
2.熟悉企业市场营销、进出口实际操作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熟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4.熟悉并分析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计划实施过程;
5.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6.学习企业质量管理的经验,分析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7.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现状;分析企业设备的完好率、役龄结构,设备的更新改造情况等。
六、实习方式及实习要求
(一)实习方式
学院成立实习领导小组,由学院教学部门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负责本学院的实习工作。
采用自主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方式,自主实习的学生,按学院自主实习程序、要求申请,自主实习人数一般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实习指导老师通过电话、短信联系指导。
集中实习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队指导,集中实习采用分组轮换实习方式,大的实习部门3-5人一组,小的1-2人一组,各科室部门轮换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采取参观、顶岗、调查、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实际运用的初步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
(二)实习要求
专业实习是以企业为课堂,教育者是企业有实践经验的涉外业务专家,为搞好专业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1.尊重实践,尊重相关人员,虚心听取讲授,认真做好记录。
2.借阅企业提供的资料,必须妥善保管,完好交还,注意保密。
3.学生实习期间应每天写实习日记、记载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及存在问题,及时整理实习笔记,认真撰写实习报告。
4.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填写实习手册总结,向实习带队教师提交实习手册和实习总结。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实习时间安排
实习进度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天数备注准备阶段学校实习动员、实习纪律1实习阶段实习基地实习参观、岗位实习25完成阶段学校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答辩
实习总结3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包括:国际国内贸易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个人与管理、销售、物流、外贸等人员的交流、与组内同同学的相处与交流,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对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考核的重点:现场学习过程、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认知和表达的能力。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实习日记认识、分析和交流能力10 实习考勤基本素质和主动性30提问与讨论分析与交流能力10实习报告认知与分析归纳能力30答辩表达和交流能力20八、大纲主撰人:郑传均大纲审核人:冯正强


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701Z10
课程名称: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Internet and IOT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
教材、教学参考书:
高阳主编. 网络技术及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闫连山著.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王兴伟主编. 新一代互联网原理、技术及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任宗伟主编. 物联网基础技术.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1
石强等编著. 互联网应用理论与实践教程.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密切结合的产物。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等内容,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以及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网络组网、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还将培养他们具有分析、设计、维护互联网和物联网系统的初步能力,对于工商管理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将侧重掌握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基本工具,使之具有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典型的网络通信技术、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原理;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数字化、数字传输、模拟传输、通信媒体、多路复用、数据交换、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组网技术、互联网接入技术、传感器技术、标识和定位技术等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明确的认识各种类型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应用范围;了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安全问题。
2.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本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网络技术解决实践中的网络通信问题的能力,组建小型局域网并使之连入互联网的能力;理解新型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的能力,以及初步的互联网网站系统和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熟悉各种网络术语,认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与本专业工作的关系,知晓网络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对行业的影响,使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服务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等方面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计算机网络发展概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类型、体系结构与协议、技术发展趋势440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教学思路:通过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阐述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特点;通过与邮政系统的类比来说明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同时,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使其对网络布局有初步认识。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实地参观。第2章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字信号的频谱与数字信号的特性,模拟传输,数字传输,多路复用技术,数据通信媒体,数据交换方式,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无线
通信660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
数据交换方式;
无线通信数据交换方式;
流量控制教学思路:对于各种通信技术,主要讲述基本原理,然后再启发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使其认识这些技术的作用和应用领域。对于数据交换方式和流量控制技术这些难点知识,主要通过与交通系统的类比加强学生对其原理的理解。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互动讨论。第3章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体系结构,共享介质局域网和交换局域网,典型局域网的组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无线局
域网642局域网体系结构;
共享介质局域网和交换局域网;
典型局域网的组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交换局域网教学思路:通过实例说明局域网的基本概念;通过比较分析说明不同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差异以及共享介质局域网和交换局域网的差别;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局域网连接介质;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局域网组网技术。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第4章网络互联概述,网络互联设备,广域网,ISDN,DD,CERNET和UNINET440网络互联;
广域网组网方式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
典型的广域网组网教学思路:通过对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回顾引出网络互联的意义、概念和原理;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认识网络互联设备;通过实地参观加强对广域网组网方式的认识。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实地参观。第5章Internet 概述、工作原理, IP地址与域名, Internet 接入技术、服务和应用,Intranet和Extranet642Internet工作原理;
IP地址与域名;
Internet 服务和应用;
Intranet和ExtranetTCP/IP工作原理;
IP地址;
网络掩码教学思路:主要讲述Internet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自己找实例和上机操作来认识Internet 的服务和应用;通过与Internet的比较来讲述Intranet和Extranet。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互动讨论、文献查阅、实践操作。第6章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组成、关键技术、主要应用422移动互联网的组成;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教学思路:从互联网的发展介绍移动互联网的由来,通过与PC互联网的比较阐明移动互联网的组成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认识。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实践操作。第7章物联网的
概念、
体系结构、技术架构、典型应用440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体系结构教学思路:通过典型实例导入物联网的概念,并阐述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技术架构;通过案例讨论说明物联网的应用。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案例讨论。第8章传感器的概念、分类,各类传感器技术原理;常见传感器介绍330传感器技术原理;
常见传感器介绍传感器技术原理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各种传感器的技术原理;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传感器。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文献查阅。第9章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移动定位技术330RFID技术;
定位技术RFID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定位技术原理教学思路:通过对比分析阐述条形码和RFID技术的原理和区别;通过课外体验式作业让学生加强对不同定位技术的认识。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外作业、课堂讨论。第10章网络管理概述、协议、技术与软件,局域网的管理,网络安全管理422网络管理协议;
网络管理技术与软件;
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管理协议;
网络安全管理
教学思路:通过多种协议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介绍、展示和实验使学生了解网络管理技术和软件的使用;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案例讨论、文献查阅。第11章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概述,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NetWare操作系统440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教学思路: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讲述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功能和特点;通过对比分析阐述其他操作系统的优缺点。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操作演示、文献查阅。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安排4个实验:局域网组建、Internet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局域网设置与管理。
实验要求如下:
学生课前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并按要求查阅资料。
学生要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实验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每次实验后,学生需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实验操作、实地参观、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回答问题、课堂讨论,操作演示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点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回答问题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案例讨论实际问题分析能力,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10%分组进行操作演示实际动手能力,技术应用素质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应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胡东滨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电子商务概论 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702Z10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概论A/E-Commerce A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必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选修)等
教材、教学参考书:
1.Kenneth C. Laudon, Carol Guercio Traver, 劳国龄等译,《电子商务—商业、技术和社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五版
2.袁毅,《电子商务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李琪、张秦、严建援等,《电子商务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4.覃征,《电子商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第四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一门必修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以及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电子商务研究的基本内容,认识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运作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技术。该课程的完成将有助于学生对电子商务基本知识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商务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创新性地开展各种电子商务活动,为从事电子商务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对当前电子商务领域最新商业模式的介绍,了解当代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前沿和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电子商务专业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具备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技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灵活解决电子商务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具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以及发现商业机会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电子商务专业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具备较高的网络文明素养,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通过建立理论知识到应用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电子商务概述44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概念;电子商务不同阶段及其特征电子商务的内涵与外延课前导学
理论讲解
实例剖析
案例讨论第2章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95
4B2B、B2C、C2C、O2O典型电子商务模式分析电子商务模式的要素分析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
重点剖析
分组讨论第3章Internet 与WWW: 电子商务的基础
设施55TCP/IP协议、包交换协议、Internet、Intranet以及Extranet的区别和联系第二代Internet主要特点课前导学
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
第4章电子商务网站建立844Web站点系统开发生命周期,Web服务器软件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主要的网页生成工具、处理网站服务需求量扩大的主要方式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系统化方法课前导学
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第5章电子商务安全66电子商务安全的概念;电子商务的主要安全威胁;保障电子商务安全运行的方法几种加密方式的特点及区别课前导学
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第6章电子支付66电子商务的主要支付形式;各种电子支付工具与支付模式典型电子支付系统的运行模式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
分组讨论第7章网络营销44网络营销的概念;网络营销的各种手段不同网络营销手段运营的环境下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
分组讨论第8章移动电子商务44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系统构成移动电子商务的运营方式课前导学
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复习22全面梳理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
课程答疑。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各类电子商务业务模式及其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学会基本的电子商务网页开发工具开发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产品生产与信息发布:会员信息、会员注册、产品发布、网上银行的开通、厂家组织生产;发布自己的产品。
2、B2B电子商务综合实验:操作订单处理、商品维护、库存管理、订单查询、价格管理、货单管理、销售额统计、应收款查询
3、B2C电子商务综合实验:熟悉电子商务B2C的基本流程,了解电子商务B2C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安全性实现方式,消费者搜寻需要的(商场发布)商品,消费者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进行购买,分析B2C电子商务实现的功能和实现方式。
4、C2C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访问中国著名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注册为用户、掌握其交易规则、了解其对交易行为的限制,使用、了解淘宝网的支付,并比较其与B2C电子商务中支付的不同之处。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分组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实践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点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5%专题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分组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分组进行上机实验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5%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刘咏梅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办公软件(OFFICE)高级应用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703Z10
课程名称:办公软件(OFFICE)高级应用/ Advanced Application of MS OFFI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管理类各专业,经济类各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教材:
(1)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MS Office高级应用(2015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教学参考书:
(1) 秋叶.和秋叶一起学PPT:又快又好打造说服力幻灯片(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5月
(2) 陈魁.PPT演义:100%幻灯片设计密码(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7月
(3) Excel Home .Excel 2013应用大全,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年8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熟练使用办公操作软件是职场最具基础性和广泛性的技能要求, 特别对于商学院学生而言,财务管理、会计实务、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市场与销售管理、金融与产业分析等工作中都离不开办公软件。熟练使用办公操作软件既能让学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能让初入职场的学生迅速得到公司的认可。
但由于办公软件实践性很强,不经过系统学习难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本课程以系统讲授和高强度上机实践相结合,弥补学生在办公软件操作技能上的短板,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技能要求。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微软OFFICE套件是应用最广泛的办公软件,本课程以MS OFFICE为主要教学软件。按照综合性、实务性的原则进行教学与实验设计,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
1.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word基本操作与长文档排版高级技能;熟悉PPT文本、图形、图片、表格、动画、色彩等基本处理操作,熟悉主题、模板高级制作技能;熟练掌握Excel图表、函数、透视表等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了解MSoffice套件其他软件(如visio、outlook、object)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步骤。
2.专业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熟练处理实际工作中常见办公文档的能力,能熟练快捷排版制作精美的毕业论文、投标书等长文档;能熟练制作美观精良、逻辑清晰的汇报型PPT,制作视觉冲击力强的演讲与宣介型PPT;能运用Excel对销售、金融、财务、营销等数据进行灵活管理、深入分析和展示。
3.专业素质
一方面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具备不断跟踪、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领会WORD、PPT、EXCEL等OFFICE软件的制作理念,不断借鉴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和大数据处理领域的最新理念,提高OFFICE软件的应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水平。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Word844选取某一所大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排版要求作为教学案例第1节基本
操作文字、段落编辑
页面设置
制表位、边框和底纹
设置
项目符号与编号
正文中图片、表格和公式的编辑、自动编号及交叉引用
审阅、修订功能的使用
邮件合并技术的使用422文字、段落编辑与页面设置制表位设置
插入题注及交叉引用
多级编号列表以某一硕士论文的一章为案例,讲授基本操作的大部分内容;以学生与导师的论文修订过程讲授审阅功能;以答辩通知讲授邮件合并
通过上机实践和答疑巩固教学内容第2节长文档排版样式的应用与替换
分页与分节
为文档添加页眉和页脚
目录的自动生成与大纲视图的使用
参考文献的标注及引用422样式、分节、目录的操作样式的建立与应用
目录的自动生成继续以硕士论文为案例讲授长文档排版技巧,讲清样式、自动编号、目录等的区别于联系
通过上机实践和答疑巩固教学内容第2章PPT1266以所排版硕士论文为素材制作PPT讲授案例第1节制作理念与基本操作PPT制作理念与逻辑
框架
字体与色彩使用
PPT播放与打印
字体与形状格式菜单
使用422PPT制作理念色彩使用案例展示优秀PPT,讲授PPT制作理念框架,比较演讲型与汇报型PPT的区别;案例展示不同字体与色彩的PPT效果;讲授PPT模板和字体、配色方案的获取途径
通过上机实践和答疑巩固教学内容第2节母版制作与文本处理幻灯片母版制作
PPT导航与转场制作
文本简洁与形象化处理
Smart图形使用422文本简洁与形象化处理幻灯片母版制作通过案例讲授相关制作原则、技巧
通过上机实践和答疑巩固教学内容第3节图表与动画
操作图片处理与使用
表格处理与使用
动画设计与使用422图表处理动画设计通过案例讲授相关操作技巧
通过上机实践和答疑巩固教学内容第3章Excel844选取某公司销售数据作为教学素材第1节基本
操作基本操作与技巧体验
数据有效性、单元格
格式
工作簿和工作表操作
图表与图形绘制422基本操作数据有效性根据素材制作讲授范例,并要求学生总结操作关键步骤
通过上机实践和答疑巩固教学内容第2节数据分析功能数据排序与筛选
分类汇总
数据透视表
常用函数422数据透视表常用函数制作实际场景案例,讲清工作需求,再结合软件说明操作步骤
通过上机实践和答疑巩固教学内容第4章其他office套件Visio功能体验
ACESS功能体验
outlook功能体验
porject功能体验422Visio使用功能简介及功能需求课堂调查
通过上机实践和答疑巩固教学内容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上机实习是掌握MSOFFICE的最高效和最直接的手段,因此上机实践非常重要。采用MS Office2013作为实验环境。上机将重点实践word长文档排版技巧、汇报说明型与演讲说服型PPT制作技巧、EXCEL数据管理与分析技巧。具体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排版从CNKI上自由下载一篇硕士论文,以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排版规范为要求,排版制作一份完整的硕士毕业论文,并通过同学之间交互修订时间审阅功能、EMAIL发送答辩通知实践邮件合并功能4掌握WORD基本操作、长文档排版等操作原则和技巧,熟练、精美排版制作硕士学位论文长文档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PPT制作搜集优秀PPT模板,并撰写支出其先进理念的体现之处;制作硕士论文答辩母版,通过字体与形状格式范例仿制、硕士论文文本形象化处理制作、smart图形使用等熟悉基本操作技能;最终制作word所排版的硕士论文答辩PPT6掌握PPT基本操作、母版制作与文本形象化表达、图表与动画操作等制作理念和操作技巧,熟练制作美观精良、逻辑清晰的硕士学位答辩等汇报型PPT销售、人事等数据管理与分析实践撰写相关分析报告,要求根据提供的数据,制作相关EXCEL表格、绘制图表,并选用合适的数据分析供给,完成分析报告的制作4掌握EXCEL基本操作与数据分析功能,熟练对销售、人事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其他office套件功能体验体验Visio、ACESS、outlook、porject等相关软件功能2了解其它office套件的基本功能。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课前导学、上级实践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课内互动与讨论、上机作业、期末作业等;课内互动与考勤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上机与期末作业占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5课程考勤学习态度25上机随堂作业基本操作技能30期末课后作业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30七、大纲主撰人:邵留国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704Z10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Commence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其中课内上机学时:16 )
先修课程:数据库应用基础,现代程序设计(Java)与应用、电子商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孙宝文,王天梅.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刘军,刘震宇.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3. [澳] 麦斯阿塞克著;马素霞等译.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原书第3版)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System Design]. 机械工业出版社
4. [美] 惠腾(Whitten J.L.)著;肖刚,孙慧等译.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原书第7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已成为数字化商业社会的核心,并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生存的主流方式。新的社会需求对面向电子商务的应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掌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成为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的必备技能。根据课程具有的实用性的特点,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占有重要地位,为此,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为电子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电子商务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根据课程实用性的特点,课程内容涉及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体系结构、软硬件平台、分析与设计、实施、维护与运营、安全管理制度、推广、评估,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开发实际系统、补充相关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建设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商务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并在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电子商务系统概述440BPR与电子商务系统集成ERP、SCM和CRM系统对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的作用了解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ERP、SCM和CRM,掌握业务流程再造与电子商务系统集成之间的关系。第2章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架构220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技术架构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技术架构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技术架构,熟悉电子商务系统的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开发平台、商业服务平台和商务英语平台。第3章电子商务系统的战略规划422电子商务系统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电子商务系统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了解电子商务系统战略规划的基本概念,熟悉其主要方法,掌握电子商务系统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构建网络商务模式;规划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第4章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844统一建模语言UMLRUP的核心概念和四个阶段了解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掌握统一建模语言UML,了解软件工程方法RUP(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掌握电子商务系统进行需要、功能和域类分析的方法。第5章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1064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区别了解电子商务设计的目标和主要工作,掌握电子商务系统架构设计的方法,掌握电子商务系统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了解电子支付系统的设计。第6章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642电子商务系统测试的目的和主要方法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掌握电子商务实施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活动,掌握电子书商务系统的编码、测试和发布。第7章电子商务系统的维护运营与安全管理642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安全管理的应急措施电子商务系统运营的主要措施了解电子商务系统维护的基本概念,熟悉电子商务系统维护工作的特点和主要内容。了解电子商务系统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商务系统运营的方法。了解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管理的概念和工作内容。第8章电子商务系统的绩效评价440电子商务系统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性能评价熟悉电子商务系统绩效评价的含义,特点和原则,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熟悉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性能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的评价指标。第9章案例分析422SwingAWT了解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案例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Java语言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上与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有较大的不同。通过学习和实践两个环节,来更熟练更好地掌握Java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安排

序号实验项目
名称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假定拟开发一个B2C 电子零售的网络商店(或其他,任选),对该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系统规划,正确撰写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报告。要求学生理解电子商务系统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掌握电子商务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与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电子商务系统体系的基本构成,各个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报告的撰写方法。2
2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1.UML静态建模。使用实例图、类图、包图、部件图和配置图对系统进行分析和描述。
2.UML 动态建模。使用消息、状态图、顺序图、合作图和活动图来描述系统中各个对象如何操作、各个对象在外界消息的触发后如何发生变化。使学生了解企业商务活动的基本构成和主要类型,掌握不同商务活动的不同需求及其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电子商务活动的特征。要求学生理解电子商务需求分析的基本内容,掌握企业商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分析的目的及方法。熟练掌握系统分析建模工具并能够利用这些工具对企业需求进行描述。理解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中参与的人员及其组织。43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1.对某网上银行进行系统设计,给出设计方案。
2.对某综合旅游信息网进行系统设计,给出设计方案。
3.对某网上餐饮公司进行系统设计,给出设计方案。
4.对一个开展 B2C 电子零售的网络商店的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系统设计,给出设计方案。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开发工具和系统集成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系统应用软件的构成,即应用软件有哪些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描述每个子系统具体由哪些模块组成。包括:子系统的划分;系统模块结构设计;代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
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网页设计与编辑。44电子商务系统的测试1.以同学们熟悉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一部分业务为背景,进行系统应用软件的编码调试。
2.以同学们熟悉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一部分业务为背景,进行系统测试。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集成与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的区别,了解电子商务应用的编程模式、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开发工具、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集成基础。了解系统测试的作用和意义,理解系统测试的内容,掌握系统测试的方法。25电子商务系统的维护1.系统投产运行管理。
2.系统维护管理。
3. 撰写电子商务系统实施与运行维护报告。使学生理解电子商务系统实施与运行维护管理作为电子商务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的最后物理实现阶段,对于电子商务系统的质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重要影响,了解电子商务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构成。正确撰写电子商务系统实施与运行维护报告。26案例分析1.网上调查收集不同类型的成功投入运行的电子商务系统案例,对其系统规划、分析、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了解该电子商务系统投入运行的效果。
2.访问淘宝网(http://www.taobao.com/)或其他电子商务网站,了解其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过程。根据相关资料,写出一份报告,说明如果试图利用该平台开展网络零售,并租用该平台提供的支付宝实现网络支付,需要做什么工作。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的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理解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各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任务,了解电子商务系统分析开发过程与一般管理信息系统的差异,了解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人员组织及其职责。
要求学生理解水平型网站、垂直型网站、综合型网站的主要特征、作用及其核心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网站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过程。了解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常用组件,掌握首页设计、页面可视化设计、网站的风格和创意设计、网站的栏目和版块设计、网站的目录结构和链接结构确定的要点。2合计16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期末考试,闭卷课堂教学内容50课内互动、讨论和作业分析与表达能力20考勤、上机、问答问题实验与平时成绩30七、大纲主撰人:张红宇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电子商务安全与技术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705Z10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安全与技术/ E-Commerce Security and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基础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张爱菊主编. 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2.陈莉编著.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5
3.张波主编. 电子商务安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4.劳帼龄编著. 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电子商务安全与技术》是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它以保密学、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等知识为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知识和技能之一,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更多挑战的时代更是如此。课程主要介绍电子商务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技术。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对电子商务安全策略和技术有基本的了解;
2.培养学生初步制定电子商务安全策略,分析电子商务安全隐患的能力;
3.使学生基本具备数据加密、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黑客与病毒防护、设计认证方案、选择安全软件产品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从事电子商务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安全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了解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架构;熟悉保证电子商务安全的主要策略;掌握加密技术、访问控制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与安全审计技术、黑客与病毒防护技术、认证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Web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专业能力
帮助学生培养起分析现实电子商务活动和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制定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策略,运用信息安全工具和发现与初步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以后的专业工作中对信息安全问题敏感;乐于追踪信息安全技术动向;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认真负责;恪守安全操作规程;独立思考,求真创新,对发生的安全问题沉着冷静,快速应对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网络信息安全标准规范和管理,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电子商务主要的安全要素,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框架220电子商务安全要素教学思路:通过典型的电子商务安全事例和近年来电子商务安全事故演变趋势,引出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性,并归纳出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和安全要素。通过提问竞答给学生梳理出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框架。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第2章加密技术概述,传统的加密方法,数据加密标准DES与IDEA,公开密钥加密
算法660传统加密机制;
对称加密体制;
公钥加密体制加密
算法教学思路:主要介绍各种加密机制和算法的基本原理,并比较分析各种加密算法的优缺点。通过具体应用场景的分析,导出公钥加密体制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文献查阅。第3章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的基本概念,防火墙技术,防火墙的设计策略和安全策略,防火墙的实现方式440访问控制策略;
防火墙的基本原理和种类不同类型防火墙的原理及优缺点教学思路:通过实际系统和实物产品展示讲述访问控制和防火墙的基本概念;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不同访问控制策略和不同类型防火墙的优缺点。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分组讨论、文献查阅。第4章入侵检测概述,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入侵检测的部署,入侵检测的发展方向,现代安全审计技术220入侵检测和安全审计的基本概念;
入侵检测的基本方法教学思路:通过实际系统的对比分析,讲述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设计原理的部署方式。同时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来了解技术的发展方向。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文献查阅。第5章防黑客基本知识,黑客常用攻击手段,黑客攻击的基本步骤,常见系统漏洞分析,防范黑客的安全措施440黑客和病毒的概念;
黑客攻击的基本手段;
病毒的特征;
黑客和病毒的防范策略黑客常用攻击手段的原理教学思路:通过全球知名黑客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黑客的特点和行为方式;通过知名黑客攻击事件的介绍,讲述黑客攻击的常用手段;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黑客攻击的基本步骤;通过实际经验的总结介绍防范黑客的安全措施。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案例讨论。第6章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发展历史、分类、特点、隐藏之处和入侵途径、破坏行为、作用机制、一般构成、触发机制、传染机制、破坏机制、引导机制、检测方法和防范措施440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作用机制、检测方法和防范措施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机制、传染机制、破坏机制、引导机制教学思路:通过重大病毒传播事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特点、类型和作用方式;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病毒的触发机制、传染机制、破坏机制、引导机制;通过实际经验的总结介绍防范病毒的主要措施。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案例讨论。第7章消息认证
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660消息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数字签名技术消息认证码的基本原理和认证方法教学思路:通过比较分析,说明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例分析,明确认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应用场景讨论分析,了解认识数字签名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文献查阅、案例讨论。第8章数字证书,PKI概述,PKI的核心—CA,基于PKI的电子商务交易
系统440数字证书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的原理,基于PKI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教学思路:在总结回顾加密技术、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的基础上介绍数字证书的概念和作用。进一步通过提出数字证书的分发和管理问题,引出对公钥基础设施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基于PKI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文献查阅。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对于电子商务安全的主要实用技术应配备实验,但因为课时较少以及相关软件工具对实验室环境容易产生破坏性影响,故实验均安排在课外进行。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提问、案例讨论、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点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回答问题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独立思考素质10%案例讨论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沟通交流与团队合作素质2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应用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胡东滨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商务智能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709Z10
课程名称: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48 /3
先修课程:数据库应用基础,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Jian Pei著,范明,孟小峰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2. Jiawei Han, Micheline Kamber,Jian Pei.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3nd Edition).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2012年.
3.王茁, 顾洁著.三位一体的商务智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
4. David Olson, Yong Shi著,吕巍等译. 商业数据挖掘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5. William H.Inmon著,王志海等译.数据仓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6. 谢邦昌主编.数据挖掘Clementine应用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7. 元昌安主编.数据挖掘原理与SPSS Clementine应用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8. 薛薇, 陈欢歌编著.Clementine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9. Matthew A.Russell著,师蓉译.社交网站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商务智能为专业基础选修课之一。讲授商务智能的概念、方法和运用方面的问题,从管理、技术和实践应用三个角度考察商务智能,培养学生利用大规模数据进行信息分析,获取知识,支持管理决策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得学生了解商务智能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各类数据仓库和知识发现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的商业智能问题。商务智能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是集管理、技术和应用三大方面于一身与大数据分析密切相关的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本课程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商务智能理论的有关知识,认识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互联网应用日趋广泛的背景下利用大规模数据进行信息分析、获取知识以支持管理决策的重要性;了解商务智能及其过程的基本概念、主要环节和要素特征;理解在线事务处理、在线分析处理和知识发现的含义,以及它们在支持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了解商务智能的技术基础,包括数据仓库和数据预处理技术;认识商务智能的广阔应用领域和构建环境;了解商务智能在面向复杂数据类型、实时与移动环境下的应用前景。

能力:掌握商务智能的若干基本方法,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和分类分析等;在实践过程中能利用数据挖掘工具SPSS Clementine软件包和一些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集进行数据挖掘并解释数据挖掘的输出结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独立完成数据挖掘的研究工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素质:具备快速掌握某行业业务的素质,有一定管理沟通能力,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强,能快速学会一门编程工具或者统计分析工具,会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合理的数据可视化方案。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商务智能导论(小型商务智能平台演示)2
2
 商务智能概念智能的演进PPT演示,并且安装展示Qlikview可视化软件第2章商务智能应用(各个行业的商务智能应用情况总览)22 各行业应用案例
分析PPT讲演及问题向导
布置小组分组讲演任务第3章商务智能现状和发展523发展
趋势存在问题分析PPT讲演及分组讲演第4章商务智能基础知识:数据仓库概要22粒度元数据PPT讲演及分组讲演第5章商务智能基础知识:数据仓库应用(案例讨论)22分层
决策历史数据分析PPT讲演及小组讨论第6章商务智能基础知识:联机在线处理22维度OLAP与OLTP
对比PPT讲演第7章商务智能基础知识:数据挖掘导论22数据挖掘特征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PPT讲演第8章商务智能挖掘模式和工具介绍(含实验)431商务智能组成之间内在联系挖掘
模式PPT讲演及软件展示第9章商务智能基础知识及操作:数据预处理(含实验)431数据清理、数据归约与数据离散化数据预处理方法选择PPT讲演及习题练习
布置结课作业第10章商务智能方法及应用探讨:关联规则
(含实验)541Apriori方法度量
标准PPT讲演及习题练习第11章商务智能方法及应用探讨:分类
(含实验)541决策树分类与聚类
区别PPT讲演及习题练习第12章商务智能方法及应用探讨:聚类
(含实验)541聚类分析的不同类型系统聚类法PPT讲演及习题练习第13章商务智能
实例分析312实例
分析学生个人展示PPT讲演与学生结题展示第14章商务智能深度融合和未来
发展312商务智能在企业运用与大数据的
融合视频演示与学生结题展示第15章复习、机动22结课
总结学生个人展示学生结题展示、复习要点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4) 分组讨论讲演
分组讨论是分别分析商务智能在零售业、保险、金融证券、制造业、电信业五大行业中的实际运用,并进行案例分析和前景展望。任课老师根据实际选课人数按主题分为五个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主题,由课代表与各组组长协调,保证各组主题不重合。
每组共15分钟,严格控制时间,建议12至14分钟做讲演,留1到3分钟讨论,每组需做PPT进行讲解,每个同学都必须参与其中,每个组必须参与讨论中。组长结束后列文档说明每个组员具体任务并评分(组长分数则由组员统一给定),交到课代表处,由课代表汇总给任课老师。
(5) 习题练习
在工具展示、数据预处理、关联规则、分类、聚类五个环节设计相关习题,考察学生对数据归约化、关联算法、决策树算法、贝叶斯算法、系统聚类法等相关数据挖掘算法及工具操作的熟悉掌握程度。
(6) 个人展示
学生根据所学到的商务智能的知识,从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寻找研究问题,自己亲自搜寻资料,采集数据,用所学数据挖掘工具,活学活用。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分组讨论根据组员所承担任务及小组讲演及参与讨论情况。
(团队沟通素质和合作能力)20习题根据学生习题完成情况
(数据分析能力)10结课作业讲演根据个人PPT讲演和数据文件
(数据分析和软件操作能力)20结课考核课程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徐晨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707Z10
课程名称: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 Network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冯英健著.《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第4版.
2.杨丽萍主编.《网络营销》.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3. 瞿彭志.《网络营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第3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网络营销》是在电子商务实践中并适应实践的需要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全新营销方式,是信息时代营销学科新的发展方向。作为一门课程,《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工业外贸等专业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对网络营销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分析,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从事电子商务实践的理论素养和营销工作的能力,从而能够适应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渠道,营销策略,网络调研方法,网络顾客服务、营销网站的建立与维护等。
2.专业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当前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各种技术和技巧,包括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营销邮件设计、域名设计、注册和交易、企业网站规划、网站推广及维护、客户关系管理及网络广告设计与发布等方面的网络营销技能。
3.专业素质
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网络营销的专门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1网络营
销基础22网络营销的相关概念网络营销定义用典型历史事件和和案例讲解网络营销的研究内容。2网络营销市场分析44网络市场企业网络交易分析教学思路:用京东案例引出相关概念,讲解市场分析的重要性与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3网络市场
调研422网络市场调研方法网络市场调研实践教学思路:用营销失败案例讲解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实践环节:上机针对某一现象进行网络市场调研4网站策略44网站建设内容网络建设方法教学思路:对比各知名品牌网上商城,讲解相关网站建设知识。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案例教学5产品策略与价格策略22网络营销中的品牌策略、网络营销定价策略产品层次,分类特征、拍卖定价策略教学思路:结合天猫商城进行分析、讲解,引出相关概念、方法。
教学模式:课堂讲授、案例教学6渠道策略422营销渠道网络间接销售教学思路:用营销成功案例讲解渠道策略的重要性与如何选择。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实践环节:上机利用淘宝平台开网店,写总结报告7促销策略422网上促销方法网络公共关系教学思路:用营销成功案例讲解促销策略的重要性与如何选择。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实践环节:上机网络调研电商主要的促销策略,写总结报告。8网络顾客
服务22网络顾客服务内容网络客户关系管理教学思路:用营销失败案例讲解顾客服务的重要性与如何选择。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9网络营销
方法422搜索引擎营销病毒性营销教学思路:结合百度的搜索功能讲解搜索引擎营销的重要性与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
实践环节:上机网络调研搜索引擎营销10复习、机动22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实践教学内容
1. 基于网络企业平台的实战
使学生结合网络营销理论在营销系统平台上进行营销的实务工作,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通过三个渠道解决学生实战平台问题:其一协助院里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直接购买数字化模拟平台;其二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以实习员工的身份参与实战营销;其三利用既有的淘宝、衣联等平台直接经营、销售产品(一件代发)。
2. 学生主导的课堂案例教学
尝试由学生分小组搜集与理论知识对应的典型案例,制成PPT,进行课堂讲解与讨论;也可将“2. 基于网络企业平台的实战模式设计”部分实战的内容、效果与总结拿出,制成PPT,进行课堂讲解与同学分享。
(二)基本要求
使学生具备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经营决策、营销管理、网上交易训练,熟悉掌握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各种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培养符合企业网络营销实践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专题讨论和辩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课外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5%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5%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马本江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实践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708Z11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实践/Electronic Commerce System Construction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周/4
先修课程:现代程序设计(Java)与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陈松. J2EE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从入门到精通——基于Struts和Hibernate技术实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赵祖荫.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教程(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该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对相关电子商务系统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该实践环节,加深对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电子商务系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作素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课程设计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熟悉并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理论、方法、规范技术和工具,了解与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有关的国家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开发工具并熟练使用,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开发小型电子商务系统。
2.专业能力
使学生深入了解电子商务业务流程,积累电子商务应用经验,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商务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并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升华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促进培养学生具有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开发所需的知识结构以及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素质,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实践4周04周本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现一个小型学生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系统,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流程。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由于现在高校的学生信息的管理趋向于复杂化和多元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均采用了计算机化的管理模式。查询、修改、录入、删除等基本操作都采用了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比起以前使用卡片的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方便管理,易于更新,极大的方便了学生信息的管理工作。因此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决定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参照实验原理中的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系统。实验侧重需求的获取及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测试、安装和维护等内容可选做。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课程通过学习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实例,指导学生运用软件开发工具、数据库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和设计方法,实现具体的电子商务系统,以增强学生的开发能力。
本课程利用相关网页制作技术来完成网站页面的制作,包括利用网页的静态页面元素来完成页面的视觉效果,以及与SQL Server或Access结合,完成电子商务网站的应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系统。
学生可从如下题目选择一题,也可以从社会调查过程中选择一个实际的项目。自选题目必须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二)实验安排
可选题目如下所示(但不限于此):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学时要求1××第三方物流公司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物流公司专门从事为客户代理仓储、货运、报关等业务。在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管理方式下,作业人员要手工大量繁杂的数据,工作效率低、成本高、效益不理想。请为该第三方物流公司设计电子商务系统。4周2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功能需求如下:
1)权限管理:增加或删除系统操作人员,并指定操作人员的权限。
2)仓库设置管理:对仓库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仓库信息的建立、编辑和删除操作。
3)部门档案管理:对部门档案进行管理,包括部门档案的建立(部门名称、职责、部门职工情况)、编辑和删除操作。
4)客户档案管理:对客户档案进行管理,包括客户档案的建立(单位、姓名、联系电话、地址、信誉度等)、编辑和删除操作。
5)材料入库管理:使用材料入库单的方式来进行材料入库管理,对于每一个入库单,要求在审核以后才能进行材料实际的入库操作,在单据审核以前,入库单的信息可以进行修改,但在审核以后,不允许进行修改。
6)部门领料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领料单的方式进行领料,下领料单后,需要对领料单进行审核后方可领料。
7)库存盘点:对现有的库存情况进行盘点。4周3××招聘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求职招聘主要包括两个对象:求职者和招聘者。其基本特征是在以上两者之间建立一个人才信息沟通平台,扩大两者相互偶合的机率。请为某专门从事招聘服务的企业设计求职招聘电子商务系统,该系统应适合于作为招聘者的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查询符合招聘要求的人才;在求职招聘系统中,作为求职者的个人除了寻找招聘机会,还可以通过主动提交个人简历和自荐信息,方便招聘者随时查询。同时,该系统还能解决招聘与求职信息的自动匹配问题。4周4××房地产开发公司网上营销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有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其内设有建筑施工部、质检部、经营部、规划设计部、物业管理部、开发部和办公室等部门。因其所开发的商品房对外的广告宣传力度不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尽管建设的房屋质量较好,但销售一直不佳,公司总经理要改变目前现状,决定实施网上销售。请为该企业设计用于网上行销商品房的电子商务系统。4周5××食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某食品生产企业,设有五个生产车间(在本地)、财务部、采购供应部、营销部、科技部、生产部、办公室等部门。因所生产的产品销售不理想,库存较大。调查发现问题在于销售渠道不畅和广告宣传手段落后,企业决定开辟网上销售。请为该企业设计电子商务系统。4周6花卉网上营销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有一家花卉公司,它内部设置有生产车间(即种植温室)、经销部、十个销售网点、财务部、内务部、总经理办公室、采购部等部门组成。为了更好地拓展业务,准备开展网上经销业务。请为该企业设计用于花卉网上营销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4周7网上拍卖系统设计方案有一从事旧货买卖的商行,业务还可以,但利润不很乐观。市场调查分析原因如下:一是客户对旧货买卖商不十分了解;二是拍卖的产品不够丰富;三是自己的成本较高。经理了解到网上拍卖前景较好,拟定实施网上拍卖。请为其设计网上拍卖系统。4周8招标和投标管理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为构建企业招投标管理机制,加强企业招投标管理业务职能与项目监控职能,实现项目招标过程系统化管理,请设计一个招标和投标管理电子商务系统,为企业领导、业务部门、财务部门提供有力的宏观辅助。4周9××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以××风景区为中心,通过先进的IT技术,整合景区门票,酒店,交通,观光车,娱乐表演等各方面资源,不但可以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高质量的个性化旅游服务,还可以为旅行社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团队旅游服务。所有旅游服务订单都通过互联网生成和处理,支持网上支付、汇款、现金等多种结算方式。参考阿里旅行、去哪儿等请设计该风景区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4周10在线房产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功能需求如下:
1)在线房产交易网站的建立和发布
2)售房、租房信息的发布、查询
3)求租房屋、求购房屋信息的发布、查询
4)房产交易信息数据的汇总、统计、查询。要求对交易信息进行适当的数据分析形成相应的分析结果。
可参考安居客、赶集网等。4周合计4周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实践环节,要求学生
? 搜集资料:根据选题,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 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与数据分析,并进行系统功能模块及数据库设计。
? 程序设计:运用掌握的语言,结合选择的数据库,编写程序,实现系统的功能。
?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 课题说明:课题名称、使用环境、开发方法、设计思路等。
(2) 系统分析:子系统划分、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关键算法。
(3) 系统设计:功能结构设计、I/O设计、代码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网络环境。
(4) 程序代码:系统的主要程序代码。
(5) 设计小结:总结课程设计的过程、体会及建议。
(6) 其他:参考文献等。
指导教师将对每个学生开发的电子商务系统或模块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定成绩。
评分标准: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综合打分,包括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的开发实施情况40%、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30%。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上机、问答问题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的开发实施情况40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考勤、上机、问答问题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30七、大纲主撰人:张红宇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IT项目管理与实践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709Z10
课程名称:IT项目管理与实践/ I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房西苑著.《项目管理融会贯通》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凯西.施瓦尔贝著《IT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宾图 著,鲁耀斌,赵玲译. 《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4. (美)科兹纳著. 《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 电子工业出版社
5.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 电子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IT项目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IT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项目的特征需求,确定项目的范围,经过计划、分析,设定具体的项目目标,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有效地实现目标。本课程为从事IT及工程项目行业的项目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IT项目管理的9大块知识领域:项目整体管理、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管理以及全部的5个过程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通过课外(包括项目管理指南,各类经济、管理、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项目管理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IT项目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IT项目管理各个过程,撰写项目管理工作的各种报告;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项目管理、决策、规划、控制等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IT项目管理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

时学时分配教学
重点教学
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项目管理概述什么是项目;项目的特点;项目管理与流程管理的异同22 项目管理与流程管理的不同项目的概念教学方法:用经典文献定义讲解项目的概念,结合典型案例讲解项目管理的特点。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典型案例。第2章
项目整体管理项目管理的宏观视角;项目的启动与决策立项;项目管理计划的衔接;协调实施与互动控制22  项目管理计划的衔接;项目的实施、协调、变更管理与控制项目变更管理教学方法:用宏微观结合的方法介绍项目生命周期;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出项目计划的衔接问题;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1学时课程讲授; 1学时专题讨论。第3章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范围的决策;范围计划的制定;范围计划的审核22范围计划的制定WBS分解教学方法:引用经典文献的理论介绍项目范围管理概念;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编制具体项目的WBS;
教学模式:案例分析;1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典型案例。第4章项目时间管理活动定义及排序;工期与工时估算;工期计划的编制;项目进度的控制44项目计划网络图的编制;项目进度的实时控制任务逻辑关系确定教学方法: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编制具体项目的进度计划,网络图;
教学模式:实际项目分析;2学时课程讲授;2学时实际项目讨论。第5章项目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计划的编制;成本控制及挣值分析44挣值
分析挣值分析教学方法: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编制具体项目的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方法,结合统计分析手段,指导学生进行挣值的分析。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前修课知识归纳与思考题);2学时课程讲授; 2学时专题讨论。第6章项目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概论;质量管理计划;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系统22质量分解结构质量统计分析方法教学方法:引用经典文献的理论介绍项目质量管理概念;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编制具体项目的质量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方法;
教学模式:1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典型案例.第7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人才的获得与评估;激励机制与绩效考评。44组织计划编制项目团队建设教学方法: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指导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意义。
教学模式:案例讨论;2学时课程讲授;2学时面试模拟测试。第8章项目沟通管理沟通的概念;增进沟通效果的方法;报告与会议管理;冲突管理22项目沟通方式冲突管理教学方法: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编制具体项目的沟通计划。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文献阅读);1学时课程讲授; 1学时专题讨论第9章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的应对与控制44风险评估方式风险临界值确定教学方法:引用经典案例介绍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用统计分析方法指导学生编制具体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新闻资料收集);2学时课程讲授;2学时典型案例。第10章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的决策与计划;采购的实施与管理;采购流程的控制44采购计划编制合同管理教学方法:用实验和案例讨论的方法学习项目采购管理相关理论方法。
教学模式:课前导学(课外阅读资料);2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典型案例;1学时专题讨论。第11章项目管理信
息化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Premavera 888学习软件操作9大知识体系集成教学方法:软件操作和具体案例结合的方式学习项目管理的全流程。
教学模式:实例操作;2学时课程讲授;6学时实践操作。课程复习与总结22课堂讲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基本要求P8软件安装安装项目管理软件2对项目管理软件形成全面认识创建项目及WBS创建一个实际项目,并完成工作分解结构2掌握项目计划编制的全过程项目进度计划编号i定义任务及任务间的逻辑关系,生成项目网络图2掌握项目时间管理的内容项目资源分配与挣值分析为项目分配人、财、机等资源,分析项目进展情况2掌握项目资源管理的特点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案例讨论、分析、软件操作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课内互动,课外阅读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点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和抢答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10%案例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软件操作作业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20%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10%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毕文杰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电子商务概论 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710Z10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概论 B/E-Commerce B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Kenneth C. Laudon, Carol Guercio Traver, 劳国龄等译,《电子商务—商业、技术和社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五版
2.袁毅,《电子商务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李琪、张秦、严建援等,《电子商务概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4.覃征,《电子商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第四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一门必修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以及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电子商务研究的基本内容,认识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运作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技术。该课程的完成将有助于学生对电子商务基本知识的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商务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创新性地开展各种电子商务活动,为从事电子商务及相关行业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对当前电子商务领域最新商业模式的介绍,了解当代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前沿和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电子商务专业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具备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技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灵活解决电子商务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具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以及发现商业机会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
通过电子商务专业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具备较高的网络文明素养,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通过课程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通过建立理论知识到应用的思维模式,提升理解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素质;通过课外导学的模式,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电子商务概述44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概念;电子商务不同阶段及其特征电子商务的内涵与外延课前导学
理论讲解
实例剖析
案例讨论第2章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106 4B2B、B2C、C2C、O2O典型电子商务模式分析电子商务模式的要素分析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
重点剖析
分组讨论第3章电子商务安全44电子商务安全的概念;电子商务的主要安全威胁;保障电子商务安全运行的方法几种加密方式的特点及区别课前导学
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第4章电子支付44电子商务的主要支付形式;各种电子支付工具与支付模式典型电子支付系统的运行模式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
分组讨论第5章网络营销44网络营销的概念;网络营销的各种手段不同网络营销手段运营的环境下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
分组讨论第6章移动电子商务44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系统构成移动电子商务的运营方式课前导学
理论讲解
案例讨论复习22全面梳理该门课程的重点内容;
课程答疑。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各类电子商务业务模式及其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产品生产与信息发布:会员信息、会员注册、产品发布、网上银行的开通、厂家组织生产;发布自己的产品。
2、B2B电子商务综合实验:操作订单处理、商品维护、库存管理、订单查询、价格管理、货单管理、销售额统计、应收款查询
3、B2C电子商务综合实验:熟悉电子商务B2C的基本流程,了解电子商务B2C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安全性实现方式,消费者搜寻需要的(商场发布)商品,消费者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进行购买,分析B2C电子商务实现的功能和实现方式。
4、C2C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访问中国著名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注册为用户、掌握其交易规则、了解其对交易行为的限制,使用、了解淘宝网的支付,并比较其与B2C电子商务中支付的不同之处。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分组作业、课前导学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课外实践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点6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内互动基本知识,学习主动性5%专题讨论分析能力,交流素质10%分组进行分组作业文献和自学能力与素质10%分组进行上机实验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10%分组进行课程考勤主动性和团队素质5%期末考试课程知识和分析能力60%七、大纲主撰人:刘咏梅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电子商务专业实习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711Z11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专业实习/ Electronic Commerce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4周/4
先修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南大学关于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纪律、实习安全、实习保密等规定
2、商学院关于自主实习文件规定
3、管理科学与信息管理系自编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大纲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深入某一具体企业,了解企业基本生产和运营状况,并在具体岗位获得某一专门方面的经验和技能,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必须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习学分方能准予毕业。
实习教学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创业精神,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劳动观念。
通过实习,学生可进一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实习,学生将对企业和社会有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了解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逐步加以改进。全面了解实习单位/岗位的相关业务以及内部机构设置,调查这些业务和机构之间的联系,熟悉各项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了解流程中各环节存在的作用及意义。
2.能力:运用已学的管理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并提高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能力。
3.素质:以小组为团队,通过现场学习,加强与实习单位干部职工的交流与沟通,在实习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素质;在实习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提高职业规范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部分
准备阶段实习动员;实习纪律
声明1天4学时半天实习纪律声明实习安排情况说明实习指导老师作报告第二部分
入厂教育及安全
教育了解实习企业的情况和企业的安全要求;1天4学时半天企业的现状和安全要求企业机构和管理模式,强化安全意识请企业领导和各级安全员作报告,进行安全知识考试。第三部分
工厂参观实习企业全厂参观。1天1天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相关的辅助机构。对实习企业组织结构的了解,对实习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初步认识企业技术人员带领现场参观。第四部分
岗位见习企业各部门和重要岗位见习22天22天熟悉实习目标岗位的业务内容及业务流程,熟悉业务过程中的数据流程,熟悉业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管理模型。企业电子商务系统需求调查,业务流程分析及改善,相关管理业务及电子商务业务的系统分析。岗位见习,与岗位管理人员和员工交流,自主获取相关信息。第五部分
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答辩及实习总结学生回校撰写实习报告;并根据提交的实习报告进行
答辩3天16学时1天将所见和所闻与理论结合起来归纳分析讲解。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由指导老师组织答辩小组进行
答辩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 实践教学方式:
采用自主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方式,自主实习的学生,按学院自主实习程序、要求申请,自主实习人数一般控制在三分之一左右,实习指导老师通过电话、短信联系指导。
集中实习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队指导,集中实习采用分组轮换实习方式,大的实习部门3-5人一组,小的1-2人一组,各科室部门轮换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采取参观、顶岗、调查、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实际运用的初步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
2.基本要求:
专业实习是以企业为课堂,教育者是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信息专家,为搞好专业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1)尊重实践,尊重各部门管理人员,虚心听取讲授,认真做好记录。
(2)借阅工厂提供的资料,必须妥善保管,完好交还,注意保密。
(3)学生实习期间应每天写实习日记、记载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及存在问题,及时整理实习笔记,认真撰写实习报告。
(4)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填写实习手册总结,向实习带队教师提交实习手册和实习总结。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实习考勤基本素质和主动性30实习日记认识、分析和交流能力10 实习报告认知与分析归纳能力30答辩表达和交流能力30 考核要求:
专业实习考核成绩由学院实习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即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学生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来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参加指导实习的老师,必须认真负责,做好实习的统筹安排工作、实习的情况的检查、实习报告的评阅和成绩评定工作。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表现、工作作风、组织纪律、业务能力、实习报告等五个方面综合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计。
优秀:实习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强,无缺勤和违纪;工作积极主动、刻苦、勤奋,按照大纲很好地完成了实习内容;实际操作能力强,理论联系实际好;实习报告全面系统。
良好:实习态度端正,组织纪律性强,无违纪现象;工作积极主动,较好地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报告全面系统。
中等:实习态度基本端正,无违纪现象;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报告全面。
及格:实习态度基本端正,无违纪现象;基本完成了大纲要求的实习内容;完成了实习报告。
不及格:违纪或违法;或者无故缺勤;或者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服从分配、不听从指挥;或者未完成实习报告。
凡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学分,须重修及格后方能毕业。
七、大纲主撰人:陈可大纲审核人:谭春桥


市场营销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01Z10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Market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商学院所有专业,其中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必修,其余专业为选修
教材、教学参考书:
1.郭国庆. 市场营销学通论(第6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
2. (美)菲利普科特勒. 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2
3. 张松柏、赵铁军.现代市场营销学.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意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分析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各市场购买行为,能制定恰当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
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以企业营销过程为基本线索,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营销观念及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环境与消费品市场、工业品市场的购买行为,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战略,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策略组合(主要包括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四大策略)等知识,同时了解当代营销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能力: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学会综合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市场营销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际策划能力和营销创新能力。
素质:既培养学生理性的市场思维,又训练其敏锐的市场感觉,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章市场与市场营销44掌握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框架,市场的含义及几种不同营销观念的特点对营销理论框架的把握及传统营销观念与新型营销观念的比较分析教学思路:引入研究对象及其理论依据讨论市场营销学的性质;结合市场营销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趋势讲解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学模式:引入案例;讨论相关知识点。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44营销环境的构成;营销环境分析方法的掌握;宏观营销环境中经济环境、人口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文化环境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营销环境的综合分析方法;营销环境变化对企业的挑战;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文化环境对营销的影响教学思路:引入典型案例讨论营销环境的构成要素,逐一分析每一要素对企业营销的基本影响;最后结合案例介绍环境综合分析的工具
教学模式:课堂案例讲解与提问相结合,小组提出创业项目分别通过小组和集体课堂讨论;课后作业为提交创业项目的市场分析报告第三章市场购买者行为分析66掌握消费者、产业市场用户购买行为的基本模式和具体过程及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对产业用户购买行为的掌握教学思路:通过讨论消费者和产业用户购买行为的不同分别介绍各自的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
教学模式:课堂案例分析;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消费行为分析优秀英文论文并汇报第四章市场调查与预测44市场营销调研程序及每一步骤的具体内容;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研报告的撰写;预测方法的掌握目前需求的估量方法和未来需求的预测方法。教学思路:以课堂练习方式提出市场调研选题,启发学生按照市场调研的规范程序完善每一步骤;
教学模式;课堂集体讨论并完成一个市场调研案例;课堂以小组为单位举例介绍一个需求估量和预测方法;课后小组完成创业项目的调研计划与调研报告第五章目标市场
营销44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概念的掌握及运用把握怎样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及定位教学思路:通过案例分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熟悉市场细分的各因素和目标市场选择的及市场定位策略。
教学模式;典型案例分析;分小组课堂讨论各创业项目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策略;课后完成创业项目的STP战略报告第六章产品策略44掌握产品的整体概念,产品组合策略,品牌策略,服务营销产品如何与服务融合;品牌如何规划教学思路:引入一个具体企业介绍其产品的整体概念、其产品组合、其品牌内涵,讨论其产品如何与服务融合
教学模式:案例讲解与课堂提问相结合;小组课堂讨论创业项目的产品策略与品牌规划;课后完成产品策略报告第七章价格策略44掌握定价的程序和方法。定价的主要策略,价格变动策略消费者参与定价教学思路:结合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定价的作用及程序、影响定价的因素,选择定价方法;修订价格与价格变更的策略。
教学模式:本章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学知识课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进行课堂讲解,教师点评;结合网络营销特征讨论消费者参与定价策略;课后要求完成创业项目的定价策略设计第八章分销策略44掌握市场营销渠道的概念;分销渠道结构;分销渠道设计,分销渠道管理互联网带来的渠道变革教学思路:在介绍传统营销渠道设计、管理与改进的主要决策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背景下理解市场营销渠道的挑战与机会
教学模式:课堂理论讲解与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小组课后设计创业项目的分销策略第九章促销策略44把握促销组合,掌握促销的各种基本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对各种促销方法所花费的成本与取得的效果的比较。教学思路: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了解营销沟通原理和促销组合;掌握促销的几种基本方法和特点,熟悉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及技巧。
教学模式:热点现象分析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小组课后完成创业项目的促销策略设计第十章市场营销动态与趋势66大数据营销
社会化营销
精准营销
场景营销传统营销理论的失效与营销创新教学思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营销如何创新?引导学生思考新的营销方式并掌握新的营销概念和方法
教学模式:分析与自由发言相结合总结新的营销模式;课后学生查阅资料准备各营销模式的分析材料;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形式进行课堂分享结课大作业汇报44创业项目营销策划案课堂分组PPT汇报,由其他小组评分;课后提交文字报告,由教师评分总计4848注:实践包括策划、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完成一个创业项目营销策划案。策划案从学习第二章开始提出创业项目内容并结合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探讨其可行性,在学习第三章、第四章时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学习第五章时进行营销战略设计,之后六、七、八、九章进入营销策划阶段,最后结合第十章形成营销计划。同时,要求各组同学将目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动态与趋势纳入策划案的设计中。最后四节课用于各组策划案的PPT汇报。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参与基本知识、学习态度15%课后学习课后论文阅读,课后讨论与课堂分享、课后作业15%策划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20%期末考试理论知识体系50%闭卷七、大纲主撰人:龚艳萍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市场研究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02Z10
课程名称:市场研究A/ Marketing Research A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小卡尔•麦克丹尼尔,当代市场调研,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1
2.屈援,市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8
3.张灿鹏,市场调查与分析预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市场研究的一些工具,信息收集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的手段,培养学生具备研究市场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运用市场研究成果用于市场营销工作,开发设计有效解决市场问题的营销策略。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系统掌握市场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市场研究杂志及各种经济、管理、报刊、杂志、书籍和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市场研究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视野、拓宽专业知识。
能力:熟练掌握市场研究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学会综合利用市场研究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解决市场调研实际问题;能设计问卷、分析问卷、做出问卷分析报告。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本课程学习中需重点培育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质:具备市场研究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本课程特别强调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44市场调研流程和市场调研的意义市场调研的技术选择讲授,小组谈论,案例第2章市场调研问题的选择541市场调研问题选择的技术市场调研的价值和投入的权衡讲授,小组谈论,案例,课堂作业第3章研究设计862市场调研方案的内容调研内容的确定讲授,小组谈论,案例,课堂作业第4章定性研究1084小组座谈和深入访谈小组座谈、深入访谈、影射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比较讲授,小组谈论,案例,课堂作业第5章定量研究1286测量工具及信度效度分析如何提高信度和效度讲授,小组谈论,案例,课堂作业第6章市场调研报告撰写923市场调研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调研报告撰写的策略讲授、案例和课堂作业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科目实践教学内容课时基本要求选题确认结合选题相关理论,融合现实问题开展对问题的论证1结合选题要求,凸显问题的实践价值。研究方案设计结合相关方案框架,结合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案2在框架上要求完整,在内容上要求合理和科学,在操作上要求具有可行性。数据采集工具设计从定性角度,模拟小组座谈和深入访谈,从定量角度,设计相关变量,利用LIKET等方法进行设计6要求掌握多种数据采集工具,特别是问卷设计的工具,网络调研的工具等。数据整理和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和数理模型,开展数据分析和挖掘4要求熟练掌握统计软件,会做图和做计量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依据市场研究报告框架,结合现实问题和数据分析结果,出具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报告书3熟悉调研报告撰写的基本框架,掌握撰写的策略。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表现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反应能力10课后作业自学能力、团队精神和分析能力30小组表现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10期末测评综合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刘佳刚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市场研究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03Z10
课程名称:市场研究B/ Marketing Research B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小卡尔•麦克丹尼尔,当代市场调研,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1
2.屈援,市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8
3.张灿鹏,市场调查与分析预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市场研究的一些工具,信息收集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的手段,培养学生具备研究市场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运用市场研究成果用于市场营销工作,开发设计有效解决市场问题的营销策略。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系统掌握市场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市场研究杂志及各种经济、管理、报刊、杂志、书籍和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市场研究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扩大视野、拓宽专业知识。
能力:掌握市场研究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学会利用市场研究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解决市场调研实际问题;能设计问卷、分析问卷、写作问卷分析报告。学生应通过本课程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本课程学习中需重点培育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质:具备市场研究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本课程特别强调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导论44 市场调研流程和市场调研的意义市场调研的技术选择讲授,小组谈论,案例第2章市场调研问题的选择44市场调研问题选择的技术市场调研的价值和投入的权衡讲授,小组谈论,案例,课堂作业第3章研究设计66市场调研方案的内容调研内容的确定讲授,小组谈论,案例,课堂作业第4章定性研究88小组座谈和深入访谈小组座谈、深入访谈、影射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比较讲授,小组谈论,案例,课堂作业第5章定量研究88测量工具及信度效度分析如何提高信度和效度讲授,小组谈论,案例,课堂作业第6章市场调研报告撰写22市场调研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调研报告撰写的策略讲授、案例和课堂作业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践教学在课外进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市场调研理论的条件下,分组对特定市场研究问题展开调研,并给出数据分析和撰写市场调研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表现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反应能力10课后作业自学能力、团队精神和分析能力30小组表现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10期末测评综合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刘佳刚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消费者行为学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04Z10
课程名称:消费者行为学A/ Consumer Behavior A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王曼、白玉苓,消费者行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1
2.周斌,消费者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9
3.李东进,消费者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该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帮助学生从管理和运用角度洞悉和理解消费者行为,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因素,如知觉、学习、动机、态度和记忆等;理解环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营销组合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营销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和研究方法,掌握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个性心理、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环境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最新发展。
2、专业能力:能够利用各种方式获得消费者行为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并用所学的理论对消费者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营销建议。
3、专业素质:具备消费者行为学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与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消费者行为学概述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与
方法220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体系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方法PPT讲解第2章
消费者的注意、感觉与知觉消费者的注意、消费者的感觉、消费者的知觉422消费者感知觉感觉阈限、错觉现场模拟实验第3章
消费者的记忆、想象与思维消费者的记忆、消费者的想象、消费者的思维422消费者的记忆消费者的逆向思维案例研讨第4章
消费者的情绪、情感与意志消费者的情绪、消费者的情感、消费者意志220消费者的情感表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案例研讨第5章
消费者的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消费者的气质、性格、能力、消费者的自我概念、生活方式642消费者个性的构成与类型消费者自我概念的测量课外实践第6章
消费者的需要与购买动机消费者需要的层次与类型、购买动机的
类型422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需要与需求的关系案例分析第7章
消费者的学习与
态度消费者学习的理论与模式、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642消费者学习的模式消费者态度的测量课外实践第8章
社会文化因素与消费者行为核心文化、亚文化、社会因素的构成及
影响440文化因素的构成文化差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案例分析第9章
情境商店环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情景因素的特点与构成、商店因素的构成,对消费行为的影响422情景因素的构成商店设计课外实践第10章
营销组合因素与消费者行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422营销组合的构成营销组合与消费行为的互动影响课外实践第11章
网络购物影响因素与消费者行为网络购物的方式、特点、影响因素642移动互联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网络购物的决策程序及重点课外实践第12章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与购买决策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程序、影响因素、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理论220购买模式的相关理论消费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案例研讨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安排16个学时。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选择具体的项目,在课外进行调研、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具体操作如下:
(1)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分组,每组推选出小组组长,负责小组项目的组织管理。
(2)选择项目。各小组自行选择训练项目,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3)项目实施。在课外进行,任课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4)成果展示。在学期末分组进行,学生需提交调研报告,还可以各种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这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
(5)评价。从项目选择的意义、项目实施的质量、成果展示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基本知识20案例研讨课外分组讨论分析相关案例20课程论文每人提交1篇小论文30项目训练分组进行课外实践、课堂交流30七、大纲主撰人:张学军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消费者行为学B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05Z10
课程名称:消费者行为学B/ Consumer Behavior B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电子商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王曼、白玉苓,消费者行为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1
2.周斌,消费者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9
3.李东进,消费者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该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帮助学生从管理和运用角度洞悉和理解消费者行为,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因素,如知觉、学习、动机、态度和记忆等;理解环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营销组合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营销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和研究方法,掌握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个性心理、消费者的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环境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最新发展。
2、专业能力:能够利用各种方式获得消费者行为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并用所学的理论对消费者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营销建议。
3、专业素质:具备消费者行为学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与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消费者行为学概述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与
方法220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体系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方法PPT讲解第2章
消费者的注意、感觉与知觉消费者的注意、消费者的感觉、消费者的知觉220消费者感知觉感觉阈限、错觉现场模拟实验第3章
消费者的记忆、想象与思维消费者的记忆、消费者的想象、消费者的思维220消费者的记忆消费者的逆向思维案例研讨第4章
消费者的情绪、情感与意志消费者的情绪、消费者的情感、消费者意志220消费者的情感表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案例研讨第5章
消费者的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消费者的气质、性格、能力、消费者的自我概念、生活方式440消费者个性的构成与类型消费者自我概念的测量课外实践第6章
消费者的需要与购买动机消费者需要的层次与类型、购买动机的
类型220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需要与需求的关系案例分析第7章
消费者的学习与
态度消费者学习的理论与模式、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440消费者学习的模式消费者态度的测量课外实践第8章
社会文化因素与消费者行为核心文化、亚文化、社会因素的构成及
影响440文化因素的构成文化差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案例分析第9章
情境商店环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情景因素的特点与构成、商店因素的构成,对消费行为的影响220情景因素的构成商店设计课外实践第10章
营销组合因素与消费者行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220营销组合的构成营销组合与消费行为的互动影响课外实践第11章
网络购物影响因素与消费者行为网络购物的方式、特点、影响因素440移动互联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网络购物的决策程序及重点课外实践第12章
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与购买决策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程序、影响因素、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理论220购买模式的相关理论消费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案例研讨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在课外进行。要求学生(1)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进行分组,每组推选出小组组长。(2)各小组自行选择训练项目,要与消费者行为紧密相关。(3)在课外进行,任课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4)在学期末提交调研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基本知识20案例研讨课外分组讨论分析相关案例20课程论文每人提交1篇小论文30项目训练分组进行课外实践、课堂交流30七、大纲主撰人:张学军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营销策划
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06Z10
课程名称:营销策划/Marketing Plann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周文辉,《突破瓶颈——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新思维》,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龚艳萍、程艳霞、周文辉,《营销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营销策划的内容结构和体系,牢固掌握营销策划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深刻理解营销策划的理论背景与策划依据,掌握营销策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论结合实际案例,提升学生营销策划实操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营销策划的概念、内涵与理论知识;通过营销策划案例的学习与研讨,了解营销策划成功的要素;通过课外文献阅读,了解营销策划的前沿理论。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营销策划的理论和方法;能综合利用营销策划的方法与工具,对具体的营销问题展开营销策划。重点培养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制订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表达与呈现能力。
3.专业素质
综合运用营销策划知识、方法与工具的专业素质,表现为对市场机会的敏锐,对用户痛点的挖掘,对产品尖叫点的把握,对市场引爆点的发现,以及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融科学、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与胆识。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营销策划概述
营销策划的产生
营销策划的内涵
营销策划的结构440营销策划的逻辑结构营销策划的为什么用典型案例讲解营销策划的意义和营销策划知识结构与流程。第2章市场调研策划
调研计划的制订
调研计划的实施
调研报告的撰写440市场调研实施市场调研计划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调研概念;讲解调研计划的制订、实施与撰写的要点与方法。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市场调研功课;2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制订调研计划;1学时成果呈现。第3章
市场分析策划
行业分析
顾客分析
竞争分析532顾客分析数据分析与逻辑呈现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市场分析概念;讲解行业分析、顾客分析与竞争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案例分析功课;3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与呈现。第4章市场定位策划
顾客细分
目标市场
选择
市场定位532如何精准定位顾客细分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市场定位策划概念;讲解顾客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的方法与工具。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策划功课;2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成果呈现。第5章
产品
策划
核心产品
形式产品
附加产品532产品本质整体产品的有机组合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产品策划概念;讲解核心产品、形式产品与附加产品策划的方法与工具。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产品策划功课;2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成果呈现。第6章
价格
策划
理解定价
制订价格
调整价格532定价背后的逻辑价格调整的时机与节奏教学思路:由案例价格策划概念;讲解定价与调整的方法与工具。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案例分析功课;2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成果呈现。第7章
渠道
策划
渠道组合
渠道政策
终端展示532理解分销模式策划的内容与方法分销布局策划、销售政策策划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渠道策划概念;讲解渠道组合、渠道政策与终端展示的方法与工具。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案例分析功课;2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成果呈现。第8章
促销
策划
促销组合
促销工具
促销创新532用户体验事件策划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促销策划概念;讲解促销组合、促销工具与促销创新的方法。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案例分析功课;2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成果呈现。第9章
传播
策划
整合传播
社会媒体
自媒体532社会化媒体传播自媒体的策划与运用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传播策划概念;讲解整合传播、社会化媒体与自媒体的方法与应用。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案例分析功课;2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成果呈现。第10章
策划
方案
方案PK
方案点评
方案改进532营销策划方案的撰写营销策划方案的呈现教学思路:讲解PK的流程、评分标准与注意事项;点评与总结。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策划方案设计功课;1学时课程讲授;2学时方案呈现;1学时方案点评;1学时方案总结。注:实践包括策划、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营销策划准备”:教师的活动设计、学生的现状分析以及师生共同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材料与活动工具的配备等工作。
2、“营销策划导入”:说明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动机和欲望。它是活动课由准备阶段过渡到实施阶段的桥梁或纽带。
3、“营销策划实施”: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思考与自主操作相结合的过程,让学生按照课程要求自主地投入活动,既动脑又动手,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该阶段能充分体现实战课程的特色。
4、“营销策划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完成的营销策划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理性认识。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拟采用T8教学模式(Target目标导向、Task任务驱动、Tactics策略指导、Technique工作技能、Team团队协作、Train训练结合、Test考试过关、Term期限约束)。T8模式本质上就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以“学中干与干中学”为教学理念,采用目标导向与行为学习。特点有三: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导演、教练和伙伴。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提交营销策划方案)占总评成绩的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运用思维导图画出结构图营销策划的理论与知识体系10%营销策划方案的设计过程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20%小组PPT展示与演讲表达与呈现能力20%提交营销策划方案最终成果营销策划的专业素质50%七、大纲主撰人:周文辉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广告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07Z10
课程名称:广告学/ Advertis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逢京海、杨芳芳、曲欣主编,《广告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 陈培爱主编,《广告学原理(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3. 印富贵主编,《广告学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4. 崔晓文主编,《广告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广告学是集广告理论、广告技巧、广告管理与广告欣赏于一体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广告的内涵,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新媒体广告的不同特点;掌握广告理论、广告管理、广告策划与广告制作的基本知识;认识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树立广告意识,提升学生运用广告为营销管理服务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电视广告、户外广告等案例的阅读,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通过课外文献阅读,了解广告的前沿方法,拓宽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
熟练掌握广告学的理论和方法;能综合利用广告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对具体的广告设计和广告宣传问题展开思考。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本课程学习中需重点培育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专业素质
具备广告学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广告概述
22 广告的概念与分类讲授为主第2章广告学学科
溯源22 国内外广告的起源,发展过程及现状广告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讲授与提问相结合第3章广告组织44广告公司组织与媒介组织不同广告组织之间的关联性与区别讲授、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第4章广告运作流程体系44广告策划如何体现广告策划在广告制作中的重要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提问,课堂实践等相结合第5章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55新媒体对广告发展的影响广告与新媒体的融合和新媒体对广告发展的促进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提问相结合第6章消费者研究与广告55消费者的广告反应模式消费者类型区分以及不同类型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提问相结合第7章品牌研究与
广告55广告在品牌建构中的价值认识品牌形成与品牌保持过程中广告的作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提问相结合第8章全球化时代的广告传播55广告跨文化传播战略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讲授与案例相结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在课外进行。
实训项目1:广告策划和创意
广告学的基本知识讲解完毕后,布置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N个广告策划和创意设想,然后进行讨论和论证,形成3-5个针对具体企业或品牌的广告策划和创意。
实训项目2:广告策划和创意汇报
每个小组在构思广告策划和创意后,进行课堂汇报,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或建议。
实训项目3:广告策划和创意的多轮汇报及评点
各策划小组在接受老师和同学意见和建议后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较成熟的广告作品,并以PPT的形式再次进行课堂汇报,接受老师评点和同学建议。如此反复多次。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表现出勤、课堂回答问题20%课外作业分组提交作业、课堂交流30%期末测评理论体系、知识应用50%七、大纲主撰人:胡平杰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公共关系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08Z10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 Public Relations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周安华、苗晋平,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5
2.秦勇、庞仙君,现代公共关系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李道平,公共关系学(第5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9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公共关系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社会科学。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外,还要懂得公共关系实务的各种方法以及技巧。通过进行公共关系技能的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在企业等组织的公共关系实务工作中加以运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掌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和研究方法,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基本原则和基本手段,掌握公共关系活动的一般程序与实务运作方法,了解公共关系学的最新发展。
2、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分析企业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具备创造性解决公关问题的能力。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本课程学习中需重点培育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要求:具备公共关系学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与企业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绪论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220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方法PPT讲解第2章
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的含义、要素、职能、原则、
发展220公共关系的要素与职能、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案例分析第3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各种公关对象220公关对象的类型公关对象的特征案例研讨第4章
公共关系工作的
过程公关调查、公关策划、方案实施、效果
评价220公关工作的步骤环节公关方案的制定现场模拟第5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赞助、庆典、会议等220公关专题的类型公关活动的运作现场模拟第6章
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流人际交往的形式、障碍与
技巧440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克服技巧现场模拟第7章
公共关系宣传公关宣传的方式、特点、
运用220公关宣传的创意公关宣传与广告的区别课外实践第8章
CI战略CI战略的含义、要素与
设计440CI的构成CI战略的实施案例分析第9章
危机公关危机公关的含义、特点及
实施440危机公关的类型危机公关的具体运作案例研讨第10章
网络公共关系网络公关的背景、类型、实施方法440网络公关的类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关案例研讨第11章
国际公共关系国际公关的特点、要素与
实施220国际公关的特点跨文化公关的实施技术案例分析第12章
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方法、思维220公关策划方法公关策划的创新思维课外实践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在课外进行。具体内容为:学生自行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通过初步了解后选择一个企业,对该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要求提交企业公共关系分析报告和建议书。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考勤、课堂提问学习态度、基本知识15案例研讨案例分析能力15课外实践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20期末测试知识体系50七、大纲主撰人:张学军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网络创意营销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60809Z10
课程名称:网络创意营销/Internet Creative Market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创业基础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夏名首,《网络创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林景新,《创意营销传播》,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李国建,《移动互联网营销》,机械出版社,2014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网络创意营销是一门(两岸多校)网络实时互动教学课程,学生通过集中或分散的方式上网听课参与学习和讨论。本课程是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和提高实战能力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网络创意营销这门课程,了解创业中的网络创意方法和营销方式创新,形成创新创业和创意营销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提出创意发想和完善网络创意营销方案的能力,提升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开展网络创意营销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和创意营销奠定理论和实操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知识
系统掌握网络创意营销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等专业知识;通过课外(包括各种经济、管理、报刊、杂志、书籍及国外原著和译著)阅读,了解当代网络创意营销最新的科研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最新的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方式和基于移动互联网实现创意营销的方式,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能力
熟练掌握网络创意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提出网络创意营销点子并通过讨论来逐步完善;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重点培育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素质
建立网络创意营销的观念,培养敏锐识别商机的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网络创意营销
概述网络创意营销的基本内涵,课程的学习方式和手段,网路创意营销方案的要求和注意事项33网络创意营销的基本内涵,网路创意营销方案的要求提出网络创意创业方案的要求和注意事项PPT讲解第2章网络创意创业中的常用概念和方法营销组合4P、4C和4R策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PEST33营销组合策略,STP策略如何通过市场细分来找到最迫切的客户需求 PPT讲解 第3章网络环境下的市场调研网络环境下市场调研方式的变化;网络环境下一手资料的调研方法;网络环境下二手资料的调研方法33网上市场调研问卷的设计,调研问卷分析中的主要方法网上市场调研问卷的设计 PPT讲解第4章微博营销的策略与方法微博的概念及功能、微博营销的主要实现方式,微博营销的经典案例33微博的营销功能、微博营销案例微博营销案例PPT讲解第5章网上商业模式要素分析网上商业模式建立的重要性;商业模式的要素;最新的网络营销商业模式33了解并掌握商业模式的八大要素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要素PPT讲解第6章网店及微商模式网店的创立;微信营销的主要方式;
微商的三级营销模式33理解微商营销的途径和方式微商的三级营销模式PPT讲解并现场用手机演示第7章创意发想学生课后形成创意发想,课堂分组汇报和老师当场评点3 3学生汇报其创意发想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创意发想的修改意见分组汇报、老师点评、课后完善PPT第8章发想的完善创意营销发想的第二轮汇报和评点3 3学生讨论并修改方案,汇报其创意发想的最终选择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帮助部分迷失方向的团队找到有亮点的创意分组汇报、老师点评、课后完善PPT第9章创意营销初步方案汇报及
评点创意营销初步方案汇报,老师当场评点;学生课后讨论修改66学生汇报其创意营销初步方案的基本框架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创意营销方案修改意见分组汇报、老师点评、课后完善PPT第10章创意营销修改方案汇报及评点创意营销第二轮方案汇报,老师当场评点;学生课后讨论完善66学生课后和课堂上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讨论修改方案;汇报其创意营销方案的改进情况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创意营销方案修改意见;帮助部分迷失方向的团队找到改进创意营销方案的途径分组汇报、老师点评、课后完善PPT第11章创意营销终稿方案汇报及评点创意营销第三轮方案汇报,老师当场评点;学生课后讨论完善66学生形成一个体系较为完善的网络创意营销方案,并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创意营销方案修改意见分组汇报、老师点评、课后完善PPT第12章创意营销方案结课Presentation创意营销方案结课Presentation66学生按团队做结课报告,老师点评,并给出基本的分数根据学生的汇报给出成绩分组汇报、老师点评并给出评分注:实践包括策划、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安排了部分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包括1、网络创意营销的需求调研。学生提出基于网络的创意创业的发想(点子)后,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调研和访谈,对自己的创意进行可行性论证。2、网络创意方案的课后讨论,要求学生通过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展现自己的方案,供老师和同学访问及点评。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参与听课回答问题情况及出勤20%课后学习课后讨论,制作小组PPT,课堂分享15%小组展示小组分次演讲,接受老师意见,考核每一轮改进程度15%期末测评做创意结课Presentation,答辩,并提交结课的Word文档,评分50%七、大纲主撰人:罗剑宏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推销理论与技能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10Z10
课程名称:推销理论与技能/Selling Theory and Skills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肖军、孙虹乔主编,推销理论与技巧(第2版),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卢晶、杜琳主编,推销理论与技巧(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实践与应用型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年
3、李冬芹、张幸花主编,推销与商务谈判(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推销理论与技能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掌握现代推销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二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推销实践活动,在工作中善于推销自己、推销企业、推销产品,在学习中要格外注重加强推销技能的练习。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不仅能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营销理念,充实营销知识,而且能掌握更多的贴近实际的企业服务于顾客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为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和更快进入工作状态提供了必要与可能。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知识
掌握推销理论,熟悉推销技能的基本要求,了解推销的基本职能、基本原则和基本手段,掌握推销活动的一般程序与实务运作方法。
2.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分析企业在推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熟练利用推销技能知识解决推销问题。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需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素质
具备推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学生经过学习,具备企业开展推销活动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推销
概述现代推销学的产生和发展,推销的定义、特点和功能220理解推销的含义、三要素;掌握推销的特点与功能与基本原则推销原则,现代推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PPT讲解第2章推销人员的职责与
能力推销人员的职责,推销人员的职业素质,推销人员的基本
礼仪420理解推销人员的职责、素质与基本礼仪推销人员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PPT讲解与角色扮演
方式第3章推销理论与推销模式推销方格理论、推销模式660了解推销人员方格理论和顾客方格理论、掌握不同顾客的推销模式推销方格理论分组汇报、老师点评、课后完善PPT第4章寻找与识别
顾客寻找顾客的方法、顾客资格审查640让学生掌握寻找顾客的方法与策略,懂得如何选择目标顾客;掌握寻找准顾客的方法;掌握顾客资格审查的内容掌握寻找准顾客的方法PPT讲解第5章推销
接近推销约见前的准备工作、约见顾客的内容与方法440掌握约见顾客、接近顾客的方法与策略约见、接近顾客的目的与方法
PPT讲解与案例研讨第6章推销
洽谈推销洽谈的目标与内容、推销洽谈的原则与步骤440掌握推销洽谈的步骤与方法推销洽谈的原则与步骤、技巧PPT讲解与案例分析第7章处理顾客异议顾客异议的类型与成因、处理顾客异议的原则和策略440了解顾客异议的类型;掌握处理顾客异议的原则与方法处理顾客异议的方法分组汇报、老师点评、课后完善PPT第8章成交与售后
服务成交及策略、成交的方法、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成交后的跟踪220掌握促销交易的不同方法和策略;掌握买卖合同的规范书写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成交后的跟踪分组汇报、老师点评、课后完善PPT第9章推销
管理推销人员的组织与管理、推销人员的组织结构与规模、客户管理440掌握客户管理的内容及原则;掌握推销绩效评估的方法及内容推销人员的组织结构与规模、推销绩效的评估PPT讲解与案例分析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在课外进行。课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完成一个推销项目。从第二章开始提出推销人员的职责与能力并分析探讨其可行性,要求学生(1)各小组自行选择推销训练项目。(2)在课外进行,任课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3)在学期末提交推销项目策划案,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学习第四章时进行推销洽谈撰写推销项目策划案,之后在学习六、七、八、九章的过程中进入推销实践阶段,最后形成推销项目总结报告。同时,要求各组同学将目前推销动态与趋势纳入策划案的设计中。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参与学习态度、基本知识20%可以笔记情况为依据课后学习课后讨论,制作小组PPT,课堂分享10%小组展示小组分次演讲,接受老师意见,考核每一轮改进程度10%实践结课报告主动寻求机会从事推销实践,提交结课报告,评分10%期末考试知识体系及应用50%七、大纲主撰人:雷井生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11Z10
课程名称: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 Customers Management and Key Account Market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苏朝晖编著,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2. 皮骏主编,客户关系管理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3. 王广宇主编,客户关系管理方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环境下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新经济时代的营销规律,树立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系统掌握客户关系管理和大客户营销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的项目经营与管控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掌握客户管理理论和大客户营销理论,熟悉客户管理和大客户营销技能的基本要求,了解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的基本职能、基本原则和基本手段,掌握大客户营销活动的一般程序与实务运作方法。
2、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分析企业在客户管理和大客户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熟练利用客户营销技能知识解决推销问题。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本课程学习中需重点培育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专业素质:具备客户管理和大客户营销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开展企业客户管理和大客户推销活动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客户关系管理概述22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客户关系与客户忠诚度管理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第2章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体系33客户生命周期及价值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评价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提问相结合第3章客户信息管理33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客户资料分析与客户分类讲授、案例分析相、小组讨论与提问相结合第4章大客户认知44大客户的识别与选择制定大客户价值认知与管理讲授、案例分析相、小组讨论与提问相结合第5章大客户管理的方法44大客户管理大客户管理过程应遵循的规则讲授、案例分析相、小组讨论与提问相结合第6章大客户营销的谈判技巧44营销中的谈判技巧大客户营销谈判的独特性讲授、案例分析相、小组讨论与提问相结合第7章客户满意度与大客户忠诚度管理44产品满意与服务满意管理正确处理客户不满、抱怨及大客户投诉的管理讲授、案例分析相、小组讨论与提问相结合第8章客户关系管理技能与大客户关系维护44客户沟通技巧与礼仪不同类型客户的服务方法与技巧讲授、案例分析相、小组讨论与提问相结合第9章客户关系管理平台22网络服务管理系统的建立网络管理员与现场管理讲授、案例分析相、小组讨论与提问相结合第10章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建设22客户管理战略与规划客户服务绩效管理讲授、案例分析相、小组讨论与提问相结合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在课外进行。
项目1: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方案创新
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的基本知识讲解完毕后,布置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N个管理与营销方案,然后进行讨论和论证,形成3-5个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创新方案。
项目2: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创新方案汇报
每个小组在设计创新方案后,进行课堂汇报,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或建议。
项目3: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创新的汇报及评点
各创新小组在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或建议后,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较成熟的客户管理与大客户营销创新方案,再以PPT形式进行课堂汇报,接受老师评点和同学建议。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出勤、回答问题学习态度、基本知识20%课外作业分组提交作业,课堂交流30%期末考试知识体系及应用50%七、大纲主撰人:胡平杰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销售管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12Z10
课程名称:销售管理/Sales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李先国、杨晶.销售管理(第三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
2、William L. Cron, Thomas E. DeCarlo. Sales Management (10th Ed).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8.12
3、 伯特•罗森布洛姆(Bert Rosenbloom)编著,宋华等译. 营销渠道:管理的视野(第8版,Marketing Channels: A Management View).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销售管理是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核心模块之一。销售管理直接决定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产品及服务的交互方式,是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之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社会新时代对传统的销售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销售管理正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掌握扎实的销售管理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是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通过开设《销售管理》课程,让学生深入理解销售计划管理、客户管理、销售人员管理、销售过程管理基本原理,灵活掌握销售管理方案设计原则、流程与方法,在销售预测与决策、销售组织与人员配备、销售沟通与激励、销售绩效测度与控制等方面,具备专业化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深入理解销售计划管理、客户管理、销售人员管理、销售过程管理基本原理,扎实掌握销售预测与决策、销售组织与人员配备、销售沟通与激励、销售绩效测度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操作流程。
2、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预测销售趋势,编制销售计划与方案,因地制宜设计与选择销售渠道与模式,能够科学地开展销售人员选聘、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管理工作,具备与顾客、生产商、销售人员、广告商及其他相关人员沟通协调的基本技能,能够初步运用专业化分析工具探索销售管理实践中不断涌现的疑难杂症前沿科学问题。
3、专业素质:通过本课程学习,树立销售管理科学观,能够正确认识销售管理是建立在现代营销科学与现代管理科学基础之上的系统科学,能够正确领悟并自觉运用销售管理的基本原理、规范与方法,具备系统化管理、权变化管理基本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销售计划销售计划制定、销售预测与决策、销售费用
预算22销售预测的结构化影响因素分析、销售战略构成、销售决策与多方案选优预测方法解析、决策方法解析课堂讲解、
案例分析第2章
销售区域管理销售区域规划、电子商务网站管理、销售时间管理、销售费用
管理22传统销售区域规划、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选择、O2O销售区域规划与选择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销售管理、销售网格管理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3章
销售渠道建设渠道模式选择、渠道系统设计、渠道整合方法22渠道长度与宽度结构化设计、渠道权责利关系配置、渠道治理机制设计O2O渠道整合方法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4章
促销管理促销沟通理论、广告促销管理、销售促进管理、公共关系管理、人员推销管理、互联网整合营销传播22广告5M决策、公共关系策略、销售促进策略、人员推销步骤与方法互联网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互联网口碑管理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5章
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内涵、客户数据库与客户挖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管理22客户细分与选择、客户数据结构、客户价值评估、客户需求影响因素结构化分析客户大数据挖掘技术、基于互联网的客户忠诚度管理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6章
信用销售管理赊销、信用与信用管理相关概念、企业信用管理与销售业务流程再造、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用政策、应收账款管理22客户资信数据结构与数据采集、信用销售流程管理、信用销售风险评估与控制信用销售业务流程再造、客户资信评估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7章
服务管理客户服务含义、类别与内容、服务质量管理、产品服务化管理22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服务质量检测与服务补救、客户投诉管理、服务质量控制方法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8章
重点客户管理重点客户识别、重点客户关系识别、建立与维护22重点客户分级管理、重点客户关系维护策略、重点客户反抢策略不同行业重点客户关系建立与维护方法比较分析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9章
销售队伍建设销售人员权责利关系配置、营销职业道德规范、销售组织建设、销售活动分析22销售人员权力与职责配置、现场销售管理、在线销售管理、销售团队管理销售团队运作与管理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10章
销售人员选聘与
培训销售人员招聘、培训、晋升与
转调22线上线下销售人员遴选条件、培训内容与方式、销售人员晋升标准与晋升通道设计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销售人员招募与培训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11章
销售人员业绩考评与激励销售人员业绩考评、激励一般原理、激励士气的方法、销售人员薪酬制度22销售人员业绩考评指标体系与考评方法设计、激励理论与方法、销售人员薪酬结构与强度设计战略导向的销售业绩考评管理、销售激励方式选择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12章
销售过程管理:销售准备销售SWOT分析、分析客户类型、拟定
行动计划22客户需求预测,竞争对手策略分析与应对实现买点与卖点统一的策略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13章
销售过程管理:访问客户与处理异议寻找与约见客户、客户异议表现、客户异议产生原因、客户异议处理方法22线上线下寻找与约见客户、客户异议处理策略线上客户挖掘策略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14章
产品管理订货、发货与退货管理、销售终端产品管理、窜货管理、互联网产品打假策略22O2O配送管理、销售终端产品管理、窜货管理互联网产品打假策略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15章
电子商务概述网络营销内涵、分类、构成要素与基本功能,不同类型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与整合方法22不同类型电子商务模式的内涵、分类、构成要素与基本功能不同类型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与整合方法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16章
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电子商务典型模式销售管理基
本要点、方法与技能22电子商务典型模式销售价格管理、网络口碑管理、促销策略选择最新电子商务模式销售管理新特征、新趋势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施课外销售管理调研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 严格控制调研小组规模,每组不超过5位同学。学生可以不组队,单独(1人视为一个调研小组)完成销售管理调研任务。
(2) 在规定时间内,每一个调研小组提交3份调研报告,每一份调研报告选择的调研行业不得雷同。即,每一个调研小组选择3个不同的细分行业。例如:日用洗涤用品行业、生鲜行业、智能手机行业、轿车行业、客车行业、乘用车零配件行业、C2C电子商务网站、白酒行业、啤酒行业、……。
(3) 在每一个细分行业(每一份调研报告内),选择若干家具体的企业,对其销售管理活动进行调研。在每一个细分行业(每一份调研报告内),每一个调研小组实施调研的具体的销售管理方案个数(不是企业数目,一家企业可能实施多个销售管理方案)不低于小组总人数。
(4) 调研内容要求:销售计划管理、客户管理、销售人员管理、销售过程管理,以及不同企业销售管理方案差异性比较分析。
(5) 统一调研报告格式,具体格式参照教师提供的报告模板。3份报告分开装订,报告全部打印,不手写。同时提交电子版与纸质版报告。
(6) 选择其中一份调研报告,制作PPT,用于课堂案例讨论。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口试、答辩、测验到课率、课堂案例讨论与发言25%提交调研报告第1份销售管理调研报告25%统一调研报告格式,具体格式参照教师提供的报告模板。提交调研报告第2份销售管理调研报告25%提交调研报告第3份销售管理调研报告25%七、大纲主撰人:张运生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品牌管理
一、 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13Z10
课程名称:品牌管理/Brand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王海忠. 品牌管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10
2、[美]戴维•阿克(David A. Aaker)著,吴进操、常小虹译. 管理品牌资产(Managing Brand Equity).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品牌三部曲之一)
3、[美]戴维•阿克(David A. Aaker)著,李兆丰译. 创建强势品牌(Building Strong Brands).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品牌三部曲之一)
4、 王海忠. 高级品牌管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08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品牌管理是市场营销管理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核心模块之一。品牌不仅是企业对外(分销商、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及社会公众等各类利益者)营销的利器,而且也是对内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品牌是市场灵魂,没有品牌,企业就没有灵魂;没有品牌,企业就失去了长期竞争力。掌握扎实的品牌管理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是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通过开设《品牌管理》课程,让学生深入理解品牌形象与个性、品牌感知、品牌联想与定位、品牌知名度与忠诚度的概念、类型及关系机理,灵活掌握品牌设计要领、品牌架构、品牌要素构成与设计策略、品牌要素协调策略、五种感官品牌设计策略,在品牌渠道管理、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品牌延伸与复兴、品牌资产管理与危机管理等方面,具备专业化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深入理解品牌形象与个性、品牌感知、品牌联想与定位、品牌知名度与忠诚度的概念、类型及关系机理,扎实掌握品牌设计、品牌渠道管理、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品牌延伸与复兴、品牌资产管理与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操作流程。
2、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因地制宜设计与选择品牌个性形象,对品牌进行准确定位,具备品牌渠道管理、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品牌延伸与复兴管理、品牌资产管理与危机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初步运用专业化分析工具探索品牌管理实践中不断涌现的疑难杂症前沿科学问题。
3、专业素质:通过本课程学习,树立品牌管理科学观,能够正确认识品牌管理是建立在现代营销科学与现代管理科学基础之上的系统科学,能够正确领悟并自觉运用品牌管理的基本原理、规范与方法,具备系统化管理、权变化管理基本素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

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
践第1章
品牌管理概述品牌概念,品牌资产涵义,品牌价值评估与作用。22品牌管理基本框架与要素。品牌价值评估。课堂讲解、
案例分析第2章
品牌形象、品牌个性品牌形象陷阱,四种品牌形象视角,品牌形象结构,多种品牌形象策略,品牌-顾客关系,品牌个性测度,品牌个性与使用者形象。22品牌形象结构,多种品牌形象策略,品牌个性测度,品牌个性与使用者形象。如何通过品牌个性创造品牌资产。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
讨论第3章
品牌联想、品牌定位品牌联想、形象与定位的关系,品牌联想类别,品牌定位框架、战略与方法,品牌联想的选择、创建与维持策略。44品牌联想的选择、创建与维持策略,品牌定位方法。品牌联想如何创造价值。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
讨论第4章
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品牌
感知品牌知名度、忠诚度、感知质量涵义、影响因素与评估,品牌知名度、忠诚度、感知质量如何实现价值创造。22品牌知名度、忠诚度影响因素与评估,扩大品牌知名度的策略,提高品牌忠诚度的策略。品牌感知质量提升战略。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
讨论第5章
品牌
设计品牌设计要领,品牌要素构成,品牌要素设计策略,品牌架构,品牌关系谱。66品牌要素设计策略,品牌要素协调策略。五种感官品牌设计策略。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
讨论第6章
品牌渠道管理品牌渠道战略,品牌的经销商战略,品牌的终端渠道战略,品牌的电子商务战略。22品牌的经销商战略,品牌的终端渠道战略。如何与经销商合作开展品牌建设。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
讨论第7章
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品牌非媒体传播策略,自媒体传播策略,大众媒体传播策略,品牌杠杆内涵与理论依据,国家与区域杠杆,代言人与赞助杠杆,品牌联盟
杠杆66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组合公益营销传播策略选择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
讨论第8章
品牌延伸与复兴品牌延伸内涵、原则与作用,品牌延伸实施步骤,品牌延伸、品牌缩减、品牌更新战略与策略,合作品牌战略与策略,品牌组合战略与策略,品牌复兴战略类型与策略,品牌国际化战略与策略。22品牌延伸实施步骤,品牌延伸、品牌缩减、品牌更新战略与策略。品牌延伸风险评估,品牌延伸时机选择。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
讨论第9章
品牌资产管理品牌资产构成,品牌资产评估指标与方法,品牌环境评估。22品牌资产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品牌资产评估指标与方法。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第10章
品牌危机管理品牌危机类型,品牌危机监测与评估,品牌危机补救策略。44品牌危机预警、评估与补救策略。品牌危机预警策略。课堂讲解、
分组案例讨论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施课外品牌管理调研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7) 严格控制调研小组规模,每组不超过5位同学。学生可以不组队,单独(1人视为一个调研小组)完成品牌管理调研任务。
(8) 在规定时间内,每一个调研小组提交3份调研报告,每一份调研报告选择的调研行业不得雷同。即,每一个调研小组选择3个不同的细分行业。例如:日用洗涤用品行业、生鲜行业、智能手机行业、轿车行业、客车行业、乘用车零配件行业、C2C电子商务网站、白酒行业、啤酒行业、……。
(9) 在每一个细分行业(每一份调研报告内),选择若干家具体的企业,对其品牌管理活动进行调研。在每一个细分行业(每一份调研报告内),每一个调研小组实施调研的具体的品牌个数(不是企业数目,一家企业可能拥有多个品牌)不低于小组总人数。
(10) 调研内容要求:品牌形象、定位与品牌感知、品牌知名度与忠诚度、品牌渠道管理策略、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品牌延伸策略、品牌资产管理策略、品牌危机管理策略,以及不同品牌管理差异性比较分析。
(11) 统一调研报告格式,具体格式参照教师提供的报告模板。3份报告分开装订,报告全部打印,不手写。同时提交电子版与纸质版报告。
选择其中一份调研报告,制作PPT,用于课堂案例讨论。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口试、答辩、测验到课率、课堂案例讨论与发言25%提交调研报告第1份品牌管理调研报告25%统一调研报告格式,具体格式参照教师提供的报告模板。提交调研报告第2份品牌管理调研报告25%提交调研报告第3份品牌管理调研报告25%七、大纲主撰人:张运生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服务营销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14Z10
课程名称:服务营销/ Service Market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市场研究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克里斯托费. 服务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
2.李雪松. 服务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3.周明. 服务营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服务性行业的营销策略,以及认识服务在产品营销中的作用,了解客户服务消费行为基本过程和心理,掌握服务产品质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具备服务营销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掌握服务营销理论,熟悉服务营销技能的基本要求,了解服务营销的基本职能、基本原则和基本手段,掌握服务营销活动的一般程序与实务运作方法。
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分析企业在服务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熟悉利用服务营销技能知识解决服务营销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本课程学习中需重点培育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质:具备服务营销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学生经过学习,具备企业开展服务营销活动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服务营销导论22服务营销内涵、服务营销组合服务营销组合讲授、案例第2章服务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
选择44市场细分依据、目标市场选择策略目标市场选择的依据讲授、小组讨论、案例第3章服务定位与差别化55服务定位和竞争力的关系,服务定位差异化的路径服务定位的差异化讲授、小组讨论、案例第4章服务产品与
品牌55服务产品结构、服务产品品牌培育品牌培育的路径讲授、小组讨论、案例第5章服务产品的
定价44服务产品的定价方法、消费者对服务定价的反应服务产品的定价和竞争力讲授、小组讨论、案例第6章服务营销渠道44服务营销网点决策服务营销渠道的评估讲授、小组讨论、案例第7章服务促销和
沟通44促销手段、顾客沟通技巧促销效果和客户沟通的关系讲授、小组讨论、案例第8章服务的有形
展示44服务环境设计、服务环境和客户满意度、服务环境改善的方法服务环境改善的方法讲授、小组讨论、案例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课外实践: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择具体服务产品作为营销任务,开展服务营销竞赛活动。要求有详细操作方案,效果评估和报告总结。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课堂表现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10课后作业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30小组表现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10期末测评综合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50七、大纲主撰人:刘佳刚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互联网营销专题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15Z10
课程名称:互联网营销专题/Special Topics on Internet Market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特雷西•塔腾,迈克尔•所罗门. 社会化媒体营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
2、伊恩•艾瑞斯大数据思维与决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市场营销是一门时刻发展变化的学科,任何技术与思想的变革都会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巨大变化,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最前沿理论对将要从事与企业相关的实际工作或是理论研究的学生至关重要。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方式,颠覆了企业的生存理念和运营模式,对传统市场营销理论体系提出了挑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营销前沿理论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营销变革及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掌握营销理论发展脉络和营销工具,启发学生对营销经典理论如何运用于当前营销实践进行思索,让学生对营销科学研究有初步认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掌握互联网营销发展动态,了解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营销变革及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掌握互联网营销的相关理论,掌握社会化媒体营销和大数据营销的概念、特点,掌握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在营销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及适用领域。
2、专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针对具体的企业分析其互联网营销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本课程学习中需重点培育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3、专业素质:具备互联网营销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学生经过学习,具备企业开展互联网营销活动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互联网营销
概论1、互联网营销发展趋势
2、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变革
3、新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881、掌握互联网营销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2、掌握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及原因;互联网时代各类型企业商业模式的特点 教学思路:以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案例为导引,讲述互联网时期不同企业营销变革。
教学模式:4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案例教学、2学时小组讨论第2章
社会化媒体
营销1、社会化媒体营销概述
2、社会化媒体四大营销
活动
3、社会化媒体下市场调研的新变革
4、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
测量1010 1、掌握社会化媒体的概念、特征;企业社会化媒体战略计划内容及制定流程;
2、掌握社会化社区、社会化传播、社会化娱乐及社会化商务的内涵、特征及其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
3、掌握互联网时代下用社会化媒体了解和剖析消费者行为的方法;
4、掌握评估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的方法掌握企业如何运用社会化媒体的四大营销活动教学思路:通过典型案例教学,讲授社会化媒体的系统理论及存在问题。
教学模式:以典型案例为课前导学;4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案例讨论第三章
大数据营销1、大数据及其对营销的
影响
2、大数据的营销价值
3、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大数据在营销中的应用881、掌握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了解大数据所带来的营销变革
2、掌握大数据在产品、渠道、定价及促销中的价值;
3、掌握采集及分析大数据的常用方法;
4、通过具体应用案例,了解大数据在各个不同行业的实际应用掌握大数据的特点;掌握大数据在市场营销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教学思路:教授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带领学生实地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在实践中深化所学知识。
教学模式:4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数据分析、2学时小组讨论第四章互联网营销理论前沿1、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战略的变革;
2、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行为的改变661、通过阅读最新文献,了解企业战略发展最新动态;
2、通过阅读最新文献,了解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能阅读英文文献教学思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让学生梳理理论脉络,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知识共享学习
教学模式:2学时文献引导阅读、2学时小组讨论、2学时知识共享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某产品的互联网营销方案策划对各类型行业商业模式的理解,考查对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力20%案例分析社交媒体在营销中的应用,考查创新思维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0%某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掌握,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营销专业素质30%文献阅读笔记和理论脉络梳理报告对前言理论的了解程度,考查语言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20%七、大纲主撰人:张琴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16Z10
课程名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Model Innovation of Internet Business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胡世良著,《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彭志强著,商业模式的力量,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互联网世界观:思维的起点、商业的引爆点,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著,商业模式新生代,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课程是为市场营销专业设立的拓展知识体系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这门交叉学科的课程,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将市场营销学中的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在互联网环境下用商业模式创新联系起来,构建价值共识-价值共创-价值共传-价值共赢的知识体系,建立共享经济与社群经济意识,结合本专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方向的要求,既关注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也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要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能力,扩展专业领域,将市场营销与商业模式融合,为从事互联网运营及相关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知识:熟悉互联网商业模式及其产生和演变,了解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清楚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2、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分析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学生提出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与价值获取的能力、让学生能初步具备对客户细分、客户痛点、解决方案、关键资源、核心业务、重要伙伴、成本与收入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其中本课程学习中需重点培育学生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3、素质:建立共享-共创-共赢的互联网观念,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互联网商业模式先破后立的创新思维,提升理解互联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素质。通过标杆案例研讨与商业模式创新练习,提升自主学习和行动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创新思考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
商业
模式互联网特点与趋势,商业模式的意义与重要,商业模式的结构与创新6 33商业模式的结构与创新互联网特点与趋势用典型互联网案例和数据结合讲解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商业模式的知识结构。第2章
价值
共识通过客户细分,寻找客户痛点,提出价值主张,达成价值共识6
3
3对于客户定位,产品定位,和价值定位的了解价值定位如何达成共识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价值共识概念;通过细分与痛点分析工具进行客户细分与痛点选择;以案例示范引导价值主张的提出。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案例分析功课;3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成果呈现。第3章
价值
共创针对客户痛点,创新解决方案,整合价值网络,实现价值共创633制定关键业务,聚焦核心资源,寻找重要伙伴价值共创的过程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价值共创概念;用定性说明互联网平台特性;用对比方法突出企业-顾客价值共创的特点与企业单独创造价值的差异。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案例分析功课;3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成果呈现。第4章
价值
共传根据客户购买行为与习惯,开展整合传播,建立分销渠道,形成价值共传633市场引爆点的发现与实现如何实现双方的价值共传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社会化媒体与电商渠道概念;用社群经济理论说明互联网企业与顾客连接;用商业模式画布突出企业-顾客价值共传的特点与应用。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案例分析功课;3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成果呈现。第5章
价值
共享聚焦核心业务,优化业务流程,控制成本结构,拓展收入来源,实现价值共享844拓展收入来源,优化成本结构如何实现价值共享教学思路:由案例引入共享经济概念;用共享经济理论定性说明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方向;用视频资料呈现价值共享的收入来源与成本结构。
教学模式:提前布置案例分析功课;3学时课程讲授;1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案例讨论;1学时成果呈现。注:实践包括调研、做方案、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准备”:教师的活动设计、学生的现状分析以及师生共同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材料与活动工具的配备等工作。
2、“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导入”:说明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动机和欲望。它是活动课由准备阶段过渡到实施阶段的桥梁或纽带。
3、“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思考与自主操作相结合的过程,让学生按照课程要求自主地投入活动,既动脑又动手,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该阶段能充分体现实战课程的特色。
4、“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完成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理性认识。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拟采用T8教学模式(Target目标导向、Task任务驱动、Tactics策略指导、Technique工作技能、Team团队协作、Train训练结合、Test考试过关、Term期限约束)。T8模式本质上就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以“学中干与干中学”为教学理念,采用目标导向与行为学习。特点有三: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导演、教练和伙伴。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提交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方案)占总评成绩的50%。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运用思维导图画出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知识体系10%商业模式画布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能力20%小组PPT展示与演讲表达与呈现能力20%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方案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素质50%七、大纲主撰人:周文辉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市场营销实训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17Z11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实训/Practical Training of Market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2周/2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 郝黎明主编,市场营销实训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梁健爱、连漪著,市场营销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李海琼主编,市场营销实训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以解决企业营销实践为导向,灵活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根据互联网+时代背景及要求,对企业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和诊断,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分析和预测,根据4P理论、4C理论、关系营销理论等制订符合企业市场实际的营销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全面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专业知识: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能力:能应用SWOT、PEST等方法分析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存在问题。能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时代背景及要求下,针对企业实际,设计相应的调研方案,找出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3、专业素质:通过实训,培养应用4P理论、4C理论、关系营销理论、服务营销理论等制订相应的营销策划方案、市场调研报告及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1章市场营销实训动员及分组22课程的基本要求及考核要点课程基本
要求讲解,小组讨论第2章企业调研方案设计422企业调研方案的提纲企业调研的目标案例讲解第3章企业实地调研44收集调研企业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价值研判各小组现场调研第4章企业营销策划624营销策划创意过程营销策划
方案案例讲解、小组讨论并写作营销策划方案第5章企业市场营销调研报告写作66调研企业市场营销问题诊断调研报告
写作小组讨论、写作
报告第6章企业市场营销调研报告修改624修改调研
报告调研报告核心价值研判审阅调研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第7章小组汇报与
答辩44各小组调研报告的优劣评判书面表达和语言能力各小组汇报与答辩,现场提问、现场回答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企业调研方案设计:掌握企业调研方案的基本结构、重点和难点,明确企业调研方案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对调研方案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并针对各自的调研企业,制订相应的调研方案。
2、企业实地调研:各小组前往调研目标企业展开实地调查,针对各自调研方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二手资料收集等方法收集相应的调研资料。
3、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根据调研企业实际情况,各小组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开展讨论,进行企业营销方案策划,并完成相应的营销策划方案文本。
4、企业市场营销调研报告写作:各小组针对各自的调研方案及收集到的资料,按调研报告写作大纲分配任务,每个成员参与调研报告的写作,最终完成各小组的调研报告。
5、企业市场营销调研报告修改:各小组将调研报告发给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各小组成员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对调研报告的相应部分进行具体修改,进一步提升调研报告质量。
6、小组汇报与答辩:指导老师组成相应的答辩小组,各小组打印调研报告给答辩小组审阅,并制作PPT汇报各自的调研报告,汇报时间10—15分钟,回答答辩小组提出的问题,答辩小组成员各自独立打分,加总后得出各小组的成绩。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包括:企业调研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企业营销实际问题进行正确诊断,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企业营销方案。考核重点:设计调研方案、发现企业营销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制订企业营销方案的能力,认知和表达的能力。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专题作业企业市场营销调研方案设计15调研考勤基本素质和主动性10营销策划方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5市场调研报告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0口试与答辩表达和交流能力20七、大纲主撰人:粟路军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市场营销专业实习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818Z11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专业实习/ Marketing Internship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学时/学分:4周/4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市场研究、营销策划等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教材、教学参考书
1、中南大学关于本科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纪律、实习安全、实习保密等规定
2、商学院关于自主实习文件规定
3、营销系自编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大纲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市场营销专业实习是一个全面性的接触实践的教学过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参观、模拟、实践,每个学生都要经过各主要管理科室和主要生产车间的实习,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思考,不懂就问,勤学好问,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营销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是为了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使其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专业实习,达到以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要求:
1、专业知识:使学生深入企业,接触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实践,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把握现代企业管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及基本理论的理解,熟悉和掌握现代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则。
2、专业能力:使学生将所学同实际所用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以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营销问题的能力。
3、专业素质: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坚持营销道德和职业操守,依法办事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课
(含研讨)实践第一部分
安全教育了解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安全
要求1天半天半天企业的现状和安全要求安全规定请企业领导和各级安全员作报告第二部分
工厂参观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2天2天了解实习单位的业务
流程认知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技术人员带领现场参观第三部分
顶岗见习营销岗位
见习21天21天与企业营销相关的各种管理企业营销实际活动跟班实习,指定企业指导老师进行辅导第四部分
企业讲座专题讲座1天1天企业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发现和分析问题指导老师主持,企业人员主讲、学生提问与讨论第四部分
答辩根据提交的实习报告进行答辩1天1天表达能力组织答辩小组进行答辩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包括实习单位的历史沿革、组织形式、经营方向、经营规模、管理体制、人员结构、生产经营情况、生产工艺流程、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行业状况等。
2、了解实习单位的营销工作情况
包括企业的市场结构、顾客构成、营销战略、产品结构、品牌建设、定价方式、营销渠道建设、促销活动实施情况、营销团队建设状况等。
3、了解实习单位的营销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包括实习单位的营销人员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营销费用管理制度、客户服务管理制度、促销管理制度,以及各项营销活动执行中的内部管理制度等。
4、下到具体的营销实习岗位,进行岗位实践
实习岗位主要包括:市场部(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品牌建设等),销售部(商务洽谈、铺货、客户关系管理等),客户服务部等。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成绩比例(%)备注平时表现实习态度、工作作风30实习手册实习日记、实习总结30实习报告认识能力、分析能力30答辩表达能力、沟通能力10七、大纲主撰人:张学军大纲审核人:罗剑宏

 

商学院

标签:sig   融资平台   项目招标   字符型   开发人员   武汉   深入浅出   存储函数   法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icaoyu1/p/1200068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