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读书《你的时间去哪儿了:六维时间管理模型》

时间:2020-01-29 19:53:57      阅读:114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策略   全世界   实现   准备工作   属性   感受   价值观   产品   暂停   

书名: 你的时间去哪儿了:六维时间管理模型 (盛世新管理书架)
作者: 房勇

技术图片

 

  “时间管理”从字面上理解常常给人误导:时间能被管理吗?让它慢一点、快一点,或多一些、少一些?时间没有暂停键,每一分、每一秒都被我们的行为、事务所填充,而人们不同的行为、事务,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和人生。所谓“时间管理”其实是对事务的管理,即自我行为的管理,在“时间管理”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有效地处理自己生活周遭的各类事务,来获取效率及效果,进而达到个人生活及工作状态的改变和提升。当你通过有效打理事务而获得你想要的物质或地位时,时间资源就转换成了空间资源——所以时间可以换空间。
  时间管理应涉及人生的六大领域,我把它们归结为身、心、乐、家、业、财六个方面。我们只有打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称得上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平衡的人生。
  我们大部分日常的烦恼来源于自身对事务打理得缺乏策略,常常被事情推着走,而不是主动推动事情的发展。“时间管理”教人如何把事情更有效地操控在自己手里,进而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合理目标和目的,减少生活、工作中的烦乱、无序和无效,拥有积极、运筹和从容。
  真心希望看过此书的读者,能够理解时间的无形力量,使用优先矩阵区分事物的轻重缓急,利用计划表格将时间合理地分配到六大领域中去,积极行动起来,从打理事务获得收益的过程中开心地度过每一段时光,让从容和愉悦伴随我们走过或荏苒或漫漫的未来人生路。
  上篇 生有时,事无间
  人的一生是有时间限制的,但事物的发展是没有间隙的。
  时间,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基础的财富与资本,它对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无论是富甲土豪、还是潦倒乞丐;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平民草根,每一天,时间都赋予每个人相同的资源。大部分人的一生区区30000天左右。一天有24个小时,有1440分钟,有86400秒。从你降生的那一刻开始,时间就陪伴在你身边,源源不断地给予你资源,分分秒秒不曾离开,却也分分秒秒为你的生命做着倒计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很少有人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时间究竟是什么?”时间是与生俱来的财富,还是换取知识、快乐的工具?又或许时间只是随意摄取的资源?无论从物理学还是哲学的角度,时间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对于整个宇宙而言,时间是用来描述空间物质运动过程的一个度量标准,没有空间的变化和物质的运动,就没有时间的概念。
  对于人类而言,时间是衡量生命过程的度量尺,没有人的生命活动和过程,时间也就没有意义。那么,时间是什么?时间其实是正在悄悄逝去的生命!时间去哪儿了呢?你去了哪里,时间就去了哪里。
  当人们每天无计划地去应酬、去玩乐,手忙脚乱地去工作、去消费之时,是否有人意识到,你们或我们或他们,正在无休止地浪费着生命?那么,当被动地花费完时间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呢?一场毫无益处的应酬,一段并不开心的游玩,还是一份没有价值的工作,或是转瞬即逝的购物快感?
  每个人都有浪费时间的经历,每个人也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怕的不是你在浪费时间,而是时间在浪费你的生命。如果谁仍然认为时间是生命中可以任意挥霍的东西,而不是自己的朋友、生命的恩赐的话,那么时间也无法赋予他丰厚的价值和美好的人生。
  有人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现代人的时间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不少人把时间花费在无目的地浏览网页、无意识地随时游戏、随意长聊等无用的忙碌之中,而当他们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后,就只剩下了无奈、懊恼甚至堕落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他们没有对快乐生活的渴望感,而是因为不会正确打理自己的时间。

 技术图片

 

 

 

  其实这一观点道出了部分人生活混乱、浪费时间的主要原因。合理利用时间与享受生活并非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在正常的生活中同时拥有两者,造成过于浪费时间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无休止地挥霍时间,而不是在优化利用时间。
  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高品质的生活与工作并非只能从无休止地玩乐或拼命工作中获得,更不是放纵心态获得的结果,高品质的人生完全可以在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中获取。

  郭沫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气力。”
  朱熹说:“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席勒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
  鲁迅说:“时间就是生命,无故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实在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每个人都对时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珍惜时间却是共识!曾有权威

 

  每个人都对时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而珍惜时间却是共识!曾有权威调查机构做过这样一项关于“梦想与实现”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人们发现,有90%以上的人曾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其中70%的人坚信自己可以达成理想,但是10年后,真正完成自己愿望的人却不过1%。
  我们暂不去讨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先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成功完成自己梦想的人都具有哪些共同点?答案很简单,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是非常合理地分配时间。
  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而想要把梦想变作现实,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停止挥霍时间,学着去为理想而努力。这种努力并不是整日埋头苦干,身心疲惫地工作,而是寻找一条最高效和优化的路线,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令生活充实而快乐。
  有没有想过,其实只要把同一时间段进行简单、合理的分配,就可以拥有更美好的青春呢?例如,与其既担心焦虑又放纵地纠结一整天,不如认认真真地学习3小时,然后踏踏实实地利用其他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两者进行简单的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生活本可以不同。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无论偶像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还是成功的政治家、企业家,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些被人们所崇拜的人往往都会拥有自己的专业经纪人、秘书或助理,而这些人的重要工作不是打理这些名人的财富,而是安排他们的日程,确保这些名人可以最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意味着财富和生命,多掌握一分钟,就可以多一份收获。
  当然,我们也同样拥有生活,虽然我们的生活无法像那些偶像们一样璀璨,但是我们的生活同样可以无限精彩。从现在开始,停止浪费时光的举动,学会珍惜、分配自己的时间,你的生活也可以发生巨大的改变。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时间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有时候我们觉得它很多,有时候我们又嫌它太少,可是,时间就是时间,每天都是24小时。度日如年与日月如梭竟然能这样巧妙地融为一体,实在是让人感到惊奇。

 

  记录时间的工具
  如果从理性的角度看,时间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它大概是人世间最为公平的一个要素了。无论是穷是富,是开心是悲伤,时间都在“滴答滴答”声中不断流逝,不会有任何区别,不带有任何情感。正因为时间的理性,我们才能理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将自己的分析、判断、实践等能力进行有效运用。
  实在不能想象,如果哪天时间变得“傲娇”,今天给你2个小时,明天给你50个小时,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虽然很多人抱怨快乐太少了、太快了,煎熬太久了,无趣太多了,但那就是时间,它就是这样残酷无情,不顾人的感受。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时间的认识仍然是感性居多。时间总是随着人的心情,变幻出各种模样。乘公交车的上班族就经常抱怨:“这公交车真是气人,有急事的时候等上半天都不来一辆,没事的时候一下过来好几辆。”除了交通堵塞等原因之外,想来都是因为心情和事情的缘故,致使人感性地对公交公司“诋毁”了一番。
  “众口难调”用来形容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实在是很贴切。当有人在家里悠闲地看着书、听着音乐时,有人正急匆匆地赶赴一个紧急会议;当有人静静地与情侣慢慢享用着烛光晚餐时,有人却正在焦急地徘徊在手术室外。
  或许很多人还记得年少时失恋的情形,会得到朋友这样的劝慰,“等过段时间,过去了就好了。”可那段时间是那么难熬,让很多人以为自己会熬不过来。可时过境迁,当他们想起那段日子时,却不得不感慨,那实在是一段短暂却让人珍惜的时光。
  理性时间与感性时间看似是两个属性,其实都是对时间的感受和态度。态度不同,时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无论是哪种特征,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都是值得回味的一段记忆,更是需要珍惜的一段光阴。
  其实,人们早就自觉地对时间进行了分配。当学习、工作时,我们会更加理性地看待时间,用多长时间做完作业、用多长时间完成工作,都有着详尽的计划,每个刻度都精确到了分钟;而当放松自己时,我们极少说玩上多少分钟,而会开心地说:“我今天要逛一个下午的商场”、“我今晚上要去和朋友喝一杯”……
  对于时间,必须有理性的认识,多少分钟、多少小时,完成多少任务。但在真正使用时,感性时间成了主导,“快结束了”、“没多久了”、“马上”……要开发出时间的最大价值,理性与感性是缺一不可的。当明确的理性和敏锐的感性融合在一起,时间就会呈现出另一番姿态,高效和多彩的人生也就随之而来。

 

  时间的叹息
  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有时候,人们感觉时间是那么漫长,人生还有那么多年没有度过,可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中,匆匆走过了许多年。到年老时坐在藤椅上,可以向儿孙诉说自己值得骄傲的故事;躺在病床上,可以带着笑容回忆此生的一切……这几乎是每个人的期望。可是,多年以后,有些人却还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可以诉说,似乎仍然过着流水账般的生活。
  很多人在青春年少时也曾有过纯真的恋情,他们在梧桐树下拥吻,在青草地上畅谈,在无名山顶许下诺言……他们曾经以为那就是一生一世,那就是自己一生的幸福,但那些本以为会轰轰烈烈的爱情,最后却黯淡收场。或许是因为事业各奔东西,或许是因为成长让人相看两厌,或许是家人的干扰,也或许因为另一个他(她)的出现……于是,他们开始怀疑爱情,认为完美的爱情似乎只存在于小说、电影之中。
  有的人浑浑噩噩地度过了青春岁月,走进了社会。他们见到了炫彩斑斓的社会,觉得那灯红酒绿的生活似乎才是享受人生。金钱成了自己唯一的追求,他们相信,有了金钱便就有了一切,至于爱情,只是小孩子的把戏而已。年少的他们,毅然选择离开家乡,闯荡他乡,为了多得的一点薪水不断地更换工作,可换来换去,仍然只是维持生活。有些人,嘲笑着老板的无知,咒骂着公司的不公,抱怨着生活的艰难。于是,“打工没前途,创业才有钱途”成了他们的信仰。凑来钱开了公司,当了老板,最终却因不能持续盈利而痛苦挣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吃尽了苦头,却仍然没能成为“人中龙凤”。
  于是,很多人终于变得“现实”,明明踏入社会没多久,却似乎看清了一切:社会的黑暗,靠的是潜规则、人脉关系、家庭背景,别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运气好,生活在了“最好的年代”;有些人开始“看破红尘”,将爱情与金钱都视作粪土,告诉自己 “平平淡淡才是真”,能活下去就好。如此生活,未来在哪里,时间怎么过?
  乔·吉拉德被誉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在49岁退休的时候,已经保持了12年的汽车推销记录,平均每天6辆汽车的销售记录,让他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可是,正是这样一位推销天才,在35岁之前却一直被认为是“loser”!乔·吉拉德患有严重的口吃,在从事汽车推销事业之前,曾经换过40份工作。他曾经在沉重的债务下走投无路,他的父亲甚至认为他是个“四处游荡的笨蛋”!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努力用好自己的每一分钟,去创造自己的人生意义。
  就是这样一位“笨蛋”,进入汽车推销行业后,仅用了3年就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推销员!痛定思痛的乔·吉拉德,在35岁时开始学习大量的推销知识,强迫自己与人大量沟通。就这样,3年之后,乔·吉拉德就将自己推销到了全世界,直到现在仍然被人们作为自我激励的榜样!我们不要只关心他获得了什么,而要问他花时间做了什么。
  过去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就不该再为之悲伤或悔恨。很多人在多年后会开始悔恨,为什么当初自己不努力学习,待到用时方恨少?为什么不能奋斗打拼,明明机遇也曾出现在面前,却没能抓住?为什么要在那样稚嫩的年纪相信空中楼阁般的爱情,而在条件成熟时,却又感叹自己对爱情的疑虑?明明是那么美好的青春时光,怎么会这样不知所谓地度过?终有一天,很多人会认清自己的年少无知,发现自己的幼稚天真。过去经历过的、做过的所有,曾经以为的轰轰烈烈、不可一世,最终都化作一声叹息:时光匆匆,美好年华即将消耗殆尽,不敢正面未来,否定过去,却又不能让时光倒流,重新走过。
  从容人生的金钥匙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
  人们总是不容易知足,抱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却对人生唯一的公平视而不见。既然每人都有24小时的一天,为什么有人觉得度日如年,有人却每一分钟都活得充实呢?
  对于很多人而言,时间是不够用的。这并不是说他们有多珍惜时间,而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有些人那么忙碌地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买车?买房?金钱?成功?
  他们总是盲目地拼命工作着,却从来没想过,自己真正要些什么。有些人时常感叹:“有什么办法呢?要结婚、要买车买房、要养儿育女,哪样不要花钱,不辛苦挣钱能怎么办呢?”忙,本来该体现的是人生的积极意义,一个人忙,意味着生活充实,意味着他正在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而他们的忙却截然相反,很多人能够用最少的材料、最低的成本,制造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但无法用最少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无论怎样,人生都该是“忙而不盲”,人应该是事情的推动者,而很多人却常常被事情推着走,他们辛苦工作的结果往往只是为了实现生存,或者只是别人眼中的成功。
  每个人都是有生存需求的,但如果陷于“年轻拼命挣钱,老了用钱换命”的魔咒,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可悲。每个人都想活得更加从容,用最少的时间解决问题,用最多的时间享受人生。那么,就要学会掌控时间,掌控自我,时间是真正的不可再生资源,过去了就过去了,它无法再生,如果不能掌控好自己的每一分钟,又怎么能找到从容人生的金钥匙呢?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让我们有效地运用时间,打理自身的事情。如果不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用合理的计划运用自己的时间,就只会走上浪费时间、浪费人生的道路。你不理时间,时间它也就不理你。
  有些人在时间管理上甚至有种“病态”的做法,那就是让自己忙起来。“无论我在忙什么,只要我在忙,我的时间就没有浪费!”可是,他们却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忙的事情究竟有多大的价值,与自己耗费的时间对等吗?有人给自己列出了一张长长的清单,决定要在一天之内完成。可刚过了中午,却发现所有事情都完成了。他们应该做的,是为自己的高效感到自豪才对,而不是给自己列出另一张长长的清单——清单中可能将昨天才做过的大扫除又列入其中。像这样的“只要忙起来就没有辜负时间”的想法是错误的,有些事情的价值,是需要慢慢积累的。
  有的人则成了时间管理上的“葛朗台”,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分钟都极其吝啬。1天24小时,他们希望可以活出25个小时来。“工作狂”是这类人的常见属性,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时间确实比大多数人更具性价比,可周围的人却完全不敢与之共处,害怕成为他们时间浪费的“元凶”。
  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效率日益提高,而很多人对于时间的掌控能力却着实有限。所谓掌控时间其实是对事情的掌控,主动推动事情的发展,甚至主动创造事情,使它发生或发展,而不是被事情压着透不过气来。
  每个人都知道如何使用时间,但要说到“掌控”,那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太多的人其实是被时间所掌控着。到底什么是掌控呢?举起自己的双手,慢慢地活动自己的手指,感受一下那种存在感和控制感,让它伸开或攥紧,或者你可以让某一个手指做一个特定的动作——这就是掌控的感觉。要做到从容,就要对重要的事情有充分的准备,重要而突发的事情,更要有快速的应对策略,所以平时多做一些对重要事情的准备工作很重要。而对于不重要的事情,即使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无大碍。这就要求我们对事情要有个轻重缓急、优先次序的区分。只要心中有数,不忙乱、有计划、有目标地忙才叫作充实。相信很多人有这种经验:被动做一点小事情都觉得累,而自觉自发地主动做大事情,根本不会觉得累。身忙心不忙,忙中有目标,忙中有收益,就是从容。

 

读书《你的时间去哪儿了:六维时间管理模型》

标签:策略   全世界   实现   准备工作   属性   感受   价值观   产品   暂停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ne22one/p/1224087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