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科技下乡搭建起农技推广大舞台:送“套餐”架“金桥”插“翅膀”

时间:2020-04-14 09:14:14      阅读:11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过程   合作   生物   准备   时代   研究   经验   调整   部分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送科技下乡、助力春季生产,农技人员成为这个季节里的大忙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耕生产以来,全市各级农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企业、农村、基地9910家次。
为春耕生产送上“技术套餐”
一年之计在于春,早稻播种正当时。每年开春的早稻播种决定着全年耕种效益和粮食丰产。作为市本级主要粮食产区,近日婺城土地上一片繁忙景象,种粮大户都在抢抓农时,争分夺秒开展水稻播种。
几天前,婺城区琅琊镇杨塘背村种粮大户申志义同往常一样开着水田旋耕机下田工作,但因泥脚太深,旋耕机陷在泥里无法动弹。“通常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先用挖机挖掉轮胎旁的泥土,再用拖拉机将设备拖出来,这次陷得太深了,两台拖机都拖不出来。”时间耽搁不起,申志义立马想到请长期联系他的农机专家陈长卿帮忙,在动用第三辆拖拉机后,才将设备拖出泥沼。
“其实不光是旋耕机,水稻插秧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会经常出现类似问题,只是以往用拖拉机也能救急。”申志义这次遇到的问题让陈长卿下定决心改进设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陈长卿想出一个办法:给拖拉机加装绞盘,再利用液压装置所具备的自身动力,进一步增强牵引力,使用时只需拉出绳索,用钩子连接固定一端即可实现“自救”。不仅如此,还能连接其他大型设备“施救”。四天后,陈长卿带着这台“新设备”找到正在田间忙活的申志义,经简单操作讲解,两人一同进行现场试验,试验成功,申志义心里乐开了花。
过了冬天就是春。春季桃园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当年桃子的产量和质量。从3月到4月,天气逐渐转暖、降雨量增加,金东区源东乡的桃树开始进入发芽、开花、坐果期。你也许不知道,2018年下半年,这里曾大规模暴发橘小实蝇虫害,不仅桃花开得不如往年好,当季桃树更是基本绝收,全乡桃农损失经济收入1000万元以上。2019年,在金东区农林局、科技局、源东乡政府和金东区水果花卉团队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桃农们悬挂26万张诱杀黄板、1万多个诱捕剂和食诱剂,通过综合防控,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87%,橘小实蝇虫果率降至1.28%,80%的晚熟桃得以正常收获。
金东区源东乡尖岭脚村桃农吴经济的50亩桃基地,是当时发现橘小实蝇的首个地点。“近几年多是暖冬,虫卵在冬天没有被杀死,以前主要危害柑橘,但当时柑橘还没成熟,又正好赶上晚熟桃的成熟季,虫害就转移到了桃子上。”沿着层层石板台阶拾级而上,金东区水果花卉团队科技特派员孙萍说,今年春节后至今,她已经来现场指导30多趟。
三周前,吴经济在基地发现了疑似橘小实蝇的虫子,他马上向孙萍求助。不过结合外形、暴发时间等因素初步鉴定,不是橘小实蝇,吴经济着实松了口气。“今年冬天比往年热,虫害确实可能提前暴发,农户们都很重视,要提前做好监测防范。”在孙萍的指引下,我们看到,部分桃树上挂着监测黄板,如果一张板上出现3~5只橘小实蝇,就要立即采取措施。
为农业升级架设“技术金桥”
消灭病虫害,最终目的还是提质增效。既要有良种,也要有良法。
目前,金华市面上的桃主要为早熟桃,但其实晚熟桃口感甜度相对更好、价格也更高,只是多出4个月管理时间,农民因此更倾向收获早熟桃。不过,随着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桃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市场上晚熟桃越来越多。
吴经济的桃基地里,几棵桃树与众不同地套着白色纸袋。采用这种套袋杂交育种技术,可以选育出大果型、品质优、抗病性好的新品种,套袋是为了防止其他花粉混落柱头。
“我们已经配置杂交组合100多个。”孙萍说,借助院地合作渠道,他们还从中国农科院引进21个桃新品种,其中16个为观赏型,几天前刚刚在源东4个试验基地试种。
连作障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是源东桃遭遇的困境。今年,金东区水果花卉团队科技特派员引进新型生物质炭基肥,利用炭的吸附性,让肥料缓慢释放,从而延长增强肥效。这款肥用在其他作物上效果明显,但对桃树是否有用,还需大量试验。
走进申志义的粮食合作社,各式农机具映入眼帘。“其实我们农民的需求很简单,机器最好‘傻瓜式’,容易上手操作。”申志义向记者兴致勃勃地介绍他的“宝贝”。近年来在陈长卿的帮助下,这些经改良或新研制的设备帮他节省了20名工人,生产效率提升5倍以上,同时还惠及周边种粮大户。
“不仅有设备,更要有技术。”陈长卿说,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速,农机使用率越来越高,农户争相入手先进设备,但因知识能力有限,操作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农机和农艺如何实现更好地融合,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与生产效率相互协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4月10日下午,金东区华顺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金凤花正准备将经堆积发酵的羊粪装车拉去义乌卖,她说,去年农场刚被评为省级美丽牧场,名气越来越大,好多人联系她合作经营农家乐。
5年前,农业科技特派员章啸君与金凤花结对时,农场里还只有1栋羊舍。“养羊,饲料是最大的问题。”章啸君说,相比猪,金华的养羊户少,可借鉴经验也不多。起初,金凤花用啤酒渣和豆腐渣喂羊,羊群一遇到季节变化就容易腹泻感冒。于是,章啸君尝试在饲料中添加菌棒、中药材渣、益生菌等原材料,既增强了羊的免疫力,还提早了出栏时间,羊肉达到无公害标准,羊粪对盐碱地和重粘土的改良效果也更明显,用于果树优势更大,市场供不应求。在章啸君的帮助下,金凤花将原本一层的羊舍改为两层,通风透气性更好,还配套了粪便干湿分离、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起沼气池,沼液肥地种草,实现生态养殖。
在市农科院科研处处长周小军看来,科技下乡主要目的是在农民和农业科技成果之间架起一座“技术金桥”,促进更多新成果加速生成、落地和推广,从而助推现代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目标加速升级。
为农村发展插上“技术翅膀”
送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队伍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他们充当着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03年起,我市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三农”,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从最初的婺城、磐安两地试点,到2005年在全市全面推行,这支队伍日益壮大,目前金华已有省市县各级个人科技特派员118人、团队科技特派员19个。
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推广技术成果,建立示范基地,开展科技培训……多年来,科技特派员队伍围绕“抓一个项目,转化一批成果,建一个示范基地,培训一批农民,带动一方致富”的目标,立足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发挥优势,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帮助广大农户解难题,不仅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更为农村经济发展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在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首席专家斯金平团队的帮扶下,磐安县5年内建立起1000亩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实现产值超2亿元;根据产业升级发展需求,武义团队特派员首席专家蔡为明与当地企业协同合作,推动武义县食用菌产业从脱贫产业向富民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金梅松扎根畲乡15年,争取科技扶贫项目,引领畲乡做大、做强、做优宣莲产业……
从“星星之火”到“创新之花”,一批批科技特派员代表,就像种子一般,在八婺大地上生根发芽,让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结遍乡野。截至去年10月,各级科技特派员累计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800余项,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4100余个,组织培训4700余场次,培训52万人次,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00余个,组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40个,带动农户3.8万户。
“时代正赋予‘科技下乡’更多与时俱进的新内涵,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也对此提出了更高要求。”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与产业化处处长方黎明认为,随着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打通,农民的需求也慢慢发生变化,从单纯解决个别环节的技术困难,到生产全流程的技术把控,再从生产到产供销全链条配套,科技下乡的队伍也愈发庞大,但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在坚持将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的基础上,进一步拧绳成网、聚沙成塔,将零星化的优秀农业科技成果汇集起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一方致富,将是未来农技下乡需要加快谋划的重点。

科技下乡搭建起农技推广大舞台:送“套餐”架“金桥”插“翅膀”

标签:过程   合作   生物   准备   时代   研究   经验   调整   部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uq521/p/12695386.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