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苏东坡第四集:成竹在胸

时间:2020-06-13 21:14:52      阅读:11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诗词   表达   alt   一点   千万   span   道德   ima   金山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技术图片

 

黄州是苏东坡先生最美好,最温暖的人生记忆,是他梦魂萦绕的精神家园。

技术图片

 

 

苏东坡辞别了黄州,逆着他的来路,顺江而下。过金陵时,他一定要去拜见一下已经辞官隐居八九年的王安石。

当年王安石变法,意欲富国强兵,使大宋王朝摆脱民穷财困的状况,认为“天下敝事甚多,不可不革”,当时初入政坛、人微言轻的苏东坡之所以敢与位高权重的王安石相顶撞,反对变法,不仅因为变法过于草率,新法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缺点,更因为王安石固执己见,说一不二,不愿听反对的声音,甚至开始大刀阔斧地清除异已,致使朝廷清流纷纷挂印而已,留下一班小人围着他转,把朝廷闹得乌烟瘴气。

但是,无论苏东坡与王安石有着怎样的政争,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磊落之人,他们的所有政争,动机也都是为了天下百姓,在道德上找不出瑕疵。如今,他们都已退出庙堂,从前的政争,也都成了过眼云烟。这样的达观,苏东坡有,王安石亦有。

王安石虽曾官居参知政事,掌握相权,但在这翻云覆雨的朝廷上,他的命运也比苏东坡好不了多少。自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到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王安石两次拜相,又两次被罢免。他经历了亲手提拔的亲信的背叛,也经历了失去长子王雱的悲痛。变法失败与丧子之痛,将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与冰冷贯穿了王安石的身体。他经常反复写“福建子”这三个字,以表达他对泉州人吕惠卿的痛恨。那段时光里,时常有人看到,王安石骑着一匹瘦驴,在金陵的山水名胜前漫游,嘴里喃喃自语,没有人能听清,他到底在说些什么。

技术图片

这幅形象,又让我想起李成《读碑窠石图》中那位骑驴的过客。

闻听苏东坡过金陵,王安石没有像等待米芾那样等待苏东坡,而是等不到苏东坡前来晋谒,就已骑上小驴,去江边船上,主动去寻找苏东坡了。

苏东坡不及冠带,出船迎揖道:“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

王安石洒然一笑,说:“礼岂为我辈设者!”意思是说,这些俗礼哪里是为我们准备的呢?

一见王安石,苏东坡就感到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宰相身上的巨大变化。当年那个号称祖宗不足法、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微弱老人。

有一次,苏东坡与王安石谈论起朝政,苏东坡颇有怨气地对王安石说:“汉唐亡于党祸与战事,我朝过去极力避免这样的危机出现。但是现在却在西北鏖战不止,很多书生也都被发配东南。这样的情况,你为什么不阻止?”

王安石伸出二指向苏东坡,说:“这两件事都是由吕惠卿发动的,如今我已告老还乡,无权干涉了。”

苏东坡说:“不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过皇上待你以非常之礼,你也应当以非常之礼事君才是。”

苏东坡没有想到,王安石竟然这样回答:今天的话,“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他意思是说,二人所言,到此为止,千万别传出去,让吕惠卿知道,否则,会吃不了兜着走。

但那段时间里,二人饮酒话旧,让苏东坡对王安石当年的做法多了几分理解。以前,苏东坡觉得王安石对自己成见甚深,处处与自己过不去,处处为难自己,是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小人。现在想来,其实不然。

他为王安石写下一诗:

    骑驴渺渺入荒陂,

  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

  从公已觉十年迟。

历经十年风雨,和先生一起归隐,已经觉得太晚了。

其实,作为一代文宗,王安石一直关注着远在黄州的苏东坡,因为苏东坡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同样让王安石深感着迷。

苏东坡、王安石之所以能在紫金山下相逢一笑,一个很重要的缘由,是二者的身份都发生了转变。此时的他们,早已远离朝阙,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文人和艺术家。他们在文化上的抱负,让所有的宫廷与争斗都成了陪衬。

苏东坡在黄州时,王安石就对他的艺术创造十分关注。每逢遇到从黄州来的人,王安石都忍不住要问:“子瞻近日有何妙语?”

有一次,有人告诉他:“子瞻宿于临皋亭,夜半醒梦而起,作《胜相院经藏记》一篇,得千余字,一气呵成。现有抄本在船上。”

王安石按捺不住,命人即刻取来,不等进屋,就站在廊檐下,趁着月光,一字一句地细读。那时,月出东南,林影在地,一丝喜悦,正掠过王安石的眉梢。

读罢,王安石说:“子瞻,人中龙也。不过这篇文章,却有一字未稳。”

有人问:“哪个字?”

王安石说:“文中‘如人善博,日胜日负’那一句,不如说‘如人善博,日胜日贫’更好。”

后来苏东坡知道了这件事,不禁拊掌大笑,认为王安石的确是自己的一字之师,遂欣然提笔,把“贫”字改为“负”字。

王安石也很谦虚,苏东坡与王安石同游钟山,写下一句“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王安石笑称:“我一生写诗,写不出这样好的两句。”

但他写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古传唱。

那段日子里,二人经常彼此唱和,吟咏风歌,与千年之前苏武与李陵置酒相别时的场景如出一辙。

那是苏东坡在羁旅困顿中最痛快酣畅的一段时光。

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弥合着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鸿沟。

那一次,金陵相别时,王安石曾慨然发出这样的长叹:

“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王安石回答正确。

近千年过去了,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早已随大江东去,成了绝版。

 

苏东坡第四集:成竹在胸

标签:诗词   表达   alt   一点   千万   span   道德   ima   金山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oonlightpeng/p/1312173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