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交易策略

时间:2020-07-05 10:36:39      阅读:6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手续费   比较   增值   避免   基本功   导致   出错   ash   敢于   

交易策略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1345227/answer/1277779638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1345227/answer/1277779638

一、心态上,先做好被锤的准备。

这不是一句废话。

走出社会多年,才深刻理解到,从小被教育的“端正态度”一词,是一个很高级的方法论。

态度,决定了你看待股市的姿势。

最新的数据说,中国股民已经1.5亿,意思呢,10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人想来这个市场捞金。

你看到了什么?人多力量大吗?

不是的,盈利是一个很稀缺的资源和结果。

本质上,这不是一个狂欢趴,这是一个肉搏场。

你带着几万元钞票,兴冲冲的就冲进来了,这和夹着人字拖就上上场去看戏有什么差别。

没错,基本功,意味着一些专业训练。

要吃苦头的!

二、开始积累一些基本常识吧

这里说的常识,很多真的是常识,是百度就可以找到的,确定性的没有主观概念的知识。

这种积累,没有捷径。就像学英语一样,你总得学会一些单词和语法。这个阶段,不谈天赋,不谈速成,扎扎实实去做久对了。

例如,什么是集合竞价?

很多人,炒股了很多年,连集合竞价规则都搞不清楚。

在某股吧,有些对话是这样的。

 

对于常识,几个基本的获取途径包括:

1、教材类:例如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教材。慢慢啃吧,不算厚。

真金白银几万十几万在股市里玩,花几十块钱买一本游戏规则的书是对“场子”基本的尊重,这种书出版社差别不大,正规就好,另外注意挑一下最新日期。

拓展出去,类似的可以去做一些基本的阅读

类似什么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当年还读过一本财经报道概论,对很多基本的东西也有阐述,对新手比较友好(不过好像没有出新版了)。

这里,不建议新手去看那些炒股方法的畅销书,例如盘口的语言,伏击涨停,抓住黑马之类的。

新手,其实不懂得甄别这些的,但多数畅销书其实就是卖书的,实战呵呵了。

2、基本的信息搜索

百度一下,把很多股票涉及的关键词一个个去搞清楚。

这个,同样没有捷径。

可以带着问题导向去积累。

例如,macd,搜索一下,有很多对其基本原理的介绍,你先知道个所以然。

然后,慢慢的,常识1勾着常识2,开始会帮你开始构建一些基本的概念。

虽然这个时候对赚钱不一定能直接帮助了,但是,它可以帮你避开一些雷。

比如,一个股票要配股了。啥概念?啥影响?

计算是这样的:

一只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是14元,持有10股,配股比例是10:2,配股价是8元,则除权价为(14X10+8X2)/(10+2)=13元。

若不参与配股的话,持股数量不变,股票价格由14元变为13元,亏损约7%。

所以,如果你不看好公司,配股前你要赶紧跑路,否则相当于莫名其妙吃了个跌停。

注意哦,这是明牌的规则,没人坑你。

当然,还有一种常识,叫做经验,不是百度直接来的,但却也是以观察和验证的。

比如,庄股。

某一种庄股的典型特征是这样的:缩量明显,心电图式的分时,横盘独立走势。

举个栗子,例如这只,shls。

在特立独行了一波之后,结局是这样的。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基本常识,这种一字跌停断崖式下跌是可以逃过去的。

即便你没有积累到庄股的经验,基本功扎实,也会不断提醒你“事出反常必有妖”。

1、成交量:一只曾经有近10个亿成交量的股票,突然缩量到几千万??

2、走势:同期大盘涨,它不涨。跌,它也不跌???

3、k线:如果你有基本功翻过日本蜡烛图系列,或者你复盘翻过很多正常股票的走势,你也很容易发现,一只正常的股票,k线图不会是这种组合。

剩余的,就是一念之间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是认为这种反常是危中有机?

三、读一些经典的投资理念的书

这里,不是说读了书就会炒股。

但是,多读读经典,还是会有帮助的。

在我自己入门的一个阶段,我曾经很怀疑两个问题:

1、教材(书)能用于指导实战?不靠谱。

2、西方的理论(很多经典书籍都是国外的),能用在特立独行的大a上吗?

后来终于慢慢明白,当年太肤浅。

这些书呢,当然有不同流派,不同的阅读难度,而且阅读感悟常随自己的投资经历而有不同。

这就像很多老鸟把作手回忆录当做枕边书,常读常新一样。

选择什么书?炒股的智慧、股票作手回忆录、海龟交易法则、通向财务自由之路、走出幻觉?

具体书目和介绍,改天专栏里再整理一期。敬请关注。

这里,只明确一点,读书有用,不必像我当年一样困惑。

四、敢于定义和量化,才能开始搭建框架

常识的东西也在积累,书也读了。会炒股了吗?

不,前面的都是佐料和食材,怎么炒菜?要方法论。

炒股的方法论,就是搭建一套交易系统。

但是,交易系统千千万万,高手都说,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有用,怎么办?

所以,你必须在基本框架上,学会去定义、量化和优化。

比如炒菜,基本的框架就是开火,倒油,放入食材,翻炒,加调料。

对于炒股其实也一样,基本框架,是不难获得的,只不过很多新手没有这个概念。

具体对于炒股来说,也不外乎就是:择时、选股、买点、持赢止损、卖点、仓位等。

你的基本功,开始体现在每一道流程里的细化,和替代出适合自己的东西。

例如,择时。

有人喜欢用趋势线来看,有人喜欢用均线看,用人用macd看。

一招鲜,吃遍天,每个领域,都有做得好的。

做得好,是一种相对概念,意思就是有一个大概的概率。

例如你在常识里已经对这些概念都了解了,然后你喜欢用macd来作为标准。

那么,你是用30分钟还是用日线?还是用5分钟甚至是分时超短线?

都有能赚到钱的。

你必须敢于做出选择,确定适合自己的,然后必要的时候做一些定义或量化,然后验证。

不要觉得自己是新手,不敢迈出这一步。相信我,想在股海里浮沉,你始终都得学会独立去面对市场。

例如,同样适用短期均线,5/10日均线组合和4/9均线组合有本质的不同吗?但有些人就把4/9说得高级很多的样子。

不是的,就是因为有人愿意去量化,然后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模式。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在没有成熟的搭建起系统之前,你可以用少量资金去验证,总结。

除此,别无他法。

再举个例子,就像选股,很多人炒股多年后,总结出各种各样的选股标准,有些还搞量化的。这些,都是自己先去定义,然后不断再修正完善的。

你如果去看大v的交易系统,其实很多标准也是慢慢再调整的。

他们也曾经是新手,同样这样一步步把段位打出来的。

当然,这背后还有很多基本的原则,例如,规则要尽量简单并且可执行可验证,要进行多周期回测。等等。

推荐上面的海龟交易法则,对我个人交易系统的打造帮助比较大。

本来还想讲讲学会复盘、交易分析以及流派等,一看已经码了几千字了。先这样吧,改天有空再续了。

认可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公众号:简投通

 

=====================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1345227/answer/804618455

我想要告诉“他”的应该不会是任何技巧性的东西,

而是几项理念性的东西,但是新手往往听不懂,我会让“他”背下来,在实践中慢慢理解。

1)不要妄想拥有什么样的华丽的技术或者能力就可以无视牛熊周期,

想着把股市当提款机,随时随地想赚钱就拿技术来秀一波,

绝大多数能在市场当中赚到钱并且能兑现拿走的人,都是靠牛市而不是技术!

所以一开始先别把什么“技术”和“价值”挂在嘴边,先弄清楚历史上所以牛熊市之前的区别,

能分清自己身处的行情是一轮周期当中的那个阶段,是最值钱也最本质的能力,

市场好的时候充分利用机会,市场差的时候收缩保守,不看情况就四处出击没有前途。

2)早点明白知易行难,早点明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

比如说“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听起来这么简单易懂,

但是要贯彻到实践当中,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总结才能真正驾驭,

因为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你不会知道什么程度的贪婪才是真正的贪婪,

也不会知道什么程度的恐惧才是真正的恐惧。

当初刚入市的时候,我以为2319已经很人恐惧了,但是没想到后面还有2200,

更不会想到还有1949和让人不知所措的1849,

经历了一轮牛熊才知道恐惧也是分级别的,会有恐惧—特别恐惧—终极恐惧的差别。

3)犯错误是正常的,但是犯错不知道总结和回避,一错再错是愚蠢的,

做得成功的交易要记录和总结,弄清楚是凭技术还是凭运气赚到的钱,

做得失败的交易更要记录和总结,没事就拿出来看看失败案例,

同样的错误只允许自己最多犯三次,当你犯错越来越少的时候,就越来越接近成熟。

4)坚持做好自己擅长的标的和策略,对不擅长的标的和策略保持好奇心,

一上来就追求全能,会被你不擅长领域当中思考不到的风险摧残的一败涂地,

一味守旧只简单机械的重复自己擅长的标的和策略,可能会被多变的市场淘汰,

(比如说王亚伟,曾经一度把潜伏“并购重组”策略做到极致,但是遇到市场转型,“并购重组”被政策锁住之后,已经有掉队的风险。)

能力的领域是逐步扩张的,大部分资金驻扎在自己的能力基本盘范围内,

少部分资金出去尝试其它领域和策略,直到尝试出稳定的成果在调整资金配比。

5)先练择时,后练选股,

入市之后的前1-2年最好先从ETF或者指数基金做起,先锻炼对时机的分析和把握,

如果特别有耐心,最好是在ETF或者指数基金上完整经历一轮牛熊在开始研究个股,

一来能锻炼对周期的理解和时机的把握,二来能让人锻炼抵御去追逐热点的诱惑。

6)不要痴迷于精准,

趋势的判断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总结来做到,

但是不断追求最精准的介入时机,最精准的离场时机是人力难以做到的,

越痴迷于这个越容易跑偏,有点像过度“完美主义”倾向的人,

自己活得异常的累,而且最终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学会接受交易当中的瑕疵。

7)永远不要上杠杆,永远不要负债入市,

股市是给闲置资金找增值机会的场所,不是赌一把改变人生、命运和快速跨越阶级的出路。

不要因为几次成功的交易就膨胀到要通过这个途径改变一切。

8)股市没有官方教材,没有专职老师,没有人给你设置可以评分的考试来证明你的能力,

要了解市场靠自学,要持续进步靠自律,学会冷静客观的给自己打分,

有时候你能力进步了,但是由于市场的因素导致你亏损了,能否不因此气馁,

有时候你能力没进步,但是由于市场的因素导致你连续盈利,能否不因此膨胀。

这是最难的一关,有时候你以为自己看清了市场,其实你连自己都没看清。

9)不要因为股市和投资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无论盈亏都善待身边人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工作,最多的爱与关怀还是来自家人和朋友,

(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是,在股市里可能也是)

(不要轻易指望平凡的自己到了股市里就能轻易的如鱼得水)

其实上面写的这八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做到,都能做到人在股市以外也不平凡。

我在券商工作多年,认识的大多数股民刚入市的时候都心气颇高,

不过在市场里折腾几年下来,要么就渐渐放弃退出了,

要么就留着一小部分资金偶尔操作一下,赚了高兴亏了就随口骂几句,

不再把股市当作投资途径,对待股票有点像打麻将,有空了摸两把。

长年高度关注股市的,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极少数能长期稳定盈利的人,占比真的很少很少;

一种是极度固执的人,不论盈亏就是迷恋股市,赚了钱不兑现,亏了钱再加仓,

这种人当中有很大比例最终因为股市影响到了职场上的进步和家庭的和谐。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大概率可能会做不到上面那八条,

不过第九条只要想清楚的话,所有人都能做得到。

我们可能最终会变成放弃退出股市,或者把股市当休闲娱乐的“佛系投资者”,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你在股市里的好与坏对人生没影响,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因为在股市的盈亏给你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你可能最终会变得一无所有,虽然这样极端情况的出现比例也不是很高,

但我希望任何一个新手最终都不要面临这样的结局。

 

==========================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1345227/answer/805838744

1. 承认自己是普通人

所有开始进行投资的人,无一例外,都会觉得自己一定会是赚钱的那一个,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他从一开始就不会进入市场。

有很多的心理学实验,不管是颜值还是智商,大家普遍的感觉就是,自己在整体平均数之上。

然而事实相当残酷。真相往往是不那么让人愉悦和容易接受的。

初入市场的人,三五天就会有一个“重大发现”,比如这支股票很好,为什么大家都不选?这个指标很管用啊,如此这般操作,肯定赚钱。

但是不管怎么折腾,账户里的钱起起伏伏,最后市场还是符合一赚二平七亏的分布。

市场里的聪明人太多了,我们不如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承认自己是普通人,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绝不丢人。

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所以选择指数基金,而不是在几千支股票里面看花了眼,赌这个明年业绩大爆发,猜那个题材概念多热门,因为我们坚信,投资于一个股票的组合,就是投资于一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投资于几千万家公司里面最优秀的那几百家公司,并终将获得确定性的长期回报。

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所以放弃了精确的择时,而采用了按月定投。只要指数长期向上,就意味着现在的每一次买入,终将在未来收获利润。否则,我们怎么克服追涨杀跌的交易冲动?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

2. 合理收益预期

很多人一听股市的长期回报率大约只有11%~13%的区间,就摇头。

那为什么要投资股市?还要承担本金损失的风险?还不如买P2P呢……

可是你要知道,中国当下GDP增速只有6.3%,大多数企业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就很不错了。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大概也就是平均保持20%~30%的增速,比如茅台、腾讯、阿里巴巴。整个社会是由千千万万的企业组成的,上市公司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果企业的利润只有这么多,那么他能接受的融资成本是多少?减去平台费用等等,你的资金拿到多少的收益算合理呢?

在股票市场,如果你的长期年化收益达到20%,就已经是相当高了,这是有可能达到的,但有难度。

若想更高一点,那么,你的动作很可能就会开始变形,表现为短线交易,“高抛低吸”,做T等等。

在投资里面,慢就是快。

企业的增速只有这么多,股市有它的规律。如果抱有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3. 把周期拉长再拉长,耐心再耐心

亚马逊的CEO贝索斯曾经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那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

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市面上讲巴菲特的资料和书太多了,他的持仓也是近乎公开的。很多人都标榜价值投资,言必称巴菲特的信徒,可是有几个人真能做到他说的呢?

自己回忆一下,曾经交易和买卖过多少股票?在买入之前研究和观察了多久?平均持有多长时间?

很多人连中国股市的T+1制度都嫌弃,今天买的,明天卖都嫌晚了……也不知道是哪里听来的一个名字一个代码,就买入了……拿在手里跌了拿不住,涨了更拿不住……

都不知道这些人,来股市干嘛来了。如果你只是期望一买就涨,涨一点就卖,那真没必要到股市里来,去赌场恐怕更适合,那里赚钱速度快多了。

当然了,别瞧我今天说得这么义正言辞,曾经刚入市的我,也是一周不买卖就手痒……

初入市的新手,建议你把所有股票、指数的K线按月线来看,只有时间拉得足够长,你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它当前处在什么位置。将自己交易的频率逐渐降下来,从日交易,到月交易,直到按年交易。

周期拉得更长,你才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这样大概率不会出错。

4. 忘掉涨跌,别看行情

股市里的涨涨跌跌都是噪音。

格雷厄姆说,股票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长期来看是称重机。也就是说,你可以很轻易地投票,看多或看空,但长期而言,股票涨与不涨,还是看公司的盈利能力,一时的高或低,都无关紧要,终究会均值回归。

同样,格雷厄姆还有一个精妙的寓言故事,将股票市场短期价格的涨跌比喻为市场先生,故事是这么说的:

设想你在与一个叫市场先生的人进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场先生一定会提出一个他乐意购买你的股票或将他的股票卖给你的价格,市场先生的情绪很不稳定,因此,在有些日子市场先生很快活,只看到眼前美好的日子,这时市场先生就会报出很高的价格,其他日子,市场先生却相当懊丧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报出的价格很低。另外市场先生还有一个可爱的特点,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市场先生所说的话被人忽略了,他明天还会回来同时提出他的新报价。市场先生对我们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看起来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视他或者利用他这个弱点。但是如果你完全被他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其天天看股价涨跌起伏,不如做好你的功课,多研究基本面,关注你购买的资产的质地,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人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市场暴涨暴跌的影响,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起伏,以及在恐惧与贪婪的支配下作出非理性的判断和操作。

即使市场真的出现了集体性的错误判断,那么仍然立足于长远来进行交易,比如A股市场极端低估时,大概会是多少倍PE、PB?你可以做个统计,这样,心理有数,就不会慌。

只要你持有的资产足够优质,营收、利润能够稳定地增长,那么股票没有不涨的道理,如果股价不涨甚至跌了,那么你应该持续地买入,这样,你的收益将比股价正常上涨来得更高。

以茅台来举极端的例子,它的当前市值是1.33亿,假设利润保持不变,如果它的市值跌到了1330亿,也就是跌去90%,假设你有这么钱买入全部的茅台股票,茅台2018年的分红是182亿,如果分红率也保持不变,那么7年多就把投资全部收回。能有这样的好事吗?

所以,不要搞错了关注的重点,不需要每天看行情,不要在乎股价短期的涨跌。

如果是投资于指数基金,那么连单个企业利润都不需要关心,因为指数每半年或一年调仓,它会自动地优胜劣汰,你坐稳了就是。

5. 最好的操作就是不操作,投资不需要“努力”

减少交易频次,不做短线。

很多热衷于做短线交易的朋友,都发现了一个神奇的规律:一卖就开始涨,一买就开始跌……他们调侃说,“庄家”似乎是针对他们,专门跟他们反着来。

做短线的人,本质是在与全市场进行博弈,说得更难听一点,就是在猜大小。无数个交易者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了市场短期的走势,你如何琢磨得透呢?

即使侥幸赢了三五回,你能保证之后还会继续赢吗?

即使这真是一个50/50胜负概率的猜大小游戏,你还得刨除掉手续费的损失,这么看还是亏的。即使你胜率更高一点,你敢押上全部的资金来“赌”吗?显然不是,假设你有10000块钱,你拿其中的2000块,翻倍,也就只赚了20%。更何况,叠加市场波动,你在情绪影响之下做交易决策,大概率是犯错的情况居多。

投资这件事,还真不是一个跟努力成正比的活儿。你操作得越多,亏损的概率就越大。

几乎没有一个短线交易者,能够跑赢长期持有者的收益。

很多初入市场的交易者,都听过一本书,叫做《股票作手回忆录》,主人公叫利弗摩尔,他白手起家,极具短线交易的天赋,但一生大开大合,几起几落,最有钱时资产过亿,注意是1930年代,那时美国一年的国家税收才42亿,但最后的结局却是饮弹自尽。

所以,你可以一时靠投机赚钱,但不可能一辈子靠投机赚钱。

用99.9%的时间来思考,用0.1%的时间来交易。千万不要反过来。

6. 闲钱投资,不加杠杆

原则上,三年内要用到的钱,不要用于投资。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存在着7~10年左右的小周期,这些周期,是由信贷政策、事件等等引发,不可完全预知。

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经常有人调侃说要上天台跳楼,这些人无疑都是加了杠杆的。

2015年牛市,大量的配资公司怂恿投资者加杠杆,5倍,10倍。涨起来,确实很爽,10倍杠杆,牛市里面翻一倍就能拿10倍的收益。但是,即使是牛市,也会有短期的调整,一个10%幅度的调整就会爆仓归零。

如果是自有资金,闲钱投资,不加杠杆,那么,股市即使是三五年的不振,也不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它终有一天会回归。

甚至从交易本身来说,跌多了,你应该拿出更多的钱入市,摊低成本,买到更便宜的筹码。

在股市里,我能想到的唯一输光所有筹码的办法,就是加杠杆。

7. 买入机会,卖出风险

稳健的交易者,都会遵循这一条原则。

你不可能精确地预测到顶和底在哪里,事实上,没有任何人能做到,即使有,那也是纯属巧合。

有很多人喜欢猜大盘和个股的点位,比如在当前2800点左右,有人会猜它会继续下跌,所以,手上不持有任何仓位,非要等到那个位置,他才会入场。

而一个稳健的交易者,同样会去预判,但他判断的方法应该是,2018年最低点时是2440点,经过大半年时间,如果跌回到去年同样的估值水平,那么应该差不多在2600点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2800点显然算不上贵,那么这里就应该买到多少仓位了。

同样在每次牛市最后疯狂的阶段,很多人舍不得卖,因为只要卖出就会踏空,踏空比赔钱还难受,恨不得赚取市场的最后一分钱。

一个偏价值投资者,往往是在下跌过程中主动买套,因为已经跌到了他想要的价位,至于以后仍有很大概率继续下跌,也可以坦然接受。而在上涨过程中,往往会卖早了,因为他通常会认为已经涨得太多了,脱离了基本面,至于后面涨不涨,也不重要,不赚那部分钱了。

8. 轻判断,重风控

像上一条所说,没有人能100%准确地预测走势,所有的预测,甭管是多么高深的理论或者多么精确的数据测算,实际上都是猜测。

猜对了固然可喜,但你要知道猜错了怎么办。

稳健的投资者,也会对后市进行预判,但对接下来可能的走势,会做好充足的预案,尤其是极端情况发生时,该怎么办?

稳健的投资者,在下跌的过程中,从不梭哈,他们早已制定了各种可能的方案和策略,然后静静地等待市场的选择,只待机械地执行策略。

在上涨,尤其是大涨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分批卖出,同样按照既定的计划和策略。

简单地说,可以预判,而且必须预判,只有充分地判断到了可能的走势,你才能有充分的准备和预案,但必须知道自己没有完全判断正确的能力。另一方面,重视风险的控制,不管是跌多了继续跌的风险,还是涨多了继续涨的风险。

这是专业投资者和小白的最大区别。

9. 制定交易系统,不断完善它

在投资领域,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

每个人的家庭条件不同,财富积累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格心态不同,资金体量不同,有的方法对你适用,对他人不适用,反过来,对他人适用的,对你也不见得适用。

所以,几乎是每个人对于投资的理解都不同,使用的招数方法不同,赚钱的路数不同。

有的人本金小而又急于求成,加上杠杆玩期货,赢了会所**,输了下海干活;有的人呢财富自由,随便哪里配置配置,无意间反而赚了大钱。

而大多人,最适合的投资办法,还是放弃择股、择时,选择用工资节余定投指数基金。至少这是我所知道的最稳妥、最可靠的投资方法。

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很多变数,比如有人开始时信誓旦旦地要长期定投,但是开始之后,看到市场跌得厉害,不敢买进,或者稍微涨了点忍不住卖出。

所以,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套更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和体系,一定确定了这个体系,后面所有的操作,都按照纪律来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体系有漏洞,或者随着你的认知提升发现了其他问题,再来改进和完善,然后再按纪律执行。

再完善、再执行。直到让它成为最适合你的交易体系,成为融合到你的骨子里的体系,形成某种条件反射。

只有严格地遵循这套体系,你才能够把持住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能长期立足于市场。

10. “德财配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讲的是领导者的道德品格等要与自己的位置相匹配,否则,将会酿成祸端。

在每个人的财富方面,这句话也是成立的。

我们都看到过新闻,那些彩票大奖得主,有一些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输光所有的钱财,重返甚至更糟于中奖前的状态。

前两年,也有一些朋友通过数字货币在短期内积累了财富,最后再次亏光的故事,这些都不少见。

这就是我们个人的修行和德行,与自己的财富不匹配,换句话说,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也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花钱,更不用说让这些钱保值增值了。

如果我们的知识、见解,跟不上财富增长的速度,那么,我们也驾驭不了自己的财富。

从投资方面来看,你得知道自己为什么赚钱了,是运气,还是真正掌握了方法?如何保证现在赚的钱,不会在将来输个精光?

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学习,了解投资的本质,找到赚钱的根本原因。

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不光要看到投资光鲜亮丽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它极具风险的那一面。

否则,“投资”几乎是最快的败光你所有财富的方法之一……

 

================== End

 

交易策略

标签:手续费   比较   增值   避免   基本功   导致   出错   ash   敢于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sgxeva/p/13237714.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