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第22次CCF-CSP认证(2021年4月真题)

时间:2021-04-13 12:04:51      阅读: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集合   简单   tde   输入格式   延长   输出   ons   png   apm   

灰度直方图

题目描述

一幅长宽分别为 n 个像素和 m 个像素的灰度图像可以表示为一个 n×m 大小的矩阵 A。 其中每个元素 Aij(0≤i<n、0≤j<m)是一个 [0,L) 范围内的整数,表示对应位置像素的灰度值。 具体来说,一个 8 比特的灰度图像中每个像素的灰度范围是 [0,128)。
一副灰度图像的灰度统计直方图(以下简称“直方图”)可以表示为一个长度为 L 的数组 h,其中 h[x](0≤x<L)表示该图像中灰度值为 x 的像素个数。显然,h[0] 到 h[L?1] 的总和应等于图像中的像素总数 n?m。
已知一副图像的灰度矩阵 A,试计算其灰度直方图 h[0],h[1],?,h[L?1]。

输出格式

输出到标准输出。
输出仅一行,包含用空格分隔的 L 个整数 h[0],h[1],?,h[L?1],表示输入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全部的测试数据满足 0<n,m≤500 且 4≤L≤256。

样例2输入

7 11 8
0 7 0 0 0 7 0 0 7 7 0
7 0 7 0 7 0 7 0 7 0 7
7 0 0 0 7 0 0 0 7 0 7
7 0 0 0 0 7 0 0 7 7 0
7 0 0 0 0 0 7 0 7 0 0
7 0 7 0 7 0 7 0 7 0 0
0 7 0 0 0 7 0 0 7 0 0

样例2输出

48 0 0 0 0 0 0 29

AC代码

#include <iostream>
const int N = 510;
const int M = 510;
const int a[N][M] = {0};

int main()
{
	int L,m,n,x;
	scanf("%d%d%d", &m, &n, &L);
	int h[L] = {0};
	for (int i = 0; i< m*n; i++)
	{
		scanf("%d", &x);
		h[x]++;
	}
	for (int i = 0; i< L; i++) printf("%d ", h[i]);
	return 0;
}

邻域均值

题目背景

顿顿在学习了数字图像处理后,想要对手上的一副灰度图像进行降噪处理。不过该图像仅在较暗区域有很多噪点,如果贸然对全图进行降噪,会在抹去噪点的同时也模糊了原有图像。因此顿顿打算先使用邻域均值来判断一个像素是否处于较暗区域,然后仅对处于较暗区域的像素进行降噪处理。

题目描述

待处理的灰度图像长宽皆为 n 个像素,可以表示为一个 n×n 大小的矩阵 A,其中每个元素是一个 [0,L) 范围内的整数,表示对应位置像素的灰度值。 对于矩阵中任意一个元素 Aij(0≤i,j<n),其邻域定义为附近若干元素的集和:
Neighbor(i,j,r)={Axy|0≤x,y<n and |x?i|≤r and |y?j|≤r}
这里使用了一个额外的参数 r 来指明 Aij 附近元素的具体范围。根据定义,易知 Neighbor(i,j,r) 最多有 (2r+1)2 个元素。
如果元素 Aij 邻域中所有元素的平均值小于或等于一个给定的阈值 t,我们就认为该元素对应位置的像素处于较暗区域。 下图给出了两个例子,左侧图像的较暗区域在右侧图像中展示为黑色,其余区域展示为白色。现给定邻域参数 r 和阈值 t,试统计输入灰度图像中有多少像素处于较暗区域。
技术图片

输入格式

从标准输入读入数据。
输入共 n+1 行。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四个用空格分隔的正整数 n、L、r 和 t,含义如前文所述。
第二到第 n+1 行输入矩阵 A。 第 i+2(0≤i<n)行包含用空格分隔的 n 个整数,依次为 Ai0,Ai1,?,Ai(n?1)。

输出格式

输出到标准输出。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输入灰度图像中处于较暗区域的像素总数。
70% 的测试数据满足 n≤100、r≤10。
全部的测试数据满足 0<n≤600、0<r≤100 且 2≤t<L≤256。

样例1输入

4 16 1 6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样例1输出

7

样例2输入

11 8 2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0 0 0 7 0 0 7 7 0
7 0 7 0 7 0 7 0 7 0 7
7 0 0 0 7 0 0 0 7 0 7
7 0 0 0 0 7 0 0 7 7 0
7 0 0 0 0 0 7 0 7 0 0
7 0 7 0 7 0 7 0 7 0 0
0 7 0 0 0 7 0 0 7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样例2输出

83

未AC代码(有空继续做,tmd二维前缀和怎么不会做了)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r,t,L,blacksum;
	scanf("%d%d%d%d", &n, &L, &r, &t);
	int pic[n][n]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n; j++)
			scanf("%d", &pic[i][j]);
	}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n; j++)
		{
			bool flag = 0;
			int sum = 0;
			int cnt = 0;
			for (int p=i-r; p<=i+r; p++)
			{
				if (p<0||p>=n) continue;
				for (int q=j-r; q<=j+r; q++)
				{
					if(q<0||q>=n) continue;
					cnt++;
					sum += pic[p][q];
				}
			}
			if (sum*1.0/cnt<=double(t)) flag = 1;
			if (flag) blacksum++;	
		}		
	}
	cout<<blacksum;
}

DHCP

题目背景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是一种自动为网络客户端分配 IP 地址的网络协议。当支持该协议的计算机刚刚接入网络时,它可以启动一个 DHCP 客户端程序。后者可以通过一定的网络报文交互,从 DHCP 服务器上获得 IP 地址等网络配置参数,从而能够在用户不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对计算机的网络设置,方便用户连接网络。DHCP 协议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 DHCP 协议启动的时候,DHCP 客户端向网络中广播发送 Discover 报文,请求 IP 地址配置;
当 DHCP 服务器收到 Discover 报文时,DHCP 服务器根据报文中的参数选择一个尚未分配的 IP 地址,分配给该客户端。DHCP 服务器用 Offer 报文将这个信息传达给客户端;
客户端收集收到的 Offer 报文。由于网络中可能存在多于一个 DHCP 服务器,因此客户端可能收集到多个 Offer 报文。客户端从这些报文中选择一个,并向网络中广播 Request 报文,表示选择这个 DHCP 服务器发送的配置;
DHCP 服务器收到 Request 报文后,首先判断该客户端是否选择本服务器分配的地址:如果不是,则在本服务器上解除对那个 IP 地址的占用;否则则再次确认分配的地址有效,并向客户端发送 Ack 报文,表示确认配置有效,Ack 报文中包括配置的有效时间。如果 DHCP 发现分配的地址无效,则返回 Nak 报文;
客户端收到 Ack 报文后,确认服务器分配的地址有效,即确认服务器分配的地址未被其它客户端占用,则完成网络配置,同时记录配置的有效时间,出于简化的目的,我们不考虑被占用的情况。若客户端收到 Nak 报文,则从步骤 1 重新开始;
客户端在到达配置的有效时间前,再次向 DHCP 服务器发送 Request 报文,表示希望延长 IP 地址的有效期。DHCP 服务器按照步骤 4 确定是否延长,客户端按照步骤 5 处理后续的配置;
在本题目中,你需要理解 DHCP 协议的工作过程,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实现一个简单的 DHCP 服务器。

题目描述

报文格式

为了便于实现,我们简化地规定 DHCP 数据报文的格式如下:
<发送主机> <接收主机> <报文类型> <IP 地址> <过期时刻>
DHCP 数据报文的各个部分由空格分隔,其各个部分的定义如下:
发送主机:是发送报文的主机名,主机名是由小写字母、数字组成的字符串,唯一地表示了一个主机;
接收主机:当有特定的接收主机时,是接收报文的主机名;当没有特定的接收主机时,为一个星号(*);
报文类型:是三个大写字母,取值如下:
DIS:表示 Discover 报文;
OFR:表示 Offer 报文;
REQ:表示 Request 报文;
ACK:表示 Ack 报文;
NAK:表示 Nak 报文;
IP 地址,是一个非负整数:
对于 Discover 报文,该部分在发送的时候为 0,在接收的时候忽略;
对于其它报文,为正整数,表示一个 IP 地址;
过期时刻,是一个非负整数:
对于 Offer、Ack 报文,是一个正整数,表示服务器授予客户端的 IP 地址的过期时刻;
对于 Discover、Request 报文,若为正整数,表示客户端期望服务器授予的过期时刻;
对于其它报文,该部分在发送的时候为 0,在接收的时候忽略。
例如下列都是合法的 DHCP 数据报文:

a * DIS 0 0
d a ACK 50 1000

服务器配置

为了 DHCP 服务器能够正确分配 IP 地址,DHCP 需要接受如下配置:

地址池大小 N:表示能够分配给客户端的 IP 地址的数目,且能分配的 IP 地址是 1,2,…,N;
默认过期时间 Tdef:表示分配给客户端的 IP 地址的默认的过期时间长度;
过期时间的上限和下限 Tmax、Tmin:表示分配给客户端的 IP 地址的最长过期时间长度和最短过期时间长度,客户端不能请求比这个更长或更短的过期时间;
本机名称 H:表示运行 DHCP 服务器的主机名。

分配策略

当客户端请求 IP 地址时,首先检查此前是否给该客户端分配过 IP 地址,且该 IP 地址在此后没有被分配给其它客户端。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则直接将 IP 地址分配给它,否则, 总是分配给它最小的尚未占用过的那个 IP 地址。如果这样的地址不存在,则分配给它最小的此时未被占用的那个 IP 地址。如果这样的地址也不存在,说明地址池已经分配完毕,因此拒绝分配地址。

实现细节

在 DHCP 启动时,首先初始化 IP 地址池,将所有地址设置状态为未分配,占用者为空,并清零过期时刻。 其中地址的状态有未分配、待分配、占用、过期四种。 处于未分配状态的 IP 地址没有占用者,而其余三种状态的 IP 地址均有一名占用者。 处于待分配和占用状态的 IP 地址拥有一个大于零的过期时刻。在到达该过期时刻时,若该地址的状态是待分配,则该地址的状态会自动变为未分配,且占用者清空,过期时刻清零;否则该地址的状态会由占用自动变为过期,且过期时刻清零。处于未分配和过期状态的 IP 地址过期时刻为零,即没有过期时刻。

对于收到的报文,设其收到的时刻为 t。处理细节如下:

判断接收主机是否为本机,或者为 *,若不是,则判断类型是否为 Request,若不是,则不处理;
若类型不是 Discover、Request 之一,则不处理;
若接收主机为 *,但类型不是 Discover,或接收主机是本机,但类型是 Discover,则不处理。
对于 Discover 报文,按照下述方法处理:

检查是否有占用者为发送主机的 IP 地址:
若有,则选取该 IP 地址;
若没有,则选取最小的状态为未分配的 IP 地址;
若没有,则选取最小的状态为过期的 IP 地址;
若没有,则不处理该报文,处理结束;
将该 IP 地址状态设置为待分配,占用者设置为发送主机;
若报文中过期时刻为 0 ,则设置过期时刻为 t+Tdef;否则根据报文中的过期时刻和收到报文的时刻计算过期时间,判断是否超过上下限:若没有超过,则设置过期时刻为报文中的过期时刻;否则则根据超限情况设置为允许的最早或最晚的过期时刻;
向发送主机发送 Offer 报文,其中,IP 地址为选定的 IP 地址,过期时刻为所设定的过期时刻。
对于 Request 报文,按照下述方法处理:

检查接收主机是否为本机:
若不是,则找到占用者为发送主机的所有 IP 地址,对于其中状态为待分配的,将其状态设置为未分配,并清空其占用者,清零其过期时刻,处理结束;
检查报文中的 IP 地址是否在地址池内,且其占用者为发送主机,若不是,则向发送主机发送 Nak 报文,处理结束;
无论该 IP 地址的状态为何,将该 IP 地址的状态设置为占用;
与 Discover 报文相同的方法,设置 IP 地址的过期时刻;
向发送主机发送 Ack 报文。
上述处理过程中,地址池中地址的状态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如下图所示的状态转移图。为了简洁,该图中没有涵盖需要回复 Nak 报文的情况。
技术图片技术图片

输入格式

从标准输入读入数据。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用空格分隔的四个正整数和一个字符串,分别是:N、Tdef、Tmax、Tmin 和 H,保证 Tmin≤Tdef≤Tmax。
输入的第二行是一个正整数 n,表示收到了 n 个报文。
输入接下来有 n 行,第 (i+2) 行有空格分隔的正整数 ti 和约定格式的报文 Pi。表示收到的第 i 个报文是在 ti 时刻收到的,报文内容是 Pi。保证 ti<ti+1。

输出格式

输出到标准输出。
输出有若干行,每行是一个约定格式的报文。依次输出 DHCP 服务器发送的报文。

样例1输入

4 5 10 5 dhcp
16
1 a * DIS 0 0
2 a dhcp REQ 1 0
3 b a DIS 0 0
4 b * DIS 3 0
5 b * REQ 2 12
6 b dhcp REQ 2 12
7 c * DIS 0 11
8 c dhcp REQ 3 11
9 d * DIS 0 0
10 d dhcp REQ 4 20
11 a dhcp REQ 1 20
12 c dhcp REQ 3 20
13 e * DIS 0 0
14 e dhcp REQ 2 0
15 b dhcp REQ 2 25
16 b * DIS 0 0

样例1输出

dhcp a OFR 1 6
dhcp a ACK 1 7
dhcp b OFR 2 9
dhcp b ACK 2 12
dhcp c OFR 3 12
dhcp c ACK 3 13
dhcp d OFR 4 14
dhcp d ACK 4 20
dhcp a ACK 1 20
dhcp c ACK 3 20
dhcp e OFR 2 18
dhcp e ACK 2 19
dhcp b NAK 2 0

样例1解释

输入第一行,分别设置了 DHCP 的相关参数,并收到了 16 个报文。

第 1 个报文和第 2 个报文是客户端 a 正常请求地址,服务器为其分配了地址 1,相应地设置了过期时刻是 7(即当前时刻 2 加上默认过期时间 5)。

第 3 个报文不符合 Discover 报文的要求,不做任何处理。

第 4 个报文 b 发送的 Discover 报文虽然有 IP 地址 3,但是按照处理规则,这个字段被忽略,因此服务器返回 Offer 报文,过期时刻是 9。

第 5 个报文中,Request 报文不符合接收主机是 DHCP 服务器本机的要求,因此不做任何处理。

第 6 个报文是 b 发送的 Request 报文,其中设置了过期时刻是 12,没有超过最长过期时间,因此返回的 Ack 报文中过期时刻也是 12。

第 7 个报文中,过期时刻 11 小于最短过期时间,因此返回的过期时刻是 12。虽然此时为 a 分配的地址 1 过期,但是由于还有状态为未分配的地址 3,因此为 c 分配地址 3。第 8 个报文同理,为 c 分配的地址过期时刻是 13。

第 9、10 两个报文中,为 d 分配了地址 4,过期时刻是 20。

第 11 个报文中,a 请求重新获取此前为其分配的地址 1,虽然为其分配的地址过期,但是由于尚未分配给其它客户端,因此 DHCP 服务器可以直接为其重新分配该地址,并重新设置过期时刻为 20。

第 12 个报文中,c 请求延长其地址的过期时刻为 20。DHCP 正常向其回复 Ack 报文。

第 13、14 个报文中,e 试图请求地址。此时地址池中已经没有处于“未分配”状态的地址了,但是有此前分配给 b 的地址 2 的状态是“过期”,因此把该地址重新分配给 e。

第 15 个报文中,b 试图重新获取此前为其分配的地址 2,但是此时该地址已经被分配给 e,因此返回 Nak 报文。

第 16 个报文中,b 试图重新请求分配一个 IP 地址,但是此时地址池中已经没有可用的地址了,因此忽略该请求。

样例2输入

4 70 100 50 dhcp
6
5 a * OFR 2 100
10 b * DIS 0 70
15 b dhcp2 REQ 4 60
20 c * DIS 0 70
70 d * DIS 0 120
75 d dhcp REQ 1 125

样例2输出

dhcp b OFR 1 70
dhcp c OFR 1 70
dhcp d OFR 1 120
dhcp d ACK 1 125

样例2解释

在本样例中,DHCP 服务器一共收到了 6 个报文,处理情况如下:

第 1 个报文不是 DHCP 服务器需要处理的报文,因此不回复任何报文。

第 2 个报文中,b 请求分配 IP 地址,因此 DHCP 服务器将地址 1 分配给 b,此时,地址 1 进入待分配状态,DHCP 服务器向 b 发送 Offer 报文。

第 3 个报文中,b 发送的 REQ 报文是发给非本服务器的,因此需要将地址池中所有拥有者是 b 的待分配状态的地址修改为未分配。

第 4 个报文中,c 请求分配 IP 地址。由于地址 1 此时是未分配状态,因此将该地址分配给它,向它发送 Offer 报文,地址 1 进入待分配状态。

第 5、6 个报文中,d 请求分配 IP 地址。注意到在收到第 5 个报文时,已经是时刻 70,地址 1 的过期时刻已到,它的状态已经被修改为了未分配,因此 DHCP 服务器仍然将地址 1 分配给 d。

子任务

对于 20% 的数据,有 N≤200,且 n≤N,且输入仅含 Discover 报文,且 t<Tmin;
对于 50% 的数据,有 N≤200,且 n≤N,且 t<Tmin,且报文的接收主机或为本机,或为 *;
对于 70% 的数据,有 N≤1000,且 n≤N,且报文的接收主机或为本机,或为 *;
对于 100% 的数据,有 N≤10000,且 n≤10000,主机名的长度不超过 20,且 t,Tmin,Tdefault,Tmax≤109,输入的报文格式符合题目要求,且数字不超过 109。

校门外的树

X 校最近打算美化一下校园环境。前段时间因为修地铁,X 校大门外种的行道树全部都被移走了。现在 X 校打算重新再种一些树,为校园增添一抹绿意。

X 校大门外的道路是东西走向的,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一条数轴。在这条数轴上有 n 个障碍物,例如电线杆之类的。虽然障碍物会影响树的生长,但是障碍物不一定能被随便移走,所以 X 校规定在障碍物的位置上不能种树。n 个障碍物的坐标都是整数;如果规定向东为正方向,则 n 个障碍物的坐标按照从西到东的顺序分别为 a1,a2,?,an。X 校打算在 [a1,an] 之间种一些树,使得这些树看起来比较美观。

X 校希望,在一定范围内,树应该是等间隔的。更具体地说,如果把 [a1,an) 划分成一些区间 [ap1,ap2),?,[apm?1,apm)(1=p1<p2<?<pm=n),那么每个区间 [api,api+1) 内需要至少种一棵树,且该区间内种的树的坐标连同区间端点 api,api+1 应该构成一个等差数列。不同区间的公差,也就是树的间隔可以不相同。

例如,如果障碍物位于 0,2,6 这三处,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在 [0,2) 和 [2,6) 分别种树,也可以选择在 [0,6) 等间隔种树。如果是分别在 [0,2) 和 [2,6) 种树,由于每个区间内至少要种一棵树,坐标 1 上必须种树;而 [2,6) 上的树可以按照 1 的间隔种下,也可以按照 2 的间隔种下。下图表示了这两种美观的种树方案,其中橙色的圆表示障碍物,绿色的圆表示需要在这个位置种树,箭头上的数字表示种下这棵树时对应的间隔为多少。
技术图片
对区间 [0,2) 和 [2,6) 分别以 1 和 2 的间隔种树是美观的
技术图片
对区间 [0, 2) 和 [2, 6) 分别以 1 的间隔种树也是美观的
而如果选择在 [0,6) 区间等间隔种树,我们只能以 3 的间隔种树,因为无论是选择间隔 1 或者间隔 2,都需要在坐标 2 上种树,而这个位置已经有障碍物了。下图分别表示了间隔为 3,2,1 时的种树情况,红色箭头表示不能在这里种树。
技术图片
对区间 [0, 6) 以 3 的间隔种树是美观的
技术图片
图 4: 对区间 [0, 6) 以 2 的间隔种树是不美观的
技术图片
图 5: 对区间 [0, 6) 以 1 的间隔种树也是不美观的
一般地,给定一个区间 [al,ar),对于树的坐标的集合 T?(al,ar)(T?Z),归纳定义 T 在 [al,ar) 上是美观的:
如果 T≠?,T∩{al,al+1,?,ar}=?,并且存在一个公差 d≥1,使得 T∪{al,ar} 中的元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后,可以构成一个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显然,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 al,末项为 ar),则 T 在 [al,ar) 上是美观的;
如果 T∩{al,al+1,?,ar}=?,并且存在一个下标 m(l<m<r),使得 T∩(al,am) 在 [al,am) 上是美观的,且 T∩(am,ar) 在 [am,ar) 上是美观的,则 T 在 [al,ar) 上是美观的。
根据这一定义,空集在任意区间上都不是美观的;另外,如果存在下标 i 使得 ai∈T,那么 T 一定不是美观的。
我们称两种种树的方案是本质不同的,当且仅当两种方案中,种树的坐标集合不同。请帮助 X 校对 [a1,an) 求出所有本质不同的美观的种树方案。当然,由于方案可能很多,你只需要输出总方案数对 10^9+7 取模的结果。

输出格式

输出到标准输出。
输出一个非负整数,表示本质不同的美观的种树方案的数量对 109+7 取模的结果。

样例1输入

3
0 2 6

样例1输出

3

样例1解释

这组样例即为题面描述中提到的那组。

样例2输入

1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样例2输出

256507

子任务

对于 10 的数据,保证 n=2;
对于 30 的数据,保证 n≤10;
对于 60 的数据,保证 n≤100,ai≤1000;
对于 100 的数据,保证 2≤n≤1000,0≤ai≤100,000,且至少存在一种美观的种树方案。

疫苗运输

题目描述

X 市最近生产了一批疫苗,需要运往各地使用。疫苗的运输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既要实现尽快时间送达,又要保证全程冷链,否则疫苗会损坏。

X 市的物流系统并不发达,只有 n 个物流站点(以下简称“站点”)和 m 条物流线路(以下简称“线路”),且该物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每条线路都是环线。即,从某个站点出发,经过一系列不重复的站点,最终回到出发站点。
每条线路上有且仅有一辆运输车,以固定的时刻表(相邻站间的时间间隔)在环线上不断运行。在 0 时刻时,运输车在出发站点。
运输车上配备了容量足够大的制冷系统,疫苗可以在车上长时间存放。但是换乘(从一条线路切换到另一条线路)必须在同一个站点同一个时刻发生——因为各个站点没有独立的制冷系统,疫苗不能在站点内下车等待。
现在 X 市想要从 1 号站点开始,经过若干条线路的运输和换乘,将疫苗运输到各个其他站点。 与其他站点不同,1 号站点配有冷库。也就是说,从 0 时刻开始,可以在 1 号站点等待某条线路运输车的到来,再开始疫苗运输。 问对于 2 号 ~ n 号站点,分别最早可以在什么时刻将疫苗送到该站点。

注意:每个问题是独立的,即只需要求出 1 号站点到各个站点的最早送达时刻。

输入格式

从标准输入读入数据。

第一行两个整数 n, m。

接下来 m 行,每行表示一条物流线路。 对于第 i (1≤i≤m) 条线路,首先有一个整数 li (2≤li≤n) 表示该线路经过的站点个数。 接下来 2li 个整数,第 2j?1 和第 2j 个整数分别表示该线路的第 j (1≤j≤li) 个站点的编号 ai,j (1≤ai,j≤n),以及该线路的第 j 个站点到下一个站点所需的时间 ti,j (1≤ti,j≤T)(对于第 li 个站点即为它到第 1 个站点的时间)。 其中,每条线路的第 1 个站点为其出发站点。 输入中同一行相邻的整数,均用一个空格隔开。

输出格式

输出 n?1 行,第 i 行表示将疫苗送达第 i+1 个站点的最早时间: 如果能在有限时间内送达,输出最早的送达时刻;否则输出 inf。

样例1输入

5 2
3 1 100 2 100 3 100
3 3 100 4 100 5 100

样例1输出

100
200
inf
inf

样例2输入

5 3
3 1 100 2 100 3 100
3 3 100 4 100 5 100
2 3 125 5 125

样例2输出

100
200
1600
625

样例2解释

在此样例中,有 5 个站点、3 条线路。第一条线路经过站点 1、2、3,第二条线路经过站点 3、4、5,第三条线路经过站点 3 和 5。

以下为从 1 号站点到各个其他站点的最早送达路线:

2 号站点:通过第一条线路运输,在 100 时刻到达 2 号站点
3 号站点:通过第一条线路运输,在 200 时刻到达 3 号站点
4 号站点:通过第一条线路运输,在 500 时刻到达 3 号站点,然后换乘第三条线路,在 1500 时刻再次到达 3 号站点,最后换乘第二条线路,在 1600 时刻到达 4 号站点
5 号站点:通过第一条线路运输,在 500 时刻到达 3 号站点,然后换乘第三条线路,在 625 时刻到达 5 号站点

样例3输入

10 5
6 8 18 1 8 3 52 4 3 7 18 2 47
6 8 96 2 45 10 44 6 95 4 97 3 96
4 10 63 8 97 7 75 1 12
7 3 7 5 75 1 19 2 37 4 25 10 43 9 32
2 6 35 5 74

样例3输出

99
26
78
245
7753
81
146
206
163

子任务

对于 10% 的数据,n≤5,m=1,T≤10。
对于 30% 的数据,n≤5,m≤2,T≤10。
对于 50% 的数据,n≤5,m≤5,T≤10。
对于 70% 的数据,n≤10,m≤10,T≤100。
对于 80% 的数据,n≤30,m≤30,T≤1000。
对于 95% 的数据,n≤100,m≤100,T≤10^5。
对于 100% 的数据,n≤500,m≤500,T≤10^6。

第22次CCF-CSP认证(2021年4月真题)

标签:集合   简单   tde   输入格式   延长   输出   ons   png   apm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junyao37201/p/1464759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