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培养了世界上最好的高中生。
以本人为例,1993年出生在江苏徐州地道农民家庭,2012年高中毕业,13年的寒窗苦读。。。
反思19年,我学到了什么???
刚踏入这个世界,没人为你讲解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生活的种种为什么是这样的,大部分靠着自己摸索,没有过来人的启发,想要自己发现,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没有书籍,当然课本除外。玩着最土的游戏,不能去河里面洗澡,总之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对了。于是小学认真学,到了初中,发现除了学习自己几乎什么都不会,然后就还是埋头苦学。终于,中考考了好成绩,去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学习,生理、心理、习惯、寡言少语.......于是高中虽然也是认真学,但终究不管用了,高考失败,考了一个很差的一本。就这样,完成了12年的被教育生涯。走出高中的大门,发现自己依然什么都不懂,社交、娱乐、生活,仿佛这一切都与我无关,自己的心也空落落的。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听着按着父母村里人的话,他们的标准做的,自己也做得很好,为什么反而不高兴呢。
青春浪费了太多。。。那些课本的知识不应该占去我这么多时间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
教育,应当是全面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当孩子表现出哪方面的兴趣天赋时,父母老师加以引导,不求全责备,孩子喜欢就好。
教育,不应当是脑筋急转弯!!!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理论知识层出不穷,当外国的天才十几岁就做了什么研究,给出了什么定理的时候,我们还在绞尽脑汁的求椭圆的表达式,求数列的通项,而这些题是数学专家“精心”给我们准备的,有意思么。知道定义,性质,简单的结论,就够了。学的理论不多,绕100圈终于做出来了,多学一种理论,也许一步就出来了。。与其抠那些“难题”,不如多学一些知识,理论。学习的目的不是互相为难,而是相互提高,以提高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目的。而我们的兴趣、才智、青春全都磨灭的干干净净。
教育,育人为本,不是为了灌输知识的。并不是人人都想当学术专家、大老板......也有人想当小丑的,教育的意义应当与成长的意义、生活的意义相契合的。
仔细想想那些“知识”真的需要用13年来学么???
本人觉得10年足矣 。
大学,儿时的梦想,不如说是父母的梦想。
当上了大学,才知道学习非我愿。大学里,多少人正在浪费着青春,在迷茫中彷徨。
大学的基础核心课程应当下发到高中,至于大学,有志者来此深造,而不是大部分人仅仅为了一个文凭,到大学科科都挂,有意思么???
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与社会的供需平衡,类似种种,谁来思考,谁来改变!
现下的足球教育有崛起之势,希望教育家们由此看到教育的意义,而不是最后足球一家独大。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012767259/article/details/44783497